⑴ 我颈部发生神经性皮炎,可以拔罐不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以皮肤肥厚,皮沟加深,苔藓样改变和专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症。尤属以夜间及安静时为重。
从中医学上来看,神经性皮炎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
1、血虚风燥:
2、阴虚血燥:
3、肝郁化火:
4、风热蕴阴,
拔罐穴位:风池,大椎,曲池,委中,膈俞,皮损局部。留罐:30分钟
血虚风燥:加脾俞,血海;阴虚血燥:加太溪,血海;肝郁化火:加行间,侠溪;风热蕴阻:加合谷,外关。
⑵ 拔罐哪些穴位可以治疗各类皮肤疾病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临床表现为患处初感灼痒、紧张,数小时后出现红斑,迅速变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簇集性水疱,疱破后露出糜烂面,数日后干燥结痂,愈后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浅瘢痕。附近淋巴结肿大。本病好发于口角、唇缘、鼻孔周围、口腔黏膜、扁桃体、生殖器部位及臀部、会阴等处。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合谷。
2下肢部:三阴交。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由鼻黏膜进入人体,侵犯外胚层结构及感觉神经系统的组织而发病。常有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将要发疹的部位出现痒感、感觉过敏、灼热及疼痛。经约1~3日局部发生红斑,继之出现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一个或数个水疱群,数日后疱液破裂后表面干燥结痂,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斑。附近淋巴结肿大。皮疹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常见于胸部、面部、颈部、腹部皮肤及眼、鼻、口腔黏膜及耳部。神经痛为本病的又一特征。发疹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
【拔罐部位】
1头部:太阳、阳白、下关、翳风、颊车、地仓。
2上肢部:曲池、外关、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基本特点是皮疹的多形性、对称性,易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皮疹呈多形性,如红斑、小丘疹、小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结痂、皲裂、鳞屑、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抓痕。这些皮损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或某些皮损为主。急性期皮损可有红斑、丘疹、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及结痂,病程较短。亚急性湿疹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偶有丘疱疹、小水疱。慢性湿疹皮损多表现为干燥、鳞屑、肥厚、皲裂、苔藓样变,可见色素沉着或脱失。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刺激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当皮肤受到强酸、强碱等刺激性较强的物质刺激后则在短时间内发病。轻者局部呈现淡红至鲜红斑片,轻度水肿,斑上有密集的针尖大红丘疹;重者局部呈现肿胀明显的红斑,斑上有密布的丘疹、水疱,甚者出现大疱。当病变波及到或发生于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水肿明显,皮肤光亮,表面纹理消失。患者常自述瘙痒,局部灼热或胀痛,若去除接触物,可痊愈。再接触致敏物可再发病。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泽、曲池、曲泽、合谷。
2下肢部:委中。
药疹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黏膜反应称为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临床表现有:①红斑类药疹,皮损以红斑、红斑丘疹为主。类似荨麻疹样、猩红热样、麻疹样或多形红斑样。②水疱类药疹,皮损以水疱、大疱为主。兼见红斑、斑丘疹、丘疱疹等。③皮炎类药疹,用药后加上光线照射,在皮肤裸露部位或其他处出现湿疹样皮疹。④固定性药疹,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斑或紫红斑,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可发生于口唇与口角、龟头、肛门、手背、足背、躯干、趾指间等处。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泽、曲泽、内关、曲池、合谷。
2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皮损常突然发生,先有皮肤瘙痒,随即起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或皮肤色,风团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此起彼伏,皮损可随瘙痒而增多,融合成大片。累及胃肠道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可有发热。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府、大椎、膈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本病的损害,初期时为点滴状棕红色斑点或斑丘疹,表皮覆盖着多层银白色鳞屑,以后逐渐扩展,边界清楚。损害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尤以四肢伸侧、肘膝关节、头皮和骶骨部位为常见。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肝俞、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神门。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飞扬。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种以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疹色紫红,略起白屑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其皮损多呈玫瑰红色,其上鳞屑如糠似秕,故称为玫瑰糠疹。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全部皮肤病的31%。全年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为多见。发病年龄相当广泛,多在10~40岁。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大椎、肺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
鱼鳞病
该病为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疾病,由躯干、四肢有鱼鳞状鳞屑而得名。出生不久即可发病,有家族史及明显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出生时症状往往不显著,生后数月,手背及四肢伸侧出现皮损,渐渐波及躯干、四肢屈侧,头皮可有轻度鳞屑,腋下及臀裂常不波及。
【拔罐部位】
1背部:脾俞、肾俞。
2腹部:中脘、关元。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初发时,仅有瘙痒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天柱、肺俞。
2上肢部:曲池。
3下肢部:血海、委中、足三里。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指皮肤无原发性损害,只有瘙痒及因瘙痒而引起的继发性损害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老年及成年人,多见于冬季。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拔罐部位】
1背部:肾俞。
2腹部:关元。
3上肢部:曲池、合谷。
4下肢部:阴廉、阴包、血海、足三里、委中、承山。
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初起损害多有粉刺,所以本病又称为粉刺。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占人口的20%~24%,尤其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有30%~50%的青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一般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病程长久,发病缓慢,30岁以后病情逐渐减轻或自愈。痤疮以面、上胸、背部等处的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为主要症状。
【拔罐部位】
1头颈部:风池。
2背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丰隆、内庭、厉兑、阴陵泉、三阴交。
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种以鼻部发红,上起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形似酒渣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本病皮损常呈玫瑰红色,且形类痤疮,故又有玫瑰痤疮之名。酒渣鼻以鼻面部出现红斑、丘疹、脓疱、日久生有鼻赘为主要症状。
【拔罐部位】
1头面部:印堂、迎香、承浆、丝竹空、颧髎。
2上肢部:支沟、养老、列缺、合谷。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内庭。
雀斑是一种以鼻面部发生褐色斑点为特征的皮肤病。因其色如同雀卵上的斑点,故名。多有家族病史,一般始发于学龄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至青春期以后可达顶峰。女性多于男性。雀斑以鼻面部生有褐色斑点为主要症状,常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鼻面、颈、手背、肩背上方等处对称分布。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肺俞、肾俞。
2下肢部:血海、阴陵泉、足三里。
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发生黄褐斑片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妊娠妇女及肝病患者常有黄褐斑,故又有妊娠斑、肝斑之称。因为黄褐斑的形状常似蝴蝶,所以又名为蝴蝶斑。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好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二者之比为3∶1~4∶1。妊娠3~5个月的妇女尤为多见。临床表现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2腹部:中脘。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以皮肤上出现后天性色素脱失斑为特征的疾病。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指背、腕、前臂、面、颈、生殖器附近为多,皮损色素脱失处呈乳白色。白斑面积可大可小,大者可泛及全身。一般可以分为炎症型、神经型和自体免疫型3种类型。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肺俞。
2腹部:中脘。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⑶ 神经性皮炎如何止痒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为常见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精神因素目前认为是发生本病的主要诱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生活环境突然变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复。局部刺激、化学物质刺激、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局部治疗可选用纯中草药膏克炎王涂于患处,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止痒、消肿止痛的效果。它适用于各种皮炎的调理与养护。希望可以帮到你
⑷ 什么人不能做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有什么功效
放血疗法虽然可以治疗一些病症,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用。那么,什么人不能做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有什么功效?
什么人不能做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又叫做刺络法,使用针具刺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
放血疗法适用的病症很广,例如发烧、嗓子疼、头疼等,放血疗法的效果更好。对于不同疾病的患者来说,采用放血疗法的部位、方法以及针具也各不相同。
如果是手指上放血,一般采用三棱针刺一下,出少量血就可以;如果是在后背放血,还需要配合使用拔罐,叫做拔罐放血;如果是在带状疱疹起疱的地方放血,一般先采用梅花针扣刺,然后再拔罐放血,梅花针是一种特殊的针具,在针头上聚集着多支小三棱针,这样刺激的面积比较大。
放血疗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而且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情绪波动以及自身情况等的不同,可能是一些严重的急性病如心梗等诱发因素,所以有心脏病的患者使用放血疗法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医生咨询后再进行。
有的血液病患者有自发性出血的情况,放血后不易止血,也不适合使用放血疗法。此外,本身气血不足或者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也不适合使用放血疗法,如产妇、孕妇、刚做完手术的人等。
放血疗法有什么功效
此法中医针灸的专业称呼为:“刺络拔罐”,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等作用。排毒减轻身体内的寒毒、湿毒!减轻周身酸软疼痛的感觉,缓解感冒症状,对解决疼痛效果明显。去瘀血通经络,祝你健康。
放血疗法操作手法
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方法分为:点刺(又称速刺);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等。在护理方面严格提示: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采用此法。特别强调手法宜稳、准、轻,而不宜过猛,且放血不可过多。可见,中医的放血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是有严格规范的!
(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
(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
(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
(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
(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
(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
(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此处所列,仅作说明中医“放血”是有讲究的。请勿佯装己知,擅自模仿!】
特别提示: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
⑸ 常用的火罐用法和适应症
拔罐法又称拔火罐,古称“角法”。是以罐子为工具,和用火燃烧排出罐内空气,造成相对负压,使罐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 *** 及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子疗法。多用于痹证,刺血拔罐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部分皮肤,如丹毒、神经性皮炎等。
1、罐的种类:
临床上罐有三种:玻璃罐、竹罐、陶罐。
2、拔罐的方法:
1火罐:是用火在罐内燃烧,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个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闪火法: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内绕一圈后,迅速退出,快速地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此法简便安全,不受 *** 限制,为目前临床的方法。
(2)投火法:将纸片或酒精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火罐扣于施术部位。
(3)滴酒法:是用95%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1-3滴(切勿滴酒过多,以免拔罐时流出烧伤皮肤),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4)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酒精棉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5)架火法:即用不易燃烧、传热的物体,如瓶盖,小酒盅等,将95%酒精数滴或酒精棉球置其内,置于应拔部位,用火点燃,将制度迅速扣下。
2水煮法:先将配制好的药物放在布袋内,扎紧袋口,放进清水煮成适当的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液内煮15分钟左右,用镊子取出竹罐,倒干罐内药液,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本法配合药物加强疏风止痛的作用,于风湿痹痛和某些软组织证。所使用的药物多为疏风活血通络的中草药。
3、起罐:
拔罐时,一般留罐10-15分钟,待局部皮肤瘀血时,将罐取下。取罐时,左手扶住罐身,右手按压罐口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松脱,不可硬拉或旋动,以免损伤皮肤。若罐大而吸附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泡
4、特殊用法:
临床上,根据情需要,火罐还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走罐:亦称推罐。即先在施术部位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或润滑油,再用上述方法将罐拔住,然后医生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以及病变部位,往返推动,至局部皮肤充血红润为度。此法适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2闪罐: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或充血为度。
3刺络拔罐:施术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作用。
5、适应范围:
拔罐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痹证(如腰腿痛、肩背痛),胃肠道疾患(如胃痛、腹痛),肺部疾患(如咳嗽、哮喘)。
刺络拔罐法适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某些皮肤病,如丹毒、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
6、注意事项:
1患者 *** 要舒适,根据部位选用大小不同口径的火罐,注意选择肌肉较丰满,没有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以防火罐脱落。
2拔罐时火力要足,罐口靠近拔罐的部位,操作要迅速轻巧,做到稳、准、快,才能将火罐拔紧,否则影响疗效。
3皮肤有溃疡、水肿及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拔罐。
4有自发性出血和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法。
5用火罐时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后,覆盖敷料,以防感染。
【】【火罐】、
⑹ 神经性皮炎灸什么穴位能冶好
神经性皮炎以皮抄肤粗袭糙肥厚,呈苔癣样病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 艾灸穴位:选取下列两组处方,交替使用: 1.尺泽、风市、中府、期门、风池。 2.太冲、风门、肺俞、肝俞、膈俞。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赶到温热为度,哭不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注意:戒烟戒酒,戒辛辣食物,限浓茶、咖啡等。保持情绪稳定劳逸适度,睡眠充足。不要用手搔、摩擦或用热水洗泡来止痒,可用拔罐的方法来止痒。也不要自行涂擦刺激性强或者含激素的外用药。 我是销售艾灸用的艾条和灸器,你可以来了解一下。联系方式请见我的个人资料。
⑺ 我听说神经性皮炎可以拔火罐,请问怎么拔火罐,
神经抄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袭碍性疾病,以皮肤肥厚,皮沟加深,苔藓样改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症。尤以夜间及安静时为重。
从中医学上来看,神经性皮炎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
1、血虚风燥:丘疹融合,成片成块,表面干燥,色淡或灰白,皮纹加深,剧烈瘙痒,夜间尤甚,女性或兼有月经不调。
2、阴虚血燥:皮损日久不退,呈淡红或灰白色,局部干燥肥厚,甚则泛发全身,剧烈瘙痒,夜间尤甚
3、肝郁化火:皮损色红,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口苦咽干。
舌红。
4、风热蕴阴,皮疹呈淡褐色,皮损成片,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黄。
拔罐穴位:风池,大椎,曲池,委中,膈俞,皮损局部
血虚风燥:加脾俞,血海;阴虚血燥:加太溪,血海;肝郁化火:加行间,侠溪;风热蕴阻:加合谷,外关。
留罐: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