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皮肤瘙痒怎么办
指导意见:
你好,从你描述的情况出现皮肤瘙痒看有可能皮肤的过敏,应该给与抗过敏治疗,服用抗组织胺类药物为主,如口服息斯敏和维生素C,必要时用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注射,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饮食清淡一些,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各类维生素类补充看看。
⑵ 化疗第三次后 全身瘙痒 解决办法
有些化疗药物是可以有皮肤瘙痒的副反应,只能抗过敏治疗,严重的时候考虑换化疗药。另外先排除冬季性皮炎,可以看皮肤科医生处理。
⑶ 化疗放疗后四个月身上起红点会痒.请问是怎么回事
问题分析:
你好,这种情况考虑是化疗引起的药物性皮炎可能性较大,首先根据回病情答停用可疑药物,然后可抗过敏治疗。平时洗澡时尽量用温水洗,不要用太热的水洗,否则会加重皮肤发红和瘙痒。尽量避免用香皂和沐浴露洗,会刺激皮肤。
意见建议:
考虑是化疗后引起的皮炎。可以口服抗组胺药赛庚啶,外用恩肤霜。
⑷ 化疗后皮肤痒怎么办
病情分析: 你好。些化疗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或周围神经损害,病人表现为肢端麻木、瘙痒等,可伴有皮疹,如果症状不重,可以耐受,那么请不要轻易改动化疗药物,可以服用抗过敏药物对症治疗,比如氯雷他啶、葡萄糖酸钙片、维生素C等,化疗期间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希望可以帮到你 病情分析:化疗后副作用很大,应该服用中药辅助治疗,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益气血,有效提升白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药的副作用.意见建议:
⑸ 每日一味抗癌中药-苦参,内服消痈,外洗止痒!抗肿瘤作用广泛
苦参
豆科灌木植物苦参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每年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
【 别名 】地槐,白茎地骨,山槐,野槐。
【 性味 】苦,寒。
【 归经 】心经、肝经、胃经、大肠经、膀胱经。
【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 应用 】
1.肿瘤治疗
苦参具有广泛抗肿瘤作用,较多应用于子宫颈癌、阴道癌等妇科肿瘤,也常用于大肠癌、胃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对于各种肿瘤放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晚期肿瘤导致的疼痛等症状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治疗 妇科肿瘤 常配伍应用 黄柏、薏苡仁、土茯苓 等化湿类药;
治疗 消化道肿瘤 常配伍 红藤、菝葜、野葡萄藤 等清热散结类药;
治疗 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可配伍 黄芪、女贞子 等益气养阴;
治疗 晚期肿瘤引起的疼痛 ,可配伍 延胡索、川芎、当归 等理气化瘀之品。
2.其他应用
(1) 湿热之泻痢、黄疸、带下 :本品能清热燥湿。治湿热蕴结肠胃,下痢腹痛,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伍应用。
与木香、甘草配伍,即 香参丸 ;若治湿热灼伤肠络之痔漏下血、肠风便血,常与生地黄配伍,如 苦参地黄丸 ;治湿热黄疸,多与茵陈蒿、栀子、龙胆草等同用;治湿热下注,阴痒带下,色黄腥臭,可与黄柏、椿白皮、蛇床子等配伍,内服或外洗。
(2) 皮肤瘙痒、疥癣、麻风 :本品有祛风杀虫,燥湿止痒作用。用于多种皮肤病,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治疗皮肤瘙痒,常配荆芥、防风等内服,或配川椒、百部煎汤外洗;治疥癣,单用苦参煎洗,或配蛇床子、荆芥穗、白矾煎洗,如 苦参汤 ,或配枯矾、硫黄制膏外涂;治麻风,常与大风子、苍耳子等配伍。
(3) 小便涩痛 :本品能清热利尿。治小便涩痛,常配与车前子、滑石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4) 妊娠小便不利 :可配当归、贝母同用,即 当归贝母苦参丸 。
【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弱及阴虚津伤者慎用。反藜芦。
【 文献论述 】
《 神农本草经 》: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 本草纲目 》:治肠风泻血,并热痢。
⑹ 化疗后皮肤痒怎么办
一定是化疗时没使用防护药……你这种情况最好马上买一个疗程的金生安。肿瘤内病人原本身体己较虚容弱,加之手术伤及气血,脏腑受累,临床表现多为气血双虚或气阴两伤,或脾胃失调等。手术后应以气血亏虚为主。由于病人所患肿瘤不同﹐病位不同﹐手术大小不同﹐有的还可产生手术后并发症,使病情复杂化,临床上应根据不同证侯辨证施治。高科技生物产品“金生安”,含有高活力且无毒、无副作用的氧自由基清除剂SOD;同时配方中科学搭配具有抗癌作用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提取物、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给机体补充多种营养成分,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中西合璧,对各种癌症及放化疗产生的副作用进行多管齐下的调理,效果非常显著。
⑺ 放疗后皮肤骚痒有什么有什么中药可以治疗
放疗期间怎么防治皮肤瘙痒
:放疗期间患者应将放射野内皮肤暴露、透气并保持干燥,忌用凡士林软
膏或湿敷。放射野内皮肤尽量减少涂抹肥皂和用力搓擦。忌用手挠抓,以免加重局部皮肤的损伤。
放射治疗区的皮肤瘙痒是放疗造成炎症反应
。目前研究表明:中药与放疗结合可以减少放疗所致的毒
副作用,放疗期间服用中药能防治放疗造成皮肤瘙痒。放射线是一个热性物质,其在杀伤癌细的同时,亦
作为
“
热毒
”
作用损伤人体气阴,灼伤皮肤。
哪些中药对放疗皮肤瘙痒有用
?临床中,中药常选用益气养阴、凉血解毒之品,如:沙参、麦冬、玉
竹、紫草、丹皮、生地等以减少毒副作用,中药外用治疗皮肤瘙痒亦有很好的疗效。
放疗照射以后,一般患者容易出现放射性的肺炎以及皮肤反应,如果提前服用中药的话,这些症状都
没有,放射性的皮肤损伤也非常轻。也没有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在放化疗就开始中医药预防,比放化疗结束后补救放化疗损伤,效果好得多,很多病人都是这样,等
到做完化疗以后才来吃中药,放化疗已经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损伤,修补损伤比预防损伤难很多。所以,
肿瘤放疗患者要提前吃中药
⑻ 皮肤病中药外洗九法
导读:夏季是皮肤病的高发季,对于皮肤病患者,外洗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服药痛苦;另一方面,皮肤病局部用药能更好的吸收。(编辑/闫奇峰)
皮肤病中药外洗九法
作者/龚景林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中药外洗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药物煎汤乘热在患处淋洗、浸泡、湿敷或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古称“溻洗”。
早在公元前770年《礼记•曲礼》篇即载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疮则浴”,《外科精义》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火有药涤之功……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如药二两用水二升,为则煎取一升半,以净帛或新棉蘸药水稍热溻其患处,渐渐洗溻沐浴之”张山雷氏说:“外疡既溃,脓水浸淫,以洗涤洁净为第一要义,庶几病菌不留,方能生新收口,否则恶腐不除,必多滋蔓”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曾用苦参汤治疗狐惑病,狼牙汤治疗阴䘌。
洗剂在民间也常为人们所惯用,如用白矾水洗湿疮,花椒水洗痒疮,葱椒水洗冻疮,桂花叶水洗漆疮等。这些方法简便,而且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归纳了九法,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
一、祛风止痒法
由于人体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邪客于肌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导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去润养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发病迅速,消退亦快,游走不定,瘙痒无度,多发于上半身或泛发全身,皮疹多为红色丘疹、风团、鳞屑或苔藓样变、疣目,损害为干性,不渗出,以及抓后起鳞屑及出血等,常见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疾患,如急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
治拟祛风止痒为主。
药用艾叶30克,摇竹消30克(我注:徐长卿),路路通30克,蚕砂60克,煎水1500毫升,待水温热后外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洗10-15分钟。
临床上如寻常疣、扁平疣等,均属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病,皮损表现为扁平丘疹,或高出皮肤,粟米至黄豆大小,色为淡褐色、褐色、正常皮肤色。表面平滑或粗糙。
治疗以祛风解毒为主。
药用木贼15克,苍耳子15克,败酱草30克,露蜂房10克,马齿苋30克,煎水1000毫升,先乘热湿敷患处,然后用水擦洗皮损,皮损以擦红发热为宜,每天一次。
二、清热消肿法
不论外感邪热或脏腑实热,蕴阻肌肤,不得外泄,熏蒸为患。皮损多见红斑、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灼热痒痛。常见于急性湿疹及皮炎类疾患,如带状疱疹、丹毒、脓疱疮、过敏性紫癜、药疹、接触性皮炎及大疱性皮肤病、剥脱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治宜清热、消肿、解毒。
药用马齿苋30克,黄柏30克,千里光30克,大黄30克,煎水1500毫升,待温热后外洗或湿敷患处,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三、燥湿收敛法
湿有内湿与外湿之分,但以外湿为主,因湿邪侵入腠理,郁结不散,与气血相搏而浸淫肌肤发疹。证见水疱,瘙痒糜烂渗液,水肿,浸淫四窜,汁水淋漓。常见的皮肤病,如皮炎、湿疹、脂溢性皮炎、天疱疮等。
治宜燥湿收敛。
药用马齿苋60克,苍术30克,侧柏叶60克,苦参30克,五倍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湿敷患处,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四、凉血解毒法
由各种“毒”所引起的皮肤病,常见的有药物毒、食物毒、虫毒、漆毒等。邪毒侵入皮肤,郁而化热,毒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证见红肿、丘疹、风团、糜烂等多种形态。常见的皮肤病有接触性皮炎、药疹、中毒性红斑、虫咬皮炎、丘疹性荨麻疹。
治宜凉血解毒。
药用千里光30克,大黄30克,朴硝30克,山楂60克,扁蓄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湿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五、温经散寒法
由于阳气不达,皮肉受寒,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皮损为紫暗或淡红斑,局部皮损红肿发硬,严重时可发生水疱、溃疡。常见的皮肤病有冻疮、血管炎。
治宜温经散寒。
药用透骨草30克,芫花10克,川椒15克,吴茱萸15克,煎水1000毫升,浸泡患处,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钟。
六、活血散瘀法
肝气郁结或外邪入侵,以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阻塞经络而致。证见皮损色暗红、青紫、瘀点、瘀斑、毛细血管扩张等。常见的皮肤病如结节性红斑、硬红斑、过敏性紫癜、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
治宜活血散瘀。
药用鬼箭羽30克,红花15克,丹参30克,桃仁30克,香附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
七、养血润肤法
由于血虚不能营养肌肤,肤失濡养,血虚生风生燥,逗留肌肤所致。其皮损表现为干燥、脱屑、肥厚、粗糙皲裂、苔藓样变。常见的皮肤病有神经性皮炎、银屑病、鱼鳞病、手足癣鳞屑角化型、掌跖角化过度症。
治宜养血润肤。
药用白芨60克,黄精30克,紫草30克,五灵脂30克,露蜂房10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后再外洗患处,每天一次,每次浸泡30分钟。
八、杀虫除䘌法
由于对虫体的过敏或虫的毒素侵入机体,日久蕴毒,发于肌肤所致。皮损为丘疹、风团、水疱、血痂、抓痕、糜烂等。常见的皮肤病有疥疮、丘疹性荨麻疹、桑毛虫皮炎。
治宜杀虫除䘌。
药用蛇床子30克,川椒15克,大枫子30克,硫磺60克,藜芦15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处,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
在临床上还有由霉菌所引起的手足癣皮损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
治宜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药用丁香10克,黄精30克,黄柏30克,川椒10克,枯矾15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与外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九、脱脂除垢法
多因内蕴湿热,外感风邪,蕴阻肌肤,湿热上蒸,或因湿热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皮损为潮红、渗出、糜烂、结黄厚痂、鳞屑(干燥或油腻的鳞屑)。常见的皮肤病有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
治宜清热利湿,脱脂除垢。
药用透骨草60克,侧柏叶60克,黄柏30克,皂刺30克,硼砂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处,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洗后头部不要另用温水冲洗,待头发自干。
总之以上九法初步概括了皮肤病中药外洗的法则,在使用这九个法则时,一定要根据皮损的部位、范围、性质以及患者皮肤的耐受情况辨证施治,合理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外洗方法,采取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法则进行洗浴治疗,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