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气热了,剧烈运动之后,鼻尖痒是怎么回事
跟我一样啊,我的鼻子今天早上又痒了,鼻尖痒应该也是外面的皮肤痒吧,我的是轻微的过敏,不知道你是不是,你如果是没有规律的痒,没有原因的痒,就可能是过敏,喝点 息斯敏 ,白色的小药片,应该就没问题了.不过最好去看医生.
⑵ 梅雨季忽冷忽热又湿气重,鼻子皮肤痒不停这样做除体湿
梅雨季温差大且经常下雨,中午热到汗流浃背,一下子又下场大雨引来凉意阵阵,许多人开始出现鼻过敏,皮肤痒,皮疹的症状,在临床上更常与鼻窦炎反复交替发作,还会影响学习、工作及社交活动,不可轻忽。
由于梅雨季节天气多变,外部寒、湿、热邪较多,一旦人体受到邪气的侵袭又无法即时排出,容易导致邪气在体内及肌表留滞,尤其那些喜欢吃肥甘厚味与辛辣烤炸食物,再加经常喝冰饮、吃冰品、甜食,这更加重了脾胃运化,使脾胃更容易感受寒湿,无法行使正常功能排出水分,使身体内蕴藏湿气,产生鼻过敏,皮肤痒,皮肤红疹等症状。
中医功补兼施治疗身体的湿,改善鼻子与皮肤症状
中医将过敏性鼻炎原因归类为内、外两个层面,内因多以脏腑功能失调(肺、脾两脏虚损)为主,与先天遗传或个人体质有关;外因则多由季节交替、温湿度变化等外界因素侵袭鼻窍所致。这也正是中医在处理鼻过敏与皮肤痒时,特别着重内在脏腑功能治疗及外界因素消除。
中医认为,湿、热是导致皮肤病的主因,跟体质及环境有关。
湿常常是气候影响,热则是熬夜、吃太多辛辣物,或本身体质偏热性状况(如甲亢、更年期、糖尿病)。中医认为强化本身脏腑功能,让水液代谢顺畅、不滞留体内,就能改善鼻子与皮肤的过敏症状。
从水液代谢过程来看,身体的淋巴系统将水液推动至全身;脾主湿,可以把水液运输代谢散布至全身;肺主皮毛,掌管水道畅通与毛孔的开阖,汗液的蒸散,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通常脾与肺影响水分的调节是比较适合调整体质的切入点,如果身体调节水分的能力不佳,常常是脾气与肺气虚的关系。
中医脾肺双补,赶走湿气与鼻过敏
肺气虚
肺主气,开窍于鼻,肺气虚则易受风寒乘虚入侵。肺气亏虚者不喜吹风,患者往往一早起床,稍微吹到风就喷嚏连连、鼻水流不停,而且经常容易感冒,且平常走路或爬楼梯可能就容易喘促无力。
中医治疗这类患者多以补气固表、祛散风寒为主,此类患者平时可多饮用补肺气茶饮:黄芪9g、麦门冬9g、五味子3g,用1000ml水煮滚后小火煮15分钟,放凉后饮用。
脾气虚
中医的脾是指整体消化系统的表现,脾胃运化受到影响的患者,平日饮食可能不定时且营养不均衡,而影响气血生化,不能上传水谷精微到肺,致使肺气偏虚,且影响水液代谢,体内湿气重。
过敏发作时鼻塞鼻胀明显、鼻涕清稀而且量特别多,此外也常容易腹泻、腹胀、常觉头昏脑筋不清楚,若是儿童患者还可能合并长不高、长不胖等问题。中医常以补气健脾、祛湿化痰来治疗此类患者。
平时可多服用健脾去湿气的四神汤来补养脾气。
瘦肉四神汤
食材:茯苓、芡实、莲子、山药各一两、薏仁一两半;酌量瘦肉片(依喜好程度添加)、盐(少量)。
做法:
将茯苓、芡实、山药、薏仁、莲子浸泡半小时后再放入适量水中,炖煮1个小时。
然后放入瘦肉再煮10分钟,加适量的盐调味。
寒凉伤脾胃、虚火引起皮肤痒,怎么解?
此外冰冷饮料或食物吃太多,会伤害脾胃消化功能;或压力大造成脾胃虚弱,就会阻碍水分排出,引起皮肤搔痒、反复发作,这其实是种发炎反应,中医常常使用清热利湿药来改善。清热药物多为草药类,如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利湿则以泽泻、茯苓、车前子为主。
避免寒凉饮食、作息少熬夜多运动,有助改善症状
天气越来越热,吃冰真过瘾,但对过敏患者,可就会加剧鼻部不舒服、喷嚏不断、鼻水不止。中医的脾肺是掌管正气的产生及水份循环代谢重要角色,外在寒冷饮食会影响脾肺功能,造成湿气堆积、抵抗力下降,如遇风寒湿冷环境,更加重脾肺寒湿程度,而形成抵抗力低下状态,让过敏症状更趋严重。
过敏患者在饮食上要尽量避免生冷水果、冰品、寒凉性饮料;且作息上要减少熬夜且多运动以增加免疫力,如此能有效改善过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