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丹毒和皮炎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丹毒和皮炎

发布时间: 2023-07-17 01:41:43

⑴ 腿上长疙瘩,特别痒

第一:有点像季节性过敏,如果每年春秋会这样。

第二:如果春夏秋会这样,尤其是每年三四月份开始,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花粉过敏。

第三:如果一年四季这样,可能是过敏体质,建议到医院做一个过敏源检查,先排除是过敏引起的。

第四:如果肿胀,发硬,还发烫,小心丹毒病:

丹毒多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引起的,累及皮肤深部组织的一种急性感染性弥漫性皮肤炎症。常见于下肢和面部,往往起病急,皮损处可见片状红疹,颜色丹毒多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引起的,累及皮肤深部组织的一种急性感染性弥漫性皮肤炎症。常见于下肢和面部,往往起病急,皮损处可见片状红疹,颜色鲜红,界限清楚,按之退色,微微隆起,表面紧张发亮,严重者可发生水疱,病变区域有炎症典型表现——红肿热痛,同时还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性感染表现。好发于盛夏,呈游走性,每多复发,且发无定处。

总体症状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不过颜面部及四肢更为多见。一般自感染病菌后有2~5天潜伏期。1.前驱症状:当患者感染丹毒链球菌进入潜伏期后,在发病前数小时常会有一些前驱症状出现,如突然出现的发热、头痛、寒战、恶心、关节酸痛等全身不适。严重者特别是幼儿,可有惊厥、呕吐和谵妄。2.局部症状:病变区域表现为红、肿、热、痛。皮损处可见红斑向四周迅速蔓延,形成大片损害,微微隆起,界限清楚,同时皮疹中央会渐渐退色,变成棕黄色并有轻微脱屑。手指按压可见皮损处红色消失,手指移开则红色恢复。受累部位可有触痛、灼痛,亦可有近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3.全身症状:在发病时,患者亦可出现全身性的感染症状,可有发热、寒战、疲乏、食欲不振等。该病可与接触性皮炎、类丹毒、蜂窝织炎等相鉴别。

自己对照一症状 ,如果症状相似,建议去三甲以上的医院就诊,除了医院开的药物,如果真的是丹毒,最好的方法是,局部拿消毒后的缝衣针,进行放血,然后拔火罐【此操作虽然不高 一定要找家里年龄大点的,会用针的,避免出意外,】绝对见效。需要每天一次。

温馨提示:以上动作有危险,一般人请勿效仿。

如果只是感觉痒的厉害,给你推荐“地虎霜”,治疗脚气,蚊虫叮咬等皮肤瘙痒,效果特别好,但是不能经常大面积涂抹,这也是一名关系不错的医生推荐的,确实好用,尤其是夏天防止蚊虫叮咬,被蚊虫叮咬后,涂抹一次就好。

淘宝地虎霜

买送很便宜,你可以试试。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你早日康复!

⑵ 丹毒需要多久才能彻底恢复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

治疗丹毒,要选择一种安全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锦兴牌紫外线治疗专门治疗各类皮肤病!如:皮囊炎、疖、痈,丹囊、玫瑰糖疹,银屑病、斑秃和早秃、白癜风、慢性溃疡,带状疱疹,异位性皮炎。毛皮红糠疹,扁平苔癣,小腿静脉性溃疡,鳞状毛囊角化病,急性外阴溃疡,蕈样肉芽肿、花斑癣、股癣、手足癣等各种体癣及冻疮。
锦兴牌 ZZ - 2 型紫外线治疗仪是采用先进的电子线路,与特制的冷光源石英灯可靠的配合,产生高强度的短波( 253.7nm )及适量的中波( 313nm )紫外线,中、短波紫外线的适量配合是最好的抗炎射线。该产品性能可靠,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价格适宜、多功能等特点,具有国内外领先地位。它以治疗各种顽固性及多发性皮肤病为主,同时消毒杀菌。对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肩颈腰腿痛、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都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⑶ 脚的丹毒是怎么形成的

脚部丹毒分真菌感染造成的,和丝虫病导致的丹毒样皮炎,俗称流火,是丝虫长期寄生在淋巴管内,造成淋巴管炎的结果,如果是反复发作,发病时又红又肿,有灼烧感,病灶处有点发烫的感觉的话,就是丝虫导致的,或者按真菌感染治疗,打青霉素后暂时消肿过一段时间又发作的情况下基本就可以判定是丝虫,具体可以参见网络丝虫病、淋巴水肿、象皮腿,海群生对微丝蚴和丝虫成虫有杀灭作用,伊维菌素对微丝蚴有杀灭作用。

⑷ 丹毒反复发作小腿局部变为坠积性皮炎如何治

最佳答案
丹毒(erysipelas)

参考资料: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什么人易患丹毒?
(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2)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并且不要养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习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
(Erysipelas)
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火丹"。
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
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
治疗
全身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及时对症治疗,抗生素以青霉素疗效最好,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能恢复正常,但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磺胺类药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与青霉素同时应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红霉素等。如果患者为复发性慢性丹毒,应检查足趾等处有无足癣,检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处有无感染病灶,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复发性丹毒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还可用小剂量X线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两周1次,共3-4次。
局部治疗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

⑸ 腿肿了,说是丹毒,丹毒是怎么回事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⑹ 什么是丹毒一般要多久能痊愈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丹毒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诊断】
一、发病急剧,常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疹后症状可持续存在。
二、好发于颜面及小腿。
三、皮肤损害典型损害为鲜红、触痛、灼热和边界清楚的硬肿性红斑。红肿处可出现水疱、大疱、脓疱或坏疽。也可在原发损害处屡次发作(复发性丹毒)。
四、多次复发者,淋巴管受阻时,日久可形成橡皮肿,多见于小腿。
五、局部淋巴结肿大。
六、常可发现致病的原发灶,如小腿常见足癣,面部常见鼻腔粘膜损害。
【临床表现】
丹毒的好发部位为下肢和面部。起病急,病人常有头痛、畏寒、发热。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蹭较淡,边缘清楚,并略隆起。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但在压力除去后,红色即很快恢复。在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红肿区有时可发生水泡。局部有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常肿大、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并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肿。
【鉴别诊断】
一、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有痛痒而无触痛,无全身症状。
二、蜂窝织炎红肿境界不清,浸润深,化脓明显。
三、血管性水肿好发于组织疏松部位,损害为水肿性,边缘不清,无触痛。

⑺ 丹毒严重吗

问题一:丹毒对人体都有那些伤害啊? 丹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在受伤后一定要给伤口消毒,不要大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危害有:
1、丹毒在皮肤上羡顷顷的表现就是局部的像四周扩散,皮肤中央红色会减退等。
2、如果本身有脚气等疾病都会是患者的丹毒反复发作,还会对患者造成淋巴阻塞增生。
3、该疾病在患者发烧的时候产生不良的反应,如想吐等症状。皮肤跟普通人的皮肤显出不同的颜色,在触碰式会有发热,而且还会有压痛的感觉。
4、丹毒会损害肌肤,兄陆由于丹毒的红肿是由皮肤局部四周开始蔓延,皮肤局部的中央红色开始进行消退、脱屑,随后颜色逐渐转为棕黄。
5、丹毒容易复发,如果本身就有足癣或者是丝虫感染这些疾病都会使患者的下肢丹毒容易反复发作。有的时候患者还会造成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致使发生橡皮腿,而且同时还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6、丹毒影响生活和工作,该病经常在患者寒战、发热的时候起病,患者可发生全身不舒服、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问题二:丹毒病严重吗 及早防治问题不大

问题三:丹毒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厉害 小时候老家很多,俗称流火丹毒。其实是丝虫病,防疫站领海群生吃好的

问题四:丹毒怎么办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 *** 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什么人易患丹毒?
(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乎携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2)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并且不要养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习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