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溢出性皮炎图片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溢出性皮炎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7-16 11:05:46

1. 狗狗脂溢性皮肤病怎么治比较好

狗狗脂溢性皮肤病怎么治比较好?

狗狗脂溢性皮肤病:

狗狗脂溢性皮肤病一般无瘙痒,被毛间附有多量灰白色麸皮样鳞屑或黄褐色油脂性皮屑,皮肤色素化.。会出现掉毛现象。无论狗有什么样的皮肤问题,脱发甚至秃斑都是人们可以注意到的最常见症状。

狗狗脂溢性皮炎发生在背部、头部和四肢。根据症状不同,可分为干性、油性和皮炎3型。

干性型皮炎:皮肤干燥,头发上散落着灰色或银色的鱼鳞。脱毛很轻,表现出头发稀疏的情况。

油性型皮炎。皮脂腺发达,尾根皮肤和毛发含有大量油脂或粘连有黄褐色质块,外耳道有大量耳垢,部分发生外耳炎。能闻到一种特殊的腐败恶臭。

皮炎类型。患犬出现瘙痒、红斑、鳞屑和严重脱毛,明显结痂皮肤,患处多见于背部、耳廓、前额和尾背、胸下、肘部和飞节处。狗可能会因为痒而咬伤患处,使受影响的区域扩大,病情加重。


狗狗脂溢性皮肤病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泼尼松龙,1~2mg/kg,口服,每日2次,直至治疗后症状减轻(具体方案需要询问宠物医生)

2.增加营养,多喂高蛋白、高脂肪物质,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

食物管理:

应从狗狗的饮食、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矫正,喂食注意要清淡,避免油腻,注意勤洗澡,洗完澡后吹干,保持毛发干爽,通常可以将皮肤病扼杀于摇篮。


以上就是狗狗脂溢性皮肤病怎么治比较好的全部内容,皮肤病虽然暂时不会危及生命,但可能会严重影响狗狗的生活质量,因此,当发现狗狗患有脂溢性皮肤病或者其他类型皮肤病,应当送往宠物医院或咨询在线宠物医生。

2. 脂溢性皮炎可以用什么食疗 饮食不能吃什么

1、可以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源,尤其是维生素A的食物要适量多吃,猪肝、胡萝卜、蛋黄等,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另外,还要多吃含维生素c、b1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的增加谷物杂粮、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对脂溢性皮炎大有益处。

2、不能吃脂肪性食物和甜食,如肥肉、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忌饮酒和辛辣物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

(2)溢出性皮炎图片扩展阅读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部位,如头、面、耳后、腋窝、胸前、肩胛间、腹股沟、会阴等处,也可泛发全身。干性脂溢性皮炎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

脂溢性皮炎的饮食治疗的目的是改变饮食习惯,调整消化道功能,保持毛囊皮脂腺口的通畅,利于皮脂物质的排出,减轻毛囊皮脂腺炎症。膳食中要注意控制脂肪量,脂肪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症状,每天供给总膳食脂肪量应在50克左右。

可适当给予高蛋白饮食,因为蛋白质有利于保持正常皮肤角化代谢和毛囊正常畅通。还应注意少吃甜食,因为含糖较多的饮食可促使脂肪异生后产生更多的脂肪。

3. 得了皮肤炎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可以治疗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最近,我女朋友的小腹下面的某个部位不知道为什么红肿起来,生出的面积虽然不大,可也够烦人的,还伴有搔痒的感觉,结果去医院被诊断出患上皮肤病。开始用了一些普通的药慢慢就消退了,可是好景不长,女朋友下面又红肿起来,总之,总是抹了药才过一个星期多后又复发 ,不知道谁有什么提供好的方法治疗呢?

解析:

脂溢性皮炎(皮肤性病科)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损害为暗黄红丘疹或斑片,边缘清楚,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因不甚清楚,目前一些研究者认为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生长增多所致。

症状表现:

1.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2.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脐窝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

3.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

4.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溢出性红色斑片,上有黄痂。

诊断依据:

1.好发于成年人及新生儿,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片或斑丘疹;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分布对称;

2.皮损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如头、面及皱襞处等;

3.病程慢性,伴不同程度的瘙痒。

治 疗:

治疗原则

一、全身治疗: 1.维生素B2、B6和复合维生素B等; 2.瘙痒剧烈时,可给镇静止痒剂等; 3.炎症显著或炎症范围较大时可短期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生素。

二、局部治疗:治疗原则为去脂、消炎、杀菌、止痒。

用药原则

1.一般选用维生素B族药物。瘙痒剧烈时,可选择1-2种按组胺类药物;

2.类症明显或皮疹广泛而其治疗不能控制时可选用强的松口服;

3.同时选用适当的外用药。

预防常识:

本病一般诊断不难,但应提高警惕与红斑型天疱疮鉴别,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引起严重后果。治疗中还应注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 *** 性食物,少用热水肥皂洗头,避免诸如篦头发等各种机械性 *** 。

4. 头部脂溢性皮炎症状,急需!

慢性经来过,易反复发作,常伴有自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糟鼻螨虫性皮炎并发。脂溢性皮炎最根本有效的办法是使用康肤抑脂膏抑制皮脂异常分泌,减轻皮损处的炎症反应,彻底排毒防止组胺和组胺受体的释放,起止痒作用。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盖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皮。头发可脱落、稀疏。[2]

5. 脂溢性皮炎什么样子的求图

这就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的防治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
第二,药物内服治疗。可用维生素 B6、 B2或复合维生素 B,烟酰胺等。瘙痒剧烈可用止痒镇静剂如抗组胺药,炎症明显或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
第三,外用疗法以去脂、杀菌、消炎、止痒为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有硫磺、雷锁辛、煤焦油、水杨酸、硫化硒、咪唑类等,可按不同部位不同发病情况选用不同剂型。
注意饮食调节,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吃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持心情的愉悦。避免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早期的治疗有助疾病的健康。

6. 猫咪溢脂性皮炎用什么药

猫咪溢脂性皮炎用什么药科普知识之前,先分享一下近期家里布偶猫的脂溢性皮炎病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前一段时间在家写文章的时候,家里的布偶猫跑过来趴在了键盘上。

刚好,打算拿着梳子给它梳梳毛,发现尾巴好像不对劲。

仔细一看,发现它尾巴少了一圈毛!凭我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不是猫藓,但不知道是什么。(如图1-1)



图1-1:布偶猫“桃酥”秃毛的尾巴



布偶猫“桃酥”

这下可给我吓坏了,家里大大小小很多猫都是散养,万一是其他皮肤传染病可就出大事了!(传染性皮肤病是多猫家庭的“灾难”)

直接实施紧急措施——隔离,腾出一间小屋子专门让“桃酥”自己住。

开始检查家里其他猫咪的毛发,万幸的是其他猫均正常。



把“桃酥”带去宠物医院检查,先去了第一家宠物医院。医生问怎么回事,我说猫咪尾巴秃了一圈毛,医生大致看了一下说是猫藓,顺手拿了一瓶猫藓药让我买回家喷,我没有买,带着猫离开了。

去了第二家医院,兽医明显专业很多,询问了许多关于猫咪的问题,做了包括基础检查在内的几项诊断,也做了伍德氏灯诊断,最后确诊为脂溢性皮炎。主要病因是外伤继发,再加上营养略有失调,以及家中猫只数量多导致年龄偏小的布偶有生活压力,最终导致猫咪患上这种病。

治疗方案:病情不严重,单独饲养、更换猫粮、洗净皮肤后使用药物皮康即可。

截止到今天,经过二十天的治疗,“桃酥”尾巴患病处出现新生毛发,再坚持一段时间就完全治愈了。



布偶猫“桃酥”

写这个经历,是想让大家在遇到相同症状的时候有一篇参考文。还有一点想告诉大家:

并不一定秃毛就是猫藓,导致猫咪秃毛/脱毛/稀毛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疗方案也是多种多样,寻找专业医生正确诊断很重要。想要养好猫,铲屎官自身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养猫常识。

猫藓和脂溢性皮炎区别其实挺大的:症状表现不同,传染性也不同。如果不是传染性病因继发脂溢性皮炎,此时的患猫不具备传染性;但任何病因引起的猫藓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是人兽共患病。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主要聊一聊关于猫咪脂溢性皮炎的相关知识,包括脂溢性皮炎的简介、症状、病因、诊断、治疗、预后、风险猫群以及预防八方面知识。

7. 皮炎的图片和症状

皮炎(dermatitis)是指由各种内、外部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性疾患的一个泛称,并非一独立疾病,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皮炎和湿疹的概念及分类是皮肤科学术界一直有争论的问题之一,以往曾把二者作为同义语来用,并不严格区分,如有人将异位性皮炎也称为异位性湿疹等。现在多数的观点认为皮炎泛指皮肤的炎症,如接触性致敏、皮肤感染等,而湿疹专指某些非感染性炎症,同时将发病机制或临床特征相对明确者称为“某某皮炎”,而病因暂时不明确者笼统的诊断为“湿疹”。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皮炎与湿疹的章节中,包括有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20多种疾病。临床上常根据病因、发病部位或其他临床特征将某一特定的皮炎定义为某某皮炎,如接触某物质引起的称为接触性皮炎,内用药物引起的称为药物性皮炎等。湿疹则是个临时概念,一旦明确了病因,这一湿疹就应诊断为某某皮炎,而不应再诊断为湿疹了。

常见症状:

1、苔藓样皮损。本病的皮损特征为皮肤苔藓化,病变区皮肤呈苔藓样变,皮肤增厚,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皮损区呈暗褐色,干燥,有细碎脱屑,边界清楚,边缘可有小的散在的扁平丘疹。

2、瘙痒:皮损区域阵发性瘙痒,夜晚尤甚,可影响入睡。

3、好发部位。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项、膝、肘、骶等部位;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可泛发于全身。

4、本病为慢性疾病,症状时轻时重,治愈后容易复发。

病因:

皮炎
1、精神因素:认为是发生本病的主要诱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生活环境突然变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复。

2、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慢性病灶感染而致敏,也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3、局部刺激:如衣领过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学物质刺激、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皮肤损害。多发生在颈后部或其两侧、肘窝、腘窝、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常成片出现,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顶丘疹,皮肤增厚,皮脊突起,皮沟加深,形似苔藓。常呈淡红或淡褐色。剧烈搔痒是其主要的症状。如全身皮肤有较明显损害者,又称之为弥漫性神经性皮炎。中医认为:此病主要以内因为主,由于心绪烦扰,七情内伤,内生心火而致。初起皮疹较红,瘙痒较剧,因心主血脉,心火亢盛,伏于营血,产生血热,血热生风,风盛则燥,属于血热风燥。病久,皮损肥厚,文理粗重,呈苔藓化者,此因久病伤血,风盛则燥,属于血虚风燥。

诊断依据:

1、本病中青年多见,先有剧烈瘙痒,后有皮损;

2、皮疹为扁平丘疹,苔藓样变,无渗出;

3、皮疹多发于颈部、四肢伸侧、腰氐部、腘窝、外阴;

4、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

脂溢性皮炎

皮炎
中医称之为“白屑风”。系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

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

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

胸部、肩胛部,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渐成为中央具有细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性的环状斑片。皱褶部多见于腋窝、乳房下、脐部和腹股沟等,为境界清楚的红斑、鳞屑、湿润,常伴糜烂、渗出。多见于30岁至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与体质有关。

本病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

1、禁饮酒:因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消化功能失常,食糖、脂肪过多,及食刺激性食物有关,所以脂溢性皮炎患者一定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脂溢性皮炎内服药:

⑴维生素B族类制剂,如维生素B6B2 B1。

⑵ 有人主张服酮康唑或四环素。

3、脂溢性皮炎中医治疗:中药针对潮红、渗液、结痂时可以用蛇胆苦柏爽肤洗液清热、解毒、去脂为治则。仅有痒而无渗出时,以养血、润燥、祛风、清热为治则。

日光性皮炎
是由日光诱发的一种迟发性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人认为主要由中波紫外线引起,也有人认为主要由长波紫外线引起。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可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鳞屑、苔藓样变,常以某种皮疹为主。

日光性皮炎俗称晒斑,一般在暴晒后数小时内于暴露部位出现皮肤红肿,亦可起水疱或大疱。皮损部位有烧灼感、痒感或刺痛。轻者1—2天皮疹可逐渐消退,有脱屑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重者可伴有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烧、乏力、全身不适等,约一周左右即可恢复。

8. 脂溢性皮炎症状,谁给个图片

如果不确定疾病,可以来皮肤科检查一下,越早治疗越容易康复。

9. 头皮发痒、长有小疙瘩,需要怎么处理呢

头皮很痒,还长出很多小疙瘩,一挤全都是水,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考虑是脂溢性皮炎,这是一种局部皮肤炎症。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皮脂分泌过多,第二是局部头皮微生物、细菌过多,微生物会不断分解产生的油脂,导致皮脂内成分发生变化,进而出现了炎症。

另外,保持适量运动

运动能够促进代谢,增强排毒解毒的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因此患有脂溢性皮炎的患者应该保持适量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缓解症状。平时可以跑跑步,做做瑜伽,打打羽毛球。

最后,及时就医

脂溢性皮炎会导致局部皮肤异常瘙痒,出现溃破,并且难以自愈。所以在发现病情的时候应该及时就医,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杀菌消炎,及时控制病情。但是不建议自己擅自购买药物,很容易买到激素含量高的药物,影响身体健康。

总结一下,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及时做规范治疗。在生活中要及时调整饮食、生活习惯,避免皮肤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