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虫咬皮炎的常识
1.虫咬皮炎是什么症状
虫咬皮炎是因被虫类叮咬,或因接触某种虫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肤炎性反应.常见叮咬人体的害虫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黄蜂等.引外有些虫的毛,如桑毛虫,刺毛虫(俗称“洋辣子”)的毒毛刺入皮肤也引起发病.虫咬皮炎的形态与叮咬人体虫类的不同和个人体质的差异而不同.蚊,蚤叮咬以水肿性丘疹或风团为主;臭虫叮咬以风团为主;螨叮咬以水肿性红斑,丘疹和丘疱疹为主;飞蠓叮咬后初为淤点,继而迅速出现水肿性丘疹;蜂类叮咬以水肿性红斑为主.不论哪一种皮疹,在其中心常可找到虫子叮咬的痕迹或有蜂刺和毒毛.皮疹程度的刺痛.由蚊,臭虫,蚤,飞蠓等叮咬引起的皮疹,及时涂5 ̄10%氨水或5 ̄10%碳酸氢钠溶液.黄蜂刺咬应尽可能拔除蜂刺,吸出毒液,涂10%醋酸溶液.局部皮肤瘙痒可搽炉甘石洗剂,或复方薄荷醑.内服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抗 组织胺药物.螨,蚤引起的虫咬皮炎,治疗前须先洗澡,更换清洁的衣服.。
2.如何预防和治疗虫咬性皮炎
你这临床上称为“虫咬性皮炎”。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是指被昆虫、节肢动物叮咬,或因接触昆虫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肤炎性反应,多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见的引发皮炎的昆虫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黄蜂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由于叮咬人体虫类的种类的不同和被叮咬个人体质的差异,叮咬处会呈现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表现为水肿性丘疹、风团、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淤点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灼疼。不论哪一种皮疹,在患处中心都可找到虫子叮咬的痕迹或是蜂刺和毒毛,应该尽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螨、蚤引起的虫咬皮炎,治疗前须先洗澡,更换清洁的衣服。
预防与治疗: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换衣被。消灭臭虫、蚤、虱及其他昆虫。一旦发现症状,就应及时用药。不喝酒及食 *** 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草席应洗清晒干,减少隐藏在其中的螨虫,减少虫咬的可能。
西医常规治疗方案:
一、抗组胺药物 扑尔敏 4mg 口服 3次/日
西替利嗪 10 mg 口服 1次/晚
二、激素治疗 强的松 15-20mg/日,渐减量。
三、合并感染时可给予抗菌素。
四、炉甘石洗剂
五、局部冷湿敷。
外治法:
1、取雄黄、枯矾各50克,共研成细末,用茶叶水调匀外搽患处,每天3次,连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类虫咬引起的皮肤炎症。2、将蚤休100克研成细末,浸泡于50%酒精中,3-5天后取药液外搽患处,每天4次。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刺毛虫皮炎和蜂螯引发的皮炎。3、刺血法:在虫咬皮肤肿胀明显处,经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再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涤去恶血。在多数情况下,一次可获愈。
Ⅱ 夏季虫咬 当心皮炎爬上身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夏天夏天悄悄来临,蚊虫也光临,悄咪咪,悄咪咪咬你没声音……”又是一年盛夏来,被蚊虫叮咬在所难免,不过,别以为被不起眼的小虫子咬一口没大事,轻则红肿、发痒,严重的则有性命之忧。预防虫咬皮炎,赶快看过来!
快看看 到底是啥虫咬了你?
有的人被蚊虫叮咬后能快速消肿,有的人像皮肤“中毒”似的出现大面积红肿、硬块,甚至水疱,感到刺痛、灼热、奇痒。这种严重反应其实是虫咬皮炎,也称为“丘疹性荨麻疹”。通常认为,这种皮炎是皮肤被节肢动物叮咬,注入皮肤的唾液等物质产生了迟发性过敏反应。虫咬皮炎可由螨虫、蚊、蠓、臭虫、跳蚤、蜂等昆虫叮咬或毒汁刺激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也可见于成人,多发生于春秋季。那么虫咬皮炎都有哪些表现呢?
螨虫 叮咬常为水肿性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者瘀斑,其上有小水疱,偶尔为大疱。
蚊子 常叮咬婴幼儿皮肤暴露部位,叮咬后可发生血管性水肿;一般被叮咬后可无反应或者出现风团、瘀点、瘀斑。
蠓 叮咬后感觉剧烈瘙痒,局部瘀点或水肿性红斑、风团样丘疹及水疱,可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
臭虫 叮咬也会出现剧烈瘙痒、疼痛,皮损中央有针尖大小瘀点、水疱,大片红斑或紫癜;多次叮咬导致线状损害,搔抓后留有色素沉着。
跳蚤 叮咬可在吸血处形成带出血点的红色斑丘疹,损害往往成群分布;若对跳蚤唾液过敏,则会出现水疱、红斑等“丘疹性荨麻疹”表现。
这些“狠角色” 毒你没商量
桑毛虫 常见于桑树及果园,桑毛虫毒毛刺入皮肤后数小时出现局部剧烈瘙痒,有绿豆至黄豆大小鲜红色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中间可见一深红色或者黑色刺入点。若入侵眼部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
刺毛虫 生活在树林、田野、草地,毒刺刺入皮肤时刺痒、灼痛,稍后可感觉外痒内痛;刺伤部分中心出现米粒大小丘疹黄豆大风团样皮疹,周围有水肿性红斑。若刺伤面积较大或出现反复刺伤,全身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隐翅虫 昼伏夜出,多在夜间有灯光的地方出现,在叮咬皮肤或被拍击、压碎时毒液沾染皮肤可致隐翅虫皮炎,表现为点状、条索状红肿,后出现水疱,皮损周围可出现鲜红色丘疹或水疱,常伴瘙痒及灼痛感。重者出现大面积的糜烂层或浅层皮肤坏死。还可出现全身症状,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
毒蜂 被其蜇伤后局部立即出现红肿、水疱并伴明显疼痛、烧灼感及瘙痒,还可出现恶心、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被咬之后如何处理?
常见蚊虫叮咬,可使用花露水等涂在叮咬处,也可使用肥皂水涂抹以中和酸性毒液。局部红肿或瘙痒可用纱布或毛巾包裹冰块进行冰敷,可减轻不适。
被咬后注意不要用力搔抓,以免皮损破溃导致感染。
若皮疹多发,红肿明显,瘙痒剧烈,应及时就医。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依巴斯汀片或外用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可消炎止痒。
遇毒虫或毒蜂,切勿拍打,应赶跑或掸落虫体;中毒严重有明显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抢救,皮下或肌注肾上腺素,予氢化可的松200-400mg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注射,若继发感染则予抗炎治疗。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首先,要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夏日炎热,出汗多,恰恰是蚊虫最喜欢的味道,所以应勤洗澡,枕头、被褥、凉席勤换洗。室内床缝、地板缝等仔细打扫,防止臭虫藏匿。
其次,做好防护。睡前放置蚊帐,合理使用驱蚊剂等。外出穿长衣长裤,避免暴露。蚊虫也爱“夜生活”,所以外出时尽量避免黄昏和夜晚;外出玩耍避免去树丛、竹林、雨后积水坑等地。
此外,家中宠物要按时驱虫,定期洗澡。
文/王蕊 蓝海冰(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Ⅲ 虫咬皮炎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疾病别名
- 4 疾病分类
- 5 疾病概述
- 6 疾病描述
- 7 症状体征
- 8 疾病病因
- 9 病理生理
- 10 诊断检查
- 11 治疗方案
- 12 特别提示
- 附:
- 1 治疗虫咬皮炎的穴位
1 拼音
chóng yǎo pí yán
2 英文参考
insect dermatitis
3 疾病别名
丘疹性荨麻疹
4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5 疾病概述
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是指被昆虫、节肢动物叮咬,或因接触昆虫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肤炎性反应,多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见的引发皮炎的昆虫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黄蜂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由于叮咬人体虫类的种类的不同和被叮咬个人体质的差异,叮咬处会呈现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表现为水肿性丘疹、风团、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淤点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灼疼。不论哪一种皮疹,在患处中心都可找到虫子叮咬的痕迹或是蜂刺和毒毛,应该尽可能拔除蜂刺、毒毛,吸出毒液。螨、蚤引起的虫咬皮炎,治疗前须先洗澡,更换清洁的衣服。
预防与治疗: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换衣被。消灭臭虫、蚤、虱及其他昆虫。一旦发现症状,就应及时用药。不喝酒及食 *** 性食物,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草席应洗清晒干,减少隐藏在其中的螨虫,减少虫咬的可能。
6 疾病描述
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是指被昆虫、节肢动物叮咬,或因接触昆虫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肤炎性反应,多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常见的引发皮炎的昆虫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黄蜂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
7 症状体征
病损处有无剧痒或灼热疼痛感。在暴露部位是否呈现表面有小脓疱的水肿性条状病损,或绿豆至黄豆大的红芹脊色斑丘疹、丘疱疹和风团。
8 疾病病因
询问发病季节,生活环境,有无杀灭昆虫史,是否集体发病。
9 病理生理
10 诊断检查
如疑雀族为毛虫皮炎,可用透明胶纸粘取病损中毒毛,在显微镜下检查。
11 治疗方案
1.隐翅虫皮炎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用马齿苋捣烂敷患处。
2.毛虫皮炎可直接用胶布及早粘去病损上毒毛,外搽消炎止痒药物。
12 特别提示
本疾病多见于闷热的叁伏天气,常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出现条状水肿性红斑,其上可见针头大小的密集脓疱,抓破可致糜烂、结痂、有烧灼及痒痛感。
预防虫咬皮炎嫌岁渗、搞好环境卫生,同时要关好纱窗,虫咬后要及时用肥皂水洗净皮肤,局部要湿敷或外搽炉甘石洗剂。
治疗虫咬皮炎的穴位
- 百虫窠
端上3寸。主治风湿痒疹,下部生疮,风疹,荨麻疹,虫积,蛔虫病等。拼音:bǎichóngkē代号:E...
- 血海
拼音:xuèhǎi英文:XuèhǎiSP10;GuānyuánCV4;bloodsea概述:血海:1...
- 百虫窝
端上3寸。主治风湿痒疹,下部生疮,风疹,荨麻疹,虫积,蛔虫病等。拼音:bǎichóngwō代号:E...
- 血郄
Ⅳ 虫咬性皮炎什么症状
虫咬皮炎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
虫咬性皮炎又可称“丘疹性回荨麻疹”,主要与节肢动物答的叮咬有关,
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
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
黄豆大小,好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局部红肿、丘疹、风团或淤点,
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可见叮咬痕迹。刺痛、灼疼、奇痒。
有限局性表皮棘细胞水肿及真皮乳头水肿,
重者可形成表皮内疱或表皮下疱。用药方面,
建议使用【克炎王进行涂抹,无刺激,无激素,纯天然制成,
每天涂抹2-3次,效果很好的。
Ⅳ 红色的包,像蚊子咬的上面还有个小水泡,很痒,是怎么
螨虫
螨虫咬伤后的皮疹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水疱或丘疹性荨麻疹样损害,中央有时可见到虫咬的瘀点。被螨虫咬伤后会产生剧烈瘙痒感,尤以夜间为甚。局部会出现水肿性红斑等,被叮咬的中央常见有虫咬的瘀点。螨虫皮炎粟米大小至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疱疹;或为紫红色的肿胀或风团,有时可见到虫咬的痕迹。
跳蚤
跳蚤咬的就不同了,虽然只有一点红色,但你会发现周围的皮肤就算不红摸起来也是硬的,肿胀的,还很痒,肯定是密集的,连成一条线的或者一片的基本就可以肯定是了。
被咬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疹,高出皮肤,一般0.5厘米大小,皮肤过敏者会面积更大,暗红色,中心有明显红点(跳蚤叮咬的口器印迹),搔痒难耐且持续数天
3.隐翅虫
隐翅虫皮炎皮损呈线状或条索状红肿,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灼热、疼痛。
4.疥虫
疥疮是因疥虫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疥虫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皮肤寄生虫,成虫的大小约为 0.3 公厘,寄生在人体皮肤的角质层,特别在人体皱折处及柔软的地方,包括手指间、脚趾缝、肩胛骨、腕、肘、腋下、腰、屁股等。
5.蠓
蠓俗称黑蚊,蠓皮炎是蠓虫叮咬后局部出现瘀点和黄豆大小的风团,奇痒,个别发生水疱,甚至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人被蠓叮咬后可出现多种类型皮损。好发于暴露部位,以两小腿、前臂及耳郭为多见。皮损常为红斑、风团、水疱或血管性水肿样等急性期表现;当急性期过后,由于搔抓或蠓的反复叮咬,使病程延长,皮损表现为丘疹性荨麻疹的亚急性期表现有吸血习性的蠓侵袭人畜,传播疾病,作为病原体的宿主,是一类重要的医学昆虫。蠓类吸血可引起皮肤红肿,奇痒难忍,搔破之后可因感染而形成大片溃疡。有很多种类是丝虫病的中间宿主
Ⅵ 虫咬性皮炎
虫咬性皮炎是指被蚊虫等虫子叮咬后导致的皮肤炎症,多见于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在夏季此病多发。一旦患虫咬性皮炎,皮肤发痒发痛,治疗可从外敷和内服入手,避免抓挠患处以免造成感染。
什么是虫咬性皮炎
虫咬性皮炎是指被蚊、蠓虫、蜂蝎等咬蜇引起的皮肤炎症。一般人也是不会出现皮炎症状的,但是对于某些过敏体质或者免疫力比较低的儿童,这种疾病在夏秋季节是最常见的。
虫咬性皮炎会传染吗
虫咬性皮炎是不会传染的。导致虫咬性皮炎的昆虫很多,常见的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螨虫,螨虫非常小,在自然界无处不在,它既可以直接叮咬皮肤引起虫咬性皮炎,也可以通过其粪便、唾液等引起皮肤炎症。
虫咬性皮炎怎么治
一旦发生虫咬性皮炎应当及时治疗,避免搔抓,症状较轻的可使用皮炎平、绿药膏、无极膏、止痒水、依匹斯汀片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加服一些抗组织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扑尔敏、酮替芬等,严重的应及时就医。
在治疗上,中医可根据症状轻重进行辨证治疗:
1、皮损以小出血点、丘疹、疱疹、风团及肿胀为主,同时伴有全身症状,治宜清热解毒,方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防风、徐长卿各15克,金银花、蛇霉10克,将上药头煎加水400毫升,煎取100毫升,二煎加水150毫升,煎取50毫升,将两次所得药液混合,日1剂分2次口服(7岁以下小儿减半)。
2、如出现头晕眼花、四肢乏力或颈项发硬、牙关紧闭等表现,治宜清热解毒、祛风解痉,方用葛根、金银花各15克,麻黄5克,桂枝、芍药、炙甘草、生黄芪各6克,生姜9克,防风10克,大枣3枚,煎法、服法同上。伴有烦闷呕吐者,用安宫牛黄丸口服,每日一次,每次1克(7岁以下小儿减半)。
Ⅶ 蠓虫与蚊子的区别
蠓俗称黑蚊,蠓皮炎是蠓虫叮咬后局部出现瘀点和黄豆大小的风团,奇痒,个别发生水疱,甚至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人被蠓叮咬后可出现多种类型皮损。好发于暴露部位,以两小腿、前臂及耳郭为多见。皮损常为红斑、风团、水疱或血管性水肿样等急性期表现;当急性期过后,由于搔抓或蠓的反复叮咬,使病程延长,皮损表现为丘疹性荨麻疹的亚急性期表现,此期常发生在被叮咬后1个月;3~4个月后,由于反复叮咬和搔抓,皮损可呈结节性痒疹型的慢性期表现,可数年不退。在后2期阶段,容易继发湿疹样变、苔藓化或继发感染。在整过病程中均有剧痒感。
消灭蠓类孳生地,对可疑的蠓类孳生地及栖息场所喷洒杀虫剂,有良好杀虫效果。捕杀成虫可用蜘蛛丝网或在面盆内涂以肥皂沫粘连之。亦可用γ-六氯环己烷烟剂熏杀。
个人防护采用穿长袖衣及鞋袜,尽量减少皮肤外露;午睡及夜间睡觉时要放好蚊帐;白昼不要在河边洗衣、洗澡,需要时可利用早晚进行;亦可涂搽防蠓油、防蚊油或1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乙醇溶液,可防护1~4h;在皮肤上涂一层肥皂沫亦可防蠓。用上述方法可使蠓皮炎的发病率降到最低限度。
慢性期治疗较困难,可选用手术切除、x线照射、电灼、激光、冷冻等疗法。亦可采用结节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每周1次,一般2~4次可治愈。选用肤疾宁贴膏或皮炎灵膏外贴亦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急性期可外搽各种止痒剂,如樟脑、薄荷脑、石炭酸乙醇溶液或洗剂;亦可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当大批人员被叮咬时,可用热水浸泡。有水疱者可用2%甲紫液涂搽,以防止继发感染。有继发感染时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煎汁外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