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出现接触性皮炎的原因是什么
(1)服装衣被刺激复:尤其是接触制到皮肤的内衣裤和被褥,包括混纺化纤织品、皮革和塑料制品等。
(2)化妆品刺激:很常见,如香脂、香霜、发水、发油、染发剂、烫发剂、防晒除痒霜、化学性的清洁除臭剂等。有的人甚至接触香皂、肥皂、香波等也会发病。不同的人接触到外界物质反应有所不同,而劣质化妆品引起的刺激性反应更为多见。
(3)除虫剂、灭蚊蝇剂、消毒剂、清洁剂等刺激。
(4)药物刺激:杆菌肽等。
㈡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临床一般起病较急,皮损限于接触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和丘疱疹,可融合成境界清楚的浮肿性斑片,严重时局部肿胀明显,可出现水疱和大疱。当机体敏感性较高时,皮损可以全身泛发,呈自敏性皮炎样改变。自觉症状一般有瘙痒和灼热感,过敏状态严重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避免接触过敏原后皮损逐渐自愈。不同过敏原及不同的接触方式可使皮损分布、形态有各自的特点。所以,仔细询问病史对于寻找病因和诊断及治疗都十分重要。
临床常见的有染发皮炎、金属镍或铬接触性皮炎、拖鞋带皮炎及化妆品皮炎等。皮损的形态也有诊断价值。如点线状或条索状的皮损可能由于液体溅流引起,臀部环状的皮损可能由于马桶坐垫过敏所致。熟悉一些常见过敏性接触皮炎的发病部位对诊断接触性皮炎至关重要。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接触性皮炎如下。
(1)头皮。在头皮的炎症要考虑与头发染料、头发洗液及亮发护发用品有关。虽然头皮相对其他部位不易发生接触性皮炎,但像香波也可引起过敏,部位常见前额及发际边缘处。
(2)面部。累及全面部的炎症要考虑到与化妆品、面部用药有关。
有时也要考虑到光敏性或气源播散性因素。
①前额。往往与用摩丝、发胶等美发的化学用品及接触帽檐的内衬有关。
②眼睑。女性眼睑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概率远高于男性。主要与眼、面部化妆品(如眼影、睫毛膏等)、面霜有关,有时也与头发喷雾剂及手眼接触有关。气源性皮炎有时也发生于此部位。
③唇及口周。此部位的发病要考虑口红、唇膏、牙膏、口腔冲洗剂所致,天然食物因素也不能除外。
(3)耳部。含镍耳环、耳塞、耳机常导致耳部皮炎,个别人有用火柴棍掏耳的习惯,也可致敏,因火柴头中含有过敏原。
(4)颈部。颈部皮炎常与香水、含镍项链及衣物有关。
(5)腋部。腋部的接触性皮炎常与接触除臭剂、脱毛剂、香水、衣物有关。
(6)手部。可由多种致敏原或刺激物引发皮炎,工作中常接触的物质、外用药、手部护肤品、橡胶手套、金属装饰物、植物、创可贴都要考虑到。
(7)躯干。引起此部位皮炎的物质有:皮带上的金属镍、弹力衣物及内衣中的橡胶、衣物本身的染料、福尔马林等。
(8)肛周及会阴部。肛周皮炎往往与治疗痔疮及瘙痒的药物有关。
女性会阴部皮炎要考虑与卫生巾、栓剂药物、香水、外用避孕药物等有关,而男性此部位皮炎要考虑到避孕套、外用药致敏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夫妻间的接触也可导致相互过敏。
(9)足及腿部。大腿部的接触性皮炎较少见,痤疮毛囊炎性发疹可能由于裤子沾染了含原油及其衍生物的油类所致,此外,衣物中染料等成分可致敏,鞋中的橡胶、足部外用药是引起足部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原因。
接触性皮炎除湿疹样反应外,还可出现其他类型,如多形红斑样发疹;色素性紫癜样发疹;扁平苔藓样发疹,以显色剂为常见,银汞(合金补牙剂)可引起口腔及颊黏膜此类型的损害;结节样发疹,金敏感个体可有此类型;肉芽肿样发疹,对硅、镁、铂过敏可有此类型样发病;剥脱性皮炎样发疹,如三氯乙烯、溴甲烷可引起;硬皮病样发疹,如苯、甲苯、芳香烃溶剂可致。
㈢ 虫咬皮炎一直反复发作该怎么办
消除生活环境中蚊虫滋生的场所。最好别养宠物,如果有宠物如家庭中养猫、狗等动物,这会增加螨虫、跳蚤生长机会。室内别放置地毯,凉席需每天清洁处理。床上不用草编织品,因草编织品内容易藏匿小虫,肉眼看不见,当小儿皮肤接触后,小虫就会袭击孩子,发生虫咬皮炎。 在玩耍时,不要让宝宝去草丛、灌木丛、树林、沼泽地、潮湿的地方玩耍;也不要摸灰尘;外出时不要让身体暴露太多,露出的皮肤涂抹上儿童专用防蚊露。 睡觉时在宝宝的小床上挂蚊帐,也可在室内合作电蚊香驱蚊,最好不要喷洒杀虫剂,必须使用时,先将宝宝放在屋外,等家中的药味儿挥发散尽后再回来。 经常清除环境周围杂草、杂物;不在地面上直接铺垫睡觉;不在草丛林间坐卧休息。 尽量避免在黄昏蚊虫活动高峰时外出玩耍。 夜间应尽量不要开灯,以避免招来蚊虫。劳动期间或晚上睡觉时尽量穿长衣、长裤,并穿白色或浅色衣服,颜色鲜艳易吸引蚊虫,或在身体暴露部位涂以防护药物。 不使用含有香味的洗涤剂、护肤品、香水、香波。因为香味易招致蚊虫。 预防虫咬皮炎还要搞好个人卫生,夏季出汗多,易吸引蚊虫叮咬,经常洗澡以去除身上的汗味,同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为宜。 要勤换衣服及床单,凉席、被褥等贴身物品要经常用温水清洗曝晒。 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避免潮湿。 宝宝若是在被蚊虫叮咬后,应给剪短指甲,并告诉宝宝不要用手搔抓,避免抓破皮肤;可在局部涂抹止痒剂,如炎达宁、清凉油、风油精等。继发感染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局部及全身的抗炎治疗;如果是过敏性皮炎,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必要时应该去医院皮肤科就诊。
㈣ 简述接触性皮炎机制及特点
所谓的接触性抄皮炎指的是具有袭明显的接触病史以后,导致皮肤上出现了一些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等症状的疾病,个别人会伴随着强烈的瘙痒或者是发热、疼痛等症状。很多人说我接触了一些酸性或者强碱之后,出现的皮炎,算不算接触性皮炎?其实这样是不算的,一些具有强烈的化学腐蚀性药物,我们算是刺激性皮炎。而接触性皮炎指的是接触一些别人接触不过敏的物质以后,患者接触以后发生过敏反应,这种情况才叫做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如果想要治疗,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再接触已经明确产生过敏的化学物质,或者是让你过敏的物质,基本上这个东西会在两周左右自己恢复。如果表面淌水、流脓,可以选择使用一些生理盐水进行湿敷,效果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
㈤ 皮肤科医生教你全面认识顽固难治的脂溢性皮炎
先看一下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物理气候因素、营养缺乏以及药物等的作用有关。近年来,卵圆形糠秕孢子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得到了重视,认为其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B族维生素缺乏和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一定影响。
泛发而顽固的脂溢性皮炎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较未感染者中更常见,也更严重,尤其在CD4+细胞计数低于400/mm的人群中5,6,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可能减轻该病。非裔黑人很少患这种皮肤病,如果发生该病,应考虑HIV感染的问题。有人报告,脂溢性皮炎与几种疾病有关,包括精神安定剂引发的帕金森综合征、家族性淀粉样变伴多神经病和21-三体,但这些相关性还未被充分证实。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还未完全被认识。有功能的皮脂腺有可能是一种先决条件,因为脂溢性皮炎最常发生在皮脂产生的活跃期(如新生儿期)以及产生皮脂的皮肤区。没有明确的遗传易感性。
1、饮食太过肥甘油腻,高糖、高脂、饮酒、辛辣油腻的食物,内分泌功能失调、消化功能失常。
2、痤疮。青春期寻常痤疮或成人痘(毒性痤疮)没及时根治、或治疗不当,都会造成脂溢性皮炎。
3、护理不当、滥用护肤品、过度清洁等破坏皮肤屏障导致水油失衡。 健康皮肤表面的PH值约为5.2-5.5,不利于细菌生长。因为化学物质的侵袭(化妆品、护肤品、烫染剂)、皮脂分泌增加和化学成分的改变,因而抑制细菌效果降低,使存在于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如葡萄球菌,马拉色糠疹菌及链球菌等,大量繁殖,侵犯皮肤而致病。
4、治疗及用药不当因素: 现在好多的治疗和用药不当是造成脂溢性皮炎的又一病因,在不知道自己病情的情况下,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或者使用一些不对症的药物,往往会使得其反,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是多方面的,由于每个人的症状不一样,所以治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不过针对这方面的皮肤病应该是大同小异!常用药物如皮炎平等激素类药物不可滥用。长期使用会造成依赖!经常使用一些对皮肤刺激较大的化妆品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5、代谢障碍、遗传因素、维生素B族缺乏以及物理、化学刺激,很是经常搔抓或用碱性洗涤用品等均可加重脂溢性皮炎的发作 。
6、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细菌感染。 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脂溢性皮炎可继发真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细菌(痤疮丙酸菌)感染,并发痤疮症状;还可继发对真菌、细菌的过敏反应,自身的免疫反应还可继发湿疹样病变与播散性脂溢性皮炎的发生。有人报告精神紧张可诱发脂溢性皮炎,但是现在还没有对照资料。
7、于内分泌紊乱有关,为雄激素分泌亢进所致 。除此以外,如女性经期综合症等。
8、与日光的关系, 脂溢性皮炎患者经常报告在暴露于日光后症状有所改善。然而有人报告,在长期职业性高水平暴露于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登山导游中,脂溢性皮炎的患病率增加。接受补骨脂素加紫外线A治疗的银屑病患者,也有可能出现面部脂溢样皮炎,采取在照射期间戴面罩的方法可预防这种皮炎。
总之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遗传、激素、神经和环境等多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常见于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青年人及成年患者,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损害倾向于褐色或淡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或结痂。由于部位和损害的轻重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区别:
1.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2.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脐窝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
3.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多数可能无自觉症状;
4.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溢出性红色斑片,上有黄痂。
5、成人一般脂溢性皮炎表现:油性也有是干性或者混合性,瘙痒。脱屑等皮肤表面症状表现,红斑较明显。
依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1、头皮:开始为大片灰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逐渐扩展融合成界清楚的大斑片,严重者全头皮均覆有油腻性臭味与厚痂并可伴有脂溢性脱发。
2、面、耳、耳后及颈:常由头皮蔓延而来,为黄红色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疹。
3、胡须:有二种类型,一是毛囊口轻度红肿、发炎伴小的淡褐色结痂,即“须疮”,顽固难治。另一种为播散性红色、油腻性鳞屑,脓疱形成较深,累及整个毛囊。
4、躯干: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后渐成中央为细糠状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大油腻性鳞屑的环状斑片,多发于前胸及肩胛骨间。
5、皱褶部:多见肥胖中年人,皮损以播散性磨擦性红斑形式存在,红斑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
按皮损表现不同可分干性和湿性两类:
干性多为红斑脱屑性损害,湿性多为丘疹、水疱,搔抓后可产生糜烂、渗出,并结成黄色痂皮。常瘙痒难忍,病情缓慢,反复发作。好发于皮脂溢出区,往往局限于头皮,严重者可向面部、鼻唇沟、眉、眼睑、胸背中部、脐窝及腹股沟或腋部发展。皮损初为毛囊性小丘疹,逐渐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结痂,重者可呈轻度渗出性湿疹样皮炎,局限于某一部位或泛发,甚至发展为红皮病。由于部位和损害轻重的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差别。
治疗:
内服药:
1.维生素B族类制剂,如维生素B6 B2 B1。
2.有人主张服四环素
3.全身性抗真菌治疗:全身性抗真菌药治疗对脂溢性皮炎有效性的资料有限。在为慢性病如脂溢性皮炎患者作治疗计划时,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全身性抗真菌药的安全性。
4.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治疗
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1.局部抗真菌药
局部抗真菌药是脂溢性皮炎治疗的主要药物。接受过良好研究的药物包括酮康唑、联苯苄唑和环吡酮胺(也称为环吡酮),它们有不同的剂型,例如霜剂、凝胶剂、泡沫剂和香波。酮康唑至少有10项随机临床试验,其中一些只限于头皮治疗,另一些则阐述身体多部位的治疗
2. 局部用皮质类固醇
几项随机临床试验直接比较了短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根据强度递增的大致顺序,包括氢化可的松、二丙酸倍他米松、氯倍他索17-丁酸盐和二丙酸氯倍他索——和外用抗真菌药的效果。有一种共识意见是外用皮质类固醇主要在短期控制红斑和瘙痒时有用。目前还没有数据可以解答下列问题:联合使用外用皮质类固醇和外用抗真菌药,是否比单药治疗的益处更大。皮肤萎缩和多毛症是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的一个顾虑。
3.二硫化硒制品
研究显示使用硫化物香波者的瘙痒和烧灼感比使用酮康唑者常见。缺乏在头皮以外部位使用二硫化硒的试验资料。
4.局部用锂盐
局部用琥珀酸锂和葡萄糖酸锂,是治疗头皮以外部位脂溢性皮炎的有效备选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5. 局部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通过下调1型和2型T辅助细胞来预防T细胞活化。1项纳入96例有中到重度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在按方案治疗分析中,从基线到治疗4周时的靶区总分平均变化,在每日使用两次1%吡美莫司组显著大于安慰剂组,但意向分析没有得出此结果28。两项小规模的随机试验未显示吡美莫司和外用皮质类固醇有显著差异,但这些试验的统计学把握度有限。
6.其他局部治疗
支持局部使用吡硫锌的资料有限。
7.光疗
紫外线B光疗有时被当作广泛或难治性脂溢性皮炎的一种治疗选择,但其尚未在随机试验中获得研究。患者有可能出现烧灼感和瘙痒,长期治疗对皮肤的致癌作用是一个应考虑的问题。
8.不确定领域
为了提高证据的质量以指导脂溢性皮炎的治疗,需要经过验证的诊断和严重度判断标准,以及经过验证的临床相关性转归指标。大多数关于治疗的临床试验是短期的,使用的是介质对照(在使用外用药的试验中)或安慰剂对照。还需要进行比较不同治疗策略的长期临床研究,包括非药物治疗,例如光疗和单纯去除皮屑的干预措施,例如使用角质层软化剂类药物治疗。指导治疗该病婴儿的资料很少。同样,有关治疗HIV相关性脂溢性皮炎患者38以及对常规局部治疗无应答患者的资料很有限。
饮食与护理:
1、脂溢性皮炎禁饮酒:因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消化功能失常,食糖、脂肪过多,及食刺激性食物有关,所以脂溢性皮炎患者一定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注意局部合理清洁避免过度碱性清洁而导致皮肤屏障受损。
3.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
㈥ 接触性皮炎有哪些类型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黏膜接触到外界刺激性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在日常生活回中是很常见的皮肤疾答病。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1)服装衣被刺激:尤其是接触到皮肤的内衣裤和被褥,包括混纺化纤织品、皮革和塑料制品等。
(2)化妆品刺激:很常见,如香脂、香霜、发水、发油、染发剂、烫发剂、防晒除痒霜、化学性的清洁除臭剂等。有的人甚至接触香皂、肥皂、香波等也会发病。不同的人接触到外界物质反应有所不同,而劣质化妆品引起的刺激性反应更为多见。
(3)除虫剂、灭蚊蝇剂、消毒剂、清洁剂等刺激。
(4)药物刺激:杆菌肽等。
一般在接触到物质后,经历潜伏期发病。轻者皮损处有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出现于皮肤直接接触部位,在四肢暴露处的外侧有奇痒、局部灼热感,抓后有渗出液,留下斑斑抓痕,重症可有表面松解甚至坏死,类似剥脱性皮炎。如接触到药物浓度高的如强酸、强碱等,除了充血、红肿等急性炎症外,还引起灼伤,需要及时处理,保护皮肤,防止感染。
㈦ 患过特应性皮炎的宝宝,好了之后,头发能用洗发香波吗
1、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擦药,外用比较温和性质的药物 2、除接触可诱发皮炎的各种因素,如染料、汽油、油漆、花粉、肥皂、洗洁精等避免各种外界剌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