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脚跟干裂蜕皮是皮炎,还是真菌引起的
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 (一)浅表真菌病 感染仅仅局限于皮肤角质层的最外层,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组织反应,感染毛发时也只累及毛发表面,很少损伤毛发。主要包括:花斑癣、掌黑癣和毛结节菌病。 (二)皮肤真菌病 感染累及皮肤角质层和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甲板等,能广泛破坏这些组织的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应;这类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癣菌病,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还包括皮肤念珠菌病等。 皮肤癣菌病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足癣(俗称“脚气”)、手癣、体癣、股癣、甲癣以及头癣等各类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是最常见的真菌性疾病,发病率高。 (三)皮下真菌病 感染皮肤、皮下组织,包括肌肉和结缔组织,一般不会经血液流向重要脏器播散;但有些感染可以由病灶向周围组织缓慢扩散蔓延,如足菌肿等;也有些则沿淋巴管扩散,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免疫受损患者的皮下真菌具有潜在的播散全身的危险。 (四)系统性真菌病 除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特别是AIDS的出现,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病情也日趋严重。主要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接合菌病和马内菲青霉病等。 后二者为 深部真菌病,其感染危害最大,也是院内感染类型之一,其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缺乏有效诊断工具,病程进展快,预后差,预防性治疗和经验性治疗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2. 手足癣和皮炎有些什么区别
一、皮炎和手足癣的病因的区别:
1、皮炎可能是由于接触机械性、项环擦伤、自体挫伤、搔抓引起外伤性皮炎、烫伤、冻伤、放射性损伤等。也可能是由于化学性、化学洗浴剂涂擦刺激性药物,脓性分泌物长期刺激。真菌性、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发癣菌。常用过热的水洗脸,或过频地使用香皂、洗面奶等皮肤清洁剂,平时不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等都可能会引起皮炎。
2、手足癣致病菌主要是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常见菌种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因其抵抗力强,不易控制,已成为我国当前足癣的主要致病菌。另外,红色毛癣菌容易引起角层增厚,侵犯毳毛,不易治愈,且易复发。手足癣具体一定的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真菌感染所致。
二、皮炎和手足癣的病症的区别:
1、皮炎和湿疹常作为同义词用来指一种皮肤疾病,代表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湿疹会导致皮肤出现片状、条状或不定形状红肿,有渗出时可有痂皮复盖,当皮肤有损伤时可有糜烂或溃疡的症状出现,局部有痛痒感。
2、手足癣多是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3. 脚气真菌感染的症状
脚气是一种疾病,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脚部真菌皮炎导致的脚气问题,也有可能是缺乏维生素导致的脚气病。那么, 脚气真菌感染的症状 有哪些?真菌感染的脚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足癣,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足癣的症状有哪些。
脚气真菌感染的症状足癣就是由脚气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足癣系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最常见浅部真菌病菌,我国民间称之脚气或湿气。本病主要病原菌是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玫瑰色毛癣菌等。此外,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也屡见报告。
足癣以中青年发病菌占多数。儿童老年患者较少见,这可能与这些人活动少、趾间较干燥有关。
本病菌好发于趾间,尤其是第三四趾缝。这同上述部位皮肤密切接触、潮湿、不通气,汗蒸发较差有关。足癣皮损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型:
(一)水疱型:在趾间及足底处可见针头至粟粒大的深在性水疱,疱壁较厚,疏散或密集分布,邻近皮疹可融合,形成较大水疱。疱液自然吸收、干燥后转为鳞屑。
(二)趾间糜烂型:惯发于趾间,患处潮湿而多汗。皮疹初起为浸渍,因瘙痒或揉擦后招致表皮破损,终于转呈糜烂潮红湿润。可伴渗液常发出难闻恶臭。
(三)鳞屑角化型:颇为常见,好侵犯足底,足侧、趾间及足跟部。皮损表现为鳞屑,角质增厚,粗糙变硬,间有皲裂,每至冬季病性尤重。
以上三型的皮损往往同时参杂互见,只不过是以其中那种皮损为主,就称该型足癣。例如水疱型是以水疱表现为显著,间也可见糜烂或鳞屑少许。
本病自觉剧痒,以水疱型和趾间糜烂型尤甚。足癣发病与季节有关。往往冬轻夏重。在夏天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癣菌疹,此时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脚气的偏方有哪些怎么才能治疗脚气?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疾病防治几种治疗脚气的小偏方:
1、杜仲腰花
配方:猪腰子250克,杜仲12克,淀粉,葱,姜,大蒜,黄酒,味精,酱油,醋,盐,白糖,植物油,花椒
制法:猪腰子剖去腰臊筋膜切成腰花,至于黄酒中浸泡去腥;杜仲加清水熬成浓汁(以50毫升为宜)。腰花放入碗内加白糖、杜仲汁25毫升、黄酒、淀粉、盐并拌匀。热锅,入猪油至八成熟,放花椒、腰花、葱、姜、蒜,炒开后再加入醋、酱油、白糖、味精翻炒调味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对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症颇有功效。
2、芹菜炒猪肝
配方:猪肝200克,芹菜300克,湿淀粉30克,食用油、白糖、盐、酱油、香醋
制法:猪肝去筋膜切成薄片用淀粉和精盐搅匀待用;芹菜洗净切段。热油锅,投猪肝划油后盛起。锅内留少去油入芹菜煸炒,快熟时加白糖、盐、酱油适量。用湿淀粉勾芡,再倒入猪肝,翻炒后淋上少许香醋即可。
功效:补血养肝,补充维生素B1。
精彩推荐:
手表进水 脚脱皮 口臭怎么去除小窍门 梅雨季节 头上长虱子怎么办 晚餐吃什么减肥 烤箱做蛋糕 牙齿矫正 阴囊潮湿4. 如何区分湿疹和脚气
脚癣,俗称“脚气”抄,是由袭真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脚气发病伊始,往往以水疱为主要皮肤损害.
足部湿疹 系过敏反应,过敏原往往不易查清.其发病常双侧同时出现皮损,呈对称性,与脚气不同.水疱边界不清,可见于足底,趾腹,趾间,趾背,足背等.治疗当用皮质激素类霜剂,酊剂,洗剂等,如肤乐,皮炎平,地塞米松氮酮洗剂等;如有糜烂,渗液,可用10%苦参,黄柏溶液浸泡;皮损严重者,可口服扑尔敏,仙特敏等抗过敏药以及维生素C等,必要时口服强的松等.对于可能合并真菌感染者,宜选用派瑞松,复方康纳乐霜等抗过敏,抗炎,抗细菌的复合制剂.
5. 皮肤病症状图片大全帮我看看这都是什么,皮炎还是手足癣。谢谢了
最常见要考虑是否脚气。脚气是一种浅表型的真菌感染,又称足癣。容易复发,需专要进行规范化抗真属菌治疗才能根治。可以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外用。如果效果不佳还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真菌感染与潮湿的环境密不可分,需要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当其湿疹化时需要抗炎处理,如使用曲咪新乳膏。
6. 脚痒一定是脚气吗
不一定,要看具体症状。
大部分的人在脚气感染的初期都是会有教养的,表现是其讲的程度不同,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在家里可以用浓的盐水洗双脚,也可以用白醋涂抹脚痒的部位,因为醋酸里的成分可以杀灭脚气真菌,及时尽早的重视是抑制脚气最有效的办法。
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6)皮炎和脚气的区别扩展阅读:
主要症状
在发病初期,皮损特点基本同丘疹鳞屑型,后随病期延长及病情发展,逐渐出现皮肤角化过度,粗糙无汗,皮肤纹理增宽加深。
此型特点为角质增厚、脱屑、干燥,累及整个足跖甚至向足背蔓延,双足对称发病。
角化型脚气由于角质层细胞脱落缓慢以致角质层细胞堆积形成角化过度。
在冬季气候干燥时,常发生皲裂,有的甚至到夏季也不能恢复。
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鞋子袜子勤洗勤换。
7. 怎么区分脚脱皮和脚气脚底板大量脱皮是什么现象
脚脱皮和脚气是很常见的现象,脚脱皮和脚气两者是有一定关联的,脚脱皮只是一个症状,但脚气是属于真菌感染所致的一种疾病的名称,脚脱皮和脚气都会使脚部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可见,脚脱皮和脚气是有一定的关联,出现脚脱皮或脚气的问题,如果用药治疗没有得到缓解,应及时到医院的皮肤科检查确定后,对症治疗。生活中,要注意足部卫生,勤洗脚、勤换鞋、勤换袜子,尽量穿透气性好的鞋袜,注意合理的饮食,多吃蔬菜及水果,多补充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