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皮炎湿疹中医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炎湿疹中医

发布时间: 2023-05-30 08:46:48

Ⅰ 中医能治疗湿疹、寻麻疹吗

过敏性皮肤病在中医看来,是由于血热风扰而引起的,内阻疏泄不能透达皮肤之外而发病于皮肤外,其中包括遗传因素,或是婴儿时期过早接触异体蛋白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可引起这些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中医治疗湿疹,皮炎荨麻疹,要治风先治血,血行则风自灭,而养血是治风的关键。当归就有养血驱风的作用,能够散血液内的风邪,可再配合苦参,能起到燥湿止痒清热解毒的作用,因此可以选择中成药当归苦参丸来治疗过敏性皮肤病。

野菜马齿苋也可以缓解皮肤过敏。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作用,可用新鲜的马齿苋捣碎其黏液汁,然后涂抹在皮肤患处即可,也可用干马齿苋加适量的水煎汤饮服,余液可涂抹患处。

治疗湿疹,皮炎,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还可选择脱敏治风汤:乌梅、蝉蜕、冬瓜皮、女贞子、白癣皮、紫草,各适量,加水煎煮后饮服,一天服两次,服3周见效。其中冬瓜皮有利水消肿止痒作用,女贞子则可以养阴凉血,白癣皮可以燥湿止痒,紫草有凉血止痒的功效,这些药物配合在一起,可很好的缓解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

中草药紫草也可制成紫草油单独使用,取适量的干紫草、香油,先把香油烧热,然后浇在紫草上,就形成了紫草油,放凉后用棉签沾油涂患处即可,而且淋干的紫草还可以凉拌吃。

防治过敏性皮肤病还可选择乌梅、蝉衣、首乌藤,各适量,加水煎后一两服两次,其中首乌藤可以安神养血通络,在皮肤过敏缓解期适宜。

中医治疗湿疹,皮炎,荨麻疹有哪些方法?上面就是其中的一些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对于生活中有这几类过敏性皮肤病的患者,不妨可以选择其中的中医疗法来治疗,以更快的缓解症状,恢复健康,而对于过敏性皮肤病,平时的护理工作也很重要,因此患者要注意避免一些过敏源,以防加重症状或是导致皮疹复发。

Ⅱ 皮炎湿疹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草本霜治疗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治愈之功效,也可以使用以下方剂:
【方一】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方二】湿康宁内含白鲜皮、地肤子等有效成分,涂于患处。
【方三】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含皮质激素药物的皮肤局部副作用最明显的是药物依赖性皮炎和反跳性皮炎。药物依赖性皮炎指湿疹不能停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反跳性皮炎指皮质激素外用后,湿疹病情可以迅速好转,一旦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生脓疱,湿疹更加严重,当重新使用激素后,病情很快好转;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
长期大量外用激素还可经皮吸收进入血运循环,引起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肥胖、多毛、痤疮、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较长时间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激素,可对肾脏本身造成一些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肾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与多囊性肾病等。较长时间给予较大剂量的激素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与体温调节紊乱,会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严重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因而可引起一系列更严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可以直接威胁到病人生命。 首先应该清楚湿疹是怎么发病的,得病原因是什么。在临床上湿疹很常见,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变态反应有关,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患者自身就是过敏性体质,再加上多种原因的刺激下才会发病,它不是传染病,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人们不必担心会传染给其他人或与患者接触会被传染的问题。
虽然湿疹不传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格外注意,我们应积极的避免内外因素的改变或作用,从而简单有效的避免疾病的发生。从疾病的病因分析,我们应着重从两个方面避免疾病的发生,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从内部因素讲,我们应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体质等。对于过敏体质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食用、接触易致过敏的食物、物质。就外部因素而言,应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避免将易致敏的化学物质暴露于环境中等。

Ⅲ 湿疹的中医内外治疗法(上)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主要特点是皮损呈多形性(皮肤潮红、浸润、流水,并有红斑,丘疹,水泡,脓疮,皲裂,表皮脱落,但流水及潮湿是常规现象),对称发生,剧烈瘙痒,反复发作。

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与体质、神经状态、内分泌、血液循环、消化系统、代谢营养、内脏功能以及细菌、真菌、寄生虫、病灶感染、各种内外致敏病原都有关系。病因尚待进一步探讨。一般认为,湿疹是由于内在刺激因素(如病灶感染,寄生虫感染,吃某些食物,服用某些药物)或外来刺激因素(如寒冷、日光、化学药品、植物、昆虫等)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炎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各种制激因素的机会很多,但是否发生湿疹,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内在因素。机体敏感性高者易于发生湿疹,而过敏体质又与遗传、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通过加强锻炼,逐步增强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能力。可以减低机体的敏感性,改变过敏体质,而减少湿疹的发生。

湿疹好发于身体暴露部位,如四肢远端、肘,腘窝、面部等处,严重时可泛发于全身。

临床特点:

1. 急性湿疹:初起为红斑,皮损境界不清楚,继而在红斑及其周围出现米粒大小的丘疹或水泡,常密集成片,且可因搔抓使水泡破裂而形成糜烂面,干燥后可结痴。若有继发感染可于病损处出现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2.慢性湿疹:由于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使病变波及皮肤深层,形成皮肤肥厚,并在皮肤肥厚的基础上因搔抓可见血痂、抓痕、脱屑等皮损。发生在手脚部的慢性湿疹还可形皲裂而影响劳动。

3、婴儿湿疹:也叫奶癣,常发生在出生后1一2个月,好发于头部、面部,严重者可泛发全与。患儿瘙痒,病情往往时轻时重,常在发热、腹泻时皮损明显好转或消温,但病愈后又复出现。婴儿湿疹临床上分成两型:常见的一型是湿烂皮炎型,婴儿多较胖,营养发育较好,大便干秘。皮疹呈红色丘疹,渗出淡黄色液体,干燥后结成蜜黄色薄痂。另一型是干性皮炎型,婴儿皮肤干燥,发育较差,形体瘦小,消化不良,有腹泻等症状。皮疹多是干性红斑、丘疹鳞屑苔癣化片块。这两型皮疹的多少,要看病情轻重。轻者往往在头面部有散在几片皮疹,重者可遍布头面,甚至四肢、躯干均有大量皮疹,病儿有剧痒,严重时可昼夜啼哭,烦躁不安。

湿疹,祖国医学统称“湿疡”、“湿疮”、“湿癣”,依其皮损部位的不同而有许多命名,例如:发于头面部的叫“鼻䘌疮”、“旋耳疮”、“燕窝疮”;发于颈胸部的叫“钮扣风”;发于四肢的叫“四弯风”:发于阴部的叫“肾囊风”、“阴疮”。此外,尚有“黄水疮”、“浸淫疮”和小儿“胎敛疮”(婴儿湿疹)等不同名称。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是湿邪所引起,急性湿疹常是热邪、风邪相合所致,慢性湿疹多因脾胃虚弱,水湿失于运化,或由寒湿所致,或久病伤精耗液,最后成血虚、阴亏之症。换句话说,急性湿疹多系风湿热三气侵袭,慢性湿疹则与脾胃虚寒或血虚阴亏有关。

湿疹的中药治疗:

(一) 外治法

1. 急性湿疹

①青黛30克,升华硫黄20克,用法:共研匀,加入麻油或菜油调成糊状,先用淡盐水洗净患处,再敷药,药不要敷得太多,每天早晚各搽一次,连搽几天。如瘙痒厉害,可在此方中加轻粉20克。

②生蒲黄粉撒布患处。方法:生蒲黄过筛,筛去杂质,研粉,将蒲黄粉直接撒在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再用药时,不要将原来已干燥的药粉去掉。

③蕃茄适量。将蕃茄洗净并用酒精消毒,去外皮用纱布压出浆汁,然后用纱布浸满浆汁,敷在患处,每3~4小时更换一次,同时患者口服蕃茄,每日一斤。

④马铃薯适量。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再用冷开水冲洗,用消毒的器皿研成泥状,外敷患处,敷0.5厘米厚,每二小时更换一次,2~3次后,就有明显效果,瘙痒消失,黄水减少,敷6~8次后,糜烂面形成黑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黑痂渐脱落,有新的皮肤出现,如有个别患处不好可继续敷药,每日平均敷6~8次即可,睡前可敷厚一点,夜间不用换药。

⑤白藓皮30克,儿茶30克,乌梅30克,五倍子30克,苦楝皮30克,紫草茸10克,苦参30克,另取少许冰片置瓦上烧(即放出浓烟),让其熏烤患处,俟烟放毕,离开;再用麻油少许调上药搽患处,不用包扎。1~2日按上法换药1次。

⑥地榆粉(过80目筛)800克,紫草粉(过80目筛)400克,氧化锌400克(如缺,可用炉甘石代),凡士林加至400克。地榆粉、紫草粉、氧化锌粉混合均匀。将凡士林加温熔化,待冷将凝时边搅边撒入上述混匀之粉末,并不断搅匀,直接涂敷患处。以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2次。换药前勿洗,可用无刺激性的植物油(麻油)状净创面即可。

⑦当归16克,紫草30克,黄蜡30克,白蜡30克,麻油125克。将香油烧开加入当归、紫草共熬,待药炸枯去渣,纳入黄蜡、白蜡溶化后冷却,调成糊状,用时先用洗净患处,涂敷以上药膏,每日1次,无需包扎。

⑧硫黄15克,黄柏15克,白芨15克,白芷15克,白矾15克。将上药各研成细末后混匀备用。如湿疹未流水点未溃烂时,将药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如已流水或已溃烂时,可单用药粉直接撒于患处,一般每天换药一次,严重者每天换药2次。换药前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但禁用肥皂水洗。流黄水或糜烂部位不大者,换药后可用纱布包扎。若病损范围大者涂药后不必包扎,保持局部清洁。

⑨雄黄10克,麻油10克。用火纸把雄黄包好,灌以香油,使渗透后,用火燃着火纸,滴下雄黄油。用温热的雄黄油涂抹患处,每天10次左右。连续涂抹约2星期。

(未完待续)

Ⅳ 湿疹皮炎喝中药能治愈好吗

可以的,治疗湿疹的方法有很多,中医治疗湿疹是要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诱因和表现症状来选择使用的药物,而在民间,有许多小偏方也是可以帮助缓解湿疹的症状的。
有过湿疹的人都知道,湿疹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发痒、发炎,还会反复发作,不容易根治,让患者非常痛苦。引发湿疹的原因有很多种,基本病因包括遗传、免疫异常、激素水平变化、内分泌失调、慢性感染性病灶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甚至是精神状态都会诱发湿疹,因此想要远离湿疹,平时的饮食一定要注意。
容易诱发湿疹的食物,肉类如羊肉、牛肉,鱼类如海鱼、贝壳类、淡水鱼、虾蟹等,水果如芒果、桃子、杏、李子等,其他食物如香草、鱼头、花生、小麦等,偏爱辛辣口味的人也是容易诱发湿疹的,因此要注意饮食清淡。
1. 金银花水
金银花是可以清热解毒的,将金银花煎水饮用有退疹的作用,金银花性寒,所以宜饮用金银花水,要注意适量。
2. 马齿苋水
用新鲜的马齿苋,加适量的清水煮五分钟左右关火,滤去药渣,将毛巾浸入药汁后敷在患处,每天三次,每次四十分钟左右,能有效缓解湿疹导致的疼痛。
3. 黄柏大枣粉
准备等份的生黄柏和大枣,将大枣炒成炭后,与生黄柏一起细末装瓶,需要用的时候,取适量用香油调匀了敷在患处,可以适当用一些干粉来防止渗出,每天坚持敷两三次见效。
4. 热湿凉茶
热湿凉茶有清热泻火排毒的功效,不仅能缓解便秘,对于湿疹有很好的退疹作用,所以适宜饮用,频繁饮用,一周两三天/次当饮品饮用就可以了,适当寒冷的天气改改体内热气湿气。
5. 白醋绿豆膏
取适量绿豆研成粉末,用等比的白醋调匀成膏状,在洗净的患处将绿豆膏涂在患处,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的功效,每天敷两三次,坚持一周有效。
6. 生土豆泥
土豆是我们日常的食物,将生土豆洗净去皮,打成土豆泥后,敷在患处,用纱布固定好,每天换三次,坚持一周。
7. 三叶水
将槐叶、侧柏叶和冬青叶一起加水煮开,放凉后擦洗患处,将树叶捞出来捣碎用纱布挤出药汁,将药汁涂抹在患处。
8. 白醋
将度数高的白醋倒入锅中煮开后关火,晾至常温后将患处泡在醋中十分钟,这种方法适合手脚部位的湿疹,也可以用纱布蘸醋敷在患处,都是不宜长时间浸泡或湿敷,十分钟以内即可。
从上面的这些小偏方可以看出,缓解或治疗湿疹,多是利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材,帮助排除体内的一些毒素来达到缓解湿疹的目的。而想要预防湿疹,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能够诱发湿疹的食物或东西。
--

Ⅳ 从中医角度看什么是皮炎湿疹

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风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
想去除的话建议:
1、不能抓痒;抓痒会使皮肤不断遭受机械性刺激而变厚,甚至引起感染。搔抓还起强化作用,病人愈搔愈痒,愈痒愈抓,形成恶性循环,病程因而延长。
2、不能用热水烫洗;患者用热水烫洗或浸泡的话会使病情加重。因此,皮炎湿疹病人宜用温水淋浴,切忌在热水内浸泡和用力搓擦。
3、不能用肥皂洗特别是碱性大的肥皂,对皮肤是一种化学性刺激,可使皮炎湿疹加重。若需用肥皂去污时,最好选择刺激性较小的硼酸皂。
4、饮食上不要吃辛辣、刺激、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容易使湿疹加重或复发,都应禁忌。
5、忌盲目用药皮炎湿疹病程较长,易反复。
6、要搞好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同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为宜。
7、去除皮炎湿疹的话建议你可外涂纯中草药的蕴矶霜来改善,每天两次,长期如此就会好转的。

Ⅵ 老中医治疗湿疹最有效的方子,太神奇了,一治一个准

湿疹 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瘙痒的皮肤病。

湿疹一般可分为 急性湿疹 , 亚急性湿疹 , 慢性皮疹 ,3种类型,急性湿疹常有红斑、疙瘩、水疱、侵蚀、渗出物等,易引起细菌感染,甚至导致淋巴管炎、发热性皮肤病如毛囊炎,亚急性湿疹,炎症比急性湿疹轻,但病程可长,不及时治疗可演变成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可以从急性、亚急性发展,或者在一种情况下可能是慢性的,但无论哪种类型的湿疹具有相同的特征,它在夜间都比白天非常痒。发痒,虽然湿疹不属于任何重大疾病,但由于其剧烈的瘙痒和炎症很容易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当湿疹出现及时治愈时,这是每个人所希望的。

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湿疹。哪种中药可以用来治疗湿疹?现在让我们与您分享5种可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这些药物可以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一、 Purslane:根据《国家中草药汇编》,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痈和痔疮,湿疹,丹毒,蛇咬等。很常见,农村人经常用它来外部粉碎治疗痈和痔疮。另一种用途是洗涤水以治疗各种皮肤病。

湿疹、接触性皮炎: 取200克新鲜马齿苋,洗净切碎,加水1000ml,煮沸,当水温降至40℃左右时,用毛巾痰液冲洗患处,每日3次;或者用纱布浸渍将液体湿润地施加到受影响的区域也可以在外部使用新鲜的马齿苋。

二、白藓皮:白藓皮,又称白鲜皮,据中国药典》号,白鲜皮有清热利湿,祛痘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疮,湿疹,痤疮疤痕等。白鲜皮通常用于治疗伴有地肤湿疹,蛇床子,苦参等的肛门湿疹。

湿疹: 白鲜皮,加水300ml,煎水,当水温降至40°C左右时,用毛巾痰液冲洗患处,每日3次,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白鲜皮的用量。

三、紫草:根据中国药典》》,紫草具有凉血,促进血液循环,排毒和皮疹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斑,麻疹,疮,湿疹,水和火烧伤。根据相关临床研究,使用甘草油输液治疗女性生殖器湿疹、侵蚀、溃疡等,应用紫草油后3~5天即可见效,现在许多湿疹膏用于治疗紫草。

湿疹: 紫草经常与油一起制作紫草或使用其提取物,但它也可以通过用紫草洗涤来治疗湿疹。

四、土茯苓:根据《国家中药汇编》,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梅毒,类风湿性关节痛,肿胀毒,湿疹,皮炎等疾病。皮肤、紫草、软木等中草药也可单独使用。

湿疹: 取200克,加水1000ml,煎水,当水温降至40℃左右时,用毛巾蘸液冲洗患处,每日3次,或直接冲洗患处。土瑕疵,也熬煮土茯苓服用,土茯苓是治疗皮肤病最常用的中药。它可以治疗各种皮炎。即使是梅毒治疗梅毒也可以达到90%。

五、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根据中国药典》号,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具有清热利湿,杀虫的功能。它可用于治疗水肿和瘙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荨麻疹和外部毛滴虫病。炎症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传统中药。然而,由于苦参的毒性很小,剂量不应太大,通常的口服量不应超过9克。

湿疹、瘙痒: 苦参20克,水300ml,煎水,当水温降至40℃左右时,用毛巾蘸液冲洗患处,每日3次,根据实际情况,加大sophora和水的数量,许多老中医医生喜欢使用苦涩治疗皮肤病。它也是速效最快的中药,但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其毒性小,不应大量服用。例如,在使用过程中,节奏并不完整。、呼吸、脉搏匆忙、如果您因抽搐中毒,应立即就医。

Ⅶ 湿疹中医是怎么诊断的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以皮疹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而故名。该病病程迁延难愈、易复发。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根据发病过程中的皮损表现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鳞屑,而进入亚急性期。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经久不愈为特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主要自觉症状是剧烈瘙痒。

湿疹虽有上述的共同临床表现,但不同部位的湿疹,其皮损形态也有一定差异。如外耳道湿疹易伴发真菌感染,乳房湿疹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常有皲裂而伴疼痛。肛门、阴囊湿疹常因搔抓、热水皂洗而至急性肿胀或糜烂。小腿部湿疹常致溃烂,不易愈合等。除上述以外,在临床上还有部分表现寻常的特殊型湿疹,如继发于中耳炎、溃疡、瘘管及褥疮等细菌性化脓性皮肤病的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对自体内部皮肤组织所产生的物质过敏而引发的自体敏感性湿疹。婴儿湿疹好发于满月后婴幼儿期,常对称发生在手背、四肢伸侧及臀部。皮损形状似钱币的钱币状湿疹。

【病因及发病机理】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是发生在皮肤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本病常发生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凡有此素质的人,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还有化学物品、植物、动物皮革及羽毛、肠道中寄生虫,感染灶等的作用较正常人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有的甚至连日光、风热、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诱发湿疹。此外,湿疹的发生,有时还可能与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一定的关系,总而言之,湿疹的发病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临床上也可见到,坚持锻炼身体或环境的改变,使湿疹病损减轻或自然消退。其易复发原因与患者敏感性增高及致敏物质的多源性密切相关。

中医对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疮”相当于泛发性湿疹,“面游风”相当于面部湿疹,“旋耳疮”相当于耳部湿疹,“乳头风”相当于乳头湿疹,“脐疮”相当于脐部湿疹,“绣球风”、肾囊风”相多于阴囊湿疹,“四弯风”相当于肘窝与膝窝湿疹,“鹅掌风”相当于掌部湿疹,“湿臁疮”相当于小腿湿疹,“肛门圈癣”相当于肛门湿疹。祖国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风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是主要因素。由于湿邪粘腻、重浊、易变,故病多迁延,形态不定。而慢性湿疹是由于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伤阴,化燥生风,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

【诊断与鉴别】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一般治疗】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啶等,既可单用或联用,还可与镇静药、维生素C等合用。外用药剂型依据临床皮损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软膏;若苔藓样变者多择泥膏、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

【独特疗法】我所近年来采用内服“湿毒清浓缩颗粒”,每晚睡前开水冲服一包;配合外用肤康净洗剂治疗,收到满意效果。对局限性慢性湿疹,我所近年来采用皮炎灵封闭液皮下浅层注射封闭治疗,收到满意效果。7——10天一次,一般三次即可痊愈。

【注意事项】 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注意调整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 海鲜贝类食物应禁用、以清淡饮食为好;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

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因为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激素制剂,还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其副作用表现约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持续外用一段时间,一旦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生脓疱,原发病变加重,又称之为反跳性皮炎。当重新涂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很快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涂用激素。几个月或几年之后,皮肤明显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涂用时间越长、产生反跳性皮炎也就越重。可使皮肤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 尤其是下面一些皮肤病更不适宜使用以上所述激素类制剂。

如果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地塞米松、康宁克通、强的松等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还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对肾脏也可造成一定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等。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病人还必须牢记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而至病情加重。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并对激素产生了的依赖性,停药后原发病变反跳加重与继发的副作用,可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痛苦,医生与患者家属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逐渐减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质激素的情况下,选用对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方法与中药。达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病人还必须牢记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而至病情加重。

治疗湿疹效方九则

1.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 3次。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2.枯矾10克,炉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参15克,共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有良效。

3.蒲黄研末,将粉直接撒在湿疹处,外用纱布包扎,1日1次。

4.吴茱萸100克,研细末,加肤轻松软膏调糊状,外敷湿疹处,1日3次,一般用1次痒止,用6-15天可愈。

5.滑石、炉甘石各50克。冰片lO克,艾叶15克。共研末,装入广口瓶内备用,撒在湿疹上,外用消毒纱布包扎。

6.苦参研末,紫皮大蒜掐烂成泥外敷患处,1日3次。冶慢性湿疹效佳。

7.茄子1个,雄黄、枯矾各15克,先将茄子挖一个小孔,将上药灌入孔内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将茄子烤软,枯矾、雄黄渗透到茄肉内,再将茄子放患处轻轻磨擦5~t0分钟。一般边擦边止痒,治急性湿疹有良效。

8.黄丹15克,冰片6克,氧化锌20克。共研末,调香油外涂患处。1日3次。

9.蛇床子、大黄、苦参30克,枫球15克,黄柏12克,水煎外洗患处,1日3次,每次外洗30分钟即可。一般用1次急性湿疹即消。

Ⅷ 什么是皮炎湿疹啊

皮炎湿疹是一种有湿疹形态的皮炎,湿疹是慢性的皮肤病,因为湿疹具有复发性,所以患者不要随便的使用药物治疗,还是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治疗。患者在平时要注意做好护理,使湿疹及时的康复。

Ⅸ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有哪些

湿疹复是一种具有多形性皮制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可多年不愈。

中医治疗湿疹的话建议用以下三种方法去除:
方法一:艾叶洗澡:
将新鲜的艾叶晒干或者直接去药店购买干艾叶,取四珠的量,清水洗净去除杂质,放入大锅中加水煮开,然后小火继续煮5-10分钟左右,然后将艾叶捞出,将药汁导入澡盆中,水温降至40℃左右时,即可开始洗澡,一天洗一次或隔天一次。
方法二:马齿苋
把采来的马齿苋览洗净,放在开水里煮15分钟,待凉后再擦洗有湿疹的皮肤患处。建议每天洗两三次即可,早晚至少各一次。

方法三:取碧幽诗洋甘菊清湿蕴肌霜。
蘸取适量后直接在湿疹患处进行涂抹,待皮肤自动吸收即可。每日可涂抹3次。

Ⅹ 湿疹中医治疗方法;怎么改善

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是当前常见病。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压力紧张,休息不足)和饮食导致人体健康失去平衡,代谢排毒能力不足以消除摄入的毒废物,因此热型体质人增多,湿疹和过敏扒握频发。

中医泰斗赵炳南认为任何源发皮肤问题,都是形于外而实于内的。如果不是环境问题,就是内脏排毒出了问题,有风湿热发于体表,引发皮肤角质化,湿疹蜕皮,需要对症下药(从缓盯滋补内脏开始)找个好中医调理调理。(起码半年)药方因人而异,关键是体质对症,以清热解毒凉血健脾去湿为主要方向

治疗期间,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多吃祛风除湿的食物,不吃湿热性食物,杜绝“发物”(如猪肉,牛羊肉,带鱼等无鳞鱼,虾、鱿鱼,芒果、龙眼、荔枝、李子、榴莲、杏等);
从长期调理的角度,湿疹患者应该注意排毒代谢能力的增强。比如运动出汗,喝水排泄,多吃香蕉,西瓜皮,冬春哪庆瓜皮等清热祛湿的食物

更进一步长期巩固,则要注意健脾胃,去心火。多吃红豆等。很多食物在中医表述中都有性状,多查一查就知道自己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要不断改善体质才能杜绝慢性顽固性皮肤病。
同时睡眠要充足,睡觉是脏器排毒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