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荨麻疹会传染吗 老公得了荨麻疹,不知道会不会传给孩子,荨麻疹会传染吗
随着荨麻疹多发,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病急乱投医的情况,进而人云亦云。治疗荨麻疹的误区就像一层雾气笼罩在患者的上空,久久不曾散去。那么荨麻疹治疗的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得荨麻疹是因为免疫力下降
免疫力和抵抗力是老百姓对很多疾病发病机制最淳朴的理解,很多疾病都被套上了免疫力低下的帽子,荨麻疹也不例外。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里主要是肥大细胞的异常激活。荨麻疹更多的是免疫系统在某种程度的紊乱或者失衡,并不是免疫力的下降,也不是抵抗力降低。
误区二:荨麻疹=过敏
一直以来,荨麻疹在医学教科书中都是作为过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的典型病种介绍的,很多不是皮肤科的医生,或者没有深入研究过荨麻疹的医生,还是以前教科书的惯性思维,潜意识里认为荨麻疹就是过敏引起的。过敏虽然是荨麻疹发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因,但却不是唯一原因。研究发现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急性荨麻疹患者能够明确和过敏相关,剩下的急性荨麻疹和绝大部分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过敏没有关系,过敏原检测筛查出来的结果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症状无法对应,而占了慢性荨麻疹中很大部分的物理性荨麻疹,它们和过敏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荨麻疹并不完全等于过敏,过敏仅仅是荨麻疹众多发病因素当中的一个。
误区三:荨麻疹会传染
由于荨麻疹的皮疹表现是大量的风团,疙瘩,普通人看着是会被惊吓到的,不自觉地就会担心这样的皮疹会不会有传染性。其实只要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传染病也叫感染病,严格意义上讲,只有病原体感染的疾病才有可能发生传染,其他比如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是不会传染的,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恐怖。荨麻疹虽然部分和感染因素有关,但是感染只是诱因。
误区四:荨麻疹会遗传
荨麻疹跟遗传的关系并不强烈,特别是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跟后天环境的变化和身体状态的改变有关。少数反复出现的血管性水肿还有部分物理性荨麻疹,如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延迟压力性荨麻疹等跟遗传的相关性要大一些,但也是多基因遗传决定的。如果不幸患有荨麻疹的话,也不需要过分担心,因为这并不代表后代一定会出现。
认清到了这些关于荨麻疹的误区,再来了解一下荨麻疹的治疗有什么切实有效的好方法。
荨麻疹如果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和治疗,如激素、抗组胺类,消炎类药物治疗,一时见轻,但过一段病情又会加重,对孩子身体影响也很大,长期服用对肝肾造成更大损伤。外用一般会选用激素类软膏,如地塞米松软膏、肤轻松等,虽然能很快控制皮肤过敏症状,但是一停用,过敏症状就会复发,长期使用激素类软膏会使皮肤失去正常防御和自我保护能力,最终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
目前治疗荨麻疹主要包括去除诱发因素、调整自身过敏体质,补充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改善过敏症状,调整过敏体质,缩短荨麻疹治疗周期。
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能够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测定人类树突状细胞与抗过敏益生菌共同培养后,对白介素(IL-12)分泌调控的Th1免疫产生作用,从而筛选出具有抗过敏能力的抗过敏益生菌菌株。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免疫耐受功能,所含唾液乳杆菌拥有降低血清IgE过敏抗体的国际专利认证,连续补充三个月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这样一来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
荨麻疹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
2、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
3、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
⑵ 哪几种性病身上长痘痘
尖锐湿疣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生殖器温度较低而且干燥部位的损害常常表现为小而扁平状,而在温热、湿润部位者常呈丝状或乳突瘤状。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后逐渐增大加多相互融合,表面凹凸不平,湿润柔软,呈乳头瘤样,鸡冠样,草样,蕈样或菜花样突起,红色或污灰色,根部常有蒂,且易发生糜烂渗液,易出血。皮损裂缝间常有脓性分泌物郁积其中,致有恶臭,自觉有痒感且每因搔抓而引起继发感染。由于不断受到局部潮湿与慢性刺激的作用,往往迅速增长。有的女性患者甚至从外阴至阴道、宫颈等处都长满了一片毛棘或很多小菜花状突起,好似玫瑰色的芒刺或鸡冠花。湿疣的数目少则数个,多则十余个,数十个以至百个之多。
尖锐湿疣男性为乳头样、菜花样突起,红色,湿润柔软。女性为瘤样、菜花样皮损,如病程长,可相互融合,呈一串葡萄。 通常分两型:Ⅰ型,表现为孤立的或多发的菜花或鸡冠状突起,多在外阴、肛周等部位;Ⅱ型,为乳头状、指状或丘疹状病变,多分布于双小阴唇内侧、处女膜环、前庭、舟状窝等粘膜。
早期并没有什么症状,之后可以出现像菜花或者乳头状的赘生物就是疣体。
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临床表现一般从接触到发病约2-10天,也就是潜伏期。患病部位先有烧灼感,很快在红斑基础上发生3-10个成群的红色丘疹,伴有瘙痒,丘疹很快变成小水疱,3-5天后变为脓疱,破溃后形成大片的糜烂和溃疡,自觉疼痛,最后结痂愈合。整个病程可持续20天左右。在男性好发于龟头、冠状沟、尿道口、阴茎、阴囊、大腿和臂部等处。女性好发于阴唇、阴阜、阴蒂、肛周或阴道。约90%的病人,病毒可同时侵犯子宫颈,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下腹痛,并可并发宫颈炎和子宫炎。大多数男女病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后期炎症波及尿道、膀胱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痛、尿频、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等现象。此外,还可能有其它症状同时出现,如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颈项强直、脑膜炎和骶部神经系统功能不全。
梅毒
发生在感染后3周(10—30日之间)。在感染处出现一个硬的、无痛性的圆形结节。 开始潮红、湿润 ,渐渐破溃、糜烂,形成溃疡,即一期梅毒硬下疳。其主要损害为硬下疳,是梅毒螺旋体最初侵入之处,并在此繁殖所致。典型的硬下疳为一无痛性红色硬结,触之硬如软骨样,基底清洁,表面糜烂覆以少许渗液或薄痂,边缘整齐。损害数目大都为单个,亦可为多个。好发生于外生殖器。男性多发生于阴茎的包皮、冠状沟、龟头或系带上。同性恋男性常发生于肛门直肠部。女性好发生于大 小阴唇内侧部位,也可发生于子宫颈等处。同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不痛。通过接吻感染者,硬下疳可发生于唇、下颌部和舌等部位,也可发生于眼睑、手指和乳房等处,有时硬下疳未愈合前可同时伴发其他性病,如淋菌性皮炎。一期梅毒的硬下疳内有很多梅螺 旋体,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很强。硬下疳持续2—6周后便自行消退而不留瘢痕。但因女性下疳发生的部位较隐蔽,又无症状,常被忽视而增加了传播的机会。 一期梅毒如不治疗或治疗不当,螺旋体经血行及淋巴结播散到全身,数周后即 发展成二期梅毒。
⑶ 过敏性皮炎怎么治
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要首先寻找和去除刺激物或病因,可通过口服和外用药物缓解症状,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不同的用药方案。
急性期治疗
可局部外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治疗,配合钙剂和维生素C治疗效果更佳,若病情急重,需急诊就医。
一般治疗
尽可能寻找该病发生的原因,避免各种易致敏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如鱼、虾、浓茶、咖啡、酒类等。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过度洗拭等。
有明确吸入性过敏原的患者可进行特异性的脱敏治疗。通过做皮试查找过敏原,根据结果配制不同浓度的脱敏液给病人反复注射,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脱敏治疗过程中,过敏的机体在微量抗原反复刺激后,增强了对抗原的耐受力,从而使机体不发生或发生很轻微症状,以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食物过敏的患者,建议避免食用而不采用脱敏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口服药物治疗
抗组胺类药物
第一代,有镇静作用,如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可导致乏力、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现象,高空作业、精细工作者和驾驶员禁用或慎用。
第二代,镇静作用较弱,目前临床应用较广,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常用药物有色甘酸钠、酮替芬等。
抗白三烯药
如扎鲁司特和孟鲁司特。
抗生素
继发细菌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炎症明显者必要时可使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免疫抑制剂
对顽固性病例,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长期使用激素、减量后又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合并使用免疫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
外用药物治疗
清洁剂
水、生理盐水、硼酸溶液、植物油、矿物油等,可用来清除皮损上的渗液结痂。
保护剂
如氧化锌粉、淀粉、植物油等,可用来减少摩擦、保护皮肤。
止痒剂
过敏性皮肤病常有瘙痒症状,需用止痒剂。常用的有樟脑、薄荷、石炭酸等。
收敛剂
可使蛋白凝固、减少渗出。常用的有醋酸铝、次碳酸铋等。
角质促成剂
促进角质形成,收缩血管减轻渗出和浸润。常用的有黑豆馏油、煤焦油等。
角质剥脱剂
可软化和溶解角质并使之脱落。常用的有5%~10%的水杨酸、40%的煤焦油、20%的尿素、维A酸等。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过敏性皮肤病外用药中最常使用一种,也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但长期使用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色沉、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等,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从强到弱过渡,使用次数由多到少,婴幼儿及面部避免使用强效激素,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激素类药物。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为局部免疫调节剂,主要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比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
由于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可长期使用,已经被提出作为一种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包括口服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或者火针治疗,要结合患者的不同证型来实施。
其他治疗
物理疗法
光疗:在过敏性皮肤病中主要用于治疗湿疹、特应性皮炎等,使用的光疗方法主要有UVA光疗即长波紫外线(320~400nm)照射治疗和UVB光疗即中波紫外线(290~320nm)照射治疗。
冷冻疗法
液氮冷冻可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痒疹等肥厚性皮损。
前沿治疗
目前靶向生物制剂在治疗过敏性皮肤疾病如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中取得较好疗效。其中奥马珠单克隆抗体(Omalizumab,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Dupilumab单克隆抗体(抗IL-4/IL-13R单克隆抗体)已在中国大陆可以使用。
⑷ 什么是头皮炎
头皮炎是指发生在头皮部位的皮肤炎症性病变,包括急性期的反应,亚急性期以及内慢性期的改变。
急性容期往往因为患者接触某些物质或者进食某些食物后导致的皮肤炎症的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红斑,肿胀,严重者糜烂、渗出,可以局限性分部,也可以整个头皮泛发性分布,很多人使用染发剂之后出现急性的头部皮炎,我们称之为接触性皮炎,随着病情的转归,渗出逐渐减少形成亚急性期,后来会逐渐形成慢性期的皮炎,表现为干燥性的丘疹,脱屑,斑片,仍然伴有瘙痒,在每一个时期外用药物是不同的,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剂型,同时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⑸ 什么是幼儿自发性过敏性皮炎
指导意见: 过敏性皮炎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反应.本病常见诱因甚多,不同致病因素所致的过敏反应命名不同,现介绍二类常见的过敏性皮炎.祛除诱因,防止再次接触.轻者可内服抗组织胺类药如扑尔敏4毫克,每日3次;赛庚啶2毫克,每日3次.还可口服维生素C片200毫克,每日3次,葡萄糖酸钙片1.0克,每日...3次.重者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皮质类固醇 激素,如强的松10毫克,每日3次.也可进行局部治疗:急性期用药宜简单,禁用刺激性易致敏药品,轻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肤轻松软膏,外涂患处,每日2—3次;重者有水疤,溶液者可用0.1%洗必泰溶液湿敷,每日2 次,待结痂后停用,外涂红霉素软膏.
⑹ 面部的脂溢性皮炎怎么办
脂溢性皮炎属于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治疗上,首先,注意保专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不熬属夜,限制高糖及高脂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其次,外用药物应以去脂、消炎、止痒为主,可用他克莫司软膏或者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外涂,如地奈德乳膏等,但症状缓解后应停药,不宜长期使用;第三,皮损较多,炎症较重者,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以及维生素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