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怎么治疗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以上描述应该是得了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指导意见:你好,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又称顾-勃综合征(Gougerot-Blumsyndrome)。
⑵ 宝宝得了摩擦性苔藓样疹怎么办
摩擦性苔藓样疹 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因为是学龄前期儿童在春、夏、秋的常见皮肤病,因此又称为幼儿丘疹性皮炎。这种皮肤病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非特异性皮肤反应。目前此病的病因还不清楚,但已经发现一般在病前常有与某些物品接触或摩擦的病史,如经常在玩泥土、肥皂泡沫或受毛毯刺激后发病。有部分专家认为此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只是未得到证实。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相关介绍。 摩擦性苔癣样疹的皮肤损害多出现在手背、手腕和胳膊等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偶尔也会发生在指节伸面、胳膊肘、膝盖和臀部等部位,易定时间,疙瘩就会自然消退,整个愈合过程大约需要1-2个月。因为此病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也也无需进行特殊治疗。万一患儿因局部瘙痒影响玩耍和睡觉,那就需给一些局部止痒药对症治疗。在早期常用炉甘石洗剂外用止痒,晚期疙瘩脱皮时,常用皮质类固醇霜剂和氧化锌软膏等涂布局部,一般每天3-4次就可以了。 如果想更有效地预防这种皮肤病的发生,春、夏、秋季带儿童在室外游玩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外界过多的不良刺激,如去海滨游泳时,不要让孩子在沙滩玩耍时间太长;家人洗衣服时,不要让孩子在旁边玩肥皂或玩洗衣粉水等。只要知道并了解了发病原因,就更加应该引起重视,以便可以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的。
⑶ 苔藓化湿疹怎么治疗有效追加100分
我以前有严重湿疹,后来用土豆汁擦好了.
就是把一个土豆先干净了,切个断面,再用小刀刮出汁来,然后拿着土豆往患部涂,涂完后,会有一点痒,忍一会儿,等汁干了就好了,当天就不流液了,三天左右就能好的差不多.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情况,人和人的体质是有差异的.
你这点湿疹,估计一个土豆都用不了,又省钱,又绿色呀.
⑷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般我们身体裸露在外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很容易发生神经性皮炎,尤其是到了秋季。刚开始时会出现瘙痒,这时候如果没管住手,总是抓挠,就很容易导致血痂、脱屑,长久下来,就会形成局部坚厚的苔藓化皮肤。神经性皮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需要舒缓精神的紧张状态,放慢生活节奏,调整好睡眠和治疗胃肠道的疾病。神经性皮炎严禁搔抓和揭皮,搔抓和揭皮会使得神经性皮炎的皮肤越来越厚,药物更加难以渗透进入,迁延不愈。可以说搔抓揭皮是神经性皮炎多年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⑸ 宝宝手上的苔藓怎么治
这种皮肤病经常在2-9岁儿童发生,家长们看一下,也能防范些。 摩擦性苔藓样疹又叫青少年丘疹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也是学龄前期儿童在春、夏、秋季的常见皮肤病。实际上这种皮肤病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的非特异性皮肤反应。目前这种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已经发现一般在病前常有与某些物品接触或摩擦的病史,如多在玩泥土、肥皂泡沫或受毛毯刺激后发病。还有专家认为,这种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还未得到证实。这个病最容易发生在2-9 岁的孩子,男孩多于女孩,以喜欢在户外活动玩耍的孩子多见。 一般皮肤损害多局限在手背、手腕和胳膊前半部分容易收到摩擦的部位;有时也发生在指节伸面、胳膊肘、膝盖和臀部等易定时间,疙瘩就会自然消退,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2个月。 因为这种病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也就不需要给予特殊治疗。但如果患儿因局部瘙痒影响玩耍和睡觉,则需给一些局部止痒药对症治疗。在早期常用炉甘石洗剂外用止痒,晚期疙瘩脱皮时,常用皮质类固醇霜剂和氧化锌软膏等涂布局部,一般每天3-4次就可以了。为预防这种皮肤病的发生,春、夏、秋季带儿童在室外游玩时,应注意避免外界过多的不良刺激,如去海滨游泳时,不要让孩子在沙滩玩耍时间太长;家人洗衣服时,不要让孩子在旁边玩肥皂或玩洗衣粉水等。只要家长明白了发病原因,并加以注意,这种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看过之后,心理有放心了。也提醒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在给宝宝们买玩具的时,建议不要买塑料玩具。
⑹ 眼皮上长出“苔藓”又蔓延到全身,轻轻一抠就开始掉屑
我的皮肤让我遭了很多罪。过敏、湿疹、皮炎……这些常见的皮肤病,我都经历过。
但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我的眼皮上居然会长出“苔藓”。
熬夜之后,小丘疹找上门
工作后我经常熬夜,没心思护肤,常常清水洗脸后就睡觉,脸上也逐渐有了些变化: 除了角质变厚、皮肤干燥外,开始出现一些较软的小疙瘩 。随着冬天的到来,室内外温差变大了,一冷一热之下,冒起的疙瘩就更多。
面部的颗粒感因此变得明显,凑近了能看到凹凸不平的皮肤表面。但这还算好的。除了脸上的疙瘩外, 我的眼皮变得尤其干燥,上面甚至出现了一些淡红色丘疹 。
丘疹有小指指甲盖一般大,颜色比较淡,一摸有些痒,不过并不厉害。但抹护肤品时,会感觉到点点刺痛。
我去了药店,药师说脸上的疙瘩可能是湿疹发作,而眼皮上的红肿可能是家里不干净,螨虫引起的。
我换了被套床单、给家里来了个大扫除,也用了药。药膏在面部的效果立竿见影,只用了几天,疙疙瘩瘩的皮肤好像被抹平了一样,触感光滑,看上去还有些光亮。
然而眼皮上的丘疹不但没消退,反而更严重了 。
它向眼角方向蔓延增大,总面积达到半个拇指指甲盖大小,颜色明显更深更暗,靠近棕红色。这块皮肤相比其他地方的皮肤更硬更粗糙,厚厚的角质浮起,摸上去皱巴巴的。
眼皮长出“苔藓”,痒死我了
很快我迎来了工作最忙碌的阶段,熬夜更厉害了。
那两个月里,我顶着很大的压力,为工作写不出方案、无法让甲方满意而发愁焦虑。我每天对着电脑十多个小时,基本凌晨两三点才回家,常常吃不下饭。 身心俱疲之下,我的状态也很差。
但那天正在工作的时候,我感觉眼皮痒得很。下意识一摸,那块皮肤居然硬到结壳了。
那块硬壳,就像冻疮很久之后留下的厚壳,不过手感更皮实粗粝,棕红色也已变为暗褐色。 最开始的丘疹变厚之后,已经融成了一片,看上去就像“苔藓”。
看上去就像“苔藓”丨Pixabay
指甲轻轻一抠,“苔藓”上附着的鳞屑便掉了下来, 脱皮很是严重 。我试图用乳液来润湿柔软皮肤,然而干硬的皮肤完全不能吸收。
这是什么东西啊,我心里慌得不行。但还没来得及请假,我又发现,眼皮上的“苔藓”, 已经蔓延到脖子上、腰间了,全身都开始痒 !
白天变得很痛苦。可能是办公室温度高、比较燥热的原因,我痒得厉害。我也不想抓挠,但是根本忍不住,不抓它就一直不消停。
这种瘙痒感在晚上睡觉时格外强烈。背上挠不到,我就不停靠着床摩擦。刚要睡着,眼皮和脖子就像商量好了一样,这里痒一下,那里痒一下。一个晚上,我基本要折腾到精疲力尽才能睡着。
一个晚上,我基本要折腾到精疲力尽才能睡着。丨Giphy
我陷入了恶性循环:越痒越抓,越抓越痒。 眼皮不敢使劲挠,我就挠脖子,结果脖子上的皮肤也变得更厚了。
我整个人被折腾得不行,心里老是“疑神疑鬼”,想着下一秒脸上哪个地方又会痒一下,根本无法专注思考。但祸不单行,这个时候,我又过敏了。
压力大容易触发的病
我赶紧请了假,来到皮肤科。
医生先是针对过敏情况,给我做了15分钟的纯净水冷喷,镇静皮肤。喷雾撒下来,整个脸瞬间就“冷静”了。然后医生又给我敷了面膜,说是类人胶原蛋白,来缓解泛红刺痛感。
但我更紧张眼皮的情况。医生看了后, 说这是神经性皮炎,又叫做慢性单纯性苔藓 ,是以皮肤瘙痒和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与精神压力大、焦虑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
他给我开了糠酸莫米松乳膏和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还有一些止痒的药物,并叮嘱我:回去以后尽量用敏感肌专用护肤品,少熬夜,多运动解压,保持愉快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这个病不能治愈,你压力一大一熬夜,就容易复发。”医生这样强调道。
我赶紧用上药,晚上也尽量早点下班,通过锻炼来排解压力。效果确实很明显。首先没那么痒了,很快就能睡着,其次眼皮、脖子这些地方的“苔藓”,脱屑的情况变少,开始“蜕皮”了,厚皮逐渐柔软很多。过了段时间,“苔藓”消退,皮肤触感和 健康 状态时已经没有两样。
淡红的色素沉积,是我生活的印记
经过这件事,我才知道医学病症的复杂性,原来单单一个皮炎,就有这么多种类。皮肤虽然 健康 如初,但可能是我拖了比较久,眼角处还是留下了印记: 一点淡红的色素沉积没有消退,肉眼还是能看得清楚 。
有段时间我很在意这个,觉得它在脸上很是明显,但现在自己已释然:就把它当作一个特别的印记吧。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大大小小的 健康 问题。一些疾病,特别是慢性病,也许会相伴我们一生。 最重要的是积极治疗,并且保持好的心态,接纳自我 。
伤口、疤痕,是我身体的一部分,而非我要去掩饰的。它和鱼尾纹、黄褐斑一样,是我经历生命的见证,让我看起来更有人性。
医生点评
吴杰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神经性皮炎”即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与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常表现为局部增厚、色素沉着的苔藓样斑块 。它的形成与瘙痒有关,而且这种瘙痒通常是间歇性的,在安静时(如睡前或夜间)更为明显 [1]。瘙痒下的反复搔抓和摩擦,会继续刺激皮肤,让病情恶化、皮损范围越来越大, 最终陷入“痒 抓 更痒 更抓”的恶性循环 。
增厚、色素沉着并出现明显纹路的的慢性单纯性苔藓丨San Antonio Uniformed Services Health Ecation Consortium Dermatology Program
神经性皮炎患者中女性更为常见,30~50 岁人群患病率最高。 但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常见与昆虫叮咬、干燥综合征有关,也会继发于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单纯疱疹等皮肤病后。 目前一般认为神经性皮炎与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有关 ,容易在较大的情绪压力和晚睡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下发病 [2]。
对于作者的发病原因,药师认为可能与螨虫有关,这显然是不对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学的复杂性,药师对药物了解比较多,对疾病的诊断意见仅供参考。术业有专攻, 所以得什么病就要到什么科去就诊 ,走捷径有时候会误事的。
此外,关于去药房买药问题,大多柜台售货员并没有医学和药学的背景知识,对药品的了解并不多。如果自己不知道需要买什么药,最好不要盲目听从推荐意见。尤其是对于号称草本药物、祖传秘方的产品,更要提高警惕。因为这类产品多是挂羊头卖狗肉,不仅不属于药品,还可能违法添加强效激素, 不当使用后可能会伤害皮肤 ,甚至引发“激素依赖性皮炎”。
当皮肤瘙痒时,适度降低温度、局部保湿都有助于缓解症状。 所以医生进行冷喷时,作者当时就感觉到症状有所缓解。多数人家中没有冷喷设备,可以将湿毛巾放在冰箱里冷却一下,然后进行冷敷,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
但是对于眼睑部位,最好使用不含激素的药物,如“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 。含激素外用药,虽然可以安全用于身体其他部位,但眼睑部位最好还是避免使用。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表示对疗效比较满意,而且对于留下的淡红色斑从心理上已经释然,其豁达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从专业角度上讲,这些红斑可以进行美容激光处理,效果还不错,能够使该处皮肤接近正常肤色。所以作者可以到当地比较大的医院皮肤科或整形科就诊,尝试将这种“烙印”尽早去除。
参考资料:
[1] Boozalis E, Grossberg AL, Püttgen KB, Cohen BA, Kwatra SG. Itching at night: A review on recing nocturnal pruritus in children. Pediatr Dermatol. 2018 Jun 26.
[2] 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123423-overview#a7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二狗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 健康 故事 。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 健康 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 [email protected]
⑺ 皮炎怎么治疗
皮炎经常发生在暴露的部位,症状轻时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有的知针尖大小密集丘疹回,严重的话出现答大片糜烂渗液,感觉痒痛。
导致皮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不良生活习惯、紫外线的长时间照射等。出现了皮炎的病症,患者要及时去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和自己的治疗方法。
⑻ 我家宝宝得了摩擦性苔藓样疹,请问有什么快速治愈的药吗
摩擦性苔藓样疹(frictional lichenoid eruption)又名沙土皮炎或青少年丘疹性皮炎(juvenile papular dermatitis)。它是学龄前儿童在夏秋季节的多发性皮肤病。热天儿童在户外游玩者易见。男多于女。发病前常有与某些物品接触或摩擦的病史,如玩弄泥土史或受毛毯摩擦等刺激。有认为与机械性刺激加上日晒因素有关。 诊断要点: 1.皮疹形态均呈单一疹型,为针头到米粒大,正常皮色、灰白色或淡红色,圆形、扁平或丘状隆起的丘疹,数目较多,呈轻度苔藓样变,其周围有散在丘疹。 2.好发于手背、手腕或前臂等。有时丘疹表面附着糠状鳞屑。皮疹开始可在个别部位出现,逐渐向其它部位扩展,如肘、膝、上臂、大腿或躯干部,皮疹常散在分布,少有群集倾向,但呈对称性。 3.经过慢性,可复发。 4.一般无自觉症状,或轻微瘙痒。有自限性。 治疗要点: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在儿童游玩场所应注意保护。一般对症处理,如应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霜剂。
⑼ 我女儿的线性苔藓四年了,怎样才能好
线状苔藓
锁定
线状苔藓(lichen striatus)是一种以线状排列的多角形丘疹为典型皮损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目录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鉴别诊断
4 治疗方法
5 防治
6 临床资料
7 临床特点
8 临床研究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临床表现
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女孩多见,成人偶见。多突然发病。初发皮损为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扁平丘疹,淡红色或皮色,上覆少量鳞屑,皮损增多后可形成1~3cm宽的条带沿肢体长轴呈线状排列,条带可呈延续性或中途断开,躯干亦可发疹,偶见于面部,常单侧发生;无自觉症状或偶有痒感。皮损延及指、趾时可累及指甲,出现甲板变薄、甲纵嵴、分裂、甲床角化过度。多数患者数月后皮损自行消退。
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本病不难诊断。需与线状扁平苔藓、带状银屑病和条状分布的慢性单纯性苔藓等进行鉴别。
治疗方法
多为自限性,无须治疗。顽固者或皮损显著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或0.1%维A酸软膏。
防治
因本病有自限性,不要做过于强烈的治疗,以防发生疤痕。必要时外用10%尿素软膏,也可以用氢化可的松霜或2.5%白降汞膏治疗,效果好。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本组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9.3岁(2~23岁),其中<5岁1例,5~10岁7例,
线状苔藓
10~15岁3例,>15岁1例。发病前有外伤1例,局部受压1例,带状疱疹愈后1例,其余9例无明显诱因。合并白色糠疹3例,轻度异位性皮炎1例,甲营养不良1例,家庭中无类似疾病。 发病部位及分布:上肢6例(46.2%),下肢3例(23.1%),多为内侧;躯干1例(15.4%),颈部一侧1例(7.7%),右上肢及左下肢1例。单侧性分布10例,双侧性分布2例。多沿着血管或神经,分布于四肢、颈部一侧,或围着躯干分布。
临床特点
早期损害为针尖至栗粒大扁平多角形活圆形苔藓样丘疹,表面略有光泽,附有少量灰白色鳞屑,多数簇集,逐渐发展呈燕尾服状增多,并相互融合,形成长短、宽窄不一的连续或断续的条纹状或带状,线条宽为0.2~0.3cm,有时可延伸与整个肢体等长。皮损为灰白色,部分为淡红色。一般无自觉症状,伴有轻度瘙痒2例。起病急,9例在3~6个月内自行消退,3例迁延时间较长,超过6个月,其中1例达3年。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显示,本病主要发生于5~10岁儿童,婴儿及成人少见,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某一肢体的一侧,上肢比下肢多见。皮损为肤色或灰白色,部分为淡红色的苔藓样小丘疹,沿肢体呈连续或间断的线状排列。多为单侧性分布,偶见双侧者。无自觉症状或偶有发痒。部分病例合并白色糠疹、轻度异位性皮炎、甲营养不良等。是否有一定的联系,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根据皮炎的特点,发疹部位,有无自觉症状、特征的皮肤病理改变,可诊断本病。但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线状扁平苔藓:好发于成人,皮损为多角型紫红色扁平丘疹,表面可见Wickham纹,中央常有脐窝,同型反应明显,瘙痒强烈,组织病理真皮浅层可见带状浸润,真皮乳头有胶样小体。②带状银屑病:基本损害为附有银白色云母状鳞屑的红色斑丘疹,刮除鳞屑后可出现薄膜现象,轻刮薄膜有点状出血现象。③神经性皮炎:有典型的皮肤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持续时间长。④单侧性疣状痣:多在出生时存在,皮疹较硬,呈角质性疣状突起,无自愈倾向;组织病理特点为角化过度,棘细胞层肥厚,乳头瘤样改变,倾向于成为银屑病样型。而线状苔藓倾向于成为苔藓样型变化。
本病有自限性,皮损可自行消退而自然痊愈,诱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故一般不需治疗。迁延时间较久者可对症处理,或采用中医药治疗,如中药大枫子油或蛋黄油外搽。
http://ke..com/link?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