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严重脂溢性皮炎与hpv
扩展阅读
上海韩式美容学校 2024-05-06 19:14:20
孩子起荨麻疹几天能好 2024-05-06 19:13:35
龟头有小疙瘩正常的吗 2024-05-06 19:00:20

严重脂溢性皮炎与hpv

发布时间: 2023-05-22 07:28:37

1. 皮肤科医生教你全面认识顽固难治的脂溢性皮炎

先看一下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物理气候因素、营养缺乏以及药物等的作用有关。近年来,卵圆形糠秕孢子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得到了重视,认为其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B族维生素缺乏和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一定影响。

泛发而顽固的脂溢性皮炎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较未感染者中更常见,也更严重,尤其在CD4+细胞计数低于400/mm的人群中5,6,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可能减轻该病。非裔黑人很少患这种皮肤病,如果发生该病,应考虑HIV感染的问题。有人报告,脂溢性皮炎与几种疾病有关,包括精神安定剂引发的帕金森综合征、家族性淀粉样变伴多神经病和21-三体,但这些相关性还未被充分证实。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还未完全被认识。有功能的皮脂腺有可能是一种先决条件,因为脂溢性皮炎最常发生在皮脂产生的活跃期(如新生儿期)以及产生皮脂的皮肤区。没有明确的遗传易感性。

1、饮食太过肥甘油腻,高糖、高脂、饮酒、辛辣油腻的食物,内分泌功能失调、消化功能失常。

2、痤疮。青春期寻常痤疮或成人痘(毒性痤疮)没及时根治、或治疗不当,都会造成脂溢性皮炎。

3、护理不当、滥用护肤品、过度清洁等破坏皮肤屏障导致水油失衡。 健康皮肤表面的PH值约为5.2-5.5,不利于细菌生长。因为化学物质的侵袭(化妆品、护肤品、烫染剂)、皮脂分泌增加和化学成分的改变,因而抑制细菌效果降低,使存在于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如葡萄球菌,马拉色糠疹菌及链球菌等,大量繁殖,侵犯皮肤而致病。

4、治疗及用药不当因素: 现在好多的治疗和用药不当是造成脂溢性皮炎的又一病因,在不知道自己病情的情况下,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或者使用一些不对症的药物,往往会使得其反,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是多方面的,由于每个人的症状不一样,所以治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不过针对这方面的皮肤病应该是大同小异!常用药物如皮炎平等激素类药物不可滥用。长期使用会造成依赖!经常使用一些对皮肤刺激较大的化妆品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5、代谢障碍、遗传因素、维生素B族缺乏以及物理、化学刺激,很是经常搔抓或用碱性洗涤用品等均可加重脂溢性皮炎的发作 。

6、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细菌感染。 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脂溢性皮炎可继发真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细菌(痤疮丙酸菌)感染,并发痤疮症状;还可继发对真菌、细菌的过敏反应,自身的免疫反应还可继发湿疹样病变与播散性脂溢性皮炎的发生。有人报告精神紧张可诱发脂溢性皮炎,但是现在还没有对照资料。

7、于内分泌紊乱有关,为雄激素分泌亢进所致 。除此以外,如女性经期综合症等。

8、与日光的关系, 脂溢性皮炎患者经常报告在暴露于日光后症状有所改善。然而有人报告,在长期职业性高水平暴露于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登山导游中,脂溢性皮炎的患病率增加。接受补骨脂素加紫外线A治疗的银屑病患者,也有可能出现面部脂溢样皮炎,采取在照射期间戴面罩的方法可预防这种皮炎。

总之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遗传、激素、神经和环境等多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常见于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青年人及成年患者,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损害倾向于褐色或淡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或结痂。由于部位和损害的轻重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区别:

1.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2.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脐窝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

3.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多数可能无自觉症状;

4.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溢出性红色斑片,上有黄痂。

5、成人一般脂溢性皮炎表现:油性也有是干性或者混合性,瘙痒。脱屑等皮肤表面症状表现,红斑较明显。

依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1、头皮:开始为大片灰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逐渐扩展融合成界清楚的大斑片,严重者全头皮均覆有油腻性臭味与厚痂并可伴有脂溢性脱发。

2、面、耳、耳后及颈:常由头皮蔓延而来,为黄红色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疹。

3、胡须:有二种类型,一是毛囊口轻度红肿、发炎伴小的淡褐色结痂,即“须疮”,顽固难治。另一种为播散性红色、油腻性鳞屑,脓疱形成较深,累及整个毛囊。

4、躯干: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后渐成中央为细糠状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大油腻性鳞屑的环状斑片,多发于前胸及肩胛骨间。

5、皱褶部:多见肥胖中年人,皮损以播散性磨擦性红斑形式存在,红斑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

按皮损表现不同可分干性和湿性两类:

干性多为红斑脱屑性损害,湿性多为丘疹、水疱,搔抓后可产生糜烂、渗出,并结成黄色痂皮。常瘙痒难忍,病情缓慢,反复发作。好发于皮脂溢出区,往往局限于头皮,严重者可向面部、鼻唇沟、眉、眼睑、胸背中部、脐窝及腹股沟或腋部发展。皮损初为毛囊性小丘疹,逐渐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结痂,重者可呈轻度渗出性湿疹样皮炎,局限于某一部位或泛发,甚至发展为红皮病。由于部位和损害轻重的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差别。

治疗:

内服药:

1.维生素B族类制剂,如维生素B6 B2 B1。

2.有人主张服四环素

3.全身性抗真菌治疗:全身性抗真菌药治疗对脂溢性皮炎有效性的资料有限。在为慢性病如脂溢性皮炎患者作治疗计划时,我们必须慎重考虑全身性抗真菌药的安全性。

4.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治疗

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1.局部抗真菌药

局部抗真菌药是脂溢性皮炎治疗的主要药物。接受过良好研究的药物包括酮康唑、联苯苄唑和环吡酮胺(也称为环吡酮),它们有不同的剂型,例如霜剂、凝胶剂、泡沫剂和香波。酮康唑至少有10项随机临床试验,其中一些只限于头皮治疗,另一些则阐述身体多部位的治疗

2. 局部用皮质类固醇

几项随机临床试验直接比较了短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根据强度递增的大致顺序,包括氢化可的松、二丙酸倍他米松、氯倍他索17-丁酸盐和二丙酸氯倍他索——和外用抗真菌药的效果。有一种共识意见是外用皮质类固醇主要在短期控制红斑和瘙痒时有用。目前还没有数据可以解答下列问题:联合使用外用皮质类固醇和外用抗真菌药,是否比单药治疗的益处更大。皮肤萎缩和多毛症是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的一个顾虑。

3.二硫化硒制品

研究显示使用硫化物香波者的瘙痒和烧灼感比使用酮康唑者常见。缺乏在头皮以外部位使用二硫化硒的试验资料。

4.局部用锂盐

局部用琥珀酸锂和葡萄糖酸锂,是治疗头皮以外部位脂溢性皮炎的有效备选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5. 局部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通过下调1型和2型T辅助细胞来预防T细胞活化。1项纳入96例有中到重度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在按方案治疗分析中,从基线到治疗4周时的靶区总分平均变化,在每日使用两次1%吡美莫司组显著大于安慰剂组,但意向分析没有得出此结果28。两项小规模的随机试验未显示吡美莫司和外用皮质类固醇有显著差异,但这些试验的统计学把握度有限。

6.其他局部治疗

支持局部使用吡硫锌的资料有限。

7.光疗

紫外线B光疗有时被当作广泛或难治性脂溢性皮炎的一种治疗选择,但其尚未在随机试验中获得研究。患者有可能出现烧灼感和瘙痒,长期治疗对皮肤的致癌作用是一个应考虑的问题。

8.不确定领域

为了提高证据的质量以指导脂溢性皮炎的治疗,需要经过验证的诊断和严重度判断标准,以及经过验证的临床相关性转归指标。大多数关于治疗的临床试验是短期的,使用的是介质对照(在使用外用药的试验中)或安慰剂对照。还需要进行比较不同治疗策略的长期临床研究,包括非药物治疗,例如光疗和单纯去除皮屑的干预措施,例如使用角质层软化剂类药物治疗。指导治疗该病婴儿的资料很少。同样,有关治疗HIV相关性脂溢性皮炎患者38以及对常规局部治疗无应答患者的资料很有限。

饮食与护理:

1、脂溢性皮炎禁饮酒:因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消化功能失常,食糖、脂肪过多,及食刺激性食物有关,所以脂溢性皮炎患者一定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注意局部合理清洁避免过度碱性清洁而导致皮肤屏障受损。

3.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

2.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腺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多见于成人和新生儿,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

3. 请问:脂 溢性 皮炎 是怎么回事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脱发,脱发常发生于脂溢性皮炎后,一般是从头顶开始,皮炎的初发症状是以毛囊口为中心的皮肤炎症,表现为小丘疹.病变逐渐扩大,形成边界清楚的潮湿的油脂性鳞屑斑块,严重者,满头头皮均可覆盖有污秽的痂皮,导致头皮很痒,使毛发脱落.引起皮炎的病原菌为真菌,
由于脂溢性皮炎是由毛囊内滋生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可以使用一些抗菌药物如酮康唑以及外用驻源头皮毛囊健康液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A多的食物,可以多吃,如萝卜,猪肝等,还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及蔬菜等.此外应注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忌饮酒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少用肥皂洗头,避免用力抓头发等各种机械性刺激.在洗脸洗头时,最好不要用肥皂,更不要用热水烫洗来止痒.要加强头皮毛囊环境的保养护理,避免毛囊受损变严重之外让通过保养护理毛囊逐渐恢复健康,头皮头发问题就改善了。这方面驻源头皮毛囊健康有很好的保养护理作用。

4. 脂溢性角化病与疣状癌的区别

前者是脂溢性皮炎引起的,后者是hpv病毒感染造成皮肤的良性肿瘤,不过还不是癌症,你多虑了,前者属于常见皮肤炎症,后者用克疣霜即可去掉

5. 脂溢性皮炎变得严重了该怎么办

治疗具体针对此病主要采用内服药物,局部治疗,必要时抗真菌药物治疗或者外用。
日常饮食注意:特殊注意不要食用多脂,多糖或者刺激性饮食,多吃蔬菜。

6. 脂溢性皮炎怎么治疗

治疗脂溢性皮炎主要分为一般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和系统药物治疗三大方面,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主要是要注意日常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饮食清淡,限制多脂以及多糖分的饮食,避免过度的饮酒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各种机械的刺激,包括使用碱性大的肥皂洗浴。

2、外用药治疗原则主要是消炎、杀菌、止痒和祛除油脂,常用的外用药主要是各类含有抗真菌的混合制剂,例如复方咪康唑霜、复方益康唑霜,也可以外用钙调磷酸酶的抑制剂,例如吡美莫司或他克莫司,头皮的脂溢性皮炎可以外用含有酮康唑或二硫化硒的洗迟逗发香波,有糜烂的部位要外用预防感染扰消的氧化锌油或利凡诺尔。

3、系统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瘙痒剧烈的可口服抗组胺止痒的药物,例如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确诊是真菌感染引起的脂溢性皮炎。皮损面积广泛的可以口服抗菌的药物,例如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有细菌感染的时候,症状严重的口服四环素或多西环素,严重的脂溢性皮炎还可以小量口服糖皮质激素码李卖。

7. 滋溢性皮炎

一、什么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的一种慢性皮肤炎症,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典型损害为暗黄红丘疹或斑片,边缘清楚,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二、脂溢性皮炎病因病理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不甚清楚,目前一些研究者认为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生长增多所致。其它因素诸如遗传、精神紧张、饮食结构、化学性刺激、洗头过勤、生活无规律、B族维生素缺乏、嗜酒等均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

脂溢性皮炎病理改变 :
a 毛囊漏斗部灶性海绵水肿,
b 毛囊口“唇缘”可见鳞屑及结痂,毛囊口及两侧表皮角化不全,其中有均一红染的浆液及中性粒细胞,
c 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构成毛囊角栓。
般病理改变
a 急性期:轻度灶性海绵水肿,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可有少许中性粒细胞,真皮浅层血管明显扩张,真皮乳头水肿,
b 亚急性期:轻度海绵水肿、银屑病样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明显扩张,毛囊角栓,
c 慢性期:毛囊角栓,内有角化不全,表皮银屑病样增生,浅层血管周稀疏的淋巴细胞浸润,浅层血管丛的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明显扩张。

三、脂溢性皮炎症状

1.脂溢性皮炎常见于皮脂腺分泌比较旺盛的青年人及成年患者

2.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在皮脂溢出基础上发生,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好发于皮脂溢出较多的部位,具有油腻性鳞屑性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对称分布,自觉瘙痒,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

3.损害倾向于褐色或淡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或结痂。

由于部位和损害的轻重不同,脂溢性皮炎临床表现亦有区别:

1)、头皮脂溢性皮炎:开始为大片灰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逐渐扩展融合成界清楚的大斑片,严重者全头皮均覆有油腻性臭味厚痂并有脱发。

2)、面、耳、耳后及颈脂溢性皮炎:常由头皮蔓延而来,为黄红色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疹。

3)、胡须:有二种类型,一是毛囊口轻度红肿、发炎伴小的淡褐色结痂,即“须疮”,顽固难治。另一种为播散性红色、油腻性鳞屑,脓疱形成较深,累及整个毛囊。

4)、躯干: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后渐成中央为细糠状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大油腻性鳞屑的环状斑片,多发于前胸及肩胛骨间。

5)、皱褶部:多见肥胖中年人,皮损以播散性磨擦性红斑形式存在,红斑边界清楚,上有油腻性鳞屑。6)、四肢:损害表现为湿疹性斑片。

7)、婴儿:表现为红斑、鳞屑,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面游风是怎么回事?

面游风,相当于西医头面部脂溢性皮炎,是一种以头面部浮肿,瘙痒起皮,渗液结痂为特征的疾病。在中医学亦有“面生游风”、“面游风毒”等名称,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亦记载:“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抓破,热湿盛者津黄水,风燥盛者津血,痛楚难堪”。本病由于发病部位和损害的轻重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区别:
(1)头皮 开始头发可见小片状白屑,状如糠秕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逐渐扩大融合,甚则累及至前额,可见丘疹、渗液、结痂,严重者全头覆盖厚痂,毛发脱落。
(2)面、耳、耳后及颈 常由头皮蔓延而来,面部以前额、眶上、眼睑、鼻唇沟尤甚。初起患处发红,迭出粟粒大小丘疹,其色淡红,久则融合,颜色黄红,上覆油腻厚痂,如膏似脂,或津水黄粘,瘙痒不止,眉毛常因搔抓而稀少脱落,鼻唇沟及耳后可有皲裂。
(3)胡须部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皮损发红,可有淡褐色结痂,状似胡须,常称之为须疮;另一种则表现为泛发性红色,白屑较多,可见脓疱,有疤痕形成。
此病常因饮食不节、嗜酒、精神紧张等加重,故病程长久,容易反复。

四、脂溢性皮炎诊断检查

1.皮炎好发于成年人及新生儿,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片或斑丘疹;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分布对称;

2.皮损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如头、面及皱襞处等;

3.病程慢性,伴不同程度的瘙痒。

提示:脂溢性皮炎一般诊断不难,但应提高警惕与红斑型天胞疮鉴别,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引起严重后果。治疗中还应注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热水肥皂洗头,避免诸如篦头发等各种机械性刺激。

脂溢性皮炎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发生。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性黄红色斑片,境界清楚,自觉瘙痒,因其为常见病,为避免造成误诊,故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头面部银屑病 损害分散成片状,境界分明,鳞屑很厚,触之高低不平,头发不脱落,短发聚集而成束状,重者损害可连成大片,扩展至前发际处,侵及前额数厘米。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即将鳞屑刮除,其下为一红色发亮的薄膜)及出血现象(即轻刮薄膜可出现散在小出血点),薄膜现象和出血现象是银屑病损害的重要特征。
(2)玫瑰糠疹 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呈椭圆形斑疹,中央略带黄色,边缘微高隆起,呈淡红色,上附白色糠秕样鳞屑。初起为单个损害,称为母斑;母斑渐大,直径可达2~5cm或更大,有时可有2~3个母斑同时出现,1~2月后陆续出现较小的红斑,发生于躯干处,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不复发。
(3)体癣 损害边缘隆起而狭窄。境界清楚,有中央痊愈向周围扩展的环状损害。瘙痒明显,患者往往有手足甲癣的病史。
(4)红斑性天疱疮 主要分布于面、颈、胸背正中部。开始在面部有对称形红斑,上覆鳞屑及结痂,颈后及胸背部红斑基础上有水疱出现,破裂后形成痂皮,尼氏征阳性。(即在疱顶施加压力,即可见疱液向周围表皮内渗透;牵拉疱壁之残壁,引起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更为重要的是外观正常的皮肤也一擦即破)。
(5)酒渣样皮炎 不累及头皮部位。眉毛及鼻唇沟不是好发部位,多有长期外涂激素制剂的用药史。

五、脂溢性皮炎治疗方法

脂溢性皮炎治疗和护理

1、脂溢性皮炎病因治疗:目前对于什么原因造成皮脂过度分泌尚未查明,部分人包括一些医生将脂溢性皮炎与雄性激素过度分泌混淆。有一个重要的证据可以说明该病无雄性激素无关:该病具有冬轻夏重的季节性,而患者的雄性激素监测发现并物季节性变化

2、脂溢性皮炎病理治疗:主要是祛脂和杀灭嗜脂性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的杀灭。常用的硫磺软膏等治疗只能清除表面油脂和嗜脂性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因此造成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3、脂溢性皮炎症状治疗:主要是止痒、祛屑。有些西医习惯使用激素类药物,但只能解决暂时痒痛,用的时间过久还会造成药物性反弹,加重临床症状。

4、日常护理: 限制脂肪性食物和甜食,如肥肉、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多食蔬菜和水果。

8. 脂溢性皮炎是什么症状

脂溢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在头面部、躯干皮脂丰富部位出现淡红色斑片或斑疹,伴丘疹或油腻、细碎鳞屑。患者瘙痒症状没有普通过敏性皮炎严重,但也有不舒适感觉,长期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发红、毛细血管扩张,头皮部严重脂溢性皮炎会引起脂溢性脱发。脂溢性皮炎患者通常以过敏性皮炎就诊,主诉皮肤发红、脱皮、轻度瘙痒,并出现红斑、肿胀,与过敏性皮炎区别,在于患者没有出现外用护肤品改变,是逐渐发生,患者经常起痤疮、毛囊炎,需换用护肤品或使用激素性药物,继而出现头面部红斑、脱屑及轻度瘙痒。

9. 脂溢性皮炎什么症状怎么治疗

好发于皮脂溢出区,往往局限于头皮,严重者可向面部、鼻唇沟、眉、眼睑、胸背中部、脐窝及腹股沟或腋部发展。皮损初为毛囊性小丘疹,逐渐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结痂,重者可呈轻度渗出性湿疹样皮炎,局限于某一部位或泛发,甚至发展为红皮病。由于部位和损害轻重的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差别。

1.头皮 开始为小片状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扩展融合成边界清楚的大斑片,基底稍红,轻度瘙痒,重者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性圆形斑片,可伴有渗出和厚痂或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严重者全头皮均覆有油腻性臭味的厚痂,伴有脱发。
2.面、耳、耳后及颈 常由头部蔓延而来,呈黄红色或油腻性白色鳞屑及痂皮。眉及其周围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受累呈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愈后遗留瘢痕。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可为单侧或双侧,多见于女孩及青年女性,脂溢性外耳炎多见于老年患者。
3.胡须 多见于中年男性,毛囊口轻度红肿,有小的浅褐色结痂,常称“须疮”,顽固难治。有的表现为毛囊口脓疱并有油腻性鳞屑,基底周围鲜红,引起毛囊破坏与瘢痕形成。亦可有头皮及耻骨同时累及。

4.躯干 常见于2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前胸和肩胛骨间,开始为小的红褐色毛囊性丘疹,上覆油腻性鳞屑,逐渐形成经过中,中心可治愈形成细糠状鳞屑,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鳞屑的环状斑片。另一种玫瑰糠疹样的脂溢性皮炎,为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暗红色斑片,只有细小边缘性鳞屑,边界明显,中心痊愈,形成环状损害。

5.皱褶部 常见于腋部,腹股沟,乳房下和脐窝,多见于30~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有油腻性鳞屑,如播散性摩擦性红斑样裂隙、肿胀。由于局部多汗,易继发感染,或不当的治疗可使皮损发展。生殖器被累及时,可形成圆形的红斑和鳞屑及皮肤剥脱,呈现亚急性湿疹样或慢性苔藓样红斑如银屑病样表现,无典型的脂溢性皮炎的特征。

6.四肢 四肢的伸侧较屈侧多见,表现为黄红色或淡红色斑块,由于搔抓、可形成糜烂而似湿疹。

7.婴儿脂溢性皮炎 出生后2~10周婴儿,头皮、前额、耳、眉、鼻颊沟及皱褶等处出现圆形红斑,边界清楚,上覆有鳞屑,红斑可扩展融合并有黏着油腻性黄痂,间有糜烂渗出,炎症比较显著,对称发生,微痒,一般患儿可在3周到2个月内痊愈。若持续不愈,常与婴儿异位性皮炎并发,也可继发细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婴儿无成人的毛囊损害与皮脂溢出。

脂溢性皮炎临床上变化多端,有的进展缓慢,反复发作。有的可局限于头部。有的分布于其他部位或全身,由于瘙痒、搔抓可造成红皮病、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等。亦有处理不当而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样变。

10. 如何有效的治疗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性处理
要有规律的生活,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和多糖的饮食,不要喝酒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过度的精神紧张。
2.外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炎症严重的皮损,可外涂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效果好,但不宜长时间使用,特别是面部。氢化可的松等低效糖皮质激素制剂效果不佳,适合婴幼儿使用。
(2)在外用2%红霉素软膏或凝胶、5%甲硝唑霜或含有1%氯霉素和0.1%地塞米松的霜剂进行抗菌剂。
(3)硫化硒洗剂能杀灭真菌、抑制细菌生长,还能降低皮脂分泌和油脂中脂肪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