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使用中药是否会造成过敏
相信大多数复朋友对于西药会引制起过敏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中药也会引起人体不适,特别是一些老人,他们总是固执的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对身体不会产生副作用,表示长期喝中药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但是专家提醒,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事实上,中药也跟西药一样会引起过敏,有些药物出现的反应甚至比西药来得严重,如果你属于中医里的“特禀(过敏)体质”,那么更应该慎用中药,以免出现休克、死亡等情况。
从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部分中药确实会导致过敏,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会引起过敏的中药呢?
从分类上来说,中药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是植物类、二是动物类、三是矿物类。在这3种类型中,植物类的草药跟动物类的中药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会导致过敏的中草药高达100多种,常见的会引起过敏的草药有鱼腥草、板蓝根、苍耳子、熟地等;蟾蜍、水蛭等含有毒性的动物类中药也对部分人群较不友好;矿物类的中药并不常用,但是其中的雄黄、石膏等也是会造成过敏的。当我们服用药物引起轻微过敏的时候一般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以及局部过敏反应,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查明自己对哪种药物过敏,并立即停用即可缓解过敏的症状。
⑵ 经常吃中药,对皮肤会有哪些危害
引言:在生活中许多人由于身体不舒服可能会去看中医,这个时候中医就会给患者开一些中药。这个时候就会有人问,当人们经常吃中药的时候,对皮肤会有哪些危害吗?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问问医生吧。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当我们需要用真药来调理身体的时候,这个时候都要懂得中药的哪些成分,医生也会告知你用正确的方法去吃中药。在生活中有的人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疾病,这个是正常现象,因为人吃五谷杂粮生一些病是比较正常的,只要我们积极治疗就一定会好,特别是一些小毛病,用中药来进行治疗对身体是比较好,因为它可以治断根,而且他的药也比较温和,虽然药比较苦,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喝一些适合自己的药,当你出现一些副作用或者是不好的反应的时候,要及时的停掉药。
⑶ 中药 过敏症状
1 中药过敏反应状况
我们根据《中国药学文摘》1992~1994年所摘登的药物不良反应,经查看原文后,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
表 中、西药物不良反应比例 年份
药物总数 西 药 中 药
例数(%) 例数(%) 例数(%)
1992 1104(100) 935(84.69) 169(15.31)
1993 1565(100) 1304(83.33) 261(16.67)
1994 3346(100) 2774(82.90) 572(17.10)
从表可以看出,中药不良反应的总例数约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例数的15.31~17.1%。在中药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又占很大比例,各种中药过敏反应病例1992年为72例,1993年为83 例,1994年为191例,占中药不良反应总例数的百分比依次为42.6%,31.8%,33.4%。
无论中药还是西药,过敏反应均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外来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免疫反应。中草药中可以诱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很多,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具有完全抗原性;另一些分子较小的化合物可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从而引起过敏反应,这些半抗原在中草药中广泛存在,如小檗碱、茶碱、丹参酮等。具有生化活性基因的化学成分都有可能成为半抗原,这是每年都有新的药物品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1]。中药过敏反应的症状与化学药品一样,其严重程度不容忽视。我们统计的中药过敏反应共346例,其中过敏性休克53例,占 15.32%;剥脱性皮炎及大疮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12例,占3.47%;过敏性紫辍12例,占3.47%;过敏性肾炎4例,占1.16%。由此可见,中药过敏反应是一种较严重的副作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导致过敏反应的中药种类
我们统计的中药过敏反应,涉及的中药品种很多,大致分为3类:单味中药及其制剂、中成药及复方制剂、有效成分制剂。
2.1单味中药及其制剂
单味中药及其制剂共56种,其中过敏反应发生频率较高的为:三七、天花粉、水蛙、灰叶铁、线莲、乳香、没药、鸦胆子、雷公藤、番泻叶、蜈蚣、丹参注射液、板蓝很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等。
2.2中成药及复方制剂
中成药及复方制剂共72种,其中过敏反应发生频率较高的为: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热解毒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银黄注射液、肝炎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正天丸、六神丸、牛黄上清丸、华伦再造丸、跌打丸、三九胃泰、牛黄解毒片、新复方大青叶片、速效伤风胶囊、霍香正气水、正红花油、白敬宇眼膏等。
2.3有效成分制剂
蝮蛇抗栓酶、藻酸双酯钠、γ—月见草E、黄连素共4种。
3 过敏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3.1过敏性体质
中药的过敏反应中有许多是由于病人具有过敏性体质,这些人出现过敏反应往往与药品质量及用药剂量无关,他们在正常剂量或小于正常剂量的情况下即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章兰云报道一例病人肌注柴胡注射液2~3分钟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查,该病人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2]。李寿彭报道一个家族性何首乌过敏案,一家中母亲、女儿、外孙均对何首乌过敏[3]。对于此类病人,医生在用药前应先询问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在必须使用中药时,应尽量使用口服药,并详细地告诉病人用药注意事项。
3.2剂型与给药途径
传统的中药剂型多为丸散膏丹等剂型,现在为了使中药发挥更好的疗效、更快的疗效,或是为了方便使用而对中药进行剂型改革。在这些新的剂型中,最常见的是把各种中药制备成注射液。从临床使用情况来看,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反应较口服剂型多而且重。我们统计的过敏反应中,柴胡引起过敏反应共10例,均为柴胡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10例过敏反应中有8例为过敏性休克,可见其过敏反应是严重的。板蓝根引起的过敏反应8例,其中1例为口服板蓝根冲剂导致过敏,1例为板蓝根注射液外用引起过敏,其余均为肌注板蓝根注射液导致过敏。其它的注射液如丹参、双黄连、茵桅黄、鱼醒草、清开灵、银黄等均有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以往甚至有静脉输入丹参注射液导致过敏死亡的报告[4]。
注射剂导致过敏反应增多的原因之一是改变了给药途径,由通常的口服给药改为肌肉注射或静脉输入。改变给药途径后,药物的体内过程也可能随之改变,中草药中的半抗原类物质就有可能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特别是静脉输入,半抗原物质可以与血浆蛋白结合,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增多。例如柴胡,口服过敏反应很少,但柴胡注射液的过敏反应已日益引起重视。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增多的另一个原因是制剂质量。中草药中成分复杂,尤其是复方制剂,常常含有几种或十几种中药,这样其中的有效成分就更为复杂,因此难以制定一个严格的质量标准,即便是单味中药制剂,其制剂质量也常常不能保证。陈存兰对8个省12家药厂生产的19个批号的柴胡注射液进行紫外吸收度测定,只有4个省5个药厂7个批号的柴胡注射液符合标准,合格率仅为36.84%[5]。有的药厂生产的柴胡注射液在276um波长的吸收度为零。中药注射液质量不好,制备过程中混入杂质,消毒不严,添加助溶剂,稳定剂等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增多。
因此,在研制中药新剂型时,要全面考虑其中所含成分,这些成分在制剂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添加剂与有效成分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等,严格控制质量,把中药过敏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3.3中西药合用
近年来中西药合方日益增多,例如Vc银翘片,新复方大青叶片,感冒清等,这些药物均有过敏反应的报道。在临床使用时,有时还将中药注射液与西药注射液配伍注射。姚兰报告1例病人,柴胡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各2ml配伍肌注,5分钟后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该病人以往就有此二药伍用过敏史,但分开使用不过敏[6]。因此,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液时,最好不要与西药同时伍用注射,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3.4特殊人群的过敏反应
对于小儿、老人、孕妇、乳母,用药更应慎重。这些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与一般成人不同。孕妇或乳母如果对药物过敏还会影响到胎儿或乳儿。张凤祥报告1例乳母因腰伤服用三七片,用药5天后,其45天的乳儿出现淡红色皮诊,最后发展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7]。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用药要注意观察,切不可因为是中药就放松警惕,一旦发生过敏,立即停药,以免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3.5重视药物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常常不发生在首次用药时,只有当机体内的抗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引起过敏反应。对于已致敏的病人,再次使用此药,可使过敏症状加重。卢国珍报告1 例病人上午口服1支藿香正气水后约30分钟出现头昏、心悸、出汗,休息30分钟后症状消失。下午再次服用1支后,发生过敏性休克[8]。可见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症状应立即停药,切不可再用。有些医生为了证实病人是否对某种药物过敏而再次给药,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更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生,应该制止。
中药的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有时是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秋菊.中草药1991;22(5):223
[2]章兰云.中国中药杂志1993;18(4):246
[3]李寿彭.陕西中医1993;14(2):91
[4]夏前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180
[5]陈存兰.中成药1992;14(4):50
[6]姚兰.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0):627
[7]张凤祥.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25(5):355
[8]卢国珍.中国中药杂志1991;16(9):566
⑷ 男士喝中药5天后身上起一片一片红疙瘩怎么回事
服用中药五天之后出现,有片状的红疙瘩,可能是对中药过敏导致的,可以暂停服用中药,更换其他的药物来治疗,如果伴有瘙痒症状的话,那么需要吃点抗过敏的药物配合,涂抹皮炎平等治疗的,另外还需要注意饮食,不能吃辛辣海鲜等食品,多吃点清淡的食物。
⑸ 中药过敏有哪些症状
你好,不同中药有不同的过敏症状,租轮下面列出主要几个:
三七:瘙痒、畏寒、发热、麻疹样丘疹。
天麻:瘙痒、药疹、四肢隐疹、高热、面肿。
丹参:瘙痒、四肢隐疹、高热、面肿。
甘草:水肿、胸改咐闷、哮喘。
川断:红色斑块、奇痒、具灼热感。
青蒿:丘疹、红斑、奇痒。
百合:心弊歼信悸、面色潮红、全身蚁行感。
地龙:荨麻疹、恶心呕吐、水样便。
黎芦:胸脘灼烧疼痛,面与口唇紫绀。
马兜铃:胸闷、丘疹、瘙痒难忍。
防风:恶心、面及手背呈红色斑块、瘙痒。
⑹ 吃中药会过敏吗 中药过敏什么症状
1吃中腊蠢药会引起过敏吗
吃中药有可能引起过敏。
中药过敏与用法,用量关系不肆局派大,但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有关。大多数人长期服用中药都没事,但一些患者在服用中药会马上出现过敏反应。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类。
2
全身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也可能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症,严重者会出现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能引起此类过敏反应的药物有牛黄解毒丸,板蓝根,穿心莲,柴胡等药物。
3
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多形红斑,湿疹样皮疹。常见的致敏中裂贺药为,煎服蒲公英,熟地黄,木香,砂仁,金钱草,瓦楞子,土鳖虫,天竺黄等。
4
局部过敏反应
如口服六神丸,枇杷膏,可以引起喉头水肿。因此在使用自购药物前,应详细了解药物成分,性能及可能发生的杜甫作用和过敏反应。
⑺ 吃中药过敏了怎么办
确定是中药过敏吗,单纯的中药出现这种问题极少见。而且过敏极少出现发热。反之,很多时候发热会诱发皮肤的表现,最多见的就是红疹。一般发热过后几天红疹即可自行消退。
目前处理办法:
1
立即停用。最好是能检查过敏源,对抗治疗,效果最好。
2
口服开瑞坦,扑尔敏
3
局部用炉甘石洗剂或者b6冷霜。
建议尽早到医院检查就诊,药物过敏往往情况很严重,需要慎重对待。
⑻ 吃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医 中药 可治疗多种 疾病 ,所以,很多人出现身体不适后,就会煎几幅中药喝,那么吃中药的不良反应你了解过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吃中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吃中药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药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中药也不例外。中药的过敏反应尤以过敏性皮肤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常见。
过敏性皮肤反应:发生过敏性皮肤反应的中药品种很多,有单味的中草药、中成药及复方制剂。临床症状表现为多种 皮肤病 变。轻者 瘙痒 ,粟粒样疹, 荨麻疹 , 紫癜 型药疹, 湿疹 皮炎 样药疹;重者为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以及重症多形红斑等。有的中药还可致光敏性药疹。
过敏性休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中药多为中成药及复方制剂,尤以中药注射剂为多见。其症状为 头晕 恶心,胸闷气喘,面色苍白、四肢发冷, 呼吸 困难、神志不清、 血压 下降或测不到等,如抢救不及时,则可致死亡。有报道,外用中药偶可致过敏性休克。
其他:其他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性发热、过敏性 哮喘 、血管 神经 性水肿、静脉炎、迟发性复视、药物性肝炎等。
毒性反应:中药发生毒性反应往往是由于误服或超剂量服用所致,轻者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腹痛 、 腹泻 、呕血、便血等 消化 道出血;重者为中毒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吃中药的最佳时间
1.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 肾虚 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 肠道疾病 ,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
在两餐之间服 用药 物,这样可以避免食物对药物产生影响,适宜餐间服用的药物是治疗脾胃病类的。
4.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5.隔夜服
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 性病 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吃中药的 注意事项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 化学 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感冒 咳嗽 请停服汤药。
4、如果觉得口味较苦,可以加些糖再服用!
猜你喜欢:
1. 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2. 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3.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4. 喝祛痘中药的不良反应
5. 喝中药拉肚子是排毒吗
⑼ 服用中药会过敏吗
中药过敏,是指服用中药后,出现一系列的过敏反应。大家都知道西药过敏,认为中药不会过敏,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专家指出,中药过敏很常见,而且过敏多余个人体质有关,因此在服用中药时,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中药过敏很常见 “中药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可是并没有被大家正确认识,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中医专家介绍,“大多数人认为,中药是天然的,不会过敏,事实上,中药过敏的情况很多,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及时停药,会导致不良后果。” 据文献报道,中药不良反应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的15%―17%,其中,以药物过敏为主要表现。专家建议,在使用自己购置的药物前,要详细了解药物的成分、性能及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 二、中药过敏与个人体质有关 任何药品,甚至食品,都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包括中药。大多数人长期服用中药都没事,但有的病人服中药后会马上出现过敏反应。中药过敏往往与用法、用量关系不大,而是与个人的体质差异有关,如用药者的遗传基因、体内代谢酶及免疫系统等。就像缺乏乳糖酶的人会对牛奶过敏一样,道理是类似的。 所以,过敏体质的人、体质虚弱的人要慎用中药,从小剂量开始,慢慢加量。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反应,一旦有过敏症状立即停药,症状轻者可使用抗过敏药物,症状重者,如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送医院进行综合救治。 三、中西药合用可能导致过敏 近年来中西药合剂日益增多,例如维C银翘片、复方大青叶片、感冒清等,这些药物都有使用者过敏的报道,而且好多患者单独使用上述药时不过敏,但是合用后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需要引起重视。 要特别强调的是,中药不论是单药,还是合剂,不论是外用、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均可引起过敏反应,但静脉注射是最容易发生过敏的,而且反应会比较重,所以在应用时,能口服的就不要注射,家庭最好不用,如果确实需要,应当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四、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和西药类似 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和西药引起的过敏类似,主要有以下几类: 全身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也可以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能引起此类过敏反应的药物有:口服的牛黄解毒丸;肌肉注射的板蓝根、穿心莲、柴胡;静脉滴注的复方丹参液等。 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多形红斑、湿疹样皮疹。常见的致敏中药为:煎服的蒲公英、熟地、木香、砂仁、金钱草、瓦楞子、土鳖虫、天竺黄等;冲服的生蜈蚣粉;口服的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丸(片)、犀黄丸、回天再造丸、六味地黄丸、小活络丹等;外敷的五虎丹或石膏粉;肌肉注射的板蓝根、柴胡等。 局部过敏反应:如口服的六神丸、枇杷膏,可以引起喉头水肿。 如果在服药时出现了上述过敏反应,应当立即停药,及时到医院就诊。千万要注意正确区分中药引起的过敏症状和疾病自身的症状,不要把过敏反应看成是疾病加重,而再加量用药,导致严重后果。
⑽ 吃中药过敏的反应有哪些
有人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药 ,药性平和 ,副作用少 ,“有病治病 ,无病强身”。事实上 ,中药使用不当同样有危害。能引起过敏的中药有 60余种 ,另外中成药、中药提取的注射针剂也可导致过敏。
中药致敏有单味引起的 ,如 :紫草、鱼腥草、葛根、地龙干、板蓝根、大青叶、丹参、红花、大黄、穿心莲、川贝、胖大海、三七、乳香、乌贼骨、人参、熟地、蟾蜍等 ;有复方成药致敏的 :六种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小活络丹、大黄苏打片、复方桔梗片等 ;还有复方柴胡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复方当归针剂、穿心莲针剂、复方地龙等 ;外用药如红升丹、二宝丹、阳和膏等。
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最常见的是过敏性皮炎 ,皮肤出现大片红色丘疹 ,局部瘙痒、灼热 ,有时伴有发烧、烦躁不安、胸闷、恶心 ,严重者可致心律失常、溶血反应和过敏性反应 ,甚至致死。
怎样预防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遵医嘱对症用药 ,用外敷药注意用药方法 ,先从小片试验 ,观察 24小时以后 ,再继续大面积使用 ;用药后一旦发现有皮疹前过敏反应 ,立即停用。症状轻者 ,可服用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和钙剂 ;反应重者 ,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强的松、地赛米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