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剥脱性皮炎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疾病名称
- 4 英文名称
- 5 剥派扰脱性皮炎的别名
- 6 分类
- 7 ICD号
- 8 流行病学
- 9 红皮病的病因
- 9.1 银屑病
- 9.2 药物过敏
- 9.3 恶性肿瘤
- 9.4 湿疹
- 9.5 其他
- 10 发病机制
- 11 病理生理
- 12 红皮病的临床表现
- 12.1 皮肤、黏膜
- 12.2 毛发
- 12.3 内脏损害
- 12.4 代谢紊乱
- 12.5 全身改变
- 13 红皮病的并发症
- 14 实验室检查
- 15 辅助检查
- 16 红皮病的诊断
- 17 红皮病中医辨证分型
- 18 鉴别诊断
- 18.1 赫勃拉红糠疹(pityriasis rubra of Hebra)
- 18.2 落叶性天疱疮
- 19 红皮病的治疗
- 19.1 一般治疗
- 19.2 病因治疗
- 19.3 激素治疗
- 19.4 免疫抑制剂
- 19.5 其他
- 19.6 局部治疗
- 19.7 并发症治疗
- 19.8 中医治疗红皮病
- 20 预后
- 21 红皮病的预防
- 22 相关药品
- 23 相关检查
1 拼音
bāo tuō xìng pí yán
2 概述
剥脱性皮炎(erythroderma)又称红皮病(oxfoliotive dermatitis),是一种累及全身的以弥漫性潮红,持续性大量脱屑为主的重症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一般分急性和慢性两型。剥脱性皮炎的典型表现是全身皮肤弥漫性的潮红、浸润、肿胀、脱屑,皮损受累面积达到整个皮肤的80%以上,但是剥脱性皮炎不仅仅表现在皮肤,粘膜、皮肤附属器、淋巴结甚至内脏均有受累。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来势凶猛,死亡率可高达10%~20%。因此,对于剥脱性皮炎的治疗应做到及时、准确。患了剥脱性皮炎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求治,以期尽早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产生。
中医认为此系心火炽盛,外感毒邪,毒热入于血营,而致气血两燔,烧灼津液,肌肤失养而致。或食入禁忌,毒邪入脏腑肌腠而发病。
3 疾病名称
剥脱性皮炎
4 英文名称
erythroderma
5 剥脱性皮炎的别名
oxfoliotive dermatitis;红皮病;红皮症
6 分类
皮肤科 >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7 ICD号
L40.8
8 流行病学
剥脱性皮炎发生率约占皮肤病人的0.5‰~1.5‰,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中、老年多见,男多于女。本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无种族特异性。
9 剥脱性皮炎的病因
导致剥脱性皮炎的因素很多,常见有以下几类:银屑病、药物过敏、恶性肿瘤、湿疹皮炎和其它。
在Sigurdsson等人的报告中,102例患者大部分继发于其他皮肤病,约占74%,依次为慢性光损害性皮肤病、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湿疹、毛发红糠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干细胞性淋巴瘤、药疹、副瘤性疾病、白血病,另外26%为特发型。
9.1 银屑病
银屑病红斑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的常见因素。近年来由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银屑病并发剥脱性皮炎的发生率有所上升。剥脱性皮炎由银屑病引起的百分率各家报告不一。Abrahams(1963)总结101例,其中银屑病引起者16例,占15.5%;周劲松(1995)报告51例,由银屑病引起者26例,占51%,后者远远高于国外和国内其它报告。
9.2 药物过敏
已报告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有磺胺类、重金属(砷剂、金盐、汞剂、铋剂)卡马西平、巴比妥类、奎尼丁、异烟肼、氨苯砜、碘制剂等。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亦有较高的百分率,Nocolis(1973)报告135例剥脱性皮炎,药物原因占40%,致敏药物以磺胺、抗疟药、青霉素、汞剂、剂、苯巴比妥为培羡晌最常见。冯光大报告57例中有25例为药物过敏,占43.9%,致敏药物有去痛片、苯巴比妥、磺胺药、胂剂、异菸肼、氯霉素和链霉素。
9.3 恶性肿瘤
由恶性肿瘤引起的剥脱性皮炎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淋巴网状系统肿瘤,有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霍奇金病、白血病等,亦见于其它恶性肿瘤。肿瘤可先于皮肤病,亦可同时或其后发现。恶性肿瘤伴有剥脱性皮炎者占8%~20%。多数为淋巴网状内皮系统恶性肿瘤,包括蕈样肉芽肿、Hodgkin病、白血病、前列腺癌、胃癌、肺癌等。其中以蕈样肉芽肿、Hodgkin病最多见,占2/3。
9.4 湿疹
剥脱性皮炎继发于湿疹皮炎类皮肤病者也不少见,包括泛发性湿疹、自家敏感性湿疹、异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继发其它疾病者有毛发红糠疹、落叶性天疱疮、泛发性扁平苔藓、全身性皮肤癣病、挪威疥等。张国毅(1994)报告4例剥脱性皮炎,分别发生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皮肌炎、斑片状副银屑病和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
9.5 其他
特发型剥脱性皮炎中多数并非真正原因不明,而是致病因素被忽略。有人分析了16例原因不明的剥脱性皮炎患者,发现其中13例可能与药物过敏、银屑病、湿疹、维生素缺乏症、接触性皮炎、天疱疮等有关。
其他报告可引起剥脱性皮炎的尚有,全身皮肤真菌病,扁平苔藓,挪威螨疥,另外,有人报告在支链氨基酸摄入不足的糖尿病婴儿亦可发生剥脱性剥脱性皮炎。
10 发病机制
在剥脱性皮炎中,表皮更替次数增加,基底细胞数目增多,而表皮通过时间缩短,因而,更多的物质从皮肤表面丧失。据报道,每天从体表脱落的鳞屑高达20~30g,由于剥脱性皮炎中表皮的快速更替,角质层细胞中所含的大量组成成分被再吸收或代谢掉,其中包括有大量的核酸及其产物,大量的可溶性蛋白,及少量的透明质酸。其中,每天所丢失的蛋白可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主要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皮肤中的细胞因子和细胞黏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11 病理生理
剥脱性皮炎的组织学变化为非特异性改变。表皮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棘层肥厚,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海绵形成。有时见表皮内微脓疡。真皮中上部水肿,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12 剥脱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12.1 皮肤、黏膜
早期症状随病因不同而有差异,药物引起者,有明确服药史,起病急骤。继发于其他皮肤病者,可由于用药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使这些皮肤病向全身发展而成剥脱性皮炎。继发于恶性肿瘤者,起病大多缓慢,经过较为徐缓。
典型临床表现大致有两类:一类患者发病急,全身症状重,一般先为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随后全身皮肤弥漫潮红,肿胀,渗液,以皱襞处及关节活动部位(如腋下、会阴、 *** 四周、肘、腘部)明显,可形成痂皮。继发感染后可形成毛囊炎、疖,或经血流扩散成败血症。皮疹颜色初为鲜红,而后转暗,可伴有出血性皮疹,黏膜症状较明显,可出现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角膜溃疡、唇炎、口角炎、口腔溃疡及会 *** 黏膜糜烂、渗出。随病情恢复,呈大量点状或片状脱屑,手足部呈套样,伴瘙痒,可遗留色素沉着。平均病程1~2个月。另一类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较轻,黏膜症状轻或无。表现以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为主,剥脱症状相对较轻。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可迁延数月或数年。
12.2 毛发
毛发有轻重不等的脱落,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指甲可见萎缩,混浊,凹陷,纵嵴反翘等改变,以银屑病引起的剥脱性皮炎较明显,2/3剥脱性皮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和腋下最多见。约1/3至2/3患者可伴有肝肿大和(或)脾大,以药物及淋巴瘤所致者多见。
12.3 内脏损害
剥脱性皮炎可引起内脏损害,严重时出现脏器功能障碍,甚则危及生命。①多数病例有淋巴结肿大,以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和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伴淋巴网状系统肿瘤者可侵犯胸腔和腹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多数为皮病性淋巴结炎,少数为肿瘤性浸润。 ②肝、脾肿大约见于1/3~1/2患者,以药物过敏和淋巴网状系统肿瘤引起者最为常见。由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严重时出现黄疸和肝功能衰竭。③肾损害引起蛋白尿、血尿,药物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④由于剥脱性皮炎时水、电解质紊乱,血管通透性改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可发生心率增快、心律紊乱和心力衰竭,出现颈静脉压增高,肝肿大,下肢可凹性浮肿。⑤剥脱性皮炎肠病有小肠绒毛萎缩,影响食物吸收和肠内菌群失调,可发生脂肪痢。⑥内分泌改变,少数男性患者睾丸萎缩、 *** 减少,尿中17酮皮质类固醇含量低于正常, *** 女性化发育。女性可致月经失调, *** 组织增生。
12.4 代谢紊乱
由于皮肤广泛性病变和炎症反应,患者基础代谢升高。蛋白质代谢紊乱,由于大量脱屑,蛋白质丢失,加上剥脱性皮炎的肠道病变,影响蛋白质吸收和利用,血清总蛋白量减低,出现低蛋白血症。水和电解质失衡,剥脱性皮炎皮肤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坏,水分从皮肤蒸发明显增加,引起失水、低血容量、低血钠、低血氯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影响血液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皮肤调节体温功能也受到影响,体内热能经皮肤大量流失,不能保持恒定体温,可出现低体温状态,引起寒战、发热与低体温交替出现。总之,剥脱性皮炎病变不仅仅局限于皮肤,可累及全身多系统,是一系统性、全身性严重疾病。
12.5 全身改变
剥脱性皮炎患者由于毒素被吸收或散热功能失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反应,多数表现为中、低热,若为高热,则应考虑感染的可能。另外,少数也可出现低体温,可能为皮肤血管被动性扩张,散热增加所致。低体温易合并感染,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室纤颤,因其常得不到及时发现及治疗,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水分及蛋白质丢失,可导致高排量心力衰竭,水、电解质、蛋白质平衡紊乱。若继发感染,可引起肺炎及败血症等,最终可致死亡。
13 剥脱性皮炎的并发症
约1/3至2/3剥脱性皮炎患者可伴有肝肿大和(或)脾大,以药物及淋巴瘤所致者多见。大量水分及蛋白质丢失,可导致高排量心力衰竭,水、电解质、蛋白质平衡紊乱。若继发感染,可引起肺炎及败血症等,最终可致死亡。
14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加,伴细菌感染时增高更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部分病例有低色素性贫血,低血浆蛋白,血沉增快。有内脏损害者可出现相应的变化,如蛋白尿,血尿,肝、肾功能异常和心电图变化,并发肿瘤时可出现特异性骨髓象和周围血象改变。 剥脱性皮炎诊断不难,主要寻找剥脱性皮炎病因。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地进行体格检查,往往从中可以找到原发疾病的线索,对部分原因不明者要长期随访观察。
15 辅助检查
病理检查:以非特异性急性或亚急性炎性改变为主。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细胞层肥厚,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真皮浅层水肿,并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嗜酸细胞浸润。另外淋巴结可出现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改变。非特异性表现为被膜增厚,以组织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特异性可为淋巴瘤的组织学改变。不同原因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在病理上可有其原发病的特殊改变。
16 剥脱性皮炎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做出诊断。
17 剥脱性皮炎中医辨证分型
主证:皮损潮红灼热,食纳不香、口苦、心烦躁、易怒,不能入睡,大便干燥,小便赤少。舌质红,苔白或黄而腻,脉弦滑而数。
辨证:毒热入营,气血两燔。后期出现口渴不欲饮,低烧不退为伤阴之象。
18 鉴别诊断
18.1 赫勃拉红糠疹(pityriasis rubra of Hebra)
可引起皮肤萎缩,全身症状严重,病程慢性,易引起恶病质。
18.2 落叶性天疱疮
开始发病时正常皮肤黏膜上可出现大疱,尼氏征阳性,组织病理可有表皮内大疱,棘细胞松解等特异性组织象。
剥脱性皮炎与以上疾病鉴别并不困难,重要的是找出其原因。药物引起者有服药史,急性发病,发热较为普遍,全身症状较明显。湿疹、皮炎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常继发于典型的局部损害,体剧痒。银屑病所致者瘙痒及淋巴结病较明显,有时可找到个别残存的典型银屑病皮损。毛发红糠疹所致的剥脱性皮炎早期可见增厚的高度角化的手掌及手指背的毛囊性丘疹,最泛发时也可见正常皮岛是其典型特征。网状内皮系统肿瘤引起者有浸润,瘙痒,淋巴结肿大显著,血液中有异型血细胞等特殊表现。可以鉴别。
19 剥脱性皮炎的治疗
19.1 一般治疗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加强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血,补充冻干人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时不宜过多过快,防止心脏超负荷。补充B族维生素及大剂量维生素C。防寒保温,加强护理。
19.2 病因治疗
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及时予以治疗。寻找致病原因,在剥脱性皮炎控制之后,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防止复发,再次形成剥脱性皮炎。
19.3 激素治疗
皮质类固醇在剥脱性皮炎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重症患者可口服或静脉滴注,以迅速控制病情发展,尤其是药物过敏引起者。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一般采用泼尼松60mg/d,分4次口服,一周后尚不能控制症状者,增加原来剂量的一半。对急性重症者,可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d静滴,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减量原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施用本疗法应注意禁忌证及副作用,同时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9.4 免疫抑制剂
可选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每次1.25~2.5mg,每天2次,每周服3次,连用4~10周;或用环磷酰胺100~200mg溶于生理盐水10~40ml,静脉注射,隔天1次。使用本疗法应注意监测血象及肝功。
19.5 其他
瘙痒严重时可内服抗组胺药或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另外可用丹参注射注射液40ml加于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银屑病导致者可用阿维A酸及环孢素,维A酸凝凝胶(异维甲酸)对毛发红糠疹引起者效果较好。
19.6 局部治疗
原则为保护、润泽皮肤,消炎止痒,预防感染,药用缓和对症为主,禁用 *** 性药物,早期潮红肿胀明显,无渗出时,腋下、会 *** 可用粉剂。急性期外用药宜缓和,无 *** 性,常用植物油、氧化锌油剂、硅油乳膏、皮质类固醇乳膏。有渗液时,可用3%硼酸湿敷;亚急性期可用氧化化锌化锌油,蓖麻油;脱屑期可用单软膏,硼酸软软膏等。口腔糜烂时可用过氧化化氢(双氧水)清洁口腔。继发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乳膏,如百多邦、红霉素软膏、氧氟沙星凝胶等。瘙痒剧烈、鳞屑显著者可行矿泉浴、淀粉浴、米糠浴。
19.7 并发症治疗
对继发感染应查明原因(细菌、真菌、病毒),积极有力地选用抗生素或相关药物,尽快控制感染。对出现的内脏损害和功能障碍状态应作相应处理。
19.8 中医治疗剥脱性皮炎
中医治疗剥脱性皮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初期法宜清营凉血解毒,方用解毒凉血汤加减。后期伤阴症状明显时,法宜养阴清解余热,方用解毒养阴汤加减。
管汾根据临床症状分叁型进行辨证论治:
①热毒蕴结证,证见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口渴,皮肤出现广泛性红斑或局部性红斑,伴灼热、瘙痒,苔薄黄、脉数。治疗宜清热解毒,以化斑解毒汤加减。药用石膏、知母、玄参、连翘、紫草、升麻、黄芩、牛蒡子、大青叶、生草等。
②热毒夹湿证,证见高热、口渴多饮、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或有糜烂渗液,或有黄疸,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疗宜泻火解毒燥湿,以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用生石膏、知母、黄芩、山栀、生地、赤芍、银花、茵陈、猪苓、茯苓、大黄、生草等。
③热盛伤阴证,证见皮肤红肿渐退,渗液减少,表皮层层脱落。发热或轻或重,口渴,不思饮食,或口舌糜烂,饮食困难,舌绛无苔,脉细数。治疗宜养阴清热,以增液汤加减。药用鲜生地、玄参、麦冬、鲜石斛、知母、天花粉、生石膏、生草等。
20 预后
若继发感染,可引起肺炎及败血症等,最终可致死亡。
剥脱性皮炎是一严重疾病,预后取决于以下因素:①原发疾病性质。如为恶性肿瘤,则预后差。②剥脱性皮炎及并发症情况,如有严重的内脏损害和不能控制的感染等则预后差。③治疗是否积极、正确、合理。剥脱性皮炎有较高的死亡率,国外报告约10%~20%,国内报告175例剥脱性皮炎,死亡20例,死亡率为11.4%,张志礼(1984)报告44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仅死亡1例。
剥脱性皮炎死亡原因常有:①原发疾病恶化,如恶性肿瘤扩散等。②内脏损害,引起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如肝、肾、心脏功能衰竭。③严重并发症,如继发细菌感染等,肺炎和败血症是剥脱性皮炎死亡的常见原因。
-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 预产期计算器
-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 五行八字
- 成人血压评价
- 体温水平评价
- 糖尿病饮食建议
-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 基础代谢率计算
- 补钠计算器
- 补铁计算器
-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网络,马上计算!
21 剥脱性皮炎的预防
防寒保温,加强营养,加强护理,防止感染,防止疲劳,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积极治疗原发病。
22 相关药品
磺胺、卡马西平、巴比妥、奎尼丁、异烟肼、氨苯砜、冻干人血浆、人血白蛋白、维生素C、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组胺、普鲁卡因、丹参、丹参注射液、葡萄糖、阿维A、维A酸、环孢素、维A酸凝胶、硼酸、氧、氧化锌、氧化锌油、蓖麻油、硼酸软膏、过氧化氢
23 相关检查
② 怎么治疗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过敏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要根治过敏性内皮炎,最主要容的还是要找到过敏的病因。临床上有很多查找过敏原的方法,如斑贴试验、针刺试验、抽血检查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海鲜、鱼虾、牛羊肉、豆类、牛奶、虫螨,这样一些过敏原都能查。但是要注意到引起过敏的过敏原成千上万种,能够检测的毕竟是常见的物质,还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是一个慢性过敏性皮炎,想要根治,还需要患者在生活中间做个有心人,即在哪种环境下、条件下过敏发生了或者发生比较严重。如果患者自己能够找到原因,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性皮炎才能治愈
③ 宝宝接触性皮炎都有哪些类型该如何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
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污染的严重,患各种皮肤病的人越来越多。其类型很多,接触性皮炎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类型主要是由于皮肤或粘膜接触到一些外界刺激性物质而引起的,疾病的复发如果不及时治疗导致,不仅对生活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身心上也会为治疗增加难度,所以,一旦患上这种类型的皮炎不认真治疗是不行的。
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皮疹常在接触刺激物时发生。接触性皮炎的特点还包括患者在发病时,皮疹的形状常因接触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如致敏时常为边缘清楚、红斑、丘疹、水疱,也可发生自身过敏;如果是刺激性的,常出现红斑、水疱或鼓包、糜烂甚至坏死。接触性皮炎的特点还包括患者会出现一些瘙痒和烧灼感、重度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接触性皮炎的主要特征 通常情况下,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是基于病史和皮损的出现。皮损通常局限于接触部位,有明确的形状,边界清晰。消除接触后,经过适当的治疗,皮损会很快消失。过敏性接触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类型,因为这种类型的皮炎的接触物往往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只有具有过敏素质的人才能接触到这种物质。所以这种类型的皮炎,只发生在少数敏感的人身上,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担心。
④ 什么是皮炎湿疹啊
皮炎湿疹是一种有湿疹形态的皮炎,湿疹是慢性的皮肤病,因为湿疹具有复发性,所以患者不要随便的使用药物治疗,还是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治疗。患者在平时要注意做好护理,使湿疹及时的康复。
⑤ 过敏性皮炎的症状是怎样的
过敏性皮炎有很多种,包括小儿过敏性皮炎,紫外线过敏性皮炎,日光过敏性皮炎,金属过敏性皮炎,药物过敏性皮炎,面部过敏性皮炎,脸部过敏性皮炎,婴儿过敏性皮炎。
症状多表现为有红肿、痒、痛,尤以瘙痒最为明显。
⑥ 皮炎的几种分类是什么
皮炎的分类:
1.神经性皮炎:本病中青年多见,先有剧烈瘙痒,后有皮损;皮疹为扁平丘疹,苔藓样变,无渗出;皮疹多发于颈部、四肢伸侧、腰氐部、腘窝、外阴;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
2.异位性皮炎:成人期皮损可类似播散性神经性皮炎,但有婴儿期湿疹史、家族遗传过敏史、皮肤白色划痕症阳性等其他临床特点。
3.特应性皮炎:最初病损多为面颊部,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痂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瘙痒剧烈。慢性表现为干性、较大、较隆起的棕红色丘疹和粗糙而带皮屑的棕褐色苔癣样变,可融合成片。经过搔抓,常有少许渗液、表皮剥脱及抓痕。
4.夏季皮炎:初起时皮损为针尖大小红斑、丘疹,因瘙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及色素沉着,无糜烂及渗液,好发于成年人的四肢伸侧。当气温下降时病情明显好转,并可自愈,病情与气候明显有关。
5.异位性皮炎有时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出现。婴儿可出现皮肤潮红、渗液,面部、头皮、尿布区域、手、臂、足或腿部出现结痂的皮疹。通常在3~4岁时,皮炎消失,但常常复发。年龄稍大的儿童和成年人皮疹常出现(或复发)在一个或几个部位,特别是在上臂、肘窝或窝。皮疹的颜色、程度和部位因人而异,但都有瘙痒。
6.脂溢性皮炎:皮疹初起为毛囊口周红色小丘疹,渐发展融合成黄红色斑片,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婴儿脂溢性皮炎常于出生后1~3个月发病,前头顶或整个头皮可覆满厚薄不等油腻性灰黄色或黄褐色痂屑,可累及眉区、鼻唇沟、耳后等处,微痒。一般在3~4周内痊愈,若持续不愈,常并发感染或异位性皮炎。
7.日光性皮炎:是由日光诱发的一种迟发性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可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鳞屑、苔藓样变,常以某种皮疹为主。
8.念球菌性皮炎:多发于皮肤皱褶部如腹股沟,肛周臀裂部,腋窝,女性乳房下皮肤,也可发于龟头包皮内和大小阴唇,指甲沟和口角等处。皮疹多呈局部皮肤潮红,轻度肿胀,表面可糜烂,分泌物有异臭味。有时也可呈干燥,脱屑。小儿念珠菌性皮炎还常累及躯干,颈部皮肤,呈广泛密集红色斑丘疹,外观似热痱。可同时侵犯口腔或外阴粘膜,常有乳酪样分泌物呈假膜状。
9.蚊虫叮咬型皮炎:是被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虫体的粉毛而引起的皮炎。较为常见的害虫有跳蚤、虱类、蠓、刺毛虫、飞蛾、蚊、臭虫、蜂等。会出现红斑、丘疹、风团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水疱或大疱,在蜇咬部位可见到瘀点或水疱。
10.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因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激素引起的皮炎。同一部位外用高效皮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干燥脱屑、萎缩、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痤疮、色素沉着异常、酒渣鼻样皮炎、口周皮炎、光过敏、多毛、不易辩认的癣,鱼鳞病样变化等继发症状等。局部有明显自觉瘙痒或灼热感。
怎么办呢?
1、过敏性皮炎吃蜂胶
因为蜂胶中的类黄酮物质可清除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蜂胶还能使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另外,蜂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E是很强的抗氧化剂。
2、过敏性皮炎吃什么好
2.1、胡萝卜
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能有效预防花粉过敏症、过敏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2.2、蜂蜜
常喝蜂蜜有助远离伤风、瘙痒、咳嗽等季节性过敏症状。蜂蜜能够预防过敏的原因在于其中含有微量的蜂毒。蜂毒是蜜蜂体内的一种液体,在临床上被用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此外,蜂蜜里还含有一定的花粉粒,常喝会对花粉过敏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
2.3、金针菇
经常食用金针菇有利于排除体内的重金属离子和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废物,有效增强机体活力。金针菇菌柄中含有一种蛋白,可以抑制哮喘、鼻炎、湿疹等过敏病症,健康人也可以通过吃金针菇来加强免疫功能。
2.4、红枣
学者研究发现,红枣含有大量的抗过敏成分环磷酸腺苷,过敏体质的人每次取5-10颗红枣嚼食,每天吃2-3次即可起到预防作用。而且对已经发作的各种过敏性疾病,都可食用红枣进行辅助治疗,食法同上,需要注意的是持之以恒。
3、过敏性皮炎不能吃什么
3.1、在生活当中最好不要吃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等高热量的;其次就是海产类食物,就是鱼,虾,蟹等,平时葱,蒜,羊肉等致使过敏或者属于过敏体质的都避免或者少吃,有时因为一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给孩子补充充足的营养,这时就要注意了,因为有些孩子是过敏性皮肤可能对于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过敏的,所以需要注意不要过多摄取。
3.2、不能吃辛辣或者油炸的食物,主要以清淡的为主,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减少过敏的现象发生。
3.3、不能够吃烧烤。因为烧烤是对敏感肌造成破坏最大的,其能使敏感肌容易缺水,煎炸食物也不能吃,日常也少或者避免不喝酒。
值得选择注意:1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有不良添加剂;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售后有保障。
⑦ 快速治疗日光性皮炎的方法
治疗日光性皮炎可以趁早来皮肤科看诊,平时也要注意呵护好皮肤。
⑧ 好像是皮炎
根据您提供的情况,可能是皮炎引起的皮肤问题。皮炎是皮肤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种,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出现红、痒、发炎的症状,给病人带来不小的困扰和不适。
引起皮炎的原因很多,可能与季节胡历、环境、饮食等有关,也有可能是由于身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所引起。因此消弯,在治疗皮炎时,需要找到引起病情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更好地治疗。
在治疗皮炎时,首先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激烈的清洁产品,尽量使用天然草本产品,避免皮肤吸收有害物质。局部可用一些药膏或者轻度消炎药水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食用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益于皮肤健康的食物,如蔬菜、裤桥搜水果、坚果类食物等。少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能过度饮酒,以免加重病情。
使用一些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护肤产品也有助于皮肤的修复和保养。医生建议温能修护精华是一款效果最好的护肤品,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赞誉和好评。
对于皮肤问题,我们应该保持心情舒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选用适合自己的皮肤护理方式,以便恢复健康的皮肤。
⑨ 依赖性皮炎怎么治疗好
激素依赖性皮炎又称糖皮质激素瘾性皮炎或局部糖皮质激素戒断皮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其中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不正当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在某些化妆品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局部面部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灼热、瘙痒、干燥、刺痛、脱屑及皮肤紧绷感,伴有红斑潮红、肿胀渗出、炎性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毳毛增生、皮肤色素沉着等。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5年11月~2016年06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门诊接收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抽取1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标记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的年龄均在22~55岁的范围之内,平均年龄32.3±2.1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8例;患者病程均在1.2~26个月之间,平均病程8.3个月;患者中干性皮肤126例,油性皮肤54例。B组患者的年龄均在23~54岁的范围之内,平均年龄32.2±2.2岁,其中,患者的病程均在1~26个月之间,平均病程8.1个月;选取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标准,且患者至少出现了以下五种面部皮损表现中的三种: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痤疮样皮损、毳毛增生;(2)两组患者均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软膏的外用史,且停药后皮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或复发;(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危急程度等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所有观察对象均未患有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其他疾病,且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均为正常;(5)两组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研究中的治疗方案,且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对A组患者在停用激素的基础治疗上加以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护系列外用治疗,对B组患者在停用激素的基础治疗上采用尿素维生素E乳膏外用治疗,以30天作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停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同时采用抗组胺类药物如羟氯喹口服治疗,每日两次[2]。此外,对有炎性皮损的患者加用维胺酯和克拉霉素抗炎治疗。
1.2.2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护系列疗法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A组患者采用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护贴+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安护喷雾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复霜使用,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面膜贴2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巴赫复欣安护喷雾每天3-5次,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复霜每天一次。
1.2.3尿素维生素E乳膏治疗法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B组患者采用尿素维生素E乳膏外敷使用,每日早晚各一次。
1.3疗效判定
选择患者皮损改善情况、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判定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一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效果依次分为有显著治疗效果、一般有效、无明显效果三个等级,具体情况如下[4]。有显著治疗效果:患者皮损程度和生物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未出现皮损加重或皮肤瘙痒、干燥刺痛等并发症状;一般有效:患者皮损程度有所好转,患者的生物学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未出现皮损加重或皮肤瘙痒、干燥刺痛等并发症状;无明显效果:患者的皮损症状、生物学指标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皮损加重或其他并发症状。
1.4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应用SPSS13.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和t检验,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效果如表1中所示。
表1:A、B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患者,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现阶段,临床上认为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医源性因素与患者自身因素两方面。1.医源性因素主要是由于临床医疗护理工作者对患者所患疾病的认知不够全面,错误使用激素类药物而引起的患者出现激素性皮炎症状。2.而患者自身因素则包括患者不遵医嘱滥用药物、违法添加激素成分或使用含有激素的护肤品及化妆品等。除了上述两方面直接致病因素以外,当患者接触到某些过敏物质如高蛋白食物、强光照射、动物皮毛或所处环境过于潮湿恶劣等,均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皮炎症状,这些都是间接因素。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使用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护系列的主要有效药物成分为III型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和医用透明质酸钠上述物质能有效的抑制患者的皮炎症状。其消炎抗菌、抗过敏以及增强免疫能力等的作用。除上述两种作用外,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护系列促进细胞营养物质从细胞外主动运动至细胞内,增加细胞内的营养。促进真皮层细胞分泌合成胶原纤维、多糖、糖蛋白等功能分子,使皮下真皮组织饱满、肌纤维排列整齐紧密,能起到保湿、抗炎,修复,补水、滋润皮肤,减少皱纹的作用。
结论:巴赫复欣类人胶原修护系列,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⑩ 这属于哪种皮炎,不疼不痒,都两个月了,越来越多
考虑接触性皮炎应尽快除致敏物质,通常可用清水冲洗,避免再接触。局部仅有红斑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有糜烂渗液时用3%硼酸档如帆液湿敷;红肿消退、渗液停止后外擦激橡困素类乳剂。必要时可口服或注行雹射抗组胺药、维生素C、钙剂,重症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