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症状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症状

发布时间: 2023-05-12 16:53:05

Ⅰ 母猪全身烂了一大片,几个月都没好,用什么药好

过去:一般认为猪皮炎肾炎综合征主要侵害生长猪和育肥猪,多发生于体重20~65千克的猪,尤其是10~15周龄的猪多见。造成猪只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上升,而且还能导致免疫抑制,降低机体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增加对其他病原感染的敏感性。哺乳期仔猪和刚断奶仔猪少发。发病率10%~60%,有的高达80%,病死率5%~20%。夏秋季多见。

现在:

(1)发病日龄提前 产房内未断奶的仔猪和45日龄左右的仔猪也可发生该病。

(2)发病形式趋于温和 一窝猪内可能只有个别发病,而同窝的其他猪却不发病。或者产房内某一窝仔猪感染,而其他相邻的仔猪却未见异常。

(3)三率有所降低 三率分别指发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原因可能是在饲料或饮水里添加药物,特别是黄芪多糖及其他多糖类物质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抗菌素减少或减轻了继发感染所致。实践证明:饲料中添加中药多糖类物质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机体损伤程度与后期育肥增重呈负相关。据跟踪调查发现,感染过皮炎肾病综合症的仔猪或保育猪,育肥阶段在饲料利用率、饲料报酬、日增重等指标方面,低于正常育肥猪。

与猪疥癣、猪痘、蚊虫叮咬、猪瘟、猪丹毒、渗出性皮炎、湿疹、皮肤真菌病、锌缺乏症等相似,应注意区分。

(1)猪疥癣

大小猪均发,以5月龄以下幼猪易感,多发于冬季;皮肤剧痒;由于摩擦,患部出血、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猪体消瘦。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治疗有效。内脏无病变。

(2)猪痘

多见于4~6周仔猪及断奶仔猪,成年猪有抵抗力;四季均发,但多见于春末、秋初季节;在无毛和毛少部位如鼻吻、眼睑、腹部、四肢内侧、乳头等部位出现红色小斑点、丘疹、脓疱、结痂,脱落愈好。猪皮炎肾炎综合征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呈散在斑点状的丘疹,丘疹始呈红色,继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应用抗病毒与抗菌素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控制继发感染,减少死亡。

(1)可试用利巴韦林 黄芪多糖(或板蓝根) 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同时用碘酊或紫药水涂抹,1日2次,连用3~5d,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也可使用山东天宇牧业生产的强力霉素、加力(瘟毒康或清瘟败毒散)饮水或拌料,复合醛消毒剂稀释后喷洒全身。配合头孢噻呋(或强效阿莫西林、长效土霉素)、地米、鱼腥草肌注。严重的注射给药,轻的或有食欲的可饮水或拌料。同时给予免疫增效剂,如左旋咪唑、多糖类物质、植物血凝素、中药免疫增效剂等。

(2)试验表明,用自家组织灭活苗或结合抗生素治疗该病,在成活率、日增重、减轻呼吸道症状方面优良

Ⅱ 母猪皮肤出血怎么回事

1.猪瘟皮肤出血

猪腹下、四肢内侧、臀部等处出现红色的,指压不褪色的点状出血点或红斑,耳、颈、尾、腹等皮肤紫绀。

2.猪蓝耳病皮肤出血

猪,特别是母猪体表毛孔周围有针尖大的,密布的出血点,这种出血点不会增大,只达真皮,不延伸到皮下组织,这是猪蓝耳病的特征症状。

3.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出血

由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患病仔猪,可见皮肤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菜籽粒大小的浅表坏死,真皮下有一条淤血线。

4.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皮肤出血

由圆环病毒(PCV2)引起的猪皮炎肾病综合征,在会阴部、臀部、四肢乃至全身皮肤出现边缘紫色、中间白色圆形、边缘呈紫黑色的纽扣状坏死。最严重者头部、四肢乃至全身皮肤红紫、肿胀、溃疡。上述皮炎部剖开后,多见皮下出血、黄色胶样浸润及坏死。

5.应急猪皮肤出血

应激易感猪受到应激原(高温、注射疫苗、长途运输等)刺激后,突然发抖,站立尖叫,呼吸加速,气喘,心跳加快,尾部、腿颤抖、强直,不能迈步,有的眼球突出,白皮猪可因外周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充血、出血,产生各种类型的应激斑或全身皮肤发红,有的母猪还引发阴门出血、红肿,体温升高。

6.猪丹毒猪皮肤出血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皮肤发红,指压时红色消失,停止按压时则又恢复,俗称“大红袍”。亚急性型猪丹毒皮肤上出现扁平隆起的,呈方形、菱形或不规则的疹块初起,周边呈粉红色、内面苍白,继之苍白区的中央发红,并逐渐向四周扩展,直到整个疹块变为紫红色乃至黑红色。疹块和健康皮肤界限明显,稍突出于皮肤表面,俗称“打火印”。

Ⅲ 猪腹式呼吸会引发圆环病吗

会,猪圆环病属于免疫抑制疾病,一年四季、各个日龄的猪都有可能发生,会降低猪的抵抗力,使其他疾病如链球菌、副猪、支原体等趁虚而入,发生混合感染,推迟猪出栏时间,给养猪人带来很大的经济危害。

这种病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口、鼻接触感染,此外气管、分泌物、粪便、尿液、精液等都可以传播病毒。

临纳穗床症状

①、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生产中常见)

发病猪:断奶后仔猪。

症状:升配消瘦、弓背、泪斑、腹式呼吸、皮肤苍白、体表淋巴结肿大、黄恒、腹泻。

②、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生产中常见)

发病猪: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呈散发特点,天气较热时发病率相对较高。

症状:皮肤出现不规则疹块、跛行、发热、厌食、消瘦、呼吸急促以及苍白。

③、母猪繁殖障碍

发病猪:主要发生在初产母猪或引入的新猪群。

症状:感染猪场通常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增多,断奶前死亡率上升;

母猪通常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产出弱仔、新鲜死胎或在不同阶段自溶或有木乃伊化的胎儿。

④、肠炎

发病猪:多数病例发生于生长育肥猪

症状:典型病例消瘦、腹泻、粪便颜色深。

⑤、另外还有先天性震颤(抖抖病)及肺炎。

混感治疗

猪圆环病很容易与其他疾病发生混合感染,不同的混感用药方案有所不同。

①、圆环病和副猪混合感染

推荐:个体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头孢喹诺,体温高配合氟尼辛葡甲胺肌注;大群用蓝圆解毒包和阿莫西林和包被恩诺沙星拌料。

②、圆环病和链球菌混合感染

推荐:个体一边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头孢喹诺,一边肌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氟尼辛葡甲胺肌注;大群用蓝圆解毒包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包被恩诺沙星拌料。

③、圆环病和蓝耳病混合感染

推荐:个体一边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头孢喹诺,另一边肌注替米考星和氟尼辛葡甲胺肌注;大群用蓝圆解毒包和泰万菌素或包被替米考星拌料

注意:替米考星很容易引起猪的心脏骤停,导致猪突然死亡,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一般是每公斤体重10毫克,最好分点注射。

④、圆环病和猪气喘病混合感染

推荐:个体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氟苯尼考,体温高配合氟尼辛葡甲胺肌注;大群用蓝圆解毒包+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拌料。

⑤、圆环病和附红体病混合感染

推荐:个体一边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多西环素肌注,另一半肌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氟尼辛葡甲胺肌注;大群用蓝圆解毒包+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西环素拌料。

⑥、圆环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推荐吵茄指:个体一边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恩诺沙星肌注:大群用蓝圆解毒包和恩诺沙星拌料。

Ⅳ 母猪打伪狂犬全身发红是什么原因

皮炎肾病
近年来,每进入高温高湿的季节,大部分猪场或多或少都会在生长育肥猪中发现一些皮肤红疹病例,斑点状的丘疹主要集中在耳朵、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发病猪较轻的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严重的常继发感染各种肺炎、附红细胞体病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效益。
(一) 病原:
猪皮炎肾病综合症是由猪圆环病毒病(PCV-II)引起的一种疾病,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疫苗预防。另外,蓝耳病毒、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等均可引发猪皮炎肾病综合症的发生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有关。
(二) 流行特点:
1.不同品种及年龄的猪均可感染,8~12周龄的猪最常见。
2.该病病毒随粪便、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可经口腔、呼吸道等水平传播,也可以经胎盘垂直传播。
3.本病易与蓝耳病、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猪流感,喘气病及多种疾病混合感染,使病情更加严重和复杂。
(三)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根源:
1.内分泌失调,某种激素分泌增加。
2.与环境因素和和各种应激有关。
3.药物的滥用。
4.重金属残留。
5.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的影响。
6.某些病原的影响。
(四)临床症状:
发病猪群病主要发生在生长育肥猪身上,发生季节为高温高湿季节。猪皮肤出现散在斑点状的丘疹,开始呈红色,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紫红色的病灶,继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病变主要发生在耳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并可延伸至下腹部以及前肢,严重的可覆盖全身各处。
(五) 解剖变化:
剖检常见淋巴结出血性肿大,主要见于腹股沟浅淋巴结.髂骨下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肾门淋巴结,切面外翻、湿润、呈土黄色,个别淋巴结表面出血。肾脏,有花斑白色坏死灶,也有外观呈土黄色,肾包膜较难剥离,肾皮质变薄易碎。肝脏肿胀显土黄色、质脆。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时还常可见有心包积液、心肌柔软,心冠沟有胶冻样水肿液;肺可见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等病变;个别猪可见关节腔出血;有的可见大小肠黏膜充血出血,偶见胃溃疡,腹膜炎、关节炎等病变。主要病变发生在皮肤、肾脏和肝脏。
(六) 综合防治措施:
1.对症治疗。
饲料:清瘟败毒散2 kg 阿莫西林粉500 g 霉净宝1 kg,混合拌料1 000 kg,连用10~15 d,(霉净宝需长期使用)。
饮水:黄芪多糖500 g 毒疫肽(板清颗粒)500 g 猪用维多利1 000 ml,兑水1 000 kg,连用5~7 d,上下午个一次,每次饮水2 h,其余时间饮清水。
个别严重的猪:一边注射抗病毒一号50 kg用一支 地塞米松每头小猪10 mg,另一边注射磺胺间甲氧嘧啶50 kg用一支,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2~3 d。
2.饲养管理。
(1)保持猪舍的阴凉,禁止让猪在太阳下暴晒。
(2)在治疗期间,控制猪的采食量,让猪吃到七、八成饱即可。
(3)每周给猪舍消毒2~3次同时也对猪体表面进行消毒,用聚维酮碘或戊二醛溶液。
(七)小结:
在江西、河南等地发病猪场用上述方案治疗,经过3 d治疗反映疗效不错,猪群病情明显好转。
本病的发生的诱因很多,所以就要求我们加强猪场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平时猪场的预防保健工作,定期在饲料里面添加以中药为主,中西结合的保健模式提高猪群整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当发生此病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问不顾只会加重病情,带来更多不必要的损失。

Ⅳ 什么是猪圆环病毒病其防治方案如何

猪圆环病毒病是2000年后,在我国某些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病。本病是由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引起的,干扰猪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导致猪免疫力下降。圆环病毒常常与其他病毒、细菌并发或继发感染,致使病情复杂,同时也给防治带来困难,使猪的死亡率大大增加,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如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猪细小病毒病(PP)、传染性先天震颤(CT)、猪伪狂犬病(PR)及多种肠炎等。在临床上,常发生的主要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和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

[症状]

(1)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症状

患病仔猪多表现生长发育不良,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皮肤与可视黏膜苍白或黄疸,贫血、衰竭无力、呼吸困难、咳嗽、气喘、腹泻、腹股沟淋巴结外露明显肿大。

(2)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的症状

患病猪表现为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呈红色斑点状丘疹,后丘疹中心变黑,周边为紫色,较轻的病猪体温不高,较重的体温升高、厌食和出现瘸腿。

[预防措施]

(1)选用圆环病毒病基因工程苗或亚单位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2)酒石酸泰乐菌素100克+氟苯尼考100克+阿散酸100克拌入1吨饲料中,注意要搅拌均匀,连喂5~7天。

[治疗]

对圆环病毒病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最主要的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只能是对症治疗:

(1)圆环病毒康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2)10%维生素C注射液2.5~5毫升/头+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4毫升/头,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3)每千克体重阿莫西林10毫克+高热瘟毒康0.2毫升,混合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以上药物同时分点肌内注射应用,每天1次,连用3天。

(4)黄芪多糖+新必妥+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按说明用量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Ⅵ 猪身上出现红点点是怎么回事

1、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中毒是猪常见的疾病,霉菌毒素中毒具有慢性中毒的特点,能直接引起皮肤出血的霉菌毒素主要是黑葡萄穗霉毒素。在无毛或少毛皮肤部位出现出血点。临床另一种常见的皮肤出血发生在种猪,尤其是经产母猪与大龄公猪,在其颈背部出现沿背中线分布的大量出血点,时间稍长成为密布的针头大黑点,但是患猪食欲、体温正常。人们常常误认是附红细胞体病,须仔细鉴别。

2、过敏

过敏原会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湿疹等,皮肤表层组织炎症反应,当炎症侵害到皮肤深层组织,多发生耳根、腹下、背部、四肢内侧等皮肤处,此时皮肤出现红肿发炎,其后发生米粒至豌豆大的扁平红色丘疹症状。

3、猪附红细胞体病

各种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仔猪和母猪多见。慢性附红细胞体病猪表现为消瘦、苍白,有的出现荨麻疹型或病斑型变态反应,一般在腹部皮下可见出血点。在该病流行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等,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4、猪瘟

急性猪瘟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有诊断价值的变化之一就是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猪腹下、四肢内侧、臀部等处出现红色的,指压不褪色的点状出血点或红斑。猪瘟防治:病毒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靠疫苗防疫。严格执行免疫程序,适时进行抗体检测,凡监测抗体不合格的猪,需及时补免。

Ⅶ 肾病综合症的症状有哪些

肾病综合症是肾小球疾病中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主要特点,病理检查可发现尿蛋白多于3.5%/日;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升;水肿;血脂升高。该病起病可急可缓。全身性、体位性、可凹性水肿,重者胸、腹腔积液,纵隔水肿,尿少。高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脉压小、脉搏细弱、口喝。尿蛋白>3.5克/日,可大瞎达数十克。尿中见颗粒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红细胞,重者C3和巨球蛋白阳性。血浆蛋白显著降低,白蛋白最明显,低于30克/升,血胆嫌仿知固芹消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常并发(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及腹腔也可引致)感染、血栓及栓塞(肾静脉、肢体、静脉、下腔静脉及肺血管)、急性肾功能衰竭、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Ⅷ 猪病典型症状

一、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
主要通过昆虫、螨虫、虱子等传播,或在防疫打耳号和去势时由污染的针头、器械传播。子猪可通过患病母猪的子宫感染。该病的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多在温暖的季节,夏秋季病猪症状严重,甚至发生大批死亡,呈地方性流行。
临床症状 病猪表现为高热不一,体温在40.5℃~42℃之间,眼结膜潮红,步态不稳,食欲减退或废绝,体弱者很快死亡。病程长者皮肤发红,毛孔有出血点(脊背上为主),后期皮肤苍白,可视黏膜黄染或苍白,病猪呈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母猪和中大猪多表现体温莫名其妙地下降。
二、猪弓形体
主要发生在5月~9月,3月龄~4月龄架子猪最易感,主要通过蚊子、螨虫、虱子等传播此病。大部分消毒液杀灭不了虫卵。
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达41.5℃~42℃,呈稽留热。粪便先干结,带有黏液,后期下痢。粪便干燥,被毛逆立,结膜潮红。耳、鼻、后肢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母猪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两腹股沟之间皮下有大而圆的与周围界线明显的出血黑点。
三、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主要危害保育猪和肥育猪,造成猪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升高,而且猪群发病后由于免疫功能受抑制,猪只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性降低,容易感染各种并发病,使养猪场损失进一步加大。
症状和病变 通常发生在11周龄~24周龄的生长育肥猪,部分5周龄~10周龄的保育子猪也可发生。生长育肥猪发病率在2%~10%,发病严重的猪场高达80%,死亡率较低,一般在5%~20%。病猪表现为皮肤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成条带和斑块。病灶通常在后躯、后肢、背部和腹部,有时亦扩展到胸或耳。发病温和的猪体温正常,行为正常,常自动康复。
四、温和型猪瘟
临床症状 子猪出生后不久,即出现顽固性腹泻,反反复复,不脱水死亡也逐渐消瘦,到后期出现耳朵及全身发紫,或全身有许多出血点,身上发白。母猪感染后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出现食欲减退,但产下的子猪不会吃奶、肌肉震颤、腿外翻、关节肿大、蹄尖着地、走动困难。有的猪发病后,打针就好,停针就反复。

Ⅸ 猪圆环病毒感染后是什么症状该如何防止

一、病原

猪圆环病毒(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本病毒是动物病毒中最小的一种病毒,其粒子直径为~25纳米,呈二十 面体对称,无囊膜,基因组为单股环状DNA病毒。猪圆环病毒(PCV)分为2个型,即PCV-1和PCV-2。 PCV-1对猪无致病性,但能产生血清抗体,在猪群中较普遍存在,用其接种2日龄与9月龄的猪均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PCV-2对猪有致病性,可引起猪只 发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和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PDNS)。

二、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 四季均可发生,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主要危害断奶后2~3周的仔猪,但在实行早期隔离断奶的猪场,10~14日龄的断奶猪也有该病的发 生,病毒可随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经消化道传播,也可能经胎盘垂直传染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定,呈地方性流行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但急性爆 发时,发病率可达50%,病死率达20%~30%。如与猪细小病毒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时,死亡率 会更高;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主要危害生长育肥猪,死亡率为15%~20%,耐过猪发育不良,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症状和病变。

三、临床表现

1.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病猪主要表现为被毛粗糙,皮肤苍白,发育迟缓,体重减轻,进行性消瘦,呼吸过速或呼吸困难,嗜睡,腹泻,可视黏膜黄疸,咳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常突然死亡,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2.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PDNS)病猪主要表现为后躯、后肢和腹部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隆起,周边呈红色或紫色,中央黑色,以后融合成条带状或斑块,有时可扩展到胸肋或耳部,轻者体温正常,常自行康复,严重者表现跛行、发热、厌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四、剖检变化及诊断

剖 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切面硬度增大,可见均匀的白色,有的淋巴结有出血和 化脓性病变。肺脏肿胀、坚硬或似橡皮,严重的肺泡有出血斑,有的肺尖叶和心叶萎缩或实质性病变,肝脏发暗,萎缩,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脾脏异常肿大,呈 肉样变化,肾脏水肿,呈灰白色,被膜下有时有白色坏死灶,胃的食管部黏膜表现为水肿和非出血性溃疡,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和出血。

根据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猪和育肥猪,表现为消瘦,衰竭,呼吸困难,皮炎以及淋巴结、肺、肾的特征性肉眼病变等可做出初步判断,确诊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可应用检测病毒特异抗原或DNA的方法来诊断PCV-2,也可用间接荧光技术或竞争ELISA检测PCV-2抗体。

五、防制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应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是较好的方法。

提高猪群免疫力 疫情严重的猪场可取猪圆环病毒病病猪含毒较多的脏器,如淋巴结、肺、脾等组织,捣碎研磨、灭活后制成组织灭活苗,给全场猪只进行免疫注射,注射后12~15天可使新发病例减少,并使疫情逐渐平息。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100克/吨),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多维葡萄糖粉(500克/50千克),连用7天。

生物制剂治疗 用干扰素(3万单位)1瓶加黄芪多糖注射液10毫升混合,哺乳仔猪每头肌肉注射3毫升,断奶小猪每头肌肉注射6毫升,育肥猪每头肌肉注射10毫升,每天一次,连用3天。

控制继发感染 用阿莫西林、氨基比林、维生素B12混合溶液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5天。

中药治疗 用黄芪150克、黄芩100克、板蓝根20克、党参50克、茵陈20克、金银花50克、连翘50克,甘草25克,每次煎水1000毫升,煎熬1小时,共煎3次,每千克体重口服1毫升,每天1次,连用7天。

另 外,要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改善卫生环境,注意做好防暑和驱虫灭鼠工作。并按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喘气病的疫苗免疫工作。来访车辆、货物应经过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猪场,严禁从疫区进猪,建立健全消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