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医生,你好!我大腿后面的肉凹凸不平,呈蜂窝状,硬硬的,请问是怎么回事
问题分析:
没有看到具体情况,没有看到相关检查结果,也没有办法进行触诊,没有办法给出明确判断笑谨,有可能是蜂窝组织炎,或者皮炎,硬皮病之类的疾病,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意见建议:
建议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樱升困脊念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来明确是否需要治疗以及需行何种治疗。
『贰』 丹毒病人禁忌什么食物
丹毒是丹毒链球菌引起的皮肤粘膜网状淋巴管炎谈猜歼,又称急性淋巴管炎。本病初期往往有怕冷、发热、关节酸痛、头痛、纳呆等全身症状。
1、禁忌一切发物、助湿食兆吵品及酒类、辛辣物,多饮开水。
2、加强个人防护,防外伤。
3、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如牛、羊肉及海鲜等偏热的食物及辛辣的食物在发病时都不能吃。
4、多休息,不要过于疲劳。过度劳累,能耗伤人体的气血,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应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在发病期间要戒烟、戒酒。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为防止接触性传染,不与家人共用洁具,每天要用温水洗脚,切忌用太热的水烫脚。
6、紫外线照射。平素应用养成勤洗脚的良好习惯,保持下肢清结卫生,应勤晒袜,有条件者可以经常更换鞋袜。
7、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尚须继续用药数日含冲,不宜过早停药,以防复发。
8、本病痊愈后,往往在原发部位有反复再发的倾向,应保护原发部位,防止意外撞伤、虫叮、蚊咬或用力搔抓。
『叁』 特异性皮炎(湿疹)
特应性皮炎是患有花粉热或哮喘的人以及患有这些疾病的家庭成员中经常发生的皮肤上层的慢性瘙痒性炎症
*特应性皮炎非常常见,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以及有发展过敏倾向的人群中。
*婴儿倾向于在脸上,头皮,尿布区域,手,手臂,脚或腿上发红,渗出,皮疹。
*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倾向于发展一个或几个点,通常在手上,上臂,肘前或膝盖后面。
*医生根据皮疹的出现和患者的家庭病史进行诊断。
*治疗包括保持皮肤湿润,将皮质类固醇应用于皮肤,有时还采取其他措施。
特应性皮炎是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特别是在城市地区或发达国家,影响发达国家约20%的儿童或青少年以及1%至3%的成年人。大多数人在5岁之前就患有这种疾病,很多人在1岁之前就患有这种疾病。童年期间发生的特应性皮炎经常在成年后消失或减少。
医生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特应性皮炎,但它与基因有关,并且经常在家庭中伴随着哮喘,花粉热(请参阅季节性过敏症)和食物过敏。皮炎和这些疾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因为特应性皮炎不是对特定物质的过敏。特应性皮炎不具传染性。
许多情况会使特应性皮炎恶化,包括情绪压力,温度或湿度变化,细菌性皮肤感染,某些空气中的微粒(如尘螨,霉菌和皮屑),某些化妆品以及与刺激性衣服(特别是羊毛)接触。在一些婴儿中,食物过敏可能会引起特应性皮炎。
在 早期(急性)阶段 ,婴儿(通常不到4个月大)会在脸上蔓延到颈部,头皮,手,手臂,脚和腿上,形成红色,渗出,结痂皮疹。身体的大部分区域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个阶段持续1到2个月。
在 慢性(晚期)阶段 ,儿童和成人只在一处或几处发生皮疹(并且复发),特别是在手,上臂,肘前或膝盖后。
尽管皮疹的颜色,强度和位置各不相同,但皮疹总是瘙痒。在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中,强烈的瘙痒是主要症状。瘙痒常常导致无法控制的划痕,引发一系列瘙痒 - 划痕 - 瘙痒,使问题变得更糟。持续的划痕会导致皮肤变厚(苔藓化)。
抓挠和摩擦也会撕裂皮肤,留下细菌进入的开口并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和附近淋巴结的感染。广泛的炎症和皮肤剥落(剥脱性皮炎)也可能发展。
在患有特应性皮炎的人群中,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在其他人通常会感染小面积并伴有轻微疼痛的水疱)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并伴有广泛的皮炎,起泡和高烧(湿疹疱疹)。
特应性皮炎患者也可能出现病毒性皮肤感染(如常见疣和传染性软疣)和真菌性皮肤感染。
长期患有特应性皮炎的人可能会在20或30几岁时出现眼球晶状体的混浊(白内障)。
*皮疹的出现和该人的家族史
*有时候皮肤测试或血液测试
医生根据皮疹的典型外观以及其他家庭成员是否有过敏反应来诊断特应性皮炎。
有时,医生会进行皮肤点刺测试或贴片测试或进行血液测试(radioallergosorbent测试[RAST])以确定哪些物质可能引发攻击。
特应性皮炎通常在5岁以下的时候减少。然而,在整个青春期和成年期间,突然发作是常见的。女孩和早年发生特应性皮炎的人患有严重疾病,有家族史,并且患有鼻炎或哮喘很可能长期患有特应性皮炎。但是,即使在这些人中,特应性皮炎也常常在成年后明显减轻或减轻。由于特应性皮炎的症状是可见的,有时会致残,所以当孩子在发育期间面临与疾病一起生活的挑战时,可能会出现长期的情绪问题。
避免接触已知会刺激皮肤的物质或该人敏感的食物可以预防皮疹。
某些措施可以帮助减少对常见家里触发因素的影响:
*使用合成纤维枕头和不可渗透的床垫罩
*在热水中洗涤被褥
*去除软垫家具,软玩具,地毯和宠物(以减少尘螨和动物皮屑)
*在卧室和其他经常居住的地方使用配备高效颗粒空气(HEPA)过滤器的空气循环器
*在地下室和其他通风不良的潮湿房间使用除湿机(以减少霉菌)
人们也应该尝试减轻他们的情绪压力。
*缓解瘙痒的措施
*减少触发物质暴露的措施
不存在治愈药物,但用局部药物或口服药物可以缓解瘙痒(请参阅发痒:治疗瘙痒)。治疗通常可以在家中进行,但患有剥脱性皮炎,蜂窝织炎或湿疹疱疹的人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某些护肤措施是有帮助的:
*使用肥皂替代品,而不是普通的肥皂
*保持皮肤湿润,无论是商业润肤霜或与凡士林或植物油接触后的水
*沐浴后立即涂抹润肤霜,同时皮肤潮湿
*每天只沐浴一次
*用漂白剂稀释的水或加入胶体燕麦片的水中沐浴
*洗完澡后吸干或拍干皮肤,而不是摩擦
家长应该剪短孩子的指甲以减少划伤,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或乳膏。为了限制长时间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医生有时会用凡士林代替皮质类固醇一周或更长时间。含有免疫系统调节药物(例如他克莫司或吡美莫司)的软膏或乳膏也是有用的,并且可以限制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的需要。一些医生首先开这种药。皮质类固醇片是顽固病例患者的最后手段。
光疗(暴露于紫外线)可能有助于成年人(见光疗)。在可能的情况下,儿童和年轻成人可以避免这种治疗方法,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副作用,包括皮肤癌和白内障。
对于严重的病例,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口服环孢菌素,硫唑嘌呤或麦考酚酸吗乙酯或注射干扰素γ来抑制。
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湿疹。
By Karen McKoy, MD, MPH, Assistant Clinical Professor, Dermatology; Senior Staff, Harvard Medical School; Lahey Clinic Dermatology
『肆』 求问腿上长丹毒怎么治疗
丹毒病因症状丹毒多因血热内蕴,外染毒邪,或体表皮肤破伤,毒邪乘袭,外窜肌肤,内走营血而成。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多见于腿胫、头面,如不根治,常可反复。起病急骤,患处掀红肿赤,色如涂丹,故叫丹毒。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局部出现片状红疹,色鲜红似玫瑰,形状不规则,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边界稍隆起,有时可发生水泡,压之褪色,去除压力后颜色很快恢复,有烧灼感,常伴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本病由细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起病急,蔓延快,一般不化脓,很少有组织坏死,多发于面部或下肢。若反复发作,使淋巴管阻塞,皮肤增厚,形成象皮病。自疗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抬高患肢。(2)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3)忌烟酒及辛辣、鱼腥食品。自治疗法1.成药自疗法(1)导赤丹,每次服6克,每日2次。(2)清血解毒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3)龙胆泻肝丸,每次服6克,每日2次。2.验方自疗法(1)大青叶60克,水煎代茶服,每日1剂。(2)南瓜藤根连花适量,捣汁内服,每日2次。(3)韩信草50克、一见喜15克、水煎内服,每日1剂,连服4-7天。(4)野菊花、土茯苓各3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3.食疗法(1)鲜油菜叶50-10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经常食之。(2)豆腐250克、鲜丝瓜根120克,炖汤服食,连服数天。(3)生姜9克,蜂蜜少量,将生姜焙干研细末,用蜂蜜涂擦患处。本方具有祛风燥湿之功效,主治风热、湿热之邪发为丹毒。(4)干姜末适量,干姜末用蜜调匀涂之立愈。本方主治五色丹毒遍身散行。4.外治自疗法(1)蚯蚓1条,加入白糖适量,半日后涂敷患处。(2)生姜9克,焙干研末,用蜜调后涂敷患处。(3)仙人掌根1块,捣汁敷患处,每日2次。(4)鲜苏叶适量,捣烂后外敷患处,每日2次。(5)白海蜇皮适量,浸潮后贴于患处,每日2次。(6)扁蓄草适量,捣烂后外敷患处,每日2次。(7)蟑螂4个,捣烂后外敷患处,每日2次。5.其他自疗法(1)紫苏叶、葱白、鲜凤仙花各50克,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次。(2)海桐皮、姜黄、汉防已、当归尾、红花、苍术、黄柏、晚蚕砂各12克,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次。(3)引嚏法:元胡、皂角、川芎、藜芦各3克,研成细末,以手指蘸取适量抹鼻引嚏。用于颜面丹毒,每日数次。引嚏法不可久用。若有过敏者,应立即停用。避免误诊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尚须继续用药数日,不宜过早停药,以防复发。丹毒一般不化脓,不须手术治疗。若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应立即送医院。http://www.newhealth.com.cn/doc/jbzl/newpage47.htm关于丹毒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侵扮知野入皮肤或黏猛悔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好发于下肢及面部蔓延迅速,好发生组织坏死或化脓.中医也称之为丹毒,因其病位不同,命名也不同,生于头面部,轻者称抱头火丹,重者称大头瘟,生于下肢的称流火,新生儿丹厅喊毒发无定处,称赤游丹毒。病因病理中医学认为本病因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搏结而成.《圣济总录>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或由于皮肤黏膜有破损,毒邪乘隙而入.凡发于头面者为天行邪热疫毒之气或风热之邪化为火毒。发于小儿者,则由胎火胎毒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致病菌是具有溶血性能的丹毒链球苗,通过皮肤的破口(或毛囊孔)侵入皮肤或黏膜内病变蔓延迅速,引起网状淋巴管发炎.由于淋巴管炎使淋巴血液回流受阻,故局部可出现水疱,当细菌毒素侵入血液时,即可引起全身反应.治疗(一)普通康复疗法注意休息,抬高患处.及时处理皮肤小伤口,彻底治疗足癣.注意改正不良习惯.(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1.风热毒蕴发于头面部,恶寒发热,皮肤鲜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 散风,清热,解毒。[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金银花16克,连翘13克,野菊花35克,黄芩12克,黄连7克,牛蒡子12克,紫花地丁35克,赤芍12克,大青叶16克,丹皮12克.若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元明粉,咽痛加玄参、生地。http://www.msnqq.net/Article/Family/FamilyIatrical/2005-07-17/Article_17188.html]
『伍』 丹毒严重吗
问题一:丹毒对人体都有那些伤害啊? 丹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在受伤后一定要给伤口消毒,不要大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危害有:
1、丹毒在皮肤上羡顷顷的表现就是局部的像四周扩散,皮肤中央红色会减退等。
2、如果本身有脚气等疾病都会是患者的丹毒反复发作,还会对患者造成淋巴阻塞增生。
3、该疾病在患者发烧的时候产生不良的反应,如想吐等症状。皮肤跟普通人的皮肤显出不同的颜色,在触碰式会有发热,而且还会有压痛的感觉。
4、丹毒会损害肌肤,兄陆由于丹毒的红肿是由皮肤局部四周开始蔓延,皮肤局部的中央红色开始进行消退、脱屑,随后颜色逐渐转为棕黄。
5、丹毒容易复发,如果本身就有足癣或者是丝虫感染这些疾病都会使患者的下肢丹毒容易反复发作。有的时候患者还会造成皮下淋巴管阻塞、增生而致使发生橡皮腿,而且同时还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6、丹毒影响生活和工作,该病经常在患者寒战、发热的时候起病,患者可发生全身不舒服、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问题二:丹毒病严重吗 及早防治问题不大
问题三:丹毒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厉害 小时候老家很多,俗称流火丹毒。其实是丝虫病,防疫站领海群生吃好的
问题四:丹毒怎么办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 *** 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什么人易患丹毒?
(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乎携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2)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并且不要养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习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
『陆』 什么叫做流火丹毒,他对人体有什么伤害,如何除去他
流火丹毒流火、 丹毒
丹毒的病原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足癣、小腿溃疡、外伤等常成为小腿丹毒的诱因;鼻腔、外耳道内或耳朵下方肉眼看不到的微细皲裂,常为面部丹毒的诱因。
丹毒(erysipelas)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成片红肿的急性炎症。患处可有水疱或大疱,甚至发生坏疽。病人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多患于下肢、皮肤红、肿、热、痛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
用鲜丝瓜叶汁拌金黄散成糊状,外涂患处,内服三妙丸*中成药有奇效。
鲜冬瓜皮一次一两,烧一碗汤内服并外搽,一日两次,连用5天可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在治疗上,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连翘败毒丸、五福化毒丸等治疗。汤药治疗效果颇佳。可用
萆 ?10g 金银花10g 连 翘10g 公英10g
地 丁10g 鱼腥草10g 土茯苓10g 丹 皮10g
赤 芍10g 川牛膝10g 竹 叶6g
水煎服。配合外用药效果佳。丹毒初起时,红肿 痛,可用玉露膏外敷,也可用马齿苋或仙人掌捣烂外敷。红肿消退后,可用金黄散或金黄膏外敷。
需卧床休息。对发热、中毒和不适等需对症治疗。对老年病人应注意防止支气管肺炎、心衰和其他并发症。对诱因要同时给以相应治疗。
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静点,过敏者用红霉素1~1.5g/d静点或选用环丙氟哌酸0.2g/次,每日两次静点,口服泰利必妥0.2g/次,每日两次,也可选用先锋霉素v号6g/d静点或用头孢类抗生素。一般10~14天为一疗程,在皮损消退后,应维持一段时间。也可磺胺药物内服。对复发性丹毒比治疗急性丹毒用药要长些,不要停药过早,尽量预防复发,以免淋巴水肿不断发展。
本病须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组织炎、多形日光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鉴别。
.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史。局部红肿、边界不清楚、痒。皮疹有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结痂等。白细胞计数不增多。
.流火丹毒蜂窝组织炎 发病部位较深,是皮下组织发炎。患处有触痛并略微红肿,境界不明显,炎症迅速扩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显,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除脓汁及坏死组织。
.多形日光疹 是发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发疹。其损害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或苔癣化等多形皮疹。
流火丹毒.血管神经性水肿 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肿。多发生在组织疏松而易肿胀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头等处。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流火丹毒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
饮食疗法可取鲜油菜叶50-1oog,粳米100g。将油菜叶洗净切碎。将粳米放人锅内,加清水1000ml,煮粥。米将熟时放人油菜,加盐少许,煮沸待菜烂时即可食用。特别适合于老年人脾胃虚弱患丹毒病者。另外,还可取豆腐250g、鲜丝瓜根120g,同放锅内炖汤食用,可连服数日,辅助治疗丹毒。
『柒』 流火是怎么回事
流火也叫丹毒。
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或浅层淋巴管的感染,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急性炎症,常表现为境界清扮洞楚的局限性红斑,伴水肿、热痛,患处皮肤穗缺盯温高、紧张,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可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丹毒主要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性皮肤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手足癣、湿疹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糖尿病、慢性肝病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丹毒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小腿、颜面、前臂、手足及婴儿腹部多见,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全年均可发病。损害也可向他处蔓延(游走性丹毒)或在原发损害部位屡次发生(复发性丹毒),年轻人中男性猜和比较常见,老年人更为常见。
『捌』 下肢丹毒的简介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茄肆毒 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渗缓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颤喊轿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玖』 请问身上发丹是怎么回事谢谢
丹毒(erysipelas)
参考资料: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 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什么人易患丹毒?
(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2)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并且不要养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习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 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 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 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 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
(Erysipelas)
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火丹"。
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
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
治疗
全身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及时对症治疗,抗生素以青霉素疗效最好,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能恢复正常,但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磺胺类药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与青霉素同时应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红霉素等。如果患者为复发性慢性丹毒,应检查足趾等处有无足癣,检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处有无感染病灶,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复发性丹毒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还可用小剂量X线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两周1次,共3-4次。
局部治疗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
『拾』 猫皮肤病有哪些
猫的皮肤病是兽医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病种多达数百种,猫的皮肤病有原发性的疾病,如放线菌病、诺卡氏菌病、疥螨等,也有继发性的如犬瘟热引起的足底硬皮病,多种寄生虫毒素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及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损伤。有急性、化脓性皮炎,如蜂窝织炎、荨麻疹,但大多数为慢性经过,如肿瘤、芽生菌病、血友病等。有些皮肤病的发生与营养因子关系密切,如烟酸缺乏、维生素B1缺乏、而有些则与动物内分泌失调关系密切,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有的纯属遗传缺陷或先天性发育不全,如鼻湿疹、柯利鼻、类天疱疮、法乐氏四联症、动脉导管闭锁不全等。还有些属器官系统疾病在皮肤上的反应,如间质性肾炎引起的全身瘙痒及甲状腺炎。有的甚至是中毒病在皮肤上的显现,如香豆素中毒、汞中毒、尿毒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