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神经性皮炎中草药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神经性皮炎中草药

发布时间: 2023-04-20 02:09:01

㈠ 神经性皮炎用什么中药治疗

好呢?神经性皮炎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难以治疗的一种面板疾病了,下面就一起看看好。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1、

神经性皮炎患者可用何首乌18克,当归、荆芥各5克,胡麻、苦参、生地各15克,白芍12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0剂。

荆芥、防风、生地、当归、蝉蜕、苍术、茯神、石膏、苦参、知母、牛蒡子各10克,木通、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水煎,趁热薰洗患处。

樟脑、冰片各等份。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研为细粉,以75%酒精溶解,用棉球蘸药反复涂擦患部,干后再涂1次。完全干燥后用伤溼止痛膏贴于患处,隔3-4日换药1次。

2、神经性皮炎的病因

精神因素:目前认为是发生本病的主要诱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不安、生活环境突然变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复。

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慢性病灶感染等,均可能成为致病因素。

区域性 *** :如衣领过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学物质 *** 、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3、神经性皮炎的分类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90%以上好发于颈部,其次为肘、骶、眼睑、膕窝等处,首先感觉区域性瘙痒,后出现集簇的粟粒至米粒大正常皮色或淡褐色、淡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稍具光泽,覆盖少量秕糠状鳞屑,进而丘疹互相融合成片,因痒常搔抓 *** 面板渐增厚,形成苔藓样变,境界清楚,患处皮损周围常见抓痕,有血痂形成。

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皮损表现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相似,但分布广泛,累及头、四肢躯干等处,阵发性剧痒,尤以夜间为甚,影响睡眠,病程慢性,易反复发作,由于经常搔抓可继发溼疹样改变或继发感染发生毛囊炎、疖病等。
如何预防神经性皮炎
1、饮食健康

健康的饮食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此病的发病风险。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患者是饮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源后而引发的疾病,一些重金属和化学毒物对于神经系统造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2、环境因素

这种疾病的出现与人们生活环境的污染是有一定关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却没有得到控制,很多环境污染物都会共同作用而造成健康伤害。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危险因素,大家应该尽量远离。

3、勤加锻炼

老年人可以选择郊野公园或者绿化负氧离子高的地方进行锻炼来增强抵抗力,对于神经性皮炎患者来讲,尽量少接触重金属物质,不要涂抹一些化学成分较高的护肤品化妆品。老年人要多注意增强自身健康,延缓衰老。
神经性皮炎饮食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 *** 食物:这些食品,辛燥温热,动风耗血,能使血热加重,症状加重。同时这些食品也有温阳高兴作用,能使大脑皮层高兴,精神激动,从而加重病情。

2、忌食鱼腥发物:因为这些食物易聚溼生氮,助热动风,能使风溼热邪加重,从而使皮损症状加重。

3、忌饮 *** 性饮料:因菸酒辛热,善于走窜肌肤,生热耗血,使血热更甚。同时可 *** 大脑皮层,产生高度高兴,从而使病情加重。

4、忌食各种补气补血之品:因这些食物温热补阳能助热生风,使血燥更甚,使本病迁延难愈。

这些就是神经性皮炎饮食注意事项的相关介绍,专家称:神经性皮炎跟饮食关系比较大,在患了神经性皮炎以后,建议做好饮食的自我调节,避免进食需要忌口的事物。并且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做系统治疗,听从医师建议。

㈡ 神经性皮炎怎么治

神经性皮炎是皮肤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和牛皮癣是很相似的,在成年人和青少年人群中它的发病率是很高的,特别是夏天发病更常见,一般儿童不会患有神经性皮炎,治疗神经性皮炎有很多的方法,要找准它的病因治疗,对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如果能够多一些了解,对于治疗有帮助。
神经性皮炎会出现瘙痒的症状,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瘙痒的现象会很明显,很多的患者禁不住去挠,神经性皮炎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治疗很重要,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
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一、
组成: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水煎,趁热熏洗患处。
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二、
组成:樟脑、冰片各等份。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研为细粉,以75%酒精溶解,用棉球蘸药反复涂擦患部,干后再涂1次。完全干燥后用伤湿止痛膏贴于患处,隔3-4日换药1次。
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三、
组成:荆芥、防风、艾叶、蛇床子各6克,苦参12克,川椒15克。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水煎,温洗患处,每日1-2次。
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四、
组成:斑蝥3克,3%碘酒100毫升。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将斑蝥放入碘酒中浸泡7天,用时先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患处,再用上药涂搽,每天3-4次。
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五、
组成:蓖麻子仁15克,冰片1.5克,紫皮蒜21克,葱白7寸,白糖少许。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共捣如泥,涂于患处。推荐阅读:中医助您治疗神经性皮炎
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六、
组成:鲜核桃皮适量。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擦患处,每日2-3次。
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七、
组成:鸡蛋3个,米醋1斤。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用鸡蛋置瓶内,加米醋浸没,浸7-10天后取出,去蛋壳,将鸡蛋与米醋搅匀,装入有盖容器中,每天用此液涂擦患处2-3次,坚持一段时间,有良效。
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八、
组成:五倍子、枯矾、炉甘石各6克。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水煎至60毫升,涂擦患处,每日4次。
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九、
配方:藏红花30克、天山雪莲30克、红景天30克、藏茴香20克、藏紫草20克、藏薄荷15克、雌黄7克、麝香5克。泡制:用500ML高度青稞酒密封浸泡2-3个月用法:外用,用药棉蘸药酒擦拭患处, 每日2--3次主治功效:主治顽固性、复发性牛皮癣。
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十
朴安参肤霜以纯天然中草药为主,无副作用。用法:直接涂抹在患处即可。
对治疗神经性皮炎偏方就介绍这些,大家学会了吗,学会这些偏方对于治疗神经性皮炎是很有帮助的,神经性皮炎应该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葱,姜,蒜,辣椒,一些补品也要避免,更要控制不要用手去挠,保持好的心情很重要。

㈢ 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怎么治

神经性皮炎病程较长,易反复,患者要建立治疗信心,使用纯中药的克炎王外抹擦剂来进行治疗,能迅速改变表皮症状,疏通毛孔,增强表皮细胞活力,调节内分泌,促进皮肤组织细胞再生。

㈣ 神经性皮炎有什么金方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多发于青壮年,以颈项、肘、骶尾部等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伴阵发性瘙痒为特点,故中医称之为摄领疮、牛皮癣、顽癣等。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以局限型较常见,常局限于1~2处,表现为局部阵发性瘙痒,搔抓或摩擦后,逐渐出现成群粟粒大皮色、淡红色圆形、多角形扁平丘疹,较坚实,略带光泽,久而逐渐融合、扩大成片,形成典型的皮肤苔藓样变。上覆以少许鳞屑,边界清楚,干燥粗糙肥厚,表面常有抓痕和血痂。发生于颈后及两侧,肘伸侧、骶尾部、腘窝、外阴等处也常见。部分患者皮损分布广泛,称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常反复发作。
(一)内治方【方一】风癣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30克,玄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茜草、红花、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生甘草各9克。
【功效】养血和营,消风除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潜阳熄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紫贝齿、珍珠母各30克,生地黄、熟地黄、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各15克,当归、首乌、白芍各9克。
【功效】潜阳熄风,养血和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乌蛇驱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乌蛇、荆芥、防风、羌活、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蝉衣、白芷、黄连、甘草各6克。
【功效】搜风清热,败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全虫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全蝎(打)、猪牙皂角、苦参各6克,皂刺12克,刺蒺藜、炒槐花各15~30克,威灵仙12~30克,白鲜皮、黄柏各15克,炒枳壳9克。
【功效】祛风解毒,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搜风解毒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土茯苓31克,防风、木通、金银花、木瓜、薏苡仁、白鲜皮、炒皂角子各9克。
【功效】祛风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金蝉蜕衣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桂枝、猪苓、防风、蝉蜕各9克,茵陈12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郁金、苍术、薏苡仁、大枣各6克。
【功效】祛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四物润肤饮【来源】《中医皮肤病诊疗学》【组成】当归、胡麻、秦艽各9克,白芍、生地黄、首乌、石斛、钩藤、玉竹、山药各12克,沙参30克,刺蒺藜18克。
【功效】养血润肤,散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首乌饮【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何首乌15克,牡丹皮8克,生地黄12克,熟地黄、当归各10克,红花3克,地肤子、白蒺藜、僵蚕、玄参、甘草各5克。
【功效】祛风凉血,健脾利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皮癣汤【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20克,当归、赤芍药、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10克,珍珠母3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当归、防风、知母、苦参、荆芥、白鲜皮、地肤子各10克,生地黄15克,生甘草、蝉蜕各6克,生牡蛎30克。
【功效】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养血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熟地黄、何首乌各15克,当归、荆芥、苍术、火麻仁各10克,白蒺藜、苦参各12克,炙甘草、蝉蜕各6克。
【功效】养血清热,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地黄饮子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20克,当归、玄参、牡丹皮、白蒺藜、白僵蚕各10克,红花、甘草6克,灵磁石、生牡蛎各15克。
【功效】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风癣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15克,玄参、丹参、当归、白芍、地肤子各10克,红花、生甘草各6克,苦参、黄芩、苍耳子、白鲜皮各12克。
【功效】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乌蛇驱风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乌梢蛇、黄芩、金银花各12克,荆芥、防风、白芷、羌活、连翘各10克,黄连、蝉蜕、生甘草各6克。
【功效】搜风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方一】羊蹄根散【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羊蹄根末83克,枯白矾23克。
【功效】止痒。
【制法】研匀。
【用法】米醋调擦癣处。
【方二】白朱砂散【来源】《外科大成》【组成】朱砂、雄黄、煅象皮、硼砂各3克,蟾酥1.5克,煅白朱砂6克。
【功效】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生桐油调搽患处,火烘。
【方三】顽癣方【来源】《外科正宗》【组成】川槿皮6克,轻粉1.5克,斑蝥、大枫子各7个。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水2盅煎减半,露1宿。
【用法】蘸涂患处。
【方四】顽癣必效方【来源】《外科正宗》【组成】川槿皮120克,轻粉、雄黄各12克,百药煎4饼,斑蝥3克,巴豆(去油)4.5克,大黄、海桐皮各60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极细末,以阴阳水调。
【用法】敷用。
【方五】秘传宁痒散【来源】《松崖医径》【组成】川槿皮30克,青娘子、红娘子各7个,斑蝥3个,贝母15克,槟榔2个。
【功效】发泡止痒。
【制法】水浸露3天,擂碎。
【用法】以穿山甲挝破,用鹅翎搽用。
【方六】银粉散【来源】《疡科会粹》【组成】轻粉、黄丹、白胶香、沥青各等份。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末。
【用法】麻油调,拭后搽用。
【方七】剪刀散【来源】《重订瑞竹堂经验方·疮肿门》【组成】梗树皮240克,剪草、白芨各120克,巴豆14个。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研细末。
【用法】新汲水调如糊敷患处。
【方八】五黄散【来源】《本草纲目拾遗》【组成】鸡心大黄、硫黄、雄黄、姜黄、藤黄各等份。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茶油调涂患处。
【方九】川槿散【来源】《鲁府禁方》【组成】斑蝥(去头足)7个,巴豆(去油)5个,川槿皮9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醋调搽。
【方十】效妙散【来源】《丹台玉案》【组成】雄黄、密陀僧各9克,白砒6克,枯矾15克,硫黄(火煅入烧酒煮过,埋土中1宿)30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煨熟姜蘸药擦。
【方十一】柳光散【来源】《丹台玉案》【组成】斑蝥(去翅足)、大枫子各6克,川槿皮、枯矾、轻粉各9克,白砒1.5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以醋调搽。
【方十二】搽绿药粉【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硼砂90克,自然铜30克。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为末。
【用法】以黄瓜、茄子皮、生姜蘸药外用或配成10%软膏外擦。
【方十三】冰花散【来源】《皮肤病方剂药物手册》【组成】冰片15克,花椒60克,细辛3克。
【功效】辛凉止痒。
【制法】诸药入碗内,上盖玻璃板,以火加热,刮下玻璃板下药混匀。
【用法】撒布或以95%酒精制成0.5%冰花散酊外涂。
【方十四】顽癣散【来源】《千家妙方》【组成】樟脑0.6克,铅粉、雄黄、硫黄各0.3克,白砒0.15克,斑蝥1只,全蝎3只,生草乌1个。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为细末。
【用法】先以新鲜羊蹄草根蘸醋擦患处至红,湿者撒用,干者香油调涂,日1次。
【方十五】搔痒洗方【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刺猬皮、枳壳、蛤蟆草(车前草)各9克,紫草、紫花地丁各15克。
【功效】除湿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熏洗。
【方十六】皮炎洗剂【来源】《北京市中草药制剂选编》【组成】透骨草、艾叶各6克,防风、马齿苋、蒲公英、黄芩、紫花地丁、羌活、独活各4.5克,甘草3克。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将药置酒中浸泡5~6天。
【用法】过滤,涂患处,日2次。
【方十七】雄黄明矾洗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雄黄、明矾、食醋各适量。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前2味为末,加醋调稀糊状。
【用法】涂患处,日2~3次。
【方十八】炉赤洗剂【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炉甘石(黄连水飞)、赤石脂粉各15克,甘油15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
【制法】上药加水合成100毫升。
【用法】外搽患处。
【方十九】羊蹄根酒一【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羊蹄根180克,75%酒清360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羊蹄根碾碎置酒精内浸泡7日,过滤去渣。
【用法】以棉棒或毛刷蘸药涂患处。
【方二十】羊蹄根酒二【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羊蹄根、土槿皮各180克,制川乌、槟榔、百部、海桐皮、白鲜皮、苦参各30克,蛇床子、千金子、地肤子、番木鳖、蛇衣、大枫子各15克,蜈蚣末9克,白信、斑蝥(布包)各6克。
【功效】杀虫止痒。
【制法】诸药入高粱酒2.5升,密封大口瓶内,浸15~30天,去药渣。
【用法】用毛刷蘸药涂患处。
【方二十一】蒸敷酊【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苍术、黄柏、防风、独活、苦参、五倍子各30克,大枫子、白鲜皮各60克。
【功效】除湿祛风,止痒。
【制法】加白酒或75%酒精1.5升,浸泡1周。
【用法】外用。
【方二十二】止痒酒【来源】《常见药物制剂》【组成】白鲜皮、土荆芥、苦参各150克,白酒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前3味为粗粉,加白酒于容器浸渍7~14日,过滤压榨残渣,合并滤液和榨液。净置24小时,过滤,添加白酒至1升。
【用法】外用。
【方二十三】斑蝥酊一【来源】《疮疡外用本草》【组成】斑蝥24克,轻粉、冰片各3克,明雄黄9克。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烧酒或70%酒精400毫升浸药1日。
【用法】涂患处,面积不宜大,以3~5厘米为宜,起疱抽出内容物,包扎。
【方二十四】斑蝥酊二【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斑蝥15克,70%酒精100毫升。
【功效】发泡止痒。
【制法】浸泡1周。
【用法】涂患处,起疱抽出内容物,包扎。
【方二十五】土槿皮酊【来源】《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组成】土槿皮90克,柳酸25克,甘油25毫升,纯酒精300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土槿皮入酒精内浸泡7日,去渣,入柳酸(另用酒精溶解兑入)、甘油即成。
【用法】涂患处。
【方二十六】土槿皮酒【来源】《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组成】土槿皮30克,白酒300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浸泡后滤汁去渣,或醋浸。
【用法】外搽。
【方二十七】牛皮癣一号酒【来源】《皮肤科方剂药物手册》【组成】白芨、土槿皮、槟榔、生百部、川椒各500克,大枫子仁250克,斑蝥60克,水杨酸、苯甲酸。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前5味碎置渗滤器中,另将大枫子仁、斑蝥捣泥置其上,加白酒或60%~75%酒精高出药面数厘米浸泡5~7日,最后在渗滤液中按比例加入5%水扬酸、10%苯甲酸搅拌溶解。
【用法】涂患处。
【方二十八】复方蛇床子酊【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蛇床子、白芷、百部各9克,白酒100毫升。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将药置酒中浸泡5~6天。
【用法】涂患处,日2次。
【方二十九】复方黄连酊【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黄连30克,肉桂9克,斑蝥、全蝎、蜈蚣各5个,白酒500毫升。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将药置酒中浸泡5~7天。
【用法】涂患处,日2~3次。
【方三十】复方斑蝥酊【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斑蝥12个,全蝎16个,乌梅肉30克,皮硝12克,75%酒精480毫升。
【功效】止痒,软坚。
【制法】将药直接浸泡10天,过滤。
【用法】外用日数次。
【方三十一】神经性皮炎药水一【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紫荆皮、山甲珠、皂刺尖、白芷片、桂枝、雷丸、雄黄各31克,斑蝥3克,樟脑15克,50%酒精1升。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除雄黄、樟脑外,余药酒精浸泡20天,过滤去渣,再入雄黄、樟脑。
【用法】摇匀外用。
【方三十二】神经性皮炎药水二【来源】《全国医药产品大全》【组成】羊蹄根、生川乌、生草乌、生天南星、生半夏各100克,蟾酥、闹羊花、荜茇各80克,土槿皮酊320毫升,细辛50克,50%乙醇适量。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制为棕色透明的醇溶液。
【用法】擦患处,日2~3次。
【方三十三】神经性皮炎药水三【来源】《中草药制剂选编》【组成】生草乌、生半夏各3克,生天南星、细辛各1.5克。
【功效】润肤止痒。
【制法】研粗粉,入60%来苏儿200毫升浸泡1周过滤。
【用法】擦患处。
【方三十四】蛇槿酊【来源】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6)
【组成】蛇床子50克,川槿皮、苦参、牙皂、白鲜皮各30克,川椒、大枫子各15克。
【功效】清热燥湿止痒。
【制法】入25%酒精1.5升,浸泡7天。
【用法】擦患处,日2~3次。
【方三十五】皮癣水【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土槿皮620克,紫荆皮、苦参、樟脑各310克,苦楝根皮、生地榆各150克,千金子50粒,斑蝥(布包)100只,蜈蚣30条。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将土槿皮等5味打碎入瓶,入75%酒精5升,并将斑蝥、千金子等加入密封浸泡1~2周。滤渣加入樟脑溶化。
【用法】涂于皮损处。
【方三十六】神效癣药【来源】《饲鹤亭集方》【组成】斑蝥15克,百部60克,槟榔、土槿皮、枫子肉、白芨、川椒各30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以烧酒浸泡。
【用法】外搽。
【方三十七】大枫子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大枫子油6250毫升,硼酸310克,冰片30克,麝香0.3克。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用法】外用。
【方三十八】斑蝥醋【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甲:土槿皮180克,蛇床子、百部各125克,斑蝥(布包)3克。乙:硫黄125克,樟脑、白信、轻粉各18克。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先将甲药入米醋5升内浸泡1月去渣,再入乙药。
【用法】毛刷蘸涂患处。
【方三十九】斑蝥醋浸剂【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全蝎16个,斑蝥12个,皮硝12克,乌梅30克,米醋500克。
【功效】软坚润肤止痒。
【制法】将药醋浸泡1周。
【用法】涂患处。
【方四十】复方红粉醋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红粉、樟脑、密陀僧各6克,冰片2克,醋适量。
【功效】除湿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调和成稀糊状。
【用法】涂患处,日2~3次。

㈤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法有哪些

①当归、川芎、赤芍、牛膝各10克,生地、丹参、生苡仁各30克,白藓皮15克。水煎回服,每日答1剂,每日服2次。

②药浴:可选用楮桃叶、苦参、龙葵各适量,煎汤泡洗。

③外擦:可选皮炎宁酊、舒肤特、普癣水、皮癣水、斑蝥醋、羊蹄酒,外擦患处,每日2~3次;或鲜石榴皮,蘸明矾末,外擦患处。

④中成药:可选用当归片、清解片、地龙片、乌梢止痒丸等。

㈥ 中草药:寄马桩的功效与作用

寄拆漏马桩
(《宁夏中草药手册》)
【异名】鸡麻抓(《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戈壁天冬的全株。
【植物形态】戈壁天冬
多年些灌木状草本,高60厘米,有多数长圆柱状块根,簇生,长10~15厘米,棕褐色。茎丛生,直立或稍倾斜弯御散,多分枝,老枝灰白色,幼枝绿色。叶为鳞片状,膜质。叶状枝簇生,长短不等,线形,先端锐尖。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花被6枚,黄绿色,花梗短,关节位于中部。浆果球形,橘红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长在固定沙地、干旱山坡,分布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采集】秋季采挖带根全草,晒干。
【性味】《宁夏中草药手册》:"辛咸。"
【功用主治】《宁夏中草药手册》:"祛风,杀虫,止痒。"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患处。
【选方】①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寄马桩半斤,加水五斤,煎成浓汁,埋氏再加明矾、食盐各五钱,煎熬至溶解后取汁任用。每天洗患处一次。(《宁夏中草药手册》)
②治疮疖痈肿:寄马桩带根全草,捣烂外敷。(《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提醒您:寄马桩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㈦ 求治神经性皮炎的中药药方

神经性皮炎又叫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当归回15克,白芍15克,生地答15克,丹参15克,苦参10克,秦艽10克,苍耳子1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2克,山栀12克,白鲜皮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饭前服用。
初发神经性皮炎的加丹皮10克,赤芍10克;病史长久,皮损浸润较肥厚的加白蒺藜10克,红花10克;病史较长而皮损弥漫性浸润肥厚面积大的加乌梢蛇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

㈧ 中草药名方:疯油膏的功效与作用

疯油膏
【来源】《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十一人民医院方)。
【组成】轻粉4.5克前丛东丹2克飞辰砂3克麻油120毫升黄蜡30克
【用法】上药前三味各研细末,先将麻油煎微浓,入黄蜡再煎,以无黄沫为察悔孙度败链,取起离火,再将药末渐渐投入,调匀成膏,涂擦患处。
【功用】燥湿杀虫。
【主治】癣疮,神经性皮炎,鹅掌风,脚湿气,慢性湿疹,手足皲裂。

提醒您:疯油膏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㈨ 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怎么治

1.汤药
(1)郁热:丹栀逍遥丸加减。
(2)湿蕴:除湿胃苓汤加减。
(3)血燥:当归饮子加减。
2.中成药 加味逍遥丸6克,每日2次;湿毒清胶囊3粒,每日3次;四物胶囊2~4粒,每日3次。
3.单验方 用鲜核桃外皮内侧面涂擦小片皮损处,每日1~2次;芫荽全草适量,捣烂取汁,将皮损表面刮至轻度渗血后,涂擦患处,每日2~3次。
4.外用药 冰黄肤乐乳膏外搽于丘疹或轻度苔藓化皮损,每日2次;5%~10%黑豆馏油软膏可搽于局限性肥厚性苔藓化皮损,每日2次。
5.药膳 枸杞子、大枣、酸枣适量,煎水后代茶饮;枸杞子、大枣、粳米适量煮粥,饮用;杭菊花、玫瑰花代茶饮。

㈩ 中草药:鸡娃草的功效与作用

鸡娃草
(《陕甘宁青草药选》)
【异粗樱名】蓝雪草、小蓝雪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刺矶松(《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白花丹种植物小蓝雪花的全草。
【植物形态】小蓝雪花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有条棱,被稀疏的刺。上部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箭形或耳形而抱茎,全缘或近全缘;下部叶椭圆形或狭长圆形,先端钝或尖,基部渐狭而成叶柄状,叶缘有不整齐的小刺。穗状花序短或成头状;苞片卵形;萼筒状,有腺毛,长于花冠,花后膨大,有5棱,棱间非膜质;花冠粉红色;花丝基部扩大。蒴果环裂。
生于山坡、地边、田间,分布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冲败疆、西藏等地。
【采集】7~8月采茎叶,研末备用或鲜用。
【化学成分】叶含矶松素。
【性味】《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功用主治】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头癣,手癣,足癣,疣痣。
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除疣痣,蚀恶肉。"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牛岩判丛皮癣。"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酒浸;或研末制成油膏涂敷。
【选方】①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鲜鸡娃草,捣烂成糊状,涂敷局部,每日二次,三至五日为一疗程。(《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②治疣痣、恶肉:蓝雪草茎叶,晒干碾末,调制成油膏涂敷。(《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③治足癣、头癣、体癣、手癣:鸡娃草二两,加95%酒精适量,浸泡五天。外涂患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皮癣和鹅掌风
取鸡娃草2两,用95%酒精适量密封浸泡5天,滤出浸液。或用鸡娃草叶提取的有效成分-矶松素0.1克,加95%酒精适量,水浴加热使溶解,冷却过滤,再加酒精至100毫升,即成0.1%矶松素酒精溶液。亦可取矶松素0.2克,加少量氯仿溶解,用凡士林调匀制成0.2%矶松素软膏。以上3种制剂外用治疗63例手足癣患者,结果临床近期好转55例,无效13例。3种剂型的疗效近似,但以0.1%矶松素酒精溶液易为患者接受。治程中副作用极微,仅个别涂药后局部灼痛,停药后即行消失。如用药浓度过高,可引起原发性接触性皮炎。

提醒您:鸡娃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