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疱疹无法根治吗
强烈鄙视楼上的一些说法,谁说生殖器疱疹和带状疱疹都是单纯疱疹了!!!!这根本就是两个事情,不要误人子弟.
不知道回答的各位是否真的是皮肤科的同仁,在此我只用我的专业知识和理解来回来提问者的问题:
1 可能您表述有问题,如果您得的是带状疱疹的话,吃丽株威是完全没有问题,一般7-10天就可以痊愈,可是您说您打过激光???!!!不管是带状疱疹还是生殖器疱疹都没有用激光治疗的,我不知道你去哪里治疗的!
带状疱疹一般来说一生只会得一次,但是很偶尔也有人得两次或多次,这个很少见.我们就不讨论,总之如果带状疱疹的话一般情况下,痊愈后除了有可能遗留神经痛以外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
2 如果是生殖器疱疹,那就比较麻烦了,他不同于带状疱疹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他属于单纯疱疹,但病毒型与口周面部等部位的单纯疱疹病毒型不一样,因而一般不会交叉感染.但是这种病毒有个特性就是嗜神经性,所以它会一直寄生在人的神经节里.当机体处于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就会复发.所以它是终身的.但是并不是说终身的就一定一辈子老犯,治疗得当也有可能以后不犯,但这不代表这个病毒已经从身体里清除出去了.所以单纯疱疹一经感染都是终身感染,这个事实,谁也无法抹杀的.严谨的说已现有的技术是这样的.
但是这个也没有那么可怕会影响生育.一般只要控制住了,不是病毒的活动期生育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不知道这样说能不能给你解释清楚.至于其他的什么注意休息啊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我知道你想知道不是那些
B. 这是什么疙瘩!
这不是什么疙瘩,这次出水痘的。这水痘还伴着发热。你得赶紧给他打水。你在给他买点狗肉里面放些花椒。这样水痘下的快。
C. 什么是多形红斑怎么才可以好的彻底希望专业的可以说下!
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粘膜损害,皮疹呈多形性,典型损害为靶形或虹膜状损害。可由多种原因所致,可与感染细菌、病毒(特别是单纯泡疹病毒)、酶菌、原虫有关,也可由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妥类、水杨酸盐类及生物制品致病,还有人与寒冷有关。
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黏膜损害,易复发。本病病因复杂,药物、慢性感染病灶、食物及物理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某些疾病,如风湿热、结缔组织病也可出现多形红斑样皮损,临床上将病因不名的称特发性多形红斑,皮备病因明确的称症状性多形红斑。
本病呈自限性,但易复发。多形红斑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所引起的皮肤病世握判。近几年来,本病与单纯疱疹病毒的关系颇引人瞩目。有人指出,30%以上多形红斑病人是由疱疹病毒所致,并已通过试验予以证实,即用单纯疱疹病毒抗原进行皮内注射后,可引起本病的发生。除此之外,某些病例往往是磺胺制剂、解热止痛药、镇静安眠药剂、抗生素等所引起的药疹;有的病人的发病与慢性病灶感染,如扁桃腺炎、中耳炎、副鼻窦炎、慢性附件炎等有关;有些是体内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之一,象风湿热、伤寒、波浪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肉芽肿及各种恶性肿瘤等均可伴发多形红斑;部分患者的发生是吃用日常食物如鱼肉、蛋等之后引起的;还有相当数目病列之原因仍难于查明。
多形红斑常发生于春秋二季,往往起病较急。前驱症状有低热、头痛、四肢乏力、关节及肌肉酸痛。部分病人可同时或发病之前易患单纯疱疹或上呼吸道感染。皮疹好发于面颈部及四肢远端,口腔、眼等粘膜也可被累及。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呈红斑、斑丘疹、水疱、大疱、紫斑有风团等,但以斑丘疹和红斑为最常见。典型损害色泽为内紫外红,中央可出现水疱。外观甚奇特,个个皮疹境界清楚,宛以靶状形态,此乃所谓虹膜样皮损。见到这样皮疹,对诊断有帮助。患处瘙痒或轻度疼痛和灼热感。发病期中、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病程自限,皮损约经2~4周可望消退,但常常再复发。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尚可见到两种特殊类型,即寒冷型多形红斑和斯蒂芬斯一约翰逊综合征。
寒冷型多形红斑:本型以女性青年占多数,均在每年寒冷季节发病。惯发于手足背及指趾部,皮疹呈暗红色丘疹或紫颜色血疱,大小约米粒至绿豆大,间也可见虹膜样损害,患者有时轻度肿胀,手足冰冷,似冻疮样的改变。自觉作痒、遇暖尤剧。此起彼落,愈后留有暗红色素斑。
斯蒂芬斯-约翰逊综合征,又名恶性大疱型多形红斑。本型可视为多形红斑重症型。其常见原因是由药物引起的。该型以儿童青少年居多,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皮疹全身各处皆可被侵犯,但以颜面、手足尤其剧烈。口,眼、鼻以及尿道生殖器等处粘膜受累者屡见不鲜,而且口腔炎常是本综合征的一个搜改早期症状,几乎全部病人都可查见该部粘膜有损害。皮疹表现为红斑、紫斑、水疱、大疱、血疱、糜烂及结痂。损害常迅速扩大,可相互融合,但表皮棘层松解现象,即尼氏征为阴性。患者常伴有头痛、疲乏、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毒血症性衰竭。有时还可全并细菌感染,而死于肺炎或败血症,该综合征病程较长,约3~6周方能痊愈。
根据本病的多形皮疹和好发部位不难诊断。但应与冻疮、药疹(多形红斑形)、疱疹样皮炎等病鉴别。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取抗过敏治疗。轻症病例给抗组织胺药物、维生素C、钙剂内服。重症病例给以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同时,应注意控制感染。
寒冷性多形红斑是由“寒”致“瘀”。寒冷使血管收缩,局部血液流速减慢,血循环中异常冷球蛋白、冷纤维蛋白原及冷凝素增加,其自身及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使血液变稠、变粘滞,并在血管内凝聚而沉淀,又加重血流障碍,损伤血管壁而出现病变。故治疗此型多形红斑当以活血化瘀为先。
本病称本病为“雁疮”、“寒疮”与“猪眼疮”等。中医认为或是风寒之邪,郁于肌肤致邪外来,湿热阻络,气血淤滞,郁久化热,溢于肌肤;或内有蕴湿,复感风热之邪,风湿热之邪搏于肌表所致;或因禀性不耐,毒热内功;或毒热与湿热互结而发。
如果是因为天气湿热而引起的,长在腿上或者手上的,又红又奇痒无比的痘痘。不妨外用炉甘石合剂搽洗,往往能药到病除。
炉甘石洗剂是常用的一种皮肤科外用药,由于它是由不溶于水的炉甘石粉末与水加少量甘油及氧化锌、苯酚配制而成的混悬液,涂在皮肤上后,由于水分的蒸发局部会感到凉爽,瘙痒缓解。
炉甘石别名异极石,洗剂所含炉甘石和氧化锌具有收敛、保护和吸收少量渗出液作用,也有较弱的防腐作用,再加上不含激素,具有良好的消炎、散热、吸湿、止痒、收敛和保护作用,可用于潮红、肿胀、灼热、瘙痒而无渗出的急性皮炎如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痱子、荨麻疹、夏季皮炎、日晒伤等,只要皮疹无水疱、无渗液、无糜烂就可以经常使用。
D. 感染类型有几种
皮肤病的种类:
①皮炎湿疹类;如放射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沙土皮炎;湿疹、疱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淤积性皮炎、稻田皮炎、药物性皮炎、化妆品皮炎
②病毒感染类:各种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汗疱疹、麻疹、传染性红斑、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样疹、风疹、幼儿急疹、、;
③色素变化及斑痣类:
色素减少性皮肤病,如花斑癣(汗斑)、白色糠疹、白癜风、白化病、斑驳病等;
雀斑、紫癜、黑子、蜘蛛痣、黄褐斑、多形红斑(猫眼疮)、热激红斑、色素痣、太田痣、老年斑、晕痣、粘膜白斑、;
④真菌感染类:癣、灰指甲(甲癣)、手癣(鹅掌风)、猫癣、足癣、桃花癣、曲霉病、着色芽生菌病、隐球菌病、癣菌疹、头癣、体癣(股癣)、脚癣、叠瓦癣、念珠菌病
⑤皮肤肿瘤类:皮肤血管瘤、鳞状细胞癌、常见皮肤良性肿瘤、老年疣、神经纤维瘤、表皮痣、皮肤鳞状上皮癌、皮角、毛发上皮瘤、皮脂腺腺瘤、黑头刺痣、汗管瘤、皮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皮肤转移性肿瘤、葡萄酒样痣、淋巴管瘤、皮肤骨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雀斑样痣、蕈样霉菌病、皮肤癌、黑色素瘤、皮脂囊肿(粉瘤)、恶组、蕈样肉芽肿、湿疹样癌;
⑥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皮肤黑热病、皮肤阿米巴病、皮肤包虫病、血吸虫病、皮肤肺吸虫病、钩虫皮炎、蜈蚣咬伤、蜘蛛螫伤、虱病、毒鱼刺伤、毒蛇咬伤、跳蚤叮咬、蜱螫伤、匐行疹、皮肤丝虫病、蜂螫伤、蝎螫伤、桑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海蜇皮炎、蚊虫叮咬
⑦毛发、甲: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咬甲癖
⑧遗传性皮肤病:色素失禁症、蛇皮癣(鱼鳞病)
⑨其他:酒渣鼻、痤疮、多发性疖肿、、手足脱皮症、老年瘙痒、妊娠皮肤瘙痒、川崎氏病(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足菌肿、无汗症、夏令痒疹、胼胝(老茧)、冻疮、多形性日光疹、褥疮、狐臭、脚臭、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疹、唇炎、粟丘疹(粟粒疹)、皮赘、瘢痕高颂、皮肤枯萎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皮肤病的一般治疗:
1.对于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无全身症状,能自由活动,生活可自理的患者,可适当进行文娱、体育活动,学习有关疾病的护理常识。
2. 一般皮肤病患者给予正常饮食,禁食使皮肤病的病情发展或加重的饮食,如变应性皮肤病需禁食海鲜、蛋类等食物;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禁饮浓茶、酒类、辛辣刺激性食物;光感性皮肤病避免日晒,忌食紫云英、油菜、田螺等;疱疹样皮炎禁用谷胺类食物等。
3.瘙痒症状患者,劝说病人勿搔抓皮损,尽量避免抓搓和热肥皂水烫洗,让病人每周修剪指甲2次。瘙痒严重影响病员睡眠和情绪时,酌情给予抗组胺类或镇静药物。
4.大量渗出、脱屑、结痂等皮肤损害的患者,需用大量外用药治疗,往往易污染衣服和被褥,需及时更换病床与衣服,使患者舒适。
5.过敏体陆大质患者,病房避免放置花草及避免接触易致敏物质。
6.光感性皮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床位不应安排靠近窗口,避免日光直射,否则容易促使病情恶化。
7.若皮肤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药物性皮炎、皮肤肿瘤等,除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外,按内科常规护理,防止并发症。
8.大面积皮损患者,换药需注意无菌操作、室温、保暖,以防并发症,同时要掌握药量浓度,避免全身湿敷或湿敷时间过长,以致药物吸收中毒。
9.换药首先注意清洁创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及创面愈合。化脓感染患者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浸泡;原涂有粉剂的可用温水清洗;糊剂者可用石腊油擦去;口腔、眼、鼻孔周围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耳道分泌物多时可用双氧水清洁。 换药后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及敷药后的舒适程度,同时对换药清除的污物作焚烧或特别处理,用具严格消毒,对传染性皮肤病患者,除以上要求外,行床边隔离护理。戚悉郑
10.性病及其它传染性病人用过的器械、敷料先送消毒后清洗,最后送高压消毒。一般手术病人用过的器械、物品及时清洗、消毒备用。
皮肤病西药:
1、皮肤病内用药物
(1)抗细菌类
(2)抗麻风药
(3)抗病毒药
(4)抗真菌类药
(5)抗疟药
(6)抗组织胺药
(7)激素类药
(8)免疫增加剂
(9)免疫抑制剂
(10)维生素药
(11)碘化钾疗法
(12)封闭疗法
(13)脱敏疗法
2、皮肤病外用药物
(1)清洁剂
(2)保护剂
(3)止痒剂
(4)抗菌剂
(5)抗真菌剂
(6)抗病毒剂
(7)杀虫剂
(8)角质剂促成剂
(9)角质松解剂
(10)收敛剂
(11)腐蚀剂
(12)抗肿瘤剂
(13)遮光剂
(14)脱色剂
(15)外用糖皮质激素
皮肤病中医外治疗法:
(1)药线法
(2)药筒拔罐疗法
(3)炙法
(4)熏蒸法
(5)熨法
(6)热烘疗法
(7)滚刺疗法
(8)针刺疗法
(9)穴位注射疗法
(10)砭镰疗法
(11)火针疗法
(12)中药点治疗法
(13)药浴疗法
皮肤病物理疗法
(1)紫外线疗法
(2)光化学疗法
(3)红外线疗法
(4)微波疗法
(5)音频电疗法
(6)电烙疗法
(7)高频电刀疗法
(8)离子喷雾术
(9)浅层X线疗法
(10)冷冻疗法
(11)激光疗法
首先要找医生看是什么类型的皮肤病,再听医生话。
很多皮肤病患者在就诊后都会问医生,是否需要忌口。的确临床上有许多皮肤病需要饮食调忌。如湿疹、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癣、红皮病、脂溢性皮炎等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饮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皆可因吃刺激性食物或发物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对那些有食物过敏因素的患者,在发病期间或疾病痊愈后,应限制或禁食鱼、虾、蟹、羊等腥发之物,鸡、鸭、鹅等禽类食物以及葱、姜、蒜、辣椒、芫荽、酒类等刺激食物或油炸等难以消化的食物。
皮肤病大多数有皮疹。皮疹是发出来的,而有些食物又是发物———含有异种蛋白质。当这种特殊的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后,便会引起过敏反应,损害皮肤。所以,患皮肤病的人在服药期间或在治疗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均应禁食带有剌激性的食物。否则,即使处於稳定期的皮肤病,也会重新发作。
有些皮肤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湿疹、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酒糟鼻等,其发病与某些食物有密切的关系。在发病期间或疾病治愈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限制或禁食鱼、虾、蟹等海腥发物,以及禽类食品和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有些皮肤病如疥疮、体癣、白癜风等,因与饮食无关不需忌口。
但是,某些患者只对一、二种食物过敏,因此,不要对禁忌食物的范围过大。患者可将吃进食物的种类和时间与症状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若在进食后12~24小时发病,就为致敏食物。这样忌口就有针对性,缩小了忌口的范围。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不管患了哪种皮肤病,也不管自己对什麼食物过敏,凡是所谓的发物,统统忌口。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了身体健康。即使是皮肤病患者对於禁忌的食物也并非永远忌口,一般待皮肤病稳定一段时间后,可尝试吃过敏食物,从小量开始,如无特殊反应,可逐渐增加量和次数。经过反覆多次脱敏,一些人对原来过敏的食物,可以不再发生过敏反应
E. 皮炎疱疹会传染吗
建议:典型的疱疹样皮炎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口服砜类药物,但一定是在经治医师的指导性服用,这是治疗疱疹样皮炎的特效药,也是首选药物,但需长期服药,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该严格限制谷胶饮食,禁面食及面筋之类食品,如果她能够坚持3~6个月后,皮损就会逐渐的消退了。
F. 皮肤瘙痒警惕9种疾病
皮肤瘙痒警惕9种疾病
皮肤瘙痒警惕9种疾病,皮肤瘙痒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导致皮肤瘙痒的原因有很多。有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觉得皮肤瘙痒是一件小事,不会去重视。但是皮肤瘙痒也会引起一些疾病,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皮肤瘙痒警惕9种疾病。
皮肤瘙痒警惕9种疾病1
第一种:疮疥,主要变现为全身上下皮肤奇痒,有时候会伴有皮肤损害,容易被误诊为皮肤瘙痒病,这种疾病蔓延迅速,传染性大,容易造成集体或者家庭传染,所以患病者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其他人员也要做好预防。
第二种:神经性皮炎,得了神经性皮炎以后,皮肤纹理变得特别明显,皮肤伴随剧烈瘙痒的特点,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这种病多与病人的神经、精神状况有明显的关系,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
第三种:荨麻疹,这种病的特征是皮肤剧烈瘙痒,同时会出现一次性的局限性水肿性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粘膜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一般会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第四种:手足藓,主要症状是手和脚的瘙痒,传染性大,可自己传染,也可以传染给他人,是由浅部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匍匐病,多见于儿童和成人,一般会在夏季复发或者加重。
第五种:接触性皮炎,主要是由于皮肤接触外界物质而在接触部位发生炎症的一种反应,主要表现是皮肤瘙痒,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于其病主要是由于接触刺激物质造成的,所以此病在发生以后一定要做好预防。
第六种:湿疹,按皮肤受损情况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它的主要特点是皮肤剧烈瘙痒,且不易治愈,并且容易复发,而现在一些女性的湿疹,则与化妆品有关。
第七种:丘疹性荨麻疹,这种病症多会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身上,可以相互传染,多在春夏秋季发病,主要症状还是剧烈的皮肤瘙痒,这种病症多是由于昆虫叮咬引起的。
第八种:疱疹样皮炎蠢档,这种病多发于中年男性,有时候5岁以下儿童也会有此病症,发病突然,会有全身不适,低热的症状,随后伴随剧烈瘙痒,是一种由谷肢致敏发生的一种免疫性疾病。
第九种:结节性痒疹,这种皮肤病比较少见,伴有皮肤剧痒、结节特征,多发于成年女性,这种病症发展缓慢,可长期不愈。
皮肤瘙痒警惕9种疾病2
1、过敏
过敏是每个人身体都会发生的.皮肤病。对饮食、花粉、尘螨等过敏,触摸某些化学制剂,都有可能引起过敏,从而使皮肤感觉到痒。过敏一般远离过敏源即可恢复。
2、感染性疾病
由于感染真菌、细菌、带哗乱病毒等都会造成皮肤瘙痒的症状,感染性疾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
3、荨麻疹
荨麻疹的特征是皮肤剧烈瘙痒,同时会呈现一次性的局限性水肿性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粘膜引起的过敏性疾病,荨麻疹也是引起皮肤瘙痒重要原因。
4、湿疹
湿疹按皮肤受损状况分为急性、亚急性、缓慢三种,它的主要特点是皮肤剧烈瘙痒,很难治好,并且特别容易复发,多数女性的湿疹发病与化妆品有关。
5、牛皮癣
牛皮芦念癣是由真菌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很难治,还会感染,比方甲癣、股癣、体癣。但你可别因此误会了牛皮癣,牛皮癣尽管也叫癣,却没有感染性,因为牛皮癣不是感染引起的,而是一种本身免疫性疾病,是因为体内的免疫细胞不恰当的反应而形成的缓慢皮肤炎症。
6、疱疹样皮炎,
这种病多发于中年男性,突发性比较强,会有全身不适,低热的症状,随后伴随剧烈瘙痒,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7、疮疥
疮疥主要表现为全身上下皮肤奇痒,有时候会伴有皮肤损害,简单被误诊为皮肤瘙痒病,这种疾病蔓延迅速,感染性大,简单形成集体或许家庭感染,所以患病者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其他人员也要做好预防。
8、中老年人皮肤退化
中老年人因为皮肤萎缩变薄,含水量下降,皮脂腺及汗腺排泄减少,使皮肤失去润滑维护作用而显得枯燥。在冰冷的季节,枯燥的气候又使皮肤粗糙,甚至表皮掉落,使皮内神经末梢更简单受刺激而发痒。老年人身体痒多是这个原因。
9、结节性痒疹
这种皮肤病比较少见,伴有皮肤剧痒、结节特征,多发于成年女人,这种病症发展缓慢,可长期不俞。
皮肤瘙痒警惕9种疾病3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脑水肿和脑肿瘤等疾患,会降低中枢感受器止痒阈值,导致皮肤瘙痒。
2、消化系统疾病
常见的肝胆疾病,包括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因血清和皮肤中胆盐浓度升高,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
3、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亢和甲减病人大约有19%发生皮肤瘙痒。孕妇因怀孕时内分泌紊乱会导致妊娠性瘙痒。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慢性肾炎病人,尤其是进入后期(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和尿素等代谢物无法排出体外,而在体内大量潴留,并随汗液排出体表,故引起全身性顽固瘙痒,其痒难忍。中老年妇女常因月经不调,白带增多,外阴不洁,卵巢病变,或因阴道滴虫和真菌感染而致外阴炎症等,常可发生外阴瘙痒。
5、恶性肿瘤
大多数肿瘤都可因癌细胞和代谢物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胃癌和肝癌初期常全身轻微发痒,随着癌程进展而瘙痒加剧。淋巴系统癌如蕈样肉芽肿、何杰金氏病等都伴有全身性皮肤瘙痒。直肠和结肠癌常表现为肛门瘙痒;各种白血病,肺癌和食道癌等伴有泛发性瘙痒。
G. 同事传染我皮肤病,怎么才能医治好啊
皮肤病的种类: ①皮炎湿疹类;如放射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沙土皮炎;湿疹、疱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淤积性皮炎、稻田皮炎、药物性皮炎、化妆品皮炎 ②病毒感染类:各种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汗疱疹、麻疹、传染性红斑、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样疹、风疹、幼儿急疹、、; ③色素变化及斑痣类: 色素减少性皮肤病,如花斑癣(汗斑)、白色糠疹、白癜风、白化病、斑驳病等; 雀斑、紫癜、黑子、蜘蛛痣、黄褐斑、多形红斑(猫眼疮)、热激红斑、色素痣、太田痣、老年斑、晕痣、粘膜白斑、; ④真菌感染类:癣、灰指甲(甲癣)、手癣(鹅掌风)、猫癣、足癣、桃花癣、曲霉病、着色芽生菌病、隐球菌病、癣菌疹、头癣、体癣(股癣)、脚癣、叠瓦癣、念珠菌病 ⑤皮肤肿瘤类:皮肤血管瘤、鳞状细胞癌、常见皮肤良性肿瘤、老年疣、神经纤维瘤、表皮痣、皮肤鳞状上皮癌、皮角、毛发上皮瘤、皮脂腺腺瘤、黑头刺痣、汗管瘤、皮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皮肤转移性肿瘤、葡萄酒样痣、淋巴管瘤、皮肤骨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雀斑样痣、蕈样霉菌病、皮肤癌、黑色素瘤、皮脂囊肿(粉瘤)、恶组、蕈样肉芽肿、湿疹样癌; ⑥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皮肤黑热病、皮肤阿米巴病、皮肤包虫病、血吸虫病、皮肤肺吸虫病、钩虫皮炎、蜈蚣咬伤、蜘蛛螫伤、虱病、毒鱼刺伤、毒蛇咬伤、跳蚤叮咬、蜱螫伤、匐行疹、皮肤丝虫病、蜂螫伤、蝎螫伤、桑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海蜇皮炎、蚊虫叮咬 ⑦毛发、甲: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咬甲癖 ⑧遗传性皮肤病:色素失禁症、蛇皮癣(鱼鳞病) ⑨其他:酒渣鼻、痤疮、多发性疖肿、、手足脱皮症、老年瘙痒、妊娠皮肤瘙痒、川崎氏病(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足菌肿、无汗症、夏令痒疹、胼胝(老茧)、冻疮、多形性日光疹、褥疮、狐臭、脚臭、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疹、唇炎、粟丘疹(粟粒疹)、皮赘、瘢痕、皮肤枯萎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皮肤病的一般治疗: 1.对于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无全身症状,能自由活动,生活可自理的患者,可适当进行文娱、体育活动,学习有关疾病的护理常识。 2. 一般皮肤病患者给予正常饮食,禁食使皮肤病的病情发展或加重的饮食,如变应性皮肤病需禁食海鲜、蛋类等食物;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禁饮浓茶、酒类、辛辣刺激性食物;光感性皮肤病避免日晒,忌食紫云英、油菜、田螺等;疱疹样皮炎禁用谷胺类食物等。 3.瘙痒症状患者,劝说病人勿搔抓皮损,尽量避免抓搓和热肥皂水烫洗,让病人每周修剪指甲2次。瘙痒严重影响病员睡眠和情绪时,酌情给予抗组胺类或镇静药物。 4.大量渗出、脱屑、结痂等皮肤损害的患者,需用大量外用药治疗,往往易污染衣服和被褥,需及时更换病床与衣服,使患者舒适。 5.过敏体质患者,病房避免放置花草及避免接触易致敏物质。 6.光感性皮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床位不应安排靠近窗口,避免日光直射,否则容易促使病情恶化。 7.若皮肤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药物性皮炎、皮肤肿瘤等,除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外,按内科常规护理,防止并发症。 8.大面积皮损患者,换药需注意无菌操作、室温、保暖,以防并发症,同时要掌握药量浓度,避免全身湿敷或湿敷时间过长,以致药物吸收中毒。 9.换药首先注意清洁创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及创面愈合。化脓感染患者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浸泡;原涂有粉剂的可用温水清洗;糊剂者可用石腊油擦去;口腔、眼、鼻孔周围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耳道分泌物多时可用双氧水清洁。 换药后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及敷药后的舒适程度,同时对换药清除的污物作焚烧或特别处理,用具严格消毒,对传染性皮肤病患者,除以上要求外,行床边隔离护理。 10.性病及其它传染性病人用过的器械、敷料先送消毒后清洗,最后送高压消毒。一般手术病人用过的器械、物品及时清洗、消毒备用。 皮肤病西药: 1、皮肤病内用药物 (1)抗细菌类 (2)抗麻风药 (3)抗病毒药 (4)抗真菌类药 (5)抗疟药 (6)抗组织胺药 (7)激素类药 (8)免疫增加剂 (9)免疫抑制剂 (10)维生素药 (11)碘化钾疗法 (12)封闭疗法 (13)脱敏疗法 2、皮肤病外用药物 (1)清洁剂 (2)保护剂 (3)止痒剂 (4)抗菌剂 (5)抗真菌剂 (6)抗病毒剂 (7)杀虫剂 (8)角质剂促成剂 (9)角质松解剂 (10)收敛剂 (11)腐蚀剂 (12)抗肿瘤剂 (13)遮光剂 (14)脱色剂 (15)外用糖皮质激素 皮肤病中医外治疗法: (1)药线法 (2)药筒拔罐疗法 (3)炙法 (4)熏蒸法 (5)熨法 (6)热烘疗法 (7)滚刺疗法 (8)针刺疗法 (9)穴位注射疗法 (10)砭镰疗法 (11)火针疗法 (12)中药点治疗法 (13)药浴疗法 皮肤病物理疗法 (1)紫外线疗法 (2)光化学疗法 (3)红外线疗法 (4)微波疗法 (5)音频电疗法 (6)电烙疗法 (7)高频电刀疗法 (8)离子喷雾术 (9)浅层X线疗法 (10)冷冻疗法 (11)激光疗法 首先要找医生看是什么类型的皮肤病,再听医生话。^_^
H. 得了疥疮,用了药还是痒,被子,一天一洗,衣服一天一换。我可怎么办
绝大部分的疥疮的治疗是比较简单的,采用有效的外用药膏,结合口服一些止痒药就可以彻底治愈了。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1,避免采用含有γ—666成份的药物。目前市售的治疗疥疮的很多药物含有γ—666成份,有毒!且有致癌的可能!(曾经导致比利时损失数百亿元的“二恶英”事件中的主角“二恶英”既是与γ—666属同类的物质!)所以,应慎用! 2,患了疥疮后应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产生各种后遗症!疥疮本身是非常容易根治的,但由于疥疮患者普遍存在有讳疾忌医的心态,往往延误治疗,因此,很多疥疮患者最终继发顽固的皮炎湿疹病变!众所周知,皮炎在医学上被称为“顽癣”,一般的医生是无能为力彻底根治的。 3,疥疮治疗一定要进行集体治疗!由于疥疮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如果集体中的一个人治愈后,而别的患者还没有治愈,那么,这个人最终还是要被重新传染上疥疮的!即便是99%的患者都治愈了,集体中还有一个人没有治愈,那么,这个集体中的所有人最终还是要被重新传染上疥疮的!因此,疥疮患者一定要进行集体治疗! 4,疥疮治疗一定要一次性彻底治疗,避免断断续续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治疗方式。否则,病情永远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疥疮的分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型疥疮和特异型疥疮 1、结节型疥疮(亦称疥疮结节)男性疥疮患者生殖器及阴囊部位了常见的皮损。通常是在疥疮瘙痒症状出现后2-4周内发生,自身手部接触是主要感染途径。结节从0.25-1.0cm直径大褐色或暗红色硬结,表面有脱屑或结痂。在结节的中心部位若有黑色状痂皮,其下易查到疥虫。结节如发生在龟头部呈现多为红色0.2-0.4cm直径大结节,比其他皮肤部位结节为小。除上述部位容易发生结节性损害之外,在臀部、股部、阴部、腋窝部也偶见孤立的瘙痒性结节。治疗需合并类固醇激素治疗方能较快治愈否则结节可能持数月不愈。 2、脓郊型疥疮俗称“脓疱疥”,顾名思义,这弄疥疮突出表现脓疱,主要分布于手指间,指缝,手掌及手腕内侧,亦可见于臀沟及手壁屈侧。脓疱混在丘疹及血痂之中,疱壁厚不易破,呈圆形、黄豆或绿豆大,其内充满乳黄色脓汁。在脓疱的基底部有红晕炎症反应。发生于双手脓疱疥往往手指、手掌肿胀,不易握拳。本型疥多见于卫生营养条件差者,在解放前的贫苦劳动人民中易患,90年代大城市中已罕见。 3、结痂角化型疥疮亦名结痂型疥疮(Crusted scabies)或角化过度型疥疮(Hyperkeratotic scabies)或键冲挪威疥(Norwegian scabies)。 本型疥疮临床表现不同于一般疥疮,初起多在手族亮孙掌足后部位及指趾间呈角化过度结痂性皮损。甲廓也遭受侵犯,引起甲变形,表面污秽,失去光泽,甲板增厚。指尖肿胀,甲边缘有银屑病样鳞屑在面部及头发区有堆集的鳞屑及结痂,在易压迫部位如臀部、肘后,兆链手掌、足跖等部位发生明显的角化脱屑性皮损。 其他部位多是播散性红斑丘疹和痂皮,甚至有的皮损类似毛囊角化症表现,痒感常轻微不著。 本型疥疮发生的原因,已基本确认与疥虫寄生的宿主免疫缺陷,营养不良或精神病人中行天性伸舌样白痴有关,如90年代以来报道发生于AIDS病人。肾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T-细胞淋巴瘤患者,皆可并发此型疥疮。日本学者松井(1977年)报道在日本某精神病院病房内住24名患者,其中22人感染此型疥疮,因此他认为严重精神障碍或生理缺陷者易患此型疥疮。本型疥疮的结痂中非常容易发现疥虫,易于确诊,但治疗仅用来疥剂效果不佳。 4、水疱型疥疮(ullous scabies)本型疥疮是以水疱、丘郊疹脉搏在疹为主要表现,临床上非常类似疱疹样皮炎,著者于80年代初在北京见到一例被误诊为“疱疹样皮炎”的男性19岁患者。伴有轻度痴呆。 本型临床表现全身泛发小水疱、丘疱疹、丘疹及结痂,四肢躯干搔痕累累,条形色素沉着。阴囊、阴式及臀部有小结节。瘙痒著明。手背指间及下腿,皆发生上述皮疹,但疱疹样皮炎分布与上述部位不同。在儿童出现大疱性皮疹比较多见,多分布于手足及股部。这也是儿童疥疮一个特征。 本型疥疮的发生机制,疥虫寄生在表皮内,其溶解性分泌物或排泄物,刺激B细胞产生抗基底膜带抗体,于是水疱发生于基底膜之上,是自身免疫的结果。 5、类似角化性皮肤病疥疮本型疥疮很罕见,临床上已有报道类似二咱皮肤病的疥疮。 (1)类似Darier病:Anolik和Rudolph于1976年报道1例肾移超速中层得于下腹、股、腹股沟和腋部有许多点状毛囊性及毛囊周围棕色结痂性丘疹,其后发展到颈、身后和肩部,且融合成大片结痂性斑片,其皮疹特点及分布区域,非常类似Darier病。 (2)类似光线性角化症(Actinic keratosis):Venning和Millard于1992年报道一例肾移植患者,曾经犯过4次不同临床症状的疥疮,其中有一次发生光敏性皮肤病,分布面颊、上唇及耳廓部位,光感性脱屑 性红斑。经活体组织切片检查,发现疥虫而确诊。 6、其他类型疥疮临床表现类似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Wolf等1985年)、类似红皮症(Erythroderma)(Egawa等1992年),类似湿疹表现皆属个案病例报道,记载于此,供临床医师诊治类似病例参考。 述疥疮皆属于人与人之间互相感染的传染性皮肤病。即属于人类疥疮,还有一种疥疮是动物与动之间互相感染的疥疮,偶亦感染人,属于动物疥疮。 动物疥疮:有些疥螨侵犯多种家畜,如免、猫、狗、羊、猪、马、骆驼及家禽等,饲养人员与这些患疥的动物密切接触时,易被感染。被感染者的症状轻微,病程比较短,因为动物疥螨不在人体上繁殖及寄生,更不会致成人员传染及流行。被感染的动物主要病损在头、耳及面部,有脱毛结痂。 【怎样做到预防疥疮】 1.注意个人卫生,对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要用开水烫洗灭虫,如不能烫洗者,一定要放置于阳光下曝晒1周以上再用。 2.杜绝不洁性交。 3.出差住店要勤洗澡,注意换床单。
I. 疱疹怎么引起的
主要是病毒引起的,属于病毒性疾病。生殖器疱疹的危害大,易传染家庭及其社会其他人,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直接性接触传染:通过与生殖器疱疹患者的性接触传染,包括性生活、热烈的接吻、体肤接触的拥抱。生殖器部位的皮肤粘膜菲薄,血管丰富,性生活时处于极度充血状态,性生活摩擦可造成细微的损伤,为生殖器疱疹病毒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2)间接接触传染:凡是生殖器疱疹患者使用过的衣服、被褥、马桶和浴巾等均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污染而带上生殖器疱疹病毒,与生殖器疱疹病人密切生活在一起的健康人,当轻微的伤口接触到这些沾有病毒的物品时,就容易感染上。
3)胎盘传染:患生殖器疱疹的孕妇可通过胎盘而使胎儿传染生殖器疱疹。孕妇患有生殖器疱疹,未经及时发现和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生殖器疱疹病毒可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染给胎儿,使胎儿感染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的治疗医院。。郑州警备区医院唯一的按照国家三甲标准建设的大型性病医院。
4)血源性传染:有些在潜伏期的生殖器疱疹患者,体内虽感染有疱疹病毒但可以无临床表现,健康者或其他各种疾病的病人输入了由他们提供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可以使受血者感染生殖器疱疹。
5)产道传染:当胎儿通过感染有生殖器疱疹的产道时,产道部位的生殖器疱疹病毒可通过产道感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感染生殖器疱疹而发病。
J. k1是颗粒细胞的简称
k1是颗粒细胞的简称?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 9 /L。
儿童:(5-12)×10 9 /L。
新生儿:(15-20)×10 9 /L。
■ 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 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并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 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 9 /L, 百分数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 9 /L,百分数0.5%-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 9 /L,百分数0%-1%。
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 9 /L,百分数20%-40%。
单核细胞绝对值(0.12-0.8)×10 9 /L,百分数3%-8%。
■ 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计数可>10.0×109 /L;重度感染计数可>20.0 ×109 /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4)生理性参见“白细胞增多”。
■ 中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中毒损伤: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等。
(3)用药:抗肿瘤药、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精神病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2)用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或淋巴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
(2)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
■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2)用药:见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等。
■ 淋巴细胞增多
(1)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2)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此外,也可见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期。
■ 淋巴细胞减少
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各种原因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淋巴细胞也可相对减少。
■ 单核细胞增多
(1)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
(2)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3)其他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 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参考值:
男性: (4.0-5.5)×10 12 /L。
女性: (3.5-5.0)×10 12 /L。
新生儿: (6.0-7.0)×10 12 /L。
■ 红细胞增多
(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排尿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2)绝对性增多:见于①生理性增多,如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儿、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 12 /L。
■ 红细胞减少
(1)造血物质缺乏: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而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维生素等造血物质不足,或蛋白质、铜、维生素C不足均可致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线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等。
(4)继发性贫血如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等。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