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肉鸡饲养阶段如何划分
商品肉鸡饲养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各有不同的优缺点。
(1)地面平养:就是在山帆地面上铺一层垫料,大约5~10厘米,然后在上面养肉鸡。垫料材料最好是刨花,在农村可用稻壳、麦秸或树叶杂草等,好的垫料应是吸水又透气。地面平养肉鸡必须铺垫料,绝不可像蛋鸡一样直接养在地面上。因为肉鸡生性好静不好动,吃饱喝足后原地卧下睡觉休息,不用垫料后果是:出栏时患胸囊肿、腿病、脚垫炎的鸡明显增多,降低了屠体等级,造成分割鸡产品大量废弃。地面垫料平养适合肉鸡特性,产品合理率高,但需较大的饲养面积,每个饲养周期结束后垫料的清除更新费工费时,并由于鸡群与粪便长期接触,使鸡只橡唯前易患疫病,球虫病便是最典型例子。但有一点要说明,目前世界上肉鸡业发达国家,几乎都以地面垫料平养为主。
(2)网上平养:就是在各种网面上,如铁网、木板网、塑料网、竹竿网等上养肉鸡。它最大优点是鸡只与粪便脱离,使很多通过粪便传染的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可对粪便进行观察。同时也提高饲养密度10%~15%。但它致命弱点是胸囊肿、腿病发生率高。所以网上平养不是太普遍,现有一种适合中小规模养殖户(每批出栏3000只以下)的分段饲养法,可在前期采用网上平养,在第30个问答中将介绍分段饲养。
(3)笼养:多层网上平养就是笼养。在蛋鸡业中笼养极为普遍,肉鸡业虽有多年探索研究,但目前大规模肉鸡饲养中笼养鲜见,原因同网上平养相同。笼养的明显优势是,饲养密度更大,占地面积更省,鸡群易于观察与饲养管理,但需资金投入量大。很多中小养殖户在分段饲养中,前期采用笼养,后期改为垫料平养,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确定饲养方式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建议新养殖户一开始从地面垫料平养入手,积累一定饲养经验和资金后,逐梁清步过渡到分段饲养,即前期网上平养或笼养,后期地面垫料平养。
❷ 肉鸡舍内干燥,烂脚掌怎么回事
肉鸡脚病的原因分析 肉鸡脚病的防治措施
肉鸡腿部健康是肉鸡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基本条件,也是家禽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生产中, 各种因素导致的腿部疾病给家禽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患腿病的鸡只由于不能正常采食、饮水,导致其生长受阻、免疫力下降、生产性能降低、胴体品质下降, 另外临床用药和淘汰亦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因此,保障肉鸡腿部健康、防止腿部疾病必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鸡脚病的原因分析 肉鸡脚病的防治措施。
1、原因
遗传因素。肉鸡腿病与一种主要的性连锁隐性基因有关,经过不断的繁育与培养,可分别得到腿病发生率高和低的品系,更说明了腿部与遗传因素相关。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公鸡的发病率要高于母鸡,并且发病率与品种和日龄有一定的关系。
传染性疾病因素。当肉鸡患有一些传染性疾病后会表现为腿部患病,如非典型的新城疫,病鸡会出现步态不稳,跛行或者麻痹的症状;神经型的马立克氏病会侵害鸡的坐骨神经丛,而引起一肢或者两肢麻痹;当发生病毒性关节炎时,又可称为腱鞘炎,多发生于4-7周龄的肉鸡,病鸡的患肢不能伸张,无力负重,跗关节肿胀;当患有传染性滑膜炎时,病鸡的关节肿大,跛行,喜卧,行走呈八字步,甚至不能行走;当发生霍乱时,尤其是慢性禽霍乱时,关节部位被病菌侵害后,会发生肿胀、化脓,而出现跛行;葡萄球菌病是一种多病型传染病,大多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病鸡关节肿大,不能站立,跛行,严重时会由于股骨头坏死,而易发生骨折;另外,当鸡患有寄生虫病后,会造成运动困难,趾骨坏死。
日粮因素。日粮因素是引起肉鸡腿病的主要因素,饲喂肉鸡高能、高蛋白日粮后会使雏鸡的生长速度加快,饲料转化率提高,但是腿病的发生率也明显的提高,就是由于饲喂过多高蛋白饲料会导致关节型痛风;钙磷的含量与比例会影响到肉鸡骨骼的发育,如果缺乏或者比例不调会导致肉鸡患有软骨症、骨质疏松症等;日粮中的电解质平衡也是腿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日粮中氯化铵含量过高时会发生代谢酸中毒,使腿部的发病率提高,而增加日粮中的含量则会使发病率降低;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锰的缺乏会导致肉鸡的胫骨关节增大,行走困难,缺锌时则表现为运动失调,硒缺乏则会导致维生素E的吸收受阻,从而使肉鸡脑软化,表现为腿病;维生素D缺乏时肉鸡会患有佝偻病和软骨症,维生素B族缺乏时也会导致腿病发生;另外,当肉鸡采食过量霉变饲料,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后,也会导致腿部患病。
管理因素。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到位而引起肉鸡发生机械性骨折,或者发生外伤后引起炎症等。或者是由于在保健或者治疗时用药不当,引起药物中毒,也会表现为腿病。养殖环境不良、温度过高时会促使笼养肉鸡骨骼发育不良、变形,鸡舍的空气质量较差,会导致肉鸡中毒,也会引起腿病。肉鸡舍的光照不合理也是诱发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防治
当肉鸡发生腿病时不能轻易的得出结论,要根据饲养管理与养殖环境条件、日粮的营养水平、肉鸡的品种、以及疾病的诊断等,从多方面人手来进行综合的诊断,这样才可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才可有效的减少肉鸡腿病的发病率。
首先在养殖前要注意选择优良的品种,经过长期的培育与筛选,目前存在一些优良的品种,可减少在养殖过程中发生腿病的几率。在养殖过程中要给肉鸡提供适宜的营养,要注意并不是高营养的日粮就对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有利,要根据肉鸡实际的营养需求提供适宜的营养。在肉鸡养殖的前期,要保证鸡骨骼的发育,防止体内脂肪大量蓄积,在5周龄后,则可提高育肥的强度。在提供饲料时,要保证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均衡,尤其要注意肉鸡骨骼发育所需的矿物质,如钙、磷、锰、锌等,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E等。同时还要保证日粮中的电解质平衡,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
加强肉鸡的饲养管理工作。防止肉鸡发生外伤,为了避免肉鸡腿部受伤,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注意严禁舍内有尖利的物品,要及时的清理舍内杂物,勤换垫料以保持垫料疏散松软,在工作操作的过程中,如人工授精、免疫接种、治疗时需要抓鸡时要同时抓住鸡的双腿。当有鸡腿部发生外伤时要及时的处理、治疗,以免感染病菌引起腿部疾病。给肉鸡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鸡舍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加大通风换气的力度,控制适宜的饲养密度,减少应激的发生。
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因一些传染性疾病是诱发肉鸡发生腿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进行科学免疫。加强环境的消毒工作,以杀灭病原菌,减少疾病的发生。定期对全群进行驱虫工作,以免鸡群患寄生虫病。如果发现鸡患病要及时的隔离,并正确诊断,确诊后要进行对症治疗,同时精心的管理,以避免病情恶化,造成严重的损失。
3.2.jpg
鸡腿脚病的原因分析
在现代养鸡业中,鸡腿脚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已成为困扰养鸡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目前,一些养鸡场(户)对鸡腿脚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往往不予重视,极易引起误诊、错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根据笔者的多年临诊实践和众多同行的临床经验,现将养鸡生产中鸡常见腿脚病的发生原因及类似症状归纳如下。
1、与营养有关的腿脚病
1.1 维生素缺乏症
1.1.1 维生素B1缺乏 雏鸡常突然发病,初期羽毛粗糙,脚软弱无力,后仰坐地,继而腿、翅、颈部痉挛,病鸡以飞节和尾部着地,头向后仰,呈“观星”姿势。有时倒地侧卧,头向后仰。成年鸡发病较慢,步态不稳,进行性瘫痪。
1.1.2 维生素B2缺乏 以14~30日龄的雏鸡多发。病鸡脚趾向内弯曲,中趾尤为明显,两腿不能站立,以飞节着地。当勉强以飞节移动时,常展开双翅以维持身体平衡。
1.1.3 维生素D缺乏 雏鸡较易发生佝偻病,表现骨发育不全,尤以脚骨和肋骨最为突出。常见骨弯曲无力、骨折、骨端软骨部膨大等。产蛋鸡胸骨变软,脚、翼易折断,有时脚麻痹而形似企鹅状。
1.1.4 维生素E缺乏 病雏头向下挛缩或向一侧扭转,也有的头向后仰。步态不稳,时而向前或向侧面冲去,呈“醉酒”样。两腿阵发性痉挛抽筋,不完全麻痹。
1.1.5 胆碱缺乏 生长缓慢,跗关节肿大,脚弯向旁边,胫骨、趾骨关节变平,跖骨短粗、扭转,同时肝脏发生脂肪变性。
1.1.6 生物素缺乏 皮肤炎,在脚掌有裂痕和出血,嘴角周围出现痂皮。有时发生轻度骨短粗。
1.1.7 烟酸缺乏 骨短粗,跗关节肿大,脚呈弓状,腿弯曲,皮肤炎。
1.2 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失衡
1.2.1 Ca、P缺乏及比例失调 雏鸡发生佝偻病,表现生长发育不良。两腿无力,步态不稳,腿骨变脆易折断,趾变软易弯曲,肋骨呈串珠状,胸骨呈S形。
1.2.2 锰缺乏 引发骨短粗病,其特征是胫跖关节肿大,胫骨远端和跖骨近端发生扭转或弯曲,最后腓肠肌腱从其踝部滑脱下来。
1.2.3 硒缺乏 常与维生素E缺乏同时出现,病雏表现全身软弱无力,羽毛松乱,翅下垂,腿麻痹而卧地不起。
1.2.4 锌缺乏 生长缓慢,跗关节肿大,皮肤呈鳞片状。
1.3 高蛋白 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尤其是赖氨酸含量过高,可诱发鸡腿脚病的发生。病鸡呆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困难而跛行,严重者瘫痪。
2、与疾病有关的腿脚病
2.1 葡萄球菌病 关节炎型多见于较大的青年鸡和成年鸡,病鸡蹲伏、跛行、侧卧或瘫痪。足、翅关节发炎肿胀,尤以跗、趾关节肿大明显。有时可见趾瘤,脚底肿胀。
2.2 慢性巴氏杆菌病 病变常局限在身体的某部位,如一侧或两侧肉髯肿大;鼻流黏液,鼻窦肿大,喉部蓄积分泌物;关节炎,关节肿胀、化脓,跛行等。
2.3 传染性滑膜炎 病菌主要侵害胫、跖关节和足垫的滑膜。严重时可蔓延到其他关节的滑膜,引发渗出性滑膜炎、滑膜囊炎及腱鞘炎。病鸡行走困难、跛行,步态呈“八”字或踩高跷状。关节肿大变形,胸前出现大水疱。
2.4 绿脓杆菌病 体温升高,运动失调,阵颤,卧地不起,跗关节肿大,病雏腿部和腹部皮肤呈绿色,脚爪化脓性溃疡,形成结痂,剥去痂片可见绿色脓球。
2.5 曲霉菌病 雏鸡常呈急性暴发,发病率高,死亡率在1%-50%。少数病鸡由于病原侵害脑组织,引起共济失调、角弓反张、腿脚麻痹等神经症状。
2.6 鸡螨 有时可引起皮肤发炎,增生粗糙。炎性渗出物干涸后形成灰白色或灰黄色结痂,脚肿大,外观似涂石灰样,俗为“石灰脚病”。时间久可发生关节炎,趾骨坏死,行走困难。
2.7 新城疫 病程长者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性肌肉运动不协调(特别是腿部和头部肌肉),头颈歪向一侧,或向后背屈。有时病鸡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做圆圈运动,或向后倒退;有时翅膀麻痹,后肢瘫痪而不能站立。
2.8 马立克氏病 神经型多发生不全或完全麻痹,两腿一前一后呈劈叉姿势,头颈歪斜或下垂。坐骨神经变成黄色或灰色,有时水肿,呈局部或弥漫性变粗。
2.9 病毒性关节炎 多发于肉鸡,以关节炎、腱鞘炎和腓肠肌破裂为特征。病鸡初期步态稍异常,逐渐发展为跛行,喜坐在跗关节上,驱赶时才会移动。跗关节肿胀不能活动,患肢无法伸张,不敢负重。病程稍长时,出现典型的蹒跚步态,患肢多向外扭转,发育不良。2.10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 病雏呈现步态异常,两侧性运动失调或不完全麻痹等。有时羽毛松弛,头颈呈神经性阵颤,受惊时摇摆移动、蹲下甚至躺倒。有时呈犬坐姿势,以跗关节和胫骨支持身体走动。随病程发展,腿部肌肉麻痹,以致不能行走,完全瘫痪。
2.11 中毒性疾病 如食盐、尿素、痢特灵、煤气、亚硒酸钠、聚醚类抗球虫药等中毒时,也易引起神经性腿脚病变,应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在鸡患链球菌病和传染性囊病时,有时会出现步态不稳、跛行、头部阵颤或瘫痪等症状。
3、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的腿脚病
常因垫料潮湿板结,饲养密度过大,前期低温受冷,应激因素惊群,网底粗糙坚硬,以及板条间隙距离不合理等,引起肉鸡的趾爪变形,脚垫损伤。
由遗传因子引起的骨骼变形,以纯种鸡、杂交种鸡多发,也可能因先天性甲状腺机能障碍所致。
总之,鸡腿脚病的发病原因极其复杂,应十分重视并细心鉴别,特别是传染病引起的腿脚病,需根据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❸ 肉鸡关节肿胀有水泡怎么回事
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
临床症状病鸡一侧或两侧腿关节上方肿大,约为正常的1-2倍。肿胀部羽毛容易脱键旁落,拔去羽毛,可见皮肤颜色灰暗,失去光泽,有陈旧伤痕,皮肤表面有一个个灰色的小突起。鸡体温度闷闹升高,个别鸡出现趾瘤、脚垫,关节畸形、跛行、蹲伏、行走不便,难于跳上栖架或接近料槽、饮水器,逐渐消瘦衰竭而致死亡或淘汰蚂亮罩。
❹ 如何防治肉鸡葡萄球菌病
鸡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30~80日龄笼养和网养肉鸡最易感染。
腿部肿胀,皮肤发紫
症状:
(1)葡萄球菌败血症:病鸡鸡冠苍白,胸、翅和腿部皮下有出血点;肌肉特别是胸肌广泛出血。腺胃乳头出血。
(2)浮肿性皮炎:皮肤蓝紫发黑,流出紫红色或茶绿色腥臭液体。
(3)胸部皮下囊状水肿。粗尺
(4)脚垫、脚趾及周围组织形成球形肿大。
(5)关节炎岩雹高。
(6)脐炎:雏鸡腹部膨大,脐口恶臭;卵黄囊较大,卵黄发暗。
防治:
(1)预防:做好种蛋、孵化室和鸡舍清洗消毒,减少外伤。
(2)治疗:发病鸡群可用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由于葡萄球菌极易产生耐药性,最好事先进行药敏试验,注意科学用药。发病严重的地区,可使用葡萄球菌自家苗进行预肆早防免疫。
❺ 常见的肉鸡缺乏症有哪些如何防治
肉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丰富、全价的营养,任何一种物质的缺少都会导致鸡生长发育受阻。缺乏症的原因,可能是该物质本身的缺乏,也可能是另一种营养的缺乏导致该物质的吸收、代谢障碍。一般来讲,现代肉鸡饲养,鸡只通过采食全价饲料、合理饮水就能保证其营养需要,然而如果饲料品质低劣、饲料贮存不当或鸡只患病等原因,常可导致鸡只出现以下几种缺乏症:
(1)维生素A缺乏症:表现病鸡消瘦,喙和小腿部皮肤黄色消褪。典型的眼部症状是流泪、眼睑内有干酪样物积聚,角膜混浊不透明。角膜软化或失明。口黏膜有白色小结节或覆有豆腐渣样薄膜,剥离后无出血现象。
(2)维生素B3缺乏症:表现为特征性皮炎;病鸡头部羽毛脱落,头部、趾间和脚底皮肤发炎,外层皮肤有脱落现象,并产生裂隙,行走困难,有时可见脚部皮肤角化,有的形成疣状隆生物。幼鸡羽毛生长松乱,口角、肛门有痂皮,口内有脓样物质。
(3)胆碱缺乏症:雏鸡缺乏胆碱时,生长缓慢,易患软骨短粗病及腱滑脱,与缺锰相似。
(4)锰缺乏症:表现骨短粗,腱滑脱,运动失调,站立不稳及其他神经症状。骨短粗但并不变软,是区别于佝偻病的特征。
(5)其他如钙、磷、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等缺乏症的鉴别诊断见前几个问题。
防治措施:
①对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症,可立即使用多维葡萄糖按每500千克水加150~250g的用量给鸡只饮水,或用肉鸡多种维生素、含硒微量元素等按500千克料加250~500克的比例拌料。
②有条件的养殖户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
a.对维生素A缺乏症,应用10~20倍正常量治疗,或投服鱼肝油,每只每天1~2毫升。对大群可用0.2~0.5万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拌入每千克饲料给药;或补充含有抗氧剂的高含量维生素A1.1万国际单位的饲用油。短期内大剂量补充维生素A对急性病例有效。但对慢性病无效,要注意过量使用可引起中毒。
b.对于维生素B3缺乏症,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片,按每千克饲料补充10~20毫克泛酸钙有防治效果。
c.为防止胆碱缺乏,可在每千克饲料中加0.5克氯化胆碱,对生长有显著效果。
d.严重的锰缺乏症发病后用硫酸锰10克,氯化胆碱50克,多维素20克混于50千克饲料中喂服。无硫酸锰时,可在饮水中加万分之二的高锰酸钾,连用2天,停2天后再连用2天。
❻ 什么原因导致肉鸡脚垫皮炎的发生
病毒疾病
(1)、新城疫。病鸡腿翅麻痹、跛行、站立不稳,头向后仰或向一侧扭转,有的单腿麻痹以跖部着地,有的两腿均麻痹。
(2)、传染性脑脊椎脊髓炎。
❼ 肉鸡养殖全过程
一般唯桐雏鸡在1月龄左右开始放养,应注意:
(1)初放养头几天,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等,以防应激。
(2)棚舍附近需放置若干饮水器补充饮水,应勤换水。
(3)坚持放养定人,喂料定时、定点的日常管理。
(4)勤观察,注意鸡粪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病弱鸡,并隔离观察和治疗。
(5)刮风下雨天气停止放养。
(6)适时补饲。根据不同季节和鸡的觅食情况确定补饲次数和时间,一般每日补饲1至2次。
搞好环境卫生,严格防疫:(1)做好主要疫病的免疫工作。(2)每天清除舍内外粪便。(3)对鸡粪、污物、病死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4)定期用20%石灰乳、百毒杀、氯毒杀、消毒威等对鸡舍及场地周围进行彻底消毒、勤换垫料。还应用药灭蚊、灭蝇、灭鼠等。
肉鸡圈养管理目的:预防病原微生物侵入鸡舍。
鸡舍选址与建筑最好将鸡舍建筑在隔离条件好的区域,离最近的畜牧场或其他可能的污染源至少1.6公里以外。
鸡舍应避离可能运送禽畜的公路。鸡场周围使用栅栏以避免不必要的来访者。检测水源中的矿物质、细菌及化学物质的含量。
商品代肉鸡鸡舍的设计和建造应防止野鸟及动物进入舍内。所有开口处都应用孔径2厘米的镀塑铁丝网加以封闭。地基和地面最好采用混凝土结构,防止啮齿动物打洞钻入鸡舍。
·所有鸡舍周围要清理和平整出15米的区域以便迅速便捷地清除杂草。
防止人类传播疾病,鸡场所有入信枣口处都应加锁并设有“不准入内”和“谢绝参观”等标志,以限制来访人员。
·若管理人员一天之内需走访多个鸡场(一个以上),最好先走访最年轻的鸡群。一定要最后走访有疾病问题的鸡群。
所有进入鸡场的人员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程序。所有进出场内的工作人员及来访人员都必须沐浴并更换干净的工作服,这是避免场与场之间交叉感染最好的方法之一。若条件不允许,所有工作人员和来访人员到达鸡场时,应更换干净的一次性工作服和靴子。
来访人员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姓名、单位、来访目的、来本场之前到过哪个场,再准备走访哪个场。
进出每一栋鸡舍时,所有工作人员和来访人员必须清洗、消毒双手和工作靴。
防止动物传播疾病,无论何时,鸡场应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同一鸡舍不同年龄的鸡群将为病原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鸡群间的空舍时间有利于减少场内污染源。空舍时间是指清洁/消毒程序完成之后至下批鸡群到场的间隔时间。建议最短的空舍时间为2周。
·鸡舍周围15米之内不应有任何植物杂草,为啮齿类、野生动物制造空场地。
·整理收集起场区内所有的设备、建滑山拆筑材料和垃圾,以减少啮齿类、野生动物的隐藏地。
随时清除散落的饲料。
装袋贮存用于垫料材料的刨花和稻壳,或放置于储藏室/仓。
所有鸡舍应杜绝野鸟。实施有效的控制鼠类的程序。诱饵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需连续不断地实施
(7)肉鸡脚垫皮炎扩展阅读
肉鸡养殖高密度开食,这种开食要做到以下几点:
1、料代全部铺上做为开食布。【那小鸡拉上面怎么办?胎粪不用去管他】
2、使真空小饮水器、防止饮水器洒水。饮水器洒水不能洒料代上的,用最小的直空饮水器。前十个小时、配合水线用若网不平洒水的话。饮水器放的地方别铺料代
3、使用35%的湿拌料(百分之三十五湿拌料可以理解为饲料抓到手上攥成团 放开松散其实就是一百斤料中加水25斤左右。因为料本身12-14%的水份)
4、每1个小时洒一次(首次按2克拌湿料。以后每2两小时拌一次、每次一克、前十个小时约7一9克)。
高密度开食的作用:1-诱食,2-用最合适的方法建立肠道菌群平衡,3-排除胎粪,4-更小程度的减小新环境应激,5-保温,6-更加有效地提高均匀度
高密度开食效果验证办法是:十个小时后抽查饱食率,期间要适时轰赶鸡群刺激其采食,最大限度让其吃饱喝好。
高密度开食:是指按每平方米75一80只绑的育雏栏进行开水开食工作,水料要同时上、并在鸡入舍前做好。高密度开食便于鸡只及时学会吃料饮水利于雏鸡互相学习提前教会10%的笨鸡, 便于提供相对统一的温度 ,便于饲养员的管理 4.减少环境应激,
肉鸡笼养管理技术
笼养密度0.7M*0.7M一般养殖为7-8只
由于每个笼子之间鸡的数量比网养少,疾病的控制比较好控制
育雏期温度35度左右,观察鸡的张嘴情况,百分之50的张嘴率较合适
由于密度过大,中期注意通风问题。
育肥期,加大通风,温度控制在28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