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对照性皮炎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对照性皮炎

发布时间: 2023-03-21 01:38:53

皮炎怎么治疗

皮炎经常发生在暴露的部位,症状轻时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有的知针尖大小密集丘疹回,严重的话出现答大片糜烂渗液,感觉痒痛。
导致皮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不良生活习惯、紫外线的长时间照射等。出现了皮炎的病症,患者要及时去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合和自己的治疗方法。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

第一章 真菌性皮肤病

白秃疮(白癣)、肥疮(黄癣)、赤秃(脓癣)、圆癣(体.股癣)、鹅掌风(手癣、慢性手部湿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脚湿气(脚癣)、灰指(趾)甲(甲真菌病);紫白癜风(花斑癣)、丹癣(红癣)

真菌性皮肤病

头癣:秃疮、肥疮、白秃疮、癞痢头、白癞痢、蛀发癣

手癣:鹅掌风

足癣:臭田螺、田螺疮、烂脚丫、脚湿气

甲癣:灰指甲、鸡爪甲

体癣:圆癣、金钱癣、钱癣

股癣:阴癣

花斑癣:紫白癜风、汗斑

叠瓦癣:刀癣

癣菌疹:脚气疮

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雪口

第二章 球菌性皮肤病

黄水疮(脓疱疮)、脓窠疮(深脓疱疮)、发际疮(毛囊炎)、项后肉龟疮(颈部硬结性毛囊炎)、火珠疮(秃发性毛囊炎)、时毒暑疖(单纯性毛囊炎)、疖(疖与疖病)、热疖(假性疖肿)、脑疽(项后痈)、面发毒(面部脓皮病)、羊胡疮(须疮)、蜂窝组织炎、丹毒(含赤游丹、抱头火丹、流火)、漏腋/腋痈(化浓性汗腺炎)、暑疖(多发性汗腺脓肿)、沿瓜疔(甲沟炎)、蝼蛄疖(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第三章  杆菌性皮肤病 

疠风(麻风)、鸦口陷疮/流皮漏(寻常狼疮)、瘰疠(颈淋巴结核)、颜面雀啄形血风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丘疹性坏死性皮肤结核、腓湍疽(硬红斑)、阴蚀(急性女阴溃疡)、类丹毒、疫疔(皮肤炭疽)、虫番蛇疬(瘰疬性皮肤结核)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脓庖疮:黄水疮、滴脓疮、脓窠疮

疖 :疖、暑疖、热疖、疖毒、坐板疮

麻风病:麻风、大麻风、大风、疠风

丹毒:丹毒、赤丹、抱头火丹、流火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流皮漏、颜面雀啄

硬红斑:腓肠发

毛囊炎:发际疮〔头后部〕、疖毒

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炎:蝼蛄串、蟮拱头

坏疽性脓皮病:蛐蜒疮、蚯蚓瘘

痈:痈、有头疽

寻常性狼疮:流皮漏

皮肤炭疽:疫疔、鱼脐疔

类丹毒:类火丹、类赤丹

红癣、丹癣

瘰疬性皮肤结核:蟠蛇疬、鼠瘘

第四章  病毒性皮肤病

热疮/热气疮(单纯疱疹)、蛇串疮(带状疱疹)、水痘(中西同名)、千日疮(寻常疣)、扁猴(扁平疣)、鼠乳(传染性软疣)、麻疹(中西同名)、奶麻(幼儿急疹)、风痧(风疹)、手-足-口病、传染性红斑、副猩红热、挤奶员结节、线瘊(丝状疣)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緾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火带疮

风疹:风痧

水痘:水痘、水花、水疮

寻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疮、疣疮、刺瘊

传染性软疣:鼠乳

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

单纯疱疹:热疮、热气疮、火燎疮

扁平疣:扁瘊

疱疹样湿疹:痘风庖

幼儿急疹:小儿发痧

传染性红斑:丹痧

第五章 动物性皮肤病  疳疮(疥疮)、鸡癞毒(螨皮炎,含沙螨、鼠螨、禽螨)、刺胞皮炎、隐翅虫皮炎、蠓, 白蛉叮咬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粪毒(钩虫皮炎)、鸭怪(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蚤病、蜂. 蜈蚣. 蝎螫伤、囊虫病(或皮肤猪囊虫病)、皮下蝇疽病、丝虫病、蛲虫病

寄生虫及昆虫性皮肤病

疥疮:干疥、湿疥

虫咬皮炎:毒虫咬伤

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鸭怪、鸭屎风

蛲虫病:谷道痒

钩虫皮炎:类毒块

隐刺虫皮炎:虫毒疮

第六章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 

接触性皮炎、湿疮(湿疹)、月蚀疮(耳后间隙性湿疹)、湿毒疮(淤积性湿疹)、四弯风(遗传过敏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串皮风毒(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走皮趋疮(头部脂溢性湿疹)、粉花疮(化妆皮炎)、泥螺毒(泥螺日光性皮炎)、沥青疮(沥青皮炎)、脐湿疮(脐部湿疹)、窝疮(手足湿疹)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湿疹: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部湿疹)、乳头风(乳房湿疹)、绣球风(阴囊湿疹)、四弯风(肘、腘窝湿疹)、蜗疮(手部湿疹)、阴湿疮(外阴湿疹)

婴儿湿疹:奶癣、胎敛疮

荨麻疹:瘾疹、鬼纹疙瘩

丘疹性荨麻疹;、水疥、水疱湿疡、细皮风疹

接触性皮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

药物性皮炎:中药毒

尿布皮炎:湮尻疮

水田皮炎:水渍疮

第七章 职业性皮肤病

工业性皮肤病、农业性皮肤病(含稻田皮炎.麦收皮炎.农药皮炎等)、其它职业性皮肤病(含油彩皮炎 漆过敏皮炎等)

第八章 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

瘾疹(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水疥/土风疮(丘疹性荨麻疹)、赤白游风(血管性水肿)、色素性荨麻疹

皮肤血管性皮肤病

结节性红斑:瓜藤緾、梅核丹

过敏性紫癜:葡萄疫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血风疮、血疳

红斑性肢痛症:血痹、湿热羁绊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第九章 药毒(药疹)

第十章 瘙痒性皮肤病 

风瘙痒(瘙痒症)、摄领疮(神经性皮炎)、粟疮(痒疹)、顽湿结聚(结节性痒疹)、妊娠性痒疹、皮痛、人工皮炎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摄领疮、顽癣

皮肤瘙痒症:痒风、血风疮、风瘙痒、阴痒(外阴瘙痒)、逸风疮(老年瘙痒)

痒疹:粟疮

结节性痒疹:马疥、顽湿聚结

第十一章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猫眼疮(多形性红斑)、毒性红斑  附:酒红斑、环状或图状红斑、口周红变病、口周皮炎、慢性移行性红斑、急性热病性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性皮病、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月经疹、白匕(银屑病)、副银屑病、风热疮(玫瑰糠疹)、紫癜风(扁平苔癣)、剥脱性皮炎、脱屑性红皮症、线状苔癣、光泽苔癣、硬化萎缩性苔癣、进行性指掌角皮症、虫斑(单纯糠疹)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银屑病:白疕、松皮癣、干癣、蛇风

玫瑰糠疹:风热疮、母子癣、血疳

多形红斑:猫眼疮、血风疮、雁疮

毛发红糠疹:狐尿刺

掌跖角化病:手足发胝

扁平苔藓:紫癜风

汗管角化症:鸟啄疮

剥脱性皮炎:胎赤、溻皮疮

连圈状秕糠疹:远山

第十二章 物理性皮肤病  日晒疮/晒斑(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吹花癣(春季皮炎)、痱疮(痱子)、夏季皮炎、冻疮(中西同名)、鸡眼(中西同名)与胼胝、皲裂疮、摩擦性苔癣样疹、汗淅疮(擦烂红斑)、射线皮炎、褥疮、猢狲疳(尿布皮炎)、红花草疮(植物日光性皮炎)、火丹瘾疹(环状红斑)

物理性皮肤病

痱子:痱疮、热痱、痱毒

冻疮:冻风、冻疮

寒冷性多性红斑:寒疮

日光性皮炎:日晒疮

火激红斑:火斑疮

手足皲裂:皲裂疮

鸡眼:鸡眼、肉刺

胼胝:胼胝、牛程蹇、脚垫

植物日光皮炎:红花草疮

第十三章  角化性与萎缩性皮肤病   

蛇皮癣(鱼鳞病)、掌跖角化病、毛发角化病、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症、鳞状毛囊角化症、鸟啄疮(汗管角化症)、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更年期角化症、黑棘皮病、老年皮肤萎缩、斑状萎缩、萎缩纹

第十四章  血管性皮肤病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紫癜(含过敏性紫癜,暴发性紫癜,中毒性紫癜,老年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肤结节性血管炎、瓜藤缠(结节性红斑)、脉痹(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无脉(栓塞性静脉炎)、静脉曲张、脱疽(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附:脱脚伤寒(动脉硬化性栓塞)、狐惑病(白塞氏病)、蚰蜒疮(坏疽性脓皮病)、化脓性肉芽肿、雷诺氏病、红斑肢痛症、网状青斑和青斑性血管炎

第十五章  营养代谢性皮肤病和脂肪组织疾病

  维生素缺乏病(含维生素A缺乏病,核黄素缺乏病,菸酸缺乏病)、胡萝卜素血症、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皮肤黄色瘤病、卟啉症、蔬菜日光性皮炎、泥螺日光性皮炎、粘液性水肿、硬肿症、肠病性肢端皮炎、痛风、结节性脂膜炎

内分泌、代谢和遗传性皮肤病

皮肤淀粉样变:顽癣

鱼鳞病:蛇皮癣、蛇身

硬肿病:肉痹

第十六章  结缔组织病 

红蝴蝶疮(红斑狼疮)、鬼脸疮(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痹(皮肌炎)、皮痹(硬皮病)、混合结缔组织病、其它结缔组织病、噬酸性筋膜炎、化学物质及药物引起的硬皮样改变、干燥综合征

结缔组织及有关免疫性皮肤病

红斑狼疮:鬼脸疮、红蝴蝶

硬皮病:皮痹、皮痹疽

皮肌炎:肌痹

白塞氏综合征:狐惑病

干燥综合征:燥毒

结节性多动脉炎:脉痹

成人硬肿病:肉痹

第十七章  大疱性皮肤病 

天疱疮(中西同名)、寻常性天疱疮、增殖性天疱疮、落叶性天疱疮、红斑性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火赤疮/蜘蛛疮(疱疹样皮炎)、登豆疮(疱疹样脓疱病)、王烂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掌跖脓疱病、镟指疳(连续性肢端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大庖性皮肤病

天庖疮:天庖疮、火赤疮

类天庖疮:天庖疮

大庖性表皮松解症:天庖疮

庖疹样皮炎:火赤疮

庖疹样脓庖疮:热病庖疮

第十八章  皮肤附属器病  肺风粉刺(寻常性痤疮)、鼻赤(酒渣鼻)、白屑风(皮脂溢出)、面油风(脂溢性皮炎)、发蛀脱发(脂溢性脱发)、白皮徒(石棉状糠疹)、黄汗/血汗(色汗症)、无汗症、狐臭(臭汗症)、油风(斑秃)、发不生(假性斑秃)、早秃、白发、汗疱疹、大汗腺痒疹、粟丘疹、甲营养不良、嵌甲

皮肤附属器疾病

痤疮:肺风粉刺、面庖

脂溢性皮炎:白屑粉、面游风

斑秃:油风、鬼剃头

酒渣鼻:酒糟鼻

腋臭:体气、狐臭、体臭

色汗症:黄汗、血汗

汗庖症:蚂蚁窝

脂溢性脱发:发蛀脱发

多汗症:汗症

第十九章  色素性皮肤病  雀斑(中西同名)、面尘/黧黑斑(黄褐斑)、瑞尔黑变病、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白驳风(白癜风)

色素性皮肤病和粘膜疾病

白癜风:白驳风、白斑

黄褐斑:黧黑斑、面尘、黧黑〔〕

雀斑:雀斑、面〔〕

黑变病:黧黑斑、面尘

色素痣:黑痣、黑子

文身:文身、刺花

皮肤异色症:紫白癫风、〔〕

女阴白斑病:阴痒、阴瘘、阴蚀

急性女阴溃疡:阴蚀疮、阴蚀

唇炎:唇风

龟头炎:袖手疳

女阴萎缩:阴瘘

第二十章  粘膜疾病  唇风(剥脱性唇炎)、茧唇(腺性唇炎)、马嚼子疮(口角炎)、口疮(阿弗它口炎、复发性口疮)、花斑舌(地图舌)、镜面舌(舌炎)、袖口疳(龟头炎)、黑舌苔(黑毛舌)、口糜(多形渗出性红斑)、口疳(疱疹性口炎)、鹅口疮(白色念珠菌病)、走马疳(坏疽性口炎)、口吻疮(核黄毒缺乏性口角炎)、风赤疮痍(眼睑湿疹)、睑弦赤烂(睑沿炎)

第二十一章  皮肤肿瘤  良性皮肤肿瘤:痣(痣细胞痣)、线形表皮痣、老年斑(脂溢性角化病)、痰包(粘液囊肿)、皮样囊肿、蟹脚肿(瘢痕疙瘩)、皮肤纤维瘤、皮赘、脂肪瘤、血瘤、赤疵(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棉状血管瘤、血痣(樱桃样血管瘤)、血管角化瘤、肢端型血管角化瘤、阴囊型血管角化瘤、气瘤(神经纤维瘤)、青斑(眼上腭青色斑、眼上腭部褐青色痣)、皮脂腺痣、结节性硬化、汗管瘤、粉瘤、多发性脂囊瘤;癌前期皮肤病:日光角化病、粘膜白斑、枯筋箭(皮角)、增殖性红斑;恶性皮肤肿瘤:皮肤原位癌、乳疳(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翻花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蕈样肉芽肿

皮肤肿瘤

血管瘤:血瘤、血痣、赤疵

疤痕增生:肉龟疮、蟹足肿、锯痕症

湿疹样乳头癌:乳疳

鳞状细胞癌:翻花疮、

基地细胞癌:翻花疮、恶疮

神经纤维瘤:瘤赘

淋巴管瘤:足肿

皮脂腺囊肿:脂瘤

皮角:脑湿

脂肪瘤:痰核

第二十二章  性传播疾病  淋病(中西同名)、非淋病性尿道炎、霉疮(梅毒)、臊疣(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中西同名)、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阴慝(泌尿生殖器滴虫病)、爱滋病、郁病(性病恐怖症)

肉蛆(皮肤蝇蛆病)、冷流肿(成人硬肿病)、颊疡(放线菌病)、席疮(褥疮)、骨羡疮(痉挛性瘙痒症)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瘟毒、虚痨、瘟病、瘟疫

梅毒:霉疮、杨梅疮、广疳、疳疮

淋病:膏淋、热淋、劳淋

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症、热淋、劳淋

尖锐湿疣:臊疣、臊瘊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痒

滴虫性阴道炎:阴痒

细菌性阴道炎:阴痒

阴虱:阴虱疮

软下疳:妒精疮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横痃、鱼口、便毒

腹股沟肉芽肿:横痃、鱼口、便毒

生殖器疱疹:阴疮、热疮

皮 肤 科

带状疱疹  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

寻常疣  疣目、千日疣、枯盘箭

扁平疣  扁瘊

传染性软疣  鼠乳、水瘊

尖锐湿疣  臊疣

脓疱疮  黄水疮、滴脓疮、脓窝疮

手癣  鹅掌风

足癣  脚湿气、臭田螺

甲癣  灰指甲

趾甲癣  灰趾甲

神经性皮炎  摄领疮、牛皮癣、顽癣

荨麻疹  瘾疹、风疹块

结节性痒疹  顽湿结聚

银屑病  白疵、白壳风

斑秃  油风脱发

脂溢性皮炎  面游风

寻常痤疮  粉刺

药物性皮炎  药毒、膏药风

日光性皮炎  日晒疮

扁平苔癣  紫癜风

多形性红斑  猫眼疮、雁疮

结节性红斑  瓜藤缠

盘状红斑狼疮  红蝴蝶疮、蝴蝶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蝶疮流注

白塞病  狐惑

白癜风  白驳风

❸ 脂溢性皮炎可以用什么食疗 饮食不能吃什么

1、可以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源,尤其是维生素A的食物要适量多吃,猪肝、胡萝卜、蛋黄等,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另外,还要多吃含维生素c、b1较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的增加谷物杂粮、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对脂溢性皮炎大有益处。

2、不能吃脂肪性食物和甜食,如肥肉、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忌饮酒和辛辣物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

(3)对照性皮炎扩展阅读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部位,如头、面、耳后、腋窝、胸前、肩胛间、腹股沟、会阴等处,也可泛发全身。干性脂溢性皮炎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

脂溢性皮炎的饮食治疗的目的是改变饮食习惯,调整消化道功能,保持毛囊皮脂腺口的通畅,利于皮脂物质的排出,减轻毛囊皮脂腺炎症。膳食中要注意控制脂肪量,脂肪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症状,每天供给总膳食脂肪量应在50克左右。

可适当给予高蛋白饮食,因为蛋白质有利于保持正常皮肤角化代谢和毛囊正常畅通。还应注意少吃甜食,因为含糖较多的饮食可促使脂肪异生后产生更多的脂肪。

❹ 常见皮肤病对照图

常见皮肤病对照图

常见皮肤病对照图,生活中造成皮肤病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朋友甚至没有听说过,也有很多朋友被皮肤病所困扰,皮肤病疾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严重的话会造成皮肤癌,以下是关于常见皮肤病对照图。

常见皮肤病对照图1

皮肤病的类型非常多。

1、以皮肤无菌性炎症为主要的疾病,比如神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虫咬性皮炎、沙土皮炎等。

2、结节性痒疹、湿疹等疾病。

3、银屑病、鱼鳞病、白癜风等皮肤疾病。

4、手足癣、花斑癣、玫瑰糠疹、荨麻疹、雀斑、老年斑等疾病。

5、毛囊炎、疖肿、痤疮等皮肤感染性疾病。

6、梅毒疹、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与性传播有关的皮肤疾病。

7、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8、唇炎、口周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皮肤疾病。

常见的皮肤病,其实临床特别是在皮肤科门诊,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从皮肤科医生的角度判断,其分为以下几大类:

1、主要与过敏相关的皮炎、湿疹、急慢性荨麻疹、药疹等;

2、感染性皮肤病,包括细菌性毛囊炎、疖肿等,都属于细菌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如水痘、麻疹、玫瑰糠疹,都是与病毒感染相关的皮肤病。各种各样的疣,如扁平疣、寻常疣、尖锐湿疣等,都属于病毒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如真菌感染,真菌感染也分浅部真菌、深部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甲癣,都是典型的浅部真菌感染的皮肤病;

3、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最知名的代表为银屑病,属于遗传和后天环境、精神因素、上呼吸道感染共同作用下诱发的疾病,也是慢性红斑鳞屑病的代表,其它扁平苔癣、副银屑病等相对不常见,但是其属于此类。过敏相关的皮炎、湿疹类、荨麻疹类、药疹等,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等,此三大类属于皮肤科最常见的皮肤病。

常见皮肤病对照图2

皮肤病的治疗,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治疗手段:

1、物理治疗,通过物理的方式治疗皮肤病。比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寻常疣、尖锐湿疣等,可以通过液氮冷冻来治疗,低温将疣体破坏掉,然后让它脱落,低温顺带着把病毒冻死。再有激光,激光通过光和热,将疣体气化达到治疗的目的。比如白癜风,可以照308准分子激光,特定波长的激光,有促进黑色素产生的作用。

2、化学疗法,化学疗法就是药物,有口服药物,还有注射的、静滴的药物,还有外用的药物。比如过敏类的疾病,湿疹、荨麻疹,可以口服抗组胺、抗过敏的药物,同时皮疹的表面也可以涂抹抗过敏药物。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比如水痘、病毒疹,口服抗病毒的.药物,或者是静点、肌肉注射抗病毒的药物,同时结合外用药物治疗。

3、物理、化学结合在一起,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光动力疗法,先在皮肤病灶的表面涂光敏剂,吸收一段时间,等光敏剂吸收到病变组织细胞中,再照特定波长的光。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到有光敏剂作用的病变组织部位,达到促进病变组织凋亡的作用,常见的就是治疗尖锐湿疣、皮肤肿瘤,比如鳞癌,疗效都是不错的。

4、手术治疗,皮肤肿物、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疗。

有些病可能是几种方案综合在一起,既有物理方法,又有药物方法。有的时候手术切完之后,也要用药物或者物理疗法治疗一段时间,协同治疗的疗效才能更好。

常见皮肤病对照图3

病因选择种类,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如果是感染性的皮肤病变,像细菌感染,可以外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这种抗细菌的药物。

二、如果是真菌感染,可以外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舍他康唑乳膏这种抗真菌的药物。

三、如果皮损的性质是糜烂、渗出,可以用溶液湿敷,有拔干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同时要用抗过敏的药物或者是激素类的药物,使它的病因去除或抑制。

四、如果皮损很厚,可以选择激素类的药膏或者是去角化的药物,使用的方法可以选择封包治疗。

口服的药物主要根据病因选择,感染性的要口服抗感染的药物,比如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的。过敏性的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严重的可以口服激素。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比如大疱病,或者是一些其他的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可以口服激素或者是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肿瘤性的疾病,可能以手术切除为主。总之,皮肤病的种类很多,病因不一样、皮损性质不一样,选择的方法也是不一样。

一、皮肤病怎么治能除根?

1、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可用抗组胺药(如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治疗,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严重者短期口服或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

2、遗传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目前还不能根治。目前结缔组织疾病需要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3、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需要外用抗生素(如夫西地酸乳膏等。),并且口服抗生素。

4、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需要抗病毒药物。也可以用液氮冷冻激光治疗,低温去除疣使其脱落,还可以口服、注射静脉、外用。

5、感染性疾病需要外用抗真菌制剂(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舍他康唑乳膏等)。

二、如何预防皮肤病?

1、皮炎和湿疹类。湿疹类皮肤病主要是过敏引起的,所以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避免吃辛辣的发物,防止复发。

2、真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主要是接触真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平时的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真菌,比如别人的拖鞋、毛巾、面巾等物品,同时要多洗多晒,注意卫生。

3、病毒性疣皮肤病。预防措施包括注意卫生,勤洗手,少去公共浴池和游泳池,不在公共浴池搓澡。

综上所述:皮肤病有很多种,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临床上对皮肤的治疗可分为局部治疗和内科全身治疗。如果皮肤损伤较小,一般用药膏局部治疗。如果症状较重,皮肤病范围较广,通常需要选择口服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如果是传染性皮肤病,通常需要针对致病菌的抗病毒药物。

❺ 激素依赖性皮炎怎么办

如何判断肌肤是否患有激素依赖性皮炎,通过下面几点可以自己判断:版
1、激素使用时间:局部反权复外用激素时间超过1个月;
2、依赖程度:停用效果奇好的功能性护肤品或药品(脱敏、美白、淡斑、祛痘、消炎)后2-10天后症状加重或复发。另外换其他护肤品皮肤立即有过敏反应;
3、主观感受:灼热,瘙痒,疼痛,干皱紧绷,脱屑;
4、客观感受: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或潮红水肿,丘疹或脓疱或痤疮,色素不均匀或表皮变薄等;
5、其他:皮肤不耐受各种刺激(冷热风,暴晒,热水澡,失眠,压力,饮酒,季节变化,健身出汗)。

❻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疾病分类
  • 4 疾病概述
  • 5 疾病描述
  • 6 症状体征
  • 7 疾病病因
  • 8 诊断检查
  • 9 治疗方案
  • 附:
    • 1 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中成药
    • 2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相关药物

1 拼音

biàn yìng xìng jiē chù xìng pí yán

2 英文参考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3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因接触致敏原后发生Ⅲ型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它们在经常、反复接触下发生皮炎反应。

临床症状:皮损好发于致敏物易接触到的部位。皮损特点为急性皮肤炎症,红肿、水疱、糜烂、渗出,境界十分清楚,与致敏物形态相一致,自觉瘙痒或烧灼感。病程呈急性经过,较少复发,如不除去致敏物则易成慢性。

防治:病人在应用各种容易致敏的物品时,应现做斑贴试验(如染发水)。已发生皮炎时应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C,外用弱效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考的松)霜。

5 疾病描述

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接触非 *** 浓度的化学物而激发炎症反应的皮肤病。本病约占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20%~40%,实际上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劳动保护的加强, *** 性皮炎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变应性皮炎的比例则将相应增加,后者已成为当前较大的职业危害之一。

6 症状体征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 *** 性接触皮炎相似,但大疱少见,常呈湿疹样变。皮损多发生于暴露部位,以后常向周围蔓延,非接触部位亦可发病,高度敏感者可波及到与接触无关的远隔部位,严重者泛发全身。分布一般对称,边缘大多模糊不清。急性损害初期时为水肿性红斑,继之出现丘疹、水疱,疱破后出现糜烂、渗液、结痂等。位于眼睑、唇部、外生殖器等处的皮损常以水肿性红斑为主,严重时眼裂缩小成缝。有时初发的损害可能是密集成簇的水疱,多见于指背、手背、腕与前臂等处。急性期如皮损处理不当,或继续接触致病物,常演变为亚急性改变,尤其是簇集性水疱常发展成局限性、有一定边缘的浸润性斑片,间有轻度渗液,可伴有鳞屑、痂皮,呈典型的钱币状湿疹样表现。

临床上所谓职业性湿疹往往是此类皮肤损害。铬化合物引起的湿疹即有此特点。湿疹的病程时好时坏,有痒感,多发生于手背、前臂,呈小片状、局限性,有时呈对称性。脱离致敏原后,大部分病例可以很快治愈,也有的病例可迁延很久,甚至反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注意到由某种致敏物引起的湿疹,可以对另外一些致敏物以及生活中接触的化学物发生交叉过敏现象。

变应性皮炎的慢性期皮损以浸润、增厚、皲裂为特征,反复接触变应原或 *** 物后,慢性皮损可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病程长短不一,在皮损发展过程中,部分患者可逐渐适应,越发越轻,以致不发。少数患者则越发越重,终于不能继续接触而必须变换工种。多数患者于停止接触变应原后1~3周皮损消退,个别患者过敏状态持续较久或发生交叉过敏,致使病情迁延。

7 疾病病因

(一)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致敏物质

1、染(颜)料及其中间体 如对苯二胺、间苯胺黄、酱紫、二硝基氯苯、立索尔大红、对氨基酚、氨基偶氮苯、萘胺黄、荧光染料等。

2、显影剂类 如密妥尔(硫酸对甲氨基苯酚)、三聚甲醛、TSS(二乙基对苯二胺硫酸盐)。

3、橡胶制品的促进剂和防老剂 如六甲撑四胺(乌洛托品、促进剂H)、2-硫醇基苯并噻唑(促进剂M)、2-硫代苯并噻唑(促进剂D)、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促进剂TMTD)、苯基甲萘胺(防老剂A)、苯基乙萘胺(防老剂D)、N-苯基-N-环己烷基-对苯二胺(防老剂4010)等。

4、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 如大漆、松香、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尿醛树脂等。

5、其它 如三硝基酚、松节油、六六六、滴滴涕、普鲁卡因、氯丙嗪、柠檬油类、磺胺类、抗生素类、铬、镍及其盐类等。

(二)化学物的接触致敏试验

化学物的致敏性强弱,可以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预测。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局部封闭涂皮法(BT),皮内法(DT),皮内和涂皮相结合的方法(GPMT)。GPMT称为豚鼠最大 *** 试验,本法虽操作复杂,但致敏力强,尤其适用于弱致敏物的筛选。目前已被推荐为检测化学物接触致敏的标准方法。

GPMT法是将体重300~500 g的白色豚鼠20~5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致敏试验分诱导及激发两部分。

1、诱导(致敏)

(1)试验前1天,将每只动物背部剪毛约4cm×6cm范围。

(2)第1天,在剪毛区的脊柱两侧,从头向尾做3对皮内注射,共6点,每点注射0.1mL。注射内容物:试验组中第1对注射福氏完全佐剂(Fca),第2对注射被试物溶液,第3对注射Fca与被试物溶液的等量混合物。对照组中第1对和第3对均注射Fca,第2对注射被试物的溶剂(稀释剂)。

(3)第7天,两组动物注射部位再剪毛,然后涂上10%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4)第8天,试验组用含有适当赋形剂的被试物,涂在2cm×4cm纱布(4层)上贴于注射部位,用弹力绷带固定48h取下。对照组以同样方法只贴赋形剂。

2、激发

(1)第21天,两组动物于两侧肋部各剪毛4cm×4cm。

(2)第22天,将含有适当赋形剂的被试物(无 *** 浓度),涂在2cm×2cm的4层纱布上,贴于每只动物的左侧肋部。同时于右侧肋部以同样方法只贴赋形剂做对照。用弹力绷带固定24h去掉,对照组作同样处理。

(3)分别于激发后24h、48h、72h观察皮肤反应。皮肤反应(+)以上者为阳性,根据阳性反应计算出致敏率,再进一步评价被试物的致敏强度。

8 诊断检查

(一)诊断要点

1、有明确的职业变应原接触史。

2、初次接触不发病,一般情况下从接触到致敏约需5~14d或更长的时间,致敏后再接触常在24h内发病,反应程度与致敏物的强度和个体素质有关。

3、在同样条件下,接触者仅少数人发病。

4、皮损初发于接触部位,界限清楚或不清楚,可向周围及远隔部位扩散,严重时泛发全身。

5、病程可能迁延,再接触少量即能引起复发。

6、以致敏物做斑贴试验常获阳性结果。

7、对疑为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诊断依据不足者,经动态观察反复证明脱离接触即愈,恢复接触即发病者,可以诊断。

8、为了弄清患者接触性皮炎的性质及寻找可能的致敏物质,应作皮肤斑贴试验。

(二)皮肤斑贴试验

皮肤斑贴试验是将少量的可疑致敏物贴在皮肤上,人为地造成小范围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用以寻找致敏原的一种检查方法。此法对确定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职业性湿疹的病因和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一种手段。国外常将若干种环境中易产生接触致敏的化学物质按一定标准浓度组合成斑贴试验变应原系列,供临床应用。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我们在研制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的同时,研制了生产中常见致敏物的皮肤斑贴试验变应原系列,已作为国家标准(GB7804-87)的附录(皮肤斑贴试验常用浓度及稀释剂)正式颁布。

1、适用范围(适应证) 本方法只适用于寻找由接触过敏引起的变应性皮炎的致敏原,具有 *** 性的浓度不宜做斑贴试验。

2、操作步骤

(1)将斑贴试验小室标好顺序。

(2)将斑贴试验变应原依次分别置于斑贴试验小室内(膏状物可用约0.03g直接置于小室内,液体变应原则需先在小室中放一滤纸,然后滴加约0.02~0.04mL变应原)。

(3)将加有变应原的斑贴试验小室胶带贴于脊背两侧正常皮肤上,同时贴两条以上时,应留有3cm以上的间距。

(4)在胶带旁的皮肤上作好标记。

3、观察与判断

(1)观察时间 贴足48h后除掉斑贴试验小室,分别于除掉斑贴试验小室后30分钟、24h、48h、72h及96h观察记录结果。必要时作5d、7d延迟观察。

(2)反应程度判定

(-)受试局部皮肤无反应;

(±)受试局部皮肤呈弱红斑(可疑反应);

(+)受试局部皮肤呈红斑、浸润、丘疹;

(++)受试局部皮肤呈红斑、水肿、丘疹、水疱;

(+++)受试局部皮肤在红斑、水肿、丘疹基础上出现大疱。

4、注意事项

(1)皮炎急性期,不宜作斑贴试验。

(2)斑贴试验前应向受试者说明意义和可能出现的反应,以便取得完全合作。

(3)必须嘱咐受试者,如发生强烈反应可随时去掉斑贴试验物。

(4)斑贴试验期间不宜洗澡、饮酒及搔搓斑贴试验部位。

(5)应以稀释剂作对照,必要时尚需以正常人对照。

(三)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分两型是为了便于处理,因为 *** 性皮炎只要认真采取防护措施是可预防的,故应强调预防。而变应性皮炎相对来说预防比较困难,对一般的防护措施不易奏效,因此往往需要调换工种,脱离接触致病物,故在诊断上应尽可能分开。但由于有些物质可以同时具有原发性 *** 性和变应性两种作用,亦有些物质在高浓度时为原发性 *** 而在低浓度时则起变应性作用,因此当在临床上一时难以明确区分这两类皮炎时,可统一诊断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并从积极治疗和保护工人健康出发,暂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处理。

9 治疗方案

(1)与 *** 性皮炎一样,应及时清除皮肤上残留的致敏物,暂时避免接触致敏物及其它促使病情加剧因素。

(2)局部治疗原则同 *** 性接触性皮炎。

(3)瘙痒明显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赛庚啶、羟嗪等,每日3次,每次1片。有时也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维生素C0.5~1g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皮损广泛或反复发作显示高度敏感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每日口服40~60mg,待皮损好转时逐渐减量。亦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湿为主的中草药煎服。

(4)关于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本病的发生属迟发性变态反应,即除接触变应原外,还与个体素质有关。一旦过敏,极微量即可激发,且这种过敏状态有时可持续较长时间。为此若反复发病,长期不见好转,影响工作者,可考虑调换工作,脱离有致敏物的环境。

为了减少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应做好就业前的体检工作,有严重变应性皮肤病,或手及前臂等暴露部位有湿疹、严重皲裂等慢性皮肤病患者,不宜接触可诱发或加剧该病的致病物质。对较易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工种应定期作皮肤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人,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中成药

  • 克痒敏醑

    炎解毒。用于急慢性湿疹、荨麻疹,虫咬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用法与用量:外用,搽患处...

  • 正红花油

    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如意金黄散

    已成,欲作脓者,用葱汁同蜜调敷;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等症,用葱酒煎调;风...

  • 化毒散

    。主治:《幼幼新书》卷三十八引张涣方之化毒散主治漆疮痒痛。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小盏,煎5分,量服。...

  • 青黛散

    南临床经验集》之青黛散主治脓疱疮,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或脂溢性皮炎,痱子。用法用量:直接撒扑外用...

  • 更多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中成药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相关药物

  • 炉甘石粉

    症】用于急性瘙痒性皮炎无渗透者。如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痱子等。【用法用量】每日3~4次。【不良反...

  • 氯氟舒松涂剂

    炎症的亚急性或慢性阶段,如湿疹、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结...

  • 氯氟舒松涂剂

    炎症的亚急性或慢性阶段,如湿疹、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结...

  • 氯氟舒松涂剂

    炎症的亚急性或慢性阶段,如湿疹、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结...

  • 醋酸氟氢可的松软膏

❼ 各种皮肤病对照图种类

各种皮肤病对照图种类

各种皮肤病对照图种类,皮肤病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人们总是会被各种皮肤病困扰,随着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以下分享各种皮肤病对照图种类。

各种皮肤病对照图种类1

很多疾病都是随着天气逐渐的变暖而开始变得活跃,所以夏季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但是皮肤病有些不一样,因为皮肤病包括有很多的种类,所以有些皮肤病是到了冬季才会发作严重的,比如冻疮就是很典型的一种冬季皮肤病。

进入冬天,气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特别的冷,这无疑对皮肤是一种刺激,很多人的皮肤都很干燥,所以冬季皮肤病也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瘙痒,特别是老年人就自诉全身或者小腿前皮肤瘙痒、干燥、鳞屑脱落,变得干燥,瘙痒难忍。

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往往诊断为冬季瘙痒症或皮脂缺乏性湿疹。这些皮肤病主要体现在皮肤易瘙痒、手足会皲裂等。

鱼鳞病也是冬季特别容易出现的一种皮肤病,特别是鱼鳞病患者,到了冬天,病情会发展的比较严重,冬季皮肤病一般主要是因为干燥所引起的,如皮肤瘙痒症就是由于皮肤干燥导致的,此症无论男女老幼都可发病

但中老年者更为多见了,尤其是老年人。患者可全身到处瘙痒,白天由于外界干扰,尚可分心而无暇顾及,一到晚间,瘙痒难忍,全身似有蚂蚁在爬,无法忍受。

各种皮肤病对照图种类2

脂溢性皮炎图片

脂溢性皮炎

对于婴儿,皮肤上会形成油腻的鳞片状斑块,最常见的是在他们的头皮上。

在成人中,脂溢性皮炎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它很容易在一生中突然爆发,然后消失。受影响的皮肤可能会发红、肿胀和油腻。皮肤表面可能会出现白色或黄色的痂。

此外,肤色较深的人可能会注意到鳞屑呈花状。受影响皮肤的某些区域可能会比平时更暗或更亮。

许多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治疗脂溢性皮炎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洗发水和在受影响的皮肤上涂抹药膏。

痣图片

痣是皮肤细胞与周围组织聚集在一起时形成的生长物。大多数不会造成伤害。一个人全身的`痣可能多达40个左右。

定期检查痣的外观是否有任何变化,例如大小增加或颜色变化。任何注意到变化的人都应该让医生知道,以便他们可以筛查皮肤癌。

酒渣鼻图片

酒渣鼻

酒渣鼻最常导致面部发红。深色皮肤的人,受影响的区域可能比周围皮肤颜色深,更暖。

有四种类型,它们会引起其它症状: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性酒渣鼻可能导致:

发红

可见血管

潮红

眼部酒渣鼻可能导致:

眼睛发红和刺激

眼皮肿胀

看起来像麦粒肿的东西

眼睛里有东西的感觉

丘疹脓疱性酒渣鼻可能导致:

肿胀

不规则的外观

可能看起来像痤疮

植物性红斑痤疮可导致:

皮肤增厚

凹凸不平

目前还没有治疗酒渣鼻的方法。 医生用外用或口服抗炎药物治疗症状。

红斑狼疮图片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引起炎症和疼痛,具体影响因人而异。

红斑狼疮可以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位。皮肤上的症状往往包括红色斑块或红圈,鼻子和脸颊上类似晒伤的皮疹,以及不痒或不痛的圆形皮疹。这些症状可能伴随头痛、发烧、疲劳和肿胀、僵硬或关节疼痛。

10个狼疮患者中有9个是女性,而深色皮肤的女性患狼疮的几率是她人的3倍。

狼疮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替代疗法。

银屑病图片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通常包括皮肤发痒,覆盖鳞屑的斑块。受银屑病影响的皮肤区域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在皮肤白的人中,受影响的区域通常是红色或粉红色,带有白色鳞屑。

银屑病有五种主要类型:

斑块状银屑病会导致皮肤出现厚厚的斑块。

脓疱型银屑病会导致皮肤有脓疱,可能是红色的。

红皮病型银屑病会导致大面积类似严重烧伤的广泛区域。

反向银屑病会导致皮肤皱褶处出现闪亮的皮疹,例如腋窝或生殖器周围。

点滴状银屑病会在头皮、面部、躯干和四肢上出现小斑点。

医生可以用各种药物治疗这些症状,包括乳膏和软膏。皮肤科医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各种皮肤病对照图种类3

皮肤病是什么

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主要原因有理化因素、病原体感染、内分泌代谢因素、免疫原性及退行性改变等,又分为感染性皮肤病和非感染性皮肤病。

常见的皮肤病有哪些

1.体癣:是发生在人皮肤浅表层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主要表现为红色斑块、干鳞湿硬、皮肤瘙痒、多环重叠。

2.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脸部、颈部、背部、手部等部位,明显的表现就是皮疹和瘙痒,而且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慢性病程,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荨麻疹:荨麻疹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显著特点是皮肤表面肿块,各肿块可能会连成一片,并伴有强烈的痒感,之后一段时间会自行消散。

4.银屑病:是一种由环境刺激、多基因遗传因素、免疫介导的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伸侧和头皮较多。

5.水痘:是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儿童,其伴有发热和全身性斑疹、丘疹等。

6.疥疮:疥疮是由疥螨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临床表现常为皮肤柔软并且薄弱的地方有丘疹和水疱,夜间常常会瘙痒加剧。

7.牛皮癣:牛皮癣是一种红斑银屑性皮肤病,尤其是青壮年男性发病率比较高,患者可以出现红斑、银屑,甚至伴发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

皮肤病如何预防

1.经常换洗衣物,床单被罩,保持自身及周围环境清洁。

2.适度进行清洁,避免皮肤屏障受损,增加皮肤病的感染可能性。

3. 清除与食物有关的诱因。对于许多皮肤病来说一些食物会加重其症状,应该进行限制食用:如鱼虾、辛辣类食物,酒等。

4.加强锻炼,增加抵抗力,了解自身的过敏源,远离过敏源。

皮肤病常见但并不可怕,我们只要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治疗手段,就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❽ 我想对照一下脂溢性皮炎图片,看自己是否得了此病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6%AC%D2%E7%D0%D4%C6%A4%D1%D7&t=3

❾ 激素依赖性皮炎怎么治疗才能彻底修复好,有没有正确的治疗方法

激素依赖性皮炎怎么治疗

想知道激素依赖性皮炎怎么治疗,就需要先了解发病的原因,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面部长期外用含糖皮质激素制剂,停药后导致原有皮肤病的复发、加重,迫使患者重新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一类疾病,是伴随着糖皮质激素制剂的不断应用出现的一种新的皮肤病种,其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目前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今天,本文就来讲解一下激素依赖性皮炎怎么治疗

激素依赖性皮炎怎么治疗

参考文献

1.詹炜, 唐先发, 杨森. 激素依赖性皮炎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4).

2.严妍, 滕超, 叶建州. 近5年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治疗浅析[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 37(7):87-89.

3.吉娟, 杨雪源.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中西医病因分析及治疗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v.23(15):1708-1710.

4.苏春志, 黎超伟, 曾洲平. 光子嫩肤技术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v.15;No.472(14):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