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接触性皮炎暴皮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接触性皮炎暴皮

发布时间: 2023-03-02 16:34:22

1. 关于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物品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中医的“漆疮”、“膏药风”’属于本病的范畴。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
[临床表现]
1.早期阶段如反应轻微,可仅有红斑、丘疹;反应较重可引起大片红斑及水肿、水疱;倘刺激更重(如酸碱等)则引起大疱甚至坏死。因弱刺激物的长期反复刺激所致者,可表现为干燥、浸润、增厚、苔藓化及皲裂等。
2.皮损以发生于手指、手背、腕、前臂、面颈等暴露部位的机会为多。
3.皮炎的范围通常限于接触部位,边缘一般比较清楚,排列形态随接触物而异。发生在眼睑、外生殖器等疏松组织处的皮损常伴明显水肿;发生在头皮者易继发感染。
4.局部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烧灼、甚至疼痛感。如皮损广泛严重,可同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等。
5.本病在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约1—2周可痊愈。若反复接触过敏原或处理不当,可使病程迁延,皮损浸润增厚呈湿疹样变化。
[诊断]
1.本病根据接触刺激性物的病史,受刺激部位的皮损特点,即可诊断。
2.过敏性患者,斑贴试验呈阳性。
[治疗]
1. 西医药治疗
(1)外用药治疗
①轻度红肿、丘疹、水疱而无渗液时用炉甘石洗剂。其中可加适量石炭酸、樟脑或薄荷脑以止痒。
②急性皮炎丽有明显渗液时可用3%硼酸溶液或1:20醋酸铝溶液作冷湿敷。
③急性皮炎红肿、水疱、渗液不多时可外用锌氧油,其中可加2%~5%糠馏油或鱼石脂。
④皮炎至亚急性阶段,则可用2%~5%糠馏油龟石脂或其它焦馏油类的乳剂或糊剂,还可应用各种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
(2)内用药治疗:内服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重症泛发者可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每日30mg口服或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
2.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
①湿热挟毒:急性皮炎期呈红肿、水疱、糜烂、渗液,伴口渴,尿黄,便于,甚喇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草15克、栀子lO克、生地10克。黄芩lO克、丹皮l0克、地丁”克、金银花15克、紫草l5克,泽泻10克、木通l0克、甘草6克。
②风热直燥;反复发作,皮损呈慢性干燥、肥厚,伴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清热驱风,养阴润燥。
方药;荆芥l0克、防风l0克、蝉蜕6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10克,丹皮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5克、丹参30克,鸡直滕l5克、甘草6克。
(2)外治法
①以潮红、丘疹为主者,用三黄洗剂外搽,或青黛散冷开水调敷,每日4~5次。
②糜烂、渗液者,可用蒲公英或野菊花30克煎汤待冷后湿敷。亦可用10%黄柏溶液湿敷。
③糜烂、结痴者,可用青黛膏外搽,每日3~4次。
[预防与调养]
1.不宜用热水或肥皂水洗涤或摩擦,禁用刺激性强的止痒药物。
2.明确病因,避免继续接触过敏物。
3.与职业有关者,应改进工序及操作过程,加强防护措施。
4.多饮开水,忌食辛辣、油腻、鱼腥等物。

2. 碰到橡胶就掉皮

碰到橡胶就掉皮可能是接触性皮炎。
建议外用新适确得,每天两次,喜辽妥,每天两次。注意不要接触洗洁精,洗衣粉和水。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外界物质而引发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外用药为主,疗效不佳或严重时需口服药物,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刺激物和致敏物。
本病没有传染性,也不会危及生命,但是病情严重时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对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3. 接触性皮炎能洗澡不暴皮怎么处理

可以洗澡。但水温不宜过高,一般30-35度就行。不要用碱性强的洗涤用品,最好是用清水洗。洗浴后版可用 少量的权 医用甘油 对温水涂皮肤(用后会有点粘粘的感觉。医用甘油具有保湿、润肤作用,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可以长期使用),油水比例1:30。

4. 接触性皮炎怎么办4个治疗方法

1、寻找过敏原因
2、避免刺激
3、全身治疗
4、局部治疗
1.寻找过敏原因:详细采取病史,仔细询问与发病有关的环境、所接触的物质的种类、数量、理化性质、接触时间长短、接触方式、过去有无类似发疹情况等。从病史中来分析与哪种物质可能有关,为皮肤斑贴试验提供依据。一旦找到过敏原因,力求避免再次接触。对于存留在皮肤上的刺激物质或毒性物质应尽快冲洗清除,冲洗时可用清水、生理盐水或淡肥皂水。接触物若为强酸,可用弱碱性液体冲洗(如苏打水);如为强碱性物质,可用弱酸性液体冲洗(如硼酸液)。
2.避免刺激:出现临床症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
3.全身治疗: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赛庚啶、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大剂量维生素C口服或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推注。面积广泛,糜烂和渗液严重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曲安西龙或地塞米松;得宝松肌内注射。重症者也可先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等症状减轻后,口服维持。接触性皮炎如果合并局部感染,如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软组织炎时,可使用抗生素,轻者给予罗红霉素、青霉素Ⅴ钾、头孢氨苄或磺胺类药物口服;重者静脉给与青霉素、头孢类菌素或奎诺酮类抗生素。
4.局部治疗局部治疗十分重要,应根据临床表现分别对待。(1)急性阶段以红斑、丘疹为主者,用洗剂、霜剂或油膏。如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曲安奈德霜、氯氟舒松霜、肤轻松霜等,也可使用含有松馏油、糠馏油、氧化锌的油膏外涂。红肿明显,伴水疱、糜烂和渗液者可做开放性冷湿敷,湿敷溶液有3%硼酸溶液、1∶2醋酸铝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如有脓性分泌物者,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或0.5%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湿敷不宜过长,通常湿敷2~3天,待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后,可停止湿敷,改用霜剂或油膏外涂。(2)亚急性或慢性阶段以霜剂及油膏外用为主,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也可用松馏油膏、黑豆镏油膏、氧化锌油膏等,如有脓性分泌物,可在油膏中加入抗生素,如新霉素、红霉素、杆菌肽,或其他杀菌剂如莫匹罗星软膏、黄连素、汞剂等。

5. 接触性皮炎怎么办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专症反应。属
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反应和接触性致敏反应。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以为致敏物,在高浓度时则为刺激物或毒性物质。
起病较急。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可蔓延或累及周边部位;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接触物有关,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后者疱壁紧张、内容清亮,破溃后呈糜烂面,偶可发生组织坏死。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治愈后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以免复发。
视病情轻重可内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外用药:急性期:红肿明显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时外用糖皮质激素糊剂或氧化锌油,无渗液时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新霉素)

6. 接触性皮炎的处理是什么

对于急性期接触性皮炎皮损的处理包括:对于水疱、渗出型皮损,可用生理盐水、次醋酸铝液(Burrow氏液)或3%硼酸液冷湿敷,由于要防止激素药水的过分渗透作用,所以此期不适于用含有激素的外用药。如果是化学烧伤引起的坏死性皮损,应先仔细清创,主要防止感染。可用0.1%雷夫奴尔液湿敷或过氧化氢清创。

对于有轻度渗出的皮损,可给予20%氧化锌油或其他油剂以保护皮肤。

对于急性期渗出较少的皮损及亚急性期的皮损,外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是首选,其他的制剂,如含局麻药或抗组胺类外用药物,有致敏的危险,故不宜应用。

对于痒感明显的皮损,可通过外敷冷水或置放冰块以暂时缓解。

此外,对于严重的急性期皮损,如有泛发性或有大片水疱、渗出及红肿,需内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系统用激素的原则是迅速足量上药。用时短,迅速减量。起始激素剂量最高可达60~100mg泼尼松。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对过敏性接触皮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于经久不愈的病例,可试用小量激素如:口服硫唑嘌呤或环孢素A抑制免疫反应,但对刺激性皮炎效果不大。此外,有人用UVA及UVB疗法来治疗接触性皮炎,主要是通过UVA及UVB可减少表皮朗格汉斯细胞作用来抑制免疫反应。

有些患者即使原发病因去除,接触性皮炎仍不能痊愈,必须要考虑到下列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已破坏,交叉过敏因素;继发过敏、继发感染造成。

7. 接触性皮炎是怎么回事

建议: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物品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炎症。可分原发性刺激(如强酸、强碱等)和变态反应(如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两种。其临床特点为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如能及早修复皮肤接触敏感性,可以治愈,否则可能转化为湿疹样皮炎。 其临床特点为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弛,甚至坏死。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做适当处理,可以治愈,否则可能转化为湿疹样皮炎。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原因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刺激物种类诸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种动物皮毛,某些动物如蜂类、水母、恙、瞒、蝶、蛾等; 2、化学性物质,绝大多数接触性皮炎均系化学刺激物引起、如药物、染料、洗涤剂、油类、化妆品、化学纤维、塑料制品、化工原料、避孕用具、表带、染甲油等; 3、植物性,主要包括芥子、巴豆、大蒜、荨麻、除虫菊等。 皮损形态、范围、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种类、性质及其浓度,接触时间的长短,接触部位和面积大小,以及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程度。轻者局部皮肤充血,边缘有清楚的淡血斑;重者在红斑基础上发生丘疹、水疤(或大疤)、糜烂、渗出等。轻者自觉灼痒,重者感疼痛。 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与护理 1、协助病人找出发病原因,避免再次接触。 2、局部皮炎处用温水,或硼酸水、双氧水。醋酸铝溶液清洗,如有油脂应用植物油清洗,如皮炎处在肢端,可用温热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湿敷,每日3-4次,第一次清洗可用少许碱性肥皂或中性肥皂,肥皂水清洗后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 3、避免再刺激。严禁用热水烫洗、摩擦、搔抓或进食刺激性食物。特别应说服病儿,一定要避免搔抓。较小病儿在睡觉时可适当约束手或戴上手套。皮炎处红肿或有少量丘疱疹而无破皮或溢液化脓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使患处保持干燥,并有止痒的功效,当炉甘石洗剂在皮肤上堆积时,必须用冷水冲掉后再上药。炉甘石洗剂具有散热作用,可使皮肤温度降低,对一般炎性反应有效。皮炎如有大量渗液糜烂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1:删)浸泡或湿敷,经湿敷后,皮肤可干燥,待皮肤干燥后可涂皮质激素类霜剂或其他安抚止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