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指南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指南

发布时间: 2023-02-27 18:39:52

① 婴儿湿疹要重视,医生教你应对方法

婴儿湿疹,也就是俗称的“奶癣”。不少人认为,“湿疹并非疾病,不必过多在意”。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医师廖粤东提醒,婴儿湿疹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皮肤破溃、感染、色素沉着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婴儿生命。

婴儿湿疹的症状

廖粤东介绍,婴儿湿疹通常发生在出生2个月以后,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色的斑片,粟粒大小高出皮肤的丘疹,甚至可出现小水疱、渗液、糜烂等,常常累及面部、头皮,严重时可能泛发至躯干以及四肢伸侧,如前臂、小腿背侧,并且伴有较明显的瘙痒。

对于幼小的宝宝,由于无法进行有效抓挠,他们自己会以频繁扭动磨蹭摇头等方式“止痒”。当这种方式也不能缓解瘙痒症状时,宝宝会出现容易激惹、烦躁及哭闹等症状,从而非常影响宝宝睡眠和 健康 ,也让爸爸妈妈焦虑担忧。

通常来说,婴儿湿疹是一种名为“特应性皮炎”的疾病在婴儿时期的特殊表现。研究表明,特异性皮炎与牛奶蛋白过敏有一定相关性,特异性皮炎发生的年龄越小,程度越重,与牛奶蛋白相关性越强。

特异性皮炎是牛奶蛋白过敏的早期表现,多数患儿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可逐步趋于稳定且局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患特应性皮炎的宝宝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出其他“特应性”症状,例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等,当患儿出现上述情况时,家长需充分重视并及时就医治疗。

环境因素是重要原因

廖粤东介绍,导致婴儿患湿疹的因素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环境中的各种“过敏原”。过敏原既可是母乳或奶粉等食物,也可以是空气中的粉尘、尘螨、花粉、化学挥发物,以及与婴儿皮肤直接接触的护肤品、纺织品等。因此如何找到并避免明确的致敏物,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预防婴儿湿疹措施。

廖粤东表示,目前许多医院都已经开展了针对常见过敏原的检测,对寻找过敏原有一定帮助。

但更为有意义的方法则是,家长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每天对宝宝摄入或接触的物质进行记录(若为母乳喂养,则应记录母亲摄入的食物),观察宝宝接触后数日内皮肤表现是否加重或复发,如果有怀疑的某种致敏物,就暂停对“嫌疑对象”的接触,2周后重新接触,并对皮肤表现进行观察。

“重新接触后皮肤表现仍加重的话,说明已找到真正的‘凶手’,没有加重,说明‘嫌疑对象’可以‘无罪释放’。这就是所谓的‘回避激发试验’。”廖粤东说。

不过,她表示,有时候即使寻找到明确的致敏物,客观来说,在生活中也并不能完全避免,例如尘螨过敏,在这种情况下,患儿家长可进一步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一定的医学方式进行“脱敏治疗”。

【知多D】

1.湿疹宝宝的皮肤如何护理?

廖粤东:减少各类皮肤刺激因素,如频繁烫洗、使用碱性肥皂洗浴等。在皮肤保湿方面,在疾病稳定期,可推荐患儿每天全身使用保湿剂1-2次,尤其在洗澡后,需立即外用保湿剂润泽皮肤、缓解皮肤干燥及敏感。

2.如何选择皮肤保湿剂?

廖粤东:保湿剂中的成分可根据功能不同大体分为“封包剂”和“吸湿剂”。

封包剂通常为油脂物质,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惰性油膜,防止皮肤表面水分过分蒸发,从而起到“封存”水分的作用。凡士林是封包效果最好的封包剂,矿物油、二甲基硅油也是可供选择的成分。

吸湿剂可主动地从皮肤深层将水分吸引至表皮角质层,如透明质酸、甘油、尿素等,但由于它们无法防止水分蒸发,因而若在干燥环境中单独使用吸湿剂,可能将造成“越用越干”的不良后果;然而当环境湿度较高时,该类成分也可反过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至表皮,因此在湿热的夏季可推荐使用此类保湿成分。

所以,好的保湿产品应该同时含有上述两类成分,一方面吸收水分至表皮角质层,另一方面将水分封锁在皮肤中,从而达到润肤的目的。

当然,选用保湿产品时还应注意选用未添加可能致敏的香精、防腐剂等成分的医学类护肤品。

3.用含激素药物治疗宝宝湿疹可靠吗?

廖粤东:关于婴儿湿疹的治疗,通常来说需要寻求皮肤科专业医师的指导帮助。对于无法单纯使用皮肤保湿剂进行改善的病患,皮肤科医师会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以控制皮肤炎症。

然而,一提到激素,爸爸妈妈们常常会“谈激素色变”。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外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是国内外婴儿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管理指南中的一线用药。合理、正确掌握药物的用法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② 小孩湿疹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你好,谢谢你的邀请!

你所问的的小湿疹该怎么治疗?

小孩得了湿疹后,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做好护理,小孩得了湿疹之后,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保持婴儿双手清洁,勤剪指甲,避免搔抓引起感染。

给宝宝穿棉质宽大的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保持宝宝皮肤干燥,避免用碱性的肥皂和热水清洗皮肤患处。如果宝宝喜欢抠抓皮肤,应给宝宝套上并指手套。或者是干净的袜子也可以,这样不会抓坏皮肤。

在治疗方面,因为婴儿的皮肤比较细嫩,医师,开止痒药,消炎药。不要服用常规过敏药物和外用过敏药物。另外,也可以用母乳涂在宝宝身上治疗。

这是@ 健康 之道杨益飞 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邦助。

宝宝湿疹总是反反复复,去医院看了不下十次,可总是复发,每次到了打预防针前夕,更是心急如焚,那你有没想过,自己真的护理好宝宝了吗?湿疹很难避免,但是可以控制。

1 贝类海鲜,鸡蛋坚决不吃。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吃一点海鲜没什么大碍,就是那一点不该吃的,宝宝就很容易长湿疹。

2 秋冬季节皮肤干燥,要做好保湿,早晚勤擦脸。

宝宝身上长有湿疹推荐这个保湿,

喷一些在手里,两手搓均匀以后抹至身上。

脸上可用贝亲的凡士林,

油油的半小时就吸收了,让宝宝的小脸水嫩嫩的,保湿效果特别好。

3 勤给宝宝洗脸,剪指甲。

宝宝喝完奶,吃完辅食, 要给宝宝的脸擦干净 ,奶渍、汤汁留在脸上,就非常容易起疹子。

为了避免湿疹扩散,宝宝 指甲长了也必须马上修剪 ,长了湿疹,宝宝感觉很痒,会不断的用手去抓,这样会使得湿疹越来越严重。

4 适当的配合一些药膏。

在宝宝湿疹脸很严重时,就得擦一些药膏,

很多药膏都会有激素,不能频繁的用 ,否则会对它形成依赖。

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提问,并且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小孩子长湿疹是很多妈妈们比较烦恼的事情,也经常会有新手妈妈们应为护理不得到反而适得其反,造成宝宝的湿疹面积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最后只好去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其实,当妈妈们发现湿疹时应该赶紧给宝宝涂上宝宝专用湿疹药膏,很多药店或者网络上都会有卖,但是要注意后面的成分,千万不要选择含有激素的,例如含有氧化锌的,就千万不要选择了。同时, 如果宝宝还不是很严重,或者您不想给宝宝使用药物产品的话,您可以选择一些宝宝专用的润肤霜,大量的涂抹也是可以起到治疗和缓解的作用的,对宝宝的肌肤也有很好的养护作用,当然也是要选择无香料的产品!

另外,千万不要相信网络传言中所谓的某些植物或者中药的药膏,因为它们的产品很多成分含糊不清,这样对宝宝是十分没有保障的,最重要安全的方式还是要改变宝宝的生活方式,注意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温度宜低不宜高,但是不代表要冷水哟,而且可以不用沐浴露的,洗完澡要给宝宝穿棉质宽大的衣服,避免衣服摩擦也会造成宝宝湿疹加重的,还有要注意宝宝的日常卫生,即使湿疹会造成瘙痒的情况,也不要让宝宝乱抓,以免造成情况加重,细菌侵入皮肤,造成更严重的皮肤病哟。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抽空去给宝宝查一下过敏原,因为有一些宝宝湿疹反复是由于过敏引起的,找到宝宝病因才能有效的防止病情反复哟!

小孩湿疹治不好怎么办?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在这里,他没有说是小孩的年龄,没有说小孩的湿疹长在哪个部位?

家长们首先要能确认一下,这个病到底是不是湿疹?门诊上也有很多家长抱着孩子来看的。进门就让看一下孩子到底是不是湿疹。有一些是痱子。有些是新生儿红斑,有一些是婴儿痤疮。根本都和湿疹不沾边儿。

婴儿湿疹有它自己的特点。

婴儿湿疹一般是出生一个月之后才会发病,头三个月一般是长在头面部,4到6个月是长在躯干部,七个月之后是长在四肢。长在头面部是急性湿疹的改变,一般有时候会有渗出。长在躯干湿疹是亚急性湿疹的改变,一般是一块,一块的是像钱币状的湿疹,上面有糜烂和结痂。长在四肢的是慢性湿疹的改变。一般是皮肤比较干燥,有轻度的脱屑。

关于治疗方面,不同的分期治疗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长的头面部的,以渗出为主的时候。这时候是不能用药膏的。需要用硼酸溶液湿敷来减轻渗出。也可以用苦参,地榆,马齿苋,黄柏,白鲜皮,地肤子各15克,煎水冷敷。注意,敷的时候药液一定要降到室温才能冷敷。如果温度太高,容易把皮肤烫伤。等到不渗出的时候才能外用药膏,可以用艾洛松,尤卓尔看看。躯干不用冷敷,但也可以用这种药膏。四肢部位的是干性湿疹。需要外用保湿的药膏。这才符合皮肤治疗原则,“干对干,湿对湿”。

生活方面,衣服一定选择纯棉柔软的,以防摩擦加重。母亲喂奶的话,一定要忌忌口,辣椒,鱼虾海鲜不要吃。多喝水,多运动。如果母亲大便干的话可以煮梨吃,这样可以通便降火。

湿疹反复发作,还有可能是对奶粉过敏引起的,尤其是只喝奶粉的宝宝,更容易引起过敏。这时候,可以换水解奶粉,一般就不会再得湿疹了。

正常情况下,一般两岁有百分之九十的孩子的湿疹就会好了,剩下的百分之十的孩子会到成年了。这时候叫做特性应性湿疹湿疹,一般是和遗传有关系。

我家两个宝宝都长过好几次,豆芽妈都总结出护理湿疹的宝典级经验了!一般宝宝长湿疹都是几个月的时候长得很凶,在这几个方面注意以下,能有效减少宝宝湿疹的复发。

湿疹一般是由一些过敏源引起的婴儿过敏性皮肤病,通常长在宝宝脸部、眉毛,耳后,颈部。是小小的斑点状红疹。伴随有肌肤刺痛感,导致宝宝难受,从而哭闹,连吃奶和睡觉都不省心了。

穿衣方面:

宝宝的贴身衣物,千万不要用化纤织物哦,贴身的衣物和被子都要采购松软宽大的棉质品。而且患了湿疹的宝宝要适当少穿些,患湿疹刺痛容易燥热,一燥热又闷着出汗,只会加重湿疹的问题。

现在夏天快到了,也应该注意给宝宝勤换衣物,避免细菌积累。

喂养方面:

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的话,哺乳妈妈要少吃或暂时不要吃鲜虾、螃蟹、牛奶、鲫鱼汤等易诱发皮肤过敏的食物。特别是不吃刺激的食物,比如蒜、葱、辣椒、芥末等,避免刺激性物质进入乳汁,加剧宝宝的湿疹。

洗漱方面:

宝爸宝妈不要用热水和肥皂给宝宝洗脸洗澡哦,这样会刺激湿疹。但并不是说要减少肌肤清洁的次数,而是改用温水和偏酸性的洗浴用品给宝宝冲洗。

最好洗护产品也要用无香精的天然养护会更好,避免感染。 比较推荐俏婴童、松达、艾维诺这三个品牌。

生活环境:

家里孩子有湿疹,更要注意环境的清洁。首先,房间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要铺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毯。可以早中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治理方面:

宝宝患了湿疹之后,可以在有疮痂形成的地方用消毒棉签蘸一些消毒过的石蜡油浸润和清洗。 轻微的湿疹则可以用艾维诺婴儿燕麦舒缓湿疹润肤霜以及俏婴童的婴亲霜每日涂抹,以护肤的形式防治湿疹。

但是如果过敏比较严重了,就必须及时就医遵医嘱涂药治疗了。

祝愿各位宝宝 健康 快乐地成长啦~

关于宝宝的湿疹问题,我深有感触。因为我的宝宝从出生半个月起出现湿疹,直到3周岁断奶粉以后才有所好转,毫不夸张地说,在跟湿疹斗争的道路上,我们是不折不扣的勇士。

幼儿时期的湿疹又称为奶藓,顾名思义,就是宝宝对奶粉或母乳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导致的皮肤瘙痒、红肿、破皮甚至是溃烂。我的宝宝刚出现湿疹的时候,主要在脸部,是一些米粒般大小的红色斑点,当时因为没有经验,我没有做任何处理,结果湿疹慢慢扩散开来,身上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斑点,宝宝感觉很痒,就用小手去挠,挠破了就出现渗水甚至溃烂的情况。

看着宝宝越发严重的湿疹,全家人心急如焚,到处寻医,当时,有个医生开了一些带有激素成分的药膏,回来抹了之后,湿疹立即得到缓解,可是一旦停用,就立马出现反弹,而且症状比之前更严重。实践证明, 激素药膏对于宝宝湿疹没有任何效果 ,宝爸宝妈千万不要饮鸩止渴。

后来有个老中医,给我开了一副药膏,准确说是一剂偏方,主要用于湿疹发作严重的时候。我回来给宝宝试了下,果然不错,而且症状缓解以后不容易反弹。当时,他还特别关照我一定要 坚持母乳喂养, 因为母乳中的成分比奶粉更适合宝宝,不容易引起湿疹。同时, 乳母的饮食要有所禁忌 ,尽量少吃发物,比如鸡肉、鱼肉、虾肉、海鲜等食物。于是为了孩子,我的饮食受到了很大限制,除了常规的蔬菜、猪肉、牛肉、骨头汤以后,其他食物基本不碰,并且坚持母乳喂养宝宝到19个月。

尽管我的饮食非常谨慎,宝宝的湿疹依然反反复复。通过实践,我发现与宝宝湿疹有关的因素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气候因素

夏天 是宝宝湿疹最轻的季节,因为天热 穿得少,皮肤可以得到充分呼吸,不容易引发湿疹; 秋冬季节湿疹比较严重,因为干燥的气候会加重症状,宝爸宝妈可以每天给宝宝的皮肤抹点专用润肤露,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减轻湿疹症状。

第二、环境湿度

冬天气候干燥,室内常常会开空调取暖,因此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湿疹会加重。如果房间里放个加湿器,就能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对缓解宝宝的湿疹症状非常有效。

第三、衣服穿着

给宝宝穿的衣服尽量选择全棉的材质和宽松的款式,宝宝一般都比较好动怕热,亲肤的面料透气性、吸汗性都很好。此外,尽量不要给孩子穿得太多,衣服捂得太热、大量出汗也会加重湿疹。

第四、辅食品种

宝宝六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辅食,鱼肉、虾肉等一些发物先少量给宝宝尝试,如果出现湿疹加重等情况,则缓一缓添加到宝宝的辅食中,等宝宝身体的各项机能更加完善以后再添加更为合适。

第五、正确洗澡

给宝宝洗澡的温度和时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患有湿疹的宝宝, 水温必须控制在38度左右 , 洗澡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过高的水温和洗澡时间过长都会引发湿疹。此外,洗澡时尽量用清水冲洗,少用沐浴露,这样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总之,宝宝的湿疹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喝奶期间尽量选择母乳喂养的方式能缓解湿疹。此外,湿疹症状的轻重程度与个人体质、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衣服穿着、洗澡方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宝爸宝妈必须仔细观察、灵活应对,才能成功对抗湿疹。

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说,小孩湿疹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作为两个宝宝的妈妈,在两个孩子身上,我发现湿疹也是因人而异,跟体质有关系。当然也有环境或温度的影响,而作为妈妈,如果孩子出现湿疹做好这几点,对于孩子的湿疹很关键。

1、避免吃一些容易引起过敏或者刺激的食物

在孩子患湿疹的时候,一定不能给孩子吃鱼虾或者辛辣之类的,如果孩子还在吃母乳期间,妈妈也要避免吃这些易过敏物质。

2、吃完东西要及时清洗嘴巴和小手

孩子吃过东西后不要只是拿纸擦擦,要及时清洗嘴巴和小手,防止食物残渣会覆上孩子湿疹的部位,加重病情。

3、穿 健康 舒适的衣服

孩子的衣服一定要 健康 舒适,当然把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是每个妈妈的权利,但是如果漂亮影响了孩子的 健康 ,还是 健康 更重要。

4、保持房间适宜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湿疹大多数情况下在比较热的时候出现,很多时候,妈妈们觉得开空调风扇对孩子不好,所以任由汗流浃背。这样会让孩子湿疹加重,掌握合适的空调风扇使用方法就好。

5、保持湿疹部位干净干燥

有很多妈妈怕汗渍会加重孩子的湿疹,所以洗澡很频繁,其实这样不利于湿疹的恢复,如果湿疹部位干净而且很干燥,就不要频繁的去洗。

6、避免宝贝抓挠

有的时候,孩子的湿疹会比较痒,就会不由自主的自己抓挠,所以患有湿疹的孩子,麻麻们要注意这点,即使给孩子们打理指甲。

7、勤晒孩子衣服被褥

一般情况下,做好这几点,涂点炉甘石洗剂,湿疹都会好的很快,如果做好这些,湿疹还很严重,就去医院找医生开点药,在我家孩子的身上,我一般都是这么处理,不去吃药,因为大多数孩子湿疹都是反反复复,吃药对孩子伤害很大。希望我的建议对宝妈有用。

婴幼儿湿疹是儿童皮肤病中比较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因为孩子的表皮与成人不同,新生儿的表皮角质层最薄,仅有2~3层角化细胞所组成,透明层也比成人薄,小儿的表皮各层发育均不完善,因此彼此的联系也比较松散,容易脱落。所以一受到挤压摩擦,或者是各种的外物侵袭,容易出现湿疹的情况。

在治疗上也与成人略有不同,以外用药局部治疗以及物理治疗为主。

1.如果孩子有明确的食物性过敏原,要严格的忌嘴。如果孩子没有明确的食物性过敏原,那么在疾病出现的很严重的期间,尽量少食用与人体蛋白相差很远的蛋白质。如鱼虾蟹。

2.可以用温水给孩子清洁皮肤。尽量少用化学洗浴用品,避免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涂。如果孩子的痂皮很厚,可以使用消毒类的麻油来湿润,将痂皮泡软之后,拨脱了再涂药膏。

3.不要让孩子太热,可以穿着宽松粗大的衣物,最好是棉质衣物。尽量的避免孩子去搔抓和摩擦。

4.保护皮肤屏障的功能。因为孩子的皮肤本就娇嫩,所以皮肤屏障功能更加不完善。孩子长得湿疹一般分为渗出型和干燥型这两型,如果表面没有破溃,应该给孩子用一些不过敏的保湿霜,可以起到保湿的效果。或者使用蓝润皮肤外用敷料当作保湿霜来使用。或者薇诺娜的透明质酸修复霜,优色林的护足霜。都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保湿作用。

5.局部治疗,这是婴幼儿湿疹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急性期已红肿丘疹以及渗出的时候,建议可以使用1%~3%的硼酸溶液,或者是0.1%的呋喃西林溶液来冷湿敷。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湿敷过后可以用氧化锌油剂来涂擦创面。如果伴有感染的时候,可以用1%的氯霉素氧化锌油。

如果急性期是以红肿和丘疹为主,而没有渗出时。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加糖皮质激素软膏或凝胶。此时的糖皮质激素,可以选用地奈德软膏或者丙酸氟替卡松,这些弱效的软激素类药膏。

亚急性期时,建议用1%~3%的硼酸溶液外洗,涂擦氧化锌糊,以及糖皮质激素软膏。

可以使用生地榆,黄柏,马齿见,苦参等中药来煎水外洗。

6.系统治疗

1)可以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比方说朴尔敏,西替利嗪等。

2)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果症状非常严重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都要尽快的控制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不能够根治,不要长期饮用,以避免依赖性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

3)还伴有感染时可以使用抗生素。

小儿湿疹的治疗方法是清洁-保湿-用药。

清洁 是湿疹宝宝护理的首要和必要步骤,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等)、皮肤表面的汗液、湿疹产生的代谢物以及外用药物残留常留在皮肤上,容易刺激皮肤,导致皮疹的出现,或者进一步加重本来的皮疹。

清洁时建议用清水和少量婴儿沐浴液, 因为如果不用沐浴液,就洗不掉那些皮肤上的脏东西,就起不到清洁的目的。 洗澡时的水温控制在32-37 ,秋冬季节可适当调高浴室的温度,防止婴儿着凉,沐浴时间在5-7分钟,每天一次,洗后及时使用保湿剂。

保湿 的目的是修复皮肤屏障,缓解皮肤干燥及减轻瘙痒,从而减少湿疹的反复发作。

用药方面,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制剂 仍是目前治疗成人和儿童特应性皮炎的 一线外用治疗 。不依赖激素,不恐惧激素,家长一定要遵从医嘱,做到合理使用。

湿疹,也称特异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期。湿疹主要引起瘙痒,夜晚尤其严重,可影响睡眠。目前研究认为,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是导致特异性皮炎的主要原因。既往认为食物过敏是导致特异性皮炎的重要原因,现在研究认为食物过敏对特异性皮炎的影响可能被高估了。美国国家过敏和感染疾病研究所(NIAID)的指南也认为食物过敏不是导致特应性皮炎的主要原因。

既然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是导致特应性皮炎的主要原因,那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重点也是围绕皮肤管理来开展,主要包括以下2块内容:1.皮肤保养护理。2.药物治疗

1.皮肤保养护理 洗澡可以让皮肤吸收水分,清洁皮肤。但是水温不宜过冷过热,一般在38~40 左右,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太久皮肤会脱水。可用清水清洁皮肤,如果有脏的地方可以用温和不含香味的沐浴露,不要用肥皂,洗完时用浴巾轻轻蘸干水分,及时抹上保湿霜。湿疹,湿疹,湿疹,一定要保湿,尤其是干燥的秋冬季节。保湿可以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也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保湿产品很多,剂型也各种各样,有软膏(ointment),乳膏/霜(cream),洗剂(lotion)等。通常软膏保湿效果最好,其次是乳膏/霜,再是洗剂。选择的原则是:不含香精的,防腐剂和添加剂少的,大品牌的,给孩子使用没问题的。软膏含油脂比例最高,保湿效果最好,但很油腻。建议每天至少使用两次而不只是用在有皮炎的部位。小孩的衣物应是纯棉的,宽松、透气、无领宽口、单色、无拉链,用温和的洗衣液清洗.同时把孩子的指甲剪平减短以免抓挠损伤刺激皮肤,适时添减衣物,减少出汗。

2.药物治疗

轻度湿疹:局部皮肤干燥(可伴有局部皮肤发红),偶尔有瘙痒,不影响睡眠。保湿、保湿、保湿!

中度湿疹:局部皮肤干燥、发红、渗液(可伴抓痕及局部皮肤增厚),长伴瘙痒,对睡眠有影响。适量使用外用激素(弱效或中效即可,如氢化可的松和曲安奈德)或钙磷酸酶抑制剂(0.03%的他克莫司软膏),同时注意保湿。

重度湿疹:广泛区域皮肤干燥、发红(可伴抓痕、广泛部皮肤增厚、皲裂、渗液等),持续瘙痒,每夜不能入眠,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外用激素(弱效或中效即可,如氢化可的松和曲安奈德)+口服抗组胺药物止痒(西替利嗪滴剂或者氯雷他定糖浆),若出现感染,则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治疗,同时注意保湿。

注意在使用激素治疗湿疹时,应注意面部连续使用激素软膏最好不超过2周,会阴部连续使用激素软膏最好不要超过1周,躯干四肢一直用到好就行,几个月是没有问题的。建议使用激素软膏一次性的把湿疹治疗好再停,这样治疗好不容易复发,如果已经超过使用疗程,湿疹还不好怎么办?可以间隔使用,不连续使用就行了,这时要去看下皮肤科医生了。

总之,湿疹,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湿,同时应尽量减少出汗,避免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③ 这种特殊过敏体质的皮炎叫特应性皮炎

经常碰到湿疹皮炎的患者询问:医生,我是不是属于过敏体质?其实,真正具有过敏体质的是一种叫做特应性皮炎的过敏性皮肤病。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比较常见过敏性皮肤病,近30年来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我国近年来儿童中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7岁以下儿童患病率已达12.9%。
我的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建中教授主持了全国42家大型医院主要针对中国成人与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调查,总结出了中国成人和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特应性皮炎诊断的“中国标准”。
“中国标准”主要有3条:
1.病程﹥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患者,符合以下2条中的1条或1条以上即可诊断;
2.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
3.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2级或2级以上阳性)。
张建中教授指出,目前国际上有多个特应性皮炎标准,如Hanifin标准多达23项指标,Williams标准达6项指标,因为指标多,医生很难记住,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他提出的“中国标准”只有3条,简单易记,且敏感性高于大部分国外标准。通过在北京、西安、长沙等地的推广和试验,皮肤科医生反响良好,在授课当堂就能熟练记住该标准,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中国标准”是根据中国患者的临床调查研究提出的,弥补了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上的空缺,它的提出将大大促进我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特应性皮炎研究迈入国际先进行列。目前该标准已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张建中教授表示,我们将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希望在国际上验证“中国标准”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争取把“中国标准”推向世界。
祝贺我最尊敬的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建中教授!特应性皮炎的中国标准大大的方便了国内患者的诊断和后续的治疗,极大的方便了老百姓!是百姓之福!

④ 日常生活中,孩子得了湿疹需要查过敏原吗

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也是一个让许多家长头痛不已的问题。“宝宝得了湿疹要不要忌口?”,“我需要带孩子去查过敏原吗?”。对于婴儿湿疹,我们总结了一些共性问题,通过本文做个回答。

⑤ 马琳的详细介绍

马琳、皮肤科、主任医师(正教授)、科室主任。
马 琳,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皮肤与性病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儿童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小儿皮肤病学组副组长,第一届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届化妆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北京健康科普专家。任《中华皮肤科杂志》、《实用皮肤病学杂志》及《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临床皮肤科杂志》及《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Antimicrobials》审稿专家。曾留学澳大利亚1年(学习医院管理和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
从事临床工作27年,发表文章100余篇,主编中国第一部《儿童皮肤病彩色图谱》,主译《儿童皮肤病学》一部,副主编、副主译各一部,参加了10余部书的编写。近10年来,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公派出国留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北京市教委中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基金、中华医学会科研基金等项目。获北京市卫生局2006年度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称号。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主要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一、 儿童皮肤血管瘤与血管畸形: 2000年在儿童医院皮肤科建立儿童皮肤血管瘤专业门诊,2002年引入选择性血管治疗激光仪,目前治疗此类疾病超过5000例,在儿童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长期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婴儿血管瘤规范治疗方向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发表相关文章5篇,并在全国50次以上学术会议上大会发言,在全国(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辽宁、黑龙江、湖南、新疆、云南、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各省市举办的皮肤病学习班或专业会议上,就儿童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长期管理方面进行过多次专题讲座。2009年开始进行普萘洛尔治疗婴儿重症血管瘤,目前已诊治病人400余例,疗效显著。多次邀请国际上血管瘤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将国际的前沿技术引入国内并将此研究成果与国内同行分享,在儿童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长期管理方面保持了与国际同步的水平。同时将制定的诊疗方案分享给同行,以共同提高全国同行在此领域的治疗水平,更好的服务全国患儿。
二、 特应性皮炎(湿疹): 对特应性皮炎/湿疹患儿的长期治疗与管理以及健康教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总结,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多次被邀请在国内外相关会议、讲座及学习班做客座发言,使国内同行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得到进一步深化。2003年在国内率先报道了金葡菌超抗原与特应性皮炎相关性的研究资料。并在特应性皮炎患儿食物过敏和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参与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08年版、2013年版)的制定。获得1项“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基因多态性与分子机制研究”的北京市自然基金、1项“0-2岁婴儿湿疹的规范化管理研究”首都发展基金联合攻关项目、合作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基金,同时首次在中国牵头进行了“特应性皮炎教育中心的临床观察”和“润肤剂在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等多项临床观察。培养了5名硕士研究生,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对儿童特应性皮炎/湿疹患儿的长期治疗与管理经验得到了同行和家长的认可,每年都有20次以上在专业会议上或新闻媒体上进行讲座或交流。目前准备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基因多态性和如何有效的修复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并准备进一步扩大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三、 感染性皮肤病:从1991年开始对感染性皮肤病进行了持续20多年的临床研究,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皮肤感染性皮肤病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进行了连续的病原菌观察,明确了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感染情况,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尤其是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抗生素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中英文文章十余篇,其中SCI文章4篇,影响因子超过12分。鉴于在皮肤金葡菌感染方向上处于国内前沿水平,2009-2011年在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领导下牵头在全国23家医院(十家成人医院、十三家儿童医院)进行“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病原菌的耐药监测研究”。该课题经过两年的临床研究工作,明确了我国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链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球菌感染性皮肤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基础依据,参与了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指南的制订。在儿童皮肤金葡菌感染性皮肤病尤其是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抗生素选择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1993年在儿童医院皮肤科建立皮肤真菌室,在儿童浅部真菌病的病原菌培养及皮肤真菌病方向获得1项中华医学会基金,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发表文章5篇,目前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在治疗儿童头癣和儿童少见真菌病方面与国际发展同步。
四、 遗传性皮肤病及疑难病的诊治:自1991年开始对遗传性皮肤病,重点是皮肤先天疱病进行研究。同时对重症药疹的抢救、EB病人的长期管理及少见综合征的基因学研究,进行了多年的努力和探索,诊断了中国首例在幼儿期发病的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儿,得到美国同行重视,并以该病例作为参考依据在美国进一步诊断鉴别此类疾病。基于对遗传性大疱病患儿长期管理具有丰富经验,曾受邀到香港为此类患儿进行会诊、指导长期治疗。对先天性表皮松解症、各型鱼鳞病、掌跖角化症、先天性色素异常、早老症以及皮肤弹性过度等皮肤科各类先天遗传性疾病和各种综合征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在遗传性皮肤病方向培养研究生2名,发表文章12篇,其中SCI收录2篇。在其它疑难性皮肤病方面发表文章20余篇,SCI收录2篇。目前主要专注于遗传性大疱型表皮松解症的基因诊断和移植治疗的研究。
在儿童先天性综合征等疑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在儿童危重症如steven-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ESS)等重症药疹的抢救和药疹与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⑥ 谢志强的主要论文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过敏与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光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 (参与)
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过敏与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 (参与)
3.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参与)
4.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荨麻疹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参与)
5.ZXie,YLan..JInvestDermatol2014;134:s100
6.ZhaoZQ,HuoFQ,JeffryJ,etal.inInvest.2013Nov1;123(11):4769-80(参与)
7.兰宇贞,谢志强.敏感性皮肤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199-201
8.谢志强,兰宇贞.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其神经源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34:375-378
9.谢志强,兰宇贞.外用他克莫司治疗男性肛门瘙痒症疗效及其神经源机制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85-87
10.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1)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5-7(参与)
11.YangGao-yun,XieZhi-qiang,QianGeetal.-alphaproction.ChinMedJ2010;123(20):2883-28871
12.谢志强.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与皮肤神经源炎症和瘙痒.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409-414
13.谢志强,杨高云,姜薇,徐敏丽.吡美莫司乳膏对成年女性面部皮炎快速抗瘙痒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27-30
14.谢志强,刘玲玲,杨高云,朱学骏.他克莫司软膏对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2和4表达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8:420-423
15.窦侠,刘玲玲,谢志强,陈连军,李丽,冯素英,谭国珍,阎明,朱学骏。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50-52
16.刘玲玲,窦侠,谢志强等.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608-611
17.谢志强,刘玲玲,窦侠,闻卫兢,王娣,朱学骏.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NFkB表达及外用他克莫司对其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487-490
18.谢志强,袁姗,王云,陈学荣.卡泊三醇与氯氟舒松联合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73-75
19.谢志强,王爱琴,袁姗,李林峰,陈学荣.结节性皮肤狼疮粘蛋白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87-88
20.宋清华,潘满华,谢志强,袁姗,陈海龙,陈学荣.银屑病患者服用清血败毒丸后诱发红皮病3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785-786
21.王云,谢志强,袁姗,陈学荣,雷鹏程.Reiter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325
22.王云,路雪艳,袁姗,谢志强等.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597-598
23.谢志强,郑丹侠,梁力均等.抗核抗体阴性、IgE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260-261
24.谢志强,陈学荣.迟发型超敏反应分型及其在变应性皮肤病中的意义。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27-30
25.谢志强,陈学荣.特应性皮炎中的细胞因子异常与Th2细胞亚群优势。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139-142
26.杨蓉娅,王文岭,部兴珍,谢志强,颜京斌.不稳定银屑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329-330
27.谢志强,陈学荣,雷鹏程,钱玉昆.异位性皮炎皮损中单一核细胞CD4及Th2型细胞特征因子表达。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303-304
28.白亚来,张春雷,曾灵芳,谢志强,李世荫.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反应中浸润T细胞类型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51-25
29.谢志强,陈学荣,钱玉昆.白细胞介素4在异位性皮炎中的变化。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28:447-449
30.谢志强,老年慢性瘙痒患者管理:分类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中国合肥, 2015.
31. 谢志强,如何处理慢性瘙痒:欧洲慢性瘙痒指南要点简介.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中国杭州, 2014.
32.谢志强,如何处理特应性皮炎患者慢性瘙痒:从皮肤到大脑。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18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 pp 108-109, 中国北京, 2012.
33.兰宇贞; 谢志强。Schnitzler综合征1例。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18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 p 2, 中国北京, 2012.会议论文
34.谢志强,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温度相关的精神物理学分子识别基础。中华医学会第15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中国天津 2009 会议论文
35. 谢志强,皮肤相关的自身炎症综合征 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中国上海2008 会议论文

⑦ 达必妥效果怎么样

能快速、显著、持续地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损程度和瘙痒症状。

达必妥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获批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靶向生物制剂,填补了国内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能快速、显著、持续地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损程度和瘙痒症状。

得益于药监改革的推动,达必妥®提前两年在中国获批,为中国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达必妥介绍:

达必妥®是一款全人单克隆抗体,能够通过“双靶点”的创新作用机制,选择性地抑制关键信号通路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阻断2型炎症通路,降低2型炎症的病理性反应,从机制上治疗2型炎症相关疾病。

来自达必妥®临床试验的数据表明,IL-4和IL-13是2型炎症的关键驱动因子,而2型炎症在特应性皮炎、哮喘和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等疾病中起着主要作用。

达必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能够在快速、显著、持续地缓解瘙痒、皮损等症状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今年2月《中国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2020)》发布,将尚未上市的达必妥®列入推荐,以期待这一新药能够填补目前药物无法满足的需求。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高兴华教授表示:

“作为一项针对性疗法,达必妥®的获批在我国特应性皮炎的诊疗发展历程中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也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带来了希望,有望帮助他们摆脱难以忍受的瘙痒、皮损,改善患者和家人的生存质量,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达必妥

⑧ 医学皮肤科领域的名人介绍

张建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4个义项展开
张建中,男,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副主任。

中文名
张建中
职业
医生
毕业院校
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教学职称
教授
圣墟360网络剑来360网络万古神帝360网络雪鹰领主360网络张建中教授张建中简历内蒙古张建中包头张建中包头市张建中包头市
人物经历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副主任。198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992-1994年在日本福岛医科大学留学两年。

职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

北京大学医学部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组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红斑狼疮研究会秘书。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皮肤科学会常委兼秘书,北京市性病艾滋病协会委员。

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咨询专家。

《Chinese Medical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特约审稿人。

研究方向
张建中对红斑狼疮、银屑病、毛发病和肉芽肿性皮肤病有深入研究。

主要贡献
组织和领导了我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的制定,组织和领导了我国男性型脱发诊疗指南的制定。在皮肤型红斑狼疮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首次发现了两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预后存在分离现象,制订和推广了根据不同亚型的不同治疗方案,为防止皮肤型红斑狼疮向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做出了贡献,改善了红斑狼疮的预后,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某些自身抗体具有"保护"作用的观点。在国内首先发现游泳池肉芽肿病,首次发现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首次报告"妊娠股臀红斑"是一种新的皮肤病。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重点科研基金、北京大学创建一流学科基金(985基金)等科研基金,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22篇,参与编写学术专著26部,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