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2小暑节气养生食谱
大家应该都知道 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暑时节,天气非常炎热,要注意养生,那么小暑养生食谱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2小暑节气养生食谱_小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 目 录 ▼
★ 小暑节气养生食谱 ★
★ 小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
★ 小暑节气养生四大秘笈 ★
★ 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 ★
小暑节气养生食谱
1、小暑湿热 当吃温软粥
(1)绿豆冬瓜茶可祛暑
饮食调养:宜进食具有清热祛暑、利湿功效的食物,可多饮西洋参茶、绿豆冬瓜茶等。
(2)“三豆鳅鱼汤”防暑湿最佳
饮食调养:多吃温软食物,避免饥饱失调,食物以健脾化湿、益气消暑的为宜,如小米绿豆粥、绿豆汤、春砂仁、法夏、扁豆、冬瓜、西洋参等。
(3)宜温养脾胃 忌过食生冷
饮食调养:忌吃太多生冷,或因天热不愿进食,应多进食温软食物,温养脾胃,可多饮米汤,砂仁、法夏、苡米、芡实、红豆、扁豆等。
(4)清热祛湿消暑
饮食调养:宜多吃益气养阴,消暑生津的食物,如薏苡仁、西瓜、冬瓜、西洋参、绿豆、玉竹、石斛等。
2、夏季出汗多酸味食物解渴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丢失津液,故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还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将上述各种食物加以科学搭配食用,则可充分满足心脏和脾脏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专家建议,科学降温,这是战胜持续高温的保健良策。最理想的温度是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5℃~7℃。老人、小孩体温调节能力差,应尽量少“孵”空调。长期在空调环境里工作、生活的人,应穿一件外套。坐着工作的人,尤其是女性,可在膝关节部位覆盖一块浴巾,不能贪图一时凉快,对着风口吹,以防低温对人体损害,发生月经不调、颈椎病、关节炎。
3、小暑吃红豆养心利水肿
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是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夏日气温高,心火上炎容易长口疮疖肿;暑热伤阴,心血暗耗,往往表现为头晕、心悸、失眠、烦躁等不适症状;暑湿重,心阳不振,则易脾虚水肿。
红豆,又名赤小豆,性善下行,能清热祛湿、消肿解毒、清心除烦、补血安神。且红豆本身含热量不高,富含钾、镁、磷、锌、硒等活性成分,是典型的高钾食物。盛夏出汗多,人们胃口不好,钾离子丢失过多得不到及时补充时,严重者可导致心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红豆可入汤入粥或做成消暑甜品,除了可增进食欲外,还可大量补充钾离子,避免夏季低钾症。
此外,夏末的时候,人们汗多尿少,特别是心、肾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更易发生双下肢水肿。
红豆和鲮鱼或鲤鱼一起煲汤食用,有很好的利尿消肿的功效,也是治疗脚气、腹水、体虚困倦的食疗良方。
红豆养心的功效自古就得到医家的认可,五色配五脏,红豆颜色赤红,红入心,故李时珍把红豆称之为“心之谷”,强调了红豆的养心功效。
从临床上看,红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补心血。其粗纤维物质丰富,临床上有助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脏活动功能等功效;同时又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
4、小暑靓汤消暑清心止渴
小暑节气,天气闷热,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喝汤是一种开胃振食欲的好 方法 。今天我教大家几款靓汤,消除小暑节气的毒气,健脾开胃,生津止渴。
5、夏季保健多吃马齿苋
中医认为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作用。治疗湿热痢疾、疮疡肿毒、湿疹皮炎、蛇虫伤、崩漏、产后出血、妇女赤白带下、痔疮出血、乳疮、百日咳等症。对于预防肠道传染病效果尤其好,所以夏天保健要多吃马齿苋。
6、夏季“火宝宝”降火秘诀
很多儿科专家一直在提醒新手父母们在照顾宝宝方面的一些误区,关于治疗宝宝上火,专家 总结 了如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坚决不用药。很多妈妈认为“是药三分毒”,因此对药敬而远之。但是殊不知上火会引起宝宝抵抗力下降,是体内潜伏的病因,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如果延误病情还会产生很多健康问题。
误区二:宝宝上火是小事,自然便会好。妈妈们必须知道,孩子上火不仅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会造成宝宝抵抗力下降,易引发感冒、腮腺炎等病症。
误区三:成人药减少份量给宝宝用。专家警告, 儿童 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直接用成人药很可能会严重伤害儿童的肠胃功能。就算有些成人用药可以给宝宝用,但份量难以科学掌握、科学定量;况且绝大部分成人药品中的部分成分不适合儿童和婴幼儿,因此必须慎用。
对于上火的“火宝宝”,新手爸妈们也不必心急,要科学应对,主要对策归纳为以下两点:
饮食要清淡:宝宝上火要多吃蔬菜、瓜果;少吃油炸、煎烤类的食品和巧克力、奶油等甜食。夏天对于桂圆、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也要少吃。
多饮白开水:宝宝早上起来就喝白开水,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等。半小时后再喝奶或吃主食,吃完后再喝几口水以清洁口腔。有些宝宝不爱喝白开水,也可以喝些果汁。
7、夏季孕妇可以吃绿豆吗
如果将绿豆添加一些相应的药物或食物做成药膳,不但味美,而且药用价值也很高,常食能起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目的。那么作为孕妇来说,吃绿豆亦可降火,也可清除胎毒。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足够说明孕妇可以吃绿豆。
8、三伏天食疗缓解情绪中暑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 记忆力 下降等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比如调整起居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然,防治“情绪中暑”,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故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空灵的轻音乐,注意培植浪漫情绪,想像绿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快的东西,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畅思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情画意,以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只要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就可以忘却夏日的炎热。
食疗缓解“情绪中暑”。饮食上多吃一些苦瓜、凉茶、绿豆汤等可以消暑降温的食物,多喝清火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啤酒、菊花露等。
此外,炎热时减少外出。保持室内通风,以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保持身心“凉快”。
在炎热下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妨暂时冷静下来听听音乐,做10分钟“心情放松操”。
最后,要养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
小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1、平心静气以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2、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3、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4、不要贪凉冲凉水澡、多进冷食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
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隐患。
小暑节气养生四大秘笈
平心静气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夏季养生也以“心静”为宜。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情绪,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怎么做:
1、每天花20分钟时间闭眼静坐沉思。
2、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向积极阳光的事物去想象。
合理膳食
小暑时节,天气高温多雨,会让很多人感到食欲不振,同时也使人们的代谢能力变差。因此饮食可以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怎么做:
1、多吃应季蔬果,多食淡水鱼,少食红肉。
2、鳝鱼、莲藕、绿豆、红豆、丝瓜和生姜都是适合小暑的食物。
注意防暑
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十分容易引发中暑,因此外出时需要做好防暑 措施 ,涂抹防晒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同时也要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太阳热辣时外出。
怎么做:
1、勿赤膊乘凉,因为当气温大于人的体温时,人会感到更加闷热。
2、穿上清凉功能性T恤将是更好的选择。
避免贪凉
天热时,空调间、冷饮和凉水澡最受大家青睐。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过度贪凉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埋下健康隐患。
怎么做:
1、注意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让室温保持在26摄氏度,不宜太低。
2、喝热茶、洗热水澡,这样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身体排热降温。
二十四节气养生口诀
大寒 立春 ,万物不容,惟木独显。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雨水 惊蛰 ,根基不固,水运难行。厥阴无情,营血不布。
春分 清明 ,月高风清,一阳升腾。形实郁气,风郁内生。
谷雨 立夏 ,嫩阳娇弱,阴盛阳虚。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小满 芒种 ,郁从心生。丹田积病。勿劳心神,津布气行。
夏至 小暑,土实形满。热从中生。少食勿积,病患不生。
大暑 立秋 ,阳极气盛。形虚动风。血燥发热,遇湿则淫。
处暑 白露 ,金水相承,心火囚中。脾土难运,阴阳难平。
秋分 寒露 ,阴阳相应,贵在平衡。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霜降 立冬 ,令在三焦,节食少欲,疏导通路,滞气自消。
小雪 大雪 ,寒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冬至 小寒 ,阴盛阳微,莫饮贪杯,静之以待,内敛生机。
2022小暑节气养生食谱相关 文章 :
★ 小暑知识大全
★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含义2022
★ 小暑适合吃什么食物
★ 2022年谷雨节气吃什么食物
★ 2022大暑养生要点
★ 2022有关小暑的活动有哪些
★ 2022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 2022年立秋养生小常识
★ 小满节气养生食物
★ 大暑养生要点及方法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㈡ 喝中药的时候不可以吃什么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
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如清代章杏云所著《调疾饮食辨》一书中云:“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
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症”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鱼忌苋菜;鸡肉忌黄鳝;蜂蜜忌生葱;天门冬忌鲤鱼;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大蒜、桃、李等。这说明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或起相反作用。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
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其他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应少吃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
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大凡具有重镇、滑利、攻破、峻泻、大毒、大热等作用的中药在怀孕期都应禁用或慎用。现介绍如下:
(1)怀孕禁忌中药:巴豆、牵牛子、铅粉、水银、大戟、麝香、土牛膝、商陆、蜈蚣。
(2)怀孕慎用中药:附子、乌头、生大黄、芒硝、甘遂、芫花、三棱、生南星、凌霄花、刘寄奴、马鞭革、皂角刺、生五灵脂、穿山甲、射干、雄黄、硼砂等。
(3)怀孕期不能单独应用的中药:当归尾、红花、桃仁、蒲黄、苏木、郁金、枳实、槟榔、厚朴、川椒、苦葶苈子、牛黄、木通、滑石等。
(4)怀孕禁用的中成药:牛黄解毒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至宝丹、六神丸、跌打丸、舒筋活路丸、苏合香丸、复方当归注射液、风湿跌打酒、十滴水、小金丹、玉真散、失笑散等。
(5)怀孕慎用的中成药:霍香正气丸、防风通圣丸、上清丸及蛇胆陈皮末等。
怀孕不能吃的中药——清热类: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祛湿等功效的中成药,如六神丸,在怀孕早期服用可能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后果。而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因其攻下、泻下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如牛黄解毒丸、片子癀、犀黄丸、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 b! p! W1 l5 ?* r
怀孕不能吃的中药——祛风湿除痹症类: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主要功效的中成药,如虎骨木瓜丸,其中活血之牛膝有损胎儿。类似的中成药,还有大活络丸、天麻丸、华佗再造丸、伤湿祛痛膏等。而抗栓再造丸则因大黄攻下、水蛭破血故孕妇禁用。9 r4 p( Z8 j; b. y& K: w
怀孕不能吃的中药——消导类:即有消食、导滞、化积作用的一类中成药,如槟榔四消丸、清胃和中丸、九制大黄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等,都具有活血、行气、攻下之效,故易致流产。
怀孕不能吃的中药——泻下类: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或攻逐水饮、润肠通便作用的中成药,如十枣丸、舟车丸、麻仁丸,润肠丸等,因攻下力甚强,有损胎气。
怀孕不能吃的中药——理气类:具有疏畅气机,降气行气作用的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十香止痛丸、气滞胃痛冲剂等,因其多为下气破气药,行气解郁力强而被列为孕妇的禁忌药。
怀孕不能吃的中药——理血类:即有活血祛瘀、理气通络、止血止痛作用的中成药,如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脑血栓片、云南白药、三七片等,因其祛瘀活血力过强,易致流产。
怀孕不能吃的中药——开窍类:具有开窍醒脑作用的中成药。如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安宫牛黄丸等,因为内含麝香、辛香走窜,易损伤胎儿之气,孕妇用之恐致堕胎。
怀孕不能吃的中药——驱虫类:具有驱虫、消炎、止痛功能,能够驱除肠道寄生虫的中成药,为攻伐有毒之品,易致孕妇流产、胎儿畸形等,如囊虫丸、驱虫片、化虫丸等。
怀孕不能吃的中药——祛湿类:凡治疗水肿、泄泻、痰饮、黄疸、淋浊、湿泻等的中成药,如利胆排石片、胆石通等,皆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泻浊之功效,故孕妇不宜服用。8 |0 H% c, b+ n: H: O# m
怀孕不能吃的中药——疮疡剂:以解毒消肿、排脓生肌为主要功能的中成药,如祛腐生肌散、疮疡膏、败毒膏等中成药含大黄、红花、当归等,为活血通经之品,故孕妇不宜使用;而百灵膏、百降丹,因含有毒成分,对孕妇不利。
某些中药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
禁用药: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斑蝥、牵牛、大戟、甘遂、芫花、商陆、麝香、水蛭、虻虫、番泻叶、藜芦、闹羊花、干漆、蟾酥、蜈蚣、水银、砒石、木鳖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雄黄、轻粉、硫黄等。" x' w% O& g3 N
慎用药: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的药物,如制附子、贯众、桃仁、红花、大黄、枳实、干姜、肉桂、益母草、法夏、常山、天南星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防发生事故
㈢ 法夏的作用以及功效
建议:您好:法半夏可以止呕,其功效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但引起头晕干呕的原因有多种,建议你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效果会好些,尽量不要自行服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法半夏的功效有
1.
用于痰多咳嗽.2.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3.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4.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㈣ 桂枝,白药,麻黄,干姜,细年,法夏,五味子,甘草,紫苑,前胡,陈皮,款冬花,百部,枳壳,厚朴,圣佛草吃完发吐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您的问题,在有着服用了桂枝等中药后出现的呕吐症状是不正常的。其中的半夏是止呕的,其他的桂枝等是一个温通经脉和发汗解表的药物。可能对于药物的副作用引起
意见建议:建议停止该方剂的服用为宜,同时积极看西医治疗,多服用开水和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㈤ 法半夏与清半夏的区别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法半夏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有清痰化饮、理脾和胃的效果。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是生半夏用白矾加工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㈥ 法夏有什么功效
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有一定毒性,因此生用容易中毒,大多是制半夏。法半夏属于化痰药,主要功效是燥湿化痰。性味辛;温。归胃、肺经。
临床当中常用于治疗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的患者,特别是外寒内热的患者,法半夏比较常用。
第二,治疗痰饮眩悸,还有痰厥头晕的患者。常见于一些类型的高血压。
像半夏白术天麻汤里面,半夏是主要成分。需注意:一,半夏不要和乌头同用。二,半夏比较燥热,因此对于阴虚内热的患者要慎用
㈦ 小柴胡汤加味治接触性皮炎
杨某,女,22岁,2015年4月20日初诊。患者于2015年4月19日晚外敷面膜,次日晨起见头面部红斑、丘疹,兼有蚁行感,自服「氯雷他定片」无疗。刻诊:头面部散在点状红斑、丘疹,其色鲜红肿胀,自觉灼热瘙痒;心烦,口咽微干,二便调,月经正常,舌红,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接触性皮炎。
中医辨证:三阳合病。
治则:和解少阳,兼治太阳阳明。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4克,黄芩9克,法夏12克,党参9克,生姜9克,炙甘草9克,大枣9克,麻黄15克,桂枝12克,连翘30克,大黄9克,茯苓30克,蝉蜕9克。2剂水煎服,日一剂。
二诊(2015年4月22日):头面部红斑变淡,丘疹变小,肿胀消失,灼热瘙痒感减轻,心烦好转,口中和,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仍以上方,麻黄减至6克,大黄减至6克,3剂水煎服,日一剂。嘱其控制情绪,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临床上治疗该病,多采用清热凉血、疏风止痒等法,有效有不效者。
本案接触性皮炎从六经辨证入手,皮肤之病属太阳,面部红斑属阳明,心烦咽干属少阳,舌脉亦支持从三阳进行辨治。
三阳合病,治主少阳。方用小柴胡汤疏散少阳半表之邪,麻黄配桂枝开太阳之通路,加蝉蜕祛风止痒,连翘清透外邪,配大黄下阳明之热,茯苓利水以消肿。诸药合用,三阳之邪得以和解、表散、清泻,故皮肤红肿热痒及心烦咽干等症自除。
㈧ 治疗胆结石的草叫什么名字啊是金钱草吗
你好~~从以下的方子看是叫金钱草。 胆结石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方名】利胆排石汤。 【组成】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名】舒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谢新建方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方名】清胆化石汤。 【组成】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翁 恭方。 中医处方(五)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方名】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培生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肝胆气郁,湿热蕴结。 【治法】舒肝解毒化石,胆结石秘方。 【方名】舒肝解毒汤。 【组成】柴胡2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石斛20克,黄芩10克,三棱10克,白芍15克,连翘15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25克,金钱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谭景祺方。 中医处方(七) 【辨证】肝郁气滞,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疏肝,理气,通里。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黄连6-12克,黄柏6-12克,黄芩6-12克,茵陈12-24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猫爪草9-24克,大黄5-20克,法夏12克,西党12克,木香6-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肖银昌方。 中医处方(八) 【辨证】气郁湿阻。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调畅气机。 【方名】胆石通消糖浆。 【组成】郁金15克,木香15克,黄芩15克,茵陈26克,川楝子9克,虎杖30克,玉米须20克。 【用法】将木香打成粗粉,提取有效成分。另将余药经整理后混合煎汁,共煎2次,每次务使水面高出药材,经煮沸20分钟(指沸后时间),过滤。滤液合并静置沉淀24小时,再吸取上清液浓缩至一定量,加入蔗糖煎沸使溶解,出料前5分钟加防腐剂,过滤。滤液与木香提取液混匀,分装于100毫升,每次饭前15分钟服33毫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停药1周后进入下1疗程。冷和平方。 【出处】冷和平方。 中医处方(九)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胃肠实热。 【治法】清热化湿,通里攻下,利胆排石。 【方名】三黄排石汤加减。 【组成】黄芩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山栀子15克,茵陈30克,金钱草50克,双花15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厚朴12克,芒硝10克(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世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