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皮肤很多红点不痛不痒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肤很多红点不痛不痒

发布时间: 2020-12-12 10:47:50

1. 皮肤上有小红点点!不痛不痒!

看图考虑虫咬所致,由于你对这种虫的分泌物不是很过敏,所以可能不痛回不痒。虫咬性皮炎答为螨虫、蚊、臭虫、跳蚤、蜂等昆虫将口器刺入皮肤吸血,或者将毒汁注入人体引起的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有时候很难找到虫子本身,所以归类于虫咬皮炎。其共同点就是叮咬处有针头大的咬痕,皮损部位和叮咬部位一致,奇痒难忍,严重程度和昆虫种类、数量和患者敏感性相关。螨虫皮炎特征为水肿型风团样丘疹、丘疱疹或瘀斑。蚊虫则主要为瘀点、风团、丘疹或瘀斑。臭虫叮咬见风团样丘疹或瘙痒,中央见瘀点和水疱,可有红斑紫癜。跳蚤叮咬主要是形成水疱、多形红斑或紫癜,见于腰部腿部。蜂蛰伤主要是明显疼痛,很快红肿,会有水疱甚至大疱损害。症状轻微者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内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皮损广泛,反应严重者口服抗炎药物。

2. 皮肤上突然起了小红点,但是不痛不痒,怎么回事啊

病情分析:你好朋友,进一步检查看看,有没有过敏性的情版况,另外这个和血小权板减少,或者是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都有一定联系,指导意见:另外这个平时多喝水,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劳累,合理安排平时的饮食起居,一段时间观察看看

3. 皮肤出现有小红点不疼不痒

首先,当皮肤红点不痛不痒时,如果用细棒按压,红色不褪色的话,它可能内是毛细血管出血引起容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紫癜;如果红色血点褪色的话,可能是毛细血管充血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蜘蛛痣或血管瘤。另外,缺乏维生素B、毛周角化病等疾病也会出现皮肤红点不痛不痒的现象。

4. 皮肤上出现小红点不疼不痒

皮肤上出现小红点不疼不痒
大概是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的
有可能是擦洗的时候用力过猛导致的

5. 皮肤上有小红点不痛不痒怎么回事

可能是皮疹引起的症状,建议你平时少食辛辣食物多喝水。可以配合外用和内服药物来调理一下看看情况怎么样,可以使用中医药物进行调理,并加以外用药膏涂抹,达到加速治愈的效果,如果没有缓解的话即使到医院就医。

6. 皮肤上起了好多小红点,不疼不痒,没感觉

是不是湿疹

7. 皮肤上很多红点不痛不痒

是鸡皮肤或者抄鱼鳞皮袭肤,用护肤霜就可以的,由于鱼鳞病的根源在基因,属遗传性疾病,目前尚不可能根治。

1、研究表明,鱼鳞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A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他们的机体对维生素A的利用有先天性缺陷。因此,建议患有此类病的患者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比如,可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A为脂溶性维生素,一般可以在饭后服,但要注意别服用过量。还可外用尿素霜、鱼肝油软膏、∝-羟基酸、50%的丙二醇溶液等增加皮肤水合程度,用维A酸外用制剂或钙铂三软膏等可改善角化程度,减少鳞屑。

2、平时应多注意护理,正确的护理可使皮肤得到很好的改善,可用凝甫集鱼鳞皮肤霜进行护理,能有效修复和改善鱼鳞病引起的皮肤干燥,瘙痒,鳞屑,淡化鱼鳞纹路。对鱼鳞皮肤和蛇皮肤具有很好的作用。

3、经常要保持心情的舒畅,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太疲劳,工作压力不要太大,不要过分紧张、激动、压抑、急躁等;平时生活中尽量少接触有刺激性的东西,如:香皂、洗衣粉、染发剂等化学药物。

4、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本病的一大诱发因素,应尽可能避免感冒、扁桃体炎、咽炎的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对症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8. 皮肤长许多小红点,不痛不痒.

你好身上有小红点不痛不痒,这种情况由于身体的免疫力低下,血液里的毒素淤积于皮下,皆由外界刺激引起的,想彻底治愈,指导意见建议你用中医的疗法,运用有针对性的中药调理是可以治愈的.

9. 身上出了好多小红点,不痛不痒的

身上突然出现很多小红点,不痛不痒,很可能是皮肤小出血点。
出血点的特点是直径不超过2毫米,不高出皮肤表现,加压时不退色,也无明显感觉。
根据你的描述,不是过敏性的皮疹,皮疹的特点为高出皮肤,压之退色,并有痒感等。所以应考虑为出血点。
皮肤出现小的出血点或瘀斑常提示止血功能发生了异常改变。
人体的止血功能由血管、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三者共同完成。任何一方有病变都可导致出血现象的发生。
引起皮肤出血点的疾病有:
1、血管性疾病:
如维生素C缺乏(坏血病);
过敏性紫癜——为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使管壁通透性增加,不仅有皮肤出血点和水肿,还可累及其他内脏和器官,而出现腹痛、关节疼痛和血尿、蛋白尿等。
某些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缺氧及中毒等也可损害毛细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增加,血细胞从管壁间隙流出,还可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这些情况都可导致出血。
2、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数量过少及功能衰退也会导致出血。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紫癜等。
3、凝血因子缺乏:
当凝血因子缺乏时,在皮肤血管破裂后血液不易凝固而形成瘀斑。由于大部分凝血因子都在肝脏合成,且需要维生素K参与,故当肝脏病变或维生素K缺乏时,往往容易出血。
其他如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常有一些异常物质干扰正常凝血过程,故也会有出血现象。
发现皮肤出血点,建议及时做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等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