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苍耳草能治皮肤痒吗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苍耳草能治皮肤痒吗

发布时间: 2022-01-02 21:41:20

❶ 农村常见的苍耳草,有哪些药用价值呢

自己种的菜当然好吃,但是种菜也不容易。菜园里总是有很多野草,怎么清除都没有尽头。

今天跟大家谈谈农村常见的一种恶草。这种恶草叫做菖蒲。昌贵草也被称为奇斗炮、虱魔斗、百花斗、白齿斗炮等名字,很多地方的名字都不一样。

昌贵草遍布农村,经常可以在村庄和路边看到。这种野草特别不受农民朋友的喜爱,使农民特别讨厌。

昌贵煮粥吃,昌贵用草汤熏制,双管治痔疮效果棒。青稞粥的具体方法:在砂锅中加水煮沸,加入青耳,煮得稀烂,捞出青耳渣,米熟后放入空腹服用。

治疗鼻炎,特别是慢性鼻炎

用昌贵油治疗鼻炎是几乎所有农村人都知道的神奇功效,使人们能够收集口传。具体使用方法:外用、清贵油浸泡在棉布中,轻轻涂抹鼻孔内部,通常会打喷嚏,打喷嚏几个后喝一杯热黑糖腔,一天两次,持续半个月,会明显好转,安全无副作用。风疹或大面积湿疹的治疗

农村孩子经常出现皮肤荨麻疹或全身湿疹,通常在能找到新鲜草的时候摘下草汤洗澡,没有新鲜草的时候用干的昌贵达汤洗澡。

❷ 苍耳子治疗湿疹

1、苍耳茎叶捣烂后涂敷,治疥癣,虫咬伤等。
2、苍耳全草煎汤外洗,治风疹和遍身湿痒

本品有一定毒性,成人服用量超过100g可致中毒,主要症状为头晕、嗜睡、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并出现黄疸,肝肿大、肝功障碍、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重则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❸ 苍耳子功效与做用

一、苍耳叶子的功效与作用:

1、消炎杀菌收敛止泻:苍耳叶药性温和含有一些生物碱和酚类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天然的杀菌成分,能消灭人体内的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平时服用以后能杀菌消炎也能收敛止泻,它可以预防治疗人类的腹泻肠为与痢疾,在需要时可以直接把它煎水喝。


2、止血:收敛止血也是苍耳叶的重要作用,平时女性出现子宫出血时可以把干燥以后的苍耳叶直接煮水喝,能快速止血,另外把苍耳叶研碎以后外敷伤处,也能起到止痛止血的重要作用。


3、止痛:苍耳叶还是一种能止痛的中药材,它味辛而苦能祛风散寒也能活血止痛,平时它对人类的风寒头痛和牙痛以及风湿骨痛都有很出色的治疗作用,能让人们疼痛的症状尽快减轻。


苍耳叶中含有的苍术甙还是一种天然抗炎成分,它能消除人体内多种炎症,能减少尿道炎和前列腺炎以及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发生。


4、预防高血糖:苍耳子对人类的内分泌有一定的影响,能让人体内分泌功能处于正常状态,而现代人类高发的糖尿病就是一种内分泌疾病。


(3)苍耳草能治皮肤痒吗扩展阅读:

1、主要价值

(1)、苍耳根:用于疔疮、痈疽、缠喉风、丹毒、高血压症、痢疾。

(2)、苍耳茎、叶:苦、辛,凉。有小毒。祛风散热,解毒杀虫。用于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疔疮毒肿、崩漏、麻风。

(3)、苍耳花:用于白癞顽癣、白痢。

(4)、苍耳子——果实:辛、苦,温。有毒。散风湿、通鼻窍、止痛杀虫。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癣、瘙痒。

(5)、入药治麻风,种子利尿、发汗。

(6)、茎叶捣烂后涂敷,治疥癣,虫咬伤等。

❹ 苍耳草可以治愈牛皮癣吗

这个真没有使用过,我感觉用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❺ 苍耳叶子的功效与作用

苍耳叶子的功效与作用:

1、消炎杀菌收敛止泻

苍耳叶药性温和含有一些生物碱和酚类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天然的杀菌成分,能消灭人体内的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平时服用以后能杀菌消炎也能收敛止泻,它可以预防治疗人类的腹泻肠为与痢疾,在需要时可以直接把它煎水喝。

2、止血

收敛止血也是苍耳叶的重要作用,平时女性出现子宫出血时可以把干燥以后的苍耳叶直接煮水喝,能快速止血,另外把苍耳叶研碎以后外敷伤处,也能起到止痛止血的重要作用。

3、止痛

苍耳叶还是一种能止痛的中药材,它味辛而苦能祛风散寒也能活血止痛,平时它对人类的风寒头痛和牙痛以及风湿骨痛都有很出色的治疗作用,能让人们疼痛的症状尽快减轻。

苍耳叶中含有的苍术甙还是一种天然抗炎成分,它能消除人体内多种炎症,能减少尿道炎和前列腺炎以及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发生。

4、预防高血糖

苍耳子对人类的内分泌有一定的影响,能让人体内分泌功能处于正常状态,而现代人类高发的糖尿病就是一种内分泌疾病。

平时人们适量服用苍耳叶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人体的耐糖性,可以保持血糖稳定,减少高血糖和糖尿病发生。生活中那些已经出现高血糖和糖尿病的人群多用苍耳叶泡水喝还能让血糖下降,能让病情保持稳定。

(5)苍耳草能治皮肤痒吗扩展阅读:

苍耳

主要价值

医学

苍耳根:用于疔疮、痈疽、缠喉风、丹毒、高血压症、痢疾。

苍耳茎、叶:苦、辛,凉。有小毒。祛风散热,解毒杀虫。用于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疔疮毒肿、崩漏、麻风。

苍耳花:用于白癞顽癣、白痢。

苍耳子——果实:辛、苦,温。有毒。散风湿、通鼻窍、止痛杀虫。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癣、瘙痒。

入药治麻风,种子利尿、发汗。

茎叶捣烂后涂敷,治疥癣,虫咬伤等。

❻ 苍耳草有毒,为什么还种植苍耳草呢苍耳草有什么用

谢邀,苍耳又名苍耳子、粘头婆、野茄子、苍苍子等,是一种一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苍耳全身有毒,由其果实毒性最大,但它是一味不错的中草药,只要不乱用,只要遵医嘱,是不会中毒的,蝎子蜈蚣、猫猫眼毒性也很大,不也是良药吗?益大于弊,那就说说苍耳的功效吧。

苍耳,性味辛、苦,有微毒,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杀菌、止痒的功效和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疼发烧、鼻塞、流涕、风湿痹痛、关节痛、风疹瘙痒等症。

是药都有两面性:一是治病,二是致病。所以,一定要遵医嘱,谨用!

❼ 苍耳有什么功效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产于全国各地,多自产自销。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炒去硬刺用。 【药性】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辛温宣散,既能外散风寒,又能通鼻窍、止痛,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者,可与防风、白芷、羌活、藁本等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因其发汗解表之力甚弱,故一般风寒感冒少用。 2.鼻渊。本品温和疏达,味辛散风,苦燥湿浊,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止前额及鼻内胀痛,用治鼻渊头痛、不闻香臭、时流浊涕者,一药数效,标本兼治,可内服亦宜外用,为治鼻渊之良药,尤宜于鼻渊而有外感风寒者,常与辛夷、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如苍耳子散(《济生方》)。若鼻渊证属风热外袭或湿热内蕴者,本品又常与薄荷、黄芩等疏散风热、清热药同用。其他鼻病,如伤风鼻塞(急性鼻炎)、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等,本品亦较常用。 3.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性温散寒,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拘挛,可单用,或与羌活、威灵仙、木瓜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与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等药同用,治风疹瘙痒。又本品研末,用大风子油为丸,还治疥癣麻风,皆取散风除湿的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 2.《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 3.《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疠风瘙瘾疹。”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苍耳苷、脂肪油、生物碱、苍耳醇、蛋白质、维生素C等。 2.药理作用:苍耳苷对正常大鼠、兔和犬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煎剂有镇咳作用。小剂量有呼吸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抑制。本品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静脉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 3.临床研究:以苍耳子水浸剂浓缩液治疗伤寒15例,全部见效,退热时间10小时~19天,肝、脾肿大5~7天消失,7例血、粪、胆汁伤寒杆菌阳性者,治疗后全部转阴(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8):23)。治疗扁平疣属于内动肝火型者,采用苍耳子汤(苍耳子10g,龙胆草6g,黄芩10g,板蓝根15g,薏米仁15g,生甘草6g,紫草15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内服。治疗中如内动肝火症状减轻者,可用苍耳子单方服用(青海医药杂志,1999,29(11):27)。此外,苍耳子还可用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蛋白尿、疟疾、急性菌痢、牙痛、疮疖、神经性皮炎、结膜炎等疾病。 4.不良反应:本品有一定毒性。中毒主要为肾脏损害,引起氮质血症,使肝脏充血、脂肪变性,肝功能急剧损害,继发脑水肿,引起强直性痉挛,最后导致死亡。早期症状有头晕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咖啡色物,轻度腹胀,伴腹泻或便秘;重者烦躁、躁动,或倦怠萎靡,嗜睡,口渴,尿少,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黄疸、肝脾肿大、肝功障碍,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以及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苍耳子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用量过大(一次超过30g)和炮制不当。因此要严格控制剂量,入汤剂以3~9g为宜,并严格炮制规范,遵循去刺的原则。苍耳子中毒救治的一般疗法是:早期静脉补液解毒;在12小时内予以1:2000高锰酸钾液洗胃,温盐水高位结肠灌肠,催吐,导泻;防止心衰,在葡萄糖液中加入氢化考的松100mg,每日1次,血压低者可在液体中加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保肝。 附药 苍耳草 为苍耳的茎叶。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功能祛风,清热,解毒。主要用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急等症。也可用于麻风、疔毒、皮肤瘙痒诸证。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适量。本品散气耗血,体虚者慎用
采纳哦

❽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宣肺通鼻

苍耳子具有宣肺通鼻的功效,对治疗风寒袭肺、鼻子不通、肺失宣降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二、汗液解毒

苍耳子具有很好的发汗解毒功效,当大家都是因为风寒乘虚而入,导致风寒感冒感冒,同时还会有四肢疼痛、头痛、喉咙瘙痒、咳嗽等症状,所以大家吃苍耳子就能起到很好的发汗效果。

三、除草剂杀虫

苍耳子本身具有疏风杀虫的功效,因此也可用于治疗疥疮,引起皮肤瘙痒等疾病。并且把它放在干燥潮湿的环境中,还可以帮助大家起到很好的杀虫效果。

拓展资料:

一、苍耳香油鼻炎做法过程?

准备经过炮制的苍耳子,芝麻油和苍耳子的重量比例为10:1,用锤子轻轻砸破。油炸。1、将炮制后的苍耳子和芝麻油放入锅中,小火煎炸。2、油炸过程中,可以间断翻动苍耳子,使受热更加均匀。这个过程和炸过花生米感觉有点类似,小火慢熬,等到油锅微微沸腾、苍耳子整个变脆就可以了,如果苍耳子还剩余少量刺没有去除,可以看到刺已经变的有些焦黑,这个时候就可以出锅了。这个火候的重点是整个苍耳子变脆,同样的脆而不焦。3、将炸枯的苍耳子捞出,剩下的油等变凉后用过滤网将残渣过滤掉,过滤后将苍耳子油装小瓶备用。

❾ 苍耳子有什么药用价值有毒吗现在可以采收了吗

苍耳子有什么药用价值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中医为你解读苍耳子的药用秘方。
药用部分:茎、叶和果实。茎、叶叫苍耳草;果实叫苍耳子。
性味:辛苦,入肺经。
功用:苍耳子和苍耳草的功效相似,有发汗、祛风湿、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风湿痛、头痛、肌肉麻痹、鼻渊(即类似于现代的慢性鼻炎)等疾患。将苍耳草用冷开水洗清后捣烂外敷,能治湿疹、蜂刺、虫蜇。苍耳子内服及外用能治慢性鼻炎。
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单方介绍:
治慢性鼻炎:
适应症:有伤风引起的急性鼻炎,拖延日久,变成慢性鼻炎,经常鼻塞流涕,不时流出粘性分泌物以及黄白色的脓性液,以致往往伴有头部胀痛。

方法:可用苍耳子三钱、辛夷花二钱、葱白五钱,先将苍耳子与辛夷加水六两煎取浓汁二两,侯冷;再将葱白用冷开水洗清后捣汁冲入,用药棉蘸以上的药汁塞入鼻中,如左鼻孔有病塞左方,右鼻孔有病塞右方,左右鼻孔都有病可轮换塞之。一、二个钟头换一次。用药棉蘸药汁塞入鼻孔时有一些刺激性,往往引起打喷嚏,流鼻涕,不必疑惧,能忍耐的多塞几分钟,不能忍耐的每次塞五分钟即可,但间隔的时间可短一些,塞的勤一些。
注意事项:如有鼻出血现象,应暂停使用。药棉用过一次后不能再用,必须另换新药棉。可将药棉卷成二寸半长如笔杆状,这样在蘸药汁塞鼻时就比较方便。葱汁要当天捣取,隔夜不新鲜的无用,故药汁必须每天制备。在制备药汁及卷药棉塞鼻时必须将手洗净,注意操作时清洁卫生。
此方也可治伤风引起的急性鼻炎,有促使早日痊愈的功效。
五毒,可以摘了

❿ 怎样用药浴治疗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又名痒风,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可泛发全身,亦可局限于肢体的某一部位,与神经、精神、过敏等有关。其症如《外科证治全书》所说:“遍体瘙痒,并无疹疥,搔之不止。”说明本病的临床特征是初起并无皮肤损害,由于经常搔抓,患处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化或湿疹样变,有时可继发感染。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初起多为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继则血虚生风,以致肌肤失养,表现为皮肤干燥痒瘙,故以老年人多见。
方一【组成】苍耳草、艾叶各45克,蜂房、白鲜皮、苦参、地肤子、川槿皮各35克,黄柏、明矾各25克。
【用法】上药水煎,滤渣取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或2次。每次熏洗后,再搓擦15~20分钟。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苍耳草性味苦辛寒,能去风解毒,治皮肤瘙痒。黄柏、苦参清热燥湿,蜂房解毒,艾叶、白鲜皮、地肤子、川槿皮、明矾祛风燥湿止痒。
方二【组成】蛇床子、地肤子各40克,荆芥、防风、枯矾各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数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每日熏洗2次,每剂可连用5日。
【功用】祛风,除湿,止痒。
【适应证】全身或局部瘙痒。
【说明】蛇床子、地肤子为祛风除湿止痒的良药,而荆芥、防风等物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方三【组成】甘草30克,川椒、白鲜皮、地肤子、大枫子各15克,苦参2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3次,取药汁1 000毫升,再加入粉剂(芒硝、硫黄、滑石、明矾各30克,共研细末,入黄丹粉20克,同研细和匀)搅拌均匀后,趁热用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然后换上干净的衣被,换下的衣被须经洗净后消毒方可使用。每日擦洗1~3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方中主药甘草历来被视作解毒之佳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甘草酸及其衍化物可制成抗炎、抗过敏制剂,用于各类皮肤病。其机制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组胺有关。
方四【组成】蛇床子、地肤子各12克,红豆15克,梓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鲜皮、海桐皮各18克。
【用法】上药水煎2次,取二汁混合,于临睡时外洗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1剂,洗2次。
【功用】消炎祛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红豆性味苦辛有小毒,民间常外用以治皮肤瘙痒等症。梓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鲜皮、海桐皮等树皮类药物均能祛风除湿止痒。
方五【组成】路路通、苍术各65克,百部、艾叶、白矾各12克。
【用法】上药加水1 000至1 500毫升,煮沸20分钟,取滤汁待温后洗患部,每日2次。
【功用】疏通气血,祛湿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路路通功能祛风通络,利水除湿,苍术、百部、艾叶、明矾均为祛风除湿之品。
方六【组成】黄柏、苍术、荆芥、地肤子各9克,明矾6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水3 000毫升,煎煮去渣,趁热熏蒸,待温后浸浴,每次20~30分钟。
【功用】祛风止痒。
【适应证】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说明】方中黄柏、苍术清热解毒,荆芥祛风散邪,蛇床子、明矾燥湿止痒。诸药合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故适用于皮肤瘙痒迁延日久不愈者。
方七【组成】雄黄100克。
【用法】用洁净纱布将雄黄包裹,用线扎口,留6厘米左右线头,将药包置入沙锅内,或搪瓷容器内煎20分钟,用钳提出此药包置于干净器皿中,取汁备用。用药液洗浴痒处20分钟左右。
【功用】解毒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
【说明】雄黄,为治疮杀毒之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雄黄主要含有的硫化砷AsS具有抗菌杀虫作用。
方八【组成】苦参65克,白鲜皮、蛇床子各35克,地肤子、鹤虱各30克,大枫子、大黄各20克,生杏仁、明矾、黄柏各15克。
【用法】上药煎水1 000~2 000毫升备用。取药液外洗患部,每日1次,每次洗1小时,每剂可用3或4次,洗后避风。必要时可续用1剂。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方中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均为祛风除湿止痒之品;鹤虱功能杀虫,大黄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杏仁亦有杀虫润燥作用,而明矾、黄柏则能燥湿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
方九【组成】苡仁、野菊花各30克,金银花、白鲜皮、连翘、生地黄、玄参各15克,地肤子25克,赤芍10克、川芎3克,当归、蝉蜕、甘草、荆芥、防风各6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取汁2份,取药汁1份(约1 000毫升)内服,1份趁热外洗患处,每日洗2次。隔日1剂。
【功用】活血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苡仁有清热利湿作用,野菊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防风祛风散邪,地肤子、白鲜皮祛风除湿,再合生地黄、赤芍、川芎、当归等养血,甘草调和诸药。
方十【组成】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各30克,雄黄9克,百部15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先熏后洗患部,每日2或3次。
【功用】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全身皮肤瘙痒症。
【说明】蛇床子、地肤子皆有祛风除湿之功,百部能燥湿杀虫,苦参、白鲜皮燥湿,雄黄解毒。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之功。
方十一【组成】苍耳子150克。
【用法】上药水煎外洗,每日1或2次。
【功用】散风祛湿。
【适应证】全身皮肤瘙痒症。
【说明】苍耳子能益血,燥湿,通畅之功效,故能治上中下一身风湿疾病。
方十二【组成】丹参、苦参、蛇床子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取药液800毫升,去渣温洗患处。
【功用】活血养血,燥湿祛风。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丹参性味苦、微温,功能活血凉血,养血祛风,适用于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等症。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及抗菌的作用。苦参、蛇床子有燥湿祛风的作用。
方十三【组成】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百部、独活、野菊花各25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3 000毫升煮沸15分钟,取汁趁热先熏后洗,每日1或2次。
【功用】祛风,燥湿,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
【说明】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祛风燥湿,百部润肤杀虫,独活、野菊花疏散风邪。
方十四【组成】苦参、川椒各9克,百部15克,雄黄、冰片各6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先熏后洗患处,每日1或2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全身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方中苦参清热燥湿,川椒辛散风邪,百部润肤杀虫,雄黄解毒,冰片有清热解毒作用。
方十五【组成】苦参、蛇床子各30克,川花椒、枯矾各12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苦参性味苦寒,清热燥湿,祛风杀虫,蛇床子、川花椒燥湿祛风,枯矾解毒除湿。诸药合用,有清热、燥湿、杀虫功效。
方十六【组成】白蒺藜20克,皂刺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解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白蒺藜功能散风下气,主治身体风痒。皂刺为诸恶疮癣之要药。
方十七【组成】石菖蒲30克,百部、艾叶各9克,葱白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温洗头部。
【功用】散风去湿。
【适应证】头部瘙痒。
【说明】石菖蒲功能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历代本草著作均记载它能治疗头风。
方十八【组成】苍耳子60克,雄黄12克,枯矾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湿,止瘙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苍耳子性味甘温,有毒,有燥湿,祛风,止痒的作用,苍耳子的花、叶能治疗妇女风瘙瘾疹,身痒不止等症。
方十九【组成】地肤子、土茯苓、白鲜皮、苦参、食盐各30克,荆芥、枯矾各12克,川椒10克。
【用法】上药加水5 000毫升左右,煎沸半小时,滤药汁入盆中外洗,每日2次,每剂可反复煎3或4遍。
【功用】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土茯苓功能解毒除湿,能治湿寒,疗恶疮。白鲜皮、苦参则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再配伍荆芥、川椒祛风,枯矾、食盐燥湿,能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方二十【组成】食盐80克,米泔水800毫升。
【用法】取米泔水放入食盐,置于铁锅内煮沸5~10分钟,然后将药液擦洗患部,每日2次(早、晚),每次擦洗1~3分钟。
【功用】凉血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盐能去皮肤风毒、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米泔水,能清热凉血。
方二十一【组成】苍耳草、艾叶各50克,蜂房、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川槿皮各30克,花椒、枯矾各2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滤渣趁热洗浴,每日1或2次,每次15~20分钟,7日为1个疗程。
【功用】祛风除湿。
【适应证】全身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艾叶能温中、逐冷、除湿,药理学实验证实,艾叶煎剂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凝固和解毒作用,配伍苍耳草等物,其祛风湿之力更强。
方二十二【组成】桂枝、白芍、当归、荆芥各12克,鸡血藤30克,炙甘草6克,生姜4克,大枣6枚。
【用法】上药用水浸泡1日后,第1次煎取250毫升药汁,分早晚服。第2次煎取2 500毫升药液,于晚上服药后趁热洗患处,每次洗约15~20分钟,每日用1剂。
【功用】养血祛风。
【适应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老年皮肤多因血虚风燥而瘙痒,故方中用当归、白芍、鸡血藤养血润燥,滋养皮肤,桂枝、防风、生姜疏散风邪,甘草、大枣解毒,调和诸药。
方二十三【组成】当归、红花、白鲜皮、苦参、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黄、茜草、鸡血藤各30克,丝瓜络20克,防风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煎煮2次,合并2次滤液,沐浴全身,每日1剂,连用7日为1个疗程。
【功用】活血,通络,止痒。
【适应证】老年皮肤瘙痒症。
【说明】老年皮肤瘙痒多由血虚血瘀所致,经络不通,脉络瘀阻,血不能荣养肌肤,故用活血化瘀、补血润燥、通经络之药以达到祛风止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