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母猪身上有铁锈一样的渗出物,拜托老师指点.急急急!!!!
1:《铁锈一样的渗出物》部位、是片状或是汗毛孔?疑慢性附红细胞体、皮炎等;2:母猪详细情况?有病,抓紧治疗;3:仔猪不行就用人工乳喂养+治疗。
㈡ 仔猪身上有铁锈色出血点是什么病
一、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中毒具有慢性中毒的特点!
能直接引起皮肤出血的霉菌毒素主要是黑葡萄穗霉毒素。在无毛或少毛皮肤部位出现出血点。临床另一种常见的皮肤出血发生在种猪,尤其是经产母猪与大龄公猪,在其颈背部出现沿背中线分布的大量出血点,时间稍长成为密布的针头大黑点,但是患猪食欲、体温正常。人们常常误认是附红细胞体病,须仔细鉴别。
霉菌毒素导致保育猪急性脊髓炎(背部皮肤对称性出血点)
霉菌毒素的防制措施:把好饲料关,合理使用脱霉剂,修复受损的免疫系统。
二、过敏反应
过敏原会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湿疹、等皮肤表层组织炎症反应,当炎症侵害到皮肤深层组织,多发生耳根、下腹部、背部、四肢内侧等皮肤处,此时皮肤出现红肿发炎,其后发生米粒至豌豆大的扁平红色丘疹症状。
三、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只感染家养猪,不感染野猪。各种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仔猪和母猪多见。慢性附红细胞体病猪表现为消瘦、苍白,有的出现荨麻疹型或病斑型变态反应,一般在腹部皮下可见出血点。
防治:
1、注射用三氮脒,3-5mg/kg体重,肌肉注射。病重猪群除用注射用三氮脒外,同时肌注长效土霉素。严重贫血的猪群补充补铁合剂、VB12、VC等,疗效明显。
2、预防:在该病流行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附抗或土霉素等,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㈢ 母猪身上起红斑是什么病
猪“红斑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的皮肤性疾病,在夏季非常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猪只体表的不同部位出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或红紫色斑点,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较低、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特点。
发病原因
猪“红斑病”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而引起猪群的一种综合性皮肤性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免疫抑制性疾病为主要原因
在诸多的猪传染性疾病中,免疫抑制性疾病比较多,对机体的危害也非常大,而对猪“红斑病”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猪弓形体的“带虫免疫”、慢性猪瘟和慢性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体外寄生虫和体表细菌的感染
夏季天气非常炎热,环境卫生不易控制。如果消毒不严格,饲养管理不科学,就会使体表病菌和体外寄生虫大量滋生,再加上蚊子、蝇子、不干净注射器等机械性传播,皮肤性疾病就会大量发生。
过敏性皮质炎
由于蚊虫的叮咬,体表病菌所分泌的毒素的刺激等原因,皮肤出现粉红色斑块,表现出过敏性或溢出性皮炎、毒素性皮炎等病症。
诊断要点
发病猪只体表出现许多散在的突出体表呈“粉红色、红紫色”的斑点状丘疹,首先由后臀部位出现,并随着病程的延长,红斑点丘疹向躯体的不同部位蔓延,如肩胛部、夹背部、耳朵、腹下、四肢等。严重时斑丘可覆盖全身各处。
病猪皮肤出现的斑点状丘疹,开始呈粉红色,直径大小为2毫米~6毫米的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随着病程的延长,斑点状丘疹的“中心”会出现黑紫色区域,并逐渐蔓延变大,相互间融合成一片,严重者还会逐渐溃疡。如果周边环境控制不好,常并发疥螨、痒螨、渗出性皮炎等,病猪出现摩擦墙壁、表皮有油脂性物质出现等症状。
病猪会出现采食量下降,渐进性消瘦,饲料转化率降低,皮毛粗长,体表苍白,个别出现黄染、发热、便秘或腹泻等病症。
病猪最后多因“营养不全”而衰竭死亡或继发其他疾病,如慢性副嗜血杆菌病、慢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等并出现死亡。
综合防治
对于本病的防治,在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结合实际,从几个方面简要归述如下:
饲养管理方面
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在天气闷热、断奶、免疫、子猪阉割、猪群转栏时,在饮水中添加维多利,减少应激,增强机体抵抗力,尤其要注意饲料质量、疫苗免疫、温湿度变化等。
环境卫生方面
加强环境卫生措施,定期进行交替消毒,加强猪场环境和猪舍消毒灭蚊工作。将病猪集中隔离在远离健康猪群的地方,进行饲养和治疗。此外驱虫保健工作也必须慎重。
药物控制方面
(1)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I号粉(2袋/吨饲料)+恒福特(6袋/吨饲料)+强力霉素(250ppm)+鱼腥草散(按推荐剂量使用),连用混饲10天~15天;同时做好猪群驱虫工作,在饲料中添加伊干二净,以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
(2)症状较严重的猪,可推荐使用恒丰强阿莫西林+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维生素C+地塞米松,混合肌注,一天一次,连续3天,患病猪皮肤上斑点会逐渐消失,同时用长效土霉素、长效头孢噻呋等控制继发感染,进而可有效控制本病。
㈣ 母猪生产后身上发红是怎么回事
养猪过程中猪皮肤发红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下面小编就引起猪皮肤发红的常见疾病种类的发病特征,预防及治疗做下阐述:
1)猪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红皮病”。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升高至40 ℃以上,全身皮肤潮红或紫红色,四肢特别是耳朵边缘发紫,时间长可能出现坏死,毛孔处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尿色变深,呈黄色;发病初期皮肤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发病中期红点变成紫斑,背上毛孔有铁锈色斑点;后期病猪贫血,皮肤和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2)防治方法。目前本病没有疫苗预防,只能用药物防治:①三氮脒(血虫净),本品毒性较大,安全范围窄,5mg/kg 肌注,每次间隔48 h,一般注射2次即可;②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1~0.2 ml/kg 肌注;③10%盐酸多西环素,每吨饲料添加1 kg,连用5~7天。
㈤ 母猪皮肤红点,是啥病,见图
看猪体表,环境应该做的不错,但可能猪住的环境太湿,湿度过大。导致一些细菌的入侵,应该做好消毒的同时,还应适度的通风换气。保持一定的干燥度!环境太湿,细菌易滋生!
㈥ 猪皮肤发红溃烂什么病
该病俗称猪癞、疥疮,是猪皮肤病中最普遍和最严重的一种,严重版的疥癣不但影响猪体增重,还权可造成猪的应激反应。患猪剧痒,磨蹭,用肢蹄搔弄患部,常致出血、脱毛、结痂,并常在猪眼周、颊部、耳根、背部、体侧和股内侧皮肤肥厚处,形成皱褶和龟裂。防治:经常保持猪舍清洁干燥,猪群不应拥挤,猪舍要通风良好,冬季勤换垫草,经常让猪晒太阳,猪圈半个月消毒1次。发现本病后,猪舍、饲具等要用20%石灰乳或5%热火碱水等进行彻底消毒。对病猪常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用2%敌百虫溶液喷洒猪体或洗擦患部,每周一次。(2)伊维菌素按每公斤体重0.3毫克的剂量皮下或肌肉注射,效果极佳。(3)用柴油下脚料、废机油涂擦患部,每天一次。
㈦ 母猪身上起红斑
: 猪“红斑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的皮肤性疾病,在夏季非常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猪只体表的不同部位出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或红紫色斑点,
㈧ 母猪背上有红点是怎么回事
母猪背上出现红点的原因很多,附红细胞体病、猪丹毒、湿疹、圆环病毒、链球菌病、急性型猪瘟、皮炎肾病综合征、猪肺疫等均会导致母猪身上出现红点,应该对症下药治疗。其中附红细胞体病的高发期为夏秋季,起初臀部和背部出现红色斑点,最后整个猪身都为红色,发病严重时可使猪死亡。湿疹引起的红点呈扁平状,夏季常发,与潮湿有关。
1.附红细胞体病易引起红点,这种疾病高发期是夏季和秋季,因为这两个时节蚊蝇及吸血动物多。起初少数猪食欲不佳,温度39℃左右,3天左右,就会高热42℃左右。鼻腔中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结膜苍白贫血。有的猪呼吸加快,每分钟达40~60次。粪便成球状干硬带有粘液和血液,尿少而黄,严重呈红色、褐色,饮水量下降。第五天以后,耳朵由红变紫,有些猪出现病后肢麻痹。然后臀部和背部出现红色斑点。最后整个猪身都为红色。此时体温有所下降,在40℃左右,当下降到39℃以下时,猪逐渐死亡。另外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它俩都是血液原虫病,多以隐性发病,发生于母猪及育肥猪,出血点比较大,且多集中在两中间到背部。
2.猪丹毒会导致猪高温,没有食欲,精神萎靡、粪便由干到下痢。在背、胸侧、颈部、四肢外面等处皮肤上有深红色、大小不等的疹块,逐渐变为暗紫色。用手按压退色,不压时又恢复原状。
3.猪肺疫也会引起猪高热,达到41°左右。会有停止采食、黏膜青紫、咽喉部发热红肿、张口喘气。坐姿似犬、咳嗽、呼吸困难、皮肤有红斑、红点、鼻流脓样黏液等症状。
4. 圆环(2)型:皮炎肾病综合征会有红点现象,猪身上有红色或者紫红色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之后会变黑慢慢蔓延成整个丘疹。一般开始出现在猪的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其次是下腹部、前肢,最后是全身。这时猪会发热、没有食欲、消瘦、结膜炎、粪便呈黄色水样、呼吸急促。
5.急性型猪瘟会引起红点,急性型猪瘟的现象是猪突然发病,体温达到41℃左右。这时猪的皮肤,会呈现大量的针尖密集出血点。用手指按压依然不会退色。
6.蚊虫叮咬过敏引起的红点,多发病高峰在每年5月份至7月份,蚊虫活动猖獗的季节,特别是傍晚,有痒感,其他无异常,被蚊子叮咬后会出现一些过敏现象,表现皮肤出现点状红肿。另外还有一些药物、疫苗过敏也会引起皮肤出现红点。
7.湿疹引起的:呈红色扁平状,突出于表面,大小不一,小的可能有绿豆大小,大的可能有一元硬币大小,常常连成片,多发生于腹部与档部,夏季常发,与潮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