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毛茛治皮炎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毛茛治皮炎

发布时间: 2021-12-16 09:47:05

A. 花毛茛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有哪些

花毛茛的病害主要有花毛茛斑驳病毒病和根腐病等。

花毛茛斑驳病毒常寄生在块根或种子上,生产中用带毒种子播种或块根栽植,长出的幼苗发病率较高。另外,也可能是生长期由蚜虫、斑潜蝇、潜叶蝇传播病毒到花毛茛上,引发病毒病。苗床播种过密或盆花生长期盆距过小,植株间也会相互传染病害。

防治方法主要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毒种子、块根、植株传入无病区。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及时拔除病毒株,集中烧毁,减少传播,发病初期,用68%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7.5%克毒灵水剂800倍液喷洒防治,并且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杀灭蚜虫、潜叶蝇、斑潜蝇等传毒昆虫。根腐病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灌。

主要虫害有根蛆、潜叶蝇,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B. 毛莨皮肤接触引起炎症及水泡,该怎么办

去医院查呀

C. 花毛茛发霉怎么办

花毛茛发霉可以喷甲基托布津、代森锌、多菌灵等药剂。

这个病是属于真菌性病害,会危害到花毛茛的叶子、叶柄、茎部、花朵等部位,甚至整个根系都会受到影响。刚开始发病时,可喷甲基托布津、代森锌、多菌灵等药剂,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

花毛茛虫害以及防治:

1、斑潜蝇:幼虫寄生在叶片中,成虫会造成叶片上形成圆形的伤斑,受害的植株观赏价值受损。发现虫害后,用灭蝇胺、氯氰菊酯乳油喷洒。

2、蚜虫:此虫害会聚集分布在叶片上,吸食里面的汁液,导致叶片缺水干枯。可用50%抗蚜威、20%灭扫利乳油喷杀。

D. 毛茛的药用价值

治疟疾,黄疸,偏头痛,胃痛,风湿关节痛,鹤膝风,痈肿,恶疮,疥癣,牙痛,火眼。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痈肿疼痛未溃,捣叶敷之,不得入疮,令人肉烂。主疟,令病者取一握微碎,缚臂上。子和姜捣涂腹,破冷气。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治癣癞。
③《江西民间草药》:治偏头痛,眼生翳膜,黄疸,鹤膝风。
④《本草推陈》:外用为皮肤刺激药。治瘰疬,关节炎,关节结核,骨结核,支气管喘息,及一切阴疽肿毒未溃者。
⑤《重庆草药》:治鱼口及蛇咬伤。 胃痛:鲜品捣烂敷胃俞、肾俞等穴位,局部有灼热感时弃去;
黄疸:外敷手臂三角肌下;疟疾:于发作前6小时敷大椎穴,局部有灼热感时弃去,如发生水泡用消毒纱布覆盖;
淋巴结结核:敷局部;翼状胬肉、角膜云翳:敷手腕脉门处,左眼敷右,右眼敷左,双眼敷双手,至起水泡止,然后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药防止感染。 1、治黄疸:鲜毛茛捣烂,团成丸(如黄豆大),缚臂上,夜即起泡,用针刺破,放出黄水。(《药材资料汇编》)
2、治偏头痛:毛茛鲜根,和食盐少许杵烂,敷于患侧太阳穴。敷法:将铜钱一个(或用厚纸剪成钱形亦可),隔住好肉,然后将药放在钱孔上,外以布条扎护,约敷一小时左右,候起泡,即须取去,不可久敷,以免发生大水泡。
3、治鹤膝风:鲜毛茛根杵烂,如黄豆大一团,敷于膝眼(膝盖下两边有窝陷处),待发生水泡,以消毒针刺破,放出黄水,再以清洁纱布覆之。
4、治牙痛;按照外治偏头痛的方法,敷于经渠穴,右边牙痛敷左手,左边牙痛敷右手。又可以毛茛少许,含牙痛处。
5、治眼生翳膜:毛茛鲜根揉碎,纱布包裹,塞鼻孔内,左眼塞右鼻,右眼塞左鼻。(2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6、治火眼、红眼睛:毛茛一至二棵。取根加食盐十余粒,捣烂敷于手上内关穴。敷时先垫一铜钱,病右眼敷左手,病左眼敷右手,敷后用布包妥,待感灼痛起泡则去掉。水泡勿弄破,以消毒纱布覆盖。(《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7、胃痛:新鲜毛茛洗净,捣烂加红糖少许,调匀,置于有凹陷的橡皮瓶塞(如青霉素瓶塞)内,倒翻贴在胃俞、肾俞2穴(或配加盲门、梁丘、阿是穴),约5min,局部有蚁行感时即弃去。如发生水泡,不要刺破(可自行吸收),偶有感染可用消炎药外敷。
8、翼状胬肉:毛茛捣碎呈现豆粒大小,敷手腕部挠动脉寸关节的寸部,左眼敷右手,右眼敷左手,双眼敷双手,至起水泡止,然后挑破水泡,外敷消炎药膏预防感染。
9、急性黄疸:毛茛全草洗净捣烂,敷于手臂三角肌下,8~12h起水泡,用针刺破,流出黄水后,用纱布包好。
10、淋巴结结核:鲜毛茛根捣烂,视结核大小而敷上药,每次约敷15min,或以患者自觉有灼痛感为度将敷药取下.
11、风火牙痛:毛茛鲜品适量,捣烂放于患牙对侧的耳尖部,10min左右取下。
12、灭蛆:毛茛2.5~5kg,捣烂,放人粪坑(为1个粪坑用量)。 毛莨含有强烈挥发性刺激成分,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及水泡,内服可引起剧烈胃肠炎和中毒症状,但很少引起死亡,因其辛辣味十分强烈,一般不致吃得很多。发生刺激作用的成分是原白头翁素,聚合后可变成无刺激作用的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在豚鼠离体器官(支气管、回肠)及整体试验中,均有抗组织胺作用。浸剂或煎剂在1:100以上浓度时在试管内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1、抗菌:原白头翁素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和霉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如对链球菌(1:60000),大肠杆菌(1:83000-33000)、白色念珠菌(1:100000)都有抑制作用。
2、抗组胺作用:喷雾呼入1%原白头翁素,可降低豚鼠因吸入组胺而致的支气管痉挛窒息的死亡率;并可使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组胺的小鼠免于死亡。豚鼠离体支乞管灌流实验证明;1%原白头翁素能对抗0.01%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先用1%白头翁素后,在1-2小时内可全防止致痉量的组胺对支气管的痉挛作用。1%原白头翁素可拮抗组胺对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防治传染性肝炎
一预防:将毛茛捣如泥状,取0.5克左右敷于列缺穴。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放置有小孔的纱布1块,小孔对准穴位,敷药后盖1张不吸水纸,外用绷带包好。经24~48小时后局部出现疱疹,可涂以龙胆紫,3~4天即自行吸收;如在敷药后8小时左右皮肤出现红赤色时,将药去掉亦可。据1800余人用药后的追踪观察,证明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二治疗:取鲜毛茛茎根洗净捣糊,每次用10~20克敷于列缺穴,或敷于胳下或臂部。10数小时至24小时后观察,如已发泡即除去毛茛,用消毒纱布包扎。水泡过大可用针刺破或用注射器吸出液体。一般只敷1次。据观察,对缩短病程,消除自觉症状和黄疸,促进肝功能恢复,有较好效果。8例患儿治疗后于1.5~5天黄疸消失,临床症状亦很快消失,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惟肝脏缩小多数不够明显;又有8例黄疸患者,治疗后黄疸指数均迅速降至15单位以下,凡登白试验大部分转为阴性,对传染性肝炎效果较显著,对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亦能减退,但不巩固。
治疗慢性血吸虫病
将毛莨研粉压片(每片含生药0.8克),日服3次,每次10片,儿童酌减,20天为一疗程;或制成浸膏片(每片含生药0.96克),日服3次,每次6片,15天为一疗程。用于早、中期血吸虫病患者200余例,治后第2天即复查大便者66例,阴转60例;1个月复查55例,阴转27例;3个月复查57例,阴转41例;4个月复查45例,阴转28例。治程中部分病例出现头昏、头痛、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纳差、乏力等副反应。
治疗风湿性关节痛、关节扭伤等
取毛茛全草2~4两,洗净切碎,捣烂外敫。敷贴部位视病情而定:风湿性坐骨神经痛可取环跳、风市、委中、承山、昆仑等穴,每次1~3个穴交替使用;风湿性关节痛、关节扭伤、跌打损伤以及局限性肌纤维组织炎,则敷于局部。敷贴范围约1个铜元大小。一般敷药1~4小时,局部有烧灼感时即取下;烧灼感多发生在30~60分钟内。用药后1~2日局部红肿疼痛;2日后发生水疱,疼痛加剧,应将水泡挑破,涂龙胆紫。用于风湿性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肌肉痛,关节扭伤,跌打损伤,肩周围组织炎等共55例,敷药1次后,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正常并恢复重体力劳动者41例;关节功能恢复,但重体力劳动后仍稍感疼痛者8例;疼痛减轻者4例;无效2例。
治疗胃痛
取毛茛洗净捣烂,加少许红糖调匀,置于有凹陷的橡皮瓶塞(如青霉素瓶塞)内,翻转贴在胃俞、肾俞2穴(或加盲门、梁丘、阿是穴),局部有蚁行感即弃去。如发泡,不必刺破,任其自行吸收。偶有感染,可用消毒敷料保护。治疗178例,经1次用药后,有94%在2个月左右不发,6%无效。 毛茛有效部位D1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基因Sema4D、VE-Cadherin、MMP2和Integrin β5的表达来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细胞粘附、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拟态,提示毛茛有效部位D1是一个抗胃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候选药物。

E. 小毛茛是什么药

小毛茛(学名: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一年生草本。簇生多数肉质小块根,块根卵球形或纺锤形,顶端质硬,形似猫爪,直径3-5毫米。茎铺散,高5-20厘米,多分枝,较柔软,大多无毛。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形状多变,单叶或3出复叶,宽卵形至圆肾形,长5-40毫米,宽4-25毫米,小叶3浅裂至3深裂或多次细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线形,无毛;叶柄长6-10厘米。茎生叶无柄,叶片较小,全裂或细裂,裂片线形,宽1-3毫米。花单生茎顶和分枝顶端,直径1-1.5厘米;萼片5-7,长3-4毫米,外面疏生柔毛;花瓣5-7或更多,黄色或后变白色,倒卵形,长6-8毫米,基部有长约0.8毫米的爪,蜜槽棱形;花药长约1毫米;花托无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径约6毫米;瘦果卵球形,长约1.5毫米,无毛,边缘有纵肋,喙细短,长约0.5毫米。花期早,春季3月开花,果期4月至7月。该种各部分的变异较大,但为一年生,有纺锤形的肉质小块根可与其它种相区别。 中药名:猫爪草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 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甘、辛,温。 功效主治: 散结,消肿。用于瘰疬未溃、淋巴结结核。 小毛茛的块根可入药。其甘辛、温。可治瘰疬,肺结核,疟疾。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 治瘰疬:①猫爪草、夏枯草各适量。水煮,过滤取汁,再熬成膏,贴患处。 ②猫爪草四两。加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煎半小时,过滤取汁,加黄酒或江米甜酒为引,分四次服。第二天,用上法将原药再煎,不加黄酒服。二日一剂,连服四剂。间隔三至五天再续服。 治肺结核:猫爪草二两。水煎,分二次服。

F. 真诚请教,毛茛可以治腹水吗

对不起!主要毛莨没毒性,都可以试一下吧!我觉得,癌转移致肝腹水这种病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了,有什么秘方试一下也不妨的。但是我对毛莨还是不怎么了解,所以心有余力不足,帮助不了你爸。很遗憾。

G. 毛茛外敷列缺穴怎么手种老实起泡有水

毛茛俗称老虎草,是乡下田野常见的野草,也是一味中药材,具有活血祛风,通经治痛功效,可治牙痛,关节炎等,外敷不要超过30分钟,否则会红肿起泡甚至水肿

H. 毛茛治疗乙肝的防范

没有听说过。但是要注意,乙肝治疗一定要规范,目前中草药抗乙肝病毒肯定没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好(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老院长多次在全国性大会上公开讲的)。你目前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不要被没有依据的传说耽误了治疗。

I. 毛茛有什么作用

毛茛含有原白头翁素,有毒,用于制发泡剂和杀虫剂。捣烂外敷可截疟,消肿,治疮癣。

J. 禺毛茛的药理功效

性味:味微苦;辛;性温;有毒。 ①《岭南采药录》:“略有毒。”
②《广东中药》Ⅱ:“味淡,性平,有微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除湿解毒;截疟。主治眼翳;目赤;黄疸;痈肿;风湿性关节炎;疟疾。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捣敷发泡、塞鼻或捣汁涂。
宜忌:本品有刺激性,一般不作内服。
①《广东中药》Ⅱ:“其汁液切不可点眼。”
②《广东中草药》:“不宜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