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猪渗出性皮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猪渗出性皮炎又叫仔猪葡萄球菌皮炎或“猪油皮病”,是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猪急性接触性皮炎,以全身油脂样渗出性皮炎为特征。该病常发于哺乳仔猪和保育的断奶仔猪,典型病例表现为哺乳仔猪或刚断奶小猪的急性和超急性传染病,患猪全身性皮炎可导致腹水和死亡。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潮湿的春、秋季节较为多发。它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只,但主要侵害哺乳期的仔猪,其次为刚断奶不久的小猪,育成猪和母猪也偶有发生,该病一般是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但更多的是在皮肤、黏膜、有损伤和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葡萄球菌经过汗腺、毛囊和受损的部位,侵入皮肤,从而引起发病。严重病例通常会因葡萄球菌毒素导致死亡。母猪临产前几天,子宫内的细菌会大量繁殖,造成仔猪在分娩过程中被感染。
该病多呈散发,也可出现流行,若在无免疫力的猪群感染此病,则常会连续感染不同窝中免疫力差的小猪。保育舍仔猪发病率可达15%,其感染发病后的仔猪死亡率可高达65%,卫生条件差,特别是疥螨感染严重的猪场更易发生本病。
本病多见于2~6周龄的仔猪。病猪体质弱、发育不良、精神沉郁、呈湿疹性病变,病初首先在肛门和眼睛周围、耳廓和腹部等无被毛处皮肤上出现红斑,发生3~4毫米大小的微黄色水疱。迅速破裂,渗出清亮的浆液或黏液,与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干燥后形成微棕色鳞片状结痂,发痒。痂皮脱落,露出鲜红色创面。通常于24~48小时后蔓延至全身表皮。食欲不振和脱水是本病特征。患病仔猪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并迅速消瘦。一般经30~40天可康复,但影响发育。发病期间,猪群的生产性能可下降35%。严重病例于发病后4~6天死亡。
❷ 怎样防治猪渗出性皮炎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引起,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猪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条件致病菌,常寄居于猪的皮肤、黏膜上,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肤、黏膜破损时,病菌便乘虚而入,导致发病。
一般多发生于仔猪,猪只突然发病,先是仔猪吻突及眼睑出现点状红斑,后转为黑色,接着全身出现油性黏性滑液渗出,气味恶臭,然后黏液与皮屑、污物一起干燥结块贴于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观像全身涂上一层煤烟,手触之黏手如接触油脂样感觉,故称之为“油皮病”。之后病情更加严重,有的仔猪不会吮乳,有的出现四肢关节肿大,不能站立,全身震颤,有的出现皮肤增厚、干燥、龟裂、呼吸困难、衰弱、脱水、败血死亡。患猪常出现全身性皮炎,并可导致脱水和死亡。
剖检病猪全身黏胶样渗出,恶臭,全身皮肤形成黑色痂皮,肥厚干裂,痂皮剥离后露出桃红色的真皮组织,体表淋巴结肿大,输尿管扩张,肾盂及输尿管积聚黏液样尿液。
【防治措施】
(1)本病的预防应注意搞好圈舍卫生,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先清洗、消毒,然后进入清洁、消毒过或熏蒸过的圈舍。母猪产仔后10日龄内应进行带猪消毒1~2次。
(2)接生时修整好初生仔猪的牙齿,断脐、剪尾都要严格消毒,保证围栏表面不粗糙,采用干燥、柔软的猪床等能降低发病率。对母猪和仔猪的局部损伤立即进行治疗,有助预防本病的发生。
(3)一旦发病应迅速隔离病猪,尽早治疗。皮肤有痂皮的仔猪用45℃的0.1%高锰酸钾水或1∶500的百毒杀浸泡5~10分钟,待痂皮发软后用毛刷擦拭干净,剥去痂皮,在伤口涂上复方水杨酸软膏或新霉素软膏。对于脱水严重的病猪应及早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液,并保证患猪清洁饮水的供应。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偏远地区猪场可尝试应用青霉素、三甲氧节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等抗生素肌内注射,连用3~5天。
❸ 仔猪渗出性皮炎症状有哪些
猪舍卫生条件差,容易发生疾病。如房屋内通风不良,地面普遍潮湿,房屋内污水不扬,污水滞留,房屋结构不合理,水泥隔墙粗糙,南乳仔猪经常拥挤划伤皮肤,为油性皮肤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经验告诉我们,一般来说,这种疾病的发生表明该农场的猪中存在圆环病毒病。仔猪渗出性皮炎(油性皮肤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00单位0.1ml/kg体重,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注射一次,共3天。将盐酸林可霉素添加到所有仔猪的饮用水中7-8天;在混合庆大霉素、青霉素和地塞米松后,将其应用于病变或碘伏应用于病变。或10%磺胺甲氧嘧啶钠0.1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3天。所有仔猪用阿莫西林和复合维生素B喂养7-8天。外用0.25片/片,5片四环素片与福清混合均匀涂抹于皮损处。
❹ 仔猪渗出性表皮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仔猪渗来出性表皮炎,即仔猪源油皮病,是由猪表皮葡萄球菌所引起的一种仔猪高度接触性皮肤疾病。以皮肤大面积出现渗出黏液并结痂为特征,严重危害仔猪的生长发育。患病仔猪的症状为:嘴颊部、脸面部、耳根、腹部等无毛处出现红斑,随之全身出现褐色痂皮,猪毛无光,粗乱,皮肤脱屑,体表渗出脂样浆液,附着脱落的皮垢和尘埃,表皮成为黑色,散发恶臭。病猪畏寒发抖,体温达40~42℃,食欲不振,渴欲很强,最后由于极度消瘦和贫血,经5~7天衰竭死亡。病程长的15~20天死亡。仔猪一旦感染本病,则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❺ 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是仔猪渗出性皮炎呢
湿疹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引起的,在夏季和秋季更为严重。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皮肤上出现大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水泡和脓疱,最终形成溃疡。患病的猪常有局部感染、糜烂或肿胀,最后,猪体瘦弱,无感染、体温低、不规则丘疹、奇痒,急性病猪可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
猪的背部或周围有红色斑点和丘疹,一两天内会迅速蔓延到猪身上。疥疮和螨虫在皮肤上生长。在斗争中,皮肤上会有伤口。猪可能因牙痛、阉割和断尾时伤口的泻药消毒而患渗出性皮炎。因此,应更多地关注日常时刻,如每天清洁瓷器的排泄物,定期对瓷器进行消毒。当人们发现它会伤害整个身体时,这种伤害的特点是不同大小的葡萄鳞片呈球形,有一种粘乎乎的感觉。毛发随皮肤轻轻拔出,剥皮后会形成红色伤口,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发展成疲惫的病猪,皮肤上会出现斑点丘疹。丘疹开始出现红色,主要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并可延伸至下腹部和前肢。在严重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覆盖身体的所有部位。
❻ 仔猪渗出性皮炎怎么治疗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引起,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猪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条件致病菌,常寄居于猪的皮肤、黏膜上,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肤、黏膜破损时,病菌便乘虚而入,导致发病。
一般多发生于仔猪,猪只突然发病,先是仔猪吻突及眼睑出现点状红斑,后转为黑色,接着全身出现油性黏性滑液渗出,气味恶臭,然后黏液与皮屑、污物一起干燥结块贴于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观像全身涂上一层煤烟,手触之黏手如接触油脂样感觉,故称之为“油皮病”。之后病情更加严重,有的仔猪不会吮乳,有的出现四肢关节肿大,不能站立,全身震颤,有的出现皮肤增厚、干燥、龟裂、呼吸困难、衰弱、脱水、败血死亡。患猪常出现全身性皮炎,并可导致脱水和死亡。
剖检病猪全身黏胶样渗出,恶臭,全身皮肤形成黑色痂皮,肥厚干裂,痂皮剥离后露出桃红色的真皮组织,体表淋巴结肿大,输尿管扩张,肾盂及输尿管积聚黏液样尿液。
【防治措施】
(1)本病的预防应注意搞好圈舍卫生,母猪进入产房前应先清洗、消毒,然后进入清洁、消毒过或熏蒸过的圈舍。母猪产仔后10日龄内应进行带猪消毒1~2次。
(2)接生时修整好初生仔猪的牙齿,断脐、剪尾都要严格消毒,保证围栏表面不粗糙,采用干燥、柔软的猪床等能降低发病率。对母猪和仔猪的局部损伤立即进行治疗,有助预防本病的发生。
(3)一旦发病应迅速隔离病猪,尽早治疗。皮肤有痂皮的仔猪用45℃的0.1%高锰酸钾水或1∶500的百毒杀浸泡5~10分钟,待痂皮发软后用毛刷擦拭干净,剥去痂皮,在伤口涂上复方水杨酸软膏或新霉素软膏。对于脱水严重的病猪应及早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液,并保证患猪清洁饮水的供应。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偏远地区猪场可尝试应用青霉素、三甲氧节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等抗生素肌内注射,连用3~5天。
❼ 仔猪为什么容易患渗出性皮炎怎么治疗
仔猪的渗出性皮炎是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细菌能在环境中存活6~9个月,猪场需要两种以上的合格消毒液消毒,对环境、器械、带猪消毒。对患病猪肌注盐酸头孢赛夫钠,氟苯尼考注射液交替使用,3~5天即可恢复。对潜在感染的用氟苯尼考预混剂,阿莫西林预混剂交替拌料给药3~5天,可有效预防。
❽ 求救,小猪怪病,长癞子(附图片)
回复
1#
仔猪渗出性皮炎(葡萄球菌感染),这个并死亡率70%左右,腹泻~~你给它打一点全身抗菌药物吧SD、或者林可霉素~~青霉素这个没有用~~别人有说用废机油擦身子的,挺好用~但是我没用过,我见过的那个最后也是死了~~祝你好运吧,看看能不能弄好~如果真的弄好了别忘记发上来是怎么做的啊~~
❾ 什么是仔猪渗出性表皮炎
仔猪渗出性表皮炎,又名猪脂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生。病程短促,皮肤脂肪分泌过多,渗出及剥脱,但无痒感。结果由于皮肤功能丧失和脱水而死亡。此病多发生于5~35日龄的仔猪,发病率10%~90%,死亡率因年龄和抵抗力而不同,一般为5%~90%。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常伴随皮肤屏障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