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内经皮肤痒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内经皮肤痒

发布时间: 2021-02-23 02:37:28

1. 体痒用手抓时越抓越痒,还抓出痧

这是抓痕性痒,主风。息斯敏是西药不建议用,这是激素类。治疗宜:和血祛风

2. 从中医的角度解释皮肤瘙痒

中医认为急性瘙痒症多由于风、湿、热所致,故以清热去风为治疗原则,采用荆防清热汤治之。慢性病人,除部分病人由风、湿、热引起外,多由血虚生风,或血淤气滞所致,故以养血去风,或以养血去风兼活血化淤为治则,采用永安止痒方、痒疹方或血燥方治之。阴囊瘙痒症和女阴瘙痒症中医认为多由肝胆湿热引起,选用龙胆泻肝汤效果较佳。
老年人患病,病程迁延,正气不足,卫气虚弱,腠理疏松,外邪易侵,营卫失和,肌肤失养,故瘙痒反复发作。 养血活血,祛风邪为主。
冬季皮肤干燥发痒,春暖消失,为冬季瘙痒病。肛门周围瘙痒常为蛲虫所致。女性阴部瘙痒,则可能有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全身性的瘙痒,要注意检查有无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疾病。
全身性皮肤瘙痒中医称为“风瘙痒”、“痒风”,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称“血风疮”,局限性皮肤瘙痒称“阴痒”、“肛门作痒”。
中医文献中关于痒的论述很多。《内经》中即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痛为实,诸痒为虚”的记载。《诸病源候论》认为瘙痒多与风邪相关,“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清《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并提出了病机及治疗禁忌为“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忘投风药。”该书还有阴痒、肛门作痒等局限性瘙痒症的记载,认为“阴痒,三虫在肠胃,因脏虚蚀阴,微则痒,甚则痛……”此症亦有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而痒者。
总之,中医认为全身性皮肤瘙痒多因肝旺血虚所致,肝旺则风从内生,血虚则肌肤失养,风胜血燥,风动作痒。

3.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

诸风抄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袭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

4. 《黄帝内经》关于皮肤护理或者皮肤病的一些语句

例如:想要皮肤好就得看《黄帝内经》,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更多的皮肤护理和治疗的技巧,让你美丽一生!
希望能够帮到你!

5. 秋冬季皮肤干燥痒怎么办

干燥:冬季皮肤大敌 皮肤分表皮、真皮以及皮下脂肪。表皮的最外层为角质层内,由于角质层本身的吸水、屏障容功能,以及角质层中所含有的天然保湿因子即氨基酸类、乳酸盐及糖类等的作用,使角质层保持一定的含水量,维持皮肤的湿润。

6.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皮部论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一、论述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位即十二皮部,并指出从不同部位皮肤络脉的色泽改变,可以了解相应的脏腑经络病变。
二、指出了外邪侵犯人体先皮毛,后络脉,再经脉,最后内传脏腑的传变途径,病邪在表浅时及早治疗的意义。
【原文】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阳明之阳,名目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少阳之阳,名日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人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日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日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日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人于经;留而不去,传人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沂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人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胭破,毛直而败。
帝日;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译文】黄帝问道,我听说人的皮肤有十二经分属部位,脉络的分布纵横有序,筋有结聚连络,骨有长短大小,其所发生的疾病各不相同,而辨别其皮肤的左右上下,阴阳的所在,就可知道疾病的开始和预后,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说:要知道皮肤的分属部位,它是以经脉循行部位为纲纪的,各经都是如此。阳明经的阳名叫“害蜚”,手、足阳明经脉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阳明的络,它的络脉之色多青的,则病痛;多黑的则病痹;色黄赤的病属热;色白的病属寒;若五色兼见,则是寒热错杂的病;若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因为络脉在外属阳,经脉在内属阴,凡外邪的侵入,一般是由络传经,由表传里的。少阳经的阳,名叫“枢持”,手、足少阳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少阳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所以邪在阳分主内传入经,邪在阴分主外出或涌入于内,各经的内外出入都是如此。太阳经的阳名叫“关枢”,手、足太阳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太阳的络,在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少阴经的阴,名叫“枢儒”,手、足少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都是属于少阴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邪气传入于经,是先从属阳的络脉注入于经,然后从属阴的经脉出而向内注于骨部。厥阴经的阴络,名叫“害肩”,手、足厥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都是属于厥阴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经脉。太阴经的阴,名叫“关蛰”,手、足太阴经的诊法是一样的,诊察它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都是属太阴的络。络脉的邪气盛,就会向内传入于本经。以上所述这十二经之络脉的各个分部,也就是分属于皮肤的各个分部。因此,百病的发生,必先从皮毛开始,病邪中于皮毛;则腠理开,腠理开则病邪侵入络脉;留而不去,就向内传入于经脉;若再留而不去,就传入于腑,聚积于肠胃。病邪开始侵犯皮毛时,使人恶寒而毫毛直起,腠理开泄;病邪侵入络脉,则络脉盛满,其色变异常;病邪侵入经脉,是由于经气虚而病邪乃得陷入;病邪留连于筋骨之间,若寒邪盛时则筋挛急骨节疼痛,热邪盛时则筋弛缓,骨软无力,皮肉败坏,毛发枯槁。
黄帝说,您说的皮之十二部,发生的病都是怎样呢?岐伯说:皮肤是络脉分属的部位。邪气侵入于皮肤则腠理开泄,腠理开泄则病邪侵入于络脉;络脉的邪气盛,则内注于经脉;经脉的邪气满盛则入舍于腑脏。所以说皮肤有十二经脉分属的部位,若见到病变而不预为治疗,邪气将内传于腑脏而生大病。黄帝说,好。

7. 请问,从中医角度看皮肤干痒 属于体质阴虚还是阳虚啊

你所述的症状是属于阴虚血燥的表现。阴虚血虚则精液缺乏故可以出现眼睛干涩,版皮肤发干。权血燥生风可见皮肤干痒甚则皮肤干裂如牛皮癣类。正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述:“。。。燥胜则干。。。”指燥气偏胜出现干燥的病理。燥气太过,就会耗伤津液,出现口唇鼻咽干燥,皮肤燥裂,干咳,大便干结等伤津症状。由此可见。燥气会伤阴,而阴虚也会导致血燥。
调理的方法就是滋阴润燥。可以内服杞菊地黄丸。也可以用麦冬6克,枸杞子6克开水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会有帮助的。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8. 皮肤瘙痒算不算外有表邪

中医认为急性瘙痒症多由于风、湿、热所致,故以清热去风为治疗原则,采用荆防清热汤治之。慢性病人,除部分病人由风、湿、热引起外,多由血虚生风,或血淤气滞所致,故以养血去风,或以养血去风兼活血化淤为治则,采用永安止痒方、痒疹方或血燥方治之。阴囊瘙痒症和女阴瘙痒症中医认为多由肝胆湿热引起,选用龙胆泻肝汤效果较佳。
老年人患病,病程迁延,正气不足,卫气虚弱,腠理疏松,外邪易侵,营卫失和,肌肤失养,故瘙痒反复发作。 养血活血,祛风邪为主。
冬季皮肤干燥发痒,春暖消失,为冬季瘙痒病。肛门周围瘙痒常为蛲虫所致。女性阴部瘙痒,则可能有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全身性的瘙痒,要注意检查有无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疾病。
全身性皮肤瘙痒中医称为“风瘙痒”、“痒风”,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称“血风疮”,局限性皮肤瘙痒称“阴痒”、“肛门作痒”。
中医文献中关于痒的论述很多。《内经》中即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痛为实,诸痒为虚”的记载。《诸病源候论》认为瘙痒多与风邪相关,“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清《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并提出了病机及治疗禁忌为“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忘投风药。”该书还有阴痒、肛门作痒等局限性瘙痒症的记载,认为“阴痒,三虫在肠胃,因脏虚蚀阴,微则痒,甚则痛……”此症亦有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而痒者。
总之,中医认为全身性皮肤瘙痒多因肝旺血虚所致,肝旺则风从内生,血虚则肌肤失养,风胜血燥,风动作痒。

9. 黄帝内经是怎么解释痒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10. 皇帝内经中皮肤对应哪个器官

肺其充在皮,心, 其华在面, 其充在血脉, 开窍于舌; 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内开窍于鼻;脾,其容 华在唇,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 在骨,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