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寒外袭型皮肤瘙痒症用了一个月桂枝汤没好!有什么办法治疗!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
建议你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只知道李赛美医师不错。
我之前有风疹,因为头疼去找她,结果吃了3贴药连风疹也清了!
以你的情况看来应该也夹湿。
2. 身上老是痒,医生说是荨蔴疹,请问荨蔴疹的症状是怎样的
中医认为,荨麻疹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又因外感风邪、脾胃湿热、气血虚弱等诸多因素而致人体腠理疏松,营卫失调,从而风团发疹、瘙痒等各种皮损出现,也有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阴血不足复感风邪而发。由于慢性荨麻疹在临床表现中呈现各种变化,病因不一,因而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该病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到有的放矢,对解除病人疾苦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病人表现,大致可以下几种类型。
1 风寒型
证见风团皮损淡红或淡白,遇风吹或寒冷刺激,皮损骤然而起,当身体转温,则皮损渐消失,舌淡苔薄白,脉迟缓,多见于冬季发病者。
1.1 治则 散寒和营,祛风止痒。
1.2 方药 桂麻各半汤或荆防败毒散:麻黄6g,桂枝10g,白芍15g,防风10g,荆芥10g,僵蚕10g,白鲜皮10g,生姜3片,大枣20g,甘草6g。
2 风热型
证见风团皮损色红、瘙痒明显,遇热加重、烦燥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数。
2.1 治则 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2.2 方药 凉血五根汤或消风散:紫草根20g,板兰根30g,白茅根30g,花粉15g,荆芥10g,防风10g,生地30g,石膏30g,知母10g,苦参10g,甘草6g。
3 肠胃湿热型
证见风团皮损或红或紫,脘腹痞满胀痛、口臭、大便秘结或泄泻,舌燥苔薄黄,脉滑数。
3.1 治则 清热利湿,通腑泻热。
3.2 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麻仁丸:黄芩10g,黄连6g,黄柏10g,山栀10g,白芍15g,麻子仁20g,厚朴10g,陈皮10g,甘草6g。
4 冲任不调型
证见皮损周期发作,皮损呈粟米状或呈风团状,多于经前发作,经后消退。
4.1 治则 补肝益肾,调摄冲任。
4.2 方药 六味地黄汤合玉屏风散:熟地30g,山茱萸10g, 淮山15g,泽泻15g,丹皮10g,黄芪30g,白术10g,防风10g,甘草6g。
5 气血两虚型
证见皮损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劳累加重、神疲乏力,舌淡,脉沉细。
5.1 治则 调补气血,扶正固表。
5.2 方药 多皮饮合玉屏风散:桑白皮30g,陈皮10g,干姜皮6g,大腹皮30g,茯苓皮30g,紫荆皮20g,扁豆皮15g,白鲜皮15g,粉丹皮15g,地骨皮10g,黄芪3g,白术15g,防风10g。以上为临床证型基本分类,但随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应随时加减配伍。
6 体会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皮肤门诊工作中经常遇见的一种常见、多发皮肤疾患,西药抗过敏治疗能起一时缓解之效,而慢性荨麻疹是时起时消,持续不断的一组症候表现群,而临床中又不能准确找出其过敏原,所在其诊治过程中,许多门诊医生就束手无策,而中医药中,其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在治疗本病中尤能显示出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在门诊工作中常遇见一些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心理十分痛苦的病人,用西药、抗过敏、激素治疗,时起时伏,因而对治疗前景显得十分悲观,而用中医辨证施治为其治疗显示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也为病人解除数年至久压在心中的包袱,在二十多年的门诊工作中,样的病例数不胜数。掌握好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对临床工作中经久不愈的患者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疗效,也深为广大病人所接受。
3. 运动过后,浑身刺痒,得此病已经三年了。医生说是 胆碱能性荨麻疹,一紧张 一受热就发病,医生 开的药
病情抄分析:
你好,你的情况其实汗出不畅的问题,可能因为当时汗出后使用冷水刺激或者进入空调房间受凉后导致局部的毛孔闭塞,现在吃药主要是阻断胆碱能神经递质的传播,所以没有长效
指导意见:
你好,你的情况给你分析如上,建议你中药调理,中医认为,只要调节好皮肤的开合功能,即可解决问题,可以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效果挺好的
4. 桂枝麻黄各半汤这方子能治疗胆碱性能荨麻疹吗我患的荨麻疹是冬季遇热就全身刺痒,但奇怪的是没有红包或
问题分析:
西药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对于你这种阳虚型的荨麻疹效果不好回,不能彻底的解答决问题,中药治疗这个病重在对症,证型的辩证需要配合舌苔脉象等。
意见建议:
我建议你找一个好一点的中医大夫给你看一下,自己平时注意多锻炼身体,多出汗,对这个病也好的。
5. 皮肤到处搔痒,一抓就起驼,抓破还结黑痂
因气温降低,人体为了保证散热的减少,皮肤的毛细血管床部分关闭,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汗液、皮脂的分泌也随之减少,皮肤的湿度下降,表现为皮肤干燥,而干燥更易导致皮肤的瘙痒。
2
另外,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尤其是白领阶层和幼儿人群,每日洗澡成了他们的必修课,甚至每天要洗2~3次。其后果是本来分泌就很少的皮脂被洗掉,皮肤越显干燥,也越容易出现瘙痒。
END
远离皮肤瘙痒
1
寒风吹来,厚厚的冬装下,瘙痒的皮肤像有只小虫在爬,让人忍不住去抓。于是,很多衣着光鲜的俊男靓女隔着衣服挠痒的样子,显得颇为滑稽,又令人尴尬。如今洗浴条件好了,冬季皮肤瘙痒的人越来越多。皮肤瘙痒以前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现在已经成了都市白领共同的“敌人”
2
步骤1.水温应在30—40摄氏度,比体温略高,不感觉烫。水太烫会破坏皮脂膜,造成皮肤微小的损伤,加重瘙痒
3
步骤2.如果是天天洗澡,每次5—10分钟就可以,不要超过30分钟。推荐盆浴或木桶浴,这是因为泡在水里能促进皮肤吸收水分,并且能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皮肤代谢。洗澡时,不要搓,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加重瘙痒。另外,老人盆浴,水位不要超过心脏水平。可以将两把淀粉或燕麦煮开,放进浴缸里,浴后不要冲洗。淀粉浴和燕麦浴可以安抚皮肤,降低皮肤敏感度,保护皮脂膜,减轻皮肤瘙痒。
4
步骤3.尽量选中性或弱酸性的沐浴露,不要用碱性的香皂、肥皂。判断酸碱性,看商品说明就可以。冬季洗澡,如果不是特别脏,可以不用沐浴露。
5
步骤4.浴后一定要在皮肤没干透的情况下搽乳液,除了腋下、腹股沟,全身都要抹。小腿、腰、臀和前臂皮脂腺最少,最容易发生瘙痒,要多抹或反复抹。由于浴后乳液保湿作用只有一两天,因此即使不洗澡也要记得涂抹。
END
冬天皮肤瘙痒怎么办?内调:解决皮肤瘙痒从养肺入手
1.风热型 由感冒发热引起,病毒破坏组织,导致皮肤瘙痒。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
2. 湿热型 如喜欢吃冰凉食物,导致湿热下行,引发腿部瘙痒。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当用一些清热祛湿的药物,如藿香、板蓝根、金银花等,可达到缓解皮肤瘙痒的目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少吃凉性食物。
3
3. 闭塞型 皮肤闭塞不通,致使津液无路外泄、积聚湿气而导致瘙痒。可以用桂枝汤系列治疗,如葛根汤、青龙汤、桂枝加黄芪汤以调和营卫气血。
6. 身体发热时,皮肤痒且痛,中医何解
欲火焚身
7. 荨麻疹这个病
应该继续吃的。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的瘙痒性风团,中医称“瘾疹”,俗称“风疹块”。全球范围内发生的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率高低取决于病因。人群发病率为1-30%,中国研究患病率为23%。 发病机制:过敏、自身免疫、药物、饮食、吸入物、感染、物理刺激、昆虫叮咬等原因引起肥大细胞依赖性和非肥大细胞依赖性导致的炎症介质(组胺、5-羟色胺、激肽及慢反应性物质等)的释放,造成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一、皮疹为发作性的皮肤黏膜潮红或风团,风团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苍白或鲜红,时起时消,单个风团常持续不超过24~36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二、自觉瘙痒剧烈,少数伴发热、关节肿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气憋、呼吸困难、心悸等全身症状。三、主要类型的临床特点(一)急性荨麻疹 发病急骤,经治疗或脱离诱因多于数日内痊愈。详细询问病史后,多数患者能找到病因,如食物、药物等。病程小于6周。(二)慢性荨麻疹 病程大于等于6周,风团反复发作。80%~90%以上的病人找不到病因,治疗较困难。(三)皮肤划痕症 又称人工荨麻疹,往往先有皮肤瘙痒或灼热,搔抓或轻划后局部皮肤出现线状风团,即皮肤划痕征阳性。(四)寒冷性荨麻疹主要分为两型:1.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 可于任何年龄突然发病。皮肤在暴露于冷风、冷水等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可持续30~60分钟,保暖后缓解。贴冰试验阳性。2.遗传性寒冷性荨麻疹 属显性遗传,女性多见。婴儿期发病,持续终生。于受冷后数小时出现泛发性风团,有烧灼感,不痒,可持续48小时。同时伴畏寒、发热、头痛、关节痛和白细胞增多等。贴冰试验阴性。(五)蛋白胨性荨麻疹 多在暴饮暴食(特别是海味、牛羊肉、猪肉),并有饮酒、情绪激动后,皮肤出现潮红、风团,伴头痛、乏力。病程短,仅持续1~2日。(六)胆碱能性荨麻疹 多青年期发病。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皮疹的特点为1~3mm大小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伴瘙痒。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炎症,如腹痛、腹泻等。(七)血管性水肿也叫巨大荨麻疹,主要分为两型。1.获得性血管性水肿 突然发生的大片暂时性水肿,边缘不清,肤色或稍带苍白及淡红色,不痒或轻度烧灼和不适感。数小时或24小时消失。好发于皮下组织较疏松的部位,如眼睑、口唇、外生殖器和手足背部。发生在咽喉部者可出现喉头水肿。2.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常10岁前开始发病,有家族史。突然发生局限性水肿,非凹陷性,不痒,常单发,局限于面部或一个肢体,1~2天消退。有产生喉头水肿导致窒息的危险。化验血清C1酯酶抑制物、C4和C2补体值均减少,在发作时尤显著。疾病治疗:一、一般治疗 尽量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全面系统检查,找出病因并去除之(如食物、感染和药物等因素)。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则应尽力避免各种诱发加重因素。二、各主要类型荨麻疹的系统治疗(一)急性荨麻疹1.以皮疹、瘙痒为主者:(1)抗组胺H1受体药物口服。一般用1-2种,可选用氯苯那敏4~8mg或去氯羟嗪25mg,每日3次口服;或选用新一代抗组胺药较少或无中枢镇静及口干等副作用,如西替利嗪,10mg或左西替利嗪(商品名优泽),5mg,每日1次口服,氯雷他定,10mg或地氯雷他定(商品名恩理思)5mg,每日1次口服,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每日1次口服,可酌情选择其中1-2种。并可同时配合维生素C0.2g,每日3次口服。(2)2~3岁以内小儿多用0.2%苯拉海明糖浆,剂量每日1mg/kg,分3次口服,或氯苯那敏2mg,每日2~3次口服,或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商品名仙特明滴剂)2.5mg-5mg或氯雷他定糖浆(开瑞坦糖浆)2.5mg-5mg,每日1次口服。(3)皮疹广泛且痒著者,可同时给予氯苯那敏10mg或苯拉海明20mg,即刻或每日1次肌内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即刻或每日1次静脉注射,或50%葡萄糖液20~40ml内加维生素C0.5g,即刻静脉注射。2.严重荨麻疹伴喉头水肿、哮喘或有低血压状态时:(1)0.1%肾上腺素0.3~0.5ml,即刻皮下或肌内注射。注意有心血管病的老人慎用。(2)地塞米松5mg,即刻肌内注射或静脉小壶给药。(3)同时开放静脉,给予5%葡萄糖液500ml加氢化可的松100~200mg及维生素C 2.0~3.0g,即刻静脉滴注。(4)应予吸氧,密切观察血压等变化。(5)如经以上处理,喉头水肿无好转,必要时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辅助呼吸。3.急性荨麻疹伴有高热、寒战、关节酸痛、白细胞总数增高及分类核左移明显者:(1)应注意查找感染病灶,警惕败血症发生。(2)首先应予有效抗生素治疗。(二)慢性荨麻疹1.H1受体拮抗剂 一般首选较少或无中枢镇静及口干等副作用的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如西替利嗪,10mg或左西替利嗪(商品名优泽),5mg,每日1次口服,氯雷他定,10mg或地氯雷他定(商品名恩理思)5mg,每日1次口服,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每日1次口服,可酌情选择其中1种。也可联合传统H1受体拮抗剂应用,如去氯羟嗪或羟嗪或赛庚啶或酮替芬等。2.H1、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 H2受体拮抗剂可选用甲氰咪呱200mg,每日2~3次口服或0.4g加入5%葡萄糖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或静脉小壶给药;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口服或法莫替丁20mg,每日1次口服。3.三环类抗忧郁药 如多塞平25mg,每日2~3次口服。对常规按抗组胺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用。4.其他药物治疗(1)桂益嗪25mg,每日3次口服(儿童2.5mg/kg·d)。(2)氨茶碱0.1g,每日3次口服(同时选用1种H1受体拮抗剂合用)。(3)利血平(有抗5-羟色胺作用)0.125mg,安络血2.5mg,赛庚啶2mg,均每日3次口服,2周为1疗程。(4) 胎盘组织浆,2~4ml,隔日1次肌内注射,10次为1疗程。组胺球蛋白,2ml,每周2次皮下注射。也可用甘草酸二铵(商品名甘利欣)150mg或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商品名美能)40-6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1-2周为1疗程。(三)皮肤划痕症用羟嗪及衍生物效果好,如羟嗪、去氯羟嗪、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每日3次或1次口服。注意要足量给药,维持治疗时间要长。另外,止血环酸、组胺球蛋白肌内注射和全身紫外线照射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四)寒冷性荨麻疹1. 避免冷刺激,尤其是湿冷刺激。避免皮肤温度较快速变化,注意保暖,治疗原发病。2. 药物治疗:(1)首选赛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2)其他,如咪唑斯汀、多塞平、桂益嗪、酮替芬等也可选用。(3)近有人用氮他定,1mg,每日4次口服效果较好。(4)配合口服维生素E或肌注组胺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等。3.冷脱敏治疗(五)蛋白胨性荨麻疹1.饮食宜清淡。2.H1受体拮抗剂口服。3.严重者应给予容积性泻药,如50%硫酸镁40ml,1次顿服导泻。(六)血管性水肿1.H1受体拮抗剂口服。2.伴有喉头水肿、低血压及有明显胃肠道症状者,给予0.1%肾上腺素0.3~0.5ml,皮下或肌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雾化吸入。3.6-氨基己酸,每日6.0~12.0g,分3~4次口服或止血芳酸0.25~0.5g,每日3次口服。4.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治疗:(1)首选达那唑(Danazol,炔羟雄烯异恶唑)。开始计量600mg/d,以后逐渐减量为200~300mg/d。(2)对达那唑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可用桂益嗪或6-氨基己酸或止血芳酸、抑酞酶等。(3)急性发作时即刻肾上腺素0.3~0.5ml肌内注射及输新鲜血浆补充C4等。(七)胆碱能性荨麻疹1.目前首选甲喹吩嗪(商品名玻丽玛朗),5mg,每日2次口服。2.也可选用羟嗪、多塞平、酮替芬、塞庚啶或达那唑。3.其他抗胆碱药,如山莨菪碱等也可选用。三、局部治疗 主要给予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薄荷酚液、复方樟脑醑等外搽。四、中医药治疗 风寒证,方用桂皮麻黄汤加减;风热证,方用消风散加减;胃肠湿热证,方用平胃散合多皮饮加减;气血亏损证,相当慢性荨麻疹。方用八珍汤加减。[1-2]疾病注意:一、传统抗组胺药物常有嗜睡、头晕、口干等副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等慎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二、新一代组胺药无或较少嗜睡等副作用,但存在个体差异,也应提醒患者注意。三、单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荨麻疹是无效的,长期应注意其抗雄性激素作用,如男性乳房女性化等
8. 皮肤瘙痒怎样排毒
解决秋冬皮肤瘙痒,可从祛湿排毒入手,但也要分清疾病类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
湿热型
如喜欢吃冰凉食物,导致湿热下行,引发腿部瘙痒。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当用一些清热祛湿的药物,如藿香、板蓝根、金银花等,可达到缓解皮肤瘙痒的目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少吃凉性食物。
可内服薏苡仁豆羹。薏苡仁、绿豆、赤小豆各30克。将薏苡仁、绿豆、赤小豆分别拣杂,淘洗干净,同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浸泡片刻,大火煮沸后,改以小火煮至薏苡仁、绿豆、赤小豆熟烂、汤汁浓稠,以湿淀粉勾芡成羹。早晚2次分服。对湿热下注型皮肤瘙痒症尤为适宜。
风热型
由感冒发热引起,病毒破坏组织,导致皮肤瘙痒。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
对于爱感冒的老年人,我们推荐您一种养肺功,可以舒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同时,有健胃养肺的功效。方法:端坐,腰背自然放松,双目紧闭,两手握成空拳,反捶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5遍。捶背时,暂时抑止呼吸;同时,叩齿5~10次,并缓缓吞咽津液数次。注意:先捶脊背中央,再捶脊背两侧。捶背时,要从上向下,再从下到上,沿脊背捶打,如此算一遍。
闭塞型
皮肤闭塞不通,致使津液无路外泄、积聚湿气而导致瘙痒。可以用桂枝汤系列治疗,如葛根汤、青龙汤、桂枝加黄芪汤以调和营卫气血。
对付皮肤瘙痒,除了多喝水以外,还宜多喝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清燥等功能。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