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问题困扰您,健康美白人人寻,就来皮肤美容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皮炎各地叫法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炎各地叫法

发布时间: 2021-02-14 14:46:05

⑴ 中国有几种叫法

1.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2.华:古同“花”,引用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以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左传疏》:“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做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也许,古人崇尚火,火有红色光华,所以称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我国古称华夏省简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

3.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作诸华。晋代杜预为《春秋左传》作的注释上说:“诸华,中国也。”

4.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亻屋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

5.夏:在古代有“大”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后来人们就常用“夏”来称呼中国。

6.华夏:商朝时,由于实行了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7.诸夏:此称类似“诸华”,开始是指华夏民族各诸侯国,以后用来称呼中国。

8.中夏·方夏·函夏:都是有关中国的代称。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此后,中夏即指中国。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方夏,《尚书》:“诞膺天命,以抚方夏。”注:“以抚绥四方中夏。”中夏即指中国。

9.禹城·禹迹·禹甸:相传古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造福于世。据说,禹治水后,依山川形势划定九州,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禹城、禹迹(禹治水足迹遍全国)、禹甸(“甸”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10.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九州,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兖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嗣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囿、九土、九区、九野。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唐诗有“月儿弯弯照九州”之句。

11.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郑祀志》载:“禹牧九州之金,铸九鼎,像九州。”

12.九区:晋朝卫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13.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14.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15.九囿:即九州:《通鉴外记》:“人皇氏作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谓之九囿。”

16.九土:即指九州。《国语》:“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

17.九野:谓九州也。《后汉书》“疆理九野”即指中国。

18.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周围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做海内,把外国叫做海外。《战国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辞国,制海内。”《史记·高祖本纪》:“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戴公葆

19,此外还有汉家等。

⑵ 治皮炎的一种药,看不出来叫什么,在线等 急!!

去问问冀都中医皮肤啊

⑶ 全国各地混沌的多种叫法

混沌,云沌,抄手,包面,我就知道这些。

⑷ 全国各地方言都怎么说

中国有八大方言(新近又发现一种叫“平语”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一带)。也有人把中国方言划为九大方言、十大方言。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甚至“十大方言”,都还只是国内的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

一、北方方言

习惯上称为“官话”。有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 、贵州和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 %以上。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北方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属北方方言。

二、吴方言

吴方言被誉为“吴侬细语”,以上海话为代表(一说以苏州话为代表)。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浙江省 大部份。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吴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其“母语”当属吴方言。

三、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 右。在这个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属于湘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湘方言。

四、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赣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归类为赣方言。

五、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 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客家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客家方言。

六、闽北方言

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部分,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左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闽北方言。

七、闽南方言

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南洋华侨也有不少人说闽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闽南方言。

八、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至于新近发现的“平语方言”,多分布于广西一带,其特点为是北方方言对南方方言地区侵蚀的产物!

在这里特别谈谈海南的方言。

海南古往今来都是个“移民地区”,因而岛上语言也深深地打上“移民”的烙印。可以说,海南岛上的语言是中国八大方言的缩影。现在,海南岛上住了几代人汉族居民,除了通行“普通话”外,还通行十几种方言(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如:海南话(闽南方言)、军话(西南官话——北方方言)、 “艾话”(客家方言)、白话(粤方言)。此外,海南的汉族居民还有:儋州话(疑为粤方言变异)、迈话(疑为粤方言变异)、临高话(疑为广西壮语变异)、村话(语种不详)等。

⑸ 中国各地街道的叫法

四川叫巷巷(hanghang)

⑹ 外公有几种叫法。

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对外祖父的日常称呼,即母亲的父亲。

南方地区称为“外专公属”,北方地区称为“姥爷”。

陕西某些地方叫“外爷”。即母亲的父亲。

在江苏,如泰方言地区称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爸爸,作“老dia”。
外婆即外祖母。英文中与祖母称呼无异:grandmother,口语:grandma。外婆通常是指母亲的母亲。祖父母是指父亲的父母亲,也称爷爷奶奶。母亲的父母又称为外祖父母,又称外公、外婆。自己则分别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孙儿、孙女和外孙、外孙女。不同地方及方言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有不同的称谓。

⑺ 中国除了叫九州外,还有哪些叫法

中国的别称

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驺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华:古同“花”,引用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以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左传疏》:“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做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也许,古人崇尚火,火有红色光华,所以称华。)还有一种说法,华是我国古称华夏省简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

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作诸华。晋代杜预为《春秋左传》作的注释上说:“诸华,中国也。”

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即中国,“华”是华夏族的简称。唐代韩亻屋诗:“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的总称。

夏:在古代有“大”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后来人们就常用“夏”来称呼中国。

华夏:商朝时,由于实行了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诸夏:此称类似“诸华”,开始是指华夏民族各诸侯国,以后用来称呼中国。

中夏·方夏·函夏:都是有关中国的代称。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此后,中夏即指中国。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方夏,《尚书》:“诞膺天命,以抚方夏。”注:“以抚绥四方中夏。”中夏即指中国。

禹城·禹迹·禹甸:相传古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造福于世。据说,禹治水后,依山川形势划定九州,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禹城、禹迹(禹治水足迹遍全国)、禹甸(“甸”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九州:源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的传说。九州,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淮南子·地形》又载: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兖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嗣后,九州便泛指中国。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来的还有九域、九囿、九土、九区、九野。宋代绘制《九域图》即中国地图。唐诗有“月儿弯弯照九州”之句。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郑祀志》载:“禹牧九州之金,铸九鼎,像九州。”

九区:晋朝卫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九囿:即九州:《通鉴外记》:“人皇氏作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谓之九囿。”

九土:即指九州。《国语》:“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

九野:谓九州也。《后汉书》“疆理九野”即指中国。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周围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做海内,把外国叫做海外。《战国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辞国,制海内。”《史记·高祖本纪》:“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戴公葆

⑻ 我国各省名称及古代叫法

1、北京: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

2、天津: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3、上海: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上海洋,所以称上海。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后来邕改为沪,所以上海简称沪。

4、重庆:重庆古称“巴”,商周时期为巴国首都。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5、黑龙江省:由黑龙江而得名。因为江水呈黑绿色,蜿蜒地流着象条游龙。简称黑。

6、吉林省: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是『沿』的意思,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后来建省时,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简称吉。

7、辽宁省:由于它在辽河流域,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简称辽。

8、河北省:相对于黄河为北。唐朝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1928年称河北省。因代属冀州地区,所以简称冀。

9、河南省:相对于黄河为南,主要部分在黄河以南,因为古代属豫州地区,所以简称豫。

10、山西省:相对于太行山为西。明朝设置山西省,春秋时是晋国领土,所以简称晋。

11、山东省:相对于太行山为东。明朝设置山东省,春秋时是鲁国领土,所以简称鲁。

12、湖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南。由于湘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

13、湖北省:相对于洞庭湖为北。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

14、浙江省:境内的浙江盘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简称浙。

15、江西省:唐朝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清朝时改为江西省。因赣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赣。

16、陕西省:是指现在的河南省陕县西南陕陌以西的地区称陕西。简称陕。古代时是秦国领土,又简称秦。

17、安徽省:以清朝时的安庆府(今安庆)和徽州府(今歙县)的头一字组成。因境内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简称皖。

18、江苏省:是以清朝时的江宁府(今南京市)和苏州府(今苏州市)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苏。

19、甘肃省:是以古代甘州(今长掖),肃州(今酒泉)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甘。境内的六盘山又叫陇山,故又简称陇。

20、贵州省:明朝设置贵州省。简称贵。因古代属黔中郡,所以简称黔。

21、四川省:唐朝初年现在的四川省剑阁以南设东川,西川。这里的川,是平川广野的意思。宋代分设益州,榨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元朝设四川省,简称川。三国时是蜀国领土,所以简称蜀。

22、云南省:因为在云岭以南而得名。相传汉武帝时有人在白崖看见彩云,派人追?彩云到这里,因为设立的县在彩云的边,所以叫云南,简称云。因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国,故又简称滇。

23、广东省:五代时叫广东。明朝设广东省,因为古代是百越(粤)地区,所以简称粤。

24、福建省:古代设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个州,取前两个州的头一个字就是福建。明朝设福建省,因是闽族人居住地区,所以简称闽。

25、台湾省:古代台湾称「夷州」或「流求」,又称「东番」、「北港」、「大员」、「大湾」,后来又改为「台湾」,清光绪年间建立台湾省,简称台。

26、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简称青。

27、海南省: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简称琼。

28、宁夏回族自治区:这里原为古代西夏地区。取夏地安宁的意思,因此叫宁夏。1928年设宁夏省。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29、广西壮族自治区:明朝初年建广西省,1958年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简称桂。

30、西藏自治区:元朝、明朝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因为它在中国西部,称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代称西域,公元前一世纪起,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因为是新开辟的疆土,习惯上称新疆。清光绪年间设置新疆省,解放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32、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聚居地区,清朝时,为区别外蒙古,习惯上称为内蒙古。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所有简称中最长的一个。

33、香港:宋代以前,香港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34、澳门:澳门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澳。


(8)皮炎各地叫法扩展阅读

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个自治区。

1、二十三个省:河北省(冀)、山东省(齐)、辽宁省(辽)、黑龙江省(黑)、吉林省(吉)、甘肃省(陇)、青海省(青)、河南省(豫)、江苏省(苏)、湖北省(鄂)、湖南省(湘)、江西省(赣)、浙江省(浙)、广东省(粤)、云南省(滇)、福建省(福)、台湾省(台)、海南省(琼)、山西省(晋)、四川省(川)、陕西省(陕)、贵州省(黔)、安徽省(皖)。

2、四个直辖市:

(1)重庆,简称渝或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

(2)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3)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4)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3、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通称内蒙古,简称“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较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为“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3)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市,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 ,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4)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区内的桂林、阳朔一带是世界闻名的景旅游区,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5)西藏自治区:简称“藏”。是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首府是拉萨。

4、两个特别行政区:

(1)澳门,简称“澳”,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北邻广东省珠海市,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临中国南海。

(2)香港,简称“港”,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省份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