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皮肤痒针法
扩展阅读
湿疹的治疗法 2025-05-12 18:09:36
疱疹性咽峡炎嗜睡 2025-05-12 17:31:41

皮肤痒针法

发布时间: 2021-02-13 00:23:42

A. 在医学上这种针法叫什么名字

这种针法是否用注射器往皮下注射针剂,使皮肤局部出现隆起,是一种西医疗法,是让药物在局部通过外周微循环缓慢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

B. 针法的原则和方法

针刺的原则和方法,包括针刺手法和针刺疗法两方面。所谓针刺手法是指在针刺过程中回,进针后至出答针前对针具和所刺腧穴施行的操作方法。主要由医生两手操作,故称手法。针刺手法可促使针感的获得,并维持和加强针感,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补虚泻实等作用。针刺手法可分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和补泻手法三类。所谓针刺疗法是指用各种不同的针具并施以针刺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或病变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手段,包括古代就有的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火针、挑刺、芒针,现代发展起来的耳针、头针、腕踝针、鼻针、足针、面针以及使用现代针灸器械的电针、水针、穴位埋线、激光针等。

C. 针灸进针分几步

三步:一,进针,二,行针,三,出针!

D. 常用的针刺方法有哪些

1.持针法
持针就是拿针。持针的手叫“刺手”,一般习惯用右手;辅助刺手的手叫“押手”,一般用左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说明针刺操作时左右两手协同作用的重要性。右手持针的姿势,一般以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有如执笔,故又称执笔式持针法。此法临床上最常用。另外,还有拇、食指持针法,拇、中指持针法等。
2.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抵住腧穴,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实际上,此法是以刺手的中指代替了押手的作用,具有简便、快捷、灵活的特点。该法多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
(2)双手进针法:即左右双手配合,协同进针。根据押手辅助动作的不同,又分为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四种。
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较短毫针刺入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夹持棉球,裹住针尖,直对腧穴,当押手两指下按时刺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间刺入。多用于皮肤松驰或有皱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侧面或上端刺入。适用于头面等皮肤浅薄处的穴位。
(3)管针进针法:用不锈钢、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针管,代替押手。选平柄毫针装入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然后快速将针拍入穴位内,再将针管抽去,施行各种手法。本法进针痛苦小,适用于疼痛敏感者。
3.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1)进针角度: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常用于肌肉较丰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的腧穴。
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即将针身倾斜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有时在施行透穴刺法时也用这种角度针刺。
(2)针刺方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也可将针尖对向病痛处。
(3)针刺深度:针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浅都有原则要求,但在临床应用时,还应根据病员的年龄、体质、病情和所在腧穴的解剖部位等情况灵活处置。

E. 针刺方法有哪些

(一)进针法

针刺进针时,常需两手配合操作。其中用于持针操作的手称为刺手,主要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持针方式,一般以刺手的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另一手按压在所刺部位或辅助进针,称为押手,其作用在于固定腧穴位置,协助刺手操作。一般多以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称为押手。常用的进针方法有如下四种:

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图8-3)。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挟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输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图8-4)。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图8-3、图8-4

3.针刺的深度

是指针体刺入输穴部位的深浅而言。每个腧穴的常规针刺深度,在腧穴各论中将有详述,在临床实际中可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以及针刺得气的情况灵活掌握针刺的深度。

F. 针法的针刺疗法

三棱针主要用于刺血,多用于瘀血症、实热证等。皮肤针过去通称梅花针、七星针等,多用于敲打皮肤对疾病进行治疗。火针是用火将针尖烧红,然后迅速刺入穴位以治病的方法,可用于痹证。挑刺是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用特制针具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民间有称为“挑羊毛疹”的,临床多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慢性咽炎、神经衰弱性失眠、胃脘痛、腰肌劳损、脑血栓而引起的偏瘫、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痔疮、慢性肠炎等多种疾病。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而得名,是由古代“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常用芒针的长度为5~8寸,也有一尺以上者。此法有疏通经络,调节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芒针刺鸠尾、巨阙穴位,可以调节上焦功能,治疗头部和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针刺上、中、下脘,可以调节中焦的功能,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针刺水分、阴交,可以治疗下肢水肿、脚气病等。
耳针
耳针是用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见耳穴)。头针也称头皮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见头皮针疗法)。腕踝针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应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一般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为六个纵行区,主要治疗与纵行区靠近的脏腑和筋膜的疾病。如1区在前正中线两侧,能治疗前额痛、目赤痛、咽喉肿痛、胃脘痛、痛经、带下、遗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