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特殊的骨癌治疗方法,医生说要换骨髓
骨科原发的骨肿瘤以骨肉瘤、尤文氏肉瘤为主。这一类病人目前专的治疗现状,在临床上骨肿属瘤误诊误治的比例是比较高的,究其原因:一是、骨肿瘤种类繁多,每种骨肿瘤的发病率都比较低,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生见到的病例很少,是缺乏临床经验。二是、对骨肿瘤的诊治流程掌握的不好,没有按照规范化的流程来进行处理。通常见到肿瘤没有诊断清楚之前就直接进行手术,结果可能把恶性肿瘤按照良性肿瘤进行治疗,这样病人就会出现远处的转移,也可能病人就丧失了保肢的机会。所以目前来说骨肿瘤,主要是集中在大医院专科医生进行治疗。
B. 谁能给介绍下换骨髓是怎么换的
其实抄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袭先将病人全身的造血干细胞全部杀死,然后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患者将用新的造血干细胞造血,新生的血液是供者造血干细胞生产的血型,不再是原来的血型。(骨髓实际上指的就是造血干细胞)
C. 什么病换骨髓
用以治疗造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一些恶性肿瘤等好像都需要换骨髓,用这种疗法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得到长生存期
D. 什么病需要换骨髓
白血病需要换骨髓。白血病不传染。
E. 有哪些病治疗是需要换骨髓的!
白血病,坏血病
F. 什么病得换骨髓
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中海贫血
严重型再生不良性贫血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现在更进一步尝试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G. 什么病需要换骨髓
第一,白血病
第二,血成分缺乏病
第三 骨髓异常病
第四 遗传代谢疾病
第五 骨髓炎症
第六 骨髓癌变
第七 骨髓生成障碍
第八 骨髓需要替换
第九 其他引起骨髓病变的疾病
H. 请问换骨髓的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需要看病情了,不好说,在骨髓库获取一份骨髓用于移植费用是5万以上左右。
I. 如何求助最有效我儿子得了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医生说要换骨髓,可是我们都是打工的,没有钱给他医治啊,怎
血小板减少症,没有听过要做骨髓移植的,一般都不需要的,没有必要冒险的。这个你可以上北京找胡桂生治
J. 肾病综合症怎么治疗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去三甲以医院肾内科接受正规治疗。
肾病综合症治疗方法:
一、 对症治疗-利尿消肿
导致肾病综合征水肿的机制并不单一,但是肯定有低血浆胶体渗透压(由低蛋白血症导致)因素存在,因此,欲有效利尿,静脉补充胶体液是重要措施之一。临床多静脉输注血浆代用品(如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来提高病人血浆胶体渗透压,但应注意:①选低分子制剂(分子量2-4万道尔顿)以兼顾扩容及渗透性利尿;②应用含糖而不含钠制剂,以免氯化钠影响利尿疗效;③当尿量<400ml/d时应禁用此类药物,此时药物易滞留及堵塞肾小管,致成“渗透性肾病”,诱发急性肾衰竭。若无心功能障碍时,可每次静脉输注500ml,隔日1次,输注结束立刻从滴壶入袢利尿剂,以获取最佳利尿效果。
现在不主张输注血浆或其制品(如白蛋白)来提高胶体渗透压。因为输注的血浆或其制品均于24-48小时内经肾从尿丢失,如此将加重肾小球高滤过,严重时损伤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导致“蛋白负荷肾病”,而且滤过的蛋白将被近端肾小管上皮重吸收,过度重吸收将损伤肾小管,导致上皮细胞变性脱落。有人用血浆及其制品作为营养药频繁输注来提高病人血浆蛋白水平,则更错误。试验已证明输注血浆或白蛋白后将反馈抑制病人肝脏蛋白合成,只有弊而无利。
利尿效果不佳时,应检查病人是否严格限制食盐摄入。利尿效果差的严重水肿病人,可辅助应用超滤脱水消肿;利尿效果差的严重腹水病人,亦可考虑进行自身腹水浓缩回输。而病人利尿效果好时,亦需注意勿利尿过度、过猛,以免血液浓缩形成血栓,病人体重以每日下降0.5-1.0Kg为宜。
二、主要治疗-抗免疫抗炎症
导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疾病几乎都是免疫介导性疾病,而且多为免疫介导性炎症,故其主要治疗必为抗免疫及抗炎症治疗。
合理应用各种治疗药物:
类固醇激素
尽管激素治疗存在多种方案,但是一般均遵循“足量、慢减、长期维持”的用药原则。①开始用量要足:以泼尼松为例,起始剂量需达到每日1mg/kg(不过,多数国内医师主张最大量不超过60mg/d),足量(≥40mg/d)服药12周。②减撤药要慢:有效病例每2-3周减原用量的1/10,当减至20mg/d左右时疾病尤易反跳,更应谨慎。③维持用药要久:常以隔日20mg顿服作维持量,共服半年至1年或更久。起始量足有利于诱导疾病缓解,减量慢及维持用药久可预防疾病复发。
某些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尤其少数病理为微小病变或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者)可以试用甲基氢化泼尼松冲击治疗,0.5-1.0g溶于5%葡萄糖静脉点滴,隔日1次,共3次。用药期间,必须注意防止感染、水钠潴留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
细胞毒药物
包括盐酸氮芥、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及长春新碱等,它们常与激素配伍应用。
此类药物中氮芥疗效最佳,但因副作用大(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及局部刺激),临床现已少用,或仅用作二线药物(环磷酰胺疗效不佳时)。该药多在睡前从静脉点滴的三通头中推注,始量1mg/次,渐增至5mg/次,每周注射两次,直至累积量达80-100mg。
现在临床最常用环磷酰胺,每日100m口服,或200mg静脉注射,累积量达6-8g停药。该药出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及胃肠反应,但远比盐酸氮芥轻,此外还有中毒性肝炎、性腺抑制(主要为男性)、脱发及出血性膀胱炎等副作用,均应注意。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每次0.75/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次1g溶于5%葡萄糖静脉点滴,每月1次,共6次),虽已广泛应用于狼疮性肾炎(尤其肾间质病变重者),但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未必有特殊优越性。
苯丁酸氮芥也可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常用量为每日0.15-0.2mg/kg,共服8-10周,累积量达10-15mg/kg停药。该药副作用与环磷酰胺相似,但比环磷酰胺轻。
霉酚酸酯
为新型的免疫抑制剂。该药选择性作用于T、B淋巴细胞抑制免疫,而对其它体细胞无作用,故副作用小(仅轻度胃肠反应,偶有轻度贫血或白细胞减少)。霉酚酸酯也常与激素全用,剂量1-2g/d,分两次空腹口服,需持续服药1年以上。有人认为此药对膜性肾病(包括II期膜性肾病)疗效远较其它细胞毒药物良好。
环孢素A
该药选择性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抑制免疫反应,临床也常与激素合用,起始用量常为5mg/kg.d,分两次口服,2-3月后缓慢减量,共服药半年至1年。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药物血浓度,以保持其谷值在100-200ng/ml。该药对某些给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除外)病例,尤其呈激素依赖性者,有一定疗效,但是该药副作用大(急、慢性肾毒性、肝毒性、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齿龈增生以及多毛症等),故一般只作为二线用药。
雷公藤
中药雷公藤根(去皮)含有多甙、二萜内酯、三萜甾醇、倍半萜生物碱等30多种化学成分,现知其中某些成分主要为雷公藤多甙,故临床现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30-60mg/d,分3次服用,也多与激素配伍)。雷公藤多甙也有一定副作用,如性腺抑制(男性精子生成减少,女性月经紊乱)、肝脏损害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但比环磷酰胺轻。此外,雷公藤可导致急性肾衰竭,需注意。
三、有区别地进行个体化治疗
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表面积及有无相对禁忌症等调节药物药量,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病理类型制定不同治疗方案。
四、并发症防治
1、感染
感染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包括细菌、病毒及霉菌感染等,其中以血行播散性结核及深部霉菌感染最严重,可威胁病人生命。感染的防治原则是:①不盲目给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病人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这不但不能防止细播菌感染,反易导致霉菌感染发生。②病人一旦出现感染,即应尽快选用敏感、强效、无肾毒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血行播散性结核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及匹嗪酰胺四联治疗,深部霉菌感染用氟康唑静脉点滴治疗等),并加强支持疗法。③反复感染者,可辅以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5g静脉点滴)治疗,减少感染发生。
2 、血栓及栓塞
血栓及栓塞是肾病综合征的另一常见并发症,膜性肾病尤易发生。此并发症重在预防,主要措施是:①肾病综合征病人均应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双密达莫300mg/d或阿司匹林100mg/d);②血浆蛋白低于20g/L的肾病综合征病人,还应进行抗凝治疗:常予肝素钙50mg,每12小时皮下注射1次(肝素钙吸收代谢较慢,故可每日注射两次),或肝素钠25mg,每6小时皮下注射一次(肝素钠体内吸收代谢快,4-6小时作用消失,必须反复注射),以保持凝血时间(试管法)达正常2倍;③血栓栓塞一旦发生,即应尽快进行溶栓治疗(6小时内最佳,3日内仍可望有效):临床常用尿激酶(20万单位/d静脉点滴),近年基因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问世,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亦可试用。出现血栓栓塞的病人还需持续抗凝半年以上,以防新血栓栓塞再发,此时常选口服抗凝药服用(如华法令或其它双香豆素类制剂),需保持凝血酶原时间达正常的2倍。
3 、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
只要估计NS难以迅速缓解(如激素抵抗或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脂代谢紊乱要持续较长时间,降脂治疗就应尽早开始。虽然肾病综合缓解前其脂代谢紊乱无法完全矫正,但降脂治疗仍可能减轻高脂血症,从而减少其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及肾脏损害)发生。
以血清胆固醇增高为主者,应首选羟甲基二酰辅酶A(HMG-GoA)还原酶抑制剂治疗;而以血清甘油三酯增高为主者,应首选纤维酸类衍生物治疗。两药均有一定的肝毒性及肌毒性,必须注意,因此两药不宜轻易并用。两药均能使双香豆素类药物抗凝作用加强,所以与双香豆素类药物并用时,后者需酌情减量。
药物治疗必须配合饮食治疗才能获得最佳效果。病人膳食应少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主要指动物油脂),而应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豆油、玉米胚油和芝麻油富含η6系脂肪酸,深海鱼油富含η3系脂肪酸)及甾醇(向日葵油、米糖油及菜籽油富含甾醇,并应增添可溶性纤维食物(燕麦、谷类麸皮)。
4 、低蛋白血症及其并发症治疗
主要治疗环节如下:
①供给适当蛋白饮食。在保证患者每日食物总热量(125.5-146.1KJ/kg,即30-35cal/kg)前提下,要注意饮食蛋白的量和质。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尿蛋白排泄及损害肾脏,早已被废弃,目前主张每日蛋白入量以0.8-1.0g/kg为宜。近年研究发现,饮食蛋白组成(氨基酸成份)也影响尿蛋白排泄,故有学者提倡肾病综合征宜多进大豆蛋白为主的素食,而不宜多动物蛋白,此观点也应重视。
②促进肝脏合成蛋白:从前多用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但疗效不著而副作用大,现已不用。北京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经多年研究推荐用中药当归30g、黄芪60g煎剂每日一剂,可促进蛋白合成,现已推广应用。
③减少尿中蛋白丢失:可应用ACEI(如苯拉普利、雷米普利等),该类药能减低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并能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选择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可减少30%-50%)。近年,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问世,该类药治疗作用在某些方面与ACEI相似,亦有良好应用前景。
肾病综合征由于体内金属结合蛋白及内分泌素结合蛋白随尿丢失,导致机体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及活性维生素D缺乏,这也应通过饮食及药物补充进行治疗。其中服用25(OH)D3或1.25(OH)2D3治疗活性维生素D缺乏及低钙血症疗效最佳。
5 、特发性肾功能衰竭
肾病综合征本身可引起一种机制欠清的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与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及原尿中大量蛋白在少尿时与Tamm-Horsfall蛋白共同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导致“肾单位内梗阻性肾病”相关。该急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为:①血液透析。除维持生命外,可在补充血浆制品后适当脱水,以减轻组织(包括肾间质)水肿;②利尿。对袢利尿剂仍有反应时,应积极给予,以冲刷掉阻塞肾小管的管型。③积极治疗基础肾小球病。由于导致特发性急性肾衰竭的多数原发性病例为微小病变病,故对强化治疗(如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反应十分良好。随着尿量增多急性肾衰竭逆转,但是基础病若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激素抵抗性疾病时,病人预后差,急性肾衰竭可能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