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蛇床子怎么用治腿皮肤痒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蛇床子怎么用治腿皮肤痒

发布时间: 2021-02-04 13:40:02

㈠ 小腿皮肤瘙痒

这种病都是因为风热毒气积聚于皮肤导致的,用舒风解热的药熬水泡洗就行。“升麻苦花汤”

㈡ 小腿部皮肤瘙痒妙招是什么管不管用

小腿部皮肤瘙痒与蚊虫叮咬、皮肤过敏有一定的关系,若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拿内一块肥皂,蘸水以后在容瘙痒的部位涂抹,这样就可以很好的缓解瘙痒。还可以将洋葱直接盖在瘙痒部位,这样因为洋葱里含有一些杀菌的物质,就可以很好的缓解瘙痒症这种症状。还可以直接在瘙痒的部位涂抹风油精,这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并且效果不错。另外如果小腿部瘙痒是由过敏引起的,而且瘙痒严重,就需要服用抗过敏的药物了。如如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迪皿),止痒快,安全抗过敏。如果小腿部皮肤瘙痒病症较轻,也可以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地奈德乳膏(力言卓)和无激素的复方樟脑乳膏(邦力)缓解皮肤瘙痒带来的不适。

㈢ 腿部皮肤瘙痒

这个问题答案很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首先呢,内皮肤痒,可能缺容少维生素,造成天然的嗯,皮肤瘙痒,也可能皮肤干燥,太干了,皮肤也会痒,人的皮肤会自然分泌一些油脂的物质,来保持皮肤的湿润,经常洗澡,或者洗澡过勤的话,就是皮肤显得特别的干燥,人就容易发痒,这种办法是最简单的,就是减少洗澡的次数,少用,刺激的化学洗涤用品,洗澡的时候简单冲一冲,就可以了,再有一种就是身体内部的原因,相当于内分泌失调,这种原因就比较复杂,不好判断,多数的情况下,就是身体内缺少维生素B,洗皮肤敏感,造成瘙痒,还有就是抵抗力低,皮肤比较敏感,这样就应该增加锻炼身体,加强抵抗力,就会减少皮肤瘙痒

㈣ 蛇床子煮水的时间(用来洗身止痒)

病情分析:你好,这个煮水可以止痒的。指导意见:牵牛花子具有祛风止痒的作用的,这个药物可以煮水止痒的,不会产生坏作用的。

㈤ 治皮肤骚痒的中药方

皮肤瘙痒症,多发生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气滞血淤所为,内当以凉血化淤、祛风容止痒论治。根据临床经验,介绍几则外治效方,供选用。
药醋疗法:取苦参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适量,浸泡3~5天即成。每日洗浴时,加入苦参醋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签蘸药液外搽瘙痒处,每日2~3次,连用5~7天。
药酊疗法:取夜交藤、鸡血藤、乌梢蛇各20克,加入上等白酒适量,浸泡1周即成。每日洗浴时,加入药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连用5~7天。
药浴疗法:取荆芥、防风、苦参、丝瓜络、蛇床子、当归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5~7天。
填脐疗法:取红花、紫草、山栀、大黄各等量,研为细末,加冰片适量,混合均匀,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加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1~2周

㈥ 腿部皮肤瘙痒如何治疗

最好就是上点皮炎宁钉或者是吃点皮肤骚痒的药 这样就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㈦ 腿部皮肤瘙痒怎么办

你好,腿部部位的皮肤瘙痒很常见,其原因有很多,发病时需及早治疗,对症下专药,治疗的同时属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2、找准病因,正确去除;3、注意皮肤护理;4、禁吃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

㈧ 怎样用药浴治疗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又名痒风,是一种自觉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可泛发全身,亦可局限于肢体的某一部位,与神经、精神、过敏等有关。其症如《外科证治全书》所说:“遍体瘙痒,并无疹疥,搔之不止。”说明本病的临床特征是初起并无皮肤损害,由于经常搔抓,患处可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化或湿疹样变,有时可继发感染。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初起多为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继则血虚生风,以致肌肤失养,表现为皮肤干燥痒瘙,故以老年人多见。
方一【组成】苍耳草、艾叶各45克,蜂房、白鲜皮、苦参、地肤子、川槿皮各35克,黄柏、明矾各25克。
【用法】上药水煎,滤渣取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或2次。每次熏洗后,再搓擦15~20分钟。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苍耳草性味苦辛寒,能去风解毒,治皮肤瘙痒。黄柏、苦参清热燥湿,蜂房解毒,艾叶、白鲜皮、地肤子、川槿皮、明矾祛风燥湿止痒。
方二【组成】蛇床子、地肤子各40克,荆芥、防风、枯矾各9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数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每日熏洗2次,每剂可连用5日。
【功用】祛风,除湿,止痒。
【适应证】全身或局部瘙痒。
【说明】蛇床子、地肤子为祛风除湿止痒的良药,而荆芥、防风等物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方三【组成】甘草30克,川椒、白鲜皮、地肤子、大枫子各15克,苦参2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3次,取药汁1 000毫升,再加入粉剂(芒硝、硫黄、滑石、明矾各30克,共研细末,入黄丹粉20克,同研细和匀)搅拌均匀后,趁热用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然后换上干净的衣被,换下的衣被须经洗净后消毒方可使用。每日擦洗1~3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方中主药甘草历来被视作解毒之佳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甘草酸及其衍化物可制成抗炎、抗过敏制剂,用于各类皮肤病。其机制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组胺有关。
方四【组成】蛇床子、地肤子各12克,红豆15克,梓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鲜皮、海桐皮各18克。
【用法】上药水煎2次,取二汁混合,于临睡时外洗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1剂,洗2次。
【功用】消炎祛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红豆性味苦辛有小毒,民间常外用以治皮肤瘙痒等症。梓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鲜皮、海桐皮等树皮类药物均能祛风除湿止痒。
方五【组成】路路通、苍术各65克,百部、艾叶、白矾各12克。
【用法】上药加水1 000至1 500毫升,煮沸20分钟,取滤汁待温后洗患部,每日2次。
【功用】疏通气血,祛湿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路路通功能祛风通络,利水除湿,苍术、百部、艾叶、明矾均为祛风除湿之品。
方六【组成】黄柏、苍术、荆芥、地肤子各9克,明矾6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水3 000毫升,煎煮去渣,趁热熏蒸,待温后浸浴,每次20~30分钟。
【功用】祛风止痒。
【适应证】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说明】方中黄柏、苍术清热解毒,荆芥祛风散邪,蛇床子、明矾燥湿止痒。诸药合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故适用于皮肤瘙痒迁延日久不愈者。
方七【组成】雄黄100克。
【用法】用洁净纱布将雄黄包裹,用线扎口,留6厘米左右线头,将药包置入沙锅内,或搪瓷容器内煎20分钟,用钳提出此药包置于干净器皿中,取汁备用。用药液洗浴痒处20分钟左右。
【功用】解毒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
【说明】雄黄,为治疮杀毒之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雄黄主要含有的硫化砷AsS具有抗菌杀虫作用。
方八【组成】苦参65克,白鲜皮、蛇床子各35克,地肤子、鹤虱各30克,大枫子、大黄各20克,生杏仁、明矾、黄柏各15克。
【用法】上药煎水1 000~2 000毫升备用。取药液外洗患部,每日1次,每次洗1小时,每剂可用3或4次,洗后避风。必要时可续用1剂。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方中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均为祛风除湿止痒之品;鹤虱功能杀虫,大黄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杏仁亦有杀虫润燥作用,而明矾、黄柏则能燥湿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
方九【组成】苡仁、野菊花各30克,金银花、白鲜皮、连翘、生地黄、玄参各15克,地肤子25克,赤芍10克、川芎3克,当归、蝉蜕、甘草、荆芥、防风各6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取汁2份,取药汁1份(约1 000毫升)内服,1份趁热外洗患处,每日洗2次。隔日1剂。
【功用】活血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苡仁有清热利湿作用,野菊花、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防风祛风散邪,地肤子、白鲜皮祛风除湿,再合生地黄、赤芍、川芎、当归等养血,甘草调和诸药。
方十【组成】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各30克,雄黄9克,百部15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先熏后洗患部,每日2或3次。
【功用】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全身皮肤瘙痒症。
【说明】蛇床子、地肤子皆有祛风除湿之功,百部能燥湿杀虫,苦参、白鲜皮燥湿,雄黄解毒。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之功。
方十一【组成】苍耳子150克。
【用法】上药水煎外洗,每日1或2次。
【功用】散风祛湿。
【适应证】全身皮肤瘙痒症。
【说明】苍耳子能益血,燥湿,通畅之功效,故能治上中下一身风湿疾病。
方十二【组成】丹参、苦参、蛇床子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取药液800毫升,去渣温洗患处。
【功用】活血养血,燥湿祛风。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丹参性味苦、微温,功能活血凉血,养血祛风,适用于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等症。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及抗菌的作用。苦参、蛇床子有燥湿祛风的作用。
方十三【组成】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百部、独活、野菊花各25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3 000毫升煮沸15分钟,取汁趁热先熏后洗,每日1或2次。
【功用】祛风,燥湿,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
【说明】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祛风燥湿,百部润肤杀虫,独活、野菊花疏散风邪。
方十四【组成】苦参、川椒各9克,百部15克,雄黄、冰片各6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先熏后洗患处,每日1或2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全身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方中苦参清热燥湿,川椒辛散风邪,百部润肤杀虫,雄黄解毒,冰片有清热解毒作用。
方十五【组成】苦参、蛇床子各30克,川花椒、枯矾各12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苦参性味苦寒,清热燥湿,祛风杀虫,蛇床子、川花椒燥湿祛风,枯矾解毒除湿。诸药合用,有清热、燥湿、杀虫功效。
方十六【组成】白蒺藜20克,皂刺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解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白蒺藜功能散风下气,主治身体风痒。皂刺为诸恶疮癣之要药。
方十七【组成】石菖蒲30克,百部、艾叶各9克,葱白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温洗头部。
【功用】散风去湿。
【适应证】头部瘙痒。
【说明】石菖蒲功能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历代本草著作均记载它能治疗头风。
方十八【组成】苍耳子60克,雄黄12克,枯矾3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湿,止瘙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苍耳子性味甘温,有毒,有燥湿,祛风,止痒的作用,苍耳子的花、叶能治疗妇女风瘙瘾疹,身痒不止等症。
方十九【组成】地肤子、土茯苓、白鲜皮、苦参、食盐各30克,荆芥、枯矾各12克,川椒10克。
【用法】上药加水5 000毫升左右,煎沸半小时,滤药汁入盆中外洗,每日2次,每剂可反复煎3或4遍。
【功用】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土茯苓功能解毒除湿,能治湿寒,疗恶疮。白鲜皮、苦参则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再配伍荆芥、川椒祛风,枯矾、食盐燥湿,能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方二十【组成】食盐80克,米泔水800毫升。
【用法】取米泔水放入食盐,置于铁锅内煮沸5~10分钟,然后将药液擦洗患部,每日2次(早、晚),每次擦洗1~3分钟。
【功用】凉血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皮肤瘙痒症。
【说明】盐能去皮肤风毒、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米泔水,能清热凉血。
方二十一【组成】苍耳草、艾叶各50克,蜂房、白鲜皮、苦参、蛇床子、川槿皮各30克,花椒、枯矾各2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滤渣趁热洗浴,每日1或2次,每次15~20分钟,7日为1个疗程。
【功用】祛风除湿。
【适应证】全身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艾叶能温中、逐冷、除湿,药理学实验证实,艾叶煎剂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凝固和解毒作用,配伍苍耳草等物,其祛风湿之力更强。
方二十二【组成】桂枝、白芍、当归、荆芥各12克,鸡血藤30克,炙甘草6克,生姜4克,大枣6枚。
【用法】上药用水浸泡1日后,第1次煎取250毫升药汁,分早晚服。第2次煎取2 500毫升药液,于晚上服药后趁热洗患处,每次洗约15~20分钟,每日用1剂。
【功用】养血祛风。
【适应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说明】老年皮肤多因血虚风燥而瘙痒,故方中用当归、白芍、鸡血藤养血润燥,滋养皮肤,桂枝、防风、生姜疏散风邪,甘草、大枣解毒,调和诸药。
方二十三【组成】当归、红花、白鲜皮、苦参、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黄、茜草、鸡血藤各30克,丝瓜络20克,防风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煎煮2次,合并2次滤液,沐浴全身,每日1剂,连用7日为1个疗程。
【功用】活血,通络,止痒。
【适应证】老年皮肤瘙痒症。
【说明】老年皮肤瘙痒多由血虚血瘀所致,经络不通,脉络瘀阻,血不能荣养肌肤,故用活血化瘀、补血润燥、通经络之药以达到祛风止痒的功效。

㈨ 蛇床子怎样外用治湿疹

修芙草爽肤霜 里面有蛇床子的 ,是杀菌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