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皮肤过敏休克有什么症状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肤过敏休克有什么症状

发布时间: 2021-01-27 04:27:30

1. 皮肤过敏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二、头孢菌素类1、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样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热、肝损伤、肾损伤、变应性鼻炎、哮喘;2、皮肤反应:荨麻疹、剥脱性皮炎、紫癜。 三、链霉素1、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损伤、肾损伤、第八对脑神经损伤。 2、皮肤反应: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多型红斑、剥脱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紫癜。 四、庆大霉素1、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肝损伤、肾损伤、前庭神经损伤、哮喘;2、皮肤反应:荨麻疹、皮疹、紫癜。 五、红霉素1、全身反应:血清病样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热、白细胞增多、肝损伤;2、皮肤反应:荨麻疹、瘙痒症、皮疹。 六、阿奇霉素1、全身反应:支气管痉挛、腹泻、腹痛、肝损伤、头晕、呼吸困难;2、皮肤反应:皮疹、注射部位疼痛、瘙痒。 七、克林霉素1、全身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损伤、肾损伤、伪膜性肠炎;2、皮肤反应:药物性皮炎。 八、喹诺酮类1、全身反应:肝肾损伤、发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失眠、头晕、头痛;2、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红斑、注射部位发红发痒、静脉炎;3、癫痫及18岁以下患者禁用。 八、喹诺酮类1、全身反应:肝肾损伤、发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失眠、头晕、头痛;2、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红斑、注射部位发红发痒、静脉炎。 综上所述,大家都知道药物知识。

2. 为什么有些人注射青霉素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阴性球菌和螺旋体感染。青霉素的毒性较低,最专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属反应,其发生率在各种抗生素中最高,约3%~6%。多发生于多次接受青霉素治疗者,偶见初次用药的病人。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Ⅰ、Ⅱ、Ⅲ、Ⅳ型)都可以出现,以皮肤过敏反应和血清样反应较为多见。前者主要表现为荨麻疹,严重者会发生剥脱性皮炎;后者一般于用药后7~14天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腹痛等症状。上述反应多不严重,停药或应用H1受体阻断药可恢复。属Ⅰ型变态反应的过敏性休克虽然少见,但发生发展迅猛,可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于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

青霉素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其制剂中所含高分子聚合物及其降解产物(如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等)作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可与蛋白质、多糖及多肽类结合而成为全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此外,半合成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等)与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同样要做皮肤过敏试验。

3. 急性荨麻疹合并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抢救措施

问题分析: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皮肤粘内膜血管反应性容疾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的瘙痒性风团。

意见建议:
找出病因并去除之(如食物、感染和药物等因素)。可选用氯苯那敏或去氯羟嗪治疗。

4. 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防治措施

为了杜绝青霉索过敏现象的发生,提出就青霉素起过敏性体克的机理及防治措藏.青霉素及其内水解产物容(青霉素噻唑酸,青霉索烯酸)均为半抗源,它们进入人体后.与蛋自质或多肚分子结合成为全抗源.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1和各种抗体.后者作用于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使之致敏.当同一抗源再进入机体后.可与抗体在已致蚊的细胞主发生反应,导致细胞溶解,释放出组织胺,绥激肽,一羟邑胺,慢反应物质等,导致心脏抑和,毛纽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溶量减少,血压下降丽致休克.为了防止青霉索引起过敏性休克.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前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禁用.2)初次注射或停药3~7天重复注射者.必须怍皮肤过敏试验.如阳性者禁用,3)凡有青霉索过敏者不应作过敏试验.4)用药过程中调换另一批号青霉素.须重作过敏试验.5)避免在空腹情况下作青霉素注射.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6)注射器专用.7)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使病^平卧头低.同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5~!,重者静脉注射.如血压下降则静注阿拉明.呼吸圈难者给氧或静注氨茶碱,并给于皮质激素类药物

5. 有谁知道皮肤瘙庠及过敏性休克的健康教育吗

皮肤瘙痒

瘙痒,一般认为是由皮肤疾患引起的。最常见的是老年性冬季瘙痒症,原因为老年因性腺和内分泌功能减退,皮脂腺和汗腺萎缩,使皮肤过于干燥,皱缩的皮肤内分布的神经末梢感受器老化蜕变,向中枢发出异样的刺激信号,引起皮肤瘙痒,以严冬为甚。

另有一些皮肤瘙痒,特别明显的、持续性或复发性瘙痒,却无任何先行或同时并发的皮疹,则大都是多种疾患的信号,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早作治疗,以免酿成大病。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肝胆疾病,包括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因血清和皮肤中胆盐浓度升高,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孕妇因怀孕时内分泌紊乱会导致"妊娠性瘙痒",原因为怀孕时雌激素和孕激素升高,产后会自动消失。

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和"甲减"病人大约有19%发生皮肤瘙痒,但两者还有区别,"甲亢"的瘙痒出现较早,因"甲亢"者皮肤较潮湿,故夏季大多加重;而"甲减"的瘙痒出现较迟,且发展缓慢,皮肤更加干燥粗糙,更易诱发冬季瘙痒。糖尿病人因血糖升高,使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明显下降,更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诱发皮肤瘙痒。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病人,尤其是进入后期(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和尿素等代谢物无法排出体外,而在体内大量潴留,并随汗液排出体表,故引起全身性顽固瘙痒,其痒难忍。中老年妇女常因月经不调,白带增多,外阴不洁,卵巢病变,或因阴道滴虫和真菌感染而致外阴炎症等,常可发生外阴瘙痒。

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都伴有全身性皮肤瘙痒,有的表现为灼痛和刺痛,夏季加重,热浴后更甚,半小时后缓解,奇妙的是阿斯匹林可减缓此种瘙痒。缺铁性贫血患者约15%-20%出现全身或局部性瘙痒,补铁和纠正贫血后,即可解除瘙痒。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脑水肿和脑肿瘤等疾患,会降低中枢感受器止痒阈值,导致皮肤瘙痒。更奇妙的是,脑瘤浸润到第四脑室底部时,会引起面部鼻孔附近皮肤剧烈而持久的瘙痒,继而发展到整个面颊部。

恶性肿瘤:大多数肿瘤都可因癌细胞和代谢物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胃癌和肝癌初期常全身轻微发痒,随着癌程进展而瘙痒加剧。淋巴系统癌如蕈样肉芽肿、何杰金氏病等都伴有全身性皮肤瘙痒。直肠和结肠癌常表现为肛门瘙痒;各种白血病,肺癌和食道癌等伴有泛发性瘙痒。

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药源性瘙痒:多见于体弱多病、多种药物交叉使用的老病号,许多口服和注射药物可引起皮肤过敏者发生瘙痒,合并用药时更易发生。

感染性瘙痒:农村山区等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常有疥螨感染而引起瘙痒,大多局限于指、趾和踝部,严重者遍及全身,较难治愈。

毒瘾性瘙痒:毒品成瘾都患有"妄想皮肤寄生虫病",即幻觉中皮下有虫在爬的感觉,表现为皮肤瘙痒难受,这是毒品成瘾后的皮肤性幻觉。

所以,凡患有持续性、复发性和顽固性的皮肤瘙痒症,而又不能用皮肤来满意解释时,就应考虑到上述种种疾病的可能性。应及早到医院诊治,找出致病的病根,对症治疗,以绝后患
过敏性休克因其临床表现不同,其机制亦不相同,临床症状有轻有重。有的呈现一过性寒战,发热后趋向正常,有的则出现恶心、心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症状,有的则瞬间出现不可逆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临床护理中用药、输液,不可轻视。预防为主是减少这种反应的关键。

6.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

青霉素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中青霉素所致的过敏性休克是药物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常发生在用药后数分钟到半小时之间,反应迅速,强烈,如抢救不及时,患者极易死亡。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
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和肺水肿所引起,病员有胸闷、气促、伴濒危感,并可引起哮喘。
2)
循环衰竭症状:患者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
3)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由于脑组织缺氧所至,患者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4)
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等。
5)
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及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6)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哮喘或促发原有的哮喘发作。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立即停药,平卧(采用头低足高位)
、保暖、给氧气吸入。
(2)即刻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因过敏造成支气管哮喘

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而肾上腺素的β2激动作用可以使支气管舒张
及α受体激动作用可以使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上升)。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再注射0.5毫升。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地松200~3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3)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50毫克或苯海拉明40毫克肌肉注射。
(4)针刺疗法:如取人中、内关等部位。
(5)经上述处理病情不见好转,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用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6)呼吸受抑制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山梗莱碱等。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行气管切开术。
(7)心搏骤停时,心内注射强心剂,并行胸外心脏按压。
(8)肌肉张力减低或瘫痪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毫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
(1)要认真掌握青霉素适应证,杜绝滥用。
(2)详细询问病人及其家属有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如有上述情况,应慎用或不用。
(3)青霉素皮肤敏感试验局部红肿大于1cm即为阳性反应,应禁用青霉素。必须注意青霉素皮试本身也偶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4)避免在过分饥饿情况下注射青霉素。
(5)尽量避免医务人员及其家属在家中输注青霉素,以免发生过敏性休克来不及抢救,在家中输液,应备有应急药物,抢救略好转后,再入院治疗才获成功。注射青霉素后应观察患者30min,以便及时发现过敏症状,立即抢救,可望提高抢救成活率。

7. 皮肤过敏晕,休克

日常生活尽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抓,不用力揩擦,不用热水肥专皂烫洗.不饮酒,不喝浓茶,咖啡属.不吃酸,辣菜肴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发作期,忌食黄鱼,海虾,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意见建议:建议到医院查找过敏原,在治疗上只能抗过敏治疗

8. 过敏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方法。

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 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通常都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过敏性休克的病因:
绝大多数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Ⅰ型变态反应在全身多器官,尤其是循环系的表现。外界的抗原物性物质(某些药物是不全抗原,但进入人体后有与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进入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中IgE的产量,因体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这些特异性IgE有较强的亲细胞性质,能与皮肤、支气管、血管壁等的“靶细胞”结合。以后当同一抗原再次与已致敏的个体接触时,就能激发引起广泛的第Ⅰ型变态反应,其过程中释放的各种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是造成多器官水肿、渗出等临床表现的直接原因。 在输血、血浆或免疫球蛋白的过程中,偶然也可见到速发型的过敏性休克,它们的病因有三:①供血者的特异性IgE与受者正在接受治疗的药物(如青霉素G)起反应。②选择性IgA缺乏者多次输注含IgA血制品后,可产生抗IgA的IgG类抗体。当再次注射含IgA的制品时,有可能发生IgA-抗IgA抗体免疫复合物,发生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性休克。③用于静脉滴注的丙种球蛋白(丙球)制剂中含有高分子量的丙球聚合物,可激活补体,产生C3a、C4a、C5a等过敏毒素;继而活化肥大的细胞,产生过敏性休克。少数病人在应用药物如鸦片酊、右旋糖酐、电离度高的X线造影剂或抗生素(如多粘菌素B)后,主要通过致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也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晚近,人们将不存在过敏原与抗体反应的,即通过非免疫机制而发生的过敏性休克症状与体征称之为过敏样反应(anaphylactoid reaction)。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一是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10.6/6.6kPa(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列述如下。
(一)皮肤粘膜表现 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音哑、甚而影响呼吸。
(二)呼吸道阻塞症状 是本症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或)支气管痉挛,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紫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三)循环衰竭表现 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导致心跳停止。少数原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可并发心肌梗塞。
(四)意识方面的改变 往往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还可以发五笔型抽搐、肢体强直等。
(五)其他症状 比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六) 若是因为食过敏食物(鱼,虾子,螃蟹)或者被昆虫叮咬引起的皮肤过敏有时后会伴随短时间的失明状态。
过敏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患者一旦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并按以下方法进行。
1、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毫克,小儿酌减,注意保暖
2、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3、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复苏等抢救措施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5、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及其它临床变化 6、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过敏性休克的注意事项:
1.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2.凡首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者,以及更换药物批号,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3.皮肤试验注入必须新鲜配制,皮试液浓度与注射剂量要准确;溶媒、注射器及针头应固定使用。
4.青霉素过敏试验或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以防迟缓反应的发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倾听病人主诉。
6.试验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同时报告医生,在医嘱单、病历、床头卡上醒目地注明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反应,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9. 过敏性休克问题


述:
过敏性休克(心血管内科)是人体对某些生物制品(如异体血清)或药品(如青霉素、含碘造影剂)过敏而产生的一种急性全身性反应。是由于速发型抗原抗体反应中所释放的组织胺、血清素和其他的血管活性物质所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休克,同时常伴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腹痛、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严重者迅速进入休克状态。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在5-10分钟内死亡。
症状表现:
1.皮肤瘙痒、荨麻疹;
2.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咳嗽;
3.腹痛、恶心、呕吐;
4.出汗、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诊断依据:
1.有过敏原接触史;
2.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胸闷、咳嗽;
3.腹痛、恶心、呕吐;
4.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疗:
治疗原则
1.立即平卧,肌注肾上腺素;
2.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以维持组织灌注;
3.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应用支气管解痉剂;
5.早期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
6.严重喉头水肿者须作气管切开术;
7.尽早去除病因。
用药原则
1.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抗组织胺类药物;
2.病情较重者迅速补充血容量如右旋糖酐、生理盐水、人体白蛋白等。
3.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术。
预防常识:
本病是由于人体对某些生物制品或药品过敏而产生的全身性反应,病情进展迅速,可在很短时间内导致死亡,因此应以预防为主。用药前详询过敏史,阳性病人应在病史首页作醒目而详细的记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对过敏体质病人在注射用药后观察15-20分钟,在必须接受诱发本症可能的药品(如碘造影剂)前,宜先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强的松20-30mg。先作皮内试验,尽量不用出现阳性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则可试行“脱敏试验”。其原则是在抗组胺等药物的保护下,对患者从极小剂量逐渐增加被减敏药物的用量,直至患者产生耐受性为止。在减敏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的密切观察,并准备好肾上腺素、氧气、气管插管和静脉注射用皮质激素等一切应急措施: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给药,同时马上就地抢救,肌注肾上腺素等抗过敏类药物,并吸氧及迅速输注生理盐水、右旋糖酐或白蛋白等以补充有效血容量,有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