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干草锌脂溢性皮炎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干草锌脂溢性皮炎

发布时间: 2021-01-21 01:23:54

Ⅰ 我得了脂溢性皮炎、毛囊炎和斑秃,现在在吃百癣夏塔热片,和复方甘草酸酐胶囊,抹氯碘羟荃乳膏。还在吃维

指导意见:
可以局部敷药,常用米诺西地外敷,能有效阻止多种原因引起的继续脱发,促进已秃或头发稀少部位的头发再生。

Ⅱ 头皮脂溢性皮炎吃什么药好去医院看医生配了复方甘草酸苷片还有另一种药,吃了有作用但是不吃又开始了,

用康王复方酮康唑按照说明洗洗就好了

Ⅲ 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都统称皮炎吗医生给我开了润燥止痒胶囊和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对这些皮炎有效吗

第一种类型是神经性皮炎,一般都是发生在中青年身上,先是会让患者出现剧烈瘙痒,然后出现皮损,皮疹为扁平丘疹,苔藓样变,不过没有渗出,大多都是发生在颈部、四肢伸侧、腰氐部、腘窝、还有外阴,是比较慢性的疾病也容易反复发作。

第二种类型是异位性皮炎,多在婴儿时期出现,会让婴儿的皮肤变得潮红、渗液,面部、头皮、尿布区域、手、臂、足还有腿部出现结痂的皮疹,到了三到四岁时,皮炎又会消失,但常常复发。

第三种类型是特应性皮炎,病损多在面颊部,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为散发或者是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然后会逐渐增多,可以见到小水疱、黄白色鳞屑痂皮,会有渗出、糜烂跟继发感染,如果去搔抓,还会有少许渗液、表皮剥脱及抓痕。

第四种类型是夏季皮炎,在刚开始的时候皮损为针尖大小红斑、丘疹,会因为瘙痒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还有色素沉着,不过没有糜烂跟渗液,好发在成年人的四肢伸侧,这种皮炎可自愈,主要跟气候变化有关系。

第五种类型是脂溢性皮炎,皮疹在刚开始的时候为毛囊口周红色小丘疹,然后会发展融合成黄红色斑片,上面还会覆有油腻性鳞屑或者是痂皮,一般会在三到四个星期内痊愈,如果持续不愈,就会并发感染或异位性皮炎。

皮炎是可以分为这五种类型的,因此有皮炎的患者要尽快去医院就诊,查明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然后再对症治疗,以免出现更加难以预料的后果,在这过程中要避免摄入某些刺激性,容易加重皮炎的食物,多注意休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Ⅳ 复方甘草酸苷片可以治脂溢性皮炎吗

脂溢性皮炎,慢性经过,易反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脂溢性皮炎最根本和有效的办法是脂溢,康抑制皮脂异常分泌,减轻皮损处的炎症反应,彻底排毒防止组胺和组胺受体的释放,促进皮肤良性循环。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可以对皮炎湿疹的自身细菌、真菌慢性感染的清除起很好的作用,对减少致敏源的产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等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对皮炎/湿疹、荨麻疹和斑秃均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果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效确切,既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能冶脂溢性皮炎。

Ⅳ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能冶脂溢性皮炎吗

那么,服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能冶脂溢性皮炎吗? 脂溢性皮炎,慢性经过,易反回复发作,常伴为毛囊炎、睑缘炎答,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脂溢性皮炎最根本和有效的办法是脂溢,康抑制皮脂异常分泌,减轻皮损处的炎症反应,彻底排毒防止组胺和组胺受体的释放,促进皮肤良性循环。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可以对皮炎湿疹的自身细菌、真菌慢性感染的清除起很好的作用,对减少致敏源的产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等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对皮炎/湿疹、荨麻疹和斑秃均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果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效确切,既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能冶脂溢性皮炎。

Ⅵ 甘草锌颗粒对脂溢性皮炎有用吗

指导意见:
效果不大,脂溢性皮炎应注意:规律生活,充足睡眠。内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容酒和食辛辣食物。洗头时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可用中性皂或硫磺皂。内服维生素B族药物,瘙痒严重者可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物。

Ⅶ 问:我得了脂溢性皮炎、毛囊炎和斑秃,现在在吃百癣夏塔热片,和复方甘草酸酐胶囊,抹氯碘羟荃乳膏。还在

指导意见:
你好,毛囊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内免疫力低容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肤受损,病原菌乘机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症。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抗生素。三、物理治疗:紫外线、超短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