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过敏知识 » 放射性皮炎的分级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放射性皮炎的分级

发布时间: 2021-01-19 22:15:31

Ⅰ 什么是放射性皮炎

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包括微粒子波和电磁波引起的损伤称放射性损伤,其中最主要是放射性皮炎。早在X射线被发现的1896年,Macruse即报告了X射线对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1900年,Walknoff报道一例镭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病例。在我国,随着放射线较普遍地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核工业技术的推广等,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正在逐渐增多,值得临床工作者注意。

放射性皮炎是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包括微粒子波和电磁波)引起的皮肤及皮肤附属器的各种早期及晚期的炎症性病变。

(1)病因。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均可使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其中特别是α、β、γ射线和X射线以及电子、核子和质子的放射易引起皮肤病变。

本病多发生于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防护不严格,或未按操作规程作业,致使短时间内接受大剂量放射线或接受放疗累积量过大等情况。电离辐射对生物组织损伤的基本病变是相似的,即细胞核的DNA吸收了辐射能,导致可逆或不可逆的对DNA合成和细胞分化方面的影响,引起细胞基因突变,进而出现一系列皮肤炎症性反应和损伤。

(2)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慢性放射性皮炎两种。

①急性放射性皮炎。往往由于皮肤受到一次或多次大剂量电离辐射后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剂量不很大也可发病。潜伏期因剂量和个人耐受性不同而长短不定,一般约8~20天。按病变程度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仅见红斑,于毛囊口更明显,初鲜红后转为暗红,或有轻度水肿。自觉灼热与瘙痒,3~6周后出现脱屑或色素沉着。

毛发脱落见于暴露后3周,可或不可再生。

第二度:红斑水肿和水疱。水疱破后成糜烂面,自觉灼热或疼痛。

病期长短不一,愈后留色素脱失、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等。脱发均为永久性的。

第三度:累及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红斑水肿后迅速出现组织坏死,形成顽固性溃疡,可深达骨组织,基底有污秽的黄白色坏死组织。自觉剧痛,很难痊愈。愈后留萎缩性疤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毛细血管扩张。反复不愈者可继发癌变。

②慢性放射性皮炎。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亚红斑量)照射蓄积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潜伏期数月至数十年。缓慢隐匿地进展,特征性表现为皮肤干燥、萎缩、变薄、发硬、无毛,继而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及不同程度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无明显炎症过程。自觉瘙痒或烧灼感,以后可伴溃疡形成、疣状角化过度及皮下纤维化,甲色晦暗,甲板增厚、纵脊、脆裂,毛发稀疏脱落。

皮损处可继发癌变。据统计,其发生率约10%~29%不等。最常见的是基底细胞癌,其次为鳞癌。

(3)治疗。本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

Ⅱ 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具体是什么

目的探讨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在放疗患者分级护理中应用的效回果,为科答学制定护理等级提供依据。方法将408例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分成观察组(211例)和对照组(197例),观察组通过KPS量表评估患者健康功能状况,结合医生常规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确定护理级别,对照组按常规等级护理要求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患者出院时满意度、效益成本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效益成本不高于对照组。结论将KPS量表应用于放疗患者的分级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Ⅲ 放射性皮炎的诊断

根据患者有放射性接触史,损害发生于放射部位及与热灼伤相似的临床特点,容易诊断。病理检查有助诊断。

Ⅳ 放射性皮炎几级要停止化疗

三级,溃疡

Ⅳ 放射性皮炎的介绍

放射性皮炎是由于放射线(主要是β和γ射线及X线)照射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损害。本专病主要见于接属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及从事放射工作而防护不严者。可引起一系列皮肤反应和损伤,表现为可逆性的毛发脱落、皮炎、色素沉着及不可逆的皮肤萎缩,皮脂腺、汗腺的毁灭和永久性的毛发缺失,以致放射性坏死,继之形成溃疡。

Ⅵ 放射性皮炎症状有哪些

Ⅱ度:红斑反应,皮肤局部瘙痒、疼痛、烧灼感,轻度水肿。Ⅲ度:水疱反应,皮肤奇内痒,烧灼感,伴疼痛,水容疱破溃后可形成糜烂面,有渗液。Ⅳ度:坏死溃疡反应,全身症状轻度不一,可有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出血等,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慢性放射性皮炎多系长期反复接受小剂量放射线引起,亦可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潜伏期数月、数年不等,局部皮肤干燥萎缩,角质增生,腺体功能减退,形成不易愈合的溃疡,毛发脱失,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或沉着,指甲色暗、变脆、纵嵴、脱落为主。日久可形成顽固性溃疡,有恶变的可能。 根据是否有放射线接触史,损害发生的部位是否与在放射线接触部位及皮损其特点,可做出正确的诊断是否为放射性皮炎,可根据放射性皮炎症状来及时诊断与治疗,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Ⅶ 求助,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分级

参阅:2005年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62号 《放射源分类办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版条例》(权令第449号)

放射源分类办法
根据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制定本放射源分类办法。
一、放射源分类原则
参照国际原子能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
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
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
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其实是根据国际上长期以来的研究经验成果,人们总结出来的

Ⅷ 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放射性皮炎
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剂量不很大也可以发病。潜伏期因放射线的剂量和各人的耐受性不同而长短不定,8~20天。可分成三度:
(1)Ⅰ度 初为鲜红,以后呈暗红色斑,或有轻度水肿。自觉灼热与瘙痒。3~6周后出现脱屑及色素沉着。
(2)Ⅱ度 显著急性炎症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有光泽,有水疱形成,疱破后成糜烂面。自觉灼热或疼痛。经1~3月痊愈,留有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等。
(3)Ⅲ度 红斑水肿后迅速组织坏死,以后形成顽固性溃疡。溃疡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肤及肌肉,甚至骨组织。溃疡底面有污秽的黄白色坏死组织块。自觉剧痛。很难愈合,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毛细血管扩张。损害严重者大血管闭塞,肢体发生干性坏疽。在溃疡和瘢痕上可继发癌变。
Ⅱ、Ⅲ度可伴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血及白细胞计数减少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放射性皮炎
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潜伏期自数月至数十年。炎症表现不显著。由于放射线破坏皮脂腺、汗腺、毛囊以及甲床生发层细胞而致皮肤干燥、粗糙、皲裂,毛发脱落,甲色暗晦,出现纵嵴、色素沉着及增厚,甚至脱落。甲皱微循环改变,可见管襻异常及毛细血管血液粘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