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于光元的论著
主要论著有《抄毛地黄及其类似药物袭的药理学研究》 《亚硝酸五烷的研究》《皮肤病及性病学》《麻风病学》《职业性疾病和工业性疾病》《皮肤病及性病学》。等。主校译卡塔梅舍夫的《皮肤性病学》、《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第六、七版。在国内外发表重要论文40余篇,1957年代表我国出席第十一届国际皮肤科学术会议,在大会上宣读“日光性皮炎”。50年代发表“见于中国的雅司病”、“全身性弥漫性血管角化瘤”。“核黄素缺乏病的皮肤组织病理研究”一文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核黄素缺乏病的皮肤组织病理研究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
㈡ 关于皮肤的论文
皮肤性病科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皮肤护理课包括的专业理论知识多,专业操作技能广泛,学院 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教学,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动的、高质量 的皮肤护理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皮肤科患者由于某些疾病病程较长,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 人心理压力较大,且疾病表现在外,视觉上难以被旁人接受,更增加 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在皮肤护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有怕脏、怕传染的 心理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故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既要让护理学生学 好皮肤病的基础理论, 又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使病人舒适的同时, 也要注重与病人的交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促进疾病的痊愈。现将皮肤科护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培养和激发护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皮肤病总论概念性强,内容较单调。皮肤科外用药物多种 多样,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带教时笔者将本科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给学生展示外用药物 实物剂型时,先给学生观看美容霜、防晒霜、珍珠霜等,然后讲解其 组成、作用、适应证、用法及注意事项。在学习外用药物的剂型时, 先给学生拿一瓶水——溶液剂型,一袋炉甘石粉——粉剂,然后将炉 甘石粉倒入水中,形成洗剂,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皮肤专科护理操作较多,如湿敷、封包、封闭及 对创面处理等,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讲解,可在操作示范后让护生从 简单到复杂操作[1-2],鼓励护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自己先 寻找护理的方法。这样不但加深对皮肤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 有机地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使学习气氛活跃。 2 选课教学,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是教和学的辨证统一。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 经验和技能为目的, 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突出重点,其优点是很明显的,但也存在 不少缺陷,如教学方法过死,教师授课中存在知识的灌输,这种灌输 式教学方式容易养成学生仅仅接受现成知识,被动学习的习惯。如此 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可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 而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不足,缺乏临床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皮肤护理的学生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要不断面对各种皮损, 甚至是几种皮损集中在同 一个体身上,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学 生就没有积极性,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学内容,选几节课,让学生讲讲,设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 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 程,加深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 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这样做不仅使讲课学生得到了锻炼, 其他同学听起来亲切、 可信, 而且学生的讲课方法对教师也很有启发,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 3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皮肤性病学授课过程中充满了大量形态的描述,许多皮肤病 难以用语言、文字描述清楚。而皮肤性病中绝大多数疾病都有比较特 异的皮损,皮损的性质、形态、分布、排列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所以对皮损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合理安排教时间,尽 量在讲完典型临床表现之后, 即时给学生观看典型皮疹的图谱或者是 电视录像、幻灯片等,然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导出该病护理要点。例 如。天疱疮的患者可能有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皮损, 讲完后利用 3~5 分钟导入病例,请学生分析后说出其护理诊断和护 理要点。由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最后由教 师总结、矫正。 4 注重沟通技巧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 护理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对象不 仅包括病人,还包括健康人群。新的护理模式对现代护理的教育手段 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4]。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心理护理,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收集第一手的临 床病例资料,这光靠良好的服务是不够的,因此要教会护生如何与患 者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荨麻疹病例分析时,强调除了要告知患者 不要进食鱼、虾、蛋等过敏食物,还应与家属交往、沟通,不予患者 进食该类食物,避免一切可疑的诱发因素;面对病情比较特殊的如性 病患者,要事先准备好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尽量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 况下进行沟通,解除思想顾虑,告诉患者要将病情如实告知医务人员 才能尽快治愈疾病,告知性伴侣应禁止性生活、注意隔离污染物。在 取得患者信任以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生活注意事项, 使患者坚持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 石 英 . 提 高 护 生 临 床 教 学 质 量 之 我 见 [J].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2003,12(1):6-7 .[2]林雪峰,刘凤琴.皮肤科护理带教模式的改革初探[J].哈尔滨 医药,2002,22(5):97. [3]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 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7,6(3):927-928. [4]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 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5] 孙 晓 英 . 皮 肤 科 护 理 带 教 方 法 探 讨 [J]. 卫 生 职 业 教 育,2004,19:139.
㈢ 电影特效总在皮肤上做文章,皮肤患者看见了会不会觉得心里不舒服
大概率不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精神层面需求的增长,逐渐地,科技和电影、电视剧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特效诞生了。许多无法拍摄的宏大场面,只需要在拍摄现场蒙上绿布,就可以在后期制作的时候用特效进行二次编辑,将创作者想要看到的场面添加入电影或者剧作中。由于很多演员没办法真实模拟出皮肤病患者的皮肤状态,所以电影特效也广泛用于完善这种小细节,那么这种做法会不会让皮肤病患者心里感到不舒服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概括所有人,肯定会有部分的患者对此感到难过的。毕竟触景生情,这是人之常理。但无论是否在意于此,我们都应该对电影以及患者抱有尊重的态度。
㈣ 皮肤病类论文怎么发表
一、个人发表论文的程序:
1.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后,按其研究方向在中国知网等论文收录网站上查找和你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确认你的核心内容前人没有研究发表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杂志;
2.按照所选杂志的格式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成论文,通过该杂志的制定投稿渠道进行投稿,之后进行耐心等待;
3.编辑审阅后如果不感兴趣会直接退稿,如果感兴趣会给你提出修改意见,从投稿到第一次审回一般要2个月以上,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逐条改正,并在给编辑回复时对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进行逐条回复,之后继续耐心等待;
4.二审后,基本就离发表不远了,一般会再给你提一些格式类的细节修改问题,解决后回复,等待发表就好。
二、发表论文对个人的影响:
1.学术论文的创作一定是基于现有工作的提高和改进,目的是使工作更高效,结构更合理。因此,长期写作论文呃人,一定会养成对事情深究的习惯,在科技研究领域,这个习惯是十分宝贵的;
2.为了让你的论文有着十足的可信度,你必须对论文的全部内容进行极其严谨的审核,对个人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也是很好的锻炼。
3.创作论文的必备条件就是浏览大量的学术期刊,对个人知识储备有着很大的帮助
4.在你有了一定数量的论文后,你会引起别人的重视,在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后,无论别人向你请教问题也好,探讨新技术也好,都是结交人脉、扩大人际影响的重要渠道,因为即使是自由职业者,要把工作做得更好也离不开朋友的支持,所以在人脉这种无形财富上,对你的帮助也很大;
5.这一点是我自己思考的结果,和你分享一下:论文创作避免不了要接触到各类学术会议,并且往往是在其他城市举办的。对于这种会议,有些是借机圈钱,有些则会实在的做些探讨研究。但无论是哪一种,我的看法是:写论文,是心在旅途上;参加学术会议,是身在旅途上。身与心总有一者在路上,这就是进步的生活。
三、对发表论文的建议:
1.能养成自己遇事深究思考的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而绝不人云亦云;
2.经常写论文后,思维会变得缜密,遇到事情或发现问题后,会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并擅长将想法写下来,写成可行性分析或报告和别人探讨。
3.收录论文的杂志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你的首篇一旦发表,二篇三篇就会想着往更高级别的杂志投,对自己是一种挑战;如果得到高一级别杂志编辑的认可,又能极大增强自己的自信,同时树立自己在圈子里的威望。
㈤ 如何写关于埃及金字塔之谜的论文
一种类型的建筑物,一般用作陵墓或者祭祀之用。因为它的外型像中国的汉字“金”, 所以就叫它金字塔。其实与“金”并没有关系。
一般指的是埃及金字塔。其他著名的还有玛雅金字塔、阿兹特克金字塔(太阳月亮金字塔)(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
【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吉萨南郊8公里处利比亚沙漠中的3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于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高146.5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底边各长230米,由230万块重约2.5吨的大石块叠成,占地53,900平方米。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重装饰品。全部工程历时30余年。塔东南有巨大的狮身人面像。
埃及胡夫金字塔最有名,是法老(古埃及的国王)的陵墓。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 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文字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
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有人认为古埃及人不可能建造出金字塔,说金字塔也许是外星人造出来的,也许是更远古的人类留下的,因为,金字塔的谜太多了!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法老们不仅活着时统治人间,而且幻想死后成神,主宰阴界,因此,“法老”死后,便取出内脏,浸以防腐剂,填入香料,将尸体长久保存,称作“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寝。现在,埃及境内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 96 座,大部分位于尼罗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边沿。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于古王国时期的三至六王朝(约公元前 2664~前 2180 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远的吉萨、塞加拉、拉苏尔,梅杜姆以及阿布西尔等地都有大量的遗址。
由于金字塔是一种方锥形的建筑物,古埃及文称它为“庇里穆斯”,意思是“高”;而其底座呈四方形,愈上愈窄,直至塔顶,从四面看都像汉字的“金”字,所以中国历来译称“金字塔”。
在众多金字塔中,最为著名的是吉萨大金字塔,它位于开罗西南约 13公里的吉萨地区。这组金字塔共有 3 座,分别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第二代法老)、卡夫勒(第四代法老)和孟考勒(第六代法老)所建。
胡夫金字塔,又称齐阿普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 2760 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 7 大奇观的首位。该塔原高 146.5 米,由于几千年的风雨侵蚀,现高 138 米。原四周底边各长230 米,现长 220 米。锥形建筑的四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倾角为 51 度 52 分。塔的四周原铺设着一条长约 1 公里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东、西两侧尚有遗迹可寻。整个金字塔建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 5.29 万平方米,体积约 260 万立方米,是由约 230 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 11.5 万块,平均每块重 2.5 吨,最大的一块重约 16 吨,全部石块总重量为 684.8 万吨。其地理位置为东经 31°07′北纬 29°58′。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直接叠在另一块石头上,完全靠石头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表面接缝处严密精确,连一个薄刀片都插不进去。而塔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也仅 1.27 厘米。这是当时征召了 10 万劳力、前后历时 30 年才建成的。
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位于塔的北壁第十三石级,距地面约 20 米高。入口处四块巨大的石板构成“人”字形拱门,往里是 100 余米长的坡状隧道直达墓室。墓室长 10.43 米,宽 5.21 米,高 5.82 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42.28米。室内仅有一具深褐色磨光的大理石石棺,棺内空空,棺盖去向不明。墓室上方有 5 层房间,最高的一层顶盖是三角形的,为的是把上面压下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两边。同时,墓室还有砌筑在石块中的通风道。胡夫大金字塔外形庄严、雄伟、朴素、稳重,与周围无垠的高地、沙漠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它的内部构造复杂多变,匠心独具,自成风格,凝聚着非凡的智慧。该金字塔历经数千年沧桑,地震摇撼,不倒塌,不变形,显示了古代不可思议的高度科技水平与精湛的建筑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把它列为全世界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吉萨的第二座金字塔,即卡夫勒所造的金字塔,位置居中。它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但其艺术风格与工程设计的精确,则均可与之媲美。而且由于其建在一块较高的台地上,乍看上去,仿佛比前者还雄伟。塔基底长 215.7 米,高 143.6 米,也是用石灰岩和花岗石砌筑的。它所遗存的附属建筑较为完整壮观,包括以巨石建成的两座庙宇:上庙和下庙。
孟考勒建造的第三座金字塔位于南端,体积最小,但十分精致。它的底边长 108.7 米,高 66.5 米。吉萨的这 3 座金字塔都曾被盗,墓中财宝已基本流失,但它们所体现的古代埃及人民炉火纯青的工程技术,每天都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各国游客。
【金字塔外观】
金字塔具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由于它形似汉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筑。它规模宏伟,结构精密,塔内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实心,定部呈锥角。金字塔历经多次地震都岿然不动,完好无损。它被誉为当今最高的古代建筑物和世界八大奇迹之首。
金字塔前有座狮身人面像,是古国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儿子哈沸拉的形象,它叫斯芬克斯,高20米,长57米,仅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狮爪是用石头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一块天然的大岩石凿成的。鼻部有损伤,拒说是在一次战争中被拿破仑的士兵用大炮轰掉的。斯芬克斯象征着法老的权利至高无上,威不可侵。
【法老墓室】
法老墓室延伸到地平线以下30米处,墓室左侧,放置着法老出游时乘坐的宝车,使用的宝床。位于墓室中央部位的是法老胡夫的棺椁,是用镶有金边和贴有金块的大型木料精雕细刻而成,十分华丽精美,棺椁分为两层,上层是法老的全身木制雕像,下层放置着法老的木乃伊。陪葬品有法老心爱的宝剑、宝刀、古埃及式宝船、宝瓶、宝箱,最吸引人的是四个巨大的百宝盆,内装有奇珍异宝,价值连城,棺木前方有两位手持神器的守护神,四角有四位美丽的侍女。
【王后墓室】
王后的墓室比法老的墓室规模略小一些,她的棺椁为一巨大的整体石料雕刻而成,工艺精细,十分华丽,里面陈放的是王后的木乃伊。她的陪葬物也很丰富,左侧角落有神鹰像、百宝箱及狮身人面像。右侧角落放置着王后使用的梳妆台。
【如何建造】
如果说关于金字塔大胆而奇妙的设计的传说还能为现代人所接受,那么它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建造过程就难以令人想象了。
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石头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吨重。这些巨石是从尼罗河东岸开采出来,即无吊车装卸,也无轮车运送。
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不过我们现在知道,石头多半是本地开采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在那时开采石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炸药,也无钢钎。埃及人当时是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这样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却是很了不起的技术。从采石场运往金字塔工地也极为困难。古代埃及人是将石头装在雪橇上,用人和牲畜拉。为此需要宽阔而平坦的道路。修建运输石料的路和金字塔的地下墓室就用了10年的时间。
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
对于希罗多德的说法,后人提出了许多的疑问。但是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没有人能做出完满答案的难题。人们怎能不佩服埃及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智慧!
本世纪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在几千年前,人类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这样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能有。他们经过计算还发现,通过开罗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经线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它们的陆地面积是相等的。这种“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选择金字塔建造地点的用意。
然而,一位叫戴维杜维斯法国化学家,提出了一个关于金字塔建造的全新见解,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浇筑的。他从一位考古学家那里,得到5块从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块,对它们逐个加以化验。出乎意料的是,化验结果证明,这些石块由贝壳石灰石组成。尽管考古证明,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制作技术,但这些贝壳石灰石浇筑得如此坚如磐石,以至很难将它们与花岗岩区别开来,实在使人难以相信。
戴维杜维斯由此推测,当时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即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这样,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就能浇筑出一块一块的巨石,将塔一层一层加高,这种做法既“省力”又省工,据他估计,当时在工地上劳动的人仅有1500人,而不是象希罗多德所说的那样每批都有10万人。
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位法国科学家还在石块中发现了一缕一英寸长的人头发。这缕头发可能就是他们辛勤劳动和灿烂智慧的见证。但上述这些说法都还是一些推测。
但无论如何,修建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因为它需要解决的难题肯定是很多的。但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金字塔修起来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所以,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有的人不相信依靠简单的协作也可以创造出奇迹,不相信地球上的人类自身会创造出金字塔这样的奇迹,把它说成是天外来客的创造。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这无助于人们探索自己的历史,认识自己的能力。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式,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来,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
“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
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著名。
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在四千多年前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能有这样的构造,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胡夫死后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这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于它的地势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还要高一些。塔的附近建有一个雕着哈夫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所谓“狮身人面像”,西方人称它为“司芬克斯”。雕像高20米,长57米,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狮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刻成狮身呢?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要成为成太阳神,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 第四王朝以后,其他法老虽然建造了许多金字塔,但规模和质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后,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和法老权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盗墓,常把法老的“木乃伊”从金字塔里拖出来,所以埃及的法老们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里开凿秘密陵墓了。
史前遗址的长期定向作用,都会在其自身内部形成一个能量场。大金字塔处于地球上,时时刻刻受到宇宙射线的轰击,堆垒所用的石块在长年累月中逐渐扮演着储存能量的角色。宇宙射线或电磁波穿透石块的同时,能量也会随着被穿透石块的厚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衰减。 大金字塔独特的正四角锥体结构,其内部空间是一个很好的和谐共振腔体。来自宇宙的各种射线,人为的电磁波在其内部空间和谐共振,结合汇聚的地磁力,还有万有引力的作用,形成一个内部能量场(匹热迷能或金字塔能)。古老相传“时间惧怕金字塔”,可能就是指大金字塔内部的能量场显现阻碍自然进程的现象,即本应该自然而然发生的进程,当处于大金字塔内部的能量场中,则该进程被延缓了,甚至有的向相反方向进行。 放置在大金字塔内部能量场的有机物体如动物尸体,不会腐烂变质(这是自然进程),而是脱水干化成木乃伊;而无机物例如金属物体,则能长期保留其金属光泽,从专业角度说,这就是自然进程的氧化作用延缓了,逆向的还原作用增强了。金属晶体由无序排列又能回归到原先的有规则排列。对于人体,匹热迷能或金字塔能则可以快速消除疲劳,加速体力的恢复;增强自身免疫力,促进机体组织细胞自愈。对于微生物如病毒、真菌等,则抑制其繁殖。
【分布】
金字塔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古上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寝,都大小不一,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37.2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占地52000平方公尺。
【金字塔的数字之谜】
有人对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测量和研究后,提出了许多蕴含在大金字塔中的数字之谜。譬如: 延伸胡夫大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纵平分线至无穷则为地球的子午线;穿过胡夫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正好把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成均匀的两半,而且塔的重心正好坐落在各大陆引力的中心。 把大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对角线延长,恰好能将尼罗河口三角洲包括在内,而延伸正方形的纵平分线,则正好把尼罗河口三角洲平分。 大金字塔的底面周长230.36米,为362.31库比特(古埃及一种度量单位),这个数字与一年中的天数相近。 大金字塔的原有高度146.7米(现已塌落至137.3米)乘以10亿,约等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大金字塔4个底边长之和,除以高度的两倍,即为3.14——圆周率。 大金字塔本身的重量乘上7×1015恰好是地球的重量。 大金字塔高度的平方,约为21520米,而其侧面积为21481平方米,这两个数字几乎相等。 从大金字塔的方位来看,4个侧面分别朝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误差不超过0.5度。在朝向正北的塔的正面入口通路的延长线,放一盆水代替镜子用,那么北极星便可以映到水盆上面来。 …… 这些数字关系是一种偶然巧合,还是建造者的有意设计? 许多科学家指出,这些数字关系并不是那么神秘,除一些是巧合外,有些数字并不完全符合事实真相。譬如:以52度左右倾斜面建造的四方角锥,用其高h去除其底边的两倍,即2s/h,都得到接近π的值。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德的记述,埃及人建造胡夫大金字塔时使角锥的每一面的面积等于锥高的平方,按这个方案设计确实可以得到这种数字关系。 此外,还有些数字反映了古埃及人民在数学和天文方面取得的杰出成绩。比如,古埃及人已懂得用水面定位的方法(即先灌水,利用水平面平整地基),获得精确的地平面;古埃及人选定一颗(或几颗)恒星,借助简单器械仔细观测,记录恒星在地平线上的出没位置,然后平分从观察点到恒星出没点形成的角就测出了子午线。 当然,也有些科学家提出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为什么除大金字塔外,其它建筑物不能提供那么多代表相当科技水平的数字?以古埃及人的科技知识水平能建造出奇迹般的充满谜的金字塔吗? 看来,事情确实并不简单,持不同观点的科学家们仍在争论……
【玛雅金字塔】
玛雅文明大约发端于公元前1800年,奇琴伊察则始建于公元5世纪,7世纪时占地面积达25平方公里。玛雅人在这里用石头建造了数百座建筑物,这是玛雅文明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产物。这些建筑不仅高大雄伟,而且雕有精美的装饰纹,显示出古玛雅人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奇琴伊察的中心建筑是一座耸立于热带丛林空地中的巨大金字塔,名为库库尔坎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的设计数据都具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它的底座呈正方形,它的阶梯朝着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四周各有91层台阶,台阶和阶梯平台的数目分别代表了一年的天数和月数。52块有雕刻图案的石板象征着玛雅日历中52年为一轮回年,这些定位显然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在库库尔坎金字塔的东面有一座宏伟的四层金字塔上,被称为勇士庙,庙的前面和南面是一大片方形或圆形的石柱,名为“千柱群”,这些石柱过去曾支撑着巨大的宫殿。它的入口处是一个用巨大石头雕成的仰卧人形像,古玛雅人称它“恰克莫尔”神像,它的后面是两个张着大嘴的羽蛇神。环绕着这片中心区方圆几公里内还有很多奇琴伊察旧城的石砌建筑,都是同一时代的遗址。
【阿兹特克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墨西哥的重要文化古迹之一,它们以其宏伟、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难解的谜团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5医院的医护团队
刘大雄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7年毕业于第二军区大学,长期在临床第一线从事骨科专业的医、教、研工作,在创伤、矫形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擅长于对骨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带领科室人员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十余项,其中椎间盘镜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支具矫形术等项目为在上海市和华东地区率先开展。
奖项和学术著作:
1、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医学作用-获医疗成果一等奖。
2、神经根内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道与文献复习
3、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4. 内皮素对损伤脊髓早期保护作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5.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再手术原因分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孙荣华
孙荣华副主任,主任医师
社会职务及学术职务 (采访报道:身为军医,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
全军肢体伤残康复委员会委员
军区科委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长宁区医学会骨科学组组成
1999年南京军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物邀编委
研究领域 (采访报道:身为军医,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骨科临床经验。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的诊治,开展颈椎前、后路手术、胸腰椎外伤、椎管肿瘤、椎管狭窄、经椎间盘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等手术;对四肢创伤、骨折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四肢骨折的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等骨科复杂手术。
奖项和学术专着 (采访报道:身为军医,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
2001年至2003年军区卫生系列“181”学科带头人
《影响下腰椎疾病诊断、治疗因素的基础与临床研究》1997年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工作二等奖;
《肱骨投弹骨折的防治和相关基础研究》2006年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非骨性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动态学实验及狭窄症的临床研究》1995年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学术专着2部多。 刘潜教授
上海皮肤病专家——刘潜,1949年出生,全国著名皮肤病专家,中国人民 解放军85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早期毕业于哈尔滨医学院,198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进修皮肤病与性病学并获得硕士学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从事皮肤病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工作近40年,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取信于病人,对皮肤性的多发病变、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临床获得满意效果。
潜心钻研于白癜风和牛皮癣等皮肤顽疾的研究与治疗,在本市和国内皮肤病领域有较高知名度,是上海知名的皮肤病治疗专家,享有“上海治疗皮肤顽疾第一人”的美誉。先后撰写、发表及指导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常见皮肤病》、《临床皮肤科杂志》、《实用皮肤病治疗杂志》、《中华皮肤性病杂志》等着作的编写。
张璐教授
皮肤病中心主任张璐,中华医学会会员,全国著名皮肤病专家,享有“沪上抗白第一人”的美誉。进修于北京医科大学,从事白癜风研究治疗工作二十余年,对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深的学术造诣,特别是在攻克白癜风和牛皮癣两大皮肤顽疾这一疑难课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多次参加过国内外的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参与编写《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实用皮肤病杂志》、《中国白癜风皮肤病杂志》等多部著作。作为白癜风诊疗领域的先驱者,张璐教授以“医德的高尚、医术的精湛”取信于病人,潜心钻研于白癜风和牛皮癣的研究,受惠患者遍布全国各地。在国内外抗白界有较高知名度,被称为“沪上抗白第一人”。 李海鸥教授
李海鸥副主任医师1980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科门诊工作,有三十余年临床经验,尤以擅长治疗痤疮、各类皮炎湿疹、白癜风、黄褐斑及各种疣类皮肤病。
本人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患者解除或减轻病痛。
马威主任医师
【职务】:上海85医院皮肤病治疗中心特聘专家,学科带头人
【简历】:早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从事皮肤病临床研究治疗20余年,对各类型白癜风、牛皮癣的治疗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尤其对局限型和散发性白癜风、牛皮癣极为出色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其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副作用少,已经先后为超过万名皮肤病患者解除病痛,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好评。被无数患者和家属亲切称为“白癜风克星,牛皮癣终结者”。
【学术成果】:社会及学术职务:中华皮肤病协会协会牛皮癣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白癜风研究所研究员
论文奖项:先后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皮肤病实验室科研机构从事牛皮癣的分型治疗研究,多次参与国际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议,08年赴英国皇家医学院进修,其发表的科研成果论文《牛皮癣康复治疗体系治疗散发性牛皮癣89例观察》、《易感基因治疗白癜风》在国际皮肤医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由他创立的临床规范被树立为牛皮癣诊疗的标杆。
个人奖项: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11全国卫生系统“突出贡献医生”“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 邹冬芳 妇产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从事妇产科工作二十余年,在妇科、产科、计划生育、妇科肿瘤、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疑难擅长:妇科急、慢性炎症的治疗,宫颈疾病的诊断、治疗,宫颈阴道镜的检查,宫颈炎的药物治疗及自凝刀、LEEP刀手术,子宫肌瘤的手术及多种保留子宫的保守性治疗。卵巢、子宫等肿瘤的手术、化疗及综合治疗。产科咨询、各种产科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分娩方式的选择。计划生育的各种高危手术,无痛人流术等。月经不调、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
吴国平主任医师 南京军区妇产科副主任委员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从事妇产科工作三十余年,在妇产科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军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擅长:妇科良性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诊断及综合治疗(手术、化疗、介入等)。高危产科的处理及抢救;妇科内分泌治疗(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计划生育的疑难病历及高危手术。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宫腔镜、经阴道切除子宫、阴道壁修补等各种微创手术。
于晓莉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二十六年,研究生学历。在妇科和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症抢救及各种大小手术方面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特别是在妇科肿瘤的诊治和根治性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方面,操作娴熟,技术全面。
周素萍 宫颈疾病门诊主任中华医学会会员,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余年,多次应邀参加临床妇产科医学研讨会,发表多篇相关医学论文,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疾病有独特见解和丰富临床经验。擅长微创治疗各种宫颈疾病、海伦人流无痛手术、子宫肌瘤、不孕不育、卵巢囊肿、盆腔炎、生殖器感染、性传播疾病等,疗效显著。
王俊华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进修于上海妇产医院,擅长对宫颈疾病、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妇科疑难杂症、内分泌不孕的诊治。熟练开展 LEEP刀、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宫颈糜烂等炎症,以及微电极导航治疗卵巢囊肿,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各类妇科疾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科研成果二等奖。
黄敏慧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从事妇产科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有深入研究,在国内刊物发表诸如《不孕不育的病因分析》等多篇学术论文。对各类妇科炎症、内分泌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尤其是对妇科肿瘤的治疗有独到疗法,深受广大患者好评。在运用宫腔镜、腹腔镜、射频消融仪手术治疗不孕不育、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方面,经验丰富。 王惕:副主任医师南京军区卫生专业人才“122工程”培养对象,上海市青年联合委员会医药委员。1995年临床医疗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眼科工作,1997年至2000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眼科硕士究生,2007年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眼科专家褚仁远教授。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5年,具有扎实的临床及理论基础,工作责任心强,细致认真。擅长各种常见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各种眼科手术,包括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等。2003年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一获奖人),承担全军医药卫生科研项目专项课题和上海市长宁区局级科研课题各一项,成功申报一项国家专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鲍兰:副主任医师从医35年。现任南京军区眼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诊治眼表疾病、眼外伤、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等。开展白内障、青光眼、眼部整形等手术。对本专业的疑难杂症有独特的见解。史胜: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上海市眼科学会免疫学组委员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拥有准分子激光医师上岗合格证书,擅长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青光眼及眼表等疾病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论著,承担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项目专项课题一项。
特聘专家:陈国辉主任医师 教授国内知名眼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教授,1967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现为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委员会委员及眼外伤整形学组成员。擅长视网膜脱离、眼眶肿瘤、眼部整形、泪道疾病、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诊治及手术。在全国及省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4部。 顾松源:主任医师,耳鼻咽喉科主任南京军区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医用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先后曾获军区科技进步奖三次。擅长应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及手术,电离激光治疗鼻甲肥大、鼻息肉、扁桃体肥大等耳鼻咽喉科疾病。对突发性耳聋治疗、听力重建,新喉再造手术有一定专长。
栗玉莲: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近35年。掌握了治疗鼻腔及鼻窦疾病的最先进的鼻内窥镜技术。完成了尖端的内窥镜下筛窦、蝶窦手术上千例。对DNR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腺养体肥大、打呼噜(鼾症)等疾病有独到见解。
陈方毅:主治医师毕业于福州军军医学校,从事耳鼻喉科专业20余年,曾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进修,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对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相应内窥镜检查诊断有丰富临床治疗经验,尤其擅长内窥镜手术及鼻出血,耳、鼻、咽喉异物,突发性耳聋等急诊处理。
特聘专家:杨国华主任医师 教授国内知名耳鼻喉科专家,原上海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深专家。在三甲医院从事耳科学临床和研究工作40余年,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临床经验。擅长中耳炎及耳科各种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和手术,如鼓室成型术、鼓膜修补术等。在国内外各大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参编专业书二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