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二三类医疗器械有哪些要详细目录。
一类医疗器械有:普通的外科手术刀剪、敷料等。
二类医疗器械有:X线拍片机、B超、显微镜、生化仪等等。
三类医疗器械有: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医用磁共振设备,医用X射线设备,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医疗高分子材料及制品、临床检验分析仪器、体外诊断试剂、医用电子仪器设备、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等等。
列举如下:
1、敷料
敷料是指用于物品主料之外的辅属材料,主要指止血纱布(通常为医用脱脂纱布)。传统敷料主要是干纱布和油纱。现代伤口敷料包括交互式伤口敷料、藻酸钙敷料、银敷料、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和水凝胶敷料。
2、生化仪
生化仪是根据光电比色原理来测量体液中某种特定化学成分的仪器。由于其测量速度快、准确性高、消耗试剂量小,现已在各级医院、防疫 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得到广泛使用。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常规生化检验的效率及收益。
3、临床检验分析仪器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是一类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研究以及进行治疗检测、药物分析的精密设备。具有涉及技术领域广、结构复杂、精度高、技术先进等特点。
4、医用高分子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指用以制造人体内脏、体外器官、药物剂型及医疗器械的聚合物材料,其来源包括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和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天然医用高分子材料来源于自然,包括纤维素、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明胶及海藻酸钠等;
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是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用于医用的高分子材料,目前常用的有聚氨酯、硅橡胶、聚酯纤维、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乙烯等。
5、手术室
手术室(operating room 英文简称o.r)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应与手术科室相接连,还要与血库、监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抓好手术切口感染四条途径的环节管理,即:手术室的空气;手术所需的物品;
医生护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肤,防止感染,确保手术成功率。要求设计合理,设备齐全,护士工作反应灵敏、快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手术室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室工作日趋现代化。
⑵ 学习口腔医学专业是不是专业课比较多
学医事关人民的身体健康,责任重大,即便是简单易学的也应该一丝不苟地牢固掌握,以后患者才可以将健康放心地交到你手上,更何况学医的道路必然是艰辛的。
我是从口腔医学转专业到遥感信息工程,关于专业课这件事其实口腔专业并没有特别多,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对比一下遥感与口腔的专业课。
首先,以这学期为例,口腔医学需要学习的专业课有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牙体形态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等等,而遥感需要学习的课程有普通测量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数据结构等,可以说无论从难度还是从数量上都是不相上下的。
⑶ 儿童进行全日健康检查,内容包括饮食,睡眠什么精神状况
1、早上幼儿来园:晨检(检查幼儿健康状况,用药情况)
2、做自己的记录工作
3、检查、监督厨房工作(肉、菜卫生,工作人员操作规范及流程)
4、中午给需要吃药的幼儿喂药。
5、午睡:检查幼儿午睡情况
6、下午做自己的记录工作
另外还有一些杂项:防疫站开会、新生入园体检结果审核、在校生体检记录、幼儿传染病防治等卫生有关任务都在保健医工作范围内。
幼儿园十项卫生保健制度
一. 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要根据本月年龄幼儿生理特点,合理地安排他们一天的生活内容。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及根据季节特征,订出具体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注意动静结合,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各项活动的内容,并提出质量指标。要求作到:
1. 幼儿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
2.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3小时。
3. 幼儿睡眠时间昼夜共计不得少于或超过12小时到12小时半。
4. 作息时间表:
7:40~8:00 晨间接待
8:00~8:40 晨间锻炼
8:40~8:55 早操
8:55~9:15 生活活动(点心,盥洗)
9:15~9:45 学习活动
9:45~10:35 自由活动 角落活动 生活活动
10:35~11:00 餐前准备
11:00~12:10 午餐,餐后活动
12:10~2:30 午睡
2:30~2:50 生活活动
2:50~3:00 午操
3:00~3:20 生活活动
3:20~3:50 学习活动
3:50~4:30 特色活动,角色活动
4:30~5:00 离园准备
二. 幼儿饮食制度。
(一) 饮食管理
1. 幼儿的伙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建立膳管会(园领导,
炊事员,保健人员,保教人员)定期开会,研究伙食问题。
2. 伙食费要专款专用,精打细算,合理使用。
3. 准确掌握幼儿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应主副食,不吃隔日剩菜剩饭。
4. 教职工(包括炊事员)伙食和幼儿伙食要严格分开,不允许侵占幼儿伙食。
5. 保健人员要定期计算幼儿的进食量,营养员,作为营养分析,并要保证儿童的蛋白质摄入量。
6. 按时开饭,要保证儿童愉快进餐,时间不能少于20~30分钟,保证儿童每人吃饱吃好。
7.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合适的食谱,使儿童能吃到各种各样的食物,以保证得到各种营养素和足够的热量。
8. 加强体弱儿的饮食管理,为患病幼儿做病号饭。
(二) 饮食卫生
1. 要保持厨房的清洁,经常清扫,做到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2. 食堂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厨房用具、刀、菜饭、盆、筐、抹布等要做到生熟分开,洗刷干净,食具一餐一消毒。
3. 不买,不加工腐烂变质食物,买来的熟食加热处理后再吃,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4. 要培养儿童不偏食,不吃零食的良好习惯。
5. 水果要洗净削皮后再吃。
6. 搞好儿童进食卫生,饭前工作人员及儿童都要用肥皂,流动水洗干,饭桌要用过氧乙酸消毒。
7. 炊事员要坚持上灶前洗手,入厕所前脱工作服,使用后肥皂洗手。
三. 体格锻炼制度
1. 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质活动,幼儿每天做1~2次体操或活动性游戏。
2. 在正常天气下,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二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的幼儿不少于三小时,并加强冬季体育锻炼。
3. 充分利用本园的环境条件,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儿童体格。
4. 锻炼应适合年龄组的特点,要循序渐进,并考虑运动项目与运动量,对各别体弱的幼儿给予特殊的照顾。
四. 健康检查制度
(一) 入园检查
1. 新生入园前必须到市妇保院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包括化验肝功能,血色素)。如有传染病接触史,须待检疫期后无症状才可入园,同时了解幼儿疾病史,传染病史,过敏史,家庭史和生活习惯等。
2. 园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检,包括胸部x光线透视、肝功能及常规检查,健康检查合格,并且无严重生理缺陷者方可就职。
(二) 定期体检
1. 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并做好记录,进行健康分析、评析、疾病统计,及矫治缺陷,每个入园幼儿建立健康档案。
2. 工作人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县市以上医疗保健单位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3. 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热),二看(咽部,皮肤,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 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一) 环境卫生
1. 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清除垃圾,每月检查评比项。
2. 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保健医生和助理教师每周五下午做好消毒,清洗工作。
3. 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济,防暑设备。
4. 厕所清洁通风,助理教师每日打扫并消毒二次(中午,放学前各一次)。
(二) 个人卫生
1. 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 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洗脸,经常保持清洁。
3. 饭后漱口,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4. 寄宿制幼儿每周洗头1次,根据季节定期洗澡,夏季天天洗,春末秋初隔天洗1次,冬季每周2次。
5. 要求幼儿每周剪指甲1次,每天带干净的小手绢。
6. 寄宿制幼儿每天洗脚,洗屁股。
7. 要求儿童服装整洁,寄宿制幼儿冬季内衣隔天换1次,夏季背心,裤叉天天换,勤晒被褥,床单每月洗一次。
8. 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损坏灯具等要及时修理,与幼儿无关的电视节目一律不看,每次时间不超过20分钟,幼儿与电视机的距离2米以上。
9. 工作人员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剪指甲,做到四洗手(进园后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给孩子开饭前及削水果前洗手,倒尿桶,纸筐后洗手)。
10. 检查评比条件:
检查人员:协助园长,保健医生,年级组长,助理教师代表。
评比条件:○1室内干净、整齐。
○2无纹理,无死角、房顶、墙角无蜘蛛网。
○3厕所干净,无味。
○4水杯、茶杯等,梳子干净。
○5床铺整洁。
○6幼儿个人卫生好,手脚指甲及时剪。
○7环境卫生好,清洁整齐。
(三) 消毒隔离制度
1. 有专用保健室,观察床,保健室用品专用。
2. 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 对患儿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 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口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幼儿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 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6. 消毒工作具体安排。
○1三餐碗筷洗净后,放入高压蒸汽机里消毒。每餐饭前20分钟,先用干净水清洁餐桌,再用0.2%过氧乙酸消毒。
○2开水杯每天洗净后消毒1 次。
○3脸巾、餐巾每次用后消毒。
○4洗屁股、洗脚毛巾每天煮沸消毒。
○5洗脚桶编号,并每周消毒1次,厕所每日消毒2次。
○6每周五下午用0.2%的过氧乙酸消毒玩具。
○7每2周用紫外线消毒图书及午睡室、活动室1次。
○8寄宿制卧室定期给幼儿睡后熏醋1次。
六. 预防疾病制度
1.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 预防接种过卡率百分之百。
3. 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的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理入园和转园手续。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
4. 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
七. 幼儿安全制度
(一) 预防烫伤
1. 幼儿洗手、洗澡、洗脚、洗头前,教师先试水温,调节好后适宜再洗。
2. 热汤、热粥等食物,温度适宜再端入班中,并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放在幼儿饭桌上或附近的地上,分发食品不要越过幼儿头顶传递,要从侧面送到幼儿面前。
3. 教师提出水壶或保温桶均要加盖,要注意周围的孩子。
4. 幼儿不得出入厨房,不得接近有火、有电、有煤气、有热水的地方。
(二) 预防外伤
1. 教育幼儿不打闹,更不能拿着玩具或树枝等投掷、抡打,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不伤着别人。
2. 教育幼儿不以小刀,玻璃片等危险物品做玩具,晨、午、晚检时,注意发现幼儿衣袋里有无不安全物品。
3. 教育幼儿不要背着手走路,以免失去平衡,摔伤面部,体育锻炼或户外活动时,不要穿硬皮鞋。
4. 幼儿在大型玩具上活动,教师要注意照顾保护,户外活动时,孩子均要在教师的视眼中。
5. 教育儿童不要爬到窗台及楼道栏杆上游戏或向下张望,以免发生摔伤事故。
6. 每月检修大型玩具,发现损坏及时修理,修好之前停止使用。
7. 对儿童不要拖、拉、抻、拽,防止发生关节脱臼。
(三) 预防药物中毒
1. 班上不得存放过氧乙酸、泡腾片 等有腐蚀性物品,对上述物品,保健室应采取用多少泡多少,助理教师用完有剩余及时送回保健室。
2. 幼儿内服药由保健医生按顿送到班上服用。
(四) 预防异物进入耳、鼻及器管
1. 教育儿童不要把纸团,扣子等塞到鼻、耳里,也不要把扣子,别针放在嘴里。
2. 幼儿哭泣时不要吃东西。
(五) 预防幼儿遗失
1. 传达室门卫注意随时关好大门,防止幼儿出走。
2. 外出活动时,教师随时清点人数。
3. 交接班时,交清幼儿人数。
4. 日托教师下班时,将尚未接走的幼儿交到值班老师手中,并写好名单。
八. 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记录,登记,统计制度,一般有以下几种记录表簿:出勤登记表;传染病登记表;疾病登记表;晨检检查记录表;预防接种记录表;体弱儿童管理记录表;矫治记录表;膳食调查记录表;意外事故登记簿;家长簿;安全检查记录表等。
卫生统计要求做好:体格检查登记表;营养分析;出勤率;各种常见病患病率;传染病的发病率等统计工作。
九. 家园联系制度
1. 保健室客有幼儿家长名册,联系电话,有事及时和家长联系。
2. 各班教师利用接送幼儿的时间及家长联系簿、电话、家访等多种方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配合,支持幼儿园各种工作。
3. 定期出板报,经常利用卫生宣传窗向家长宣传幼儿卫生保健知识,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问题。
4. 向家长发布每周食谱,每月伙食收支情况,体格检查及教学情况,争取家长配合和谅解。
5. 每学期召开家长会1~2次,对家长介绍情况,与家长交流意见等。
6. 各班的“家长园地”做到一月更换一次。
7. 卫生宣传内容
○1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情况。
○2幼儿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3幼儿文化、卫生习惯的培养。
○4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5常见病、季节多发病的防病知识。
○6利用大自然因素:日光、空气和水锻炼的卫生要求。
○7饮食卫生,营养卫生知识(冬春季节注意侧重营养,夏秋季节侧重饮食卫生知识)。
十.体弱儿管理制度
1. 体弱儿管理范围
○1贫血、血色素低于11克者。
○2佝偻病活动期。
○3先天性心脏病。
○4体重不增,体重在均值减2个标准差以下。
○5特殊残疾及特殊疾病。
○6严重食欲低下,与同龄比较,饭量小于2/3以上者。
○7重症多汗,睡眠枕湿。
2. 对每个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并对管理情况做必要的记录。
3. 向家长了解体弱儿情况,共同分析,制定管理措施。
4. 对体弱儿进行定期检查和观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或康复情况。
5. 体弱儿管理有保健医生及各班教师共同负责。
6. 对康复儿及时结案。
⑷ 国家法定节假日医院放假么
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医院是会放假的,但是医生会轮休,处理百姓节假日期版间的看病和就医权。
拓展资料:
国家法定假日工资解释。
《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⑸ 手术分级制度的分级标准
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1、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回技术难答度较低、、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2、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技术难度一般、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3、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4、四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5)皮肤科医生工作制度扩展阅读
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八)对资格准入手术,除必须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主持人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参考资料
网络-手术分级制度
⑹ 医生的职称是怎么分类的
医院对于现在的每个人来说,都是离不开的,甚至很多人都要去医院看病,在医院经常看到的就是医生和护士,当然整个医院肯定还会有其他的人员,诸如后勤、检验师、化验师等等,但是医生和护士无疑是和病人接触最多的两类人员,那么,在医院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想的那样,护士就是医生的跟班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事实上,在我国医疗体制中,医生和护士虽然都是医务人员,但是医生和护士并没有隶属关系,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成长方式。
最后,在医院里边,医生的主要职责是坐诊看病,而护士则是辅助医生做好服务患者的工作。一般来说,在医院里各个科室自己管理自己的医生,比如儿科医生一般有儿科主任管理,而对于护士来说,管理她们的是各自的护士长(一般都是由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担任),这也是领导岗位,和各科主任一样的,医院的护士一般都是由护士长分配的,同时,对于医疗耗材的使用,也需要经过护士长这里,比如棉签、纱布这些东西,都是由护士长管理的,所以说,在医院护士和医生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最多是互相配合。
⑺ 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
①医嘱查对制度:
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日总对,包括医嘱单、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过敏、隔离等),设总查对登记本。单线班处理的医嘱,由下一班负责查对。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核对并签名。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师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师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对有疑问的医嘱须经核实后,方可执行
②发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发药、注射、输液等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备药时要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标签是否清晰;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瓶(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等。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麻醉药使用后须保留空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名。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发药、注射、输液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核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床号、姓名、主要药名、剂量,并留下空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③输血查对制度:
抽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数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检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观,符合规范要求。输血过程查对制度。
④无菌物品查对制度:
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若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使用已启用的灭菌物品,应核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消毒供应室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内容包括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领取、保管。定期清点,分类保管,及时检查。确保产品外包装严密、清洁,无菌物品无潮湿、霉变、过期。
⑤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患者接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接患者人员与病区当班护士核查患者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与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影像学资料等,手术患者均应佩戴身份识别标识,不能将贵重物品、假牙等带人手术室。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必须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并签名。
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后查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等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手术取下的标本,由洗手护士与手术医师核对后,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并进行登记与交接。
参考资料网络--护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