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问答 » 皮肤科器械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肤科器械

发布时间: 2021-01-06 02:16:42

❶ 酱油吃多了人会变黑吗

老人们常说:“小孩子,不要吃太多酱油,要变黑的!”那么日常多吃酱油真的会让皮肤变黑吗?激光美容术后吃酱油会不会留下难看的色斑……今天我们就针对变黑的误区来探一探究竟。
其实,皮肤的颜色除种族遗传外,主要由黑色素决定。黑色素的合成和代谢受基因遗传、年龄、日晒、内分泌和神经因素、氨基酸和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疾病和创伤、光敏性食物或药物、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等多种因素影响。
酱油是以大豆、小麦等为原料,经过发酵等工艺生产出来的调味品。
主要营养成分包括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糖类、酸类等,其中的确含有黑色素的“原材料”——酪氨酸。不过它的含量并不高,甚至比不上白白净净的牛奶和豆浆。
北京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分别对酱油和牛奶的酪氨酸进行检测,数据显示:每千克牛奶的酪氨酸含量为1.53g,每千克酱油的酪氨酸含量为1.04g。原来我们一直以为的多喝牛奶会变白是个误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有不少小伙伴还在担心:那酱油中有“催化剂”络氨酸酶吗?
其实大可不必A心。无论酱油是否含酪氨酸酶,由于它不耐强酸,在进入胃的时候就会被胃酸灭活,失去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活性。
所以,“缺乏原料”,又没有“催化工具”的酱油不会让我们变黑。

❷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版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权物、乳汁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血液接触传播包括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吸毒、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被污染的采血设备或器械等。

性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异性之间和同性之间传播,包括阴道交、口交、肛交等,发生体液交换的性行为均存在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母婴传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哺乳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2)皮肤科器械扩展阅读: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高危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❸ DJM美容仪用户评价

DJM美容仪必须拥有姓名

❹ 维生素可以直接涂在脸上吗

不可以涂脸上,维生素是酸性的,直接用于脸上的话需要大量的清水稀释,如果没有把握好稀释的比例,就会对皮肤造成很大的刺激性,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红点等过敏症状。尤其是皮肤敏感的人最好慎用。

一般认为维生素不能直接涂在脸上,应把它挤破了和晚霜霜搅匀在擦比较好。另外,维E感光性很强,不能在白天用。

维生素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市场上作为药物用的固体粉碎成粉末无法涂抹在面部,一半外用于皮肤的大多是保健产品。

(4)皮肤科器械扩展阅读: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必需维生素

维生素的定义中要求维生素满足以下四个特点,才可以称之为必需维生素。

外源性:人体自身不可合成,需要通过食物补充;

微量性:人体所需量很少,但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调节性:维生素必需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或能量转变;

特异性:缺乏了某种维生素后,人将呈现特有的病态。

根据这四个特点,人体一共需要13种维生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3种必要维生素:

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H,维生素P,维生素PP,维生素M,维生素T,维生素U,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与皮肤正常角化关系密切。缺乏时则皮肤干燥、角层增厚、毛孔为小角栓堵塞,严重时影响皮脂分泌。所以,皮肤干燥、粗糙、无光泽、脱屑、有小角栓者服用维生素A 有好处。

维生素B6与氨基酸代谢关系甚密,能促进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生长所必需,对脂肪代谢亦有影响,与皮脂分泌紧密相关,因而,头皮脂溢、多屑时常用它。

维生素C被称为皮肤最密切的伙伴,它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是构成皮肤细胞间质的必需成分。所以,皮肤组织的完整,血管正常通透性的维持和色素代谢的平衡都离不开它。

维生素E公认有抗衰老功效,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和肉芽组织生长,使毛发皮肤光润,并使皱纹展平。

维生素K1 是一种油溶性维生素,可改善因疲劳而引起的黑眼圈。临床发现将维生素A与维生素K.复配后使用对黑眼圈有明显改善。

参考资料:网络-维生素

❺ 为什么科学家和医生或教授要穿白大褂

白大褂的出现,其实要从现代医学的崛起开始讲。
一百多年前的时候,欧洲的医生们还不知道细菌的存在,内科医师们穿着燕尾服,彬彬有礼的出现在病人们面前;而被内科医师们鄙视的理发匠医师(最早的外科医师由理发匠兼任,所以称理发匠医师)穿的更是五花八门,有穿屠夫用的皮裙的,天气热的时候还有光膀子的,很是彪悍。那时候更是没有专门的护士,基本上都是爱心人士,而在那个女人不允许穿裤子的时代,修女服居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也开始崛起了。
巴斯德和科赫,法国和德国的两大医学巨头开创了细菌学的时代,医师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的大多数疾病是由一些看不见的小玩意儿造成的(那个时代欧洲人平均寿命同样很低,所谓的心脑血管病、癌症等不是死亡主因,就像中国建国前的主要死因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一样,欧洲人的主要威胁也是传染病,其中肺结核最为恐怖),随后在巴斯德的影响下,英国外科巨头李斯特开始用石碳酸消毒,大幅度降低了外科病人的死亡率。在此之前,美国人发现了乙醚,开始了人工麻醉的历史。麻醉、消毒技术,再加上几十年后血型被发现和输血技术在一战的发展,才彻底奠定了外科学发展的根基,最终让外科医师们在20世纪初挺直了腰杆,摆脱了内科医师们的歧视……
当然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消毒法的先驱塞麦尔韦斯,认为孕妇大批死于产褥热,是因为医生们从不会清洗自己的双手,所以他被几乎全欧洲的医师们攻击,最终死于精神病院;而李斯特在推广消毒法的过程中,多次遭遇修女们的围攻,因为她们认为李斯特亵渎了上帝的尊严;而同时期大批的医师更是对细菌理论嗤之以鼻,他们坚信疾病是因为空气中的瘴气,或者土壤中挥发的毒素……
当然历史的滚滚车轮是无法抵挡的,当巴斯德成为法国科学巨头,当科赫发现了结核杆菌,当鼠疫、霍乱等各种传染病细菌在19世纪末一个个被发现之后,细菌学逐渐成为了热点,而外科也渐渐被内科医师们认可,成为了一门真正的科学。在这个过程中,德国人和美国人开始戴上了口罩、橡胶手套,因为他们发现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术后感染率,同时为了表示清洁,他们穿上了白色的衣服,表明自己很干净。而随着细菌学被越来越广泛的接受,更多的医师们开始跟进,渐渐形成了一种规范。
简单地说,这就是白大褂的由来。
哈哈,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去研究这段历史的话,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漫长,同时充满了各种各样在我们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此,我们必须要向那个时代的医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虽然也有坚决反对细菌学说,一口干下霍乱杆菌的德国医学巨头,但是同样有着无数以身试法,用自己的身体来做实验的先驱们(因此而死亡的人数相当可观),正是他们的付出,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