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问答 » 皮肤科皮肤分型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肤科皮肤分型

发布时间: 2021-01-05 12:51:01

Ⅰ 中国人的皮肤分为哪几种类型,每个类型都有哪几种

人的皮肤大体上可以分为干性、中性、油性、混合型和敏感型。
各种皮肤的特点:
1、干性皮肤:
毛孔细小,很少有面疱,而且皮肤紧绷、脆弱、没有光泽,不易上妆,易脱皮,尤其是脸颊的部位;对阳光和寒冷非常敏感,很少晒黑,易晒伤;眼部、唇部四周和额头早现皱纹。
2、中性皮肤:
皮质细致,肤色均匀,没有面疱,皮肤洁净、柔嫩、易上妆,不易脱妆,没有油光或干疤,对阳光不会太敏感,会晒黑,有时会晒伤。
3、油性皮肤
毛孔粗大,脸部有油光,T字部更明显,面疱普遍,皮肤柔软,很少皱纹,易脱妆,易晒黑,不易晒伤。
4、混合性皮肤分三种类型:
1.T字部位油性,毛孔粗大,面疱普遍。而面颊皮肤洁净柔嫩,很少面疱,肤质细致,肤色均匀,这是混合性皮肤中最常见的类型。
2.T字部位少油脂和面疱,面颊皮肤毛孔很小,极少面疱,易出现皱纹和细纹。
3.T字部位油性,毛孔粗大,面疱普遍,有油光。而面颊皮肤毛孔细小,少面疱,易脱皮,皮肤紧绷,有皱纹和细纹,是混合性皮肤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5、敏感性皮肤:
皮肤角质层薄,遇冷或热面部会潮红,或有红血丝,时有痘痘时有斑,这些主要是由于角质层薄而肌肤的抵御能力下降造成的。
敏感性皮肤与干性皮肤在温度和环境变换不定的春季、秋季最易出现问题,中干性皮肤最易变成敏感性的,而油性缺水性皮肤也容易变得敏感。

Ⅱ 皮肤的分型如何,各型皮肤有何特点

皮肤基本常识和分类
一.表皮
《表皮墙学说》
1.表皮主要是由各层次形状不同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
2.细胞间的吻合和重叠较为致密,排列也多形成板状结构,不易为外界物质渗入、扩散和溶混。
3.尤其是最外层的角质层,由角质细胞和细胞间基质组成。细胞非常扁平,板状结构更致密,似砖墙结构中的砖块,脂质似填充在砖块间的灰浆,在细胞间呈高度有序排列的中间为水相的脂质双层分子层。
4.表皮,尤其是角质层的砖墙结构决定了其是物质经皮渗透的主要屏障。其中脂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表皮细胞的致密结构,能防止真皮内和表皮水分的逸出和丢失,保持正常皮肤的湿度,起到良好的皮肤屏障作用。
6.表皮的最上层有双层脂质。[见表:表皮双层脂质组分]
7.角质形成细胞间的脂质中含有天然保湿因子。它在角质形成细胞与间质中占干重的10%,可见它占有一定的比例,NMF(天然保湿因子)是一种复合物,它含有氨基酸,PCA(吡咯烷酮羧酸)等等。[见表:NMF(天然保湿因子)组分]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间的脂质组分(脂质基质)
组分 重量%
二酸甘油脂 41.0
三酸甘油脂 2.2
脂肪酸 16.4
角鲨烯 12.0
磷脂 25.0
胆固醇 1.4
胆固醇脂 2.1

角质形成细胞间的脂质中含有的NMF(天然保湿因子)组分
组分 重量%
氨基酸(22种) 40.0
吡咯烷酮羧酸(PCA) 12.0
乳酸盐 12.0
尿素 7.0
尿酸、铵、葡糖胺、肌酸 1.5
钠 5.0
钙 1.5
钾 4.0
磷酸盐 0.5
镁 1.5
氯化物 6.0
枸椽酸盐 0.5
糖、有机酸、肽等 8.5

.表皮最上层的双层脂质(脂质双分子层)组分
组分 重量%
神经酰胺 40.0
胆固醇 25.0
胆固醇硫酸脂 10.0
脂肪酸 25.0

二.真皮
1.真皮位于表皮和皮下组织之间,主要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粘多糖(氨基多糖类、透明质酸是含量比重较多的一种,可吸收水分是自身重量的1000倍)及结构蛋白等结缔组织,及处于各纤维间的不定形基质组成,除支持神经、血管和淋巴外,还有保护作用。
2.真皮间各种纤维束排列比较稀疏,一些毛根、汗腺导管、皮脂腺、丰富的血管、游离感觉神经末梢、淋巴管分布其间,从而形成一种疏松的结构。基质又含有少量的细胞、电解质和组织液,有利于物质的扩散和溶混。
3.在真皮和表皮相接处,有大量乳头突入基底膜(生发层),在乳头层里分布有长椭圆形的神经感受器,叫触觉小体,它能感受触觉。由乳头层往里是网状层,在网状层里有按同心圆排列的椭圆形的神经感受器,叫环层体,能感受压觉,乳头层又含有丰富的血管,这些都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4.色素沉着产生和形成的根本所在。由于外部创伤(毛细血管损伤,淤血和透明质酸酶使透明质酸降解,产生炎性反应,有促进黑色素沉着作用)及人体内分泌(如脂代谢异常、坏胆固醇)的影响,色素沉着大部分在此发生。

三.皮下组织
1.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脂肪为主要部分,故又称“皮下脂肪组织”。
2.功能:防止全身体热流散,保持人体一定的体温。
3.因皮下组织疏松。故当化脓菌侵入后遇到机械力较小,容易扩散引起广泛的炎症,如痤疮感染、蜂窝性组织炎等。
4.在皮下组织里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毛囊和汗腺分泌部等。

四.皮肤类型
干性皮肤(包括毛发)----角鲨烯分泌正常,三酸甘油脂分泌少
1.皮脂分泌少,皮肤没有油腻感。看上去皮肤洁白、细嫩、姣美。
2.经不起风吹日晒,稍有刺激易出现皮肤干燥、发红甚至皴裂。
3.头发干燥而细,色淡少光泽,头屑为粉末状,搔之易落。
油性皮肤-----角鲨烯分泌正常,三酸甘油脂分泌多
1.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油腻发亮、毛孔粗大、肤色较深,易患脂溢性皮炎
2.对外界刺激、日晒耐受性好,不易出现皮肤早衰
3.头发乌亮而粗,滑腻,头屑为油痂样
中性皮肤-----角鲨烯分泌正常,三酸甘油脂分泌正常
皮脂分泌适中,皮肤不干不油,色洁白透红有光泽,细腻嫩滑,不易过早衰老
五.问题性皮肤
敏感皮肤
简介:皮肤功能性障碍,角质层变薄,脂质双分子层受损,造成角质形成细胞间隙加大,皮肤完完整性被破坏,从而对外界环境各种理化、微生物的刺激反应及免疫反应易于发生。皮肤屏障功能下降还会导致神经末梢受到的保护减少,使其更易接受刺激信号而增强神经传导——敏感性增高。
敏感皮肤的护理.
敏感皮肤产生的原因:种族、年龄、性别、个体遗传基因、环境,部位等都有关系。
(A)屏障功能被破
1.敏感皮肤屏障功能不完整, 角质层变薄、脂质双分子层受损 ,造成角质形成细胞间隙松散,引起皮肤对外界各种理化因素微生物的刺激——反应敏感。
2.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导致刺激物及抗原吸收量增加,且易到达血管及抗原呈递细胞,从而使刺激反应及免疫反应易于发生。皮肤屏障功能下降还会使神经末梢受到的保护减少,更易接受刺激信号,而增强神经传导。
3.敏感皮肤的基础表皮含水量,较正常皮肤的含水量低,且差异显著。经皮失水率取决于皮肤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经皮失水率值升高。
4.敏感皮肤不宜去角质、不宜频繁做面膜,根本原因亦因皮肤屏障功能不完整。
结论:养护以修复脂质双分子层机理为主,舒缓抗炎为辅,成功率较高。
(B)自由基异
自由基直接氧化人体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导致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组胺,产生过敏反应。
(C)免疫反应和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灵敏
敏感皮肤神经传导功能增强,皮肤受到较小的刺激都会产生较强烈的感觉——产生于敏感者的末梢神经结构的改变、神经递质释放增多及特殊的神经中枢信息加工过程。
敏感皮肤与血管扩张及炎性介质释放有关。敏感皮肤血管扩张明显,受外界刺激反应较正常人高,免疫反应增强时,少量抗原即会使皮肤产生较强的变态反应。
由于敏感皮肤免疫灵敏,初次使用化妆品应进行适应性试验;如无反应,方可使用。
敏感皮肤的护理
(A)敏感皮肤和过敏是两个概念
1.敏感皮肤——是皮肤的一种特殊状态。皮肤脆弱,抵抗力弱,受到外界刺激后,易出现红斑、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容易搔痒、次痛、灼热、紧绷等感觉。
2.皮肤过敏——是皮肤受到各种过敏源刺激后产生的红、肿、热、痛、搔痒的现象,是一种病理反应症状。
3.出现皮肤过敏不一定是敏感皮肤,只是敏感皮肤容易过敏而已。
(B)敏感皮肤的外观
1.季节转换、温度、湿度、风、日光、辐射等因素,导致皮肤容易泛红、搔痒、刺痛和灼热感,甚至出现小红疹(冬季痒)。
2.使用护肤品(包括洁面、保湿、化妆水、彩妆、防晒品等),会引发潮红、痒或刺痛、灼 热、搔痒、脱屑等。洗脸后常感到皮肤微红,有刺痛感。
3.中强度运动,情绪波动时,皮肤血管扩张、充血、发红。
4.食用辛辣食品、酒精和过热的饮食,都会造成皮肤血管扩张,充血、发红。
5.曾被诊断为过敏皮肤或有过过敏史:药物过敏、食物过敏、护肤品过敏、金属饰品过敏等。
6.皮肤曾经有过损伤史:如暴晒,接触性皮炎等。
7.患有某种皮肤病,包括异位性皮炎,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鱼鳞病等。
8.家族性过敏史,皮肤先天性遗传性脆弱。
干燥皮肤
细胞间隙加大,真皮、表皮细胞间的间质松散,脱落,粘结性丧失,角质形成细胞排列紊乱,错位,细胞与间质间出现裂隙,真皮和表皮内水分大量流失。表皮棘细胞层变薄,真皮内胶原纤维减少,毛细血管萎缩,透明质酸和天然保湿因子减少,皮肤缺少水分滋养,干燥,萎瘪,皮下组织变薄,出现松散失去弹性,出现皱纹,皮肤灰暗,色素沉着和发生各种老年疣等衰老现象。
痘痘粉刺肌肤
痘痘粉刺肌肤的成因,主要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真皮层透明质酸炎性,皮下组织广泛性炎性造成。另外与皮肤外层的微生物菌群微生态失衡有关,皮肤正常菌群改变,细菌之间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干扰现象减弱,皮肤定植抗力降低,造成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葡萄球菌等大量繁殖。
色斑肌肤
天生雀斑
在表皮基底细胞层,每隔十个细胞就有一个黑色素细胞。当黑色素细胞分布或分泌异常时,就形成了天生雀斑。黑色素细胞浆液(酪氨酸)为无色透明,在活性酶酪氨酸酶的作用下逐渐转化为浅褐色(3、4多巴)、深褐色(5、6、多巴)、黑色素,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只要抑制酪氨酸酶的生成或活性,就可使其无色透明。
黄褐斑
a)色素斑:
黑色素在表皮局部过量沉积。
b)微生物菌群失调斑:
在皮肤表面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这些微生物菌群形成一个类似生态圈的微生态系,不同菌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皮肤表层的微生物屏障。当微生物菌群失调,尤其是产生褐色、橘黄色的微球菌增加显著,并与表皮黏附、结合,它们产生的色素超过皮肤局部的自净能力,而被皮肤吸收沉积于表皮内,另一方面其代谢产物也刺激了酪氨酸酶的活性,而导致色素沉着。产色素微球菌制造色素量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色素产量高;温度低,色素产量下降。黄褐斑在春季明显加深,冬季明显减轻。
淤血斑:
血液微循环障碍,造成局部微血管通透性增强,部分淤血渗出血管外,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血红蛋白变性,形成淤血斑。老人斑属于淤血斑的一种。
真皮层炎性斑:
真皮层透明质酸炎性,造成透明质酸酶活性增强,刺激黑色素分泌,形成色素斑。
化学斑:
长期使用铅汞超标的化妆品,铅汞进入人体后与皮肤组织液、血液结合后形成金属盐,沉积在皮肤内形成化学斑,并可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Ⅲ 从护理角度看,皮肤有哪几种类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皮肤有哪些类型 皮肤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五大类;干性皮肤、油性皮肤、中性皮肤、混合性皮肤、问题性皮肤。 1、干性皮肤 毛孔不明显,皮脂腺分泌较少,因而比较干燥,但却显得清洁、细嫩。这种皮肤经不起外界刺激,易老化起皱折。夏天易患日照性皮炎,冬天遇冷容易干裂。因此干性皮肤最需要美容保养。 2、油性皮肤 油性皮肤比较我粗厚,毛孔粗大,皮脂腺分泌较多,因而皮肤油腻、易污,这种皮肤虽不十分美观,却更能经受风吹日晒,也不易老化,面部皱纹也比干性皮肤出现得晚一些。但是,由于较多皮脂,容易阻塞皮脂腺分泌的出口而使细菌繁殖,所以,易生痤疮导致化脓性感染。 3、中性皮肤 中性皮肤组织紧密,厚薄适中,光滑柔软,富于弹性,这是最理想的皮肤类型,但在成年人中并不多见,仅在发育期的少女中可见。 4、混合型皮肤 这是黄色人种中常见的皮肤类型,一般是指干性和油性两种性质的皮肤混合存在的皮肤类型。常见的混合型皮肤又进一步细分为三类: ① A型混合皮肤; ② T型混合皮肤; ③ O型混合皮肤。以下详细介绍: ① A型混合皮肤:只有整个鼻部为油性,其它部位为干性皮肤。 ② T型混合皮肤:只有鼻部和额部为油性,其它部位为干性皮肤。 ③ O型混合性皮肤:鼻部、额部和颧骨部位均为油性,只有腮部为干性皮肤。 5、问题型性皮肤 ① 过敏性皮肤 特征:皮肤很薄,无光泽,通过肉眼能看见皮肤表皮下面的毛细血管。 产生的原因:使用化妆品后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或者太阳照射后容易发生日照性皮炎;饮酒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如鱼、虾等)也会引起皮肤红肿发痒。 保养重点:不要选择香料过重的化妆品,平时多吃水果、蔬菜,清洁皮肤时磨擦力不能太大。 ② 斑点皮肤 特征:皮肤有不均匀的大量的色素沉着。 产生原因:肝脏不好;化妆品选择不当;晒斑;内分泌失调等。 保养重点:清洁皮肤、防晒;使用抗皱抗斑、美白作用的保养品;注意保养身体、睡眠充足、多吃水果、适量口服维生素。 ③ 粉刺性皮肤 特征:通过肉眼能看见面部皮肤表面有发炎的小红疙瘩,严重的还有面疱出现。 产生原因:内发泌失调;精神压力过大;饮食、睡眠不充足;化妆品选择不当等。 保养重点:多清洁皮肤;注意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选择清爽型的护肤品,尽量少化妆。

Ⅳ 美容常识:皮肤类型分为哪几种(皮肤性质)

肤质指的是人类皮肤的多样化所形成的特殊属性及特征。

目前已知的共有五种肤质,分别是中性肤质,干性肤质,油性肤质,混合性肤质,敏感性肤质。


一、中性肤质

皮肤摸上去细腻而有弹性, 紧致光滑,毛孔细小。

二、干性肤质

皮肤看上去细腻,只是换季时皮肤变得干燥,有脱皮现象,洗脸后紧绷感明显,但容易生成皱纹及斑点。

三、油性肤质

皮肤弹性好,但看起来油光发亮,毛孔粗大,肤质粗糙,易长痘痘。

四、混合性肤质

额头、鼻梁、下颌有油光,易长粉刺,其余部分则干燥。这是混合性皮肤。

五、敏感肤质

皮肤较薄,天生脆弱缺乏弹性,换季或遇冷热时皮肤发红易起小丘疹,毛细血管浅,容易破裂形成,耐受性低,很难打理。

(4)皮肤科皮肤分型扩展阅读:

检测肤质的方法

洗脸测试法

洗脸测试法是利用洁面后绷紧感觉持续的时间来判断。

洁面后,不擦任何保养品,面部会有一种紧绷的感觉,

干性皮肤洁面后绷紧感40分钟后消失,

中性皮肤洁面后绷紧感30分钟后消失,

油性皮肤洁面后绷紧感20分钟后消失。

肤质纸巾测试法

晚上睡觉前用中性洁肤品洗净皮肤后,不擦任何化妆品上床休息,第二天早晨起床后,用一面纸巾轻拭前额及鼻部,

油性:鼻、前额、下巴、双颊、脖子中有四个地方出油。纸巾上留下大片油迹

混合:鼻、前额、下巴、双颊、脖子中有二个或三个部位出油,其他部位较乾或较紧滑。

中性:鼻、前额、下巴、双颊、脖子中全部都不干燥或四个以上之部位觉得紧实平滑不出油。纸巾上有油迹但并不多

干性:鼻、前额、下巴、双颊、脖子都觉得乾乾紧紧无光泽。纸巾上仅有星星点点的油迹或没有油迹

Ⅳ 人的皮肤共有哪几种类型

油性、干性、中性 、混合型

皮肤的状况因体质、环境与年龄的不同,而有种种不同的变化。冬季的肌肤更是变化大,所以充分了解自己皮肤的性质,并且配合各季节的肤质变化而改变保养习惯,才不会引起皮肤的不适。这里就教几招冬日肌肤保养的新法。
1、冬天要保持皮肤滑润,首先减少寒风直接接触。最常用的是涂油脂、冷霜。其实只要每天早晨,先以干毛巾由颈部、胸部、足部之顺序用力擦拭,直至皮肤通红,然后以另一条毛巾浸冷水,拧干之后,依顺序用力擦身,直至通红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防感冒,并立即成就红润的肌肤。

2、冬季干燥的气候常常会使脸部皮肤出现紧绷干燥的感觉,对于水分和油脂先天性分泌不足的干性皮肤,其实每天最好用温毛巾洗3次脸,而洗脸的方法最好是用毛巾蘸水往脸上洗,或者用双手把水往脸上掬洒式地洗,这样既能洁肤,又能补充充足的水分,然后涂上防皱霜之类的护肤品并加以轻微按摩。

3、对于分泌不如春夏季那么旺盛的油性皮肤,可以采用柔性的摩面膏洁肤。中性皮肤则可以天天使用清洁霜和每周一次柔性磨面膏。

4、冬季不要过度地按摩肌肤。做脸部按摩对肌肤当然有益,但是按摩的轻重速度、动作方向,都会影响肌肤肌肉,导致皱纹丛生。因此按摩时一定要顺着肌肉纤维的方向,进行柔和有致的动作,特别是眼睛周围的皮肤非常敏感脆弱,更需要特别小心。

5、冬季最好不要挤压暗疮粉刺。因为气温较低时,挤压暗疮留在脸上疮疤很难快速愈合,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凹洞、疙瘩,最好勤加洗脸,保持脸部的肌肤干爽,才是避免粉刺生长的最佳办法。

6、冬季还要注意饮食,多吃肉、鱼肝油、豆类、动物肝脏等含脂肪食物,可以增加热量以御冷。瘦肉、红糖等具有维生素,有预防面疮、头屑的功能,维生素C可防止皮肤起黑点多补水,做面膜

体内补水 喝足够多的水,避免因体内缺水而引起皮肤干燥。饮水量为每日6杯至8杯,同时还可以饮用果汁、矿泉水、茶水等。另外,洗澡能保持皮肤表面湿润;用蒸汽熏蒸脸面,可给面部补充水分;用保湿的护肤剂涂于脸面,可减少水分散发。
调节情绪 人的精神状态、心理变化是由大脑皮层控制,作用于皮肤的神经纤维,若心情苦闷、精神萎靡,或长期感到紧张、恐惧、压抑,就会造成皮肤血液循环不良、营养供应不足,使皮肤苍白、黄黑、皱纹加深、过早衰老。因此,平时要注意调节情绪和加强锻炼,拥有健康的心态和体魄,才能拥有健康的皮肤。
充足的睡眠 白天皮肤在外暴露,夜晚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和修复损伤的细胞,第二天的肤色才能明亮、娇嫩光滑。而皮肤的营养和修复主要在晚上10点至凌晨4点。因此,每天要保证6小时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
加强营养 冬季皮肤调节性能差,应多吃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及鸡蛋,少吃动物蛋白,有利于皮肤的代谢。平时还应多吃滋阴润肺之物,如芝麻、蜂蜜,尽量少吃葱、蒜等刺激性食物。
按摩面部皮肤 早晚坚持双手按摩面部皮肤、肌肉,缓缓地顺面部肌肉、血管的走向,从里向外进行按摩,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使面部细胞分泌更多的胶质和油质,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使用润肤剂 润肤剂含有松香油脂酸和丰富的维生素A,能加快血液循环,刺激面部细胞分泌更多的胶质,有效地改善皮肤生理环境,使皮肤减少皱纹。体内补水 喝足够多的水,避免因体内缺水而引起皮肤干燥。饮水量为每日6杯至8杯,同时还可以饮用果汁、矿泉水、茶水等。另外,洗澡能保持皮肤表面湿润;用蒸汽熏蒸脸面,可给面部补充水分;用保湿的护肤剂涂于脸面,可减少水分散发。
调节情绪 人的精神状态、心理变化是由大脑皮层控制,作用于皮肤的神经纤维,若心情苦闷、精神萎靡,或长期感到紧张、恐惧、压抑,就会造成皮肤血液循环不良、营养供应不足,使皮肤苍白、黄黑、皱纹加深、过早衰老。因此,平时要注意调节情绪和加强锻炼,拥有健康的心态和体魄,才能拥有健康的皮肤。
充足的睡眠 白天皮肤在外暴露,夜晚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和修复损伤的细胞,第二天的肤色才能明亮、娇嫩光滑。而皮肤的营养和修复主要在晚上10点至凌晨4点。因此,每天要保证6小时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
加强营养 冬季皮肤调节性能差,应多吃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及鸡蛋,少吃动物蛋白,有利于皮肤的代谢。平时还应多吃滋阴润肺之物,如芝麻、蜂蜜,尽量少吃葱、蒜等刺激性食物。
按摩面部皮肤 早晚坚持双手按摩面部皮肤、肌肉,缓缓地顺面部肌肉、血管的走向,从里向外进行按摩,促进面部血液循环, 使面部细胞分泌更多的胶质和油质,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使用润肤剂 润肤剂含有松香油脂酸和丰富的维生素A,能加快血液循环,刺激面部细胞分泌更多的胶质,有效地改善皮肤生理环境,使皮肤减少皱纹。

Ⅵ 什么是皮肤的 Fitzpatrick 分型

Fitzpatrick 皮肤分型是依据皮肤经一定剂量的日光照射后产生红斑还是色素及其程度可分为6型。I型为极易发生日晒红斑、从不发生日晒黑化,未曝光区皮肤颜色为白色;V型为从不发生日晒红斑、日晒后皮肤呈黑色,未曝光区皮肤颜色为黑色。中间4型则是除外上述两种极端类型者、根据红斑和黑化的难易程度来划分。

在医学美容中,主诊医师或咨询人员通常会告知患者Fitzpatrick皮肤分型,了解这一皮肤分型方法对打算进行激光美容治疗的人非常重要,对指导化妆品选择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能有效指导防晒霜和晒后修复产品的具体使用。

(6)皮肤科皮肤分型扩展阅读:

Fitzpatrick 皮肤分型的概念及分型方法:

皮肤的日光反应性是指皮肤对日光照射的反应特点以及反应程度。日光反应性皮肤分型的概念由美国哈佛医学院皮肤科医生Fitzpatrick于1975年首次提出。作者根据皮肤经一定剂量的日光照射后产生红斑还是色素及其程度,将白种人的皮肤最初分为4型,后来Pathak对其作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增加了棕色和黑色皮肤的人群,形成了沿用至今的皮肤分型方法,即Fitptrick-Pathak皮肤分型系统。

Fitzpatrick皮肤分型最初的目的是将白种人划分为4种类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后来又将其他肤色的人种加人其中,扩大了范围。但从皮肤类型的基本概念来看,皮肤分型的决定因素是个体未曝光区域对紫外线照射的反应性,即产生红斑还是色素,而不是肤色的种类,不能笼统地按肤色来划分皮肤类型。大量研究表明,不管是白人、黑人还是其他有色人种的皮肤,都存在从I型至V型等各种不同的皮肤日光反应性,也就是说I型者未曝光区肤色不一定就是最浅的肤色,反之亦然。

Sanclemente 等指出,Fitzpatrick皮肤分型并不适合西班牙人,未曝光部位的基本肤色能很好的预测最小红斑量( MED)值,但MED值与皮肤分型无关,也即未曝光部位的基本肤色与皮肤类型无关。Gonzalez 等西班牙学者对当地的35例受试者,用漫反射系数分光光度法(DRS)测定了上臂内侧的黑色值,试图了解不同皮肤类型间未曝光区域的黑色值,结果为皮肤类型I型者和其测得的黑色值之间的临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类型II ~ VI者的黑色值大量重叠。也即未曝光区域黑色值与皮肤类型无关。作者认为,任何光皮肤分型都是基于黑色值,并根据DRS测得的黑色值,临床评估了皮肤类型,皮肤类型I者黑色值< 40,> 70为6型,40~ 70之间均分为其他的4种类型。

Ⅶ 皮肤分为哪五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干性肤质:细薄,毛孔细小,易紧绷,偶有细纹、皱纹,1.中性肤质细腻,毛孔小,水油专平衡,没有油光和瑕疵属2.干性肤质细薄,毛孔细小,易紧绷,偶有细纹、皱纹3.油性肤质细腻,毛孔粗大,易生粉刺、暗疮,
混合性皮肤:干性、中性或油性混合存在的一种皮肤类型。多表现为面中央部位(即前额、鼻部、鼻唇沟及下劾部)呈油性,而双面颊、双颞部等表现为中性或干性,
敏感性皮肤:多见于过敏体质者。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强,对冷、热、风吹、紫外线、化妆品等均较为敏感,易出现红斑、丘次各瘙痒等表现,
中性肤质:细腻,毛孔小,水油平衡,没有油光和瑕疵 干性肤质细薄,毛孔细小,易紧绷,偶有细纹、皱纹
油性肤质:细腻,毛孔粗大,易生粉刺、暗疮,
混合性: 1.油中性皮肤多油、毛孔粗大,呈油性状态皮肤柔嫩细腻,呈中性状态 2.油干性皮肤多油、毛孔粗大,呈油性状态皮肤细薄紧绷,呈干性状态 3.中干性皮肤柔嫩细腻,呈中性状态皮肤细薄紧绷,呈干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