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肤科的药物使用
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如溶液、糊剂、粉剂、洗剂、软膏乳剂内和酊剂等。不同的剂型,有不容同的作用和适应症,故应根据皮肤病不同病期的症状和皮损特点,正确选用。
一般急性期局部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溶液湿敷,可起到消炎作用;有渗液者,先用溶液湿敷,后用油剂。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以发挥其消炎、止痒、收敛的作用。慢性期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时,多用软膏和乳剂,它们穿透力强,作用持久,且有润滑作用。还应注意:即使同一药物,同一剂型,也可因浓度不同而作用各异。如3%水杨酸有软化和溶解角质作用,20%以上的水杨酸则是一种腐蚀剂。 选用药物时,还应考虑年龄、性别、患病部位与患者体质等。如老幼患者应选低浓度药物;孕产妇使用外用药时,应顾及对胎儿、乳儿的影响;面部、乳房、外阴处不可用浓度高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儿童、妇女更应慎用;手掌、足底部等可用高浓度的药物;皮肤敏感者,先用低浓度,后用高浓度。对新药或易致敏药物,先小面积用,如无反应,再根据需要逐渐提高浓度及扩大使用面积。
此外,一旦发现红斑样或湿疹样皮疹,且有瘙痒、头痛等过敏反应,就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诊治。
2. 杭州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绿色的湿疹药水叫什么
找出过敏源一般来说,皮肤过敏都是一些东西引起的,这样的东西,我们称为过敏源。所以想要治好过敏,首先要找出过敏源。一般来说,过敏源都是一些具有刺激性的东西,例如皮肤接触到一些刺激性的东西。也有可能是一些物理性的,例如天气干燥而引起皮肤缺水导致过敏。
清洗过敏的皮肤当发现皮肤过敏的时候,可以用清水来轻轻清洗过敏皮肤,因为皮肤此时是敏感的,所以一定要使用干净的清水,并且清洗的时候要轻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洗掉一些可能不小心接触到的过敏源。
冰敷清洗完皮肤后,可以对过敏部分进行冰敷,冰敷可以舒缓皮肤,具有镇静和消除皮肤充血的功效,可以防止皮肤进一步恶化,如果临时没有工具,可以使用在冰箱冰过的化妆水来敷在皮肤上也可以。
青瓜敷皮肤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过敏,都可以使用青瓜切片来敷皮肤,因为青瓜可以起到舒缓的功效,同时还可以让皮肤凉爽消除皮肤过敏带来的疼痛感,起到消炎止痛的功效。
使用一些具有舒缓功效的护肤品在清洗完皮肤后,最好使用一些具有舒缓功效的护肤品,如果不是特别严重不要使用一些含有激素的药膏,可以选用一些舒缓的药妆护肤品,这样可以减少对皮肤的伤害。
多吃水果蔬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在皮肤过敏期间,不要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特别是辣的食物,避免刺激皮肤。要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对皮肤的恢复有很好的功效。
3. 谁能帮我找一下“外用剂型”的定义
常用的皮肤病外用药有以下几种:
一、溶液:
常用的溶液有4%硼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0.1%利凡诺凡溶液等。使用这些溶液的目的,大多是作为湿敷。皮肤病的湿敷,主要又是一种冷敷,其目的是通过冷敷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创面清洁。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急性湿疹、皮炎、二度烫伤后疱溃破的渗液面,但大面积湿敷要考虑到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慎防感冒。
正确的湿敷方法是:使用比创面略大的消毒纱布4~6层(普通消毒口罩也可代用),浸透上述湿敷溶液,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放在创面上,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平均每隔15分钟到30分钟更换纱布一次,要保持纱布清洁和潮湿,湿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纱布的吸附作用,使创面上的渗液,全部被纱布吸收,再加上不断冷敷,使皮下扩张的毛细管收缩,新的渗液减少,达到创面清洁的目的。
二、洗剂:
它是由水和粉的混合制剂,水在上层,粉剂沉淀在瓶底。皮肤科常用的洗剂是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等。
使用时必须注意先摇均匀,后用毛笔或棉签涂用,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洗剂中所加的消炎、杀菌、止痒药作用外,主要是通过洗剂外用后,蒸发水分,降低皮肤温度,以达到治疗作用。所以涂用洗剂的次数,每天必须十次以上,这样才能使局部温度不断降低。但在有毛发生长部位,由于它可能和毛发粘在一起,所以不适宜应用。
三、醑剂:
它是一种药物溶解于酒精中的制剂,常用的有止痒醑剂、癣药水等。这类药物涂抹后,由于酒精蒸发较快,再加上酒精制剂中含有止痒、脱皮的药物,便可达到治疗作用。由于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粘膜部位及婴幼儿不宜应用,特别是癣药水,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刺激、脱皮作用,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冷霜制剂:
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种制剂,由于它外观细腻、洁白,像化妆品,所以很受患者欢迎。常用的冷霜制剂,除了加有止痒药物的止痒霜剂(如必舒膏)、防止皮肤水分蒸发的尿素霜(治裂膏)外,最常见的就是各类皮质类固醇类激素霜剂(如肤轻松、地塞米松、去炎松、肤乐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激素冷霜制剂的广泛应用,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如过度的使用激素外用制剂,往往可以造成局部皮肤萎缩、多毛、毛细管扩张,以及色素沉着,而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如果长期、大面积地使用激素外用制剂,也可由此而造成皮质类固醇激素吸收而引起的满月脸、血压增高、糖尿等症状,所以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一般情况下,每日使用两次即可。
五、软膏:
它的主要成分是羊毛脂、凡士林,由于软膏比较油腻,已逐步为冷霜制剂所取代,但它涂用后,能使皮肤软化,药物易于深入吸收,对某些角化、慢性皮肤病(如斑块型银屑并重度皲裂等)其效果要优于冷霜制剂,常用的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软膏、芥子气软膏等。
六、硬膏、涂膜制剂:
这是近年来改良的外用药制剂,它是把药物加入胶布或薄膜制剂中,涂用后薄膜与外界空气隔绝,便于药物吸收,避免了因衣服摩擦而使药物损失的弊端。常用的制剂如肤疾宁、紫桂治裂膏、氢可涂膜、疗肤膜等。但硬膏制剂,对部分患者可以发生胶布过敏,当然含有皮质类固醇的制剂比其它制剂更易于吸收,但要注意因吸收过量而引起的副作用。(来源:健康网)
编辑 阳光
-----------如果按《药剂学》剂型分类,以上六种是主要的六个剂型。
外用剂型是指选用相宜的基质与药物,采用适宜的工艺过程与制法,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此类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等。有的对皮肤起保护作用,有的对皮肤或粘膜起局部治疗作用,也有的透过皮肤或粘膜起全身治疗作用。
4. 硼酸溶液在哪个科开
硼酸溶液在皮肤科开。因为硼酸溶液一般是皮肤科常用的抗炎抗菌药物,具有消肿、抗炎、抗菌的作用,所以硼酸溶液在皮肤科开。硼酸溶液一般指硼酸的水溶液,一种清亮无色无臭液体,作外用抗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