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问答 » 皮肤病按摩什么穴位
扩展阅读
医科大学友谊去雀斑 2025-05-11 09:38:19
50天宝宝湿疹怎么办 2025-05-11 09:28:02
去雀斑样痣要多少钱 2025-05-11 09:16:28

皮肤病按摩什么穴位

发布时间: 2023-09-30 08:23:24

Ⅰ 血海的位置在哪它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

血海简介

血海,人体穴位的名称,一指冲脉,又称十二经之海;二指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三指肝脏。

血海不足是指什么

中医认为人体经脉之一冲脉为血海,冲脉气血的盈亏与女性的月经、孕产关系密切,血海不足是指冲脉气血亏虚的一种状态,可出现月经不正常等问题。

Ⅱ 夏日皮肤瘙痒,可尝试按揉这些穴位 >>


古人所说的「天地交泰」就是天气寒热交接的过程,此时多见气温突升、雨水突增。在传统文化里「热多则属毒」,人的身体也容易受气候的影响,出现一些不适;同时,五月也是各种蛇、虫、蜈蚣、蝎子等毒虫频繁活动的时期,所以有了「毒五月」的称号。“毒五月”来临后,皮肤瘙痒便到了发作高峰期。五六月大部分地区气候属高温多雨,热邪、湿邪是引起皮肤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夏季是皮肤病高发季节。皮肤瘙痒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轻的皮肤瘙痒,挠一挠就能解决问题。严重的皮肤瘙痒,甚至会影响睡眠和颜值。

现代医学认识

该病原因复杂,实验证明,人的皮肤存在痒感的感受器,并通过神经末梢传向大脑。患部组织胺的释放能促进痒感。抓痒因压痛有止痒作用,但又促进释放更多的组织胺,加重痒感,形成痒--抓的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皮肤损伤和炎症。

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

陈医生给大家推荐几个穴位

大家平日就可以尝试多按揉缓解症状

一、曲池穴


穴义:曲,屈曲。此穴为手阳明之合,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横纹头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

定位:属手阳明太阳经,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操作:左右手互相交替,左手拇指按揉右手曲池穴,右手按揉左手曲池穴,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二、行间穴


穴义:行为行走,间,中间,穴在第一,二趾缝端,经气行走其间。

定位: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泄肝火,疏肝理气,熄风潜阳。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三、阴陵泉


穴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定位:属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排渗脾湿。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四、血海穴

穴义:“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气化上行的水湿之气,为较高温度较高浓度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血海穴”。

定位:属足太阴脾经。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功效:调经理血,祛风止痒。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五、百虫窝


穴义:“百”,数量词,形容多也。“虫窝”,虫之所生之地也。百虫窝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其特性为湿热。本穴物质为聚集而成的脾经之气,性湿热,而本穴所应的时序、地域又为长夏的中土,是百虫的产生之时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虫窝”。

定位:经外奇穴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3寸,当脾经血海上1寸处取之,左右计2穴。

功效:驱虫止痒,活血祛风。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1、夏季炎热,尽量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长期生活在潮湿闷热环境中;

2、夏季衣物应选择透气性好的面料,外衣尽量宽松舒适,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3、夏季洗澡尽量用温水,不用过凉或过热的水洗浴。

4、夏天天气炎热时可以经常饮用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解暑防痱。(脾胃虚寒者宜减量)

5、夏季避免进食过多温热之品,如榴莲、芒果、荔枝、牛羊、虾蟹等。

6、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日常注意顾护好脾胃,夏季少吃冰冻寒凉等易损伤脾阳、肺阳的食物,无积食时,多吃小米、粳米、党参等养护脾胃的食材,并平时应注意健脾祛湿,可以用白术、土茯苓、五指毛桃、陈皮、木棉花等用来煲汤。

7、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建议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平时可以吃些五红汤、银耳红枣汤等。

8、湿疹体质的人们要注意改良生活习惯。放松心态,避免郁闷焦虑情绪;饮食方面保持清淡不过量,避免辛辣腥发之物,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化学物质。



初审:曲崇正

审定发布:范琳燕

Ⅲ 神经性皮炎灸什么穴位能冶好

神经性皮炎以皮抄肤粗袭糙肥厚,呈苔癣样病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 艾灸穴位:选取下列两组处方,交替使用: 1.尺泽、风市、中府、期门、风池。 2.太冲、风门、肺俞、肝俞、膈俞。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赶到温热为度,哭不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注意:戒烟戒酒,戒辛辣食物,限浓茶、咖啡等。保持情绪稳定劳逸适度,睡眠充足。不要用手搔、摩擦或用热水洗泡来止痒,可用拔罐的方法来止痒。也不要自行涂擦刺激性强或者含激素的外用药。 我是销售艾灸用的艾条和灸器,你可以来了解一下。联系方式请见我的个人资料。

皮肤科疾病怎样进行足部按摩

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男女老幼都可发病,但以体质过敏者最为多见。可见于任何部位,发于四肢者常对称出现,婴儿多发于头面部。湿疹的主要特征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剧痒,搔破后会出水、糜烂,也可感染化脓。常可反复发作,但皮疹消退后,不留永久性的痕迹。

治疗按揉足部甲状旁腺、肾上腺、脾脏、淋巴腺(上身、胸部、下身)、肾脏、膀胱、输尿管、腹腔神经丛反射区。淋巴区的选择应依据湿疹发生的部位而定。发于身体上部者,按摩上身淋巴腺;发于胸部者,按摩胸部淋巴腺;发于腹部及下肢者,按摩下身淋巴腺。

另外,平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通常应吃些清淡的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少喝茶、饮酒,以保持大便的通畅。

皮肤粗糙无论到何时,都能确保有美丽、光润的肌肤是每个女孩子的梦想。当然不仅是女性而已,最近男性美容沙龙也大行其道,重视美肤的时髦男士也越来越多了。

青年人的皮肤腺体分泌旺盛,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都达到了一生中最好的状态,能很好地表现出青春活力,皮肤具有光泽和色彩,显得柔软、细腻,富有弹性。

皮肤和心理状态有密切关联,通常恋爱中的女性,皮肤特别光滑细嫩,这是因为此时的肾上腺功能特别发达,以致荷尔蒙分泌特别旺盛所致。另外生活倘若没有规律,皮肤就容易变得粗糙。

但是,皮肤和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衰老,而不少不利的因素可以加速这一过程。如精神抑郁,长期情绪低落,睡眠不足,压力过重,营养不良,紫外线照射,气候及生活环境恶劣等。

皮肤光润固然是美容的第一要件,更重要的,是它还代表着健康。当人进入中年以后,因为皮肤腺体分泌减弱,真皮含水量降低,皮下脂肪减少,皮肤表层就会显现出干枯、皱纹。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但采用所有有效的方法可延缓其发展速度。主要原则是内外相结合,即调理内脏功能与皮肤保健结合起来。使用足疗按摩,能刺激荷尔蒙的分泌,祛除皮肤粗糙与皱纹,使皮肤细嫩柔滑,使您获得健康与美丽。

治疗1.足部穴位疗法。

大多数人皮肤粗糙、斑点多,是因为肝脏机能降低,致使体内毒素显露在脸上。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属于肝经的“足临泣”与属于胆经的“足窍阴”两穴,作为治疗重点。另外,涌泉也很重要,因为它能调节内分泌,刺激女性荷尔蒙分泌。

涌泉穴可用刷子或丝瓜瓤来刺激,一直摩擦到暖和的程度。足临泣与足窍阴亦没有须强烈刺激,只要用手指将其按摩至穴位及周围暖和起来即可。

2.足部反射区疗法。

仔细按摩胃、脾、十二指肠、肝、小肠、甲状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大肠反射区。

甲状腺反射区有促进荷尔蒙分泌的功能;胃、十二指肠、直肠的反射区能调整胃肠功能,都是防止皮肤粗糙的重要反射区。按摩肾脏的反射区时,尿酸会溶化,废物也会被排出体外,具有净化皮肤的作用。

另外,多食含维生素B↓2、B↓6、A、E的食品,如蜂蜜、豆芽、动物肝脏、麦片、奶制品,可少量饮用果酒。还有一些干果,如核桃仁、松子仁也是极佳的美容食物,含有丰富的油脂,可滋润皮肤,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等,是恢复皮肤功能不可缺少的元素。

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发的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的皮肤水肿反应。

食物、药物、粉尘、感染、体内寄生虫、所有物理化学刺激、精神因素以及自身病变均是引发荨麻疹的常见诱因。

荨麻疹初起时,皮肤瘙痒,随即起风团,呈鲜红色,风团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则,可随瘙痒抓挠而增多,多持续半小时以上,可自然消退,不留痕迹。

治疗1.足部穴位疗法。

涌泉、内庭(在足背,当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行间、解溪是治疗荨麻疹的特效穴,可用隔姜灸法,效果较为明显。

2.足部反射区疗法按摩肾、输尿管、膀胱、甲状旁腺、上下身淋巴腺、脾、肾上腺反射区。另外,起风团时,应避免搔抓,不滥用外用药。饮食要清淡,忌食海味鱼虾、辛辣酒酪食物,保持精神愉悦。未发病时,要增强体质,清除肠道寄生虫,避免接触已经发现的过敏源,如某种食物、动物毛皮、花粉、药物等。

Ⅳ 关于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附经络图)

肺经:3-5点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嗽、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嗽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5-7点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揉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7-9点

胃为后天之本,主纳。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9-11点。

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心经 :11-13点

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心理,思虑,神智,睡眠,感情纠葛。是调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经络。

极泉:腋窝中点。调节心率,治疗两肋痛。探知心血管功能的要穴,用拨动。

少海:肘横纹边沿处(靠里)。调解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率降低血压。

灵道:腕横纹上1.5寸,贴着骨头边沿揉。防治心脏早搏,慢性心脏病,减缓心率,平静心神。

阴郗:腕横纹上0.5寸。防治五心烦热,小便频数。

神门:掌横纹凹陷处。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泄心火。可增强胃动力。防止老年痴呆。治疗晕车。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手握拳小指对着的位置。主治先天性心脏病。轻揉按摩可增强心脏功能。治女性阴道瘙痒,男子的阴囊湿疹。降心火,防治暴喑,中风说不出话。

少冲:小指内侧指甲旁。防治急症,癫狂,昏厥。

小肠经 :13-15点

功效:治疗肩背,颈锥等关节肌肉痛,脸部耳朵等五官病。

少泽:治疗热症,用刺血的方法最好

后溪:掌横纹的末端,贴着末端往下一按有一个凹陷处,紧接着往上一推,推到骨缝。这是一个大穴,八脉交汇处。可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如腰锥尖盘突出,腰痛病,恐惧忧虑。可治落枕,肩痛。

养老: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这个高骨头然后一转,摸到一个凹陷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养老穴。可治疗老眼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腕横纹上5寸,小肠经与心脏的一个络穴。治疗人体的赘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小海: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果觡之间,用手一拨动指尖就会发麻,这就找到这个穴位了。经常拨动小海穴可增强它的传导力也可增加心脏的力量。小海穴也是这条经络的合穴。合穴治这条经络的脏腑,可增强消化能力,可去人体的燥火,强脾。

天宗: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听宫:耳平前面一厘米,张口凹陷处。治疗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聋,耳鸣,听力下降。都可以点揉听宫得到改善。

少泽穴:井穴(源头)治疗热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较好。咽喉痛、发烧、牙肿点刺,滴一滴血就可缓解。不适合按摩。

后溪穴:掌纹末端凹陷处,往上推,推到骨缝。穴位深。是八脉交会的大穴。一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二可治疗落枕、肩膀疼。

养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顶着最高点,往外转凹陷下去的位置。治疗眼睛昏花、耳聋、耳鸣、高血压。

支正穴:腕横纹上5寸,在侧面。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有个特殊的功效治人体的赘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湿凝结、气淤症引起)小肠功能增强了就不会有瘤子

膀胱经:15-17点

膀胱经是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下午这时候多敲敲后背有助于身体排毒的说~~~~

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位置。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腿肚子边沿的位置。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治疗慢性腰痛。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治疗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显著。

金门: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艾灸可转胎。

肾经 :17-19点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治疗人体骨骼方面的疾病。肾开窍于耳,肾之府为腰。

涌泉:脚底前掌凹陷处,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可调节高血压。

一.按摩时无弹性,体质虚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

太溪: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么体质都可以按。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

大钟:太溪穴下面一点。肾经的络穴。治疗慢性疾患,本脏以外循经走向联络到的其他经上的问题都可治疗。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复溜:大溪穴之上紧挨着。贴着骨头方向去按。治疗淤血症,要防止静脉曲张一定要多按摩复溜穴。可以通月经,揉复溜可帮助伤口愈合,特别是在脾经上的。滋肾阴,治疗干咳,哮喘。

阴谷:紧挨着委中的一个窝边沿。肾经合穴。治脏腑及肾经的主要疾病。通膀胱,利尿,治疗女士的阴道搔痒,不孕症。男士的阴囊湿疹。

俞府:胸口中线旁开三指。调动肾经的气血。上边气血不足,即肾不纳气,如饥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气等。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缓解。同时按摩太溪、复溜。把整个气血都运转起来。

心包经:19-21点

心包经始于天池,终于中冲,由胸走手。刺激左侧效果最佳。

天泉:腋下横纹两寸。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

小贴士 :推天河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中点(推时从劳宫起,推300次),对内热性小孩发烧,不出汗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成年人心里烦躁也可以推。虚寒体质的小孩不能用。

三焦经:21-23点

三焦经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多按摩右侧效果会更好。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节来咯它。防止晕车。

液门:小指无名指交界处无名指这一侧骨缝当中。治疗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症状

阳池:腕关节的中点。刺激阳池能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有缓解作用。也可艾灸。

支沟:腕关节上3寸。治疗肋间神经痛,气郁不舒等症状,按摩支沟穴还有通便的作用。

翳风:在耳后根。治疗急性耳聋、耳鸣。尤其是急性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效果。

丝竹空:防治黄褐斑、鱼尾纹的产生。

胆经:胆主决断,帮人决断谋虑,使人心情舒畅。

童子缭:在鱼尾纹旁边。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头痛。

风池: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带脉: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痉挛有缓解作用。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贴着外踝。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治疗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从上往下敲。

胆经:23-1点

胆主决断,帮人决断谋虑,使人心情舒畅。

童子缭:在鱼尾纹旁边。主治眼疾,对青光眼,眼压过高,眼睛胀痛有治疗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头痛。

风池:在发际边凹陷处。对眼睛酸涩,头部眩晕有治疗作用。把眼睛闭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揉风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大拇指贴在脖子然后把手弯成弓型中指点的肌肉的位置有一个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

京门:肋骨边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点一点就会有一个特别痛的点,这个点就是京门穴。是肾经的发源地。刺激京门穴起到调节肾气的功效。对肾虚、腰痛有缓解作用。

带脉:手贴脸部,肘尖下3寸。治疗妇女肥胖,预防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

风市:站立起来中指点的地方。用拳头的指节来敲打它。是一个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疗一切皮肤急症的要穴。对风症(如吃海鲜引起的疹子),痉挛有缓解作用。治疗一切斑疹,疔疮,皮肤搔痒等皮肤病。

阳凌泉:膝盖外下方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拨动它。对中风,脑血管后遗症等筋病有治疗作用。能预防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小儿多动症。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经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贴着外踝。可治疗和预防腿抽筋、经常崴脚的症状。对治疗肢体和腑脏的各种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发炎,中耳炎)胆经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节来敲。从上往下敲。

肝经:1-3点

肝经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发宣泄情志。二,肝主藏血,储藏不用的血。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问题。

太冲: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上面1寸。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宣泄作用。是肝经的原穴。和行间一起按效果最好。

行间:大脚趾和二脚趾指缝之间。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蠡沟:内踝上5寸。一,治疗女性阴道搔痒。二,月经不调,白带不调,月经湿疹。

章门: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