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飞蛇病的介绍
“飞蛇病”是一种民间称谓,其本质是医学上的带状疱疹,因疱疹常成串发生于躯干,形如飞蛇,因而得名。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生蛇”。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性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神经后根、颅神经的神经节中,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Ⅱ 有种病叫“飞蛇”那什么是飞蛇呢
飞蛇
科 名:黄颔蛇科
中文名:飞蛇
学 名: Chrysopelea ornata
属 名: Chrysopelea
食 性: 以各种脊椎动物为食。
分 布: 斯里兰卡,印度,越南,中国云南及海南岛。
形态特征:全长约1公尺。体呈淡绿色,躯体鳞片上具有黑色边线及中心线。头背则有几条黄绿色横纹。属后牙型蛇类,因而具有轻微的毒性。
生活 习性:树栖型,具有很强的攀木能力。虽以飞蛇为名,但实际上并无法飞行,只能做跳跃的动作。卵生。
就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文献上叫“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60%以上。实际上,这种病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现代医学已经知道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但由于老年人及久病体虚的人,全身抵抗力下降,再遇到身体劳累、感冒等诱因,则易发此病。发病机制:病毒感染后无免疫力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多数是儿童)可发生原发感染,即发生水痘。或病毒隐性感染,经血行传播到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经神经通路到脊髓神经后根或三叉神经,然后传播到颅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病毒也会感染运动神经元,引起病人肌无力和运动麻痹,但很少见。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
得了带状疱疹,1~3天后,发病部位的皮肤即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很大的丘疹、水疱,沿神经分布,集簇状排列,呈条带状。如果发生在胸部、腰部,多自脊柱的一侧斜向前下方,极少对称发病。民间所传:如果围绕腰部出现一圈疱疹即有生命危险,是不可靠的。患此病者,轻者每簇可间隔有正常皮肤,病情严重者可融合大片的带状分布,数日后由澄清透明的水疱变为混浊的脓疱,部分可破溃形成糜烂。老年人多表现为大疱、血疱,甚至出现坏死。轻者三周左右即可自然干涸、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重者病程可延长到一个月以上。老年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如果治疗不及时,在皮损消退后,仍遗留疼痛,数月不能完全消退。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头部、颜面,要警惕侵犯头面部神经而出现的头痛、面瘫。如果眼睛角膜被侵犯,甚至还会导致失明。年龄大的、体质弱的及患有肿瘤等慢性疾病者,病情会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还常见到一种不全型带状疱疹,病人除自觉发病部位剧烈疼痛外,水疱不出现或出现得很少,很容易被误诊,应予以高度重视,以免贻误治疗,发现严重后果。
带状疱疹的患者,在未出现部位疼痛时,应及早请医生确诊,积极治疗。
Ⅲ 农村所说的飞蛇是什么皮肤病
农村说的“飞蛇”也就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Ⅳ 飞蛇病有什么症状
蛇缠腰又称“缠腰火龙”,“缠腰蛇丹”
学名:带状疱疹。是内由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集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特征:1. 皮疹形态为集簇性水疱,沿受累的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局部淋巴结肿痛。2. 沿受累神经分布的神经是本病的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极少复发。
治疗:1. 抗病毒治疗消炎止痛。 2,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3,民间偏方:鲜玉簪叶(“玉簪”请查看网络)捣烂,取汁外涂。两次而俞。
Ⅳ 飞蛇病怎么治疗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劳累、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方法不当会遗留后遗症.建议中医中药治疗.用邱-医-堂疱疹祛毒膏(可以网上搜索)贴敷可治愈.膏药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托毒祛腐、清热解毒、补气活血;“生-肌-丹”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同时能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祛腐生肌,通过膏药外敷,拔毒生肌,通经活络。可迅速阻截病毒蔓延.修复神经,把体内的病毒排除体外.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从而不留任何后遗症。在具体治疗时有的需要采用内外兼治配合治疗。
Ⅵ 请问闽南地区俗称"飞蛇"的皮肤病有什么良方吗如题 谢谢了
闽南地区俗称"飞蛇"其实就是我们医学上称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疱回疹性皮肤病答,因其常见于腰胁间,蔓延如带,故有“缠腰龙”之称。在中医学中,还有许多名称,如“缠腰火丹”、“蛇丹”、“蛇串疮”等都是指本病。 。 治疗 以抗病毒为主。 原则止痛,消炎。保护局部,防止感染 止痛,息斯的明,VitE300 mg/日 抗病毒,无环鸟苷,0.2/次,3/日 局部:1-2 %龙胆紫外涂。 预后有自限性,愈后可留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疤痕。可留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注意事项 1.不要过分紧张。有的患者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大疱、血疱,甚至糜烂,但是请不要紧张,如果治疗得当10天左右即可痊愈,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2.多休息,给以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 3.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可外用中草药或雷夫奴尔湿敷,促使水疱干燥、结痂。 4.老年重症患者,尤其发生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最好住院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5.患“带状疱疹"提示患者身体免疫力处于低状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失后,仍遗留有神经痛,这时可采取针灸、理疗等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