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
中医 能治疗 湿疹 ,效果不错, 中药 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有效途径。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中医治疗湿疹处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
1、中药配方:苍术15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山药15g,生苡仁30g,车前草1Og,泽泻15g,徐长卿30g,陈皮10g,茵陈10g,生甘草6g。胃纳不香者加藿香、佩兰;渗出多时加萆薢、苦参;有热象苔黄者去苍术加黄柏、滑石。能健脾除湿,养血润肤。
2、中药配方:生地30g,白芍15g,当归10g,丹参20g,鸡血藤15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萆藓10g,茯苓皮30g,蛇床子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能养血疏风,除湿润燥。
中医治疗湿疹需要循序渐进,因为湿疹的病情需要长时间治疗。如果选择西药,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普特彼他克莫司软膏,以及复方醋酸氟轻松酊,或 皮肤病 血毒丸。
治疗湿疹的中药药方
【湿疹症状】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日久蔓延,扩大成片。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 瘙痒 ,稍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皮疹,脓疮,结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缠绵。
【湿疹治法】养血熄风,杀虫 清热
【湿疹方药】荆芥10g,白藓皮15g,当归10g,大黄10g,防风10g,百部10g,连翘10g
【用法】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g,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外洗法】用艾叶一把,加鸽粪一把熬水,温洗秃疮后,再用温水淋洗一次,拭干。
【湿疹按语】该病由于胃经积热,化风生虫所致。故方中以荆芥、防风透散风热于外;大黄荡涤胃热于下;连翘、百部、白藓皮泄热杀虫;当归养血祛风。
【湿疹方药】全虫方全虫(打)6g,皂刺12g,猪牙皂角6g,苦参6g,刺蒺藜15g,炒槐花15g,威灵仙12g,黄柏15g,白藓皮15g,川军(大黄)15g
【用法】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忌食辛辣。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
1、手部湿疹可用紫草20g、桃仁20g、当归20g、苦参30g、威灵仙20g,水煎,泡洗,然后外搽天麻膏,每日2次。
2、阴部肛周湿疹治疗以清肝泻火,除湿止痒为法,龙胆泻肝汤主之。外用苦参30g、蛇床子30g、艾叶30g、川椒10g、地肤子30g,水煎外洗。
3、内治法中医根据发病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分别称为“浸淫疮”、“湿疮”、“四弯风”、“旋耳疮”、“莴疮”、“绣球风”等。常分三种证型论治。① 湿热 并盛证:皮损泛发,潮红,瘙痒剧烈,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②脾虚湿盛证:皮损色淡红,渗出结痂,四肢多发,舌胖苔腻,脉滑。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③血虚风燥证:皮损反复不愈,肥厚脱屑,瘙痒。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四物汤加白鲜皮、地肤子、白蒺藜、苦参、钩藤。
4、外治法急性湿疹可用马齿苋60g、黄柏30g、苦参30g,煎汤放凉后湿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无渗液者外用三黄洗剂。亚急性湿疹用青黛散与甘草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或外涂青黛膏、黄连膏。慢性湿疹可外涂天麻膏、黄连膏。
5、钱币状湿疹皮损以丘疱疹、渗出结痂为主,治宜清热除湿,方用萆解渗湿汤合二妙散加减;病程日久,皮损肥厚,结痂脱屑,治宜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❷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方有哪些
1内服抗组胺药(见荨麻疹)和镇静药,如安定5mg或舒乐安定1mg、多虑平25mg,每晚睡前口服。
2.封闭内治疗:泛发性神经性容皮炎可用0.25%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局限型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可选用去炎松或强的松龙,并加入盐酸普鲁卡因,作局部皮下封闭。以强的松龙为例,每次用量不超过25mg,每周1~2次。
3.外用药物:可选用地塞米松煤焦油搽剂、地塞米松丙二醇、肤轻松醑、氢万等;各种皮质激素霜剂等;软膏:5%~10%糠馏油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等;贴膏:肤疾宁、皮炎灵等。
4.中医验方:
当归、川芎、赤芍、牛膝各10克,生地、丹参、生苡仁各30克,白藓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药浴:可选用楮桃叶、苦参、龙葵各适量,煎汤泡洗。
外擦:可选皮炎宁酊、舒肤特、普癣水、皮癣水、斑蝥醋、羊蹄酒,外擦患处,每日2~3次;或鲜石榴皮,蘸明矾末,外擦患处。
中成药:可选用当归片、清解片、地龙片、乌梢止痒丸等。
【注意事项】
(1)生活起居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2)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尽量减少搔抓、摩擦、热水洗烫。
(4)勿滥用药,不喝浓茶。
❸ 「火神派」李可先生“乌蛇荣皮汤”通治15种皮肤病
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而致病。则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燮五脏气血人手。见皮治皮,永无愈期。
遂创“乌蛇荣皮汤”,方剂组成如下:
生地(酒浸)、当归各 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克,定风丹60克,白藓皮、乌蛇肉各30克(蜜丸先吞),炙草1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
方中桃红四物合桂枝汤,定风丹(首乌、蒺藜对药)丹皮、紫草凉血解毒;白藓皮苦咸对湿热黄疸,兼见全身瘙痒者,对症方加入30克。治皮毛肌肉诸疾,主诸风顽癣、皮肤不仁、风瘙隐疹、疥癣麻风、白癜风、瘰疬恶疮、风湿顽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实是一切皮肤顽症特效药。又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含多种微量元素,钙、铁、磷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营养丰富,美须发,驻容颜,延年益寿。诸药相合,可增强体质,旺盛血行,使病变局部气血充盈,肌肤四末得养,则病愈。
本方可治15种皮科顽症。
鹅掌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花斑癣,白癜风,疣,青霉素过敏性皮炎,过敏性湿疹,黄水疮,顽症,斑秃,皮肤划痕症,臁疮(下肢溃症),过敏性紫癜痼疾,黄褐斑,局限性皮肌炎,疮毒内攻
赘言
庸容川氏有一句名言:“一切不治之症,皆由不善祛瘀所效。”可谓一语中的!“治风先治血,血行引风自灭。”中医学“风”字,可统括一切痒痛难忍、顽麻不仁、风瘙隐疹、白驳风(即今之白癜风)、顽癣湿疹、皮肤角化等皮肤病以及口眼 斜、半身不遂等内风为患。养血活血祛瘀法。可通调营卫,肝盛血行,使病变局部气血充盈,肌肤四末得养则病愈,实足治疗皮科的基本大法。
一、肺主皮毛而卫外,皮病治肺。虚则补之以生芪,重用60克以上,益肺气而运血,兼有化腐生肌敛疮之妙,实是疮疡要药;实则以麻黄、桔梗、白芷辈宣肺气,开表闭,以通毛窍之气,开门逐盗。阻断病邪深入。
二、脾主四肢、肌肉、肢节病久不愈者,以四君健脾化湿;由皮毛而入肌肉,邪入又深一目,加葛根透发于外。
二、心主营,肝主血。久病或老人、虚人血虚内燥化风,养血活血柔润之;毒入血分,以黑芥穗,皂刺透发于外。
四、积年痼疾,必蕴非常之毒,用狼毒3克于对症方内攻毒,立见转机。
五、情志为病,五行生克制化乖乱,疏肝解郁,抑强扶弱。气有余便是火,五志过极化火,勿治热,但降气(赭石30克),气降火即降。火盛灼阴,养阴配阳。
六、整体失调,补肾固本,加肾四味。
七、食少便溏,胃气已伤,停泊局部,重建中气。
八、阳虚显露,以阳和汤组方。
九、五色与五色相应,凡病色苍白,萎黄欠华者,温养脾肺;面部见灰暗,或隐隐透黑者,为肾色外露,下元必虚,改投阳和。色赤为火,湿热化毒者,重用白藓皮,清湿热疗死肌;或暂用泻火解毒,中病则止,以护胃气。色淡红,嫩红,或鲜红夺目者、类同浮阳飞越或火不归原,必兼见自汗而喘,为虚极欲脱之危象。彻底抛开局部,亟亟敛肝救肾——张锡纯氏“来复汤”(人参,山萸肉,白芍,生龙牡,炙草),傅山引火汤(儿地,盐巴戟肉,二冬,云苓,五味子)加油桂2克(水丸先吞),参附龙牡救逆汤。
十、疮毒内攻,危及生命,攻毒承气汤扫荡血毒。
十一、若皮肤病慢性感染,脓肿,溃疡,正虚邪恋,借重半阴半阳证十味神效汤加减进治(生芪,当归,川断,炮甲珠,二花,香附,甘草,生姜,上肢加桂枝,下肢加牛膝)。
❹ 简易治皮肤病小偏方有哪些
皮肤病是一种很难根治的顽疾,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偏方,往往会有大的祛病效果。
青皮核桃治“瘊子”。用新鲜青皮核桃,去掉外边一层薄皮,用它擦拭“瘊子”,每日3~5次,一天用1个。约一周后,“瘊子”便会自然脱落,不留痕迹。
蒲公英治扁平疣。将新鲜蒲公英洗净,揉团后反复拭擦患处,每次10分钟,每日2次。勿擦破皮肤。14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见效。
木耳白糖治皮肤溃疡。选无缺损的黑木耳(鲜品更好)干品浸入温盐水中,泡涨后取出,用消毒棉球擦干上面的水分,按伤口大小剪块,用75%的酒精消毒后备用。使用时,伤口经消毒后,剪除坏死组织,然后在伤口处撒上少量白糖,将备好的木耳片平贴于肉芽组织上,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即可。隔日换1次,一般5~7次可治愈。
黄瓜片治皮肤晒伤。皮肤如果被强烈的阳光晒伤后,可将黄瓜切成片放于晒伤的部位,具有很好的止痛和恢复皮肤的效果。
萝卜叶、橘皮治冻疮。取萝卜叶250克、陈皮100克,洗净后放在沙锅内加水1000毫升,煎熬20分钟,待温后浸洗患处,每晚1次。一般连用3~4次冻疮即愈。
冬瓜皮治脚癣。把削好的冬瓜皮100~150克熬水,熬好出汁后晾温。将患足放于冬瓜皮水中泡上15~20分钟,连续浸泡1~2周,脚癣即可好转至消失。
西红柿治皮炎。将鲜熟西红柿去皮和籽后,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更换2~3次,可治真菌性、感染性皮炎。
大白莱叶治协刺。大白菜叶摊平,用酒瓶轻轻加以碾压,直到菜叶呈现网糊状,然后将叶片覆盖在脸部,让叶片的养分浸透到皮肤毛孔内,每10分钟更换1次,每日2~3次,坚持数日,不但可以治好粉刺,而且还可使皮肤保持娇嫩。
花椒冶花粉过敏症。取花椒25~30粒,用10t9毫升开水闷泡4~6小时,用水搽拭患处。
❺ 民间偏方治疗皮肤病
下面是治疗皮肤病的偏方大全,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1、皮肤瘙痒
鲜韭菜与淘米水是治疗皮肤瘙痒的良方。
鲜韭菜与淘米水,按一比10重量配好,先泡两小时再一起烧开,去韭菜用水洗痒处或洗澡,一次见效,洗后勿用清水过身,一日一次,连洗3天可愈。
韭菜
2、牛皮癣、头癣、顽癣
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3、各种皮炎
鸡蛋对治疗皮炎有着非常好的疗效,严重的皮炎可以使用帕芙欧皮癣康宁。
生鸡蛋一只,将整蛋放陈醋内泡7天。再取出蛋打破用蛋清涂患处,每日2--3次,7天可愈。忌酒、辣物。
4、疥疮、恶疮、无名疮
白鸡毛一把烧成灰,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每日涂患外2--3次,连用5--7天,效果极佳。
5、湿疹
樟脑丸一个,放半斤陈醋内浸3天后,用醋搽患处,一日3次,至治愈。使用善鑫堂万应虫草膏对各种湿疹有显著效果。
6、蛇胆疮
可以用旱烟油治疗蛇胆疮,效果不错。
用旱烟油一小团(或抽过的香烟过滤嘴3个),用适量水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痊愈。
7、汗斑癣
独头蒜(或小蒜头)捣烂,用纱布包好,蘸陈醋擦患处(擦至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一日三次,用5~7天。
8、白癜风
取露水(最好用韭菜叶上露水)一斤,加入蛇壳*5克,装入瓶内,埋地下过半月后取出,用水涂患处,一日三次,连用1--2月。同时可用马齿苋*30--60克,煎汤一碗内服,一日二次。
9、风疹块、痱子
鲜韭菜汁加适量明矾,每天涂患处,并擦至皮肤发红、发热,一日三次,2--3天即愈。
10、脚气、手气
陈醋一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明矾1钱,泡3天后用醋浸手、脚,一次5分钟,浸后可以洗去,一日一次,连用10天,配合一些益肤膏不会再发。
12、手、足多汗:明矾*5钱,热水2斤,一起溶化浸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站其自然晾干,一日一次,5天后手脚汗正常。
11、手足开裂(皲裂、粗糙)
生羊油或猪油一两,加蜂蜜或白糖3钱,捣匀搽手脚,一日2--3次,一般7天可愈。再搽几天以后不复发。
12、冻疮未破
尖头辣椒10个,生姜半两,白酒半斤,一起放入瓶内浸3天后,在冻疮初起,皮肤红肿发痒时搽患处,一日5次,有特效。连用十天至半月痊愈除根,不再复发。
13、冻疮已破
陈旧棉花(越陈旧越好),烧成灰,用麻油调匀搽患处,一日三次,搽好为止,不发。
16、鹅掌风、灰指甲:陈醋1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香烟丝(十支),泡二日后用醋浸手,一次10分钟,一日二次,浸后可用清水洗净,连用10日有特效。(此方最好在大伏天使用)
❻ 治皮肤病的中药有哪些 什么中药治疗皮肤病
1解表类中药
解表可以使邪从外解,防治皮肤病。如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其皮疹有游走不定,瘙痒等特点,常用中药: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苍耳子,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等。
2
清热类中药
很多皮肤病在临床都表现为热证,如常见的接触性皮炎,丹毒,痤疮等,皮疹常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舌质红,苔黄,脉数,表现为热象。治疗宜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等,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穿心莲,水牛角,生地黄,玄参,赤芍等。现代药理研究,有些药物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
3
养血润燥类中药
用于血虚风燥或血燥引起的皮肤病,皮损可见干燥,脱屑,皲裂,苔藓样变等特点,如银屑病,慢性湿疹,鱼鳞病等,常用中药:当归,熟地黄,制何首乌,生地黄,麦冬,沙参等。
4
利湿类中药
用于湿邪偏重者,其皮疹有水疱,糜烂,渗液,水肿等特点,治疗宜清热利湿,温阳利湿,祛风胜湿等,适用于急性湿疹,脓胞疮,带状疱疹等夹湿的皮肤病。常用中药:黄柏,苦参,秦皮,泽泻,吴茱萸,茯苓,猪苓,冬瓜皮,羌活,独活,防己,薏苡仁,苍术等。
❼ 中草药治过敏性皮肤病的偏方
首选:益母草冲抄剂,每次两包一日三次,连服月余,效果奇效,可以说简.便.验具在.
中药及偏方
(1)地肤子、浮萍各30克,蝉蜕9克,水煎服,每日l剂。
(2)桃树叶、艾叶各30克,白矾15克,食盐9克,煎汤洗浴,每日1-2次。
(3)苍耳子,荆芥,防风各15克,葱白1根,水煎服,每日1剂。
营养和饮食
宜进清淡饮食,忌鱼、虾、蟹、羊肉、酒类等辛辣刺激食物。
注意事项
1.患者平时要注意观察过敏原,如发现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对可疑致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则可引起皮损显著增多,瘙痒剧烈。
3.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服果导片2片,每日2-3次安番泻叶适量开水冲饮。
4.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禁放花卉,也不应该喷洒来苏,敌敌畏等化学物品,以免致敏。
预防常识
1.对过敏性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接触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植物及化学物品,减少过冷、过热及日晒的刺激。
❽ 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秘方
请取:当归10 白芍15 川芎5 生地20 玄参15 生石膏50 荆芥10 防风5 蝉衣15苏叶10 蛇床子10 地肤子10 白癣皮5 露蜂房5 苦参回5克,水煎服饭后。取汗。答
该方对火节,风疹,瘙痒等皮肤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❾ 治疗手足甲癣的药方有哪些
手足癣是指指(趾)及掌、跖面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多为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及须毛癣菌。临床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浸渍型。足癣相当于中医学“臭田螺”、“田螺皮包”等范畴。
甲癣是浅表皮肤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一种甲霉菌病。一般由手足癣日久蔓延而成。临床以指(趾)甲发生凹凸不平、肥厚,失去正常光泽等为特征。甲癣相当于中医学“鹅爪风”、“油灰指甲”、“油炸甲”等范畴。
【方一】百蛇灭癣方1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各45克,生百部、当归各20克,雄黄面(后下)、硫磺面(后下)各12克。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鳞屑、角化型手癣。
【方解】方中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杀虫;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生百部杀虫灭虱;当归活血止痛;雄黄解毒,杀虫;硫磺外用解毒杀虫疗疮。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蛇床子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苦参有抗炎,抗过敏,皮炎,烫伤的作用;白鲜皮能抑多种癣菌,真菌;百部能抑制一切皮肤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对体虱、阴虱皆有杀灭作用;雄黄有抑菌,真菌,癣菌,增强免疫的作用;硫磺与皮肤接触可溶解角质、杀疥虫、细菌、真菌作用,对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治疗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待温后浸泡20~30分钟,每日2次。
【方二】百蛇灭癣方2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各60克,生百部、黄柏各20克,雄黄面(后下)、硫磺面(后下)各12克。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糜烂型手足癣。
【方解】方中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杀虫;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生百部杀虫灭虱;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雄黄解毒,杀虫;硫磺外用解毒杀虫疗疮。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蛇床子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苦参有抗炎,抗过敏,皮炎,烫伤的作用;白鲜皮能抑多种癣菌,真菌;百部能抑制一切皮肤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对体虱、阴虱皆有杀灭作用;黄柏有抑菌作用;雄黄有抑菌(真菌、癣菌)增强免疫的作用;硫磺与皮肤接触可溶解角质、杀疥虫、细菌、真菌作用,对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治疗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待温后浸泡20~30分钟,每日2次。
【方三】百部根酒
【出处】《实用药酒精选》
【组成】百部根50克,白酒500毫升。
【功用】滋阴清热,杀虫止痒。
【主治】手足癣各型。
【方解】方中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百部能液贺抑制一切皮肤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对体虱、阴虱皆有杀灭作用。
【用法】将百部根炒至焦黄,入酒浸泡,5日后取用。每次15毫升,空腹饮之,每日3次。
【方四】三妙汤加味
【出处】《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
【组成】苍术、黄柏、川牛膝、木瓜各10克,大青叶、赤小豆各12克,鱼腥草15克,生甘草6克。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主治】足癣湿热下注型。
【方解】方中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川牛膝;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赤小豆、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甘草,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苍术、黄柏、川牛膝、木瓜有抑菌抗炎作用;鱼腥草、甘草抗溃疡、抗炎、抗过敏作用、抗菌。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养血润肤饮加减
【出处】《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
【组成】丹参、地肤子、白鲜皮、当归、白芍、皂角刺、桃仁、防风各10克,熟地黄、何首乌、天花粉各12克。
【功用】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主治】手癣血虚生燥者。
【方解】方中丹参活厅悄血,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地肤子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当归补血,活扮埋渣血止痛,润肠通便;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皂角刺消肿排脓,祛风杀虫;桃仁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何首乌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改善微循环,抗炎抗过敏作用,对某些癣菌有抑制作用;地肤子抑制多种皮肤真菌,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白鲜皮抑多种癣菌,真菌;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桃仁镇、抗炎、抗菌、抗过敏作用;防风抗炎,抗过敏,抗菌疱疹,紫癜,扁平疣;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天花粉具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苏木浸洗方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苏木、蒲公英、钩藤各30克,防风、防己、川椒、黄芩、白矾各15克。
【功用】解毒消肿,止痛收敛。
【主治】足癣浸渍糜烂型。
【方解】方中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川椒、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苏木促进微循环,消炎作用;防风抗炎,抗过敏,抗菌;防己抗炎作用,对免疫有抑制作用,广泛抗过敏作用;川椒、黄芩抑菌;白矾外用明显抗阴道滴虫作用,促进溃疡愈合。
【用法】水煎外洗。
【方七】丁香酊方
【出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丁香15克,70%乙醇100毫升。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手足癣。
【方解】方中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丁香有抗炎作用。
【用法】丁香用70%乙醇加至100毫升,外搽,每日3次。
【方八】漏芦汤
【出处】《疡科选粹》
【组成】漏芦、白蔹、槐皮、五加皮、甘草各22.5克,蒺藜子60克。
【功用】清热利湿收敛。
【主治】手足癣湿毒浸淫者。
【方解】方中漏芦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白蔹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槐皮凉血止血;五加皮祛风湿利水;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漏芦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白蔹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五加皮有抗炎作用;甘草、蒺藜子抗溃疡、抗炎、抗过敏作用、抗菌。
【用法】共为粗末,每用150克,水煎汤,淋洗患处。
【方九】枯矾散
【出处】《灵验良方汇编》
【组成】枯矾、龙骨各6克,黄丹4.5克,麝香0.3克,干胭脂2.1克。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手足癣水湿泛滥型。
【方解】方中龙骨镇静安神,收敛固涩;麝香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枯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麝香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枯矾可促进溃疡愈合。
【用法】上为细末,和匀,洗净患处,再直接撒粉末于患处。
【方十】神效癣药
【出处】《古今名方》
【组成】斑蝥15克,百部60克,槟榔、土槿皮、大枫子肉、白芨、川椒各30克。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手足癣湿毒浸淫型。
【方解】方中斑蝥破血逐瘀,散结消症;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土槿皮、川椒杀虫止痒;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斑蝥攻毒蚀疮增强免疫增强作用;百部抑制一切皮肤真菌,水浸液和醇浸液对体虱、阴虱皆有杀灭作用;槟榔抑制皮肤真菌;土槿皮有机酸和乙醇浸膏及苯浸膏致病性皮肤真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抗菌作用;白芨促进肉芽生长,创面愈合。
【用法】上药浸于750毫升烧酒中备用,用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每日2~3次。
【方十一】生姜浸酒
【出处】《药酒治病养生999方》
【组成】生姜250克,50~60度白酒500毫升。
【功用】解毒杀菌。
【主治】手癣。
【方解】方中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姜抑菌,抗炎,抗溃疡,脂溢性皮炎。
【用法】生姜加工粗碎,置容器中加白酒,蜜蜂,浸泡2日后去渣即成。外用涂患处。
【方十二】
【出处】民间验方
【组成】羊蹄根300克,75%酒精600毫升。
【功用】收敛杀虫止痒。
【主治】甲癣。
【方解】方中羊蹄根收敛杀虫止痒。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羊蹄根据抑菌。
【用法】痒蹄根切碎浸泡酒精中7昼夜,过滤去渣备用。用棉棒蘸药水涂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