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麻黄有什么功效
功效作用
麻黄,药用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产于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含有1%~2%的生物碱,又含6%的儿茶鞣质和挥发油,麻黄碱是强效的升压成分,能同时升高使用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1.利尿
麻黄中含有大量的麻黄碱,麻黄碱有很强的利尿消肿功效,对食用水,盐水,尿素水之后的动物都表现出很强的利尿作用,但是对食用酒精后的动物却是相反的抑制排尿作用,因此,麻黄的利尿仅限于水分类,对酒精等有机成分类表现的是抑尿作用。
2.调节血压
麻黄碱是强效的升压成分,能同时升高使用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但是麻黄次碱和挥发性的油却表现出降血压的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因此很多药物制作时都添加了麻黄次碱,来达到降压的功效。
3.兴奋神经
麻黄碱对大脑,中脑及延脑,呼吸与循环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内服麻黄制剂后,表现如下:①全身温暖,心跳加快,末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②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③缓解支气管和胃肠痉挛。④有促进膀胱内括约肌紧张和痉挛作用。
4.松弛平滑肌
麻黄中的多种生物碱都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因此麻黄能治疗一下疾病:1、治疗哮喘: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能扩张支气管。2、缓解痛经:麻黄中的生物碱能抑制人的子宫平滑肌,能缓解痛经。3、治疗儿童遗尿症:增强膀胱括约肌麻黄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张力增加,排尿次数减少,因而能治疗儿童遗尿症。
5.抗菌抗病毒
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亚州甲型AR8)有抑制作用,用挥发油给鼠作治疗流感实验,平均存活期显著增加,平均肺损伤显著减低,有一定治疗效能。水煎剂和麻黄挥发油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有治疗作用。
6.抗过敏
麻黄的水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麻黄有抑制致敏物质释放的作用。麻杏石甘汤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致敏豚鼠肠管组胺的释放,缓解肠管的运动。因而临床使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效。
7.抗肾衰
麻黄于浸膏能使肾衰大鼠血液中肌酐、尿素氮下降,血钙上升。是由于抑制了肌酐和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明显地抑制甲基胍的形成,从而改善了肾功能。
8.强心
麻黄中所含的麻黄碱是一种强效的强心剂,其药用作用和肾上腺素差不多,能促进心肌收缩,心输出率增加,心率增快,使用过多时甚至或出现心率紊乱的现象。
② 荨麻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荨麻疹的治疗并不是简单靠一种药物就可治愈的事,有时候中药也能治疗荨麻疹,下面我马上就告诉大家荨麻疹的中药偏方吧。

荨麻疹的中药偏方
验方一
组成: 当归20克 黄芪30克 艾叶10克 大枣10枚 香附15克 荆芥20克 麻黄10克 细辛5克 黄芩20克 陈皮20克 沙棘果25克 党参25克
用法: 此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日服3次,每次服药量约200毫升左右。
功用: 养血,祛风,止痒。
主治: 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验方二
组成: 麻黄 连翘 荆芥 僵蚕 桑白皮 赤小豆 生甘草
制用法: 各味药物均予常规剂量,小儿一般用1/3~1/2成人量,麻黄生用,煎时后下,全药先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主治: 丘疹性荨麻疹。
加减: 若风盛痒剧,风团多,要酌加祛风药如防风、钩藤、蝉脱;若湿盛疱多且大,可酌加苡仁、车前子以加强利湿之效;若热盛皮疹红赤,可酌加栀子、黄芩以长清热之能;若平素血虚,面白舌淡,脉濡细,可酌加当归、生地、白芍、丹参以益其不足;若搔破皮肤,继发感染而生脓疮、糜烂,则本方宜去麻黄、僵蚕,加蒲公英、苡仁、败酱草等,重在清热解毒。
验方三
组成: 路路通10~20克 乌梅6~10克 地龙6~10克 北防风6~10克 蝉衣3~6克 丹皮6~10克 甘草3~10克
功用: 疏风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通络,透疹止痒。
主治: 过敏性皮肤病风热型,症见皮损为丘疹、红斑或风团,伴有轻度发热、口渴、瘙痒等症,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加减: 血虚者加当归;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有表证者加荆芥。
非验方类:
荆芥6克,防风6克,大胡麻9克,威灵仙9克,何首乌9克,白藓皮12克,水煎前服。
荨麻疹的四大危害
一、可能诱发其他疾病
不清楚荨麻疹严重性的患者应该感觉得到,荨麻疹会引发其他的疾病,一般后期治疗是很费劲复杂的。慢性荨麻疹发病一般伴有消化道症状,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胃肠道功能紊乱,伴发溃疡性结肠炎等,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紊乱。因此可以诱发内脏等病如自身免疫性甲亢,甚至还会导致细胞恶变。荨麻疹孕妇患者还可以导致免疫性不育及流产。
二、危害人的生命
如果得了慢性的荨麻疹,如发生在呼吸道的喉头和支气管处,它会导致反复发作的喉头水肿,出现咽喉堵塞感,甚至气促、胸闷、呼吸困难,伴有心慌、烦躁、恶心等,严重者呼吸困难至窒息,危及生命安全。
三、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荨麻疹若发病未及时治愈,可迁延长达数月甚至若干年,晨起或临睡前瘙痒加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因此慢性荨麻疹必须彻底除疗,而不是像某些医生说的那样不需要治疗,任其发展,最后导致严重的后果。
四、影响工作和休息
③ 麻黄与现代疾病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麻黄《神农本草经》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生用、蜜炙或捣绒用。【性能】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拍卜消肿。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
麻黄与现代疾病治疗
1. 治疗入冬屡患偏头痛: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风寒侵袭头部,经脉郁滞, 又兼少阴阳虚,入冬屡患偏头痛者,效果良好。(中国民间疗法,2000,8(11):28)。
2. 治疗老年皮肤瘙痒:
用麻黄6g,桂枝12g以及杏仁、甘草等药物组成桂枝二麻黄一汤,随证配伍,治疗老年皮肤瘙痒,10天为1疗程,有较好疗效(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67)。
3. 治疗冻疮:迟芦
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15g,桂枝10g,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涂在患处(新中医,1999,31(10):36)。
4. 治疗耳鸣:
取其宣肺透表,利尿开窍之功,重用单味麻黄10 30g,治疗肺气郁闭,清浊升降失司,清阳之气不能上注于清窍之耳,浊气反升,蒙蔽耳窍,而产生的耳鸣(中国民间疗法,1999,7(1):30)。
5. 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用麻黄、益母草、桔梗、生甘草的提取浓缩液,制成鼾静通口服液,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能改善换气,有止咳、化痰、消炎之功(河南中医,2001,20(1):59)。
6. 治疗过敏性鼻炎
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袭旦穗疗过敏性鼻炎20例,服药后,45min开始显效,效果可持续3 4小时(国医论坛,1998,13(2):44)。
7. 治疗窦性心动过缓-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
8. 还可以呃逆、上消化道出血、肾衰、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病、感染性化脓性炎症、慢性咽炎、牙痛等。
④ 麻黄有什么作用
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
发汗散寒;2.
宣肺平喘;3.
行水消肿;4.
散阴疽,消症结。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
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侯(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水从汗解而消肿;?小便增多而消肿;?大便水泻而消肿;?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肾炎病的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⑤ 麻黄是一种中药,具体有什么功效
麻黄性温,而且辛散、苦,归肺、膀胱经,功效与作用具体如下:
1、可以开腠理、透毛孔、散风寒,临床上多用于外感风寒、全身的疼痛、恶寒、无汗,发热、头痛;
2、宣肺平喘,可以宣畅肺气,温散肺寒,所以可以多用于风寒的感冒,风寒的咳嗽或哮喘等;
麻黄主要成分含生物碱类,如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麻黄碱,还有挥发油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主要有解热、发汗、止咳平喘、镇痛、抗炎、利尿,还有兴奋心脏和升高血压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麻黄发汗、宣肺力强,所以如果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患者,以及肺、肾两虚的咳喘患者,应当慎重使用。同时因为它能够兴奋中枢神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所以高血压、青光眼患者慎用,运动员也要慎重使用。
⑥ 麻黄,发汗解表很强大
分享:赤脚说
麻黄,发汗解表最常用的中草药,辛温,微苦,归肺经、膀胱经。
麻黄是一种草,叫麻黄草,没有叶子,只有根和茎,主要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有种植。
我们常说的麻黄,指的是它的茎,麻黄根也是药,但是作用刚好相反,麻黄根是敛汗的,麻黄是发汗的,大家千万不要用错了。
1. 麻黄的4大功效
麻黄有4个功效,大家了解一下,不要去记。
1.发汗解表 :所谓的发汗解表,就是把体表的汗发出来,体表的邪气随汗而解。麻黄为什么可以发汗?要用到取象思维。
因为麻黄是中空的,就如同一个管道,管道的作用是什么?一个字:通。麻黄能把皮肤毛孔的通道打通,所以,它能发汗。
2.散寒通滞 :所谓的散寒通滞,就是把瘀滞在体表哗并的寒气散出乱返迹去。麻黄为什么可以散寒通滞?因为麻黄可以发汗啊,把汗发出去了,体表的寒气也跟着出去了。因为麻黄偏温,温能散寒,麻黄散的主要是寒邪。
3.宣肺平喘 :所谓的宣肺平喘,就是把肺气宣发起来,让肺气宣发肃降回到正常,就能平息咳喘了。麻黄为什么可以宣肺呢?肺主皮毛啊,麻黄能把皮肤毛孔打开,也就相当于把肺气宣发起来了,肺气原来郁闭住了,用麻黄把肺气宣发起来,肺气宣降正常,就能平息咳喘了。
4.利水消肿 :所谓的利水消肿,通俗点说,就是消水肿。麻黄为什么可以消水肿呢?皮肤毛孔是个通道,如果这个通道堵住了,寒气出不去,水也出不去,水出不去就会堆积在皮下,形成水肿。麻黄可以打开皮肤毛孔,可以让水从皮肤毛孔排出去,这就是麻黄消水肿的原理。
这4个功效,一个都不需要记,你只需要知道麻黄是发汗的,就足够了。麻黄为什么可以发汗?取类比象,你看到麻黄“中空”的形状,你自然而然就想到管道的“通”,麻黄能把毛孔打通,所以麻黄能发汗。通什么呢? 通汗、通寒、通气、通水。
2. 麻黄怎么用?
麻黄主要作用就是发汗,当然是在无汗的情况下来用,有汗说明毛孔是通的,就不要再用麻黄。
麻黄发汗,用来治表证。什么叫表证?邪气在体表,就是表证。比如,风寒束表就是表证,会用到麻黄;比如说皮肤病,荨麻疹湿疹之类也是表证,也会用到麻黄。
记住一点就行: 麻黄发汗,主治表实证。
麻黄有2种经典的搭配:
一种是 麻黄+桂枝 相配,桂枝加强麻黄的解表作用,比如说麻黄汤,就是麻黄配桂枝。
另一个搭配是 麻黄配石膏 ,麻黄散表寒,石膏清肺热,一散一清,治的是肺热高烧,目的是把肺里的热排出去。
3. 用麻黄需要注意哪些?
1.有恶寒怕冷的症状,说明表实有寒,才考虑用麻黄。
2.无汗情况下,才用麻黄;有汗的情况,都不用麻黄。
3.麻黄有鼓舞阳世咐气作用,现在的说法有兴奋作用,参赛运动员禁用。
4.太虚的人,慎用麻黄。太虚的人就好比是一个瘪的气球,不能再放气了,所以慎用麻黄。
5.麻黄发汗,麻黄根敛汗,一阴一阳效果相反,千万不能用错。
麻黄的发汗力很强,麻黄的用量宜小不宜大,一般都在 5g到10g 之间。如果是小孩子,用量更要减小,建议在 1g到3g 之间。
麻黄是个很强大的药,但是是个管制药,现在大部分药店都买不到,这个不太好办。
⑦ 治疗小儿荨麻疹偏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得了荨麻疹苦恼,一时间找不到治疗的方法,到处寻找方法。这里就来介绍一下 治疗小儿荨麻疹偏方 。
治疗小儿荨麻疹偏方
偏方一
组成:当归20克 黄芪30克 艾叶10克 大枣10枚 香附15克 荆芥20克 麻黄10克 细辛5克 黄芩20克 陈皮20克 沙棘果25克 党参25克
用法:此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日服3次,每次服药量约200毫升左右。
功用:养血,祛风,止痒。
主治: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偏方二
组成:麻黄 连翘 荆芥 僵蚕 桑白皮 赤小豆 生甘草
用法:各味药物均予常规剂量,小儿一般用1/3~1/2成人量,麻黄生用,煎时后下,全药先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主治:丘疹性荨麻疹。
加减:若风盛痒剧,风团多,要酌加祛风药如防风、钩藤、蝉脱;若湿盛疱多且大,可酌加苡仁、车前子以加强利湿之效;若热盛皮疹红赤,可酌加栀子、黄芩以长清热之能;若平素血虚,面白舌淡,脉濡细,可酌加当归、生地、白芍、丹参以益其不足;若搔破皮肤,继发感染而生脓疮、糜烂,则本方宜去麻黄、僵蚕,加蒲公英、苡仁、败酱草等,重在清热解毒。
偏方三
组成:路路通10~20克 乌梅6~10克 地龙6~10克 北防风6~10克 蝉衣3~6克 丹皮6~10克 甘草3~10克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通络,透疹止痒。
主治:过敏性皮肤病风热型,症见皮损为丘疹、红斑或风团,伴有轻度发热、口渴、瘙痒等症,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加减:血虚者加当归;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有表证者加荆芥。
偏方四
组成:蛇床子50克,地夫子50克,苦参100克,白藓皮50克,虫蜕20克,荆芥50克,薄荷30克。
用法:水煎2次,合为一处,洗澡。如病变范围不大、或是症状较轻,用量可酌减。
主治:各种皮肤搔痒、湿疹、荨麻疹及过敏等。
偏方五
组成:韭草150克,甘草10克。
用法:韭菜洗净切段与甘草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弃渣取汁。每日2次,每次1剂。
主治:行气理血。主治风寒型荨麻疹,遇寒尤剧者。
小儿荨麻疹的护理
1、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为5天,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天。
2、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为了使病儿休息好,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经常要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儿身上,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病儿的眼睛,窗户拉上窗帘,灯泡用灯罩罩住。给病儿穿衣盖被要适当,穿盖过多,捂得全身是汗,见风反而容易感冒着凉,而引起肺炎。
3、食物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或热汤,这样不但有利于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利于退热,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容易发透。疹子消退,进入恢复期,及时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忌口。
4、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不但使皮肤出疹子,同时还使眼结膜、口腔、鼻腔粘膜产生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时清洗,分泌物长时间地刺激皮肤粘膜,使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给病毒继续入侵和其他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做好病儿皮肤粘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
5、高热的护理。麻疹病儿如果没有并发症,发热不超过39℃,不必采用退热措施,发热在39℃以上的,需采取一些退热措施,如按医生的指导吃少量阿斯匹林,忌冷敷及酒精浴。
6、注意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麻疹的并发症多而且比较严重。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脑炎等。
精彩推荐:
新生儿大便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新生儿哭闹不睡觉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⑧ 受风旮瘩怎么治
风疙瘩就是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药方剂1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方剂2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方剂3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方剂4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风疙瘩就是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药方剂1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方剂2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方剂3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方剂4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方剂5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