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问答 » 海口皮肤科排行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海口皮肤科排行

发布时间: 2023-08-23 05:53:24

Ⅰ 海口三甲医院有哪些

海口三甲医院有:

1、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位于海南省省会海口市中心地带,始建于1973年。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于2016年10月由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式更名为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月1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获得“2017年度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医院”称号。

4、海口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总院位于金盘路45号,文明中分院位于文明中路113号,琼山分院位于琼州大道178号。

医院设有内科、外科、肺病科、脑病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肿瘤科、肛肠科、针灸科、推拿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麻醉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治未病中心、感染性疾病科等临床科室和医学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心电功能科、手术室等医技科室。

5、海南省中医院建院于1954年5月,综合性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设有中西医结合骨伤治疗研究所、中风治疗康复中心、乳腺科、结石诊疗中心、特诊科、内科、肝胆科、妇产科、儿科;

骨伤科、外科、手术室、皮肤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肛肠科、针炙推拿按摩科、理疗康复中心、体检中心、预防保健科等临床一级科室20余个,有中西医结合急救中心、ICU病区、海南省中医男科治疗研究中心、中西医室8个和4个门诊部。

网络-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网络-海南省人民医院

网络-海口市人民医院

网络-海口市中医院

网络-海南省中医院

Ⅱ 在海口皮肤科最好的医院在哪里

海甸三东路的那家不错

Ⅲ 海口哪家皮肤科医院最好

去省皮肤科医院吧 我从来不过敏的 但突然有次过敏去了好多医院都搞不定

去那里也没花多少钱就搞定啦。。。

祝早日康复~

Ⅳ 海口有哪些医院看皮肤科好

海`口`肤`康`皮`肤`病`医`院0898灬3665灬2555















化差异视角下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2) .
[2]黄广玲.中西文化差异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7) .
[3]谢寒星.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公示语翻译策略[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4) .
范文第三篇
题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与网络信息的全面发展慢慢将世界联成一体, 该趋势必然会导致世界文化的发展在彼此碰撞与融合下形成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跨国界、跨文化交际, 已不仅是一些涉外部门人员的专属。各国各族人民均陆续加入到和异域文化交流的行列中, 体会着其中的新奇和乐趣。不过, 在跨文化交际机会增加的同时, 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增加,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也更突出, 这对跨文化交际有效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与阐述, 并简单论述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语言; 观念; 思维;
引言
跨文化交际特指针对不同文化与语言背景, 依靠一种通用语言开展的交往行为, 其本质与内涵为强化整合语言与文化间的差异, 目的在于进一步增进交际双方间深入交流和协作[1]。我国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和协作日益深入, 跨文化交际变成社会大众关注与讨论的热门话题。所以, 务必要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里的具体表现给予探究, 站在科学合理的视角与立场, 吸纳中西方社会文化中的独特优势, 摒弃和更正不足, 达到取长补短, 自我完善, 以更好的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下面就主要对此展开论述。
一、语言文化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宏观表现主要就是语言文化的差异。语言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语言表述与交流方面的差异, 是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关键因素。例如, 早期燕窝蜜炼枇杷膏的英语说明书里, 陈皮的译文是Chen’s Skin, 干姜的译文是Fuck The Ginger[2]。俗语翻译里也不时出现中国式英语, 较典型的有:“If you want money, I have no;if you want life, I have one”, 翻译成汉语则为要钱没有, 要命一条。语言习惯方面, 中西方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在英语国家里, 时常都直呼他人名字, 除了年龄相近的人士这样, 即便是年龄差异大也照样用名字来相互称呼, 不过这要是在中国, 直呼长辈或老师或领导的名字, 则会被视为缺乏礼貌与修养的行为。语用含义方面也存在极大差异, 如狗在汉语中, 一般是被用以表达贬义的词语, 如“狼心狗肺”、“走狗”等, 但西方国家则正好相反, 主要是用狗来表述善意的褒义词, 如“You are really a lucky dog.”即你真是一个幸运的人。若依照中国式英语的方式来理解该句子, 则会闹出不少笑话。所以,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里, 语言是无法孤立存在的, 若脱离其文化内涵, 则变得面目全非。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所谓价值观念, 即基于某种世界观念之上, 对各种事物和行为以及可能的选择等实施评价的标准, 包括以此为基础采取的某种行为态度或是倾向。价值观念包含很多内容, 本文仅以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为例展开分析。中国人通常都有很强的家庭观念, 亲情伦理、血缘关系、尊重长辈等观念在脑海里根深蒂固, 父母和子女始终都是一家人, 即便子女成家立业后仍然要承担起侍奉父母和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也是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但在西方就不一样, 如在美国子女成年后就会离巢而飞, 父母不会再抚养他们, 同样的, 子女独立后也不会再管父母家里的事, 不存在赡养父母一说, 更难以看到如中国几代同堂的画面。又如, 中国人在购物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一大家人一起购物的现象, 并且大人给小孩买东西是很正常的, 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是理所应当的, 常常还会有成年子女和父母抢着付钱的。但在西方却不同, 父母和成年子女的经济是独立开来的, 购物时都是各自付账, 甚至有的家庭里小孩子买东西也要自己付钱, 用自己帮父母做家务赚来的钱支付。由此就可看出, 中西方在对待家庭方面几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 故在交际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对方的价值观念。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国人比较委婉含蓄, 在思维过程中注重意会性;西方人思维则比较直接, 有什么就直接说什么。就以写信来说, 在通信不发达的过去, 很多信息都是依靠写信的方式传达, 中国人在写信的时候前半段内容基本上都是比较委婉含蓄的客套话, 通常在信的末尾才会道明真正意图;而西方人表达意思就很直接, 通常在写信的开端就直接阐明意图, 之后再寒暄一些客套话。通过写信的方式就能反衬出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又如, 中国人通常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收入等情况, 以示对对方的关心。但在西方人看来, 这些问题都属于个人隐私, 其他人是没有权利过问的, 第一次见面就问显得很不礼貌, 会让被询问者产生反感。若问西方女士“How old are you?”, 对方很可能会回答说“It is a secret!”西方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永远都是充满朝气的, 以此警示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 故不喜欢提到年龄。在中国人的日常交流中也常常会问对方“你在哪里?”“你去哪里?”“你在做什么?”等, 但在西方人眼里这就有刺探别人隐私的嫌疑, 是很不受欢迎的。可见,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避免询问上述问题, 以天气、心情等为话题开端会收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四、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悠长历史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之一, 主要指该国家或是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包括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 因此风俗习惯是一个综合了各个方面的较为全面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集合体。中西方在风俗习惯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在此以颜色为例加以分析。在中国人眼中, 红色, 一种如同鲜血的颜色, 代表着喜庆、成功、平安、顺利等, 传达着一种吉祥。但在英语中, “red”往往代表着愤怒、危险、犯罪、极端等, 如red alert表示红色警报, red flag表示危险的信号灯等。曾经中方某品牌的榨菜在包装上印制了“红旗”, 其销售就受到了阻碍。中国著名戏剧《红灯记》如果直接翻译成英文The Red Lantern, 那么西方人就会很疑惑, 因为在西方上述翻译则表示妓院。又如, 中国人乃龙的传人, 很尊敬龙, 认为龙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古时候, 只有皇帝这种至高无上的人才能穿“龙袍”。但在西方则刚好相反, 西方有“打龙节”的习俗, 认为龙就是恶魔, 被传说中的保护神杀掉, 借此节日感谢保护神, 避免了恶魔侵害人间的灾难。所以, 当要表示一个人生龙活虎的时候, 不能翻译成“He/She is as lively as a dragon and tiger.”, 而应翻译成“He/She is full of vim and vigor.”再如lion, 狮子。在中国人思想意识中对狮子没有特别含义和好感, 相应的词汇中也大多以贬义出现, 如狮子大开口;但在西方人眼里狮子就是百兽之王, 代表着威严和勇敢, 其中英国就将狮子作为了国家的象征[3]。
五、时间取向的差异
中国人认为“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昼夜更迭、季节交替”属于环形运动状态, 整体而言时间感充足, 做事也不用很着急, 故常常向后看, 回顾历史, 以历史为鉴。表现在语言方面就如慢用、慢走、慢慢品尝、慢慢欣赏等习惯说法。并且中国人往往认为过去的老朋友是自己的历史人脉, 故会倾向于长期与过去老朋友保持联系。中国人奕相信轮回, 认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善事者逝后可入天堂、做恶事者逝后应下地狱”, 认为长辈行善可为后辈积福。但在西方, 认为时间会“吞噬”掉所有事物, 属于线性单项持续运动, 就如犹太基督教的传说:认为任何事件都是有始有终的, 并不是在做周而复始的运动。这种线性单项持续运动的观念让西方人认为时间流逝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故西方人紧缺意识很强。受紧缺意识的影响, 西方人对任何事情都是向前看, 放眼未来、展望未来, 并不一味执着于对过去所做或是现在所做的不断争执、争论, 在他们看来, 这样的人生就不会有未来了。综合来看, 在时间取向上中方更注重过去, 做事情也注重以史为鉴、追溯根源, 强调过去的经验教训是当前的重要参考;西方人更注重“向前看”, 强调对未来的规划, 用自己的努力去驾驭未来、改变命运, 过去的已然成为过去, 没必要用过去的事情束缚当下和未来。
六、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上文主要对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展开了论述, 在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时间取向等方面均各有不同, 这些已然成为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参照指标, 同时这种融合正在以更广泛更深入层面上得到进一步的实现。故必须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找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缩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有效提高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与能力。
本文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不断探索各种差异文化的契合点, 尤其应注重培养非语言交际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在交际过程中眼神、肢体语言、表情等非语言交流方式更能传达意愿, 也更需要借助这些方式传达意愿。如在交流过程中西方人就比较注重用眼神传递信息, 有“眼神交流法”之称[4];但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 很少长时间直视对方, 自然也就无法用眼神传递信息了。若能培养中国人对眼神交流的重视和运用, 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交际效果了。二是强化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不能说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一味地去迎合对方的文化, 而应该在坚持自己国家文化的同时, 不断学习、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 在语言方面就表现为基础知识和口语能力的结合训练。只有这样, 才能在与对方交流的过程中尊重对方的国家文化和个人隐私, 而不是冒昧的用自己国家的文化去评价或衡量对方国家的文化。
七、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 推动了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融合日益频繁和深化, 跨文化交际备受关注和重视, 各个领域的跨文化交际也越发频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要提高跨文化交际成效, 并不是去影响或同化对方, 而应该认清双方国家的文化差异, 不断学习和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 在交际过程中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这样才能避免很多交际过程中的突兀和尴尬。本文从语言、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时间取向五个方面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展开论述,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对中西方文化加以融合的建议。由以上也看出, 对待交际过程中所涉及文化的两种极端作风:源于外部的强加和主动从内部的叛离, 均对双方正常交往和各自的文化传承不利。跨文化交际双方需共同维护
文化差异, 掌握公示语的意义, 确保语义清晰, 将公示语语言特点作为依据, 恰当的选择词语。只有这样,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公示语英译有效性的影响, 减少公示语英译过程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郑维.文化差异视角下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2) .
[2]黄广玲.中西文化差异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7) .
[3]谢寒星.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公示语翻译策略[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4) .
范文第三篇
题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与网络信息的全面发展慢慢将世界联成一体, 该趋势必然会导致世界文化的发展在彼此碰撞与融合下形成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跨国界、跨文化交际, 已不仅是一些涉外部门人员的专属。各国各族人民均陆续加入到和异域文化交流的行列中, 体会着其中的新奇和乐趣。不过, 在跨文化交际机会增加的同时, 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增加,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也更突出, 这对跨文化交际有效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与阐述, 并简单论述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语言; 观念; 思维;
引言
跨文化交际特指针对不同文化与语言背景, 依靠一种通用语言开展的交往行为, 其本质与内涵为强化整合语言与文化间的差异, 目的在于进一步增进交际双方间深入交流和协作[1]。我国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和协作日益深入, 跨文化交际变成社会大众关注与讨论的热门话题。所以, 务必要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里的具体表现给予探究, 站在科学合理的视角与立场, 吸纳中西方社会文化中的独特优势, 摒弃和更正不足, 达到取长补短, 自我完善, 以更好的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下面就主要对此展开论述。
一、语言文化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宏观表现主要就是语言文化的差异。语言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 语言表述与交流方面的差异, 是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关键因素。例如, 早期燕窝蜜炼枇杷膏的英语说明书里, 陈皮的译文是Chen’s Skin, 干姜的译文是Fuck The Ginger[2]。俗语翻译里也不时出现中国式英语, 较典型的有:“If you want money, I have no;if you want life, I have one”, 翻译成汉语则为要钱没有, 要命一条。语言习惯方面, 中西方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在英语国家里, 时常都直呼他人名字, 除了年龄相近的人士这样, 即便是年龄差异大也照样用名字来相互称呼, 不过这要是在中国, 直呼长辈或老师或领导的名字, 则会被视为缺乏礼貌与修养的行为。语用含义方面也存在极大差异, 如狗在汉语中, 一般是被用以表达贬义的词语, 如“狼心狗肺”、“走狗”等, 但西方国家则正好相反, 主要是用狗来表述善意的褒义词, 如“You are really a lucky dog.”即你真是一个幸运的人。若依照中国式英语的方式来理解该句子, 则会闹出不少笑话。所以,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里, 语言是无法孤立存在的, 若脱离其文化内涵, 则变得面目全非。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所谓价值观念, 即基于某种世界观念之上, 对各种事物和行为以及可能的选择等实施评价的标准, 包括以此为基础采取的某种行为态度或是倾向。价值观念包含很多内容, 本文仅以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为例展开分析。中国人通常都有很强的家庭观念, 亲情伦理、血缘关系、尊重长辈等观念在脑海里根深蒂固, 父母和子女始终都是一家人, 即便子女成家立业后仍然要承担起侍奉父母和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也是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但在西方就不一样, 如在美国子女成年后就会离巢而飞, 父母不会再抚养他们, 同样的, 子女独立后也不会再管父母家里的事, 不存在赡养父母一说, 更难以看到如中国几代同堂的画面。又如, 中国人在购物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一大家人一起购物的现象, 并且大人给小孩买东西是很正常的, 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是理所应当的, 常常还会有成年子女和父母抢着付钱的。但在西方却不同, 父母和成年子女的经济是独立开来的, 购物时都是各自付账, 甚至有的家庭里小孩子买东西也要自己付钱, 用自己帮父母做家务赚来的钱支付。由此就可看出, 中西方在对待家庭方面几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 故在交际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对方的价值观念。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国人比较委婉含蓄, 在思维过程中注重意会性;西方人思维则比较直接, 有什么就直接说什么。就以写信来说, 在通信不发达的过去, 很多信息都是依靠写信的方式传达, 中国人在写信的时候前半段内容基本上都是比较委婉含蓄的客套话, 通常在信的末尾才会道明真正意图;而西方人表达意思就很直接, 通常在写信的开端就直接阐明意图, 之后再寒暄一些客套话。通过写信的方式就能反衬出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又如, 中国人通常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收入等情况, 以示对对方的关心。但在西方人看来, 这些问题都属于个人隐私, 其他人是没有权利过问的, 第一次见面就问显得很不礼貌, 会让被询问者产生反感。若问西方女士“How old are you?”, 对方很可能会回答说“It is a secret!”西方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永远都是充满朝气的, 以此警示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 故不喜欢提到年龄。在中国人的日常交流中也常常会问对方“你在哪里?”“你去哪里?”“你在做什么?”等, 但在西方人眼里这就有刺探别人隐私的嫌疑, 是很不受欢迎的。可见,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避免询问上述问题, 以天气、心情等为话题开端会收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四、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悠长历史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之一, 主要指该国家或是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包括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 因此风俗习惯是一个综合了各个方面的较为全面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集合体。中西方在风俗习惯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在此以颜色为例加以分析。在中国人眼中, 红色, 一种如同鲜血的颜色, 代表着喜庆、成功、平安、顺利等, 传达着一种吉祥。但在英语中, “red”往往代表着愤怒、危险、犯罪、极端等, 如red alert表示红色警报, red flag表示危险的信号灯等。曾经中方某品牌的榨菜在包装上印制了“红旗”, 其销售就受到了阻碍。中国著名戏剧《红灯记》如果直接翻译成英文The Red Lantern, 那么西方人就会很疑惑, 因为在西方上述翻译则表示妓院。又如, 中国人乃龙的传人, 很尊敬龙, 认为龙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古时候, 只有皇帝这种至高无上的人才能穿“龙袍”。但在西方则刚好相反, 西方有“打龙节”的习俗, 认为龙就是恶魔, 被传说中的保护神杀掉, 借此节日感谢保护神, 避免了恶魔侵害人间的灾难。所以, 当要表示一个人生龙活虎的时候, 不能翻译成“He/She is as lively as a dragon and tiger.”, 而应翻译成“He/She is full of vim and vigor.”再如lion, 狮子。在中国人思想意识中对狮子没有特别含义和好感, 相应的词汇中也大多以贬义出现, 如狮子大开口;但在西方人眼里狮子就是百兽之王, 代表着威严和勇敢, 其中英国就将狮子作为了国家的象征[3]。
五、时间取向的差异
中国人认为“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昼夜更迭、季节交替”属于环形运动状态, 整体而言时间感充足, 做事也不用很着急, 故常常向后看, 回顾历史, 以历史为鉴。表现在语言方面就如慢用、慢走、慢慢品尝、慢慢欣赏等习惯说法。并且中国人往往认为过去的老朋友是自己的历史人脉, 故会倾向于长期与过去老朋友保持联系。中国人奕相信轮回, 认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善事者逝后可入天堂、做恶事者逝后应下地狱”, 认为长辈行善可为后辈积福。但在西方, 认为时间会“吞噬”掉所有事物, 属于线性单项持续运动, 就如犹太基督教的传说:认为任何事件都是有始有终的, 并不是在做周而复始的运动。这种线性单项持续运动的观念让西方人认为时间流逝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故西方人紧缺意识很强。受紧缺意识的影响, 西方人对任何事情都是向前看, 放眼未来、展望未来, 并不一味执着于对过去所做或是现在所做的不断争执、争论, 在他们看来, 这样的人生就不会有未来了。综合来看, 在时间取向上中方更注重过去, 做事情也注重以史为鉴、追溯根源, 强调过去的经验教训是当前的重要参考;西方人更注重“向前看”, 强调对未来的规划, 用自己的努力去驾驭未来、改变命运, 过去的已然成为过去, 没必要用过去的事情束缚当下和未来。
六、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上文主要对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展开了论述, 在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时间取向等方面均各有不同, 这些已然成为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参照指标, 同时这种融合正在以更广泛更深入层面上得到进一步的实现。故必须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找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缩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有效提高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与能力。
本文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不断探索各种差异文化的契合点, 尤其应注重培养非语言交际能力。因为很多时候在交际过程中眼神、肢体语言、表情等非语言交流方式更能传达意愿, 也更需要借助这些方式传达意愿。如在交流过程中西方人就比较注重用眼神传递信息, 有“眼神交流法”之称[4];但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 很少长时间直视对方, 自然也就无法用眼神传递信息了。若能培养中国人对眼神交流的重视和运用, 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交际效果了。二是强化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不能说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一味地去迎合对方的文化, 而应该在坚持自己国家文化的同时, 不断学习、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 在语言方面就表现为基础知识和口语能力的结合训练。只有这样, 才能在与对方交流的过程中尊重对方的国家文化和个人隐私, 而不是冒昧的用自己国家的文化去评价或衡量对方国家的文化。
七、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 推动了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融合日益频繁和深化, 跨文化交际备受关注和重视, 各个领域的跨文化交际也越发频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要提高跨文化交际成效, 并不是去影响或同化对方, 而应该认清双方国家的文化差异, 不断学习和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 在交际过程中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这样才能避免很多交际过程中的突兀和尴尬。本文从语言、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

Ⅳ 海口最好的皮肤医院在哪里

海口最好的皮肤医院在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97号,因为它是一家以岭南流派中医见长的皮肤病专科医院。医院承担着海口市乃至华南地区皮肤病临床、科研、教学、预防、等重要医疗任务。

Ⅵ 在海口有哪些医院治疗皮肤病效果最好

海南性病皮肤病治疗医院
在和平路上!
10中附近!

Ⅶ 皮肤病医院十大排名

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建于1907年,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冠名的医院,1992年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全国文明单位,是国内最著名、最具国际化特征的医教研中心之一,也是全国首家通过JCI认证的部属公立医院,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研究所)

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12号

未定级专科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研究所)(以下简称“院所”)1954年创建于北京,始名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1984年迁南京现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从事皮肤病、性病、麻风病,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唯一国家级专业机构,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承担国家性病、麻风病防治任务。

3、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127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西京医院前身是1939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央医院,1954年原第四、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其附属医院也相应合并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4年对外称“西京医院”,地处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127号。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整体实力位居全国第五。

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

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民中路139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原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位于历史名城,湖南省会长沙,脱胎于1906年美国雅礼协会在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院之一——雅礼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教育部重点高校——中南大学附属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内学科最齐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医院之一,素有“南湘雅”美誉。

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55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医院。 中国医大一院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医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同时创建于1908年10月的福建长汀福音医院(原亚盛顿医馆)和沈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医院早期成长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程紧密相连,1933年福音医院被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继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后在延安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永嘉路口)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693张(实际开放2100余张),全院职工3776人,其中医师996余人(正副教授及各类高级科技人员396人)。

8、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北大街53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也是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2009-2015年度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连续七年名列榜首。 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

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省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为国家卫生应急医疗移动救治中心和安徽省紧急医疗救治基地。医院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创办于1926年。1949年内迁至安徽怀远县,1952年迁至合肥市。1993年成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连续六年入围中国最佳医院百强排行榜。

1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追溯历史,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起源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医科,是由美、加、英等国教会按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建立的医学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内迁成都,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办医,是时,华西坝大师云集、名家汇萃、盛况空前。1938年,有医学院的华大、中大、齐大组...

Ⅷ 海南省海口市的皮肤科医院有几个

专科医院的有一个海南省皮肤病医院,位于龙昆南路,昌茂花园对面,公交车坐车到回昌茂花园站就可以了,你可答以在网络地图上搜索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就可以带您去了,无论打车坐车还是自驾都可以了的,不过旁边停车位比较紧张。另外其他医院一般都设有皮肤科的,专科医院就这一家。

Ⅸ 海南有哪些三甲医院

1、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南省人民医院是省直属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其前身是海口福音医院,由美国牧师创建于1881年。2018年12月4日,被国家卫健委公布为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医院设有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医学影像和临床护理专业;神经外科、普通外科、心血管病学、儿科、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和血液病学。
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社区服务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成立于1973年。
目前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个(急诊医学、肿瘤学),海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海南省人类生殖和遗传重点实验室、海口市创伤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教育厅重点扶持学科2个(妇产科学和内科学);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学科4个(妇产科学、神经内科学、医学影像学和病理科学);省卫生厅重点扶持/特色专科3个(生殖医学、呼吸内科和乳腺科);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有7个临床专业获批药物临床试验资格。
3、海口市人民医院
海口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01年,前身为法国天主教会设立的中法诊所,1910年扩建为中法医院,1953年11月更名为海口市人民医院,现是一家三甲综合医院。2018年12月4日,被国家卫健委公布为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医院设临床专科41个,医技科室12个、综合门诊部8个,医学中心2个。
2019海南最好的三甲医院排名
2019海南最好的三甲医院排名(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4、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是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设有临床科室27个,医技科室13个,有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特诊VIP室、涉外医疗服务部,门诊部设26个专科诊室。
5、海南省中医院
海南省中医院建院于1954年5月,综合性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设有中西医结合骨伤治疗研究所、中风治疗康复中心、乳腺科、结石诊疗中心、特诊科、内科、肝胆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外科、手术室、皮肤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肛肠科、针炙推拿按摩科、理疗康复中心、体检中心、预防保健科等临床一级科室20余个,有中西医结合急救中心、ICU病区、海南省中医男科治疗研究中心、中西医室8个和4个门诊部。
6、海南农垦总局医院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位于海口市白水塘路48号,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先后被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中华慈善总会指定该院为“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矫治项目定点医院;该院还是广西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7、三亚市人民医院
三亚市人民医院是三亚市政府属下唯一的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创建于1948年秋,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人民医院,2012年10月省内第一家通过国家新标三甲初审,2012年12月,被省卫生厅批准设立“海南省南部区域医疗中心”。
8、三亚市中医院
三亚市中医院始建于1991年,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设职能科室19个,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35个,包括急诊、ICU、内、外、妇、儿、老年、骨伤、皮肤、男科、肛肠、针灸、推拿、康复、治未病、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感染性疾病科、麻醉科、医学美容、影像、功能、检验、输血、中西药房等。

Ⅹ 海口最好的皮肤医院在哪里

海口仁术皮肤科门诊部。
1、它是一家皮肤科专家辞职创业。
2、以白癜风治疗、植发和疤痕治疗以及皮肤管理为特色的专科门诊部,收费透明,无隐形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