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问题困扰您,健康美白人人寻,就来皮肤美容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问答 » 阿米巴皮肤病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阿米巴皮肤病

发布时间: 2023-07-01 03:33:35

『壹』 皮肤问题。送积分。

肤病:皮肤黑热病、皮肤阿米巴病、皮肤包虫病、血吸虫病、皮肤肺吸虫病、钩虫皮炎、蜈蚣咬伤、蜘蛛螫伤、虱病、毒鱼刺伤、毒蛇咬伤、跳蚤叮咬、蜱螫伤、匐行疹、皮肤丝虫病、蜂螫伤、蝎螫伤、桑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海蜇皮炎、蚊虫叮咬
⑦毛发、甲: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咬甲癖
⑧遗传性皮肤病:色素失禁症、蛇皮癣(鱼鳞病)
⑨其他:酒渣鼻、痤疮、多发性疖肿、、手足脱皮症、老年瘙痒、妊娠皮

『贰』 皮肤病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只好呢

只说个皮肤病也太笼统了,皮肤病也分很多种类的,当然越早去看医生越快能治好。

『叁』 我的腿部皮肤上总是有干皮

鱼鳞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但是患者若能加强皮肤护理,再结合药物治疗,可使症状获一定好转。

首先应加强皮肤护理,冬季气候干燥时,皮肤失水相对增加,皮损即加重。因此,冬季是护理的重点,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奶油、白薯、鱼肝油、绿叶素及猪肝等。冬季洗澡不宜过勤,肥皂不宜使用过多,洗澡后要搽用护肤油脂,可保护皮肤柔润,使鳞屑减少,并保持适当的水分和足够的营养成分。另外,还应注意衣着保暖,避免风寒刺激皮肤;忌食辛辣刺激。这样可使患者舒适,病情缓解,达到预防作用。

其次在上述护理下,病情仍比较严重,考虑用药治疗:

(1)西医治疗

①内服法:口服大剂量维生素A,每日10~30万u或维生素A酸,每日1mg/kg/日。但长期服用可出现骨质脱钙,脱发和其他中毒症状。

②外治法:外用10%尿素脂,0.1%维生素A酸霜或20%鱼肝油软膏等,对缓和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有一定疗效。
(2)中医治疗

①内服法:血虚风燥证 无家族史,幼年发病,皮肤干燥,体质素虚者,服十全大补丸配苍术膏;瘀血阻滞证 有家族史,自幼发病,皮肤干燥、粗糙,皲裂,两目黯黑者,服血府逐瘀口服液。

②外治法:血虚风燥证可用杏仁60g,研碎煎汤外洗,然后将胡桃90g,乳汁10g,捣烂和成膏外用;瘀血阻滞证可用大黄15g,桂枝20g,桃仁30g,煎汤外洗,然后外搽当归膏(当归20g,香油50g,黄蜡6g,先将香油熬开,入当归煎至焦枯,去渣令温,加入黄蜡成膏)。

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角化性皮肤病,中医称为蛇皮癣。依遗传方式不同而分为: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鱼鳞病:
① 常见。常于生后数月开始发病,病情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症状冬重夏轻。
② 基本特点:皮肤干燥、疹色为黄褐色或污褐色鳞屑呈菱形或多角形,边缘翘起,中央紧贴于皮肤,细小或糠状。
③ 皮疹主要发生于四肢伸侧,其次为背部,头部可有轻度鳞屑,重者可波及全身,但腋窝、臀皱折部位常不波及,手背可有毛囊角化性损害。
④ 多数患者因全身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致使皮肤干燥少汗,患者因此感到不适。
2.性联遗传性寻常鱼鳞病
1).少见。属性联隐性遗传,仅发生于男性(女子为携带者),出生后不久发病。
2).皮疹分布广泛,屈侧和皱折部位亦可累及,腹部较背部为重,皮疹鳞屑较大而明显,可波及肘窝、腋下、脶窝。
3).眼裂隙镜检查,男、女均可见到在角膜后壁或弹性层膜上具有多数小的混浊点。
3.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过去称为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此病出生时即有皮肤增厚如角质样,有铠甲样鳞屑覆盖整个身体。出生后脱屑留有粗糙的潮湿面,可见松弛性大疱。其上再度形成鳞屑。四肢屈侧和皱襞部腹股沟、腕,腋和肘部有灰色厚的或疣状鳞屑,局部呈疣状损害,所以又称豪猪状鱼鳞病。
4.层板状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过去称为无大疱的鱼鳞病样红皮病,可分轻重二型。
1).重型者为丑胎多数为死胎或产后死亡。
2).轻型者即所谓层板状鱼鳞病,出生后即发病,外被的角质层较薄如火棉胶状角质层脱离后,皮肤呈红色并有脱屑。
5.限局性线状鱼鳞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层板状鱼鳞病的一种变异。
下列处方均有养血润肤之功效:
1. 桑椹粥:桑椹子15g、大枣30g、粳米60g同煮成粥。
2. 芝麻糕:糯米粉100g,黑芝麻30 g,红糖15g,先将糯米与红糖同煮为饭,打捣成糕,撒布黑芝麻于糕上。
3. 木耳肉皮胨:猪皮100 g、黑木耳15 g、调料适量,先将猪皮洗净切碎熬到成胨,待成时加入黑木耳,调料即可。
4. 甲龟龙眼粥:龙眼肉20 g、甲鱼肉30 g、糯米50 g,同煮成粥,食前加调料适量。
5. 每日以乌枣10 g,糯米50 g,黑芝麻12 g,黑豆子15 g,煮粥食用。
6. 海参粥:粳米、肥海参各60 g同煮成粥。
7. 麻枣糖:蜂蜜500 g、冰糖300g,黑芝麻60 g,乌枣200 g、先将乌枣煮熟,去皮核,取肉捣烂,加入黑芝麻,再将蜂蜜熬制,待成膏时,加入枣泥,黑芝麻,切成糖块大小,经常食用。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796847.html
鱼鳞病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鱼鳞病(又称蛇皮病)是一种常见的角化障碍性皮肤病,75%属遗传。患者皮肤粗糙、干燥,伴有糠秕状鳞屑,呈菱形或多角形,淡褐或深褐色不等;多数对称地发生于四肢伸侧。轻者夏季完全消失,冬季出现或加重,重者皮肤变厚,斑纹明显。多在出生后不久发病,儿童期开始明显,成年后不会好转。由于汗腺减少,患者可因出汗困难而感到周身不适,甚至有轻微发热,冬季则有皮肤皲裂,毛发稀疏干燥。本病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最新研究发现,鱼鳞病病在表皮,根在血液,缘于基因。原来患者体内存在血液基因病毒,在造血过程中产生一种“隐形血体蛋白”,与肌体代谢的有害产物活性氧相结合形成血毒,随血液循环全身,导致肝脏造血功能失调,从而产生皮肤粗糙干燥生成本病这一新的发现,破解了鱼鳞病难治复发的奥秘所在,也为我中心成功研制鱼鳞病克星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
鱼鳞病是什么病?鱼鳞病俗称蛇皮癣,以皮肤干燥和鱼鳞状鳞屑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 75%属遗传,多于儿童期时发病,好发部位四肢躯干仰面,皮肤干燥粗糙,伴有糠秕状鳞屑,呈菱形和多角形,皮屑边缘略翘起,状似蛇皮,或汗毛孔有颗粒物堵塞,长不出汗毛,患者可因排汗困难而感到周身不适、甚至有轻微发热、发痒、重者皮肤较厚,有灰褐色鳞屑和深重斑纹,随着年龄增长波及全身,本病特点冬重夏轻。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经济和精神的双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表及心身健康甚至遗传下一代。

鱼鳞病是怎样形成的?鱼鳞病的发病是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热、血毒形成某种物质代谢障碍,这种代谢遗留物不易从肾脏排泄,却与皮肤有较强的亲和力,由于这种代谢遗留物的熔点和溶解受气温、湿度的影响很大,夏季皮肤水分充足,气温高,这种物质处于液化和溶解状态,因此对皮肤的损害相对较轻。但是一进入秋天,气温降低,气候干燥,该物质一经分泌到皮肤表层就迅速凝固,并且皮肤水分减少,无法有效溶解该物质,因此它就凝结,沉积于皮肤角质层,所以会出冬重得夏轻的症状,其结果一方面对皮肤产生损害,使皮肤角化速度大大加快产生大量的鳞屑;另一方面堵塞了毛囊和汗腺导管,导致皮脂腺、汗腺分泌障碍,最终使皮肤失去滋润,变得异常干燥。由于全身皮脂腺、汗腺的分布差异以及每个人体质的不同,分别从皮脂腺,汗腺上分泌代谢遗留物的多少也不一。因此不同类型的鱼鳞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

鱼鳞病的四大类型:

1、寻常型鱼鳞病:主要表现在四肢伸侧和躯干的燥性褐色菱形,或多角性鳞屑,上臂及大腿伸侧常有明显的毛囊角化性丘疹,掌趾受累。发病率很高,其角化性鳞屑是数层角质细胞不脱落堆积所致,多于出生后数月出现,5岁左右最重,青春期后症状可能减轻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治疗不当病情加重。

2、性连锁隐患性鱼鳞病:可于生后或婴儿发病。皮损鳞屑大而显著,呈黄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皮肤干燥粗糙,往往遍布全身,腋窝、及肘窝等部位亦可受累;腹部、背部尤重。如面部受累,则仅限于耳前及颜面侧面。一般不发生毛囊角化。掌趾处皮肤正常,皮损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有时反而增重。

3、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又称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具有高畸变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少见。生后或生后数月,可有泛发性及局面限性损害。泛发性者出生时全身即有铠甲样厚层鳞甲,生后即脱落,出现泛发性潮红及鳞屑,剥除鳞屑呈现润面,红斑可逐渐消失,可再发生较厚疣状鳞屑,局面限性者仅在四肢屈侧及皱壁部可有较厚的鱼鳞状角质片。

4、板层状鱼鳞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生后全身即为一层广泛的人棉胶状的膜紧紧的包裹,多引起眼睑及唇外翻。数日后该膜脱落,皮肤呈广泛弥漫性潮红,上有灰白色或灰褐色多角形或菱形大片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往往对称性发于全身,以肢体屈侧,肘窝、腋窝和外阴等部较为明显。掌趾过度角化,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病程经过迟缓,可终生存在,至成年期红皮症可减轻,但鳞屑仍存在。

北京老年医药鱼鳞病研究会的专家们通过对鱼鳞病潜心研究,认为鱼鳞病由;气血虚弱、病久伤阴、饮食不当、情志失调而引起,气血虚弱病久耗伤阴液,则营血失调,气虚血虚则生燥,常年湿邪内生而成;精神郁闷、常期压抑、伤及肝血、肝藏血功能失调,血失濡养而发生皮肤干燥生成本病。

找到了鱼鳞病的致病病理和病因也就打开了治疗鱼鳞病的康复之门,最终以陈明和马树林教授带领的专家组成功的研治出了治疗鱼鳞病的首选良药。“鱼鳞消”(膏剂、胶囊)“润燥搽剂”系列纯中药,

“鱼鳞消”(膏剂、胶囊)“润燥搽剂”系列药物采用养血润燥、活血化於和益气固表的治疗准则,逐步调整,使气血和合,阴阳平衡、让角化的皮肤软化。

“鱼鳞消”(膏剂、胶囊)“润燥搽剂”系列药物的几大功效:

1、药物内含大量营养成份,能全面调节人体脏腑功能,从肝、肾、脾、肺入手全面调理,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激活皮脂腺和汗腺功能,扩张微循环。

2、能直接疏通毛孔,激起汗腺和皮脂腺的正常功能,使汗毛在短期内正常生长,达到排汗,散热、泄毒的作用。

3、可弥补先天不足、药物内含生物活性渗透因子,能有效的杀灭人体病毒。滋补肝肾,使病毒从肾脏中排泄,减少病毒从皮肤的分泌量,减轻对皮肤损害。

患者本人同意刊登仅供参考:

吴国花,女, 38岁,病例卡号0099、0812广东省珠海市某外企部门经理,患病三十余年,自幼皮肤干燥,长不出汗毛,呈灰褐色鱼鳞状;曾就诊于广州市各大医院,疗效甚微,于九九年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我中心“鱼鳞消”(膏剂、胶囊)“润燥搽剂”系列药物治疗鱼鳞病的报道后,特地到北京老年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鱼鳞病研制中心”找到了坐诊于龙谭湖医院的陈明教授,陈教授详细地了解她的病情后,给她开了两疗程的“鱼鳞消”(膏剂)“润燥搽剂”系列药物,回家服用十天后症状明显减轻,两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除,又通过邮购购买一个辽程进行巩固治疗,回访至今五年未见复发。
参考资料:
鱼鳞病
[概述]
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角化病,旧称鱼鳞癣,中医称蛇皮癣。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乾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因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性鱼鳞病、性联遗传寻常性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及板层状鱼鳞病。
[症状体症]
按症状和体征可分四型:
1.显性寻常型鱼鳞病
(1)出生后3月-5岁之间发病;
(2)皮肤乾燥、上覆灰白色至淡棕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周边翘起,中央紧贴皮肤;
(3)主要分布在四肢伸侧、背部;
2.性联寻常型鱼鳞病
(1)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仅男性受累;
(2)皮肤乾燥粗厚,上覆大而深棕色鳞屑,冬重夏轻。随年龄增长,损害不变,甚至加剧;
(3)皮损分布全身,以头面、侧面、耳前、颈受累最重。屈侧常被累及。
3.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1)出生时全身即有铠甲样多层鳞屑,脱落后出现粗糙湿润面,可有松弛性大胞;
(2)严重者手足呈爪形;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层板状鱼鳞病
(1)婴儿全身生后为一层广泛火棉胶状膜紧紧包裹,数日后该膜脱落,皮肤广泛潮红,上有大片多角鳞屑,中央粘着,边缘游离;
(2)掌跖角化过度,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
(3)2/3患者有睑外翻。
[诊断依据]
1.遗传性疾病;
2.四型的皮损表现;
3.组织病理改变
(1)显性遗传性鱼鳞病:表皮中度角化过度,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2)性联寻常型鱼鳞病:角化过度,颗粒层正常或稍厚;
(3)表皮松解角化过度鱼鳞病:角化过度,表皮细胞松解,颗粒变性。
[治疗原则]
1.目前无根治方法,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增加角质层含水量和促进正常角化;
2.全身治疗,可试用维生素A,13-顺维甲酸、银屑灵或氨甲蝶呤;
3.局部可用增加角质层含水量,去除过度角化的物质,如尿素霜、维甲酸、水杨酸等;
4.有感染可外用抗菌素软膏。
[疗效评价]
1.治愈:皮损消退90%以上;
2.好转:皮损消退50%以上;
3.未愈:皮损消退30%以下。
[专家提示]
本病无特效治疗,轻症鱼鳞病对健康无大影响,仅冬天皮肤瘙痒或乾燥,可于洗澡后外搽尿素霜等水合剂。注意个人卫生,减少臭味,重症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甲酸类药物,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可有智力迟钝应注意开发智力。

祛除鱼鳞病魔 还你健康肌肤 生活时报咨询电话:010—66715067邮编:100071联系人:黄进勇
鱼鳞病是一种角化障碍性皮肤病,通常有遗传家族史。临床表现四肢伸侧躯干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淡褐至深褐色鱼鳞屑和深重斑纹,汗腺分泌减少,冬重夏轻,严重时皮肤皲裂僵硬。若长久不治或治疗不当,可波及全身遗传后代。
目前,我国适用于鱼鳞病服用的药物很多,但均无法从根本上使患者痊愈。人们往往针对鱼鳞病的外表现象采取治疗,使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这种医治方法治标不治本。鱼鳞病其病因是肝肾阴虚,血虚风盛,风盛则燥,燥至肌肤失养而发病。现在由北京市朝阳区城建七医院鱼鳞病研究中心著名鱼鳞病专家黄主任反复临床验证,成功地研制出治疗鱼鳞病的特效药物“消鳞丹”及“祛鳞酊”,内服外用,使患者在短期内脱去鳞屑,长出汗毛,皮肤光洁有明显疗效。安徽芜湖的赵某,因患此病,多方求医,一直未治好,在报上看到广告后,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在城建七医院治疗一疗程脱去鳞屑,长出汗毛,巩固一疗程后几年来未见复发。此药老少适宜,无毒副作用。几年来,黄主任以其独特的疗效治愈众多鱼鳞病患者,使他们获得了健康。

还鱼鳞病患者健康肌肤 生活时报咨询电话:(010)66701169
8月18日是一个吉利的日子,对于孟大伟和白雯丽来说,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经过多次情感的折磨,这对年轻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这天,他们终于领取了鲜红的结婚证。人们忘不了,是北京市复兴路24号西门医院中医皮肤病专家宋主任、赵主任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孟大伟出生于哈尔滨,攻读博士学位,在大连一家合资企业任高级职员。小伙子一表人才,很受姑娘们青睐。他谈了几个女朋友,最终不知什么原因就分手了,原来小伙子患有严重的鱼鳞病,一身皮肤除头脸外,其它部位干燥、粗糙、掉皮屑,蛇皮一样的皮肤令姑娘们望而却步。为这病他到本省、外省市十多家医院看过,却没有治好病,他羞于与人打交道,就变得自卑而又沉默寡言。在一年的春季,他悄悄辞去了令许多人羡慕的工作,只身来到北京的一家公司打工。他只想离开那个令他尴尬的环境。
与在大连一样,孟大伟很快引起了公司姑娘们的注意。青春秀丽的武汉籍姑娘白雯丽更是对他一见倾心,可他总是躲躲闪闪。当姑娘终于鼓起勇气向他表露心迹时,大伟含泪向姑娘道出了实情。他说,这病还会遗传下一代呢。没想到姑娘一点不在乎,很真诚地对他说,自己也曾患鱼鳞病,情感经历与他太相似了,是北京西门医院的宋大夫和赵大夫给治好了。第二天,白雯丽就领着孟大伟,来到这九层的门诊大楼找到了两位主任。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经过宋主任和赵大夫三个疗程的治疗,大伟原来干燥粗糙的皮肤不见了,一身健康的皮肤还给了他男儿的自尊与自信。两年后的今天,这对年轻人坦然地走到了一起。
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角化异常性皮肤病,患者皮肤干燥、粗糙脱屑,表皮呈鱼鳞或蛇皮状,重者皮肤增厚呈板层状甚至皲裂,严重影响美观。看到许多患者为鱼鳞病深深苦恼、自卑,宋主任决心攻克这一难关。多年来,他潜心研究鱼鳞病的发病机理与辩证施治,从鱼鳞病生理学、病理学、皮肤组织细胞学入手,从中医角度得出了该病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气失调、阴虚火旺、津血失布而致肌肤失所养”所致的见解。即鱼鳞病是由肝、脾、肺、肾的失调而致皮下组织通透性差,人体消化的水谷精微不能充分输布于表皮而致。要彻底治愈鱼鳞病,应该从调整人体整体机能入手,光作表面文章不行,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他在鱼鳞病科研组中率先运用“宣肺健脾益肾,活血通络润肤”的内外结合疗法治疗鱼鳞病取得成功。他精选几十味中药研制的鱼鳞消胶囊和鱼鳞清搽剂,内服外用,可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皮下组织通透性,使皮肤获得充足的养分,逆转皮肤的异常角化,使皮下毛孔能分泌汗液,长出汗毛,这样就恢复了皮肤的光洁与弹性。经无数次临床验证,这种疗法治疗鱼鳞病疗效显著不复发,无副作用,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他治疗鱼鳞病取得成功后,全国很多患者来信来电求医问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回复患者,并把药品邮到患者手中。为此,他常常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人问他这把年纪了还图个啥,他总是说:“病人着急我也急呀,趁现在身体还行,多治好一些病人,心里才更踏实一些呢。”——一个默默奉献余热的老专家,用他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还鱼鳞病患者健康肌肤 文摘报《人民公安报》10.8钟文
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角化异常性皮肤病,患者皮肤干燥、粗糙脱屑,表皮呈鱼鳞或蛇皮状,重者皮肤增厚呈板层状甚至皲裂,严重影响美观。看到许多患者为鱼鳞病深深苦恼、自卑,北京市复兴路24号西门医院中医皮肤病专家赵峰主任决心攻克这一难关。多年来,他潜心研究鱼鳞病的发病机理与辨证施治,从鱼鳞病生理学、病理学、皮肤组织细胞学入手,从中医角度得出了该病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气失调,阴虚火旺、津血失布而致肌肤失所养”所致的见解,即由肝、脾、肺、肾的失调而致皮下组织通透性差,人体吸收的营养不能充分输布于皮表而致。要彻底治愈鱼鳞病,应该从调整人体整体机能入手。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他在鱼鳞病科研组中率先运用“宣肺健脾益肾,活血通络润肤”的内外结合疗法治疗鱼鳞病。他精选几十味中药研制成鱼鳞消胶囊和鱼鳞清搽剂,内服外用,可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皮下组织通透性,使皮肤获得充足的养分,逆转皮肤的异常角化,恢复皮肤的光洁与弹性。该疗法疗效显著,不复发,无副作用,一般两至三个疗程即可治愈。他治疗鱼鳞病取得成功后,全国很多患者来信来电求医问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回复患者。为此,他常常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人问他这把年纪了还图个啥?他总是说:“病人着急我也急呀,趁现在身体还行,多治好一些病人,心里才更踏实一些呢。”赵主任用他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秋冬治“鱼鳞”不易复发 光明日报
鱼鳞病又称蛇皮癣,是因体内微循环障碍、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一种皮肤角化性疾病,多数遗传,且冬重夏轻。患者表现为四肢肌肤干燥、粗糙、有灰褐色鱼鳞状鳞屑和深重的斑纹,严重时出现皮肤破裂、僵硬、骚痒等。它病程长,给患者肉体上、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折磨和痛苦。
北京中医药研究中心皮肤病研究组的张德鹏医生,经过十多年的不懈研究,在鱼鳞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新进展。多年来,张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对“鱼鳞病”有独特疗效的药物。他广集中医民间验方和古今中医名家之精华,利用中国核物理研究所提供的γ射线磁场分离仪,从何首乌、牛黄、川芎、犀角、阿胶等几十味天然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份,经反复实践,精心组合配伍,成功研制出纯天然治鳞特效药——“鳞立清”口服、外用药。经国内几十家大、中医院临床治疗表明,无论患者病史多长、病情多重、遗传或非遗传,使用“鳞立清”内外夹攻,标本兼治,都能取得脱屑净鳞、皮肤光洁、长出汗毛的疗效,并可在短期内获一次性治愈,且不易复发。“鳞立清”的研制成功,受到了上级卫生部门和权威专家的充分肯定。“鳞立清”具有活血化瘀、营肌润肤、健脾润燥、调节内分泌、改善微循环等功效,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
张德鹏医生提醒患者:秋冬季节是鱼鳞病症状逐渐加重的季节,此时使用“鳞立清”系列药物内外夹攻,辨证施治,对症用药,能药到病除,不再复发。

皮肤干燥冬季皮屑多:鱼鳞病http://www.sina.com.cn2001年03月01日15:14新浪生活
问:我是61年生,男性,在3岁得皮肤病,症状是皮肤干燥,分泌汗液少,冬重夏轻,有皮屑,四肢较重,冬季遇风吹或长时间接触泥水后皮肤开裂,冬季皮屑多,主要在小腿部,有片状,无疼感和捎痒感,经多方医治无效
医院讲此病非银硝病和鱼鳞病之类,是一种皮肤病顽症,发病机理不清,不知有何办法。
吴大夫答:你的情况首先还是要考虑鱼鳞病的可能。因为你所描述的表现和鱼鳞病非常象。33患者由于角化异常,皮肤的更新非常快,所以产生大量的皮屑,而且保湿能力明显下降。由于冬季气候比较干燥,皮肤表面的皮脂分泌减少,滋润的作用不足,导致皮肤干燥,容易引起皮肤瘙痒。
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目前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你这种症状较轻的患者,主要是保持皮肤湿润,减少皮屑,防止继发湿疹等其它皮肤病。有鱼鳞病的患者冬季气候比较干燥时原有的病情也容易加重,表现出瘙痒和脱屑。
因此对于鱼鳞病患者,冬季应该注意洗澡不要太勤,少用碱性的浴液,水温不要太烫,洗澡后要趁皮肤还没有完全干燥涂润肤产品。
如果用上述方法后还瘙痒,可以在发病期间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止痒,此外局部可以使用甘油等润滑皮肤,严重的有湿疹样改变的还要外用激素类药物。

先天性鱼鳞病:
临床表现可分为下述备类型: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寻常鱼鳞病,本型为常见的轻型鱼鳞病,亲代一方或双方患病则家中常有多人摧患,但无性别差异。常自幼年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加剧,至青春期症状最为显著,以后即停止发展。皮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冬季皮肤干燥,无明显鳞屑,搔抓后有粉状落屑,称为干皮症。或于毛囊口见有针尖大小与毛囊与致的褐色或淡褐色鳞屑,无自觉症,称为毛囊性鱼鳞病(ichthyos;sfoll;cularis)。常见者除皮肤干燥外,尚可见灰褐色或深褐色蛇皮状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亦有鳞屑呈灰白色,带有云母状光泽者,称为光泽性鱼鳞病。更有角质增殖异常显著;可厚达lcm以上,表面粗糙,呈棘状或乳头状隆起,表面暗灰或灰褐,犹如树皮者,此称为高超鱼鳞病。
本病对称好友于四肢伸侧及躯干,尤以肘膝伸侧为著。严重者可波及全身,伴有掌跖过度角化,鞍裂及指(趾)甲改变。山般颜面、头皮、肘窝、腋下、腮窝、外阴、及臀沟常不被侵犯,或仅有轻度鳞屑。通常无自觉症,冬季由于汗腺及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自觉瘙痒不适,如有皲裂则感疼痛。患者常有异位性体质,如枯草热及哮喘等。
组织病理:角质层显著增厚,颗粒层变薄或消失。其角质层增厚与角质层细胞间的桥粒退化迟缓,使角质层细胞未能正常脱落有关。棘层细胞变薄,基底层色素增加。由于角化过度伸入毛囊形成毛囊角栓。汗腺皮质腺可萎缩。真皮无明显改变,或在血管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二)性联遗传寻常鱼鳞病:较少见。由于本病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故仅见于男性,可于生后或婴儿期发病。皮损与上型略异,鳞屑大而显著,呈黄褐色或污黑色大片鱼鳞状,皮肤干燥粗糙,往往遍布全身,腋窝、国窝及肘窝等部亦可受累;腹部较背部尤重。如面部受累,则仅限于耳前及颜面侧面。一般不发生毛囊角化。掌跖距皮肤正常,皮损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有时反而增剧。本病女性为携带者,一般不发病,有时仅见于前臂及小腿出现薄的鳞屑。角膜后壁及后弹性层膜上可有小浑浊点状,不影响视力。
组织病理角化过度,颗粒层正常或增厚,棘层轻度增厚,真皮无明显变化,有时可在血管周围见有淋巴细胞浸润。
通常临床所见的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及板层状鱼鳞病如下:
(三)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又称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具有高畸变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少见。生后或生后数月,可有泛发性及局限性损害。泛发性者出生时全身即有铠甲样厚层鳞甲,生后即脱落,出现泛发性潮红及鳞屑,剥除鳞屑呈现湿润面,红斑可逐渐消失,可再发生较厚疣状鳞屑。局限性者仅在四肢屈侧及皱壁部可有较厚的鱼鳞状角质片。重者可有疣疵状增生或呈局限性抚状增生损害称豪猪状鱼鳞病。本病的开始数年内可出现木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疤或大疤。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可减轻水疤的发生。手掌受累者可影响功能。
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颗粒细胞层增厚,棘层上部细胞有网状空泡化,有时桥粒仅与一侧棘细胞相连表皮细胞有棘突松解,表皮内可见有水疤或大疤,真皮浅层有慢性炎症浸润。
(四)板层状鱼鳞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生后全身即为一层广泛的人棉胶状的膜紧紧地包裹,多引起眼睑及唇外翻。数日后该膜脱落,皮肤呈广泛弥慢性潮红,上有灰白色或灰褐色多角形或菱形大片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往往对称性发于全身,以肢体屈侧、肘窝、国窝、腋窝和外阴等部较为明显。掌跖过度角化,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

『肆』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皮肤与性病学专业(副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皮肤性病学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皮肤性病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熟悉皮肤解剖和组织学、皮肤生理学与免疫学相关理论知识

3、熟悉皮肤组织病理学、皮肤真菌病,诊断学与治疗学蚂槐明等基本理论。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与皮肤病关系较为密切的系统性疾病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遗传、代谢、感染性疾病的皮肤表现,妊娠与恶性肿瘤伴发的皮肤病。

2、熟悉儿科、传染科、外科、中医科与皮肤疾病密切相关疾病的相关知识。

3、熟悉皮肤科常用药物的药学、药代动力学、药理学等的相关知识。

4、了解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如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了解有关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新进展等知识。

二、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练掌握本学科一些危急重症,如过敏性休克、重症药疹、结缔组织病、大疱病等的救治。

3、熟悉本学科一些少见疑难病症,如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弹力纤维假黄瘤、汗孔角化症、肠病性肢端皮炎,淋巴瘤样丘疹病、环状肉芽肿、着色性干皮病、成人Still病、嗜酸性筋膜炎等疾病的诊治。

4、熟悉一些与皮肤病相关的综合征、伴发或与系统疾病有关的皮肤病如伴发心血管病、肾病、肺部疾病、AIDS的皮肤病、可伴有消化道出血或腹泻的皮肤病等。

5、基本掌握常见皮肤病的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如银屑病、扁平苔藓、常见大疱性皮肤病、红斑狼疮、皮肤结核、皮肤肿瘤等。了解常用的特殊染色,如甲紫、阿新兰、PAS等的临床意义,了解免疫病理的适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6、熟练掌握皮肤性病常用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熟悉药理、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做到合理用药。

7、熟悉皮肤性病科各种治疗技术如冷冻、CO2激光、水疗、高频电刀、UVA、UVB、窄谱紫外线,了解各种脉冲激光、光动力学、皮肤美容和皮肤外科的有关知识。

8、熟悉皮肤性病科有关的实验室技术,如性病的闷告实验室检查、结缔组织病实验室检查、过敏原检测等并掌握其临床意义。

三、学科新进展

1、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明脊技术,以提高、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并应用于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如结缔组织病、大疱性皮肤病、变应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进展等。

2、对与皮肤病学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附:本学科病种

病种 要求(掌握、熟悉、了解)

一、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 掌握

带状疱疹 掌握

传染性软疣 掌握

疣 掌握

寻常疣 掌握

跖疣 掌握

扁平疣 掌握

手足口病 掌握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掌握

水痘 掌握

Kaposi水痘样疹 掌握

幼儿急疹 掌握

挤奶人结节 熟悉

鲍温样丘疹病 掌握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熟悉

麻疹 掌握

风疹 掌握

传染性红斑 掌握

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熟悉

病毒性肝炎的皮肤表现 掌握

病毒性出血热 了解



二、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 掌握

毛囊炎 掌握

项部疤痕性毛囊炎 掌握

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掌握

疖与疖病 掌握

化脓性汗腺炎 掌握

麻风 熟悉

皮肤结核 掌握

寻常狼疮 掌握

疣状皮肤结核 掌握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掌握

硬红斑 掌握

葡萄球菌性烫伤性皮肤综合征 熟悉

须疮 掌握

项部假性毛囊炎 掌握

秃发性毛囊炎 掌握

痈 掌握

蜂窝织炎 掌握

猩红热 掌握

丹毒 掌握

臁疮 掌握

下疳样脓皮病 熟悉

脓疱样细菌疹 掌握

化脓性甲沟炎 掌握

游泳池肉芽肿 熟悉

类丹毒 熟悉

红癣 掌握

腋毛癣 掌握

Reiter病 熟悉

猫抓病 了解

皮肤炭疽 了解

流行性斑疹伤寒 了解



三、真菌性皮肤病

头癣 掌握

手足癣 掌握

甲癣 掌握

体、股癣 掌握

花斑癣 掌握

念珠菌病 掌握

孢子丝菌病 掌握

着色芽生菌病 熟悉

糠枇孢子菌性毛囊炎 掌握

隐球菌病 熟悉

放线菌病 熟悉

奴卡氏菌病 熟悉

足菌肿 了解

曲霉病 了解

芽生菌样脓皮病 熟悉



四、寄生虫病

疥疮 掌握

虱病 掌握

头虱 掌握

阴虱 掌握

体虱 掌握

虫咬皮炎 掌握

皮肤囊虫病 熟悉

皮肤阿米巴病 熟悉

皮肤黑热病 了解

匍行疹 熟悉

刺毛虫皮炎 熟悉

隐翅虫皮炎 熟悉

海蛰皮炎 掌握



五、物理性皮肤病

日晒伤 掌握

多形性日光疹 掌握

痱子 掌握

冻疮 掌握

冻伤 掌握

鸡眼与并胝 掌握

手足皲裂 掌握

间擦皮炎 掌握

放射性皮炎 掌握

日光性角化病 掌握

慢性光化性皮炎 掌握

火激红斑 熟悉

冻伤 掌握

星状自发性假疤 熟悉

胶样粟丘疹 掌握

植物日光性皮炎 掌握

摩擦水疱 掌握

压力性水疱 掌握

黑踵 了解



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掌握

湿疹 掌握

遗传性过敏性皮炎 掌握

自身敏感性皮炎 掌握

荨麻疹 掌握

血管性水肿 掌握

丘疹性荨麻疹 掌握

药疹 掌握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熟悉

尿布皮炎 掌握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掌握

汗疱疹 掌握



七、结缔组织病

红斑狼疮 掌握

盘状红斑狼疮 掌握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掌握

系统性红斑狼疮 掌握

皮肌炎 掌握

硬皮病 掌握

混合结缔组织病 掌握

嗜酸性筋膜炎 熟悉

干燥综合征 掌握

重叠综合征 掌握

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熟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熟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皮肤表现 了解

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 熟悉

雷诺氏病 熟悉



八、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慢性单纯性苔藓 掌握

瘙痒症 掌握

结节性痒疹 掌握

人工皮炎 掌握

寄生虫病妄想 掌握

股外侧皮神经炎 熟悉

皮肤垢着病 熟悉

舌舔皮炎 掌握



九、角化与萎缩性性皮肤病

毛囊角化病 掌握

掌跖角化病 掌握

毛发苔藓 掌握

萎缩纹 掌握

Mibelli汗孔角化病 掌握

播散浅表性汗孔角化症 掌握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熟悉

穿通性毛囊炎 熟悉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 掌握

可变性红斑角化症 了解

砷角化症 熟悉

*乳晕角化过度症 掌握

面部偏侧萎缩 掌握

斑状萎缩 掌握

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 熟悉

婴幼儿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 了解

指趾断症及假性指趾断症 了解

局部全层萎缩 掌握

皮肤松弛症 熟悉

弹力纤维性假黄瘤 熟悉

回状颅皮 熟悉

结缔组织痣 掌握



十、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多形红斑 掌握

远心性环状红斑 掌握

慢性游走性红斑 掌握

银屑病 掌握

副银屑病 掌握

玫瑰糠疹 掌握

白色糠疹 掌握

毛发红糠疹 掌握

扁平苔藓 掌握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掌握

线状苔藓 掌握

光泽苔藓 掌握

小棘苔藓 掌握

红皮病 掌握

匍行性回状红斑 了解

鳞状毛囊角化病 熟悉

妊娠性丘疹性皮炎 掌握



十一、大疱与疱疹性皮病

天疱疮 掌握

类天疱疮 掌握

疤痕性类天疱疮 掌握

疱疹样皮炎 掌握

线状IgA疱病 熟悉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掌握

疱疹样脓疱病 掌握

掌跖脓疱病 掌握

角层下脓疱病 掌握

疱疹样天疱疮 了解

IgA天疱疮 了解

妊娠疱疹 熟悉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熟悉

连续性肢端皮炎 掌握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了解

副肿瘤天疱疮 了解



十二、血管性皮肤病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掌握

过敏性紫癜 掌握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熟悉

荨麻疹性血管炎 掌握

结节性红斑 掌握

白塞氏病 掌握

淤积性皮炎 掌握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掌握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熟悉

结节性多动脉炎 熟悉

Wegener肉芽肿病 熟悉

坏疽性脓皮病 熟悉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了解

白色萎缩 掌握

血栓性静脉炎 掌握

痛性挫伤性综合征 了解





十三、非感染性肉芽肿

结节病 掌握

环状肉芽肿 掌握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熟悉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 了解

异物肉芽肿 掌握



十四、皮肤附属器疾病

痤疮 掌握

脂溢性皮炎 掌握

石棉状糠疹 熟悉

玫瑰痤疮 掌握

多汗症 掌握

无汗症 掌握

臭汗症 掌握

斑秃 掌握

假性斑秃 掌握

男性型脱发 掌握

多毛症 掌握

白发 掌握

甲营养不良 熟悉

反甲 掌握

甲胬肉 掌握

Fox-fordyce病 掌握

激素皮炎 掌握

色汗症 熟悉

管状发 熟悉

小棘状毛壅病 了解



十五、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皮肤病

胫前粘液性水肿 掌握

黑棘皮病 掌握

黄瘤病 熟悉

类脂质蛋白沉着症 了解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熟悉

卟啉症 熟悉

皮肤淀粉样变 掌握

硬肿病 熟悉

肠病性肢端皮炎 了解

皮肤钙沉着症 熟悉

库欣综合征 掌握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了解

弥漫性体部血管角皮瘤(Fabry 病) 了解

苯丙酮尿症 熟悉

痛风 熟悉

粘液水肿性苔藓 掌握

毛囊粘蛋白病 熟悉

糖尿病性皮肤病 掌握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熟悉

维生素缺乏症 掌握

胡萝卜素血症 熟悉



十六、色素性皮肤病

雀斑 掌握

咖啡斑 掌握

黄褐斑 掌握

白癜风 掌握

皮肤黑变病 掌握

口周黑子-肠息肉综合症 熟悉

蒙古斑 掌握

太田痣 掌握

伊藤痣 掌握

色素性毛表皮痣 掌握

老年性白斑 掌握

贫血痣 掌握

Albright 综合症 熟悉

Riehl黑变病 掌握

黑子 掌握

良性幼年黑素瘤 熟悉

先天性色痣 掌握

白化病 掌握

斑驳病 了解

面颈部毛囊黑变病 熟悉

蓝痣颧部褐青色痣 熟悉

文身 掌握

遗传性对称性肢端色素异常 熟悉

无色素痣 掌握

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 了解



十七、遗传性皮肤病

色素失禁症 熟悉

神经纤维瘤病 掌握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熟悉

鱼鳞病 掌握

着色性干皮病 熟悉

结节性硬化症 掌握

先天性角化不良 了解

骨膜增生厚皮症 了解



十八、粘膜疾病

剥脱性唇炎 掌握

光线性唇炎 掌握

肉芽肿性唇炎 熟悉

粘膜白斑 掌握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 掌握

阴茎珍珠状丘疹 掌握

小阴唇绒毛疹 掌握

接触性唇炎 掌握

腺性唇炎 掌握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 熟悉

口角唇炎 掌握

Fordyce病 掌握

包皮龟头炎 掌握

急性女阴溃疡 了解

外阴白色病变 掌握



十九、皮肤肿瘤

色素痣 掌握

表皮痣 掌握

脂溢性角化 掌握

表皮囊肿 掌握

粟丘疹 掌握

毛发上皮瘤 掌握

皮脂腺痣 掌握

老年皮脂腺增生 掌握

多发性脂囊瘤 掌握

汗管瘤 掌握

皮肤纤维瘤 掌握

软纤维瘤 掌握

瘢痕疙瘩 掌握

日光性角化 掌握

脂肪瘤 掌握

鲍温氏病(Bowen病) 掌握

湿疹样癌(Paget病) 掌握

基底细胞上皮瘤 掌握

角化棘皮瘤 掌握

鳞状细胞癌 掌握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了解

黑素瘤 熟悉

蕈样肉芽肿(MF) 掌握

Sezary综合症 了解

黑头粉刺痣 掌握

皮角 掌握

红斑增生症 熟悉

指节垫 掌握

幼儿指趾纤维瘤病 了解

多中心网状细胞增生症 熟悉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X 熟悉

浅表脂肪瘤样痣 熟悉

平滑肌瘤 了解

神经鞘瘤 了解

发育不良痣 了解

假性淋巴瘤 熟悉

淋巴瘤样丘疹病 掌握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了解

NK/T细胞淋巴瘤 了解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了解

肥大细胞增生症 掌握

皮肤转移癌 熟悉

毛母质瘤 了解

血管瘤 熟悉

毛细血管扩张 掌握

血管角皮瘤(肢端、阴囊) 掌握

匍行性血管瘤 了解

老年血管瘤 掌握

血管球瘤 熟悉

血管内皮细胞瘤 了解

血管周细胞瘤 了解

KIMURA 了解

化脓性肉芽肿 掌握

特发性出血性肉瘤(Kaposi肉瘤) 熟悉

淋巴管瘤 了解



20、性传播疾病

梅毒 掌握

淋病 掌握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 掌握

尖锐湿疣 掌握

生殖器疱疹 掌握

腹股沟淋巴肉芽肿 了解

软下疳 了解

AIDS 熟悉

细菌性阴道病 掌握

阴道毛滴虫病 掌握

『伍』 皮肤病有几种,有什么症状

皮肤病的种类:
①皮炎湿疹类;如放射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沙土皮炎;湿疹、疱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淤积性皮炎、稻田皮炎、药物性皮炎、化妆品皮炎
②病毒感染类:各种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汗疱疹、麻疹、传染性红斑、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Kaposi水痘样疹、风疹、幼儿急疹、、;
③色素变化及斑痣类:
色素减少性皮肤病,如花斑癣(汗斑)、白色糠疹、白癜风、白化病、斑驳病等;
雀斑、紫癜、黑子、蜘蛛痣、黄褐斑、多形红斑(猫眼疮)、热激红斑、色素痣、太田痣、老年斑、晕痣、粘膜白斑、;
④真菌感染类:癣、灰指甲(甲癣)、手癣(鹅掌风)、猫癣、足癣、桃花癣、曲霉病、着色芽生菌病、隐球菌病、癣菌疹、头癣、体癣(股癣)、脚癣、叠瓦癣、念珠菌病
⑤皮肤肿瘤类:皮肤血管瘤、鳞状细胞癌、常见皮肤良性肿瘤、老年疣、神经纤维瘤、表皮痣、皮肤鳞状上皮癌、皮角、毛发上皮瘤、皮脂腺腺瘤、黑头刺痣、汗管瘤、皮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皮肤转移性肿瘤、葡萄酒样痣、淋巴管瘤、皮肤骨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雀斑样痣、蕈样霉菌病、皮肤癌、黑色素瘤、皮脂囊肿(粉瘤)、恶组、蕈样肉芽肿、湿疹样癌;
⑥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皮肤黑热病、皮肤阿米巴病、皮肤包虫病、血吸虫病、皮肤肺吸虫病、钩虫皮炎、蜈蚣咬伤、蜘蛛螫伤、虱病、毒鱼刺伤、毒蛇咬伤、跳蚤叮咬、蜱螫伤、匐行疹、皮肤丝虫病、蜂螫伤、蝎螫伤、桑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海蜇皮炎、蚊虫叮咬
⑦毛发、甲: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咬甲癖
⑧遗传性皮肤病:色素失禁症、蛇皮癣(鱼鳞病)
⑨其他:酒渣鼻、痤疮、多发性疖肿、、手足脱皮症、老年瘙痒、妊娠皮肤瘙痒、川崎氏病(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足菌肿、无汗症、夏令痒疹、胼胝(老茧)、冻疮、多形性日光疹、褥疮、狐臭、脚臭、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疹、唇炎、粟丘疹(粟粒疹)、皮赘、瘢痕、皮肤枯萎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皮肤病的一般治疗:
1.对于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无全身症状,能自由活动,生活可自理的患者,可适当进行文娱、体育活动,学习有关疾病的护理常识。
2. 一般皮肤病患者给予正常饮食,禁食使皮肤病的病情发展或加重的饮食,如变应性皮肤病需禁食海鲜、蛋类等食物;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禁饮浓茶、酒类、辛辣刺激性食物;光感性皮肤病避免日晒,忌食紫云英、油菜、田螺等;疱疹样皮炎禁用谷胺类食物等。
3.瘙痒症状患者,劝说病人勿搔抓皮损,尽量避免抓搓和热肥皂水烫洗,让病人每周修剪指甲2次。瘙痒严重影响病员睡眠和情绪时,酌情给予抗组胺类或镇静药物。
4.大量渗出、脱屑、结痂等皮肤损害的患者,需用大量外用药治疗,往往易污染衣服和被褥,需及时更换病床与衣服,使患者舒适。
5.过敏体质患者,病房避免放置花草及避免接触易致敏物质。
6.光感性皮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床位不应安排靠近窗口,避免日光直射,否则容易促使病情恶化。
7.若皮肤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药物性皮炎、皮肤肿瘤等,除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外,按内科常规护理,防止并发症。
8.大面积皮损患者,换药需注意无菌操作、室温、保暖,以防并发症,同时要掌握药量浓度,避免全身湿敷或湿敷时间过长,以致药物吸收中毒。
9.换药首先注意清洁创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及创面愈合。化脓感染患者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浸泡;原涂有粉剂的可用温水清洗;糊剂者可用石腊油擦去;口腔、眼、鼻孔周围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耳道分泌物多时可用双氧水清洁。 换药后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及敷药后的舒适程度,同时对换药清除的污物作焚烧或特别处理,用具严格消毒,对传染性皮肤病患者,除以上要求外,行床边隔离护理。
10.性病及其它传染性病人用过的器械、敷料先送消毒后清洗,最后送高压消毒。一般手术病人用过的器械、物品及时清洗、消毒备用。

皮肤病西药:
1、皮肤病内用药物
(1)抗细菌类
(2)抗麻风药
(3)抗病毒药
(4)抗真菌类药
(5)抗疟药
(6)抗组织胺药
(7)激素类药
(8)免疫增加剂
(9)免疫抑制剂
(10)维生素药
(11)碘化钾疗法
(12)封闭疗法
(13)脱敏疗法
2、皮肤病外用药物
(1)清洁剂
(2)保护剂
(3)止痒剂
(4)抗菌剂
(5)抗真菌剂
(6)抗病毒剂
(7)杀虫剂
(8)角质剂促成剂
(9)角质松解剂
(10)收敛剂
(11)腐蚀剂
(12)抗肿瘤剂
(13)遮光剂
(14)脱色剂
(15)外用糖皮质激素

皮肤病中医外治疗法:
(1)药线法
(2)药筒拔罐疗法
(3)炙法
(4)熏蒸法
(5)熨法
(6)热烘疗法
(7)滚刺疗法
(8)针刺疗法
(9)穴位注射疗法
(10)砭镰疗法
(11)火针疗法
(12)中药点治疗法
(13)药浴疗法

皮肤病物理疗法
(1)紫外线疗法
(2)光化学疗法
(3)红外线疗法
(4)微波疗法
(5)音频电疗法
(6)电烙疗法
(7)高频电刀疗法
(8)离子喷雾术
(9)浅层X线疗法
(10)冷冻疗法
(11)激光疗法

首先要找医生看是什么类型的皮肤病,再听医生话。
很多皮肤病患者在就诊后都会问医生,是否需要忌口。的确临床上有许多皮肤病需要饮食调忌。如湿疹、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癣、红皮病、脂溢性皮炎等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饮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皆可因吃刺激性食物或发物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对那些有食物过敏因素的患者,在发病期间或疾病痊愈后,应限制或禁食鱼、虾、蟹、羊等腥发之物,鸡、鸭、鹅等禽类食物以及葱、姜、蒜、辣椒、芫荽、酒类等刺激食物或油炸等难以消化的食物。

皮肤病大多数有皮疹。皮疹是发出来的,而有些食物又是发物———含有异种蛋白质。当这种特殊的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后,便会引起过敏反应,损害皮肤。所以,患皮肤病的人在服药期间或在治疗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均应禁食带有剌激性的食物。否则,即使处於稳定期的皮肤病,也会重新发作。

有些皮肤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湿疹、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酒糟鼻等,其发病与某些食物有密切的关系。在发病期间或疾病治愈后的一段时间内,应限制或禁食鱼、虾、蟹等海腥发物,以及禽类食品和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有些皮肤病如疥疮、体癣、白癜风等,因与饮食无关不需忌口。

但是,某些患者只对一、二种食物过敏,因此,不要对禁忌食物的范围过大。患者可将吃进食物的种类和时间与症状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若在进食后12~24小时发病,就为致敏食物。这样忌口就有针对性,缩小了忌口的范围。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不管患了哪种皮肤病,也不管自己对什麼食物过敏,凡是所谓的发物,统统忌口。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了身体健康。即使是皮肤病患者对於禁忌的食物也并非永远忌口,一般待皮肤病稳定一段时间后,可尝试吃过敏食物,从小量开始,如无特殊反应,可逐渐增加量和次数。经过反覆多次脱敏,一些人对原来过敏的食物,可以不再发生过敏反应

『陆』 人体皮肤常见寄生虫

人体皮肤常见寄生虫

人体皮肤常见寄生虫,喜欢吃海鲜生腌的人体内是很容易被感染寄生虫的,这时候就需要清理寄生虫,身体里面出现蛔虫通常是吃了一些生的、没有煮熟的食物而导致,以下分享人体皮肤常见寄生虫。

人体皮肤常见寄生虫1

1、疥癣螨

疥癣螨是最常见的一种人体皮肤寄生虫,人们一般把它叫做疥螨,而这种寄生虫的传播方式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身体的接触传播的。如果皮肤上有雌性疥螨,那么它会在皮肤上产卵,这样皮肤就会感觉到异常瘙痒,而且还会爆发炎症。

而如果当雌性疥螨将产出的卵植入到了人体皮肤内以后,病症会更加恶化,强烈的瘙痒感让人非常难受,而且还会出现疥疮。

2、钩虫

钩虫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人体皮肤寄生虫,钩虫不会直接在人体内出现,一开始都生活在人体外的环境,然后当人饮用了受过污染的水,或是吃了受污的蔬果,那么钩虫就进入到了人体内,在人体的肠道中寄生,会通过吸食血液来生存,因此感染钩虫会出现严重贫血的`症状。

3、蛔虫

蛔虫也是非常熟悉的一种人体皮肤寄生虫,它寄生在人体大肠内,最大的可以长达15-35厘米。当人体内有蛔虫时,蛔虫会吸取营养,而且其卵孵的速度非常快,到最后可能会透过肠道壁进入到人体的血液中。感染蛔虫,经常会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还会伴有喘息咳嗽。

人体皮肤常见寄生虫2

1.血吸虫

这种寄生虫主要生活在水中,当我们接触受污染的水源后,血吸虫会通过皮肤进入我们体内,让人患上血吸虫病,引起发炎,器官损害。而这类寄生虫的潜伏期很长,可能隐藏在人体数十年也没有症状,但一旦发病,会造成发热,头疼,腹泻等症状,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2.蛔虫

蛔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主要通过食物摄入。当蛔虫卵进入人体后,会很快孵化,然后吸收人体养分。最大的蛔虫可以长到15-30厘米。蛔虫还能刺破肠道进入我们的血液。感染蛔虫主要表现为发烧,呕吐,腹泻,疲倦。

3.钩虫

钩虫主要通过水,水果和蔬菜进入人体,生活在人体的肠道内,通过吸血为生,容易造成宿主贫血,身体虚弱,恶心等症状。

4.螨虫

螨虫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寄生虫,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少则几百只,多则上万只。由于寄生在皮肤毛囊内,个体在0.5毫米左右,因此很容易被我们忽视。螨虫能造成毛孔粗大,皮肤变差,长痘等症状。另外我们每天睡觉的床上可能存在上百万只螨虫。

寄生虫固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卫生,不吃不干净的东西,还是能预防感染寄生虫的。

人体皮肤常见寄生虫3

什么是皮肤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与皮肤病有着密切关系。许多寄生虫可引起皮肤损害,其中较为常见者有原虫、蠕虫和昆虫三类。它们寄生在人体内或自然界中,以不同方式引起皮肤损害。

大多数皮肤寄生虫是寄生于皮肤内的微小昆虫或蠕虫。有些寄生虫只是生命周期的部分时间寄生在人皮肤内;另一些则是从卵到生殖都一直寄生在皮肤内。

寄生虫是怎么侵入人体皮肤的?

有的经皮肤侵入人体,如钩虫、血吸虫。有的体内寄生后经肤排出体外,如麦地那龙线虫。

有的寄生于皮下组织,如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肝片形吸虫及猪囊尾蚴。毛囊蠕形螨则寄生于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内,引起酒渣鼻。

昆虫生活在自然界中,叮咬人皮肤后不仅引起皮肤损害,并吮吸血液,传播疾病。如蚊、蜱、蚤、虱。有的螫刺皮肤后释放毒汁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反应。如黄蜂、蜈蚣,蝎、毒蜘蛛。引起皮肤损害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异。

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皮肤病有哪些?

1.皮肤黑热病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过去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传染源是患者和病犬(癞皮狗),通过白蛉传播。

每年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原虫主要寄生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

潜伏期一般为3~6个月,最短仅10天左右,最长的达9年之久。

典型临床表现为:

(1)发病 多缓慢,不规则发热,呈双峰热,中毒症状轻,初起可有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可有类似感冒样症状。病程较长,可达数月,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有些患者发热数月仍能劳动。

(2)脾、肝及淋巴结肿大 脾明显肿大,起病后半个月即可触及、质软,以后逐渐增大,半年后可达脐部甚至盆腔,质地硬。肝为轻至中度肿大,质地软;偶有黄疸、腹水。淋巴结为轻至中度肿大。

(3)贫血及营养不良 在病程晚期可出现,有精神萎靡、头发稀疏、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水肿及皮肤粗糙,皮肤颜色可加深故称之为黑热病。可因血小板减少而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肤出血点等。

在病程中症状缓解与加重可交替出现,一般病后1个月进入缓解期,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脾缩小,持续数周,以后又可复发,病程迁延数月。

2.皮肤阿米巴病

皮肤阿米巴病又称皮肤变形虫病,是阿米巴原虫侵犯皮肤而致病,大多继发于阿米巴性痢疾,主要发生于肛门及会阴部。

当肛门黏膜及周围皮肤破损时,粪便中阿米巴原虫从破损皮肤或黏膜处侵入,形成皮下深部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不规则溃疡,并迅速扩大,其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菜花样外观,类似尖锐湿疣,有咖啡色样分泌物和特殊臭味,自觉疼痛。

阿米巴原虫除直接感染皮肤外,亦可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湿疹样、荨麻疹样、痒疹样,座疮和酒渣鼻样损害,在变态反应的损害内查不到病原体。

专家提示:感觉身体异样,或已经发现感染寄生虫,请到正规医院做专业处理!避免后患!

『柒』 皮肤病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症状

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细菌性皮内肤病:常见的有丹容毒及麻风;

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寻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霉素过敏;

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

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化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毛发红糠疹;

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