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问题困扰您,健康美白人人寻,就来皮肤美容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问答 » 中医皮肤病学下载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中医皮肤病学下载

发布时间: 2023-06-17 03:05:25

① 广西中医药大学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

仙葫校区主校门

该校源于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

​1941年南宁、梧州、桂林三个区医药研究所合并为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

1942年创立了广西省立中医院和药物种植场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1945年9月,广西省立医药研究所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是当时全国的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培养本科层次高级中医药人才。

该校于1956年恢复办学,南宁中医学校、梧州中医学校相继建校。次年2月两校合并为广西中医学校。

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

明秀校区校门

1964年恢复本科教育,学校升格为广 西中医学院。

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组成新的广西中医学院;

197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

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斯文在兹”石

2009年联合培养博士后。

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3年9月搬迁到仙葫校区。

2015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定共建广西中医药大学。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2006-2010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0项,其中国家级61项。2011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跻身广西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2006年-2012年,获科技成果奖1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2006-2010年出版专著268部,发表科技论文6751篇。

医圣广场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69项,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课题393项,厅局级934项,平均科研契约经费每年8855.74万元。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98项,获得各类奖励126项,其中国家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申报专利67项,获得授权专利23项。出版专著185部,发表科技论文10091篇。

研究机构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和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3个,中国-东协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 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瑞康临床医学院)

医药会展中心

自治区(省)级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 中药药效筛选研究中心

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 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基础研究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 药学中心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医临床研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 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效筛选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肝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脑病免疫生化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消化内镜与病理实验室、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

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 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有馆藏文献79万册,其中38万电子书,以收藏医药、生物文献为主,特别是中医药文献收藏的品种比较齐全,是广西中医药信息资料中心。馆藏数字资源提供用户利用的有:《本馆馆藏书目资料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中数图全文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全文资料库各子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全文资料库和子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资料库》(CMCC)、《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资料库》等,用户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浏览、阅读、下载和列印以上资料库中所需的信息。在馆内提供用户利用的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CBMdisc)、《中国药学文摘资料库》、《中国药品专利说明书》、《中国医药及化工产品专利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资料库》、《中国中医药报刊资料库》、《中国中药资料库》、《中国藏药资料库》、《非处方药物OTC资料库》、《临床医学资料库》、《中国医药产品资料库》、《国家基本药物资料库》、《方剂现代套用资料库》、《中药新药资料库》、《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果资料库》等数字资源。

仙葫校区图书馆 学术期刊

《广西中医药》杂志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77年,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为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医疗为主,侧重临床,兼顾学术理论。开辟有临床研究、临床报导、手法医学、针灸经络、学术理论、民族医药、经验总结、八桂名医精方、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及验方集锦等栏目。曾先后荣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报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和广西第六届优秀报刊、广西第七届优秀报刊等称号,被12种重要资料库和文摘收录。

明秀校区图书馆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创刊于1983年,刊期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刊名经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曾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等收录。

学术交流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共主办、承办了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中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协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已经举办多届,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在国际传统医学界和东协国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仙葫校区教学楼

该校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还面向港台地区开设了“传统中医班”,形成了面向东协和港澳台为主的对外教育格局。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学校官网2015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有14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壮医药学院、瑶医药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处)、骨伤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个独立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设有3个教学部:外语部、体育部、信息网路中心;10所附属医院(其中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24个普通本科专业。

广西中医药大学 专业设定 类别 序号 专业 本科 1 中医学(含中医学方向、骨伤科学方向、运动医学方向) 2 中医学(免费医学定向) 3 针灸推拿学 4 壮医学 5 临床医学 6 口腔医学 7 康复治疗学 8 医学检验技术 9 护理学 10 中药学类(含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2个专业) 11 药学类(含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3个专业) 12 临床药学 13 市场行销(医药行销方向) 14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方向) 15 套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16 食品质量与安全 高职(专科) 1 口腔医学 2 护理 3 中医骨伤 4 康复治疗技术 5 针灸推拿 6 针灸推拿(元之源班) 7 针灸推拿(瑞康班) 8 医疗美容技术 9 医疗美容技术(伊莉莎白班) 10 医疗美容技术(元之源班) 11 医疗美容技术(瑞康班) 12 中药 13 中药(健之佳班) 14 中药(大参林班) 15 中药(桂中班) 16 药学 17 药学(健之佳班) 18 药学(大参林班) 19 医药行销(大参林班)

学科建设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以及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14个): 中医各家学说、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仙葫校区夜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 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 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西重点学科(6个): 壮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重点专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 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

学校运动场

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 中医肾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脑病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中医妇产科、中医眼科、中医肝病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科

博硕士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5个):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21个):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内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急诊医学、中药学

师资力量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各类在职正高职称313人,副高职称558人,博士学位209人,硕士学位845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03人。其中, 原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桂派中医大师”2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4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4人;广西“中药研究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广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人选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7人。

仙葫校区食堂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 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燕平)、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唐农)、壮医药教学团队(林辰)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创新团队(梁 健)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广西“八桂名师”(2人): 韦贵康、刘燕平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 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

校园一角

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 中医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 中医诊断学、壮医药学概论、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学、中国医药史、药物分析学、壮医药线点灸学、中医骨伤科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中药商品学

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 中医中药基础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医院校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指导、壮医经疗法、老年护理学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中药理论与现代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学成果

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壮医药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

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文化传统

校训

弘毅自强,传承创新

注释: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弘毅自强”鲜明地强调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更要通过自己的学习与践行,自尊自重,自立自强。

“传承创新”——语出胡 ***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一表述充分说明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对文化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及时代使命感。“传承创新”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尤为必要,其具体的要求,就是传授、继承、发扬、创新中医药文化以及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自觉,进而达到文化自信。

校徽

文字内容:

校徽

上方是中文“广西中医药大学”字型是由中国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为学校提字。

下方是英文“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英文翻译。

图示意义:

三个艺术变形的字母“P”,是“脉搏”(英文译作“Pulse”)的变形。“脉搏”是一个基本的生命体征。古老的中医学运用“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神奇理论,创造出独步医林的脉诊方法,由表知里,见微知著,能够从脉动的细微差别中揭示出生命的奥秘。

三个“P”既像一只中医号脉之手,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脉搏,广西中医药大学发展的脉搏,生生不息,跳动不已;又如一面面鲜艳的红旗,迎风猎猎,高高飘扬,指引著广西中医药大学前进的方向,召唤著千万名中医药学人奋然前行。

校歌

《弘 毅 曲》

校园一角

作者:唐 农

大哉中医,源远流长,

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

悠悠古风,拂煦胸膛。

浩浩岐黄,灿若星汉。

今天我们博采勤求,

明天立心天地续写新章。

校园一角

啊!看吧,青山为我们祈愿!

听吧,邕江为我们放唱!

为继往圣的绝学,

为助完美的健康,

为应时代的呼唤,

我们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任重道远,弘毅自强!

歌词注释:

整首歌词仅近百字,但用典出处达八处之多,蕴义厚重,且通俗明了,易记易诵。

词中“大哉中医”语出《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医乃医道,亦属圣人之道,故取之,使整个歌词整体风格更趋一致。

词中“我们走在求索的路上”,乃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词中“岐黄”狭义指《黄帝内经》中的“黄帝”和“岐伯”,广义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及其经论。

词中“博采勤求”语出《伤寒论》原序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此处“博采”可以理解为除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外,还包括现代医学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词中“为往圣继绝学”语出中国哲学思想界著名的“横渠四句”,即宋儒张载(字横渠)所言“为天地立新,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感其浩然正气而取焉;“往圣”既指古代圣贤,再此亦可与前文“岐黄”呼应,特指中医药文化的先圣们;词中的“绝学”指中国夏商周三代以来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流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接续,继承,复兴,发扬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亦即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此提法可以在相关权威学术资料中找到出处。兄弟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其《杏林学子训词》中亦有:“大道泱泱,福泽四方,克绍弘扬,绝学乃昌。”故知“绝学”一词在中医院校所用不孤也。

词中“为助完美的健康”,乃出我国目前《医学生誓词》“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完美之健康当指身与心两方面俱全的完善状态。

词中“为应时代的呼唤”乃谓尚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勿固步自封耳。

词中“任重道远,弘毅自强”,鲜明地道出了歌曲的主题,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医为仁术,故任重道远唱出了中医院校的学生终身奉行以仁为己任的心声,这亦与时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

学院领导

学校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尤剑鹏 党委副书记、校长 唐农(2015年4月暂时学校党委工作) 党委副书记 董塔建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连招 党委常委、副校长 罗伟生、吴琪俊、庞宇舟、冷静 副校长 戴铭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何刚亮 副厅级调研员 李培春

②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的目录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册)》目录:
第一篇 肤科学基础
第一章 皮肤胚胎学与比较生物学
第二章 皮肤解剖与组织学
第三章 皮肤生理学
第四章 皮肤生物化学
第五章 皮肤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六章 皮肤免疫学基础
第七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
第八章 皮肤病理生理学
第九章 皮肤遗传学
第十章 皮肤光生物学
第十一章 皮肤药理学
第十二章 皮肤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断
第十三章 皮肤病治疗学
第二篇 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中医皮肤病学基础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 中医皮肤美容
第三篇 肤病临床
第一章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第二章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三章 杆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四章 衣原体和支原体所致的皮肤病
第五章 立克次体所致的皮肤病
第六章 螺旋体所致的皮肤病
第七章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八章 寄生虫、昆虫及其他动物所致皮肤病
第九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十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第十一章 职业性皮肤病
第十二章 结缔组织病
第十三章 免疫性大疱病
第十四章 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
第十五章 皮肤血管炎
第十六章 皮肤脉管性疾病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下册)》目录:
第十八章 红斑皮肤病
第十九章 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第二十章 妊娠相关皮肤病
第二十一章 角化性皮肤病
第二十二章 真皮胶原及弹性纤维病
第二十三章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第二十四章 皮脂腺及汗腺皮肤病
第二十五章 毛发及甲病
第二十六章 非感染性肉芽肿
第二十七章 色素性皮肤病
第二十八章 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
第二十九章 黏膜及黏膜皮肤交界处疾病
第三十章 内分泌、代谢及营养性皮肤病
第三十一章 遗传及先天性皮肤病
第三十二章 皮肤肿瘤
第三十三章 与皮肤病有关的综合征
第三十四章 系统疾病的皮肤表现
第四篇 传播感染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性传播疾病
第五篇 肤外科学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皮肤移植
第六篇 美容皮肤科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美容皮肤科学技术
第三章 化妆品及化妆品皮肤病
附录一 外用药处方汇集
附录二 本书常用中医古方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③ 《皮肤病对证自疗》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皮肤病对证自疗》(苏维霞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me

书名:皮肤病对证自疗

作者:苏维霞 编

出版年份:2009-9

页数:259

内容简介:

《皮肤病对证自疗》详细介绍了皮肤病的中西医治疗思路、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于皮肤病的辨证思路和分型辨治医案。其医案部分,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方法精彩纷呈,体现了中医学对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水平。《皮肤病对证自疗》适于中医临床专业人士、学生阅读,也可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使用。

④ 哪里有中医教学方面的视频或mp3资料

国宝级名老中医真传(光盘)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名老中医从医精华抢救计划!

历时七年,投入巨资,辗转内地及港澳!

数十位国宝级中医名家面向杏林后起精英谆谆教诲!

高屋建瓴、医理深妙,真知灼见、开悟心智!

几十年临床经验的宝贵结晶倾囊奉献!

构筑中医栋梁们向上攀登的阶梯!

成就同道们为振兴中医而奋斗的夙愿!
邓铁涛、颜德馨、焦树德、路志正、朱良春、陆广莘、张琪、刘炳凡、周仲瑛、任继学、晁恩祥、金世元、周仲瑛、吉良晨、张学文、王永炎;如果您从事的是中医药事业,那么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也许使您如雷贯耳!您一定很想重回课堂,聆听这些国宝级名老中医将毕生心血结晶和盘托出、倾囊相授!现在这一切已成为现实!凝结着我国数十位名老中医从医精华的光盘业已问世!这套光盘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系列“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基础上精编而成,此项活动被业内人士称为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名老中医从医精华抢救计划!自99年开始启动,历时七年,投入巨资,辗转内地及港澳!四十余位国宝级中医名家面向杏林后起精英谆谆教诲!高屋建瓴、医理深妙,真知灼见、开悟心智!许多临床医生因未能亲临听课,不断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信来函要求将授课内容整理成光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已将每期授课按不同病症不同方式精心编制成光盘,作为所有中医医疗机构开展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也可供中医医务工作者临床自学,成就同道们为振兴中医而奋斗的夙愿 。

详情可咨询:
010-63132102、63132997-22

QQ:522322289(百拇轩)

E-mail:yangjun_zxyj@163.com

全国名老中医光盘目录及VCD张数统计

第一期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光盘数量45张)
●强肌健力饮(胶囊)治疗重症无力的理论、临床与药理…………邓铁涛2张
●《内经》肝脏功能与临床应用的系统思维师门回忆………………刘炳凡3张
●跨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朱良春3张
●从病例淡辩证论治体会………………………………………………焦树德3张
●气血辩证治疗疑难病…………………………………………………颜德馨5张
●脾胃与肿瘤病的临床研究……………………………………………何 任2张
●咳踹论治………………………………………………………………李今庸3张
●肾综合症出血症(疫斑热)治法概要………………………………周仲瑛2张
●医学的目的与中医学术研究…………………………………………陆广莘3张
●怎样学好《难经》、《医学心悟》简介、疑难病症辩治杂………路志正3张
●慢性肾功能衰竭整治…………………………………………………张 琪6张
●三谈中风病因病机与救治……………………………………………任继学2张
●疑难病辩治思路与方法………………………………………………张学文3张
●肺瘘病的研究与辨识、哮喘的证治体会……………………………晁恩祥2张
●中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临床治疗的思维方法及用药………绵之3张

第二期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光盘数量47张)
●高血压病辩证论治的体会
李东垣脾胃学说及其临床应用、万里云天万里路…………………邓铁涛3张
●在辩证治疗中应用解决的三个问题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朱良春4张
●经方辩治急难重症举隅………………………………………………颜德馨3张
●谈中医诊治急难病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辩证论治探讨…………………焦树德3张
●心病系列整治…………………………………………………………张 琪3张
●略论《黄帝内经》中血气流行及放学治病…………………………李今庸3张
●虚损性肾衰……………………………………………………………任继学3张
●谈中药炮制与临床应用………………………………………………金世元3张
●阴阳自和、升降出入…………………………………………………陆广莘5张
●哮喘杂谈………………………………………………………………周仲瑛2张
●脾胃病临床用药………………………………………………………吉良晨3张
●叶、吴二家对温病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中风病防治研究………………………………………………………张学文3张
●类中风概念与整治研究………………………………………………王永炎3张
●再论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晁恩祥3张
●闭幕式(专家答疑)1张

第三期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光盘数量35张)
●祛瘀法的临床运用……………………………………………………邓铁涛2张
●呼吸系病之诊治一得…………………………………………………张灿玾2张
●二陈汤之临床运用……………………………………………………李今庸2张
●急性肾风、慢性肾风…………………………………………………任继学2张
●浅谈肝系病治疗法……………………………………………………张 琪2张
●从久治不愈病案中看辩证论治………………………………………何 任2张
●调理脾胃法与内科临床的运用
博与约在内科及他科之间关系………………………………………路志正3张
●冠心病与临床常见的若干问题………………………………………史常永2张
●暑温与湿温的诊治探讨………………………………………………张镜人2张
●简谈中医整治疑难病…………………………………………………焦树德3张
●朱氏妇科辩证论治疗析释……………………………………………朱南孙2张
●运用平肝熄风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临床经验……………………胡建华2张
●简淡辩证与辩证相结合重要性及并列………………………………朱良春3张
●探讨三焦的两个系统…………………………………………………凌耀星2张
●中医治法研究…………………………………………………………裘沛然2张
●诊余琐语………………………………………………………………周仲瑛2张

第四届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光盘数量30张)
●开幕式1张
●我们的责任、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邓铁涛2张
●真心痛救治、伏邪探微………………………………………………任继学3张
●燥痹的辩证诊治、丹溪生平及提出痛风病名的时代背景的研究…路志正2张
●结合经验谈伤寒、温病理论的临床应用……………………………焦树德3张
●肝硬化治疗的体会、风湿病的治疗…………………………………朱良春3张
●肝炎、肝硬化辩证思路和治疗方法…………………………………黄保中3张
●中医急症诊治中的一些问题的体会、中风病治疗的体会…………张学文3张
●针灸治疗乳癖病(乳腺增生病)……………………………………郭诚杰4张
●中华医道的原理及其应用……………………………………………傅景华3张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临床诊治思考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中医治疗意见………………………………晁恩祥3张

第五期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光盘数量41张)
●通利疗法在温热病中的应用…………………………………………朱良春2张
●治痹三要四宜…………………………………………………………谢海州2张
●脾胃病症治经验………………………………………………………张 琪3张
●《伤寒》《金贵》方之组合与应用…………………………………张灿玾2张
●治疗内科急症的临床经验……………………………………………颜德馨2张
●伏邪探微、时疫病毒腹泻……………………………………………任继学 2张
●石氏伤科理伤续断散论………………………………………………石仰山2张
●我的治喉法则…………………………………………………………干祖望2张
●诊余琐话………………………………………………………………周仲瑛2张
●胃痛与消化性溃疡的辩证论治、为中医药发展架设高速公路……邓铁涛2张
●从几则医话和处方谈辩证论治的重要性……………………………张学文2张
●从中医学出发思考问题………………………………………………陆广莘2张
●中医养生与精气神……………………………………………………吉良晨2张
●罗氏正骨手法秘诀临床经验…………………………………………罗金官2张
●浅谈活血化淤…………………………………………………………何炎燊2张
●临证见解、中医皮肤病辩证纲要……………………………………禤国维2张
●弱智四项治疗弱智儿童2530例………………………………………靳瑞2张
●胎漏、胎动不安的辩证………………………………………………路志正3张
●附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临床研究……………………………林 琳1张
●中医药治疗SARS康复期的临证体会…………………………………杨志敏2张

第六期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光盘数量38张)
●如何调养精、气、神一人之三宝……………………………………吉良晨3张
●新技术革命与中医、吴鞠通病原……………………………………邓铁涛3张
●咳嗽型哮喘的中医临床研究…………………………………………晁恩祥3张
●调理脾胃法辨治心痹的思维决策基础………………………………路志正3张
●活血化瘀法临床应用记实……………………………………………张学文3张
●痰饮病穷原竟委………………………………………………………颜德馨3张
●时行感冒………………………………………………………………任继学2张
●男性不育中医治疗、前列腺治疗进展………………………………李曰庆3张
●脑血管病与中风单元…………………………………………………韩景献3张
●《内经》-伤寒杂病论运用动物药的经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痹证的三大主症………………………………………………………朱健萍3张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金世元3张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探讨………………………………………………孙树椿3张
●常用靳三针疗法
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弱智儿童2891例临床和实验研究…………靳瑞3张

第七期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光盘数量27张)
●论中医诊治传染病……………………………………………………邓铁涛3张
●从SRAS疫情防治谈中医药的临床、禽流感…………………………晁恩祥2张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李乾构2张
●肾心痛辨治、历代名医传……………………………………………路志正2张
●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研究……………………………张伯礼2张
●中医诊治急难证杂谈…………………………………………………张学文2张
●咳嗽辨治十要…………………………………………………………周仲瑛2张
●内科急症应用“六神丸”的探讨……………………………………朱良春2张
●湿温证治述要…………………………………………………………何任2张
●风疹、水痘……………………………………………………………吉良晨2张
●时行感冒………………………………………………………………任继学2张
●急性热病诊治经验……………………………………………………颜德馨2张
●石膏治疗急性热病……………………………………………………张 琪2张

此外还有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各类专辑光盘:

咳喘、肺病专辑(光盘数量20张)、肾病专辑(光盘数量11张)、心病专辑(光盘数量11张)、肝病专辑(光盘数量10张)、脾胃病专辑(光盘数量12张)、痹证专辑(光盘数量10张)、妇科专辑(光盘数量9张) 、活血化瘀专辑(光盘数量7张)、温病伤寒专辑(光盘数量25张)、急难杂症专辑(光盘数量32张)、骨伤专辑(光盘数量7张) 、中风专辑(光盘数量12张)。

⑤ 中医可以治皮肤病吗

中医是可以治疗皮肤病的,因为人体的内外是统一的,外可以影响内,内也可以影响外,就像你可以从家里走出来,也可以从外面回到家里。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皮肤病初起的话,多从肺调治;但是久了的话,就还要根据五行理论考虑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古代和现代的中医文献中,关于治疗皮肤病的内容,其实是很多的,你可以去查。

⑥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的内容介绍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汇集了中医皮肤科方剂、方法之精华,共搜集了古今名家和民间秘方、秘法约3000余首。系统地介绍了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古今临床效方、验方、单方、偏方。既有内服外用方,又有非药物的针灸治疗,还有食疗方。是一部较为完善和实用的中医皮肤病临床用书。可供从事中西医皮肤病、性病及美容专业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和借鉴,亦可供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⑦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赵辨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teGJ6qXNJdEkofWRBOjrUg 密码:fqdb

书名: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

作者:赵辨 编

出版年份:2010-1

页数:2

内容简介:《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根据“全、新、精”的编写原则,结构及内容较《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有了较大的删节、修改和补充。

一、随着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皮肤科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化,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亚专业。皮肤科的服务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全书分为六篇,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性传播感染”“皮肤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各作为独立一篇,以体现皮肤科学的进展和发展方向。

第一篇皮肤科学基础,概述皮肤科的基础理论,密切与临床的联系,尽量反映当前的研究进展,比《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增加了“皮肤遗传学”“皮肤光生物学”“皮肤药理学”三个新的章节。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是我国所特有。发扬中医精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皮肤科学,为世界皮肤科学作贡献,这也是我国皮肤科学者努力的方向,故将此作为独立一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有助于“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实现。

性传播疾病是皮肤性病学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关于“性传播疾病”的认识,已远远超出过去传统“性病”的狭义范围。因此对这类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应从宏观上加以认识和研究。故《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性传播疾病”作为一篇,名为“性传播感染”。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其中仍保留“性传播疾病”一章,但未应用“非淋菌性尿道炎”这一病名。因这一病名作为诊断已不准确,且目前应用较滥。从参考书的科学性要求出发,我们仅局限于“沙眼衣原体尿道炎/宫颈炎”,而对支原体的性传播感染问题,由于目前尚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故将“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在此篇中作为一章介绍。另外增加“性传播相关疾病”一章,以区别于传统“性病”的概念。我们这样编排,希望能更新传统的“性病”概念,拓宽对性传播感染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性传播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是近年来我国皮肤科中发展起来的两个亚专业,特别是美容皮肤科学的发展更是迅速,已是当今皮肤科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各自作为一篇,对其发展方向、基本理论、临床应用、技术操作均作了扼要而简明的介绍。

二、第三篇“皮肤病临床”是《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的核心部分。这次修改中除在内容上要体现近年来的一些新知识、新经验外,还增补了一些遗漏的病种或新病种、新病症。在章节的分类上,我们继续采取病因及病症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即原则上根据病因归类分章,对许多病因还不明确的疾病,我们又根据皮肤科学重视形态学的特点,采取了按皮肤病特殊病症或疾病发生的特殊部位及组织结构(如黏膜、皮肤附属器等)归类。有些疾病虽可归入某一病因的章节,但因其主要病症突出而归入相应的章节中。

⑧ 求推荐一本关于皮肤病的好书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赵炳南
《赵炳南学术经验集》
《朱仁康学术经验集》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张志礼
《徐宜厚学术经验集》
《张作舟学术经验集》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皮肤病中医治疗学》徐宜厚
《临诊一得集》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天津长征医院
《疡科心得集》
《张志礼临床经验集》
《中医皮科临床经验集》欧阳恒
《中医外科心得》夏少农
《中西医结合疮疡证治》
《龙振华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