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问答 » 健脾与皮肤病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健脾与皮肤病

发布时间: 2021-11-16 00:03:01

❶ 怎么健脾胃

健脾胃食品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 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 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 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 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 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 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 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 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 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 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 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 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❷ 中药健脾祛湿

中药健脾祛湿的方法很多,但是在生活行之有效、方便使用的,当属成药治疗和食疗 中成药治疗: 1、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2、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3、健脾丸:健脾开胃,食少便溏 4、参苓白术片:健脾益气,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5、霍香正气丸(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健脾祛湿食疗: 1、白菜薏米粥 材料:小白菜500克,薏米60克。先将薏米煮成稀粥,再加入切好、洗净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不可久煮。 用法:食用时不加盐或少加盐,每日2次。 功能健脾祛湿,清热利尿。适用于急性肾炎之浮肿少尿者。 2、健脾祛湿汤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3、和中化湿汤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4、清热去湿汤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

❸ 我脾虚血热,可以吃人参健脾丸跟皮肤病血毒丸吗

你好,脾虚是一种中医描述的体质特点,治疗上可以应用中医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调理看。如果有皮肤病的话,这种药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应用重庆华肤

❹ 健脾的食物有哪些

常见的九种:
1、地瓜
地瓜是补脾胃的食物之一,它具有补脾、宽肠胃、益气力的功效,很适合身体瘦弱、容易乏力、脾虚的人吃,但是吃地瓜要注意适量,如果吃多了容易导致胃肠道胀气,还会有反酸烧心的现象。
2、鲫鱼
鲫鱼有很好的健脾利湿作用,身体浮肿、容易口渴、食欲差、容易困倦的人吃鲫鱼可以健脾,缓解这些症状。
3、山药
中医认为山药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固精、养阴养肺的功效,适合慢性腹泻、便溏、脾虚等症患者食用,但是气滞胀满者和湿重者不宜食用。
4、土豆
土豆又称马铃薯,中医认为,土豆味甘,具有健脾、补气的功效,经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脾虚的人可以吃些土豆来调理,在挑选土豆的时候要注意,发芽的土豆一定不能吃,这样的土豆是有毒的,吃下去会导致中毒。
5、香菇
香菇味道独特,人们煲汤时常喜欢放些香菇来调味,中医认为,香菇味甘,具有益气的功效,能够健脾胃,因此,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吃香菇,但是香菇是发物,皮肤病患者慎食。
6、牛肉
牛肉也是健脾胃的食物,它蛋白质含量高,但是脂肪的含量却比较少,除了能益脾胃,还能强筋骨、补气血,身体虚弱的人可以多吃。
7、板栗
板栗在秋季成熟,可以生吃,可以煮熟吃,味道很好,中医认为,栗子味甘,归脾胃经,具有活血止血、补肾强筋、健脾养胃的功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适合吃,但是腹胀的人不能吃。
8、黄芪

黄芪是最好的补气中药,同时也具有养脾胃的功效,脾虚的人可以在煲汤时放些黄芪。
9、茯苓
“茯苓久服百病除”这是药王孙思邈对茯苓的评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茯苓对身体十分有益。茯苓也具有健脾的功效,同时还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对治疗脾虚腹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❺ 皮肤病的原因

你好!你说的情况有点象黄水疮啊。

黄水疮,又称脓疱疮,滴脓疮、天疱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西医认为,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接触传染。预防黄水疮,首先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尽量避免损伤;其次,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B、C,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增强其免疫力。除了不和病人肌肤接触外,环境要明亮、干燥、清洁。
《外科正宗·黄水疮》云:“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重,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
[病因病机]

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海客于肌肤.以至气机不畅、汗液疏泄障碍,湿热毒邪壅遏,熏蒸肌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调护不当,暑湿毒邪侵袭,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反复发作者,湿热邪毒久羁,可致脾虚失运。

[诊断]

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皮损初起为散在性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水疱,形如米粒至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变为脓疱,周围绕以轻度红晕,脓疱开始丰满紧张,数小时或1—2天后脓液沉积,形成半月状积脓现象,此时,疱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然后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若脓液流溢他处,可引起新的脓疱。

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皮损广泛而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肿痛,易并发肾炎、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病程长短不定,少数可延至数月。

[鉴别诊断]

一、水痘多见于冬春季,发病前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皮损为绿豆至黄豆大小、形态较一致的水疱,向心性分布,化脓与脓痂轻微,索侵及粘膜。

二、,脓窝疮常因虱病、疥疮、湿疹、虫咬性皮炎等染毒而成,脓疱壁较厚,破后凹陷成窝,结成厚痂。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暑湿热蕴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辨证分析:夏令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故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暑为阳邪,伤津耗液,则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热重烦躁者,加黄连、山栀等以清热除烦;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以褐偷既取?/p>

(二)脾虚湿蕴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伴有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辨证分析: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三仙以化气行滞。

二、外治法

(—)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二)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

(三)局部糜烂者,先用明矾溶液洗去脓痂,再将冰硼散撤于患处。

(四)脓痂厚者,选用青黛、黄柏、苍术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外涂。

[预防与调摄]

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2.有痱子或瘙痒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及时治疗。

3.婴儿室、托儿所及幼儿园如发现本病患儿应立即隔离,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

[结语]

黄水疮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的脓疱、脓痴。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可并发肾炎及败血症,应与水痘、脓窝疮相鉴别。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利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祝你父亲早日康复!

❻ 男生可以喝四物汤皮肤不好是不是和脾有关怎样才能更好的健脾,参苓白术丸有效果吗

问题分析:
四物汤属于补血的中药,男生也可以喝的。皮肤不好,和贫血,熬夜,内分泌失调等原因有关,必要时,请到医院检查一下

意见建议:
中医认为皮肤和脾胃有关,但是单纯的健脾胃,不一定就能使皮肤好。参苓白术散属于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不要盲目用药,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❼ 有哪些食物是有健脾作用的

这些食物都是达到健脾的作用: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 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 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 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❽ 哪些食物可以健脾

1、五谷杂粮类

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黄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宽中,润燥之功。用于疳积瘦弱,腹胀泻痢等症。

荞麦:味甘,性凉。有消积下气,健脾除湿之功。用于胃肠积滞,腹胀满,及脾虚而有湿热的腹泻、痢疾。

2、肉蛋类

猪肚:味甘,性温。有补虚损,健脾胃之效。用于虚劳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儿疳积等。

猪脾:味甘,性平。能健运脾胃。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胀,便溏之症。

牛肚:味甘,性平。有补脾胃,助消化,益气血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气血不足的体质虚弱。

(8)健脾与皮肤病扩展阅读:

脾胃养护原则

1、饮食无节

暴饮暴食、饥饱不定、进餐不定时等饮食规律失常现象。

2、饮食偏颇

当然这类不仅仅指偏食,还包括寒热失宜、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五味偏嗜及饮酒无度等。

3、饮食不洁

主要指不讲究食材的卫生,及饮食习惯的卫生等。